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94800000051

第51章 文化神话(15)

黄帝听完杜康的汇报,又品尝了杜康带来的浓香水,立刻请来各位大臣,把此事作了一番商议。

众大臣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没有给杜康降罪,而是命他下去继续观察研究,又命仓颉给起个名字。仓颉脱口说道:“此水香而醇厚,饮而得神,应起名叫‘酒’。”

黄帝和众臣都同意了这个名字。(汉族)

伏羲制网。

自从伏羲兄妹创制了人烟以后,世间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了。可是,那时候人不晓得种庄稼,一天到黑只晓得打野物,吃就吃野物的肉,喝也就喝野物的血。野物打得少,就少吃一些,打不到,就饿肚皮。在那个时候,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

伏羲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很难过。他想:要是老这样下去,岂不是要饿死一些人吗?他左思右想,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想出个办法来。

到了第四天,他走到河边一面转悠,一面想办法。走着走着,偶尔抬头一看,看见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从水面上跳起来,蹦起很高。一会儿,又有一条鲤鱼跳起来,再隔一会儿,又是一条。这下子就引起了伏羲的注意。

他想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不是很好吗?他打定主意,就下河去抓鱼,没费多大工夫,就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伏羲欢喜得很,就把鲤鱼拿回家去。

伏羲的儿孙们看见伏羲捉来了鱼,也都欢欢喜喜跑来问长问短。伏羲把鱼撕给他们吃,大家吃了,都觉得味道不错。

伏羲对他们说:“既然鱼好吃,以后我们就动手捉鱼,好帮补帮补生活。”

儿孙们当然赞成,当下都跑到河里去捉鱼。捉了一个下午,差不多每人都捉到了一条,还有捉到三四条的。这下子大家都非常高兴,把鱼拿回去美美地吃了一顿。伏羲又打发人给住在别地的儿孙们送信,喊他们都来捉鱼吃。这样,没到三天,伏羲的儿孙们都学会捉鱼了。

好事多磨。没过几天,龙王忽然带了乌龟丞相跑来干涉,他恶声恶气地对伏羲说:

“哪个喊你来捉鱼的?你们这么多人,安心要把我的龙子龙孙都捉完吗?赶紧给我拉倒吧。”

伏羲没被龙王的话吓倒,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龙王:

“你不准我们捉鱼,那我们吃啥呀?”

龙王气冲冲地说:“你们吃啥,我管得到吗?就是不准你们捉鱼。”

伏羲说:“好,不准捉,我们不捉,以后没得吃的我们就来喝水,把水喝得干干的,把你们所有的水族都干死!”

龙王本来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听伏羲这么一说,心里果然害怕。他怕伏羲和他的儿孙们真来把水喝干,自己的命就难保了。想让他们捉吧,又实在回不过口来,正在进退两难,乌龟丞相凑到龙王耳朵边上,悄悄向龙主说:

“你看这些人都是用手捉鱼,你就和他们定个规矩:只要他们不喝干河水,就让他们捉去,但是不许用手捉。他们不用手捉就捉不到鱼。这下子既保下了龙子龙孙,又保住了龙君你的性命,让他们看着河水白瞪眼,该多好呢!”

龙王一听这话,高兴得哈哈大笑,转过脸来向伏羲说:

“只要你们不把水喝干,你们要捉鱼就来捉吧,可是得遵守这么个规矩,就是不能用手捉。你们若是答应,就算是说定了,以后双方都不准反悔!”

伏羲想了一想,说:“好吧。”

龙王以为伏羲上了当,便带着乌龟丞相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伏羲也带着儿孙们回去了。

伏羲回去以后,就想不用手捉鱼的办法。想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又想了一个上午,还是没有把办法想出来。到了下午,他躺在树荫底下,眼望着天,还是在想。

这时候,他看见两个树枝中间,有个蜘蛛在结网。左一道线,右一道线,一会儿就把个圆圆的网子结好了。蜘蛛把网结好就跑到角落里去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呀、苍蝇呀都被网子网着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

伏羲看见蜘蛛结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葛藤来当做绳子,像蜘蛛结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一张粗糙的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做成个十字架绑到网上,又拿了一根长棍绑到十字架的中间,网就做好了。他把网拿到河边往河里一放,手握长棍在岸边静静地等候着。隔了一会儿,把网往上一拉,哟,网里净是些欢蹦乱跳的鱼。这个办法真是对劲,比起用手捉鱼不但捉得多,人还不用下水。伏羲就把结网的方法教给他的儿孙们。从此以后,他的儿孙就都晓得用网来打鱼了,再也不缺吃的了。

龙王看见伏羲用网来打鱼,气得干着急。因为他们并没有用手捉鱼呀!龙王如果反悔,不但话不好说,还怕惹得伏羲和他的儿孙们起了火,真来把水喝干了。

龙王坐在龙宫里急呀急的,就把一对眼睛急得鼓出来了。所以后来人们画的龙王像,眼睛都是鼓起来的。那个不知趣的乌龟,看到龙王急得那个样,还想替龙王出个主意。哪晓得它刚刚爬到龙王肩膀上,嘴巴凑到龙王耳朵边,一句话还没说出来,就被龙王一巴掌打到面前公案上的墨盘里啦。乌龟在墨盘里翻了两次,染了一身墨汁。现在乌龟身上乌漆漆的,就是那回被龙王打到墨盘里染的。(汉族)

婆婆制陶。

很久以前,有个老婆婆,丈夫死了,她和儿媳妇在一起过日子。儿媳妇待婆婆很凶,只让她吃馊饭坏菜,穿破烂衣服,而自己却肥吃肥喝,穿好的,戴好的。

老婆婆的命很苦。一天,她走到屋前一棵大树底下哭道:

“老当家的,我的生活这样苦,这可叫我怎么活下去呀?”

话刚说完,就听树旁有声音说:“老婆子,别苦恼,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你用这树下的红泥做碗,想吃啥,碗里就有啥。”

老婆婆用树下的红泥做了一只碗,并用火烧得很结实。果然,她想吃什么,碗里就有什么。

一天,她正在吃饭,忽然被儿媳妇发现,冷不防把碗夺了过去。儿媳妇一看,饭里有鱼有肉,就冷笑一声说道:“好哇,这么好的饭菜,从哪儿偷来的?”

老婆婆无奈只好告诉她:“这是只宝碗,你想吃什么,碗里就会有什么。”

儿媳妇听了,把碗里的鱼肉往地下一倒,说:“好哇,有了这样好宝贝瞒着我!这回该我享受了,给我来一碗龙肝凤髓!”

话刚说完,碗里就立时出现无数条小长虫,吓得她“哎哟”一声,倒在地下,把碗摔了个粉碎。

冬天到了,儿媳妇守着火炉穿着皮袄,可是她却让婆婆穿着单衣,并把她撵到冷屋去受罪。老婆婆感到日子没法过,就又到那棵树下哭道:

“老当家的,我的生活这样苦,可怎么熬下去呀?”

说完,只听树旁又有人回答说:“老婆子,别苦恼,好日子还在后头哪!这棵树的周围有很多白花,你采回去,夹到衣衫里就不会冷了。别叫儿媳妇看见!”

老婆婆采了许多白花,把它夹到衣服里,果然特别暖和,哪怕大风大雪,胸前背后都像有一个太阳似的,再也不哆嗦了。

有一天,媳妇因为怕冷,躺在床上不起来,叫婆婆给她烧水做饭。她看见婆婆不但不冷,反而头上冒热气,就把婆婆叫过去问道:

“老东西!你的衣服怎么厚厚的?偷了什么东西夹到里面去了?”

老婆婆悄声说:“这是宝贝衣服,穿上它就特别暖和。”

“好哇,你又瞒着我,赶快给我脱下来!我得享一享这个福。”

媳妇说完,上前就把婆婆的衣服扒下来穿在自己身上。

她刚笑眯眯地说了句“好暖和”,那衣服却越收越紧,一直嵌到皮肉里,痛得她在地下直打滚。等到她站起来,已经变成了一只狗。这只狗爬起来“忽”的一下向老婆婆扑去,这时候老婆婆再也不怕她了,就用棒子把她赶出门去。

恶狗被赶走了,老婆婆又用树下的红泥做了一只碗,用白花絮了一身衣服,日子过得很幸福。从那以后,许多人都跟她学做泥碗和种白花。据说制陶器和种棉花就是这么开始的。(汉族)

宁封制陶。

黄帝的时候,有个名叫宁封的人,家住在一条河沿岸的一个“聚落”。他母亲是个捏陶泥坯的,宁封三岁时就跟着母亲来到窑场。他最爱学着妈妈的样儿捏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母亲看他聪明好学,就教会了他捏制各种陶坯的手艺。年复一年,星移斗转。宁封长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专门从事烧陶。

宁封受母亲的感染,对工作很负责,他专心专意地捏呀烧呀,可是烧出的陶器总觉得不满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体不正。宁封说他对不起部落的人们,每天除了上窑场工作,就躲进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触,连妻子问他,他都不理。

他就这么闷闷不乐地待在屋里,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饭食,用陶钵给他端回来吃。宁封吃着,想着,食不甘味。妻子看他一心扑在制陶上,累得人又瘦又黑,吃过饭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会儿。说来也怪,往日里宁封根本睡不着,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噜呼噜地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自己脚踩着五色的彩云,去了一万个国家,各处的人们送给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样式别致,有尖底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带盖的,并且画了彩色的花纹和各种各样的图案,简直使人眼花缭乱,只当到了天宫。

宁封高兴地笑了,笑出了声,也笑醒了。他连忙把自己的梦告诉了妻子。妻子也兴奋地说:

“好呀,你还不如到外面转转,多看一看别的部落的陶器,或许就能制好了。”

宁封正有此意,听了妻子的话,就赶紧收拾行囊。部落首领知道了宁封的打算,送给他一匹马,宁封骑着马就出发了。

宁封一去两年。妻子盼呀盼的,总算把他盼回来了。

他拉回来一车陶器,整天钻在这些陶器堆里,看呀比较呀,描呀画呀,又取来砂泥盘一盘捏一捏,没头没尾的。

这一天,天还没亮,他就叫醒妻子,两个人摸黑来到窑场和沙泥。泥一和好,宁封就坐在草席上盘陶坯。他一会儿盘一会儿捏,妻子端来饭也没吃。太阳都直射头顶了,他还在干着。妻子嗔怪地给他戴了一顶竹篱,又端详着男人捏的一大堆陶坯,高兴地说:“好呀!真好呀!”

宁封逗趣地说了一句:“比我梦见的还好看哩!”

一个一个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阴干。快干了,妻子就蹬动转轮,宁封拿着陶坯在转轮上磨。磨光后,宁封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画图案。他们不再重复画过去简单的图形和直线条。

宁封的妻子特别心灵手巧,天上飞过一只小鸟,叽啁地一叫唤,她就几笔画出一个飞动的小鸟;地头跑过一只梅花鹿,也没跑出她的手,让它静站在陶盆的壁上。她想起了男人们捕鱼的渔网和捕回的鲤鱼,也画在陶盆上。

快到收获季节了,想象着收获后全部落的人们在广场的欢庆场面,她就在陶钵上画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泼热烈,连宁封都称赞她画得好。

后来,他们又画出一套变形的图案,好像不太像,却很传神,也有生活情趣。

他们还在陶罐上用指甲印出棱形排列的指甲纹,拿绳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纹,有时也给陶罐做了几圈的锥纹、蛇纹。最有意思的是罐盖的把手,他们在把手上捏出各种动物的形象,鸟头上刺着锥纹,小兽顽皮地站立着,还有张大嘴呼叫的人头。

一日日的辛苦,几年的心血,宁封终于制出了非常美观的陶器。这些既好看又实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爱,交换到外部落,也很受欢迎。

部落首领把宁封制的陶罐献给了黄帝。黄帝看到这样浑圆而又精致的陶罐,仔细地欣赏着上面的彩色图案,连声说:

“好,好!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才!”

立即派人把宁封请到了宫中。黄帝详细地询问了陶罐的制作情况,就委派宁封为陶正,专门管理全国的制陶。

从此,陶就现身于人间了。(汉族)

老君制锄。

远古的时候,农民种庄稼不用锄草,只要“当当当”一敲铜锣,杂草就会闻声死掉。久而久之,人们不靠天吃饭,连敬奉天老爷的事也渐渐淡漠了。

天庭上的玉皇大帝发现信奉他的人越来越少,十分生气,便派一位天神到人间使出法术,敲锣除草从此不灵了。后来,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开烘炉打制出了铁铲。用铲子除草,虽比不上敲锣除草那么省力,可总比手薅便利得多。

玉皇大帝听说人间有了火,再次动了怒。他派了精通火功的太上老君,去灭人间的火种。太上老君虽是个体谅民间疾苦的神老头,可又不能违抗玉帝,只得硬着头皮从命。

太上老君驾祥云来到一个小村庄,看到几个人骑在一棵大树上,艰难地用小树枝钻木取火。钻呀钻,磨烂了双手,汗水湿透了衣衫,方才取到一星点点的火种。

火种到手,几个人高兴得眼泪直淌,欢跳着朝村中奔去。老君见此情景,哪忍心灭火种!他跟随着这几个人来到了一座烘炉旁。

只见一位小铁匠接过火种,赶忙升火,人们扇风的扇风,吹火的吹火,终于燃起了熊熊大火。小铁匠便操起家什打制铁铲。只听叮叮当当连声作响,一把把铁铲打了出来。

老君看在眼里,敬在心头,决心助人间取火制铲一臂之力。他不好直言点明,就想了个办法。

老君往烘炉前靠了靠,声言讨个火使。

小铁匠一看是白发长者,便十分恭敬地为老君引火。老君使了点法术,“扑”地吹出一股冷风,烘炉顿时火熄烟灭。老君转身拔腿就跑。

生一次火多不容易,霎时间竟被他灭掉,小铁匠怒上心头,喝了声:“哪来的妖人!”便抄起一把铁铲追去。

眼看快要追上,小铁匠将铁铲朝老君打了过去,只听“当啷”一声,火花迸飞,原来铁铲打在了一块大石上。再看老君早已无影无踪了。

小铁匠恍然大悟,才知道是太上老君前来点化取火的新法。于是,便打了一个火镰,取来石块撞击取火,比原来的钻木取火省力多了。

小铁匠还发现打老君的那个铲子碰在石头上折弯了,用这折弯的铲子一试,除草比往前省力得多。于是,他便和伙伴们合计,照弯铲子的样子打,从此农家就用上了锄头。

太上老君不但没熄灭人间火种,还为人们点化了生火和制作锄头的办法,玉帝为此将他打入天牢。但从此人间便有了锄头。(汉族)

海波琴音。

颛顼是西方帝少昊的侄子。小时候,他最喜欢到叔父的鸟国去玩。他的童年、少年几乎都是在少昊的鸟国度过的。

颛顼自幼聪明,很有才干。在他叔父少昊的鸟国玩时,他经常帮助叔父调兵遣将,料理朝政,而且干得有声有色,很得叔父赏识。

有一次,一只巨大的雕因为做错事,被少昊训斥了几句,心里不服,便鼓动各族所有鸟类起来造反。雕相貌威武,性情强悍,力大无穷,加上它曾被少昊任命为最高军事长官,所以经它一鼓动,大半鸟类都起来反对少昊。

这种场面令少昊愁白了头发,最后,颛顼设计活捉了雕,才平息了这场暴动。

少昊见侄子经常累得吃睡不香,于心不忍,就亲手制作了琴和瑟,教侄子弹奏琴瑟,以便更轻松地休息。

由于颛顼有音乐天才,他一学就会,只用两周时间,他的琴艺便超过了叔父。少昊手下的鸟国官员上朝议政时,由于意见不一,经常争吵不停,颛顼就弹琴鼓瑟,使大家的心情平静下来。

颛顼的这一绝技,使叔父更加喜爱他,视他为掌上明珠,上朝理政,出外视察时,都要带上他。这引起了少昊的儿子们的嫉妒。

“父王这么爱颛顼,以后定会把王位传给他的。”一个儿子说。

“我们得设法除去颛顼。”另一个儿子说。

于是,少昊的儿子便处处与颛顼为难。颛顼在鸟国待不下去了,只好向叔父告别,回自己的国家了。

少昊强留不住,见侄子坚决要走,只好为侄子饯行。他为侄子斟满一杯又一杯美酒,吟咏了一首又一首赠别的诗歌,叔侄之间的深厚感情使筵席上的百鸟无不感动流涕。

同类推荐
  • 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本书将收录的诗篇分为3辑:无关春天、宁夏书、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 民国国文课

    民国国文课

    民国文化可谓承上启下,既延续了前清的儒学,又开启了新文化的序幕。在不过三十多年的民国时期里,名家辈出,诸如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胡适、林语堂、鲁迅、徐志摩等,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身体力行极大地丰富了这个时代。因此,我们再度研究民国文化,并予以取长补短,对今人而言还是很有裨益的。
  • 父亲的树:陈忠实作品精读

    父亲的树:陈忠实作品精读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散文精品48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始终用朴实的笔调、真诚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来叙写和讴歌他对乡土、亲情、友情、创作的深沉的热爱,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现,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特点和成就。
  •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7)一个人的旅行,汇集旅游主题图书的作者访谈,包括项明生、番小茄等作者访谈。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高平作家丛书:茹实斋吟草

    高平作家丛书:茹实斋吟草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热门推荐
  • 未刻本叶氏医案

    未刻本叶氏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者荣耀之永恒传说

    王者荣耀之永恒传说

    2050年,MOBA手游王者荣耀已经风靡全球,作为全球首款沉迷虚拟手游,并以其自行操控游戏角色而受到全世界各种年龄段的追捧!众多土豪大神,美女阔少纷纷加入。白泽,拥有超乎常人的对游戏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天才,一夜之间成为M区的神话,然而游戏才刚刚开始...
  • 封妃传

    封妃传

    【【免费】】她是美丽小厨娘,对有着倾世容貌的九王爷一见钟情,甘愿入府为婢伺候他,谁知他的心与脸一样冰冷无情,献上身与心都没办法让他爱上她,他虽不爱却过分宠溺、占有她。他是一国之君,她爬上树逃命,却意外掉进他的怀中,他轻佻的说捡了个美人,要拿回宫“煮了吃”,她一脚抬起誓要他断子绝孙。她进了宫,他展开疯狂的追求,不惜以命要挟要她爱他。而九王爷,失去后才发觉他早已爱她入骨髓,下决心让她回到身边的同时,一道将江山拿下……【17K小说网同步更新!】
  • 我的极限生存之旅

    我的极限生存之旅

    向往冒险的心,渴望着故事中的大冒险。而突然在某一天的时候,梦想变成了现实,曾经期望的冒险触手可及。而我,又会经历怎样的大冒险呢。开始吧,等待着你与我一起冒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上市

    上市

    从北京的上地,到中国证监会,两地直线距离不足16公里,李明和他的公司,走过这16公里的物理距离,却足足用了3年,乃至更长时间。为上市,李明步步为营,小心翼翼,抢占先机,机关算尽,铺设陷阱。一边无数次地做着发财梦,一边提心吊胆地讨生活,既蠢蠢欲动,又瞻前顾后。无数中小企业家以为上市可以一夜暴富,腰缠万贯,然而,巨大利益背后的风险又有着怎样的爱恩情仇,勾心斗角,步步算计,血雨腥风……
  • 宇宙大流氓

    宇宙大流氓

    这是一个生与死的较量,在这里他们只有永无之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永无止境反复不停的做着相同的事情。
  • 全球异化之异种入侵

    全球异化之异种入侵

    异种入侵,全民觉醒。机甲,硅基生命,智慧共生体陆续登场,人类进入新的纪元。
  • 如你温暖

    如你温暖

    一路顺风顺水的方熙熙,毕业后遭受百般蹂躏,幸好,梦想和他一直都在!
  • 王妃她老想上天

    王妃她老想上天

    景王府名下某个偏僻的小山庄内,下人们心中惶恐,她们家的王妃掉进河里淹死了?屋里屋外跪了一片丫鬟奴才,期期艾艾哭的好不凄惨。沐曦月一醒来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场面,挪了挪充满分量的大腿,闭着眼睛,脑中仔细回忆着到底是哪个不要命小贱人害的原主,既然占了人家的身体怎么着也得替人家报仇才是。然后她悲哀的发现,哪有什么人害她,是原主自己拖着两百五十多斤的身体避开丫鬟奴才们去湖边采莲蓬,一不小心失足淹死的,肥肿的体型都没有扑腾一下,就直接沉了底。沐曦月想着想着自己都气笑了,然后,下人们惊悚了,“——王妃诈尸了——”。山庄上的下人近日很恐慌,在线等,自从王妃落水醒来之后,性情大变,怎么办?沐曦月扬了扬粗壮的胳膊,晃了晃肥胖的屁股,咬了咬牙,减肥,她就不信来年吃不到莲蓬。二十二世纪一名修仙者,沐曦月,雷劫身死,一朝穿越成丞相府不受宠的嫡长女,爹不疼,后母不爱?木有关系,等姐减肥。亲姐妹使绊子?木有关系,等姐减肥。某一天,王府内的荷塘里蹦出来了只会讲话的大青蛙,沐曦月抬头无语望天,哪位姐姐写的剧本,她拿的不是宫斗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