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3900000016

第16章 文化纠缠(6)

袁:如果出于个人爱好,读经无可厚非,前提是不利用行政权力来推行,愿者上钩。但中国有些提倡国学国教的人,企图利用行政权力,在少年儿童中提倡读经,这是错误的。那些提倡用行政权力来推行读经的人,对当前整个教育的发展很不了解。

应该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现代发达国家的比较,我们大中小学的教育都是落后的。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固然远远比不上人家,中小学也比他们落后,没有真正以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现代公民为中心,而且负担过重。

我国流行的教学指导思想还是培养乖孩子,严重一点说,还是在培养恭顺的顺民。表现在方法上,就是灌输式的教育。《弟子规》

《三字经》那些是相当落后的东西,硬要少年儿童死记硬背,我认为是错误的。教育应该是中西文化很好的载体,要让孩子们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要背诵240篇诗文,其中120篇是中国传统的诗文,包括《孔子语录》和孟子的一些东西。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仍在排斥传统文化,造成文化断裂,那是与事实不符的危言耸听。其中传统诗文所占比重是多是少,可以在慎重研究后调整,千万不能鲁莽从事。

在教育部门的努力下,九年义务制教育有所改革。不过,现在虽然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还是刚刚起步,整个局面还没有真正改观,与发达国家比还差了一大截。我们不能片面地说,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1949年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是有断层,但近年来,有些好转。关于传统文化的现状,我们应该讨论,但不应该粗暴做出传统文化的大断层的判断。这与事实不符,为一些鲁莽的做法打开了缺口,会对一亿多的儿童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教育上的任何一个决策,都会牵涉到青少年成长,所以要格外谨慎。对接受现代教育的孩子来说,要接触古今中外的所有优秀的文化,从小养成现代公民的意识,要养成自由思想、独立判断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各个领域产生优秀人才,在各个领域的世界舞台上都有发言权。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国的文化,关起门来说自己的国学多么伟大之类的话,还是收起来为好。

2005年12月20日

原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2月26日第12版(有删节)

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

各位老师,非常高兴到这儿跟大家交流。

在车上与扈主任聊了以后,我就想,今天这个题目出错了。我想讲的东西,其实在你们学校是已经解决的问题。在其他学校可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上会有些问题。你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很先进,之前想讲的没有必要讲了。所以想留更多时间跟大家互动,问题我都愿意回答。

回到原来的想法,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这个问题我感触很深。我们中国现在处在一个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各种各样的思潮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有些是很极端的。我甚至常常联想到,有点像日本靖国神社附近的那些“二战”老兵经常敲鼓,坚持侵略有理那一套。中国当代的思潮也是这样,有很多极端的观点,各种意见都有。对这个现象怎么看?我认为是个历史进步,是我们今后会经常遇到的场面。也就是说,思想文化领域不可能统一,必然是多元的,而多元里面肯定有些是很极端的。这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我有个感觉很奇怪的问题,在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有一些问题和现象,充分体现我们以前的教育失败了。为什么失败?从今天、当下我都感觉到,假如在一个素质很高的国家,进到一个课堂,不可能有人随便讲话。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下面讲话,我认为这不对。这是个素养问题。你可以不听可以离开,我感觉很正常。但进入一个课堂,你就没有权利随便说话,因为那是不尊重愿意听的朋友。这是素养问题。这种素养不但在今天的讲坛体现出来,随处都可以见到。

最近三个月,一些朋友劝我开了微博,我首先碰到一个问题,很多粗言秽语,甚至无端捏造谣言,都出现了。这是什么问题呢?

这个实际是教育有问题,家庭教育有问题,学校教育有问题。另外,随处都出现这样的现象:常常出错,而且错得一塌糊涂。我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广州一个大学校校长逝世,他的家属在报上登讣告,说“尊父不幸去世”。有没有搞错,自己的爸爸去世,假如稍有些文化教养都知道应该是“家父”。这是起码的文化素养,没有了。

更好笑的是余秋雨,连一个最起码的词都会搞错了,说某某“致仕”。假如稍微读清代以前的文献,人人都知道这是指官僚退休,古代文献资料中常有。余秋雨说这是升官的意思,出仕。秋雨连这个最起码的都不知道,是闹了大笑话。

不但余秋雨,有一次金庸到中大做报告,他说了一句话,我是陈寅恪先生的“私淑弟子”,就是受了影响但不是正式的名下弟子,中大网站上写成“私塾弟子”,广州各大媒体无一例外都这样写。陈先生没有教过私塾,金庸也没有机会去他的私塾。这说明我们传统文化的教育非常差。

这个现象在现在是非常突出的问题。看我们的微博和报刊,比较一下台湾的报刊,有个很明显的现象:我们语言在向口语化发展,用很多同音字。当然这是群众语言,谁都挡不住。但另一方面,表现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很多方面不足。台湾学者写出来的文章有书卷气,而且比我们深厚得多,他们传统文化的基础比我们好得多。但我们,不但一般人闹笑话,大学教授也闹笑话。

我有亲身经历。2005年,人大校长纪宝成在《新京报》发表一篇文章,说要振兴国学。《新京报》的朋友请我对此发表意见。

我说,这个根本就错了。你提振兴国学,那些理据很多都是错的。

我说与其讲振兴国学,不如加强语文教育。堂堂校长写篇文章就出现用词错误,他说要“瘠续”文脉,其实应该是“赓续”文脉。有点传统文言素养的人,都知道赓是继续的意思。我估计这篇文章是别的教授帮他起草的,自己审查过。我批评了之后,如果你说是笔误,那还是小事一桩。但居然引起一些教授,而且是做古文研究的替他辩护,说台湾的学术论文中经常出现这个词。很不幸,恰恰中大中文系就有个来自台湾的教授,我请教他,他也说没有这回事,我还请他问过母校台湾师范大学的老师有没有这个用法,也没有。

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大问题。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不可能跟传统割断关系,想割断都不可能。假如将传统割断,不要《诗经》、《尚书》我们今天的很多概念都不知从何而来了。既然割不断,就要考虑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我想,首先是要继承,要发现其中优秀的东西;但另一方面,要有世界的眼光,就是把自己的国家、民族,放在世界范围内考察。在当时的世界,中华文明处在什么位置。很简单,在四大古代文明当中,黄河文明华夏文明是发育最晚的,要是比起非洲、埃及文明,我们整整晚了一半。他们是公元前5000年前开始。我们有历史记载的,确实进入文明时间的,是从商代开始的。商以前没有确实的记载,也就是3600年,刚刚比古埃及文明短一半时间。

我们假如要正确对待当代文明,就有第三点:所有文化所有文明无非是为人服务的。传统文化和人的关系不要搞错。就是要有鲁迅那种气概,假如传统文化对当代的中国人不起作用,不能增加我们的幸福,我想那个传统文化是应该改革的。这里面是说,文化是为人服务的,不要反过来了。我对传统文化有所批评,你就说这个人是卖国贼,那样就本末倒置了。假如一个国家的公民不能自由探讨,对我们历史上的现象、历史的文化,乃至于当前的文明自由发表意见,那这个国家肯定是不正常的。另外,立足当代来理解传统文化的话,我想,有一条,一切要考虑的是当代中国人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如何创造环境,让当代中国出现一个新的辉煌时代。假如在当代不能培养出一大批新的思想家,新的21世纪的孔孟老庄,不能培养出一代科技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想这个国家称不起第一流的国家。我们恰恰要站在这个角度来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考虑,我想,要是我来设计教育,我来当教育部长,我肯定会加强中学语文、中学历史教育,但是要改革。我不知道现在中学语文文言文的比重有多少,台湾的情况,文言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40%,但现在还要提高到50%。不知道最后有没有实现,那些学者纷纷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且它高中还有《论语》

《孟子》的必修课,所以这方面的比重很大。我们的我不知道多少,但我感觉让年轻人受到更充分的传统文化教育,对继承传统文化有好处。但是另一方面,我认为,要坚持刚才所讲的,把中国文化放到整个世界的格局下去观察。我们要敢于承认,在春秋战国时代乃至更早,我们就没有达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比如,中国人有个很大的弱点,在思维上,我们春秋战国时代是最辉煌的时候,但是那时没有发展起形式逻辑。我们形式逻辑的理论是明末才从国外传进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科学技术,从古代开始技术层面有很多成就,但提高到理论层面是很弱的。比如数学,可以算圆周率或其他,有很高成就,但另一方面,没有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在中国没有产生几何原理。这些又是明末从国外引进来的。所以19世纪的时候,当《几何原本》全译本出现,曾国藩叫他的儿子写个序言,因为这部书得以翻译过来得益于曾国藩的支持。曾纪泽在序言中说,我们中国数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总结出完整的公理,没有整套理论。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弱点。

在这个弱点影响下,中国的科学文化、社会发展,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都受到很大限制。对这个弱点我们要不要承认、敢不敢承认,对当代中国人来讲,是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我认为,承认我们的弱点就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发展,没有什么坏处。

但有些人认为,你贬低中国就是汉奸、卖国贼。他这就是不讲形式逻辑,又跟中国人不讲辩论有很大关系。中国的传统教育自从儒家独尊以后就变成灌输信条的东西。从孔子开始,虽然讲举一反三,但更强调将一条条的结论告诉你,要是跟苏格拉底比较,苏格拉底就教人怀疑,教人辩论和讨论。中国就是没有这样的传统。我们要不要重视这样的传统?这些传统的弱点要是不克服,就有问题了。

所以,根据我对传统的弱点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好好的改革。但这个改革,我听扈主任讲你们很多在做,很有远见。让孩子们认识世界,不让他们故步自封,以为中国就是世界中心、世界的老大,会很危险。我想,应该让你们学校的做法让更多的学校仿效。这里我特别希望你们不要跟随其他学校搞什么“读经”。现在中小学有个非常错误的举措,就是提倡读经。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了解,没问题,但让小孩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花很多时间,我认为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另外一方面,这是偷懒的做法。现代教育应该吸引和鼓励孩子爱上书本,爱上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去自己寻找知识。教师应该教给他们寻找知识的方法,但读经变成了一种最简单的灌输方法,没有怀疑和辩论,恰恰加强了中国文化的弱点。所以是很不足取的。

再一个,其实这后面是个利益驱动。现在读经运动已经变成很大的利益圈。印书,印课本,然后推广。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跟这个相对的,就是你们的做法,让大家读书,喜欢知识。我也接触过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它建设书香校园,让孩子们从小热爱书本,阅读课外书,对拓展孩子的眼界非常有好处。究竟应该怎么办,你们的知识和经验应该比我更丰富。

现在还有一个多钟头,欢迎大家提问。

问答部分

问题1:我没有玩微博,我很惊讶,为什么“80后”的你玩微博。你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袁:我也有个过程。去年网上有人冒充我说话,我赶快声明没有开微博。一直到5月份,腾讯的年轻朋友一再怂恿我开微博。结果从6月份开始上微博。我最初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很坦率的,我只是喜欢玩,也好奇。我的特点,比较新鲜的东西都想试试,乃至于我的孙子有一次在作文中写“我和爷爷一样好奇”。所以,凭着好奇开了微博,腾讯一开,其他网站不干了,新浪网易也要求,结果就三个网站都有微博。开了以后,我感觉有个好处,经常有新问题让你回答。这样就刺激了我去思考很多问题,现实的,历史的,各方面。更主要是现实的。我没有想到在微博上对现实的批判那么强烈。我认为这一方面是正常的,另一方面感受社会思潮。刚才讲到微博上也有很多极端的观点,这是我以前没有想象到的。无论怎样,我想这都是正常的。中国现在正是一个转型期,假如我们的官员不能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的现象,就会产生很大问题。不知道这是正常的,而是用过去的阶级斗争的观念去观察这些现象,可能就会造成很大问题。这就是我开微博以后的感受。没有其他特别的原因,反正就是朋友们怂恿的结果,我也好奇,就这样开了。

问题2:我在网络上看过您的一些访谈和文章。我的理解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说的,西方的东西比较多一点。我有个问题,从现代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很多已经落后于世界。但是也不可否认,它有一些精华和优秀的东西需要我们传承下去。对传统文化用什么方法去判别它是优秀的还是腐朽的,您用的是什么标准?第二,我们外校有个办学理念,把学生培养成走向世界的现代人。现代人的含义很广,我觉得作为现代人应该有现代的思维和观念,我们培养学生,现代人的哪些品质是最重要的?

同类推荐
  • 美国何时衰落

    美国何时衰落

    今天的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实力和地位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无人能取而代之,因此,认为美国将长盛不衰者不乏其人。中国和印度实力的上升和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困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关于美国是否衰落的争论。我们要从三方面考察美国将会如何衰落:大历史的纵向发展、文明的横向比较和美国本身的国家基因,而最终还要归纳出国家强盛衰落的基本原因——知识和财富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决定性作用。庞大帝国辉煌的魅力之所在,也正是帝国衰亡的诡谲之处,即衰落的原因有时就是崛起原因的反证……
  • 大暗杀

    大暗杀

    《大暗杀》讲述了世界上著名的40桩暗杀事件。提及暗杀,人人都会心生恐惧,同时对其背后的神秘内幕也充满了好奇。
  • 美国不开心

    美国不开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走向单极,美国在偷着乐;第三世界崛起,世界多元化,美国开始板着脸;基地反恐,越反越恐,美国开始人心惶惶;大国崛起,世界宪兵不再主宰一切,美国开始阴脸;华尔街风暴,次贷危机,美国终于不开心了……一向以世界宪兵、老大自居的美国人,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渐渐下降,尤其是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人人心惶惶,惟恐自己从此一蹶不振。令美国人闷飞不乐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当别的国家暗自高兴时,美国开始不开心了!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 从关键词读经典·仁者无敌

    从关键词读经典·仁者无敌

    写出了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从关键词读经典:仁者无敌》,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热门推荐
  • 七品判官

    七品判官

    明朝末年,吏治混乱,天灾不断,一位落榜的举人,在归途中偶然闯入了两界山中,参加了冥界科举,成为了一名七品判官,判尽阴阳事。本书乃是以主角为主,经历的各种阴案,每一个阴案为一卷,一卷的长短大概有二三十章左右,在广大读者阅读需求的同时又省去了长时间追更的辛苦!希望大家支持!
  • 骗子老婆

    骗子老婆

    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车祸,失忆也就算了,忽然冒出了个老婆来,对于有花花公子之名的童瑞熙的确不能算件好事,尤其她还是个撒谎高手,这样的女孩接近他的目的为何呢?
  • 角逐

    角逐

    这是一个高智商的对局故事,也是企业深度运作的真实案例。东都置业是东州最大的民营商业地产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把蛋糕做大,相继吞下了中岛百货,商业大厦,荣盛集团等多家企业,挤掉了老对手陈伟斌的花园集团,坐上了头把交椅。树大就必然招风,蛋糕好吃,想要分上一块的人自然便不会少,时值裕隆集团欲出售旗下品牌“裕隆连锁”,老对手陈伟斌、实力雄厚的林浩军……纷纷杀出,高手对决,有时候,实力并是不决胜的唯一资本,如何运作才是成败的关键。
  • 懵懂不无知

    懵懂不无知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一位霸气漂亮的同桌,一群有趣逗比的好友,一个清纯可爱的同学。他们都在懵懂的年纪,但他们并不是一无所知。对于爱恨情仇,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认知。究竟他们是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还是获得真挚的友谊,还是再见便以成为了路人……
  • 夜影应觉玥光寒

    夜影应觉玥光寒

    “等等,这是哪?”女主一脸警惕。某阎王抠鼻“地府啊,怎了。”“我靠,雨心魄你这个没良心的,我说你咋么不见了,原来撇下老娘当阎王去了!”女主气急。“.....大姐啊,咱先不说这个,你怎么死了?”某阎王摸脑袋。“……坐在100层高的某个大厦上看风景,结果掉下去了……”女主两手一摊无奈的说“……你赢了”某阎王默默呕血。
  • 一代军妃:本宫帐下点裙臣

    一代军妃:本宫帐下点裙臣

    她是沙场名将,被皇家纷争波及,一纸婚书远嫁邻国。成婚路上,她对逃婚丈夫一见钟情。洞房花烛,他为凶手情人勇敢献身。只想做一朵安静的“美男子”,却遭遇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嗯……其实这只是一个女扮男装撩妹子,撩完妹子撩汉子,顺便打打江山的故事。女主好色,不喜勿入!
  • 我只爱你不爱这个世界

    我只爱你不爱这个世界

    这只是一个平常的故事,没有很多甜,只写了两个人的相遇到走进婚姻的殿堂,其中或多或少有点吵闹,但我知道有你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和最温暖的。
  • 我不是小娇娇我是楚霸王

    我不是小娇娇我是楚霸王

    三岁的团子宠爱一生,唯一不足的是小身板,太娇小,体现不出它的霸气,但没关系,爸爸高,爷爷高就连讨厌鬼,竟然也比我高,不气不气,我晚上要多吃一碗饭,我肯定会长高的
  • 鹿晗:暖夏花语季

    鹿晗:暖夏花语季

    苏木棉一直以为自己会一直傻傻的懵懵懂懂的过完高中,走过大学,再过完一辈子。她从来不相信,自己这种平凡的人也有一天,会像童话里的灰姑娘一样,遇到生命中的王子。当生活的层层迷雾被揭开,苏木棉发现,这根本不是灰姑娘的美梦,这只是一场虚无的幻想。与此同时,苏木棉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怀疑,她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吗?命运在角落里发出嘲笑声,一切的改变,从苏木棉的高中开始。
  • 星城水神

    星城水神

    6500万年以前,地球上突然到访了两位神秘的外星访客,但是很不幸的是,因为意外事件的发生,两位外星访客被迫陷入了沉睡之中。6500万年以后,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两位史前外星访客,一位成为了拥有巨大野心的大反派,而另一位成为了星城的超级英雄——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