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86100000038

第38章 遗恨(4)

批斗会结束后,北师大的红卫兵将早已准备好的卡车开了过来,打算像北航那样游斗彭德怀。崔满仓见状,严词呵斥。红卫兵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十几个人一拥而上,先把彭德怀推上卡车,随后高喊着“打倒小阵再道!”“砸烂保皇派的狗头!”等口号,将崔满仓三人的领章帽徽撕掉,一同推上车,开始游斗。

游斗先在院中进行。

一顶用铁皮和纸做成的两米高的大帽子套在了彭德怀头上,顷刻,他脑袋的周围便有血迹溢出。崔满仓见状,怒斥了他们几句,结果换来一阵拳脚,被打坏了腰。

游斗车在校园兜了圈,然后冲击在门,向北太平庄驶去。就在这时,王金岭坐着一辆“红旗”轿车赶到了。他看到彭德怀和崔满仓的惨相,不禁勃然大怒。他以周恩来办公室联络员的身分出现在红卫兵目面前。

“你是什么人!”红卫兵头目问。

“我是周总理办公室的联络员!”王金岭严正地回答,接着指责道,“他们这样搞是违背总理指示的。你们必须马上把彭德怀交给卫戍区!”

崔满仓见王金岭以如此身分出现,便马上汇报情况说:“他们简直是一帮强盗,不仅打了彭德怀,连卫戍区的人都打了!”

王金岭立刻命令红卫兵把车倒回去,并更加严厉地对红卫兵头目说:“这样还得了,连负责护送的解放军都敢打,你们要向中央和军委承担一切严重后果!”

一场后果不堪设想的游斗,总算被制止住了。

然而,批斗并没有就此结束,随着酷夏的炎热,批斗彭德不的“温度”也在急剧上升。

根据中央文革的部署,北师大批斗彭德怀刚结束,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又召开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批斗会。这次批斗会是“首都无产阶段革命派”联合组织的。批斗对象除彭德怀外,还有黄克诚、谭政、罗瑞卿、彭真、万里、杨尚昆、薄一波、许光达、陆定一、张爱萍等党政军要人。

周恩来闻讯后,即刻指示傅崇碧:要严密做好警戒工作,准备好部队和车辆,当被批斗的同志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立即运走。为预防万一,要准备好一架直升飞机。

王金岭奉命和参谋长刘光甫一起察看了会场。道路和直升飞机降落点以及警戒位置。而后,他们又去警卫2师布置了警戒任务。

谁知就在这当口,彭德怀被提前押到了会场,据说这是一位将军的命令。

来到休息间,没等彭德怀立定站稳,这位将军就怒气冲霄地跨到他跟前:“彭德怀,你也他倒有今天呀!”抬起头看看,你还认识我吗?”

彭德怀抬头看了一眼,没有认出面前这位骄横的将军。他摇摇头。

那人抢起拳头朝彭德怀脸上打来:“你真的不认识我了?我就是差点被你抢毙的人!”

彭德怀的脸颊痉挛地颤抖着。他又仔细端详了对一方一番,猛然想起来了。他刚要说什么,只见对方伸展开手掌,左右开弓,“啪啪啪啪”四个耳光重重打在他脸上,接着又猛踢一脚。他倒在地上,像头受伤的雄狮怒吼道:“×××,我认得你,认得你!你、你在朝鲜战场上是个怕死鬼!没错,我差点没有枪毙!真可惜!真可惜呀!我当年应该果断地毙了你!”

那人怒气未消,又要打,被警卫处处长劝阻下来,并立即下令警卫人员把彭德怀带到预定的休息间--女厕所去。事后,傅崇碧严厉地批评了那位将军。

真实,“文革”中打着冠堂皇号公报私仇者,又何止那个将军一人呢?这些人与虔诚的殉道者一起,成了“文革”中最坚定的“左派”。

8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1959年8月16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的决议》(摘要),从而在全国掀起了公开批判彭德怀的高潮。大小报刊竞相发表批彭社论和文章。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彭德怀及其后台罪责难逃》,并转载了《红旗》杂志第13期社论《从彭德怀的失败到中国赫鲁晓夫的破产》,《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宜将剩勇追究寇》。这些社论无一例外地将彭德怀和刘少奇捆在一起批判。

8月17日,《人民日报》突出报道了广大军民欢呼党的八届八中全人决议公开发表的情况,并以《展开彻底摧毁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大斗争,坚决清算彭德怀及其后台篡党篡军罪行》为题,报道了“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国防科委、三军驻京机关院校革命派狠揭狠批大野心家彭德怀”的活动,发表了《彻底清算彭德怀篡军反党滔天罪行》一文,从民主革命起系统地对彭德怀进行批判。

8月27日,《人民日报》又借影片《怒潮》大做文章,进一步扩大批判彭德怀的声势。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批斗彭德怀成了一种时髦,许多单位争来抢去。仅在7、8月份,彭德怀就被批斗100余场。他的身躯一次次被推倒,一次次又站起来;他的头颅一次次被按下去,一次次又昂起来;他的呐喊一次次被截断,一次次又响起来。待到大批斗的局势缓和一些之后,已到残烛年岁的彭德怀,身体已经彻底垮了。

1967年9月下旬,毛泽东视察了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之后回到北京,准备过国庆节。

在他召集的中央文革碰头会上,他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一再表示了他要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愿望:明年春天结束文化大革命,接着开九大。专案要赶快清理,除了有问题的,很好老同志都要参加九大……

“彭德怀专案组”此时已在林彪党羽黄永胜掌管之中。在中央文革和林彪的授意下,专案组开始三番五次地“突击审讯”彭德怀,态度蛮横,并时有打骂现象。

“彭德怀,平江起义不是你的什么功劳,而恰恰证明你又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这一点你承认吗?”

“我不承认,因为这是歪曲!你们这些话和最近报纸上有个别人打着批判《怒潮》的旗帜,说什么‘平江起义彭德怀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是一样的。这不只是侮辱我个人,而是侮辱平江起义,侮辱共产党领导的起义!这是站在反革命立场,替40年前的反革命分子翻案!这是罪恶!当是我们成立了临时革命法庭,处决了一批反革命分子,替革命群众申了冤、出了气、撑了腰,打击了反革命气焰,这是完成应该的!如今,为什么把铁的事实颠倒过来说呢?”

“彭德怀,你在清乡时杀了多少农民?”

“这是屁话!历史文件还在嘛,参加平江起义的也还有人在嘛,你们可以去调查嘛!决不容许无中生有,别有用心地替反革命分子翻案。就是站在宗派主义立场上,也不能容许,应当批判。”

“你在红军北上时,有人因病住在你部,这个人对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究竟持什么态度?”

彭德怀立即明白对方是指周恩来,其用心显然是为整周恩来搜集炮弹,便斩钉截铁地回答,“这个人态度很明朗,坚持支持毛主席的意见!”

“好,你先说说,贺龙参加庐山会议,是不是和你一路去的?”

“是的!”

“在路上,他是怎样鼓动你写‘意见书’的?”

“没影的事,没有人鼓动。那封信是我自己在会议后期直接写给毛主席的私人信件。”

“你好好想一想,他跟你都说了些什么?”

“没有就是没有,有什么可想的!”

“在你去‘三线’之前,刘少奇都给你谈了些什么?刘少奇是不是跟你说过,将来还叫你掌管军队?”

“我去‘三线’是毛主席批准的。毛主席请我吃饭,刘少奇和其他同志也参加了。刘少奇根本没有对我说这些。”

“张国焘手下的人现在都在哪里?”

“说起张国焘,这个人该枪毙!可是,和他在过一起的同志,不见得都是坏人。”

“老实告诉你,延安整风时,这些人有的因为伪装巧妙,给漏掉了,你应该协助组织把一些可疑分子清查出来。”

“奇怪,问我?康生是审干办公室的,他应该知道谁是什么人,问他去嘛,问我干什么?”

“彭德怀,你必须把态度放老实,问你什么就老老实实回答什么,要谈清楚,不然新账、老账一起算!”

“算吧,没关系。我老账、新账都不欠!”

就这样,牙对牙,眼对眼,专案组没能从彭德怀嘴里抠出一星半点“罪证”。

但是,专案组没有就此罢手。

1968年3月,林彪、江青制造了所谓的“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后,彭德怀被迁移到3个监护点--什坊院,过着孤寂的困禁生活,终日里自审自责,除了读书、看报,便是写交代材料和遭受充满敌意的提审。即便境况如此恶劣,彭德怀还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努力追忆旧事,完成了《彭德怀自述》的抗美缓朝之前的部分,在历史的真实和冷峻的眼光,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反思历史、启迪人生的宝贵遗产。

1969年春,中苏之间爆发了“珍宝岛事件”。彭德怀在报纸上看到消息后,马上伏案疾书,整整熬了两天两夜,谁也不知他在写什么。当他写好后交给哨兵一看,原来是呈送毛泽东的一份作战计划。监护点干部战士听到这件事,无不为这位老元帅的报国热诚感动不已。可在当时的情形下,他的这一举动,又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不自量力啊!作战计划当然没有下落,他反被专案组诬为“贼心不死,妄图趁机逃往国外!”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引人注目、发人深思的是,经过两年多的清洗,原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被定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的,竟达总数的71%。八届中央委员97人中,除十一中全会以来去世10人外,能参加这些会议的只有40人。开会时,从候补中央委员中补了10人为中央委员,才刚过半数。八届中央修补委员能出席会议的只有9人。而被扩大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央文革小组、军委办事组成员,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和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中央直属机关负责人,竟有74人,占会议成员总数133人的57%。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就“文化大革命”总是讲了话。他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议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文化大革命要搞到底,估计要3年,到明年夏季差不多了。

全会批准了在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主持下,用伪证拼凑成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做出了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一些人彭噪要开除邓小平的党籍,由于毛泽东的反对,未能得逞。

11月2日,中国各主要报纸均在头版头条,以套红大标题刊登了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全国各地广播电台也反复播放着同样的内容。就在这一天,病情笃重的刘少奇被破例准许收听广播。“全会对于刘少奇的反革命罪行,表示了极大的革命义愤,一致通过决议: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刘少奇听着听着,耳畔像有恶魔在咆哮。他痛苦地闭上眼睛,心潮剧烈地翻腾着:为什么事先没有一个人来谈过一句,也没有看过一个有关的字迹?什么时候立的案?找到了什么证据?不允许说明吗?不准申诉吗?不要签字吗?

他浑身颤抖,大汗淋淳,呼吸急迫、频频呕吐,血压陡然升到260/130毫米汞柱,体温骤然升到40℃。

他完全明白了,任何辩驳都是徒劳的。从此,他的嘴唇紧闭,没有再说一句话。在他生命的最后27天里,他最为牵挂的也许是他的妻子儿女。然而,这位共和国主席已经毫无能力保护他的亲人了。当然,王光美活下来了,那是因为毛泽东在王光美的“判决书”上写了“刀下留人,要留活证据”这么几个字。否则,她的生灵早就在“九天”开后不久,随着林彪亲自做出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飘拂到天国去了。

彭德怀自从看了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后,情绪突然变得消沉而烦躁。每当专案组人员来提审他时,他就马上愤愤地吼起来:“你们还来逼什么!我什么也不会告诉你们!我有话只给毛主席说,我要见毛主席!不然,你们也把我开除出党吧!拉出去处决了吧!我决不说,决不说!”

此时,专案人员清楚,他更清楚:他彭德怀的命运不会比刘少奇的命运好到哪儿去!

要置他于死地的对手们决没有放慢对他迫害的步伐。在黄永胜控制下的“彭德怀专案组”于1970年9月17日写了一个所谓《关于反党头目里通外国分子彭德怀罪行的审查综合报告》。报告中说:“彭德怀一贯反党反毛主席,里通外国,罪行累累,证据确凿。在被审查期间,态度不老实,时常出尔反尔。我们建议:撤销彭德怀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叛处无期徒刑,终身剥夺公民权利。”此件在开头写道:“永胜同志:遵照您对彭德怀结案材料何以上报的批示,现整好呈上。请审示。”1970年11月3日,黄永胜大笔一挥“同意”,两个字便将彭德怀定案了。

同对刘少奇定罪一样,对彭德怀的这一判决,未经任何法律程序,没有召开任何会议进行审布,人民不晓得,彭德怀本人至死也没有见到听到判决的一句一字!

这在当今文明社会中,大概是绝无仅有吧?

“文化大革命”的一个突出成果,是毛泽东选择了体弱多病的林彪作为接班人,来填补由于刘少奇突然跌落而出现的权力中空状态。这使林彪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便一跃成为中国的第2号人物。他不时地摆动在毛泽东的左右,给人一种毛泽东和林彪形影难分、亲密无间的印象,以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成了中国人最时髦的一种崇拜性语言。

林彪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把人们由于对毛泽东的崇拜而衍变成的迷信推动了人类意识的顶巅,并借此踏着刘少奇的尸骨和一大批毛泽东战友的冤魂,在这座迷信的大山上争得了一个醒目的席位。60年代后期,中国简直成了林彪叱咤风云的时代。但她并不满足,他希望自己在国家职务中取得与他在党内相称的高位,能像刘少奇生前担任的职务一样,既是党的副主席,又担任国家主席。然而,文化大革命的严峻形势和林彪的这种野心,不能不使毛泽东和他“最最亲密的战友”林彪之间出现愈来愈大的的裂痕。如果说1959年历史选择庐山作为毛泽东与彭德怀决斗的舞台,是一种偶然的话,那么1970年历史又一次把庐山继续提供给毛泽东与林彪决战,就多少带有一点必然了。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公开化了。毛泽东借批判陈伯达,令林彪的四员大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检讨,给了林彪一个严厉的警告。随之而来的是1971年9月13日林彪及其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叛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成为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

1971年国庆节前夕,卫戍区根本周恩来的指示,通过各“监护”点:在现有条件下尽量过好节目,改善日常生活条件,绝对保证人身安全,一切法西期式的审查方式,应一律废除。

春节前夕,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奉周恩来之命,给每一位被“监护”人送了一份礼品:糕点、罐头。彭德怀从哨兵手里接过礼品时,不禁奇怪地问:“小鬼,这罐头糕点,是你买的?”

“不,是国务院管理局送来的,每人一份。”

“国务院?”

“对!是周总理让送的。”

“总理?啊?总理没有忘记我们哪!”

同类推荐
  •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王小波以卓越的文采,众醉独醒的姿态对社会道德伦理、国学与新儒家、个体尊严以及小说、艺术等方面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剖析,表达了有理有趣的观点。时隔二十年,依然如同清流一般,读来让人沉思,让人捧腹,让人拍案叫绝。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 唐诗之美

    唐诗之美

    本书作者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并附有原作欣赏、诗人小传。
  • 与镜中人交谈

    与镜中人交谈

    本文是后视镜诗系诗人田雪封的诗集。是个的内容写的很唯美,情节动人,令人遐想空间。。。。
  • 林徽因文集(共3册)

    林徽因文集(共3册)

    《爱上一座城》是林徽因的建筑学论著,着重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些学术文章既科学严谨,又因清新优美的文字而别具风韵,读之,雕梁画柱间如入画境。《你是那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诗歌、散文集。她的诗曼妙飘逸,如浅吟低唱,似轻声呢喃。她的散文热情洋溢,意蕴悠长。《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戏剧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人间百态,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她致亲人、友人的书信充满知性和妙语,同时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 刘志杰剧作选

    刘志杰剧作选

    该书稿为作者的戏曲剧本集。包括《马大怪传奇》《山幺村长》《枇杷村里镇长哥》《非常主任》四个剧本及其相关评论。其中《马大怪传奇》于1989年获第二届中国戏剧节《西北荟萃》综合金奖,1990年获第五届中国优秀剧本(后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奖。
热门推荐
  • 我曾来到你的城市

    我曾来到你的城市

    城市的霓虹酒绿下,各色忙碌奔波人群在地铁口分散开来。在这冬日里,聚足在一起的热量,因为人群的分散,而往城市中心上空窜涌着。夏冰仅仅裹着单薄的外套,小步并跑着向这座城市里所谓的“家”的方向跑去。沿街上随便买了两个煎饼果子,来当做自己的晚餐。这已经是她第五个年头在这座城市打拼着。拿着月不敷出的工资,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她一度想要改行作别的。但是现实给她的试错成本根本不允许她这样。她用手用力的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告诉自己以后不许这样想。接着只见她脚步停在了一栋高约20m11层南北朝向的大楼面前。大楼正中写了四个大字“青年公寓”。她和平常往常一样,整理一下自己的服装。然后长舒一口气,大步的走进了里面。当她要走到电梯的时候,她的侧眼下意识的望向了一个男生。她突然感觉,这个男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一副眉清目秀,奶油书生的样子。宽阔的肩膀将他的休闲西服衬的笔直而又挺拔。夏冰下意识的向下拨动了她的刘海。然后用手将她的秀发慢慢的向下散开。。。。。。。。。。。。。。。。。。。。。
  • 我与孤独一夜未眠

    我与孤独一夜未眠

    我拖了很久,终于决定在24岁生日前把《我与孤独一夜未眠》写完。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自己的懒惰,拖着稿件不想动笔,感觉自己会陷在孤单的主题里带给自己负能量。有人说孤独感与生俱来,有人说孤独是自己的牢狱。但是我始终认为,遇见就会圆满。因为天会亮,雨会停,他会来。
  • 冰火帝仙

    冰火帝仙

    凌冲穿越到冰火大陆,得冰火圣君兽之力,与冰火大陆群雄争霸,开启一条通天大道....................
  • 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爱情不过一场梦,醒来就不爱了,愿你安好,下辈子,不要再爱上我。
  • 灼灼年华

    灼灼年华

    好想回到小时候,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回到爱萌芽的瞬间,回到你我初相识,回到灼灼年华间。褪色的青春,昔日的梦想,逝去的赤子心,他们一群人,关于青春、爱情、友情的那些年那些事,横跨十年,一个轮回,似乎又回到了原点。逝去的青春,依稀还在,却模糊了年少的样子。每个人的匆匆那些年都有相似的地方,却又各有各的不同,只是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青春,比别人更不容易。其实,没有谁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谁都拥有过,最后终将逝去,却又永垂不朽。谨献给我们最懵懂的青春,最美好的灼灼年华。
  • 季少强宠:国民校草请低调

    季少强宠:国民校草请低调

    【女扮男,1v1,苏宠文】帝企高部体育学校,自三十年开创以来,参赛队伍蝉联全国篮球界十七年总冠的一所私立男子老校,在全国篮球界的地位如雷贯耳。今年,又一支出于帝企的全国青年篮球冠军自此诞生,其中最出色,被人誉为“天才”主力的小前锋——袁野一,竟一声不吭地离开帝企,选择了与篮球毫不相关,风云艺术界的司穆兰高校,震惊了一大片篮球界的青年爱好者。【追逐】—跟我回去。—我不想回去。—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不相信你能忍下心丢弃和你一起十年奋斗队友,和最爱的篮球就为了来这种鬼地方学画画?你到底在想什么!—看着我这双手。—?—你不觉得它是一双足以在艺术界撑起一片天地的神奇双手吗?—我只看到了一双因为日日夜夜不断练习而变得满是粗茧的手!—袁野一,告诉我,为什么要离开?【梦想】他从小就很爱篮球这项运动,并且在其中投入了所有热情和心血。他做到了,在这一点,即便是当初极力反对的父母,也不得不承认,他让他们骄傲。除了父母,没人知道,她是女生。【热血】他也曾在赛场奔驰,和队友笑谈理想。但一场意外,却让他双腿残废,从此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颓废,绝望之后,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于是,他遇见了‘他’。—我说了我不会再打篮球,你到底想怎么样?—去篮球部报名,我是你的老师,你应该听我的。—季老师,其实我不去篮球队是有难言之隐的。——什么?——我屁股上长了一个很大的痔疮,一动就疼,实在打不了篮球。【青春】通往国际篮球的最后一场比赛,袁野一眼前的碎发已经汗湿,紧紧贴在皮肤之上。回头便是坐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摄像头的镜头跟随着每一个人。尖锐的哨声在她的耳边响起。比赛结束了。仿佛听见从远方传来粗粗的喘息声,分明全身的力气都已经透支,她依旧不顾众人的阻拦,回眸看向那鲜红的屏幕。青州帝企:南城司穆兰比分是——【相随】季南琛曾认为所有对袁野一的关心只是类似于长辈对晚辈呵护和疼爱,比如哥哥对弟弟。他曾说:“我绝不会看上比我小六岁的孩子,更何况他还是我欣赏的男学生。”后来,他又说:“小六岁不是问题,我已经向学校递了辞职信,性别相同也不是问题,大不了,我们就这么过一辈子。”他是季南琛,司穆兰的教练,也是袁野一的教练。她是袁野一,司穆兰的球员,也是季南琛的教员。【你是三,我是九,我除了你,还是你】
  • 得成比目何辞微澜

    得成比目何辞微澜

    这是一个关于治愈的故事,筚路蓝缕山林終启,结束所有的颠沛流离,许微澜终于痊愈。有些记忆,就像血肉一般,生长在体内,生生剜去也还是留有痕迹,只不过年岁渐远疼痛渐消,落下有故事的痂。或许,只有当我所有的骄傲都溃不成军,当积攒的情绪都被一一道明,那个时候,我才会明白,书被催成墨未浓的那份欣喜该是谁的专属,也只有那个时候,我才能理直气壮的和盘踞在记忆里的顽固告别,向全世界昭告自己的涅槃……
  • 季影帝在线撒糖日常

    季影帝在线撒糖日常

    推荐新书:(女主只想在线当颜粉)(重生娱乐圈)整个娱乐圈谁不知道姜兮和季影帝一向不合,原本不合的两人,却因为姜兮的机场嘲而有了不一样的变化。一向不会在同个剧组、同个综艺出现的两人,某天却出现在了同个综艺里,那一季的综艺也因此流量暴涨。【综艺节目】当某任务是杀鱼的时候,季影帝一脸傲娇的对着姜兮道:“我可是一个连鱼都不敢杀的男人。”这句话,是来自于当初姜兮对季容的机场嘲。从此在综艺,他季影帝不要脸的负责‘貌美如花’,她姜兮开始负责‘赚钱养家’。季影帝那不要脸的白莲花属性也因此被打开。【剧组篇】看着眼前气得两眼冒火的女人,不要脸的季影帝高傲道:“别忘了,我现在是你深爱的男人”为了剧情,姜兮压住内心的怒火,开始一脸‘含情脉脉’的看着对方。后来的后来,一向高冷的影帝微博画风忽然变了,变成了天天在撒糖。“这是我家亲爱的给我准备的爱心粥”姜兮:呵呵,路边一碗两块钱。“这是我甜心给我买的气球”姜兮:商场做活动送的。“这是我宝宝给我买的情侣杯”姜兮:买一送一送的。......这是一个先是高冷后是天天喜欢对着全国观众撒糖的傲娇影帝故事。
  • 少爷们的专属女仆

    少爷们的专属女仆

    高中少女因缘际会结识了私人贵族高校的风云少爷五人组,各个美男魅力四射却逼她成为专属女仆?!从原本的抗拒,到由衷的爱上这个工作,其中有过伤情更有触动,欢喜伴随着激情,冷傲宇文,温柔南宫,花心却只对她专情的花少爷,不知哪位才有本事真正俘获她心?
  • 唯玉归一

    唯玉归一

    【我眼高过顶,却偏偏看上了你】一个有关成长、筹谋、复仇的故事。双强腹黑道长男主X冷酷傲娇女主前期双向视角,女主剧情占大部分,之后有并线,男女主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男主所在的道宗大家可以看成是与道家有些相似的平行门派,非现实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