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85300000007

第7章 有诚信才能无往不利(2)

文王回来后命令文武大臣不得回家,都住在宫里,斋戒三日。第四天的时候,让大家沐浴整衣,抬着礼品,再次前往磻溪。沿途惊动了无数百姓,纷纷扶老携幼,观看迎贤的盛况。队伍行至树林边,文王命令队伍停下,不准喧哗。文王下马同散宜生一起步行入林,只见一老翁背坐在溪边,文王猜想此人一定就是姜子牙。

其实,姜子牙早已知道是他们,而且,前几天他也是故意避开,他想考察文王,看看他是否是真正的明君,是否真正的求才若渴。这次,经过和文王的谈论,姜子牙了解到他确实是一位谦虚待人、礼贤下士的君王,于是便收拾行装,跟随文王进宫当起了伐纣的谋士。

谦虚是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学问浅少的人谦虚会得到热情的指导,知识渊博的人谦虚会让人尊重。谦虚不会使一个人失去什么,反而只能得到他不曾有过的东西。可有的人宁愿把一顶骄傲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也绝不肯让自己变得更谦虚一点,这是何等愚蠢的行为啊?

故事二:唐太宗随和态度保社稷

在一次早朝时,唐太宗告诉众大臣们:“有人说当了皇帝就可以得到最崇高的地位,没有任何的畏惧。而事实上,我却常常怀着畏惧之心,倾听臣下的批评与建议,以谦虚的态度处理政事。倘若依仗自己是一国之君,而不肯谦恭,而以自大的态度来对待臣下的话,那么一旦行事偏离正道,恐怕就再没有人能够指正我的过失了。”

唐太宗接着说“每当我想说话、想做事的时候,必定会先想一想是否顺应天意?同时也要自问有没有违反了臣民的意向。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天子是高高在上的,对底下的事一目了然,而臣民们对君主的一举一动也是十分注意的,所以我不仅要以谦虚的态度待人,更要时时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是顺应天意和民心的。”

大臣魏征接着说:“古人说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好的开始,但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束。但愿陛下能常怀畏惧之心,畏惧上天及人民,做到谦虚待人,经常的进行自我反省,如此一来,吾国必能长保社稷,而避免了倾覆的危险。”

正是唐太宗谦虚的治世态度而受到后世的景仰。唐太宗说过:“与人交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即使是普通的百姓,在与人交谈时倘若稍微得罪了对方,对方便会因此而牢记在心,伺机报复。更何况是万乘的国君啊,在和臣下交谈时绝不容许有一点的失言。因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失言,也有可能导致极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庶民的失言所万万不能及的,我心中一直牢牢谨记着这点。”

他还说:“隋朝隋炀帝登基后第一次进入甘泉宫时,对宫中的庭园摆饰十分中意,有一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庭园中看不到萤火虫,于是他下令捕捉萤火虫来代替灯火。负责此事的官吏动员数千人去捕捉萤火虫,最后捕捉了足足五百多车的萤火虫。连这样的一件小事都能演变到这种田地,又何况是天下的大事呢,更不知道要受到多大的影响呢?为人君主又怎能不时刻的谨言慎行呢?”

由此得出结论:身为上级领导,要时刻保持谦逊随和的态度,要时时注意不让下属感到和你之间有距离感,这就要求态度上要做到谦虚、真诚。

故事三:狄青骄横损自身

宋朝狄青在任枢密使的时候,自恃自己对朝廷有功,为官做事十分的骄横傲慢,因此得罪了一些人。当时文彦博执掌朝政,建议皇帝调狄青出京去做节度使。

狄青很不服气,向皇上陈述自己的想法:“我有功,怎么能接受节度使的任命呢?我也没有犯罪,为什么要把我调离京城呢?”宋仁宗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没有听从文彦博的建议,而且称赞狄青是朝廷的忠臣。

而文彦博对仁宗说:“回想太祖当年不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太祖得了军心后,就有了陈桥兵变。”仁宗听了这番话,经过深思,也同意了文彦博的意见。狄青对此却毫不在意,又到尚书省去为自己进行辩解,仗着自己有功而不想去做地方的节度使。

文彦博对他说:“让你去当节度使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朝廷对你产生了怀疑。”狄青一听此话后退数步,心中惊恐不安,只好接受任命。

每次朝廷派使者去慰问他的时候,只要一听说是朝廷派人来了,狄青就恐惧不已,不到半年,便发病身亡。可见骄横不忍是难以成就大的事情的。

狄青自恃有功,而结果是什么呢?是积骄损其身。人要忍骄,不能自以为是,要克骄防躁,谦恭待人,礼贤下士,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和人民的拥护。

人在顺境时最容易忘乎所以,而失去警惕性,结果往往会摔跟头;人在逆境之时也最易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做人贵在以超然之心来看待自己的得与失,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也不失态,同时还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

故事四:龚定庵狂放不羁

清朝嘉庆年间的龚定庵,以狂傲自居,(康有为、梁启超受其影响很大)当时就预见中国的边境会出现大的问题,他写了一篇文章,说天下将乱,因为缺乏人才。文章把当时社会的现状批判的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说“朝无才臣,军无才将,巷无才偷,泽无才盗”。

他感叹当时的社会已经是一个人才没落的时代,过不了多久,天下将出现大乱。果然不出半个世纪,内忧外患便接踵而来。虽有“中兴名臣”称号的曾国藩从中力挽狂澜,奈何“大厦将倾,非独木能支也”。

龚定庵之子更是狂妄。在读父亲写的文章时,把父亲的灵牌放在旁边,每读到以为不合自己想法之时,就敲打一下灵牌,斥道:“你又错了!”其怪异的行为绝非平常人所能接受。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骄傲,但骄傲实则含有两层的含义,没有内涵却自以为是为骄,有内涵而看不起人为傲。骄傲之人缺乏机巧圆润,其所作所为也非平常人所能理解和认同。由于过分狂傲,不会做到锋芒内敛,常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引来杀身之祸。杨修就因恃才傲物,不遵军纪,乱说军事机密而掉了脑袋。祢衡年纪轻轻,不仅不服人,还公然擂鼓大骂曹操,曹操一气之下,杀掉了祢衡。因此,做人要保持一种谦谦君子的心态。

【吉言】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虚心待人,则于人无忤;自满者反是。”他把虚心看作是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可谓一语中的。若一个人在自己“春风得意”时,能戒掉夸张和傲慢,而喜怒不形于色,修养足,德行厚,聪明内敛,谦恭近人,才能受人的欢迎和尊重。

想要与别人友好的相处,把事情做成,最好的方式就是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有点愚笨,才会使对方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无形之中你就获得别人对你的好感。

你谦虚时就能显出对方的高大;你朴实和气,别人就愿和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就能得到满足,认为和你配合起来很有默契,很合得来;你显得有点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如果你总是一种高姿态的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的心里就会感到紧张,就会感到低你一等,因此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就难以存在。有些人为了突出自己,一再地表现出带有炫耀的成分,把自己的长处挂在嘴边,这也无形之中贬低了别人,抬高了自己,就会给自己设置许多障碍,增加了相互交往和办事的难度。收起自己的傲慢,表现出谦恭顺从,那样就不会感觉到孑然无朋了。

总之,骄傲狂妄,会让自己得不到真理之光,还会和别人的关系变得疏远,这是造成人生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懂得“物极必反、骄兵必败”的道理,做到谦虚待人,不得意忘形,把成功当作更上一层楼的动力,这样才能够让事业顺达,让人生吉祥。

公正质朴的人生才会吉祥

--无妄,往吉

【原典】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易经·无妄》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易经·履》

【释义】

《无妄》卦初九爻说:没有妄想,摒弃邪念,人生必获吉祥。

《象传》说:带着一颗纯正之心去做事,必定会实现心中的愿望。

《履》卦九二爻说: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幽隐之人会静中得正,必获吉祥。

《象传》说:幽隐之人,与世无争,安于本分,自我约束,能够获得吉祥,因为内心安然清净,所以不会被外物扰乱自己的心志。

古人云:“心无染者,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若海垒。”一个人只要做到心地纯洁,不为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于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里,也能建立起让自己内心快乐的仙境;反之一心迷恋声色物欲,即使是置身于山间快乐的仙境,也会在精神上堕入痛苦的深渊。

为人处世要做到公正无邪,一旦偏离了道义、礼节等的标准,就会遭到现实的惩罚。比如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首鼠两端,殚精竭虑而又自以为得计,蝇营狗苟,纵使暂时得到了蝇头微末的小利,却丧失了长远、根本的人生方向。

做人有一颗纯正之心,才能吉祥一生。大凡做尽坏事之人,即使再如何的向“神灵”祷告内心的不安都是不会起到任何效果的。消灾避祸在于能够堂堂正正的做人,不做违反道义的坏事,不要让自己在罪恶中越陷越深,以致最后难以自拔、自救,否则,早晚都要遭到坏事带给你的报应。

【事典】

故事一:徐世积的品行

隋唐的徐世积曾是李密的部将,深受李密的重用。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因而率部投降了李渊。

李密原来所管辖的地方东至于海,西到汝州,南至长江,北到魏郡,全由徐世积据守。于是,徐世勋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然归顺了大唐,我们现在据有的这些地方,都曾是魏公所统辖的范围。如果把这些献给大唐,以求取富贵,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现在应该具录州、县名数及军民户口,汇集起来启奏给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大唐,那么这就是魏公的功劳啊。”于是派使者启告了李密。

唐高祖听说徐世积没有上表报告自己辖境的情况,只有书信给李密,感到很奇怪。使者把徐世积的意思告诉了唐高祖,唐高祖高兴地说:“徐世积能够感德推功,确实是个非常纯正的人。”于是对徐世积加以重用,授他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又加封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因避太宗李世民的讳,便改名为李积。

李密曾是徐世勋的“老领导”,而李渊是徐世积的“新领导”。对于那些见风使舵的人来说,老领导不得势了,马上就会转向新的领导,这种“人走茶凉”的事太多了。而徐世积却没有这样做,确实表现出一个正直的人的做法,这样的人不管走到哪里、身处何等的地位,都是可信赖的。

看一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事情是越做越大还是越做越小,从他的品行中就能够看出结果。一个不懂得坚守自己品行的人,往往会追求眼前可以带来快乐或其他甜头的事物而失去长远的发展。所以,做人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品行,恪守一定的做事原则。社会上充满了各种的诱惑,只有光明正大地做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从而达到成功。

故事二:武则天以德报怨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心术权谋的手段很残忍,令人发指。但她惜才、爱才,对于那些能辅佐她的人不惜以德报怨,进行感化,使之成为自己的“心腹”。这也正是她品行中的优点。

五言诗“上官体”的创始人上官仪是唐初的重臣,曾一度担任宰相的高职,在参与高宗的废后行动后被武则天发觉,上官仪与其子被斩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与母亲则做了宫婢。上官婉儿14岁那年,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上官婉儿为了给父亲报仇也积极的参与其中。但事情败露后,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死里逃生。但是上官婉儿终被武则天赦免。

上官婉儿做的一首《彩书怨》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会出自一位婢女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兴做出一首五律来,同时还要用和《彩书怨》同样的韵律。上官婉儿略加凝思,就很快吟道:“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武则天听后,连声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但对“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装作不解,上官婉儿答道:“是说假的花可以以假乱真。”“你是不是在有意含沙射影的说我呢?”武则天突然问道。

上官婉儿毫不慌张地回答到:“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严格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当时的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答得好!”武则天不但没生气,还微笑着说:“我就喜欢你这种倔强的性格。”

接着她又问到:“我杀了你的祖父,又杀了你的父亲,还让你和你的母亲作我的奴婢,你对我应有不共戴天之仇吧?”上官婉儿依旧平静地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武则天又夸她答得好,表示自己正期待着能有这样的答案。

接着,武则天大加赞扬了她祖父上官仪的文才,指出了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罪恶,期望上官婉儿能够理解她,从而能够效忠于她。然而,上官婉儿不但没有效忠武则天,却出于报仇的目的又参与了日后的政变。按照当时的法律“应处以绞刑”,但念其年幼,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

但是武则天认为:据其罪行,应判绞刑,但念她年幼,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改变好的。所以,不宜处死。而发配岭南,山高路远,环境又恶劣,对于一个少女来说,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充军的刑罚也有些太重。尤其是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才。

鉴于此,决定对上官婉儿施以黥刑,即在她的额头上刺花,把朱砂涂进去。并把上官婉儿留在了自己的身边。武则天还表示:如果我连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不能感化的话,又怎么能够去感化天下的百姓呢?

武则天能够做到该杀而不杀,留在自己的身边,这已使上官婉儿感激涕零。此后,武则天也一直对她悉心指导,从多个方面去感化她、培养她、重用她。

上官婉儿在与武则天的相处中,逐渐的了解到她的治国天才、博大胸怀和用人艺术,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佩、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为她尽心尽力,成了武则天最得力的“心腹”。

以德报怨,常常能够以很小的代价换来别人的信赖,并忠心耿耿地甘愿为你付出,成为你可以依靠的力量。

故事三:陈淳祖的为人处事

宋理宗时期,贾似道等把握住理宗贪恋美色这一特点,渐渐地把持了朝政。在贾似道当政时,许多文人投其门下成为其门客,为他出谋划策。

众多门客中,有一位叫陈淳祖的人,此人正直而且很豪气,与别人不一样,因此其他的门客都想方设法排挤他,就连贾似道的家人也不是很喜欢他。

有一天,有人就把贾似道一位宠姬的鞋子偷藏在了陈淳祖的床下,意欲借机陷害两人。贾似道在陈淳祖的房间里发现了自己爱妾的鞋子,但他没有立刻发火,而是不动声色地退了出来。

同类推荐
  •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回顾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下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邪医凤九

    重生之邪医凤九

    她鬼医门少主,最喜欢制毒研究蛊,医术了得,心血来潮救过一个男人,多年之后再次遇到,没成想会被对方缠上。他从小体弱多病,被她治好之后,一直在伪装自己,人前是个极其虚弱的病秧子,跟她再次相遇,被她一眼看穿伪装,从此追妻八百里,从此高冷是路人。
  • 笑着做教师:老杨的微言博语

    笑着做教师:老杨的微言博语

    本书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记录的原生态生活,分为与青春有关,与平凡有关,与成长有关,与合作有关,与默契有关等部分,收录了《好情绪,好孩子》、《天意》、《遇见》等微言博语。
  • 世辰万仙

    世辰万仙

    从凌家跑出的“废物”,因被长老将丹田炸裂,幸遇到前世的宠物,将丹田修复才得以获得神王血脉,登上神王大主宰的位置。(顶多50章)
  • 异世妖娆:魔皇的狂妃

    异世妖娆:魔皇的狂妃

    她,是21世纪人人闻风丧胆的死神,医学界的鬼才,却不料被姐妹背叛而亡。她是大陆上有名的废材,娘没了,爹不疼,姐妹姨娘欺负她。当她穿越成她,她势必要为原主报仇。废材?谁说的,一夜之间变天才,神兽和超神兽争当她的宠物,大把丹药当糖吃......当狂,腹黑的她遇到她前世爱人,腹黑、无赖、霸道的他时,又会怎样呢?看下去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作者是新人,写不好的话请原谅,还有作者过一段时间可能要补课,所以更新慢,表介意啊!)
  • 爱你才倾城

    爱你才倾城

    在没有遇上顾钦,叶酒并不知道原来爱一个人也是可以和她喜欢的黑暗料理一样五味杂陈。顾钦双拳攥紧,缓步靠近,眼神冷冽一睨,语带嘲讽“爱?你知道什么是无药可救,我告诉你,从你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刻起……我们就完了。”她用一年时间让他爱上,一年时间却用行动告诉他“爱得魔怔的那个人从来只有他”人人都道他冷情,可只有柏水知道他是爱得深沉、爱得极致……一场相遇注定不被爱的墨天翔,内心因叶酒才有渴望,然最真挚的友情也经不起重重误会,而爱情是有多深奥复杂,才能经得起似水经年……一个生活从来都是按部就班,一个却向来一板一眼。他们的爱情如午夜玫瑰绚丽地绽放,当凋谢时、爱如蔷薇,原来是痴爱一场
  • 星空伏魔传

    星空伏魔传

    当生命不再被珍惜,如草芥般任人收割,你会选择反抗还是苟且?当光明照不到你身处的黑暗,你该如何选择?大千世界,文明更替,种族林立。生与死,爱与恨交织,先进与落后,生存与毁灭中挣扎。
  • 重生之病娇帝少独宠

    重生之病娇帝少独宠

    重活一世,我华卿绝不会重蹈覆辙,看清一切,才明白他才是真正爱我的人。帝楚:我残暴、嗜血,你还爱我吗?华卿:至死不渝帝楚:卿卿,为了你,我愿意拿我的命来换,只求你别离开我华卿:阿楚,我们生同衾死同穴一生一世一双人
  • 穿越之僵尸人生

    穿越之僵尸人生

    快过年了,本以为会一起过一个好年,谁知道,她宁愿和那所谓的“闺蜜”,一起旅游过年,也不愿意和自己的老公一起。谁知道,这一去,就了无音讯,手机关机。直到几天后,她,回来了,没有告诉主角让他去接,而是被人送回家的。回到家的主角,本以为,她想给自己一个惊喜,谁知,却是……。我们离婚吧。被自己所爱之人伤透了心,主角也决定放弃人生,放弃生命。可是,谁知道,会被僵尸咬。而且命运还要捉弄他,把他送到了另一个世界。且看主角,如何在异世创立属于自己的宗门,看主角,在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中,如何取舍。又为何成魔。又为何灭几大宗门。不一样的人生路。
  • 何敏正的悲惨生活

    何敏正的悲惨生活

    何敏正从出生到结束的点点滴滴,家庭坏境,社会因素,活生生的把一个健康顽强的人逼到崩溃的边缘。
  • 谢谢你用生命爱过我

    谢谢你用生命爱过我

    曾许我嫁衣红妆,却佳人白沙霓裳。酒不罢,夜未央,故目历历做空惘。歌千首,泣难腔,今盼依依何人旁。多少悲欢烟雨中,几度离合泪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