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0200000014

第14章 陕西桥山黄帝陵

这一章主要考究一下,黄帝是死还是升天?黄帝陵到底在哪个桥山?历史上和当代如何祭祀黄帝?民间如何祭祀黄帝?对黄帝的祭祀有着怎样的意义?桥山黄帝陵为何称“天下第一陵”?

一陕西桥山黄帝陵

这一节,先探讨一下黄帝是去世还是升天?对于黄帝去世,有两种说法,一是说黄帝确实死了,而且是积劳成疾,病死的;另一种说法是黄帝乘龙升天了。黄帝是人,人必然要死,不可能升天;再说黄帝是华夏始祖,死了必然有葬身之地。先看史籍是怎么记载的。

《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寰宇记》云:黄帝葬桥山,今陵冢尚在。大历七年置庙,开元二年敕修庙祭祀。

《路史·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以象泰乙,能轻能重,能渎能行,存亡是谂,吉凶可知。武豹百物为之视火参炉。八月既望,鼎成死焉,葬上郡阳周之桥山。其臣左彻感思,取衣冠几杖而庙象之,率诸侯而朝焉。”

《剑经》:“黄帝铸鼎以疾崩。葬桥山。后五百年山崩,空室无尸,惟存宝剑赤舄(红鞋)。”

《陕西通志·陵墓二》:“桥山在中部县东北二里。其山形如桥,沮水环之,即黄帝葬衣冠之所。”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四:黄帝冢在桥山上。《汉志》上郡阳周县桥山有黄帝冢。《皇览·(冢)墓记》,黄帝葬桥山。《史记》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于桥山上。

从以上记载看,多认为黄帝是病死的,因为他是人,人总是要死的,他死后葬在桥山。也有说成是乘龙升天,是上帝派他管理人间,任务完成了,派龙接他回天。我认为乘龙升天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他的灵魂升天,到天堂过更好的生活。如今老人去世,都称“驾鹤仙游”,世间无龙也无仙,只不过是人们的理想和愿望。黄帝既然是人,必然是死了,死了人土为安,就埋葬了。

至于黄帝埋葬在那里,也有多种说法,但只能是一处,不会是多处,我们应该确信一处,以便祭祀祖先,也去掉对祖先怀疑的弊端。

到底黄帝葬在何处?史籍记载也较多,这里摘录几段。

《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汉书·地理志》:“上郡,……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独乐,有盐官。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莽日上陵畴。”

《元丰九域志》卷三:“桥山,《汉地理志》云:上郡阳周县南有桥山。《风土记》云:阳周县南有黄帝陵,在子午山。有轩辕太子陵庙。”《元和郡县志》:“子午山,亦日桥山,在(真宁)县东八十里,黄帝陵在山上,即群臣葬衣冠之处。“桥山,在中部县治北,下有沮水。或云:水从山底经过如桥,即轩辕黄帝葬衣冠之所。”

《黄帝功德纪》:“侨即郝也,葬于桥,因食其地,以世祀者……《唐表》:桥,姬后。在今陕西。”其意思是:桥,侨国,即是郝,因黄帝葬于桥,所以桥为采邑,世代奉祀黄帝。《唐表》中也说,桥姓是姬姓的后裔,在现在的陕西省黄陵县。又据《姓氏急就篇注》云:黄帝葬桥山,群臣守冢不去者,因以桥为氏。

根据以上记载,黄帝葬阳州(周)桥山,桥山在子午岭,即现在的黄陵县桥山。因为阳周在汉朝属上郡,秦时为上郡,管辖地区南起中部县(今黄陵县),北到内蒙。以上说得很清楚,阳周桥山,即子午岭桥山,黄帝陵所在地。《太平寰宇记·中部县》中也记载:“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大明一统志·中部县》:“子午山,在合水县东五十里,一名桥山,南连耀州,北抵盐州,东接延安,绵亘八百余里。其在真宁县,相传黄帝葬衣冠处。”又云:‘轩辕庙,在子午山旁,有黄帝陵。《史记》云汉武帝北巡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今按:延安府中部县桥山有黄帝陵,本朝载在祀典。”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所说的阳周桥山就是子午岭桥山。都说得清清楚楚,黄帝葬桥山,魂归故里,而且他的第一夫人嫘祖也葬在桥山回军岭,所以对黄帝葬桥山无多争议。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古今变迁,这个桥山早入史册,至今如故。

所以说,陕西桥山黄帝陵是轩辕黄帝葬身处,不是衣冠冢,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历朝历代都是国家级祭祀,当今也如此,是公认的黄帝陵,享誉中外,是中华民族祭祖圣地。

中国素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桥山天下圣”之誉。“桥山天下圣”,是因为有黄帝陵庙的缘故。

再从风水学来说,黄帝是第一真龙,黄帝陵便是“天下第一龙穴”。盘龙岗是桥山最高点,状如龙头,其下北高南低,向南伸延地面结“龙穴”。地形特点似龙口大开,龙舌长伸,至汉武仙台处,恰似龙舌微卷向上,黄帝陵处在龙舌中心,如龙口所含一颗珍珠。民间认为是属罕见的“龙珠在颔’的风水格局。又因柏林古老又茂密,千姿百态,浓郁葱葱,若从高处俯瞰黄帝陵外形,是活脱脱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

黄帝陵南山状似伏身巨虎,绵延十余公里而回望帝陵。黄帝陵以东的凤凰山,因形似凤凰而得名。黄帝陵西的玉仙山,状似万年神龟,回首翘望帝陵。黄帝陵南有印台山相照,又有沮水绕陵而过。龙、虎、龟、凤俱全,“四灵”守护黄帝陵。黄帝陵坐北面南,居高而不险,周围有九峰朝向,极具天泰气象,在历代帝王陵中独一无二。黄帝陵也恰在“风”字地域的中心,这就更奇了。

桥山黄帝陵“天下第一穴”的地位,在历代堪舆家看来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有“天下第一龙穴”的庇护,华夏族的气脉十分兴旺,才能绵延不绝,遗传万世。

黄帝陵冢位于桥山怀中,坐北面南,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园占地面积1300余亩,有古柏81600余珠,苍劲葱郁,庄严肃穆。

陵前祭亭的两副楹联,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黄帝的敬重。

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

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

中华国脉承龙脉,

黄帝英魂壮民魂

我们再从黄帝陵特有的古柏林来看,这是几千年来的活化石,天下哪里再有如此奇观!

黄帝陵区,现有山林柏树81600余株,分布在陵区四周,占整个陵区植被70%,现为全国最大的古柏群落。保留有1000年以上的古柏30000余株。这片柏林是黄帝陵的守护神,也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桥山古柏,不仅数量多、树龄长,而且品种也多样,以侧柏为主,还有扁柏、圆柏、刺柏等,还有奇特的“挂甲柏”和‘咙角柏”等。仅庙院里有古柏19株,树龄均在2000年以上。由于自汉朝以后,各代朝廷祭祀和保护,柏山古柏群以其特有的特色,构成了黄帝陵景区奇特的自然景观,把桥山妆扮得秀丽幽静、苍翠肃穆、充满灵气。桥山古柏群,全国唯有,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黄帝陵真实存在的见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帝手植柏”和“挂甲柏”。据传黄帝当年巡狩北方时,来到桥山,亲自栽了一株柏树,人称“黄帝手植柏”,高11米,树围11米,年代之久可想而知,最粗壮、最古老,历经五千年风雨,至今依然苍翠挺拔,枝繁叶茂,显示出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誉为“世界柏树之冠”,人称“天下第一柏”。“挂甲柏”又名“将军树”,其来历是因汉武帝北巡朔方,返回途经桥山,到山上祭陵,将铠甲挂在这棵柏树上,留下纪念;而且此柏十分奇特,树身斑痕密布,纵横成行,恰似遍身麟甲,人称“挂甲柏”。这些柏树都是活化石,是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再从黄帝陵周围的考古发现看,发现了大量黄帝时期的遗址。据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编辑的资料,黄帝陵周围暨黄陵县境,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48处,多属于仰韶文化遗址,也有龙山文化遗址,即属黄帝时代的遗址。黄陵县在2009年又发现遗址500多处。邻近的洛川县,发现属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也多达106处。看来在黄帝陵周围文化遗址十分丰富和密集,表明该地区是仰韶后期和龙山前期的一个中心地带,属于黄帝时代,是古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区,这些遗址提供了具体的考古学背景证据。

陕西师大教授王晖在《黄帝祭祀名号与黄帝部族考》一文中说:“黄帝族早期活动的地域也许就在洛河(陕西洛河)之东北一带,往后才发展到泾渭地区。黄帝姓姬名号轩辕氏均与龟鼋图腾有关。”说的有依据,我很赞同这个看法。

明朝进士唐镝在明嘉靖十五年闰十月题写“桥山龙驭”四个大字,立碑于墓前。1942年国民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了“黄帝陵”三个大字,刻碑立在墓前。1958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受毛泽东委托,题写了“黄帝陵”三个大字,刻碑立于墓前。这些题字,都表示认可黄帝陵在陕西桥山。

综上述,黄帝确实是病死的,享年一百多岁,死后葬在陕西桥山,经历代保护和修建,黄帝陵庙规模宏大,所以说陕西桥山黄帝陵是公认的“天下第一陵”。

二 黄帝陵庙的历史和整修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冢,位于黄陵县城桥山之巅。有川有原,川原相连;有沟有壑,沟壑纵横;有梁有峁,梁峁跌荡;有山有水,山水相融;有林有地,林地分明。素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桥山天下圣”之誉。“桥山天下圣”,是因为华夏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庙在此,故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因为一统当时四方林立的各部落,带领先民开创华夏业基,被尊为“第一真龙”,而埋葬黄帝的地方被称为“天下第一龙穴”。

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黄帝的朝拜和祭祀。

春秋时期至秦代,人们已开始祭祀黄帝,缅怀始祖。自汉朝《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黄帝陵,便成为历朝历代顶礼膜拜的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现在黄帝陵区保护面积为3.24平方公里,其中黄帝陵庙所在的桥山面积为5667公顷。

黄帝去世后,人们为了表达对黄帝的怀念之情,便起冢为陵,立庙祭祀。《竹书纪年·五帝》:“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说明在黄帝去世后的当时,就塑造木像祭祀黄帝,还立庙祭祀。

《陕西通志》(嘉靖)卷之十一:“桥陵,在中部县北,桥山。《史记》: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成而帝崩,葬于桥山。又云:汉武帝北巡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陕西通志》(雍正):“黄帝桥陵,陕西中部县界。……桥陵在延安府中部县,汉武帝临祭桥山。”

黄帝陵自黄帝去世后就存在,这是事实,且在黄陵县桥山。但桥山黄帝庙的修建较晚。

从史籍记载看,汉武帝祭祀黄帝时已有小庙,在此之前早有人祭祀。由于汉武帝的重视,让司马迁考证后,始建庙院,从此黄帝庙规模渐大,香火旺盛。汉武帝敬仰黄帝,也想成仙升天,在他上桥山时,令士兵掬土成丘,建造了一处‘祈仙台”,至今完整存在。台高13.3米,下围120米,上围22.5米。据《史记·封禅书》记载,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返回长安,途经桥山,筑台祭祀,留下此遗址。明嘉靖十五年十月济南唐铸书写了“汉武仙台”四个大字,刻碑纪念,立在陵前。

黄帝庙,俗称轩辕庙,是供奉和祭祀轩辕黄帝的场所。轩辕庙分三个院,即:古柏大院、中院、祭祀大院。主要建筑沿南北轴线,依次为庙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和轩辕殿。庙前区,由入口广场、轩辕桥、印池、龙尾道等组成。

据《黄陵县志》记载,黄帝庙始建于汉代,王莽建立政权后,曾“遣骑都尉等,分治黄帝园于上郡桥畴”。畴,止也,神灵所止处。可见桥畴就是庙宇,是祭祀神灵的地方。王莽派人整修管理,建立九庙,第一庙为黄帝太初祖庙。

唐代宗时重新于黄帝陵建轩辕庙,形成规模,遂成为后代历朝祭祀黄帝的场所。

宋开宝五年(972年)宋太祖赵匡胤降旨,修葺功德昭著的前代帝王祠庙,“坊州黄帝庙,即其一也”。但因旧有黄帝庙地势狭隘,不便于尊崇,同时也为避水患,遂将黄帝庙由原来的桥山西麓迁至桥山东麓,即现在的地址。还重新修建了庙院、山门、过亭和大殿,塑造了黄帝像。这一大的举动,奠定了现在黄帝陵的规模。

元泰定二年(1325年),轩辕庙西院保生宫发生火灾后,泰定帝下诏保护黄帝庙宇,严禁破坏黄帝庙宇建筑设施,禁止砍伐柏树林木,并下令着专人看守保护。到了至正元年(1341年),顺帝降旨,将轩辕庙西院被焚毁的保生宫重新修复。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规定对轩辕黄帝的祭祀,皇帝要亲自撰写祭文,派遣重臣前往参加祀典,‘御制祝文”(即祭文)并要刻石留存。这些祭文碑记都立在碑廊。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派遣秘书监丞陶谊等人对桥山黄帝陵庙进行勘察,得知黄帝陵庙年久失修、损坏很大,即拨出银两,令陶谊等人负责修缮。天启元年(1621年),对黄帝庙再次进行整修,耗时一年,对黄帝庙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不但增加了东、西两个长廊,而且新修了数处平房和碑亭,以及供陈置祭祀品的场所,重新绘画后的黄帝像,熠熠生辉,整个大殿栋宇辉煌。这样以来,充分显示出黄帝庙的煌煌大观。

清世祖登基后,“以帝命肇祀于庙”,在黄帝陵轩辕庙进行祭祀。康熙初年数下诏令,命中部县先后多次对黄帝陵进行整修和保护,先后在10余次。尤其是在乾隆三十六年(1761年),对轩辕庙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整修,经过整修,黄帝庙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民国28年(1939年)陕西省政府指令,黄陵始设陵园管理处。民国33年(1944年)建筑陵园祭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十分关怀黄帝陵庙建设,1955年毛泽东亲笔批示并转信给总理周恩来,要求对黄帝陵进行整修。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在1959年至1961年,我国虽然处于困难时期,陕西省人民政府仍拨款155万元,整修庙院大殿,修建过亭,黄帝陵庙被整修一新。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题写了“黄帝陵”三个大字。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省将黄帝陵列为文物重点维护整修单位,并决定按古朴大方的原则,对黄帝陵庙分期分批进行整修。黄帝陵以它的人文优势和比较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国内外炎黄子孙,并为祖围的统一大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早在1985年,张志清担任黄陵县委书记时,黄陵县委和县政府决定重修黄帝陵庙,并要求将祭祀黄帝的规格,由省级祭祀升为国家级祭祀,因为历朝都是国家祭祀。这一要求得到省上的大力支持,引起国家的重视,开始了整修黄帝陵庙的第一期工程。他担任延安行署专员后,更是重视黄帝庙的修建和祭祀。

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在陕西考察期间,对整修黄帝陵和祭祀黄帝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在深化改革、扩大改革开放、加快祖国统一步伐的新形势下,整修黄帝陵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加强民族团结,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指出:“一定要把黄帝陵整修好、保护好、管理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从此以后,每年国家领导人和中央有关部门清明节都前来陕西桥山祭祀黄帝。此后,李瑞环先后四次来黄帝陵视察,并协调解决了第二期工程的资金和有关具体问题。

经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1991年成立省整修黄帝陵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1999年成立陕西省黄帝陵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整修黄帝陵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保护等工作。1992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黄帝陵基金会成立,为整修和保护黄帝陵募集资金。

1993年7月23日,陕西人民政府、国家建设部、文物局正式批准《整修黄帝陵规划设计大纲》、《黄陵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并颁布实施。第一期工程主要包括陵园区和庙前区,从1992年8月25日动工,到2002年9月竣工。第二期工程是祭祀大院,主要包括祭祀大殿、祭祀广场、三出阙、东西角楼、隧道及环境绿化等。2002年清明节开工,到2004年3月15日基本完工。第三期工程,现在还正在筹划。

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魂归故里,埋葬桥山,立庙祭祀,理所当然。如今黄帝陵庙区之大为最,历史之久为最,历来都是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也是国家级祭祀规格。

三历史上对黄帝的祭祀

《礼记·祭仪》中说:“礼之五经,莫重于祭”,说明祭祀在中国历史传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自中国人类步人文明,就祭天、祭地、祭祖先。中国人历来对祖先的祭祀极为重视,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竹书纪年·五帝》:“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这是最早记载祭祀黄帝,说明从黄帝去世就开始祭祀,他的大臣左彻,以木雕造黄帝像,举国奉祀。

此后每个朝代的君主都把始祖黄帝当做祭祀对象,并隆重稀祭。清人史梦兰辑的《全史宫词》开篇卷一就是歌颂黄帝的12首词。可见历代都在祭祀和歌颂黄帝,现录一首:

五旗八阵各成图,战法天教启秘枢。

尧、舜、禹时代,黄帝更加受到人们崇敬。《国语》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宗禹。”说的是帝尧、帝舜和夏禹都尊黄帝为祖宗,重视祭祀。

春秋战国时期,仍把黄帝视为远祖进行祭祀,还打出了黄帝的旗号——黄学,承认黄帝是华夏族的血缘意义上的祖先的同时,更突出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黄帝的意义。战国时秦国已在祭祀黄帝了。《史记·封禅书》:“秦灵公作吴阳上畴,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雍地是上古帝王神祀的中心。战国初期,秦灵公三年(前422年)设畴祭祀黄帝和炎帝。他把黄帝当做祖先祭祀,而不是当神奉祀。

到了秦汉时期,对黄帝的祭祀出现了新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沿袭了秦国对白、青、黄、赤四帝的祭祀。汉高祖刘邦应陈涉起义,在沛举兵时,就曾“祀黄帝”。他当皇帝后,以黄帝为榜样,官方学说是“黄学”,在汉朝初期大兴黄老学说。他还非常重视对黄帝的祭祀,按照秦朝的贯例,对五帝加以祭祀。汉武帝时在甘泉(淳化)筑泰一坛,祭昊天上帝“泰一”,在坛之下设五帝坛,用祭天礼的规格来祭祀五帝(包括黄帝)。他为啥要在这里设坛祭祀呢?因为黄帝曾在这里建有明庭和设圜丘祭祀众神和祖先。汉武帝率领十万大军巡视朔方,回归途中经过桥山,看到黄帝墓,令士兵掬土成丘,堆成“汉武仙台”,也欲上天成仙。他的铠甲挂在古柏上,留下“挂甲柏”的传说。接着汉武帝于公元前116年举行首次封禅大典,还8次到后土祠祭祀后土,这样就把对祖宗的祭祀推向了高潮。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他们仍按照汉代的贯例,在南郊祭天的同时,设五帝神位,加以祭祀,或在明堂中祭祀五帝。隋唐时期对黄帝的祭祀,沿袭南北朝,更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唐代土德,比较重视对黄帝的祭祀。在唐代宗大历五年,鄜坊节度使臧希让上言“坊州有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方飨祭,列于祀典。”唐代宗批准了这一请求,将在此地的黄帝陵庙致祭纳入祭典。坊州黄帝陵阙,就是今黄陵桥山黄帝陵。在隋唐时期的黄帝祭祀还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就是皇帝下令设立专门的三皇庙和五帝庙,所以全国民间祭祀风行一时。

在宋元时期,对黄帝陵庙的致祭,受到高度重视,把黄帝陵列为重点加以整修维护,同时规定朝廷三年祭祀一次,并把唐代宗设置的黄帝庙,从桥山西麓移到东边现在的位置。元代对黄帝陵庙的祭祀也很重视,《元典章》中规定:伏羲、神农、黄帝是开天辟地的先祖,国家应当祭祀。宋元时期,除了朝廷对黄帝陵三年一祭外,还有些名人也来拜谒,如北宋名臣范仲淹,元朝名道士张三丰等。

明朝对黄帝的祭祀有较大的变化,朱元璋在都城建立帝王庙,专祀三皇五帝及汉唐创业之君。他对黄帝陵寝也非常重视,认为轩辕黄帝不仅是医家的祖师,也是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洪武四年(1371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其中有中部祀黄帝。朝廷还派人对桥山黄帝陵庙进行勘察、修葺、筹备祭祀仪式。朱元璋降旨废除各地建立的“三皇庙”和“由十大医师祭祖”的礼制,规定祭祀黄帝由皇帝或派遣大臣祭祀,把桥山黄帝陵列为国家祭祀始祖的圣地,要求每次祭陵的祭文、祭祀日期、祭品名称、数量和主祭、陪祭官员姓名都要刻石立碑,黄帝陵庙设五品护陵官两人,明太祖还降旨在轩辕庙大殿内塑造轩辕黄帝坐像一尊,以便瞻仰祭奠。此后,三年一大祭,大祭时由皇帝亲写祭文,由太常寺派遗大臣携带香帛、贡品前来桥山祭祀。明朝诸帝对黄帝陵祭祀不断,先后有10位皇帝遣使到黄陵致祭的碑文。

清代对黄帝的祭祀,仍沿袭明代。清朝黄帝陵庙的祭祀仪式隆重,规模宏大,次数较多。除常规之祭外,逢皇帝登基、太后寿辰、国家庆典、平息叛乱、水旱灾害、五谷丰登、大功告成等重大事件,由皇帝决定祭祀黄帝。清朝祭祀黄帝陵共有30次,其中清世祖顺治在位18年,祭陵1次;清圣祖康熙在位61年,祭陵9次;清世宗雍正在位13年,祭陵3次;清高宗乾隆在位60年,祭陵10次;清仁宗嘉庆在位25年,祭陵3次;清宣宗道光在位30年,祭陵4次。除此之外,还有爱国人士丘逢甲、陕西同盟会会员等前来祭陵。四近现代对黄帝的祭祀

1.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派人祭黄帝,并写了一首祭祖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中华民国时期,自1935年开始,由国家组织祭祀黄帝陵,一直延续到1949年。

1935年4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推举委员张继、邵元冲,国民政府派邓家彦,陕西省党政负责人邵力子、郭英夫等组成祭祀团,前赴黄陵祭祀。因下雨延期,直到4月7日,各代表才来到黄帝陵前,开始祭祀,各界有5000多人参加,这是自民国以来最为隆重的一次祭祀。

1936年清明节,国民党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代表国家前往桥山祭黄帝陵。

1937年,由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再次合作,出现了国共双方共祭黄帝陵的新气象。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同聚黄帝陵前,共祭始祖,在民族团结的感召下,在轩辕黄帝陵前举行了共祭仪式。国民党特派委员张继、顾祝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参祭。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派代表林祖涵(林伯渠),带着毛泽东写的祭文参祭。祭典由张继、顾祝同、孙蔚如等主祭。

1938年和1939年仍然是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

从1940年到1947年,都是由国民党一方祭祀。1942年国民党总裁、同盟国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中正,原打算与胡宗南到桥山致祭轩辕黄帝,后因故未去,特题写了“赏帝陵”三个大字,立碑纪念。在1944年,国民政府决定把“中部县”改为“黄陵县”。

1948年。黄陵县解放,中共黄陵县委和县政府,清明节组织各界群众,到黄帝陵隆重祭祀。

1949年清明节,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特电陕西省府主席董钊为代表遥祭黄帝。因黄陵县已解放,典礼只好在西安城内新城广场举行。这是民国时期的最后一次祭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祭黄帝陵活动由陕西省领导人主祭,清明节在黄帝陵举行。

清明节公祭自1955年开始到1963年,每年都由陕西省政府主持祭祀,所在地、县领导陪祭,群众参加。

自1964年至1979年因‘牡教”和“文革”,公祭活动中断。

1980年,恢复公祭,每年都由陕西省政府主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连续不断,直到1993年。

到1994年,清明节公祭黄帝,随着改革开放和研究黄帝文化的深入,祭祀活动发生了重要变化。祭典由陕西省省长张勃兴主祭,恭读祭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和中央有关部门代表参加祭祀,还有各省市自治区代表,港澳台同胞代表参加,这就可以看出,再不是一定地域范围的祭祀,而是全国公祭,恢复了自古以来国家祭祀黄帝的传统。从此以后,每年都是这个规格,中央领人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清明节都前来黄帝陵祭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于1993年4月5日,为整修黄帝陵工程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992年9月20日为黄帝陵基金会题词:“发扬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并于2000年5月2日来黄帝陵现场视察工作。

综上述,从古代到当代,对黄帝的祭祀规格都很高,基本上都是国家级祭祀,而且固定地点在陕西桥山黄帝陵。

2009年清明节,规格如前,欣喜的是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参加祭祀,看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

五 民间对黄帝的祭祀

我国历史上民间对黄帝的祭祀很是浓重和普遍,在古代全国各地几乎都有黄帝庙,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分布密集。

据《延安府志》载:延安五龙山有黄帝祠,延安五龙山即今清凉山。曾有黄帝祠,供人祭祀。我在甘肃平凉崆峒山看到“黄帝庙”,说明在陕甘一带民间祭祀黄帝也很普遍。

黄陵县当地的群众,自古以来就有祭祀黄帝的传统,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都要到黄帝庙敬神,祭祀黄帝,还有许多民间祭祀的方式和民俗习惯,形成独特的民间祭祀文化,流传千古。

再从陕北秧歌词看民间对黄帝的祭祀。在陕北当地民众对神很崇拜,在民间崇拜的神有六十多位,把黄帝视为一位重要的神。他们在祭祀这些神的时候甚是隆重,有一定的仪式,还载歌载舞,于是就有“谒庙秧歌词”,祭祀什么神,就唱该神的秧歌词。可见民间把黄帝与百神同祭,已从古流传到今。现抄《谒庙秧歌·黄帝》两首:

黄帝姓姬号轩辕,中华民族共同祖。

人文初祖有记载,华夏帝王称第一。

华是荣来也是美,更是广大地辽阔。

繁荣美好又强大,华夏美名传千古。

传说远古是天神,创造人类化阴阳。

泰山之上会鬼神,驾驭象车有六龙。

蚩尤在前把路引,风师雨伯洒道净。

鬼神在后媵蛇伏,凤凰在上覆御顶。

黄帝生而有四面,四方三界观得清。

主司风雨云雷电,驾驭百神伏四方。

创世以来即为神,天人之神会一身。

五帝之中居中央,厚德载物黄土祥。

黄帝圣祖创后法,始造文字有文明。

发明舟车号轩辕,命妻嫘祖教桑蚕。

始造宫室建邦国,算数音律启文明。

丰功伟业入史册,人文初祖称第一。

黄陵县现在的民间祭祀,确定自1988年起,每年重阳节,黄陵县各界举行民祭,个别年份还在其他日期举行民祭。

全国各地还有多处黄帝庙和遗址,对黄帝的祭祀很普遍,在台湾、香港也有多处民间祭祀的地方和有多个研究黄帝文化的民间团体。甚至在国外也有研究黄帝文化的团体,如英国就有炎黄研究会。

无论是国家祭祀还是民间祭祀,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崇拜和热爱,祭祀祖先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增强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让人民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也就是和谐、富裕、幸福。通过详述陕西桥山黄帝陵的真实历史,以及对黄帝的祭祀,说明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对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奋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帝陵位于陕西中部,炎帝陵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华胥陵位于关中偏南,这三陵构成三角形,都集中在陕西中部,都在渭河流域和洛河流域,并靠近黄河。这三大陵墓,进一步说明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发祥地,是中国文化或说河洛文化的发源地,很值得重视和发倔。

同类推荐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附CD)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附CD)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些基本的人情风俗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虽然知道见面握手是一种礼貌,结婚时要遵守种种礼仪,以及全国各地的风俗迥然有别,不懂地方风俗的人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人情风俗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才逐渐形成的,那么谁又是这些风俗的创始者呢?不要着急,谜底就将在本书中一一为你揭晓。
  •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的精神文化具有理想信念与务实相复合的总体特征,更具有复合屡次性的特点。这种特色民族精神文化既来自于保安族的发展历程,反过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又指导、激励着一代代保安族人努力奋发,终将和其他民族一同走向兴旺发达。
  • 老北京古寺庙与祭祀

    老北京古寺庙与祭祀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最强炼妖葫

    最强炼妖葫

    平凡青年江夏偶然捡到神器炼妖壶,且看他在世界上掀起怎样的风暴!一只蚂蚁,炼妖十次后,天地力之法,天角蚁一只肉鸡,炼妖十次后,天地火之法,金乌一颗树苗……上古祖祭灵;一根凡草……斩九天星辰………
  • 无尽打怪升级之路

    无尽打怪升级之路

    开局一把刀,升级全靠打。5大职业,等你发现。废柴少年周天雨意外穿越,来到游戏世界。从此开始逆天之路。
  • 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

    成就幸福人生的根基

    学校要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首先得益于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办出特色,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东关小学在张校长的带领下,认真践行教育局提出的“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教育理念,立足学校实际,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化,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探索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在教育同仁和社会中引起较大反响。本书中介绍的“三·一教育、六字教学法、三六生活教育”,形成了东关小学特色的课内外贯通的教育网络体系,它改变着学校的精神面貌,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注入了高效、幸福的元素,也同时为学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 启明追梦

    启明追梦

    因为那次预言,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成为彼此命中的贵人;因为那次相遇,他们渐渐熟识;因为相同的梦想,他们一起追梦,然后成为彼此的启明星……
  • 梦于心笑今与往

    梦于心笑今与往

    这是算我以前写的作文,如今想回顾自己,笑笑如今我
  • 雪儿奇遇

    雪儿奇遇

    家族联姻!!有没有搞错,这是我听过最可笑的玩笑了,我是谁,世界小公主哎!联姻这种事情会在我的身上发生?打死我都是不敢相信的!我的爱情怎么会因为一个家族联姻就彻底打破呢!我要离开,去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地方,去开展我自己的奇幻之旅............
  • 龙晴传之剑起昆仑

    龙晴传之剑起昆仑

    这是一部轻松且考验智慧的文,女主才华过人,一改后世傻白甜套路,堪称睿智,算无遗策,一路过关斩将,最后终踏上剑道之巅。
  • 万界复仇

    万界复仇

    一个有着异能,武修,和一些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思念轮回

    思念轮回

    完颜雅蒂:普通人家女孩,喜欢创新新玩意例如一些玩具,木雕,服装样式和工艺品。民国男子学校唯一一个女生,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家境中上等,鬼点子多,但是不失稳重,从不三从四德,做心里的自己,其实是欧氏千金左昂沃:富家公子,调皮捣蛋,不上进,总是去完颜雅蒂家串门搞恶作剧;正直勇敢,平时嘻嘻哈哈但是做正经事情认认真真,深谋远虑江尉:颜值和气质达到顶峰,绅士风度,博览群书,是完颜雅蒂和左昂沃的密友;和欧家千金结了娃娃亲,但是身份错乱,不知所措叶婷婷:总是做偷鸡摸狗的事情,抢夺完颜雅蒂身份;以前是完颜雅蒂好朋友【利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