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3100000001

第1章 引子(1)

从在洁白的稿纸上落下第一个字起,我的笔就沉重而又迟疑。

这是一个无比悲壮又无比惨烈的故事:

两位身处最基层的女性,因为反对“文化大革命”锒铛入狱。她们遭受的残酷折磨和恶劣境遇,却并没有随历史黑暗的那一幕落下而结束。以中国之大,容纳下了昔日如山的苦难和冤狱,也容纳下了那两年举世几乎摇动天宇的欢呼与憧憬--“粉碎四人帮,人民得解放!”却容纳不下她们,甚至没能让跌扑于松林之下的她们有一具完尸……对此,在江西,除了孩子和二十来岁的少男少女们,凡亲身经历了“文革”的,大抵都有风闻。

1986年秋天,我与大学同窗张胜友写作《历史沉思录--井冈山红卫兵大串连二十周年祭》一稿时,似神呼鬼唤,又似电石火花,这风闻榫头般一下扎进稿里,来得及斟酌的只是地名与人名,地名为江南某省,人名为黎莲,因为这毕竟只是风闻……此后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获悉了这风闻的不确。不确之处并不在于内容,而且内容比起前者来更加细微因而要更加惊心,弄错的是主人公,犹如把一丛带血的铁荆,从另一位主人公头上戴到了她的头上,可她身上披的也从来不是锦缎裘皮。因之,我有了发掘并写出这个故事的打算,一来为了摒弃不确,正本还原,二来也为着让自己每每念及此事便难以平静的心,能有稍许的平静……

虎年岁末,我去北京开建国后的第三个“青创会”。那年,北京寒冷而又多雪,会议开得乱糟糟的,偌大的一座京丰宾馆,往日里与大门口日夜设岗的解放军战士一样严肃,那个星期,却恍如大风雪来时炸了营的羊厩。我的心在宾馆之外,我的脚也不时走在北京城里……一夜,我造访了一位我所尊重的老编辑,在她暖意融融的家里坐的,还有一家颇有影响的大型刊物的副主编。也许是眼下涉及到文学界的众多话题都是那么敏感,也令人茫然,在一阵寒暄过后,大家都陷于沉默。不知为什么,此刻我有了强烈的冲动,讲了这个故事里另一位女主人公的遭际。他们认真地听着,房间里静得几乎能听见一瓣瓣的雪花洒落在窗棂上的微音……

约讲了近两个钟头吧,老编辑的眼里晶晶润润,像在压抑着什么,而副主编则直愣愣地看着我,恍如我是一部历史,一部异常苦涩的历史。尔后,他讲了几句话,几句字字铁靴般踩在我心上的话,以至于今天它们仍在我耳边回响:“胡平,你刚才讲的这一些,已经远非文学所能包容。应该告诉读者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这一切。可我又没有勇气将这一些推给我们的读者,连转述的勇气都没有,我就不想让我的妻子和女儿知道……”

暖气开得足足的,心却冷得发紧。我告辞了,北国的冬夜,苍凉、寥寂。走在雪冻得发出幽蓝光泽的路面上,犹如走在极地的冻土层。我想,也许不该再提这些了,刨开历史的冻土层,哪里没有屈死的骨架呢?

次年菊香蟹肥时节,我去苏州开一个报告文学笔会。会上发言里,我谈到了自已在井冈山金丝面附近的山峰上寻觅红卫兵墓地的情况。1966年冬天的一场流脑,再加上为探寻红军作战遗址而迷路未归的,一场大串连下来,井冈山上,大约新添了十几座红卫兵的坟墓。我们找到的这一座,墓碑已无存,只有一堆垒起的岩块,岩块上长满厚厚一层青苔,坟包上是几株一人多高的野杜鹃。年深月久,风剥水蚀,岩石有的裂了缝,有的碎成片,坟包上好几个洞眼,隐约可见那棺木已烂成了铜锈色……我还谈起了如血残阳之下,瑟瑟秋风之中,伫立于墓前,我心里所漫起的一股痛彻全身的悲怆感……

就此,一位写了不少颇有新意文章的年轻的评论家评论道:

“刚才胡平讲了报告文学应该有的‘历史意味’,和他站在井冈山上当年死去的红卫兵墓前的那种感受。可能当时是深深地感动过他,但我认为这种判断已经过时了。今天再来谈这些感受,心态就如当年的抗日英雄作报告,在报告里对抗战岁月不自觉地留恋和怀念。我以为,这种心态可以概括为‘红卫兵情结’。他始终认为红卫兵的事迹十分悲壮,还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与五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大致受的是苏联文化的影响;不管是系统还是不系统。所以,在你们的思想里就有如俄国十二月党人的心态。拿责任感来说,如写小说,为艺术而艺术,追求小说形式的完美,这算不算责任感,是不是非要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等才算责任感?另一方面,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正如金观涛写过的一句话:‘我们是残留的却是不死的理想主义者’。这是说你们的责任感无论如何起不了什么作用了,但这一批知识分子,却是中国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

如果说,并没有为中国这艘古船艰难地驶进一条新航道做些什么的我,都能被划归于“理想主义者”之列,那么我打算写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则更是“理想主义者”了。我与他们是同一代人,似水流年之中,不觉我们的价值判断已经蒙上了条条皱纹,并不为新的一代人所认同了。

我思忖良久。

眼下,中国人的心态曾被刘再复先生归纳为一种“世纪末心态”。应该是历史的进步,对于那些僵死的、曾大字报铺天盖地一样糊住国家的教条,中国人终于不买账了,终于懂得人必须有人的生活,必须有个人利益,又像是该生的未下地,该死的却回光返照:熙熙人海,皆冲利来,芸芸众生,皆奔禄往。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不拿白不拿,不玩白不玩……1988年时,流行于民间的顺口溜自然有几分夸大,可毕竟也有几分真实--

中央首长忙改革,

省上领导忙组阁。

地区领导忙出国,

县里领导忙吃喝。

跟着宣传部,

越跟越糊涂。

跟着组织部,

年年有进步。

跟着统战部,

有吃又有住。

十亿人民九亿倒,

国际友人来指导,

海外侨胞帮着倒,

还有一亿学着倒。

十亿人民九亿商,

一起糊弄党中央。

十亿人民九亿赌,

还有一亿在跳舞……

在一个仿佛是灯红酒绿,轻歌漫舞的年代里,再要讲“中国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的故事,也许真犹如要从今天的少男少女手里夺过琼瑶、亦舒、金庸等人的作品,而代之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不是过于天真,就是显得迂腐,抑或是表现一下自己“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责任感”?

再说,“红卫兵情结”一词挺吓人的。它远没有抗战干部的“情结”那般自豪,那份光荣。沧海桑田,“红卫兵”这三个字,一度是举国仰慕欢呼的对象,是远征归来的凯撒、拿破仑;曾几何时,它又成了魔鬼、动乱、打砸抢的代名词。好些年来,当年戴过红袖章、在天安门广场上喊哑了嗓子、拍肿了巴掌、泪糊了眼帘的人们,像躲避麻风病、艾滋病一样地躲避它,而当年梦寐以求想戴上红袖章、终究未能戴上的我,今天何必沾上它呢,何况还加上“情结”两字,这能够给人以多少复杂、阴晦的联想……

于是,我又一次剿杀了发掘、写出这个故事的念头。

然而,这念头,却如春日里沿一棵伟岸的大树迤逦而上的青藤,你掐一寸,它长一尺,你掐一尺,它长一丈。被剿杀的不是它,相反,它似长了一排细碎、密集的利齿,趁着外界的什么响动,或是无需外界什么,干脆长驱直入,将我的心撕咬得一回回剧痛……《历史沉思录--井冈山红卫兵大串连二十周年祭》在《中国作家》1987年第一期发表后,《文汇报》驻京记者,也是复旦同窗的陈可雄告诉我,他的一位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朋友,读完拙作,竟彻夜抱头痛哭!

他简单地讲了个中缘由,我仍不甚清楚,直到《收获》1988年第四期上发出署名“唯明”,并写于1987年初春的一篇散文《寻觅回来的哀痛》,我才知晓--

……其中的一段文字,竟解答了一个我十余年来一直思之念之、难以解怀的悬案。

曾经深深地印入心田,为之惦念,为之动情的一位女子的命运,在这里意外地得知了。这么些年,只要我想起这件悬案,想起这位女子,我的内心便难以平静。是同情,是忧郁,多的是良好的想象,在那腥风血雨的昨天过去之后,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这一悬案,不应有那公正的、已经在我们今日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结局--平反吗?这一位受冤屈的女性,不应该在明媚的春日里重开美丽的笑靥,洗却心灵沉重混浊的泪么?这么些年来,我时时刻刻这般想象着,也曾经向许多人打探着,然而,都不见回音。久而久之,我也就释然了。是啊,在恶梦已经消散的时候,为什么我还要时时怀疑它的存在呢?那一位女子的恶梦般的昔日,早该结束了,有如浩渺大海中的一滴水,繁花茂林中的一片绿叶,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过着今天普普通通的生活,人们怎么还会记得呢?历史毕竟大步前进了呵……

可是,这篇报告文学的下面这段文字,却令我震惊了,我无意中寻觅到了她的生命的终结,我无意中寻觅回来了无边的哀痛……不知何故,作者隐去了当年这位女中学生的真名实姓。然而,我却要写出她的真名实姓。为了她,为了我的深沉的哀痛,为了我这么些年的思念和想象。她叫李九莲,江西省赣州人,六六届高中生。

同类推荐
  • 时间的外遇

    时间的外遇

    本书是一本当代诗人高春林的现代诗集。高春林的诗是有魅味的,这来自他的自身和对语言的感受力,以时间之节点,让词语在生命和现实之间动荡,甚至不惜整饬,而逼近事物的本质和内心的疼痛处,一个性情的自我,一个智性的带着隐忧的自我,都在语言之中行走。
  •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本书选辑了6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喝茶》、《鸟声》、《金鱼》、《谈娱乐》、《芭蕉花》等文章。
  • 足球文学方略

    足球文学方略

    2010年,就《一生有你:一场由足球引发的文学思考》的写作,我断断续续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一个31万字的书稿。将在09年年末初初努力得来的“足球文学”以文本形式‘立身’。以此为理论基石的创作也渐入佳境,到了翌年5月关于足球文学的“二次概念”也已经油然而生。从09年年末到2010年年末,一年的时间,自认为是自我探索阶段的一次进步,通过两阶段概念支撑下逐渐完善的理论体系,“足球文学”的模子已经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已经幼稚地想要去寻找出版社,将《一生有你:一场由足球引发的文学思考》作为自己的处女作,开启潘多拉魔盒,“足球文学”也就能这样被广而告之。
  •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话: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西藏西藏

    西藏西藏

    《西藏,西藏》分为《梦角连营》《珠峰家乡》《路上风铃》《藏源山南》《相约故乡》等五辑,除了《相约故乡》和《路上风铃》的部分作品,大部分作品都是写西藏的。这是熟悉的西藏,也是陌生的西藏,这是军人眼里的西藏,这是诗人笔下的西藏,这个西藏像一首嘹亮的军歌飞扬在西藏,激荡在史映红火热的心里。
热门推荐
  • 风拂玉壶冰

    风拂玉壶冰

    天下之道,贵在顺其自然;为人之道,贵在无愧本心。她,浅笑淡淡、心思深沉的闺阁少女;他,清贵出尘、文韬武略的将帅之才。她,做人做事只在乎无愧本心;他,做人做事,只凭自己意愿。她,双亲逝世后,在高墙深院里艰难求生;他,战场上铁甲银枪,呼啸往来。天意使然,或是命运捉弄,牵起了她与他之间的红线。而后,她,情不知起,一往而深;他……
  • 总裁的小狐狸

    总裁的小狐狸

    好气哦!明明自己好心救他他反倒恩将仇报,硬是死皮赖脸把我拉到他家中,虽然就只呆两天……但丢了初吻不说,还差点被睡!!!“小狐狸~来嘛~”“风净天!你说过不在强求我的!”“你见过不骗人的男人吗?”肿么办肿么办!小宇宙没处爆发啊!
  • 我是女主们boss

    我是女主们boss

    明明她是架空+书穿在女主文里,爽歪歪的培养四个女主!没错,作者写了一个系列四本书四女主,而她穿过去之后,四个女主都是她养大的,女主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沦为孤儿,她则机缘巧合的,一一收为徒,按照她们各自的人设,分别培养成神医,超级影后,商业奇才,武馆开遍全球的武术高手。女主们长大之后,感念她的恩情,做什么都想到她。这不,商业奇才创造的商业帝国,就以她命名-“零度”。她想着功成身退,是时候游山玩水,逍遥自在了。不料……离岛……私人飞机失事……再次穿越……
  • 九星妖师

    九星妖师

    这是个妖魔横行的世界。有应龙、九尾、有毕方、魔蛇。当然,也有斩妖除魔的觉醒者。觉醒者们,吸妖力、开妖星、练妖技、收妖宠。而来自北江的少年白君就是一位觉醒者。
  • 瑀玥

    瑀玥

    她,是魔族的廢物公主。他,是仙界的天才少主。族與族之間的恩怨,天才與廢物的差別。他們,該如何面對?該如何招架?情意深埋心底,以仇恨做掩飾?還是、、、叛出家族,遠走高飛?
  • 霸道总裁,请停止

    霸道总裁,请停止

    一场父母之命的婚姻,她不甘被束缚,婚礼当天逃出现场。无意撞上某位大boss的车,两个人的命运从此纠缠。莫昊宸“我爱你一世”沐筱筱“我许你一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有小酒窝

    你有小酒窝

    你是春日里吹来花信的风,是夏夜里倒悬的星河,是秋风中渐行渐远的雁,是冬雪初霁时的暖阳闪烁着金边。星辰交替,四季更迭,而我的欢喜不变。
  • 我就是宅你这朵花

    我就是宅你这朵花

    如果真的可以,是否能够回到过去?四处飘飞为了什么,如果还有下一世,我希望爱你的期限是三生三世,永永远远。
  • 洛阳记

    洛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