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60900000002

第2章 幸福的“秘密”——情商(1)

智力对于科学发现并没有什么用,科学发现来自意识中的一次跳跃,我们称其为直觉或者随便什么名称。随着这种跳跃,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出现在你脑海中,而你并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幸福书?幸福课?幸福的密码在哪里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一家单位面试,他拿到一个题目:如果将你过去和将来的整个人生拍成一部电影,你会选择用哪些镜头?

年轻人看看题目,觉得很有意思,怀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他提笔写了好多镜头:出生时一家人喜悦相拥,第一次上学时挣脱爸爸的手去教室,把人生中的第一张奖状贴在墙上,在大学校园中与好友清谈人生、挥斥方遒,西装笔挺地参加重要的会议,与漂亮的新娘子携手走进教堂,抱着自己的孩子和亲友们相聚……这些镜头,你是否熟悉,或者曾经也对人生有这样的理解?你是否觉得,生命果真如此进行,一切就算得上圆满幸福?

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位先生的故事:

X先生小时候的幼儿园和学前班生活,他过得轻松惬意,上小学之后,一切发生了变化。因为,他的老师和父母都希望他能升入市里最好的中学读书,那是一所贵族中学,需要很好的成绩和综合能力。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关注名次,每天都非常认真地学习。他并不是很喜欢学习,但成绩不坏。只有等假期,考试结束,外出游玩的时候,他才感到稍微轻松。

完成了小学学习后,他如愿以偿地升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学。他带着高兴和激动的心情去念书,但半学期之后,他意识到自己不能懈怠,这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人中龙凤,他必须坚持到进入更好的大学。虽然他一直渴望能有一些时间去学习音乐,但他也告诉自己:只要等到大学,一切都会好起来,他会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他在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进入了大学,那种骄傲的心情维持了整整一个暑假。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他马上去参加了很多社团、参加了学生会竞聘,等等,没有一刻时间去拨弄一下自己喜欢的吉他。大学,比他想象得要更加有压力。这里每一个人都是未来的精英,他不想让同学们小看了自己。

毕业的时候,他进入了世界500强之一的公司工作,很多人都羡慕他的高薪和职位,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光鲜的外表下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加多少个班才能维持。

凭着他长期以来隐忍坚持的风格,他从公司的实习生到正式职工,到副经理,到合伙人,到总经理。其间他结婚生子,虽然牺牲了很多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和妻子的感情也时好时坏,不过他挣了很多钱,买了几处房产,还有昂贵的汽车。财富与名望都得到了,一度成为报纸上的头条,那一刻他仿佛站到了世界之巅。

直到有一天,他走进办公室,坐下,将脚放在桌子上,背后就是漂亮的中央公园。突然,有人敲门,他感到很诧异,因为通常都是秘书安排,不会有人直接来敲门。他打开门,是董事会主席,他们互相问好,主席说:好样的,今年公司赚了很多,你的工作非常出色,我们为你骄傲,很高兴你坐在这个位置上,但是,你该退休了,你已经72岁了。

学业有成,事业有成,家庭完整。这样的人生已经算得上是幸运的了,但是,这位X先生会因为这些而被划入到“幸福的人”当中去吗?也许,只有那些人生经历与X先生极为相似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那些读书求学时为了名次的每一次内心纠结,并不亚于那些从小做工的人为明天的任务而产生的担忧;那些在竞争激烈的公司里为了站稳脚跟所付出的心血,也并不比那些下海创业的年轻人白手起家来得轻松。不错,他得到了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他错过了掌握一门乐器的乐趣,错过了父母很多次的生日聚会,错过了孩子的家长会,当一家人盼望出去郊游的时候,他却不得不去参加商务宴会,这些都是他的损失。更令人感慨的是,尽管他的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可他自己并不觉得人生很精彩。他年少时那许多对生命的憧憬和豪情,似乎从未在后来的人生中出现。我们每个人,都只能选择一种生活,一边是在得到,一边是在失去。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和很多人一样,愿意过另外一种生活,一种并非活给别人看的生活。

如果连“万事如意”都不能保证我们幸福,那么怎样的生活条件才算得上幸福?

财富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但是当财富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之后,它就很难再去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了。社会地位、他人的评价对我们而言确实很重要,可是,幸福与否最终由自己来决定。确切地说,是由一个人情商的高低来决定——一个情商高的人,无论他是面临人生中事业的困境还是情感的危机,他都懂得用一种关爱他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他更懂得进退之道来保全自己。

虽然说“情商”这样的提法很新,但情商的由来久矣。1635年,一群人从西欧乘坐“五月花”号移民到北美洲,他们不愿意让子女生活在不文明的世界中,于是建立了北美的第一所学校——哈佛。当那些从遥远的欧洲漂洋过海而来的人们开始在一片崭新的土地上耕耘,当他们渴望将心目中的家园变成现实的时候,他们先建立了学校,而后建立了政府。因为教育比任何工作都重要,都要影响深远。而他们告别过去的勇气和开辟未来的决心,正是最好的教材,这其中的核心,也就是我们将要探讨的情商。

哈佛的产生源自一群高情商的移民,同时,哈佛大学的教育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从哈佛大学的面试题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书,哈佛会选择怎样的学生呢?哈佛的面试老师说,他们在对学生面试的时候主要考查三个方面:一是学术表现,即学生的在校成绩,也包括参加课外竞赛的成绩。二是学生的潜在影响力或领导能力,如果说有的人热心公益,在学校和周围有一定的号召力,那么他更可能得到学校的认可。第三是学生的个人品质,哈佛希望录取的学生是有理想、对人生有规划,并懂得把握未来的人。他们希望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很明显,这三点中有两项都是考核学生情商高低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情商是一种心灵力量,是一种人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力量。它包括自我认识、远大的眼光、情绪控制力、自我激励、人际关系技巧等方面的能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所著的《情感智商》一书中说:“情商高者,能清醒地了解并把握自己的情感,敏锐地感受并有效反馈他人情绪的变化,在生活各个层面都占尽优势。情商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善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能力。”他将情商概括为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意识、认知他人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图11)。

一个人情商的高低,就通过以上五个方面得到体现。当一个人具有高情商时,他便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出色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正是人生成功发展的基础。无怪乎情商专家将人生80%的成功都归功于情商。

也许你能力很强,但是不善于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也许你一直很成功,但是总觉得有一种自卑感如影随形;也许你经常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认为自己注定是个倒霉的人……生活中的很多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情商的问题。不言而喻,随着人们对“情商”的发现,情商素质已被视为一个人能否幸福的核心因素。

要在自身找到幸福是不容易的,要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是不可能的。

——里普利厄

图 1-1

情商:由来已久的“新学科”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让人气愤的事情:银行柜台刚好轮到为你服务的时候停止营业了,在超市排队结账时总有人要插队,在地铁里被人挤了还得不到一句道歉的话,和朋友聚餐总是当买单的那个还不好意思说AA……有时候你当了好人,结果别人却不领情,有时候因为一时口快说错了话,闹得同事变成了冤家。一些有心人为此提出了“不抱怨”、“不生气”、“说话办事”、“人生经验”类的说法,给那些需要排忧解难的人支招,其实,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本就是情商。

一位女士去参加同学的婚礼,席间遇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们,有的人春风得意事业有成,有的则到处谋生漂泊至今。不过,大家对自身处境的评价并没有像她以为的那样,有的在别人看来混得不错的人,一口一句“没劲”,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如意;有的看起来还一事无成,但是逢人总是有说有笑,比同龄人都显得年轻。还有几个同学的情形出乎意料:班上那些曾经的优等生们现在还在忙着申请出国镀金,或者在科研所里面“混日子”,而有几个大家都想不起来名字的人,却当了老板,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这位女士自己算是中等水平——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指导,收入还可以,和同事相处关系一般,婚姻谈不上“好命”但也过得去。和有些人比起来,她自觉惭愧;但是和另外一部分人比起来,她还算是非常幸福的。和同学谈起过去的事情,有些感动,有些释然,也有很多感慨——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回家之后,她和丈夫谈起今天的婚礼,说了很多。其中有一些是自己真心的想法,有一些则是莫名奇妙的“言不由衷”了,比如明明觉得新娘子很漂亮,却说她是“庸脂俗粉”,说完自己又后悔不迭。

其实,这位女士参加同学婚礼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是我们上面那棵“情商树”上的活动:看到同学们时的高兴和惊讶(自我意识),听到同学中有人生孩子、有人离婚时的高兴和伤心(认知他人,或者说是感受他人的情绪),对自己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我调节),还有一些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应对,这些都属于情商研究的范畴。可以说,我们每分每秒的选择都与个人情商的水平有关,而人生就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尤其是当信息化时代到来,整个世界逐渐开放、透明的时候,在工作、家庭、消费、投资等领域,需要我们做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涉及人群越来越广,情商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情商这门学科发展的一个简史:

情商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爱德华·桑代克把“社会智能”描述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20世纪40年代,大卫·韦克斯勒提出智能的情感部分可能是生活成功的必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如卡尔·罗杰斯,描述了人怎样建立情感优势。

☆1975年,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了《发散的智能》一书,介绍了多元化智能的理念。

☆1985年,维恩·佩恩在他的博士论文《情感的研究:探索发展中的情商;自我整合;与恐惧、疼痛和欲望相关的问题》中提出了“情商”这个概念。该篇论文提出了理论、现实框架、问题解析、精简/扩充、接收/说出/发泄等思想。

☆1987年,基思·比思利在《门撒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用到“情商”(即EQ,用来衡量情感智能的商数)这个术语。尽管巴昂(ReuvenBar-On,以色列著名心理学家)声称自己在未发表的毕业论文中已经用过这个术语,但是大家还是公认这篇文章是首次使用“情商”并发表。

☆1990年,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耶在《想象,认知和人格》杂志上发表了标志性的文章《情商》。

☆1995年,心理学家兼《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为什么它比IQ更重要》一书出版后,情商这个概念得到普及。

☆1997年,6秒钟情商机构成立于加利福尼亚,成为至今世界上最大的情商研究和服务机构。

(摘自克里斯汀·韦尔丁的《情商——令你变得更卓越》,

2009年3月,天津教育出版社,有补充)

情商发展的过程,也是它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知的过程。现代化的大公司、大企业通过对员工的情商测试和情商培训,建立了一套新的用人标准——不再以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衡量一个人,而是考查他处理事情、待人接物和综合能力,尤其是在保险、销售等行业,情商的高低与业绩的优劣几乎可以呈正比。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开始在校园中出现,例如哈佛大学的本·沙哈尔老师的《积极心理学》就成为红极一时的选修课;同时,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提出要用EQ来教育下一代,除了开发孩子们的智力潜能之外,还需要培养孩子们的情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抛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懂得去理解他人的感情,照顾别人的情感。

情商的研究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会成为一门真正经世致用的学科。

满足的秘诀在于发现自己的能力和限制所在,在能做好的活动中找到满足,再加上智慧,以明白自己的处境。

——林语堂

情商与智商

情商跟智商有什么不同?这里,我们可以重新回顾一下智商测试的历史发展。

智商在《辞海》中的定义是:

智商:心理学智力测验术语,即智力商数。智力测验者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它是依下列公式求得的,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智力商数。如果某儿童智龄和实龄相等,依公式计算智商测验等于100,即标示其智力相当于中等儿童的发展水平。智商测验者将智商在120以上的称作“聪明”,在80以下的称作“愚蠢”。他们还认为智商基本上是不变的,如果一个六岁儿童的智商为80,另一个六岁儿童的智商为120,那么小学毕业后他们的智商基本上也分别是80和120。

智商构成主要有五个方面: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可以说,我们学习的时候主要是在系统地锻炼智商,一个人智商的高低既有天生的因素也有后天训练的因素,今天有很多思维游戏、推理游戏、记忆训练,等等,都是开发人的智商的。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就制定出第一个测量智力的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这一测试的出现,几乎改变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用人标准。不仅孩子在上学前会接受智商测试,连成人找工作也需要接受这一类的测试。1916年,美国韦克斯勒编制了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于4~6.5岁儿童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Z),韦氏量表于80年代中后期引进我国,经过修订,出版了中文版,因而应用较广。通过智商测试,可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潜能所在,鉴定交通事故导致的智力损伤,为发挥自己的优势、科学填报高考志愿、优生优育等提供科学依据。但是,智商并不是衡量人能力的唯一标准,这一点却是人们最近才关注到的。

其实,我们知道的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并不仅仅是智商高,更重要的是情商高。我们可以重温一下海伦·凯勒这位残疾姑娘成长的故事,也许你对她并不陌生,但重读她成长、学习的历程,也许你能得到不一样的感悟。

同类推荐
  • 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

    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

    郭晓斐编著的《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乔布斯给年轻人的62个人生忠告》通过对乔布斯的性格、商业意识、行动力的侧重着笔,告诉年轻人在积极奋进的人生路上,不要循规蹈矩,要有勇气将自己最独特的优点以某种产品为载体展示给世界。
  • 读《茶经》学生活

    读《茶经》学生活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和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 集中做透一件事

    集中做透一件事

    本书是关于企业管理及人生励志方面的一本书,从哲学、历史、军事等角度全面细致的阐述了制胜的种种法则用竞争力学解说了制胜的本质,提供了应对千变万化博弈的不变策略,阐释了集中是解决稀缺问题最有效的法宝。这些理论对于企业的决策层及个人人生励志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最“笨”的做事方法

    最“笨”的做事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笨人”的哲学、“笨人”的智慧、“笨人”的力量、“笨人”的品格、“笨人”的准则、“笨人”的方法、“笨人”的交友、“笨人”的尺度等。
  • 北大教授给出的21条博弈法则

    北大教授给出的21条博弈法则

    人生本就是一盘棋,在我们出生的时候,这盘棋就已经摆好了。我们每走一步棋都应该慎重,因为只有自己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盘棋的博弈绝不会风平浪静,能在顺境中不陶醉,在逆境中不气馁,才是人生的大英雄。既是下棋就会有输赢,在我们下这盘棋的时候就必须有两种准备。成功是人生对我们的奖赏,失败是人生对我们的警示。人生匆匆,如同朝露,胜负本无定数,又有谁人能解得其中玄机。博弈人生,让平凡者奔向成功,让成功者走向卓越!
热门推荐
  • 绝望者的盼望

    绝望者的盼望

    耶路撒冷的人本是最大恶极的罪魁,却首先蒙恩。这是为什么呢?绝望的人啊,请不要绝望,请听班扬一言,振作起来,抓住给你的盼望。
  • 神迹大陆之怪异之王

    神迹大陆之怪异之王

    废柴哥哥,天才妹妹。在混乱的世界里生存,一次复仇,让哥哥使用自己隐藏的能力化为虚无,在偶遇奇怪少女后,得到重生,从此废柴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 fx之爱,无关痛痒

    fx之爱,无关痛痒

    (原创,请勿抄袭)他们是青梅竹马,是人们所羡慕的金童玉女。但,一场意外车祸使得他们分散。自此,他们失去联系。他不记得她,而她却忘不了他……有一天,他们相遇了……
  • The Market-Place

    The Market-Pla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道帝君追仙传

    魔道帝君追仙传

    七界第一美男江羽凡,脚踏妖魔二界,手握日月星辰,其修为已是天下无敌,在七界唯一能勉勉强强和江羽凡修为抗衡的只有仙界至尊白子墨,后来夜倾瑶身死,江羽凡一怒之下用七界陪葬,之后江羽凡重生,成为万界至尊,修为在星空中唯一可以抗衡的只有魔尊,最后夜倾瑶身死,江羽凡一怒之下为她,引爆本源之力,踏碎诸天万界,血染宇宙八方,整个星空轰然破碎,宇宙万物,天地大道,顷刻之间化为云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开花落终是一场等待

    花开花落终是一场等待

    这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恋,经历了许多,终于在一起了
  • 我们绝配好吗

    我们绝配好吗

    舔狗,舔到最后应有尽有女主:周楠男主:顾惊寒别问,文案给我吃了
  • 噬月者之沙海汪洋

    噬月者之沙海汪洋

    狼人猎手和沙海,以及恶魔与少女的故事就在这里。
  • 刀剑神域之我的人生

    刀剑神域之我的人生

    刀剑神域作为我最喜欢的一部番,也是我最开始接触二次元的第一部作品,我自己也喜欢看同人小说,但是,实在是没有什么写的特别棒的刀剑的小说了,我就自己写写看吧!这部小说只写刀剑一部,后续还会不会有其他作品不一定,也就写着练练手,也算是对老番的情怀了吧~书友群:113889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