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马上就办,一切理想都毫无价值,计划渺如尘埃,目标也不可能达到。就好比一张地图,不论描绘多么详尽,比例多么精确,它永远都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土移动半步。在我们的生活中,实现目标的方法就在于马上就办。马上就办可以实现一切,马上就办可以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只要你不断地努力,一直坚持不懈地行动下去,永不言弃,就一定会达到你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马上就办是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
艾维·李是美国的现代时间管理之父,他认为只有计划好每天的工作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职场目标。“把你明天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从早上一开始上班,马上就开始第一项工作,一直到完成为止。再检查一下你的安排次序,然后开始做第二项。如果有一项工作要做一整天也没有关系,只要那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经理西韦伯正是使用这套方法,在5年的时间里,使他的公司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没有外援的钢铁公司,他本人也成了世界有名的钢铁巨头。
职场规划可以不断地修改,但千万不能中断,一旦中断就再没有信心继续;时间可以延长,但不能无限延长,失去了时间紧迫感,目标就会离你越来越远。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刚制定目标时,往往信誓旦旦、干劲冲天,但没过多久,就没有后劲了。所以,当你拟订了一项目标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马上就办,行动起来,向着实现目标的方向迈出坚实的脚步。
人生伟大目标的实现在于马上就办,今天就是你未来人生的新起点。定好了目标,马上就办吧!
假如你是老板又该如何
如果我是老板,一定不会要员工加班;如果我是老板,一定不会开除员工;如果我是老板,一定不会……说这些话的一定不是老板,就是将来真正做了老板也难长久。
同一个问题,往往会因为身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出现千差万别的答案。凡是帮别人打过工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总有干不完的事,因而认为老板不近人情;而当有一天角色互换,你也成了老板时,你却会认为员工处处不积极主动。
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多考虑雇员的利益,给员工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能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时,你的善意就会无形之中表达出来,从而感动和影响包括你的老板在内的周围的每一个人。你将因为这善意而得到应有的回报。任何成功都是有原因的,不管什么事都能悉心替他人考虑,这就是你成功的原因。
每一位老板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都会碰到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老板时刻都面临着公司内外的各种压力,而他在压力大的时候偶尔发泄一下,犯点错误,这是正常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完美,老板也一样。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应该以一种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老板,而不要把他们当作雇主,应该同情那些以全部精力打理公司的人,他们往往下班了还在连续工作。
一些人认为,自己在公司处处受气,是因为老板鼠目寸光,没有识别人才的慧眼,而且还嫉贤妒能。他们认为在自己的老板手下做事,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会使自己变成庸才,远离成功。而事实上,这些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自己的个人私心来揣度老板,从而认为是老板阻碍了自己进一步发展。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老板雇用员工,绝对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找碴儿”的“嗜好”。他想要找的是能帮助自己的事业腾飞的人。他不是为了“找碴儿”而“找人”。他身上背负着企业兴衰的光荣与耻辱重担,他必须敬业地扮演好“老板”的角色—在很多时候,他的“敬业”,在员工的眼里成了“刻薄”与“找碴儿”。
如果你是老板,你一定也会“找碴儿”。或许你不会承认,但你的员工会这么认为。相信吗如果你做得很出色会怎样呢如果你仔细看了本书的前言中的职场案例的话,就会体会到:员工工作出色与否,和老板对他的态度有极密切的关系。一个工作出色的员工,特别是一个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老板会把他“敬若神明”,自然而然地少找他的碴儿,多捧他的场。道理很简单:老板都喜欢欣赏有能力的手下,都不想为难有能力的手下,更不想失去有能力的手下。
有人说客户是老板的衣食父母,而老板是员工的衣食父母。其实,只要员工:做得出色,为什么不能成为老板的衣食父母?我的一个朋友在广州长期从事智能卡销售业务,业务做得非常出色。在他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公司的全年业务里,他—个人的单占了60%。你说,我这个朋友是不是他老板的衣食父母?他的老板会不会动不动找他的碴儿想要老板看重可以理解,想少受些老板的指责与训斥可以理解,但你最好是让老板觉得你足够优秀,你是一只无缝的蛋。北京一家人才管理顾问公司针对老板身边的“红人”做过一项专题调查,发现“红人”们大多具有如下基本素质。 刻苦的敬业精神所有的职场“红人”都认为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敬业。他们的共识是:
如果你只是同别人一样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地工作,是不会有成功的一天的。
如果你想获得老板的看重,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工作上。
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绝大多数事业有成的职场“红人”都在填写问卷中“未来五年你最需要什么”时,选择了“培训”。在当今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优胜劣汰更为剧烈的时刻,每个事业有成的工薪人士都感到压力,大家心中都明白不进则退的简单道理,所以需要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
合理的知识结构大部分职场“红人”都不认为学历高是其获得赏识的根本原因。综合分析来看,主要是因为今天很多人学非所用,而是从工作中边干边学。因此,只有努力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更好地匹配本职工作,才能使自己摆脱平庸。
优秀的品质这种优秀品质体现在许多方面。几乎所有比较成功的工薪人士都有一个共性,即以比较低的姿态对待自己,能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还有忍耐力强等品质。
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几乎所有的职场“红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都特别有优势,受调查的人群中有不少是长期从事销售的地区经理和销售总监,他们大多能够洞察个人细微的情绪变化,能妥善处理同每一位员工的关系。
·看了以上五点,你不妨对比一下,看自己做得怎样。我们很难改变老板找碴儿的喜好(不找碴儿能当好老板吗?),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形象。做得更出色一点,是我们应对老板找碴儿的最佳法则。之所以说“最佳”,因为这样做既利于老板,也利于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双赢策略。
老板需要完美解决问题的人
据说刘永行先生到韩国考察了西杰集团的面粉加工厂后,非常震撼地发现: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的产量,他的工厂需要的工人是西杰集团的6倍!而刘永行之前还为自己工厂的高效率而自豪—他的工厂效率在国内已经是佼佼者了。
刘永行在仔细地对比中韩工人的差距后,发现导致效率云泥之别的原因在于:国人做事做不到位!
这种感叹,其实不仅刘永行有,许多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都有相同的感触。
不少员工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不管结果,普遍缺乏对结果负责的认真态度,中国正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规模、营销方面越来越接近,在生产管理、流程设计方面也并不比许多国际大公司逊色,但是彼此之间为什么会存在着如此大的工作效率差距呢?为什么一名普通中国员工每月薪水只有一两千元人民币,甚至更低,而发达国家的工人却有几千美元呢?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吗?回答是:国人做事做不到位。
任何单位的领导者都希望员工做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挑剔者,根据调查,管理者最希望的员工类型是什么样的时候,90%的管理者回答:最希望能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问题的员工,那种只知道找问题,不分场合当检察官的员工不受企业欢迎。
作为公司的一员,你要想让老板器重自己,就必须想方设法,使他信任自己,而要想使老板信任自己,就必须能够化问题为刺激、为发现更高境界的推动力,做到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声色不变,处之泰然,并妥善解决。这样,就有可能使老板加深对你的印象。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并能妥善解决问题,给老板的印象是金钱买不到的。
如果面对问题,你总不能妥善解决,那么问题就会成为你工作的负担,这样,不只是你本人的不幸,也是老板的不幸。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问题的困扰。它们的出现,就像太阳日升夜落般自然。所以,老板们迫切需要那种能及时化解问题的人才。
从根本上讲,老板欣赏处事冷静,善于解决问题的员工,正是惺惺相惜。因为老板们之所以能达到老板的位置,敢于直面问题、能够妥善解决问题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工作中遇到零零总总的问题时,不要幻想逃避,不要犹豫不决,不要依赖他人意见,要敢于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自己能够判断,而又是本职范围内的事情,大胆地去拿主意,不必全部禀明老板。否则,那只会显得你工作无能,也显得老板领导无方。让问题在你那儿解决掉吧。解决了这些问题,你才能迎向新的契机。否则,你一辈子注定要被打入冷宫。而当周围的人们都喜欢找你解决问题时,你无形中就建立起善于解决问题的好名声,取得了胜人一筹的竞争优势,老板也知道你是个良才。
老板只为员工创造的价值买单
很多职场中人都觉得自己应该拿更多的钱,却很少想自己到底值不值那个价。大多数公司的老板都是十分精明的,他们都希望拥有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优秀员工。
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富有成效,为公司创造比你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那么总有一天,你的老板会重视你,提拔你,给你相应的地位和丰厚的回报。
在现实的工作中,有很多员工很卖命地在为老板工作,但是他们做的事情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经济价值,最后的结果是被公司“炒鱿鱼”。
有一位经济学博士在学术界非常有名,曾经被很多大公司争相高薪聘请。可奇怪的是,他无论在哪家公司工作的时间都不长,总是没干几个月就被辞退了。
这个经济学博士感到很苦恼,于是就找到他的老师问:“张老师,为什么我不管到哪家公司都干不长呢?我可是一个对工作很认真的人啊。”
张老师帮他分析了原因,终于发现:别人争相聘请他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学问。可工作中发现,他的学问只是书本上的,在实际工作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
而他呢,也经常死抱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不肯撒手,纸上谈兵。当看到他迟迟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时候,等待他的也只能是被公司辞退了。
听完张老师的分析,博士沉思了良久,才感慨地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博士,便觉得比别人都强。但做不出工作业绩,我什么都不是。”
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明白:公司老板不是慈善家,他也做不了慈善家。
他只会为你创造的价值埋单。或许你学历很高,或许你才高八斗,但如果你的学识只有10%对公司有用,那公司就只会对这10%埋单。亏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做,换了你是公司的老板,你同样也不会为那没有用的价值埋单。换句话说,只有你为公司创造了财富,公司才会给你相应的报酬。
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你的重要程度都不是由你的价值来决定,而是由你所能创造的价值来决定的。
公司之所以支付薪水给你,那是因为你为公司创造了利润,只有当你将才华用来为公司创造效益的时候,你才能得到公司的重视和奖励。
陈先生的公司最近新招聘了8名业务员。他们每天早早出门,下班按时回来,在公司也很努力地给客户打电话,好像颇为勤奋,但是奇怪的是他们一直都没做出什么业绩。
陈先生找他们谈过多次,也一直没成效。他知道这样下去对公司发展不利,但又觉得他们在公司的几个月工作的确很努力。因此,这几个业务员对他来说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最后,陈先生还是把那几个业务员辞退了。他说:“我不是慈善家,我的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他们不能为公司带来价值和利润,我只能请他们离开!”
老板不是慈善家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任何企业的存在与发展都要以赢利为前提。所谓“在商言商”,如果生意不能做大,甚至公司要面临破产,老板还拿什么来雇用员工,给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呢。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很沉重地讲述了联想刚刚成立时的故事,那时候联想只有几十万元的资产,而且还由于过于轻信别人被骗走了一大半。
骗他们的人是某个部门的干部,那笔钱已经没有了追回的希望。所以当时的联想很穷,公司随时都有可能倒闭。联想的员工都是很有热情和干劲的,但是,当时公司就那么一点点资金,如果只有卖命和辛苦而没有利润,那公司仍然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所有的员工都只能另谋出路。
对于那些工作很努力,但是没有出业绩的员工,柳传志虽然心里也很不舍,但最后还是只能请他们离开。毕竟,公司不能发展,员工最终也还是都要离开的。
这看似很残酷,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是以赢利为第一目的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老板自然会解雇那些出不了业绩的员工,然后吸收一批能出业绩的新员工进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生存、发展。所以,那些不能创造效益的人将永远被阻挡在就业大门之外,而努力工作并能创造效益的人才会被公司长期留用并给予重任。
工作成果最能证明能力
任何人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唯有靠真本领来证明。考核员工能力的标准,是员工提供的结果,也唯有员工提供的结果才能体现员工的价值,让员工“物有所值”,得到员工应得的报酬;考核领导能力的标准,是领导的业绩,企业只看重领导取得的业绩,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考核的准则。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问题专家沈荣华说:
“发达国家,当然包括著名跨国公司,对人才标准的界定早已经走出了‘唯学历’‘唯学位’的误区,而更强调结果导向。在竞争环境中,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结果才能把一个人同其他竞争者区别开来。在进行人才评价时,我们不能仅看文凭和其毕业的大学,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哪些贡献,提供了什么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