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85200000007

第7章 主要作品介绍(1)

布莱希特的诗歌

布莱希特不仅在戏剧领域声名卓着,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朴素智慧的语言,赢得了德国的广大读者,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布莱希特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六十卷着作全集中,有诗歌作品十二卷。他的诗充满了批判的力量和理智的光芒,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在本世纪的德语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布莱希特那样将文学创作与政治 “如胶似漆”

地结合在一起;而在他的诗作中,政治倾向比剧本中更为明显、强烈。与剧本和小说相比,诗歌短小精练,易于 “有感而发”。请看 《抒情诗的坏时运》:

两者争执在怀:

对盛开的苹果树的深情,对广告师的言论的惊骇。

但只有后者催我拿起笔来。

布莱希特开始诗歌创作的时候,恰值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盛世,他初次发表诗歌是在一九一四年,第一部诗集《治家格言》出版于一九二○年。 《治家格言》和《三角钱歌剧》的问世是布莱希特创作生涯中的主要里程碑,后者使布莱希特跻身于戏剧家的行列,前者使他成了着名诗人。同时,《治家格言》标志着布莱希特早期诗歌创作的结束。

由于家庭的关系,布莱希特是在资产阶级的生活和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他十分熟悉本阶级内部的种种腐败和弊端。他在青年时期写的诗歌中,努力从各方面去挖掘社会道德堕落的原因。又由于他的经历,他在战争硝烟和战后动乱中认识到了战争的罪恶,感受到了人民的疾苦。布莱希特不凭空相信当时在表现主义者中流行的一个口号:“人是善良的”,而是把善与恶视为与人的温饱有关的事情。奥格斯堡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因杀婴被判决,这件事深深地震撼了布莱希特的心,他以歌谣形式写下了《杀婴女人玛莉·法拉》

一诗。诗中讲一个年轻女仆为贫困所迫,杀死了自己的私生子,被判死刑后死在狱中。诗的最后一节写道:

玛莉·法拉,四月生人,死在麦森城的监狱中,一个被判刑的未婚母亲,向你们证明了一切造物的罪行。

你们在干净的床上生产顺利,生儿育女是“福星光临”,不要诅咒那弱者,她被遗弃,选自张黎的《关于布氏诗歌的杂记》一文,后面的张黎译诗均出于此。

因为她罪孽虽重,痛苦更深。

所以,我恳请你们不要发怒,因为一切造物都需要援助。

这首诗在风格上颇似一篇审讯记录,不加修饰的公文式的语言,纯客观的记述语调,令人感到社会现实是那样的冷酷无情,令人窒息。只有每一节最后出现的两行诗,透露了作者对那个孤立无援的年轻女人的怜悯与同情。

作者在这首长诗里清楚地表明,人类道德的堕落是由现实社会决定的。一个不公平、不合理,存在着人剥削人的不完善的现实社会,不可能产生出道德完善的人。

在布莱希特那个时代,歌谣体被视为过时的形式,是为表现主义诗人不屑采用的。而布莱希特不囿于成见,不赶时髦,成为极少数经常运用这一古老形式并取得卓着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的那首着名的《死兵的传说》,就是一首歌谣体诗。这首诗通过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嘲笑和讽刺了德国帝国主义的冥顽不灵,在战争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仍如困兽犹斗,作垂死挣扎。诗的开头五段是这样写的:

一战争打到第四年毫无和平的希望一个兵全始全终取得英雄的死亡。

二仗还没有打透国王感到很烦恼他的兵这时就死了他认为死得还太早。

三炎夏踱过累累的坟士兵已经长眠有一天的夜里来了军医检查团。

四四这个军医检查团出发走向坟茔用圣洁的铁铲挖出这个阵亡的兵。

五五医生仔细检查这个兵或是他残存的一些东西医生认为他军役合格只是怕危险临阵逃避。

作者在处理这样一个严肃的社会批判性题材时,完全未采用时髦的狂热激情和声嘶力竭的呐喊与诅咒,而是以冷静的、客观叙述的笔调,描述了死去的士兵被挖出墓穴、重上战场的过程。这个虚构的故事因蒙上了一层陌生的荒诞色彩,始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诗中的“陌生化”色彩并未引起人们去怀疑死兵的“复生”或仅仅同情死兵的遭遇,而是唤醒人们去憎恨和反抗严酷的侵略战争。

描写常见的人物和事件,虽然有使读者感到亲切和容易理解的一面,但由于描写的对象屡见不鲜,也往往使读者觉得不过尔尔。布莱希特不但是一个热衷于“间离效果”的剧作家,而且还时常在诗中运用大胆的想象和虚构的情节,以收到“陌生化”效果。《死兵的传说》就是这样的一部佳作。

在艺术方面,布莱希特早期的诗歌完全没有表现主义诗歌那种意境模糊,语言晦涩生僻的弊病,也没有那种空泛的、幼稚得可爱的激情。他的早期诗歌意境清晰,形象具体,语言粗犷,不喜雕琢。这些诗多半是严格押韵的,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最明显的特点是多采用歌谣体。

《治家格言》发表的时候,布莱希特已经写了另外一些格调和形式与这本诗集不同的诗歌,于一九三○年被收入《城市居民读本》中。诗中出现了许多“节奏不规则的无韵抒情诗”,这是布莱希特后来经常运用的一种诗体。

这本诗集主要涉及的是都市生活给布莱希特的印象和人的异化,基本格调是悲观的,要人们“逆米顺受”。只有《抛开梦想》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发出了“这不应使你们泄气”的呼吁。这首诗要城市居民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开头四句是:

抛开你们的梦想吧,别以为你们会被另眼看待。

母亲告诉你们的是无法实现的东西。

从这首诗中,人们不难看出布莱希特诗歌的转变。对现实,特别是对都市生活的周密观察使他相信,社会环境决定人的行为。以前他只是批判资产阶级生活的表面现象,现在他开始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在《抛开梦想》

中已经具有了一些辩证思想。

布莱希特把《抛开梦想》一类的诗歌称为“节奏不规则的无韵抒情诗”,这种诗歇形式类似警句,短小精练,是布莱希特自己的创新。特别是在流亡国外期间,他写了大量这样的诗歌。这种诗歌完全抛开传统诗歌的格律,充分利用口语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战斗性。请看《德国战争课本》中的一首名诗:

墙上用粉笔写着:

写这句话的人已经阵亡。

它像一篇语言极其简练的报道。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战争已经爆发,但是作者并未明写,这就更使人感到形势的危急。那个战前把口号写在墙上抗议法西斯、告诫德国人民的无名氏,已经作为纳粹的炮灰倒下了。他的死正说明“他们要战争”是真理,而这条真理在战前并不是人人都会相信的。

另外,粉笔字迹是极容易剥落的,当字迹还没消失,写的人已经战死,更可见战争杀人之迅猛。

《德国战争课本》中还有两首短诗:

1、在夜里。

2、将要来到的战争在它以前有过其他的战争。

上次战争结束时有胜利者也有败者。

失败者那里,贱民们在挨饿。

胜利者那里,贱民们也挨饿。

第一首诗的画面跳跃性很大。甜蜜的新婚之夜与失去父亲和丈夫的孤儿寡母,这样两个气氛截然不同的画面的对比,使读者产生一种惊愕。读者借助想象力将看到诗人虽未形之于文字,但有许多画面却暗寓在其中:多少年轻男子被法西斯驱赶上战场,弃尸他乡;多少年轻的妇女望穿秋水,盼来的只是一张阵亡通知书。面对这样的现实,读者是不难得出正确结论的。

第二首诗警告那些被法西斯的蛊惑宣传冲昏头脑的人, 他们真的以为“日尔曼民族高于一切”,却忘了日尔曼民族也有高低贵贱之分。这首诗和《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讲了一个同样的主题:战争是大人物(统治者)做的买卖而不是小人物做的买卖;老百姓在战争中只能牺牲自己,一无所获。读者可以在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

《德国战争课本》一组诗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作者流亡国外,向他的祖国的人民提出战争迫在眉睫的警告。诗人并未直接号召人们去反抗战争,而是力图将“宣传鼓动与艺术”结合起来,启示读者思索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紧迫问题。

一九三八年,他写了一首题为《老子出关着道德经的传说》,一般公认这是布莱希特诗作中有数的几首抒发他本人心绪和志向的重要作品之一。诗的起首是:

七十高龄,体弱无力,夫子被迫寻找休息。

因为国中善良又衰微,邪恶再次抬头得声势。

他扣紧了鞋带子。

诗人用中国古代贤哲老子的被迫出关来比喻自己在法西斯统治下不得不流亡国外的境遇,并引用《道德经》中弱水终能战胜顽石的道理,表达了反法西斯斗争最后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念(“水流虽弱流不定,天长日久胜坚石。”)。老子出关写成《道德经》,他也要像老子那样将自己的学问留给后人,用自己的笔宣传革命真理。人们从他的大量革命启蒙诗歌中不难发现他的这一良苦用心。

布莱希特自从接触马克思主义,摆脱他出身的阶级,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后,便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活动纳入革命轨道,用以对革命人民进行启蒙教育和宣传鼓动。二十年代末期,他尝试创立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戏剧,他的“教育剧”《措施》和《母亲》便是这种尝试的最初成果。

这些作品虽然在艺术方面,甚至在思想内容方面,尚有明显的斑疤,但也正是随着这些作品,产生了像《赞美地下工作》、《赞美党》、《赞美共产主义》和《赞美学习》那样具有无产阶级立场的诗篇,它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社会批判性的诗歌了。这些作品的一个突出主题,是用知识反对愚昧,用革命的觉悟反对奴隶式的屈从。

《一个读书工人的疑问》是布莱希特的一篇有名的启蒙诗作,他通过一个好读书的工人,对旧历史书上一系列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提出质问。

历史遗留下来多少伟大的建筑物:从古代希腊的忒拜城、秘鲁金碧辉煌的利马到巍峨雄伟的中国长城和巴黎的凯旋门;历史上有多少次作大的战争:从年轻的亚历山大征服印度、凯撒打败高卢人到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七年战争中的胜利。工人对这些被常人视为神圣不可亵渎的人物、事件提出了不寻常到出人意外的疑问:

每一页一个胜利。

是谁烹调了胜利的酒宴?

每十年一个伟人。

是谁偿付了那些费用?

虽然通篇只是疑问,但当无产阶级、劳动人民读着这些诗行时,不难找到埋伏在每个问题后面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答案。

这首诗收在《斯文堡诗集》里,诗集中有很多诗歌通过具体事例启发读者,宣传马克思主义,给读者以鼓舞和力量。这些诗大多数产生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七年间。身在异邦的布莱希特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命运和反法西斯斗争。他利用各种机会,冲破法西斯的封锁,将自己的诗歌传播到德国人民当中去。法西斯分子曾销毁了某出版社的《斯文堡诗集》的铅版,但是,尽管他们百般阻挠,诗集还是于一九三九年问世了。真理的声音是阻挡不住的,布莱希特的另一首诗《不能战胜的题词》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不能战胜的题词》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信仰社会主义的兵士在意大利某监狱的牢房里,用蜡笔在墙上写下“列宁万岁!”狱卒们派来粉刷匠用石灰水顺笔画涂抹,但却又显出了雪白的题词。第二个粉刷匠用宽大的刷子全部涂抹,可是黎明时石灰覆盖的下面又显出了题词。于是狱卒派泥水匠用刀子来对付,他把字母一个个剜掉--他剜完了,牢房高处显出没有颜色的列宁万岁!兵士说:现在把墙拆掉吧!

诗集《歌谣,诗歌,合唱》出版于一九三四年,有人把它看作是季米特洛夫在莱比锡法庭上控诉法西斯罪行以后,对法西斯的又一次反击。《赞美辩证法》就是这部诗集里的一首以革命启蒙为目的的教育诗与赞美诗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赞美辩证法

“不公”如今步履稳健地走来。

压迫者要想统治万年。

“暴力”确保:什么都一成不变。

除了统治者的声音,无人发言,市场上“剥削”正在大声叫喊:

我才开盘。

而许多被压迫者如今却说:

我们所要的,总是无法实现。

活着的人不要说:总是不变。

稳固的不稳固。

不变的也要变。

若是统治者们说过话,那么被统治者将发言。

谁敢说总是不变?

如果永远有压迫,责任在谁?

在我们。

如果压迫被推翻,取决于谁?

依然是我们。

被压倒的,站起来!

走投无路的,斗争!

知道了处境的人,怎能被阻拦?

今天的战败者就是明天的胜利者;永远不变的,今天开始变!

字字铿锵,像一篇战斗檄文,大有《国际歌》的风骨。诗中阐明了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还展现了“动”与“静”的矛盾运动。在这首诗里,辩证法得到了辩证的阐述。

这首诗既是及时有效的宣传品,又是精致的艺术品。它不是富于节奏感的政治传单,而是诗。诚然,诗有诗韵,这首诗不像布莱希特的有些抒情诗那么“娓娓动听”,但却不失为一首好诗。诗之所以为诗,韵律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征服读者的唯一利器。布莱希特十分重视诗的思想性及教育作用。

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对于布莱希特的诗歌创作来说,也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种特点颇似逻辑学的“三段论法”,不同的是,诗人不是进行哲理的推演和综合,而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在读者的想象中树起截然不同的形象,让读者在比较和鉴别中达到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赞美辩证法》的“三段论法”是:作为命题,上阕展现了现存的、似乎永远不变的状况:被压迫者让人压迫;下阕里的“依然是我们”以前为第二层次,是对照:作者教导被剥削者说,现状是可以改变的。最后是前两者的综合--“被压迫的”

(前者),“站起来!”(后者)“走投无路的”(前者),“斗争!”(后者)这就相当于逻辑学里的“综合命题”,即全诗的主题思想。这三段在时间上的分界也很明显:剥削的历史,启蒙和宣传的现实,胜利的将来。

《题一个中国茶树根狮子》也体现了“三段论法”的结构特点:

恶人惧怕你的利爪。

好人喜欢你的优美。

我愿意听人这样品评我的诗歌。

只有三句话,前两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在不同人的心理上引起相反的反映,而作为诗中的第三个人物的作者自己,则从这种截然不同的反映中引出他的艺术创作的准则:

让恶者怕,让善者爱。这首诗在布莱希特的诗歌中,是许多批评家乐于称道的佳作。

在布莱希特的晚期诗作中,有一首小诗《换轮子》特别引人注目,许多研究布莱希特的专家都十分欣赏它,甚至有人特地为这首诗写专论。

我坐在路边。

司机在换车轮。

我不喜欢,自己走过来的路程。

我不喜欢,自己驶去的地方。

为什么我瞧着换轮子不耐烦?

同类推荐
  • 魏晋风骨有沉香

    魏晋风骨有沉香

    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是以人的自觉为底蕴的,而人的自觉则又以生命的自觉为主体。因此在文学中表现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或抒压抑,或写壮志,甚至在游仙诗追慕神仙的情怀中,也蕴含着企慕生命和留恋生命的意识。
  • 幽梦影(国学大书院)

    幽梦影(国学大书院)

    寄情山光水色、花鸟虫鱼讥讽官场科第、庸俗人情勘破参悟儒释道三家思想《幽梦影》是清代张潮的一部文艺格言随感小品集,也是一部人生格言集。本书收录了219条人生的领悟和自然的静赏,用幽静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自然,如梦一般的迷离,如影一般的朦胧,让我们享受那种对生活所拥有的感受和体验。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朱自清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朱自清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少年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在世界许多国家,泰戈尔都被尊为“诗圣”。
  • 李培俊纪念文集

    李培俊纪念文集

    《李培俊纪念文集》李培俊作品中的市井人物多源于生活真实,人物形象朴素。
热门推荐
  • 宿主你造吗

    宿主你造吗

    止卿:呵,世人皆浊,本宫又岂能独善其身?止儿:嗨,本兽不四东西哦初遇:大佬冷心冷情:滚,我嫌脏!之后,男人满脸醋意:卿卿,再沾花惹草,就直接回家生包子!初遇:少年满腹心机:妻主,您想娶谁就娶谁,妾身不会管的!之后,妇男可怜楚楚:卿卿,你说过只娶我的!............某男:卿卿,吾之爱。汝既不愿屈身地狱,吾,便许你三千世界作天堂,囚妆,可否?
  • 朱元璋:贴身女侍卫

    朱元璋:贴身女侍卫

    朱元璋身边,有个奇侠女子,凭着旷世神功走遍天下无敌手,次次屡建奇功。以此,开创大明而随其成为朱元璋贴身女侍卫。她是,明朝唯一一个行走江湖的绝色佳人!明朝以来第一个女侍卫!女子,被江湖称之为女中豪杰、武当神奇女侠!乃武林第一女尊——上官燕:红颜傲雪当之无愧!傲雪,一个神秘女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印昭如禅师语录

    海印昭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月不嫌老

    风月不嫌老

    易潼是21世纪歌舞剧团的首席舞者,在翻阅一本书籍的时候无意间竟穿越到清朝光绪时期。与当时一位贵公子黄廷秋相遇,这位公子后来随着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人一同参与了公车上书,维新之变。易潼以为历史可改变,可最终还是如历史书上所言的那般。慈禧大怒抓捕维新派,易潼与黄廷秋一起逃往外国,却因翻看了同一本书而穿回了现代
  • 翩若惊鸿,恰似故人来

    翩若惊鸿,恰似故人来

    翩若惊鸿,恰似故人来。“你可知,在我们家乡,男生为女生梳髻插簪,就证明已经认定了那个女生”
  • 易烊千玺,易笙守护夏末夏初

    易烊千玺,易笙守护夏末夏初

    我一点都不后悔,等了你那么多年多年后,穆云笙这样评价她对易烊千玺的十年执着等待。℡我相信你一定会回来找我。℡也请你相信我
  • 狡独

    狡独

    「娱乐圈快穿类」「未来狗血类」「快穿末日类」「不算无限流类」暂定这几个世界——
  • 顿悟开承地

    顿悟开承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珠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创造了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并驾齐驱、广传天下的一套完整哲学——禅学。
  • 盖代至尊

    盖代至尊

    箫无尘废柴资质,修为低下。练功时突然得到一枚从天而降的紫色神珠!从此修炼无上玄功,碾压各路天骄,暴打他们的师傅老祖!横推屠神无敌手,成就盖代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