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83800000021

第21章

1960年,他应聘去哥伦比亚大学的尼文斯实验室工作。从进实验室的第一天起,他就为自己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这项实验,先后花去了他700多个日日夜夜。每天,他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实验室就餐,一块三明治、一杯咖啡就打发过去了。终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发现了重氢分离子。这以后,他参加了当时世界上最着名的物理学家李昂·黎德曼领导的一个实验组,发现了“抗氢同位素”。这些重大的发现,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物理学家的地位。不久,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报告揭示了违反量子电动力学的反常现象。如果这项实验的结果被验证是正确的,那就等于宣告量子电动力学是错误的,所以立刻引起各国物理学家的关注。丁肇中决心来完成这项实验。他一头扎进了实验室,没日没夜地工作,足足用了半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项实验,证实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这一系列的成功,使丁肇中得到了全球物理学界的尊重。

当时,在物理学界有人预言,原子核中存在着一种叫胶子的粒子。它是比中子、质子等基本粒子更小的一种粒子。丁肇中决心通过自己的实验来探索这种新的基本粒子。他采用的是一种用高能光子冲击核子的新方法,同时设计了一个具有非常精细的质量分辨能力的探测器来进行实验。由于这种探测器的造价非常昂贵,反对的意见铺天盖地。可是,丁肇中顶住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坚定地进行着自己认为是必须进行的科学探索。他设计了三个大规模的实验室,分别在汉堡、纽约和瑞士的日内瓦。他自己频繁地在这三地奔波,亲自指挥并直接参与科学实验,而主要的基地是纽约的布鲁克文实验室。在那里,他用一架300亿电子伏特质子加速器寻找新的粒子。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每天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4小时。经过8年的奋斗,1974年8月,丁肇中终于在高能加速器的质子碰撞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粒子,即J粒子。丁肇中是一位非常严谨的科学家,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他绝不会急于宣布这一新的发现。在以后的两个月里,他又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反复核实,在认定确凿无误以后,才于1974年11月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伟大发现。

J粒子的发现,轰动了沉寂十多年的高能物理学界。因为这项当代物理学方面最重要的发现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基本粒子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使基本粒子物理迈进了一个新境界,也为人类开拓了宇宙未知的领域。

1968年,美国科学家温伯格等人分别发现中子和质子是由不同层子组成的。理论物理学家们猜测有一种叫胶子的粒子,能在层子间传递相互间的作用,把层子“胶粘”在一起。

丁肇中是一位勇于探索、永远攀高的科学家。他决心用实验来验证温伯格等人猜想的正误,显然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而丁肇中是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万一实验失败,对他的名誉将是绝大的损失。可是,丁肇中不以为然,他对好心劝他为保全名誉而放弃实验的朋友说:“学自然科学的人不能以名利为重,为名利去搞科学是很痛苦的。”1979年,丁肇中领导了一个包括我国20多位科学家在内的一个专家小组,在德国汉堡的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用正负粒子对撞机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果然找到了胶子。这一发现再一次在全世界的物理学界引起轰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领导的实验小组着手进行L3实验计划。这个实验小组由4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组成,其中包括数十位中国的高能物理研究人员。这次实验的关键设备L3探测器,是采用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成功的锗酸铋(BGO)材料建造的,于1988年起投入使用。这项实验还动用了16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光用来做线圈的铝就达1000吨。在丁肇中的领导下,L3实验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更多的基本粒子将被他们发现,科学家们预言的宇宙大爆炸的秘密将被揭开。

丁肇中像是一名在长满荆棘的山路上艰难跋涉的探险家。在实验高能物理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物质的奥秘,寻觅它们的根源。

四十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的是哪些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中,除造纸术是在汉代发明的以外,其余三项,尽管有的从它的起源来说可以追溯到更早,但是作为成熟的可供实用的技术,都是在中国历史上隋唐宋元这一时期创造和推广使用的。这也说明了这一时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当时的中国遥遥领先地走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

让我们先来看看纸的发明。

大约在3500年前,中国历史上的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但那时还没有纸。文字是刻在乌龟壳或野兽的骨头上,所以后来的学者发现这种文字后,称它为“甲骨文”。乌龟壳和兽骨的数量毕竟有限,要是只有很少数的人才使用文字,问题还不大。后来,文化渐渐发展了,使用文字的范围和人数也渐渐扩大了,乌龟壳和兽骨自然就不够用了。于是,人们就找到了来源广泛的竹子或木头来代替龟壳、兽骨。把竹子和木头削成一块块薄薄的板,称为“竹简”或者“木简”,再把字刻在上面。竹简和木简当然不愁来源,但是使用起来仍然不方便。据史书上记载,当年秦始皇每天批阅公文,所看竹简的重量加起来要超过60公斤。西汉时,有个名叫东方朔的大臣给皇帝写了封信,竟用掉3000根竹简,这封信要两个壮汉才抬得动。

公元前220年时,秦国的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接着又有人发明了墨,有了这两样法宝,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丝织的绢来代替竹简和木简。把字写在绢上,这样自然比用刀在竹简、木简上刻字要大大前进一步了。丝绢的价格当然要比竹简、木简贵出许多,所以用得起的人是很少的,更多的人仍然只能把字写在竹简或木简上面。

丝绢用起来方便,可是太贵。有没有比丝绢便宜,又跟它用起来一样方便的东西呢?这样的东西在汉朝时被我们的祖先找到了,它的名字叫“赫蹄”。原来,上等的茧子用来缫丝织绢、次等的茧子用来做丝绵,做丝绵时,先把茧子放在水里煮沸,再拿到河水中去漂冲,经过这些工序后茧子才会散开,然后才能做丝绵。人们在漂冲丝茧的过程中,经常看到在篾席上留下一层薄薄的丝絮,把它揭下来晒干后,就是“赫蹄”了。这就是最早的“纸”,不仅能用来写字,而且也用来包装物品。“赫蹄”尽管比丝绢便宜,但它毕竟是以茧子作原料的,不仅数量有限,身价还是比竹木简贵,所以可以想象,这些限制都大大影响了它的广泛使用。

公元105年的汉和帝时期,宫中有个叫蔡伦的宦臣,专管监制皇宫里使用的器物。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们对纸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了,无论是朝廷、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希望有一种价廉物美并且能大量生产的纸。这个任务就落到了蔡伦的肩上。

为了造出这样的纸,蔡伦煞费苦心。最后他从人们用麻料织布的工艺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造纸的方法。

原来,当时的人们是用麻布来做衣服的。用麻料织布只要沤麻,沤麻的工艺跟用次茧作丝绵要经过漂冲一样,结果也会在篾席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麻絮。他和许多能工巧匠共同商量研究,终于总结出一套漂麻造纸的工序:一分离、二捶捣、三交织、四干燥。后来,他又创造出用树皮、废麻、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的造纸方法。

蔡伦把自己的成果上报朝廷,皇帝很是赞赏,下令全国推广。由于这种造纸方法容易掌握,又有丰富廉价的原料,所以造纸业就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纸张的大量生产,自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纸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公元114年,朝廷因蔡伦造纸有功,封他为“龙亭侯”。人们就把他发明的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唐朝以后,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日本和中亚的阿拉伯国家,又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到欧洲和非洲,17世纪末又通过英国传到它的殖民地北美洲。

在人类文明史上,跟纸的发明关系最密切的发明是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对人类的又一项伟大贡献,它与纸的发明一样,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是难以估量的。难怪人们称誉印刷术是人类“文明之母”,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发明印刷术,必须先有纸墨等物质条件和刻印的工艺技术条件,这些条件在蔡伦造纸以后都已经充分具备了。大约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初年,受印章篆刻和拓碑这两项技术的启发,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雕版印刷的具体方法是,先把要印刷的文字写在薄纸上,再把纸反贴在一块木板上,然后依字样用刀刻出反写的字来。这时木板就好比是一方图章,在木板上涂上墨,把白纸覆在上面,再用干净的刷子在纸背轻刷,最后再把纸揭下来,一幅书页就印好了,这几道工序就跟拓碑的工艺一样。把书页依次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雕版印刷比起手抄来,它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的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首先,雕刻版子非常费时费力;其次,雕版中如有错误,往往将错就错,因为要想更改是非常困难的;第三,用过的版子就报废了,这浪费也是巨大的。所以,人们一直在探寻改革雕版印刷术的途径。

11世纪中期,宋朝庆历年间,出了一个名叫毕昇的发明家,发明了活版印刷术,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毕昇是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当时他跟许多人一样,还在摸索新的印刷方法。他晚上下工后,琢磨着如何才能使印刷更快、更简便。他从印章上得到启发,他想如果把一个个字刻成一个个印章,再把它们按文稿排列起来不就能印刷文章了吗?用好后拆掉,这些“印章”以后仍然可以再用。有了设想,他就开始干起来,花了一年多时间,他刻了3000多个木活字。接着,他又用蜡和松香把木活字粘在一起,进行试印。由于木质纹理有疏有密,沾墨水后伸缩度不同,版面会高低不平,印的张数多了,字迹也就越来越模糊。再加上用松脂、蜡等东西来粘字模,用完后很难取下。试验失败了,这一年多的努力也就顿时付诸东流。可是毕昇毫不气馁,决心寻找新的材料,它既能刻字,遇水又不易膨胀变形,用后还要能很容易地取下来。

有什么材料能符合这样的要求呢?毕昇苦苦思索着。一天,他的妻子看到家里盛水的水缸,心想:这不就是不吸水的东西吗?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毕昇,毕昇听了立时觉得茅塞顿开。对呀,水缸是泥做的,那材料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缸上花纹是在泥坯时刻的,非常容易,泥坯煅烧后又坚如铁石。假如在土坯上刻字,煅烧成陶瓦活字,不是再理想不过了吗?想到这里,毕昇立刻动手试验起来。他赶紧去找制缸的匠人,学会了这套本领,接着又辛苦了一个多月,做成了5000多个陶瓦活字。

活字做好后,接着就是做版子。他在一块铁板的四周围上框框,用松香和蜡做粘合活字的粘合剂、这样在铁板上按文稿排字,趁粘合剂受热熔化时把字面压平,等粘合剂冷却后,每个字模都固定在版子上了,就跟原先的雕版一样,可以用来印刷了。经试印后,效果非常好。这样,第一块泥活字版就制成了。为了提高效率,毕界采用两块铁板,第一块板印刷的同时,第二块板排字,两块板交替使用。第一块板用完后,在火上烤一下,让蜡或者松香熔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泥活字拆下来,以备下一次排字。活版印刷完全克服了雕版印刷的不足,就很快地推广开来了。到了元代,着名的学者王祯又改进了毕异的印刷法。首先,他解决了制作木活字的技术难题,请工匠刻了3万多个木活字,用它们印刷了100多部《旌德县志》。同时,他还改进了排版方法,排版时,他用竹片把每行字夹住,再用小木块、木屑塞紧,这比毕昇用松脂或蜡来固定活字的方法要好多了。另外,他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把活字按一定规则放在一只直径7尺的大轮盘上,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检字排字的速度。

中国的活版印刷术在元代以后,经波斯、埃及等国传入欧洲。后来德国的葛登堡,仿照中国的活版印刷方法,用铅合金研制成拉丁文字的活字,开创了近代印刷业,为以后的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曾经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认为这三大发明是推动欧洲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天然磁铁矿石有吸铁的性质。铁见了它,就像孩子见了慈母一样,一下子被吸了过去,所以就称它为“慈石”,后来才改成磁石。同时,我们的祖先又发现磁石有指南北方向的性质,于是根据磁石的这一性质创造了原始的指南针。

原始的指南针名叫“司南”。它是把-块天然磁石琢磨成勺子形状,放在一只平滑的“地盘”上,勺柄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但是,要把天然磁石琢磨成勺状是非常不容易的,再说磁石在琢磨过程中难免要受到剧烈的震动并且发热,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退磁,即使“勺子”琢磨成了,由于磁性很弱,仍起不了指南的作用。因此,我们祖先的这项发明长期没能推广使用。

经过长期的探索,到了唐末宋初时期,我们的祖先终于发明了两种人工磁化的方法,指南针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种方法是用薄铁片裁剪成2寸长、5分宽的鱼形,放在炭火中烧红,钳出后让鱼尾朝北并把它放在冷水中浸没,冷却后再放进密闭的盒子里,这样铁叶鱼就会带磁性,称为指南鱼。使用时,只要在无风处放一碗水,让指南鱼漂在水面上,等它静止后,鱼首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

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地磁场磁化铁片的实验,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当时对铁在地磁场中磁化的原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类似的方法直到1600年才被欧洲人掌握。不过,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磁性较弱,影响了指南鱼指南的准确性。

另一种方法是用天然磁石来摩擦铁针,使铁针磁化,制成指南针。这种磁化方法简单而有效,所以就很快地推广开了。

北宋着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科学巨着《梦溪笔谈》中详细地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使用方法:一是以磁针横贯灯芯草,然后让它浮在水上的水浮法;二是把磁针架在碗沿上的碗唇旋定法;三是把磁针放在光滑的手指甲面上,称为指甲旋定法;四是用丝线拴住磁针中心处,在无风处,悬挂起来的缕悬法。这些方法,直到现在仍在航空、航海用的罗盘及地磁测仪等仪器中使用着。

由于有了指南针,我国的航海业在北宋时就已经相当发达。到了元代,不论阴晴昼夜,都已经利用指南针来导航了。

同类推荐
  • 认识海洋系列丛书:海洋中无处不在的科学

    认识海洋系列丛书:海洋中无处不在的科学

    海洋中发生的自然过程,按照内秉属性,大体上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地质过程和生物过程四类,每一类又是由许多个别过程所组成的系统。对这四类过程的研究,相应地形成了海洋科学中相对独立的四个基础分支学科: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和海洋生物学。
  •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大海之旅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大海之旅

    大视野知识文库包括:世界未解之谜、史前生命、浩渺的宇宙、人类的奥秘、走遍世界、奇妙的植物、奇妙的动物、华夏五千年、大海之旅、建筑奇观、消逝的文明、神奇的大自然、等书籍,历史、自然、宇宙等涵盖人文社科所有方面。
  • 外星人大图说

    外星人大图说

    本书主要介绍了外星人事件曝光、外星人事件揭秘、外星人生命体、外星人丢失的婴孩、外星人青睐地球人、外星人目击报告、外星人与地球人的婚姻等内容。
  • 走进科学丛书:破解科学的谜团

    走进科学丛书:破解科学的谜团

    千年的狂欢不会让人忘掉一切,纪元的更迭也无法带走一切疑问。在新的世纪里,仍然有许多长期困惑着我们的问题在心头萦绕。20世纪末,科学家们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后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出现了矛盾,宇宙可能并非由大爆炸而开始的。
  • 科技万事通(时尚生活指南)

    科技万事通(时尚生活指南)

    近代发生的以蒸汽机的发明、电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标志的两次技术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它为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实验工具,科学研究的领域大大扩展了。
热门推荐
  • 一念仙人

    一念仙人

    通衍大陆,强者为尊你强就会被尊重,你弱就会被欺负,谁都不愿成为弱的一方,修仙,修仙,逆天成仙!
  • 青衫恋红裳

    青衫恋红裳

    三世浮沉,我只愿与你看云烟的潮汐,赏长州的落英,望苍炎的繁星。饮下鸩酒,放弃梨苑,失了双臂,我只愿护你周全。莲依,我多想再为你打双草鞋。你是否还愿意再听我唱一曲《油纸伞》?我的头发乱了,你再帮我束一次,好不好?
  • 我有一座杀戮塔

    我有一座杀戮塔

    先古之民,高塔荒疫,遗物,古老神灵......是谁建立了这座高塔?雾霾之地,铁甲军团,远古科技......高塔之内到底有什么吸引冒险者前来?让我们一起屠戮这座尖塔吧!
  • 我真不是文圣

    我真不是文圣

    周文王洛水河边演周易,屠灭神族不知亿万,立地为圣,护我人族千年不衰。姜太公渭水河边直钩垂钓,魔族千万化为上钩之鱼,兵圣之名如皓月当空。老聃牵青牛过函谷关,紫气万里,著《道德经》灭灵族无数,道家威名旷古烁今。千年之前,蓝星动乱不止,人族内乱,孔丘游历众国,游说各国国君,妖族强者围孔丘与陈蔡,孔丘一日顿悟,著书《春秋》,化笔如刀,将妖族强者千刀万剐,儒家学说正式被众国所接受。四圣光辉万丈,护佑人族子嗣不绝,繁荣昌盛。这一天,一个被人陷害的状元睁开了眼睛,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 神君在旅途

    神君在旅途

    这是神君藏龙到处旅行的故事。(??ω??)中插有许多主世界人物的故事。旅途没有终点,但是会有港湾?主世界简介:云海飘飘,海浪卷卷,中空之地,化龙之境。此境名为藏龙界。
  • 雨中书店之墓地祷告

    雨中书店之墓地祷告

    三年前,是一场在一家普通书店里的交易,引来了痛,引来了恨,大雨一下,好像一切都消失了,三年后,无论如何救赎,都只剩下自己,墓地前奉上的野白菊,那个本还在祷告的人,也不见身影。
  • 妻从天降

    妻从天降

    从狠厉杀手到失忆闺秀,从天涯孤女到高门贵妇,从未来到异世。童菲说:我跨越时空历经万难来到此间,只想平平淡淡活着。童菲说:贵族有什么了不起,如果嘴巴不能说理,我不介意用拳头。童菲说:你所依仗的不过是身份,若有一日我地位高与你,又当如何……————这是一部大灰狼脱掉羊皮继续奋斗的故事。
  • 陆先生一见钟情

    陆先生一见钟情

    他是纨绔嚣张的陈家公子,也是神秘低调的陆家大少,白天掌控商业帝国,夜晚主宰一城生死。婚后,他帮老婆手撕绿茶婊,脚踢白莲花,花式虐渣渣。顾流苏一脸懵逼,说好的婚后互不干涉呢?
  • 群魔的心脏

    群魔的心脏

    已经被强者统一的世界,就连神都难以苟活,为了续命竟甘愿去当游戏机!神=千年信息存储中心+超级计算机+超级游戏引=最强游戏开发商。《信仰》游戏有了神的力量的加持,掀起游戏革新狂潮,快来为你的《信仰》充值吧!
  • 人类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人类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那些沉睡在未知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渐行渐近的好奇心下,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寂寞的外衣,展示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本书真实再现了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断。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弥足珍贵的彩色图片,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