登陆注册
19286300000011

第11章

“嗯——”凯南继续道,“知道吗?特种部队士兵的大脑吸收信息比普通防卫军战士快得多,这一点并没有合理解释。两者都是未经修改的人类大脑,脑伴电脑也没有区别。特种部队士兵的大脑在出生前做过预先调整,这一点与普通士兵的大脑不同,但并不该显著提高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然而,特种部队士兵的大脑吸收和处理信息快得惊人。知道原因吗?中尉,这是大脑在自我保护。普通的防卫军士兵已经拥有意识和使用意识的经验,而你们特种部队士兵两者都没有。你们的大脑察觉到脑伴强迫大脑接受的人工意识,因此连忙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自己的意识,以免人工意识对大脑造成永久改变——或者杀死大脑。”

“不存在因脑伴而死的特种部队士兵。”萨根说。

“哦,现在当然不会有,”凯南说,“但要是追溯到初期,恐怕就很难说你会发现什么了。”

“你知道什么?”萨根问。

“我什么也不知道,”凯南不偏不倚地说,“只是随便猜测罢了,重点在于一方面是你们用所谓‘意识’唤醒特种部队士兵;另一方面是你们对狄拉克二等兵做的事情,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完全不是一码事,差得远了。”

萨根换个话题,说:“你说过布廷的意识有可能已经不在狄拉克的大脑里了。”

“非常有可能,”凯南说,“意识需要外部刺激,否则就会消散。因此几乎不可能在大脑之外完好保存意识模型,而做到了这一点的布廷是天才。我猜即使布廷的意识曾经存在于狄拉克的大脑里,现在也已经散失了,而你只是多了一名士兵而已。很难确定那个意识现在还在不在,说不定被狄拉克二等兵的意识包裹住了。”

“如果在他的大脑里,会因为什么原因苏醒呢?”萨根问。

“要我猜猜看吗?”凯南问。萨根点点头。“你们之所以无法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布廷的意识,原因是那颗大脑没有记忆和经验。随着狄拉克二等兵积累经验,也许会有什么接近其本质的事情解开那个意识的某些部分。”

“然后他就变成查尔斯·布廷了。”萨根说。

“也许会,”凯南说,“也许不会。狄拉克二等兵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自我的观念。布廷的意识要是醒来,恐怕不会成为他脑海里的唯一意识。是好是坏你说了算,萨根中尉。这点我无法确定,也不清楚布廷醒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需要你告诉我的正是这些事情。”萨根答道。

凯南发出勒雷伊人的吃吃笑声,他说:“给我安排实验室,我也许能告诉你一些答案。”

“你不是说你永远不会帮助我们吗?”萨根说。

凯南换回英语说:“留给我思考的时间很多,太多了。语言课不够。”他换回克坎恩语说,“这么做不能帮你对付我的同伴,但能帮助你。”

“帮助我?”萨根说,“我知道你今天为什么肯帮助我,因为我拿电脑使用权贿赂了你。除此之外,你为什么要帮助我呢?是我让你变成了囚犯啊。”

“而且还让我患上一种疾病,要是敌人不每天给我一份解毒剂,我就会死去。”凯南说着从固定在牢房墙壁上的小桌里拿出一个小注射器。“我的解毒剂,”他说,“他们允许我自行注射。有一次我下决心不给自己打针,看他们会不会见死不救。我还活着,答案可想而知。但他们先让我在地上挣扎了好几个钟头。说起来,就是你对我做的事情嘛。”

“但还是无法解释你为何愿意帮助我。”萨根说。

“因为你记得我,”凯南说,“对于其他人,我只是你们诸多敌人中的一个,甚至都不太值得给我一本书,免得我无聊得发疯。有一天要是忘了给我解毒剂,我就这么死掉,对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区别。你至少认为我还有价值。在我生存的这个小小宇宙里,敌人归敌人,但你是我最好也是唯一的朋友。”

萨根望着凯南,回想起第一次见面时他的倨傲。他现在多么可怜和怯懦,有一瞬间萨根觉得这是她见过的最可悲的事情。

“抱歉。”她说,听见自己这么说,她很惊讶。

凯南又发出一阵勒雷伊人的吃吃笑声。他说:“我们当时在策划毁灭你的人民,中尉,现在依然如此,你不需要觉得太抱歉。”

萨根对此无话可说。她发信号给监狱官说她要走了,牢房门打开,一名看守抱着MP过来守门。

门在身后徐徐滑上,她转身对凯南说:“谢谢你的帮助,我会请他们安排实验室的。”

“谢谢,”凯南说,“我并不抱太大希望。”

“确实。”萨根答道。

“另外,中尉,”凯南说,“忽然想到一点。狄拉克二等兵会参与军事行动,对吧?”

“对。”萨根说。

“盯着他点儿,”凯南说,“无论是人类还是勒雷伊人,战斗时的压力都会给大脑留下永久印记。这是一种原始经验。如果布廷的意识还在,战争有可能会唤醒他。有可能因为战争本身,也有可能以为某些经历的组合。”

“你说我在战斗中该怎么盯着他点儿?”萨根问。

“那就是你的问题了,”凯南说,“除了被你抓住那次,我从未参加过战争。我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但你要是真的担心狄拉克,换我是你,我就一定会那么做。你们人类有句俗话,‘接近朋友,但更要接近敌人’。我看两者都符合狄拉克二等兵。换了我,我一定会盯紧他。”

风筝号抓住了勒雷伊巡洋舰打盹的机会。

跃迁引擎是一种很难伺候的技术。一方面,有了它就能进行恒星际航行,其原理并不是驱动飞船超过光速(这是不可能的),而是在时空连续体上打洞,把飞船(或者装配有跃迁引擎的任何物体)直接放到同一个宇宙里的任何地方。

(事实上,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空间距离越远,跃迁航行的可靠性就越以指数级下降。原因是所谓的“跃迁引擎视界难题”,会造成飞船及其机组人员的失踪,我们还没完全吃透这个问题。这将人类和其他使用跃迁引擎的种族困在了离母星不太远的恒星际“临近地区”。一个种族若是想控制住殖民地——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殖民扩张行为就会被限制在跃迁引擎视界所定义的球体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问题并无实际意义,因为人类所在的临近地区存在着激烈的土地竞争问题。不过康苏人是个例外,他们的技术比附近空域的其他种族先进得多,连他们用不用跃迁引擎都是个问题。)

另一方面,跃迁引擎又有许多怪毛病,要用就不得不忍耐,比方说它对起点和终点的要求。出发时,跃迁引擎需要相对“平滑”的时空连续体,意味着激活跃迁引擎时,飞船必须远离附近行星的重力阱,这就只能靠普通引擎穿越空间了。然而,跃迁引擎的终点可以尽量接近行星,从理论上说,要是领航员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飞船可以直接降落地表。殖民联盟公开并强烈反对用跃迁引擎降落行星地表,而殖民防卫军却认可意外突袭的战略价值。

风筝号抵达这颗人类定居者命名为“葛底斯堡”的行星上空,在距离勒雷伊巡洋舰仅四分之一光秒处突然出现,双管轨道炮已经预热完毕,随时准备开火。风筝号的炮手只花了不到一分钟就调整好方向,瞄准了那艘明显手忙脚乱的倒霉巡洋舰,而轨道炮的磁化炮弹只需要二又三分之一秒就能从风筝号飞到猎物那里。轨道炮的炮弹速度够快,足以击穿勒雷伊飞船的外壳,像子弹穿过炼乳似的在其内部肆虐,但炮弹的设计者并不满足,炮弹接触到物质就会膨胀爆炸。

炮弹击中勒雷伊飞船后的一瞬间就变成了全宇宙速度最快的散弹乱射,碎片和弹片沿着与原始弹道相关的各种矢量疯狂乱飞。改变这些弹道所需的能量当然不小,无疑降低了弹片的速度。不过,弹片有的是能量可供浪费,唯一的结果就是弹片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肆意破坏勒雷伊飞船,打穿已经受伤的飞船,开始它们穿越太空的漫长而无摩擦力的旅程。

还好风筝号与勒雷伊巡洋舰的相对位置不佳,第一发炮弹只击中了前方右舷,碎片斜向上穿过飞船,不怎么体面地捅破了几层甲板,把一些勒雷伊船员炸成团团血雾。炮弹打进飞船时形成一个十七厘米口径的利落圆孔,出去时却是个边缘参差的十米窟窿,金属、血肉和空气无声无息地飞向真空。

第二发炮弹的弹道与第一发平行,位置靠后一些,可惜没有炸裂,出口只比入口稍微大一点点,不过好在它打烂了勒雷伊飞船的一部引擎。巡洋舰的自动损伤控制系统放下舱壁,隔离受损引擎,关闭了另外两部引擎,以免造成连锁故障。勒雷伊飞船切换成应急能源,袭击和防御的力量变得非常有限,两方面都无法有效地对抗风筝号。

风筝号因为使用轨道炮而耗尽了一部分能源(开始重新充能),于是朝勒雷伊巡洋舰发射了五枚传统的战术核弹,一了百了地解决了问题。导弹飞行需要一分多钟,不过风筝号现在有的是时间。巡洋舰是附近空域唯一的勒雷伊飞船。勒雷伊飞船亮起一道细小的火光,行将毁灭的巡洋舰发射了跃迁无人机,它能迅速赶到能跃迁的地方,将巡洋舰的命运通知勒雷伊军方。风筝号朝无人机发射了第六也是最后一枚导弹,导弹将在距离跃迁点不到一万公里的地方赶上并摧毁无人机。等勒雷伊人知道巡洋舰的下场,风筝号已经在许多光年之外了。

勒雷伊巡洋舰已经成了一个逐渐扩张的碎片场,萨根中尉和她领导的第二排收到了执行任务的许可。

雅列努力排除杂念,凝神内观,以安抚第一次出任务的紧张情绪,还有因运兵船落入葛底斯堡星大气层时的颠簸而产生的些许恐惧。坐在旁边的丹尼尔·哈维却让他很难集中精神。

运兵船飞速下坠,哈维说:“该死的流窜殖民者,跑出来建设非法殖民地,遇到他妈的外星种族爬进窝巢,就来找我们哭诉。”

“悠着点儿,哈维,”阿莱克斯·伦琴说,“别自寻烦恼。”

“我只想知道一点,这些狗娘养的是怎么来这些地方的,”哈维说,“殖民联盟没有送他们来,没有殖联的允许,你哪儿也去不了。”

“当然可以,”伦琴说,“殖联控制不了所有的恒星际航行,只能控制住人类的。”

“这些殖民者不是人类吗,爱因斯坦?”哈维说。

“喂,”朱莉·爱因斯坦说,“别把我扯进去。”

“只是个习惯说法罢了,朱莉。”哈维说。

“白痴,殖民者确实是人类,但运送他们的不是,”伦琴说,“殖联和一些外星种族有贸易往来,流窜殖民者花钱搭他们的飞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愚蠢。”哈维说着环顾全排,寻找支持。大部分士兵要么在闭目养神,要么存心不搀和。哈维喜欢争吵是出了名的。“殖联要是愿意,当然能阻止。通知外星人,不许搭载流窜殖民者。这样我们就不必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了。”

前排座位上的简·萨根转过头,用厌烦的语气对哈维说:“殖联并不想阻止流窜殖民者。”

“这他妈的是为什么?”哈维问。

“他们是惹祸精,”萨根说,“会违抗殖联命令、跑去开辟非法殖民地的人,要是强迫他留在家里,反而会闹出更多麻烦。殖联觉得犯不着这么做,于是就睁只眼闭只眼由他们去了。反正他们全靠自己。”

“直到遇到麻烦为止。”哈维嗤之以鼻。

“通常来说,即使如此,”萨根说,“流窜者也知道该怎么办。”

“那我们来干什么?”伦琴说,“倒不是说我支持哈维,但他们确实是流窜殖民者啊。”

“因为有命令,”萨根说,闭上眼睛,结束了争论。哈维哼了一声,正要说话,运兵船忽然颠簸得格外厉害了。

“地面的勒雷伊人似乎知道我们来了,”机师位置上的乍得·阿西齐说,“有三枚导弹正飞向我们。抓着点儿,我看能不能在它们接近前烧掉它们。”几秒钟后,机舱里响起低沉而连绵不断的嗡嗡声。运兵船的防御性微波激射器在点火应付导弹。

“为什么不按照以前的老路子,”哈维说,“在轨道上轰死这帮狗贼?”

“下面还有人类呢,”雅列壮着胆子说道,“我猜我们不能使用有可能伤害或杀死他们的战术。”

哈维瞥了雅列一眼,随即改变话题。

雅列望向萨拉·鲍林,萨拉朝他耸耸肩。进入二排后的这一周,形容他们和老队员之间关系的最恰当词汇是“冷淡”。非要打交道的话,其他人对他们客气得怕人,除此之外就尽可能地忽视他俩。本排长官简·萨根简明扼要地说这是新兵在第一次上战场前的必经之路。“接受就是了。”她说完就转身做事去了。

这让雅列和鲍林都很不安。被随意无视是一码事,但被拒绝完全融合就是另外一码事了。他们得到了部分链接,允许使用公共频道讨论和分享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但训练班的那种亲密共享则不见踪影。雅列扭头看着哈维,第无数次怀疑融合会不会只是训练工具。如果真是那样,先给你再夺走就未免太残忍了一些。不过,他也注意到了排内战友之间存在融合的证据。微妙的动作和行为说明除了个人意识之外,还存在无需开口的公共交谈和感官共享。雅列和鲍林很想加入,但明白不让他们加入是在测试两人的反应。

既然无法与战友融合,为了弥补这一点,雅列和鲍林的融合变得格外亲密。第一周,他们在对方的脑海里停留得太久,尽管彼此喜爱,但他们仍然开始厌弃对方。他们发现确实存在过度融合这回事。两人邀请斯蒂芬·西博格与他们非正式地融合,以冲淡这种亲密关系。西博格在一排也受到了同样的冷眼待遇,但他在一排没有训练队友陪伴,见到他们的邀请,感激涕零得都有点可怜了。

雅列望向简·萨根,心想排长会不会在执行任务时仍旧不让他和萨拉融入集体?那样似乎很危险——至少对他和鲍林来说很危险。

像是听见了他的想法,萨根望向他,开始说话。“分配任务,”她说着把葛底斯堡迷你殖民地的地图连同每个人的任务发送给众人,“记住,这是一次扫荡清除任务。没有侦测到跃迁无人机的活动,所以他们要么全死了,要么被圈养在某个无法向外传递消息的地方。目标是在尽量不破坏殖民地建筑的前提下清除勒雷伊人。尽量不,听见了吗,哈维?”她直勾勾地盯着哈维,哈维不自在地扭了扭。“有必要的话,随便你们炸来炸去,但我们破坏什么,定居者就会缺少什么。”

“什么?”伦琴说,“你不是开玩笑吧?意思是说他们如果还活着,我们还要允许他们留在这儿?”

“他们是流窜者,”萨根说,“我们不能强迫他们有理智。”

“呃,但我们可以强迫他们。”哈维说。

“我们不会强迫他们,”萨根说,“我们还有新人需要保护。伦琴,你负责带鲍林,我带狄拉克。剩下的人,两两组队执行任务。我们在这里着陆——”地图上亮起一小块着陆区,“你们任意发挥创造力,尽快赶到应该去的地方。记住要侦察环境和敌人的情况,你们在为我们所有人侦察。”

“还不如说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呢。”鲍林对雅列用悄悄话说。就在这时,融合的感官冲击——那么多视角叠加在本人视角上的超感知性——排山倒海而来,雅列好不容易才没叫出声来。

“别伤到自己。”哈维说,排里传来几股好笑的情绪。雅列没有理会,努力消化战友提供的情感和信息格式塔。有他们能战胜勒雷伊人的信心;有地下构造图,可以用来制订赶往目标地点的路径;有与即将到来的战斗似乎没什么关系的紧张、期待和兴奋;还有众人一致觉得没必要保护建筑物,因为殖民者多半已经死了。

同类推荐
  • 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

    本书描述的是李牧民回到家乡富饶县,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款待,受到镇长、县长等领导的接见,受到“衣锦还乡”般的待遇。随后李牧民为家乡发展写了一份“设想”,这个设想牵涉到了农民地权的问题,遭到其伯父李连财的强烈反对,引发了李氏和钱氏的纠纷。李牧民身份上的误会,使得县长的计划作罢,李牧民不见容于同族,匆匆逃离家乡……
  • 崩溃

    崩溃

    本书为原创长篇小说。在赤板市陈山路的顾公馆,住着一家五口,某个暴风雨的夜晚,被少奶奶李莉视作精神寄托的小狗被人割断喉管后塞在了冰箱里。长期压抑在李莉心中的积郁、恐慌由此喷薄而出。全文充斥着灰暗、压抑和诡谲的气息,给读者以独特的阅读体验。
  • 失孤

    失孤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而未知中又常带着危险。人心险恶的时候、贪婪的时候,是连孩子也不放过的。父亲雷泽宽两岁的儿子丢了,于是他穿越大半个中国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雷泽宽遇到了警察也遇到路人,偶然一次修车经历让他遇到了幼时被拐的修车小伙子曾帅,在了解到雷泽宽的寻子历程之后,曾帅不仅没有收取修车费用,更与雷泽宽一起踏上寻亲之旅,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在雷泽宽的帮助下,曾帅找到了亲生父母,终于摆脱了“黑人”的身份。可是十五年前丢失儿子的雷泽宽,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他继续上路,因为“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父亲……”
  • 怀孕的寡妇(马丁·艾米斯作品)

    怀孕的寡妇(马丁·艾米斯作品)

    关于青春、关于性革命、关于人生,“爱与不爱是你的自由,且痛且麻是我的注脚”,英国天才小说家马丁·艾米斯近二十年来最优秀的作品。本书描述了1970年夏天,一个20岁的书呆子——文学系大学生基思和他的朋友们在意大利的一个城堡里度假,此时正值性革命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之际,在这史无前例的历史性时刻,性充斥着每个人的脑海,女孩子们表现得像男孩子一样,而男孩子则像他们自己,基思周旋于三个女人之间,而他的朋友们也都陷入了混乱难当的泥淖中,个个心醉神迷、本性昭显而又无所释怀、痛苦难耐,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个令人相当不安的事实,那就是在社会秩序的新旧更迭中,总会存留一个涤罪阈限,而这就是曾经为俄国大思想家亚历山大·赫尔岑所描述过的“怀孕的寡妇”——在一个死去和另一个降生之间,会度过混乱、孤寂的长夜。而此刻的基思们正挣扎其间并备受洗礼……《怀孕的寡妇》被认为是“艾米斯近二十年来最优秀的作品”,因为它唤起了并非无辜的青春以及性革命带来的刺痛感。这部非典型性“浪漫奇情轻喜剧”,也是英国性革命与女权主义运动在意大利乡间的灼灼回响。
  •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

    本中介绍了那么多国内外华文微型小说作家和评论家,把他们的贡献展示出来,对学院派研究者系统性研究微型小说创作具有参考价值。本书将中国微型小说创作纳入世界华文创作的范畴,并进一步融合于世界微型小说创作中,一方面是创作视角融合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与世界微型小说创作文化潮流融合的问题,还有微型小说研究的方式与手段融合的问题。本书把我们的微型小说创作和研究成就介绍到“外边”去,让更多人通过微型小说这个平台更好地认识中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工作意义重大。
热门推荐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初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五百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聊斋志异》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绘狐仙鬼怪,反映人间百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书中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美爱情。此书历来被视为小说中的翘楚之作,有“空前绝后”的美誉。
  • 淮阴遗卷

    淮阴遗卷

    传说谁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掌握乾坤的能力。是对权力的渴望,还是对理想的追逐?善、恶、忠、奸、阳谋、阴谋……交织了流淌着鲜血的战场……
  • 废物七小姐绝世神医

    废物七小姐绝世神医

    她,千秋雪,一代神医,重生异世,成为异世第一世家的备受欺辱的嫡出七小姐,爷爷不疼,爹爹不爱,唯一疼爱自己的娘亲早死。废物,抱歉,她不是,敢说一句她是废物,“正好想试一试新做的药粉……放心哦,不会很快,慢慢地药性才会发作……”契约兽,嗯,不好意思,她刚不小心契约了一只神兽,……
  • 汉末争霸

    汉末争霸

    大丈夫生于乱世,自当领百万貔貅,气吞万里,立不世之功,治万世太平。
  • 青叶修修复几时

    青叶修修复几时

    苏叶青怎么没想到,她的一生与想象的天差地别。生活的轨迹不断变化,心态也随之改变
  • 秘踪笔记

    秘踪笔记

    有一种人,哪怕是在饿殍遍野的战乱纷年,也能顿顿吃上大白米,红光满面的叫人羡慕。有人说他们是打大米的,人不见踪影就说是去打大米去了,可去哪打大米?没人知道,问者都竖起三根指头,笑而不谈。因此,这就成了一个流传于江湖的传说。PS:听你们说内容很晦涩,巧了,我也这么认为的。没办法,开错了头,那将错就错吧,自救失败了。
  • 征战诸天大世界

    征战诸天大世界

    姬麟被神秘力量送到洪荒时代,然后开始了自己征战的路途
  • 迎着太阳化成灰

    迎着太阳化成灰

    两男一女的情深虐恋,腹黑公子情有独钟的究竟是契约情人还是拥有极品身世的温情男,谁和谁又会是天作之合······亲情与爱情的缠绵,道德与理想的交织,这是在玩火么?或许燃烧后的灰烬才可以光明的随风飘散,透着阳光照到的是已故的记忆。
  • 房子里的人

    房子里的人

    因出生是女孩被父亲遗留异乡,22岁第一次回国便在父亲的葬礼上。继承上亿财产却不得不与自己的弟弟结婚。从此便成了他房子里的人......如果所有的仇恨变成了爱,那我便是笑得最灿烂的人。
  • 太纯平妖志

    太纯平妖志

    “你说人心如流水,水往低处流,但是哪边是低,哪边是高呢?”“自然善处是高,恶处是低。由善入恶,便如水之流下,轻而易举;由恶入善,如水之逆流,难于登天。”“譬如修渠,掘高处泥土,往低处填补,取高补低,高低扭转,江河倒流,也不是不可行。”“太难。”“正是因为太难,才需要有人去做。世上修渠,才能调理水患,不至于洪涛泛滥,坏人生计;于人心处也是一般。如果无人修这条心渠,任由人心往下,那世道岂不是一日坏过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