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59700000026

第26章 衙门里边怪事多(4)

任子—恩荫既然是一项制度,皇帝就有权下令藩属、大臣的儿子(往往还是嫡长子)来中央做官,把他们捏在手中。藩属君长、实权大臣就有义务派儿子去中央做官,把自己的命根子送到皇帝手中。汉末,曹家控制了中央政权,就多次“恩荫”割据江东的孙家子弟官职,催促孙权的儿子去许昌当官。孙权硬是不要这项福利,坚决不交出儿子。幸亏刘备迟迟没有儿子,没能享受到任子的福利。不然,估计曹操也会多次催促刘备:“玄德兄,你儿子怎么不来我这当官啊?”这样的“任子”和“人质”没有区别。在古代乱世,地方割据政权归顺中央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向朝廷派遣“任子”。

早期中央王朝,都会让归附的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君长向朝廷派遣“任子”。匈奴、鲜卑、突厥等少数民族首领为了博取中央政府的信任,都派出王子到首都当官。他们被称为“质子”:当人质的儿子。灭亡西晋的匈奴皇帝刘渊,从小就被送到洛阳当质子,先后在曹魏、西晋两个王朝当官。后来趁西晋爆发八王之乱,才找机会逃回匈奴的。少数民族君长和地方权臣后来也学精了,接受任子—恩荫的往往不是嫡长子或者心爱的儿子,而是不讨自己喜欢的儿子,甚至是“假子”、侄子。

一旦中央王朝和少数民族或者割据势力关系恶化,留在朝廷的任子就命运堪忧了。三国时期,割据辽东的公孙家族和曹魏王朝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孙康时期,派遣长子公孙晃去洛阳当官,表示归顺朝廷。后来,公孙晃的弟弟公孙渊继位,和曹魏关系恶化。公孙晃多次上表,说自己的弟弟狼子野心必叛无疑,提醒朝廷早做准备。公孙渊公开反魏后,公孙晃更是慷慨上表,要求率军去杀死亲弟弟。他的建议最终没被朝廷采纳,公孙晃显然也不相信曹魏朝廷真会让自己带兵去讨伐弟弟。他这么做,无非是表忠心,和弟弟划清界限,免得弟弟的反叛连累自己。谁让公孙晃是“任子”,性命捏在曹魏皇帝的手里呢?

任子—恩荫制度可以让皇帝更好地控制臣属,把臣属绑定在王朝体制的战车上,他为什么要废除这项制度呢?最终在官僚集团和皇帝的共同需要下,官二代当官现象得以和中国古代历史相始终。

古代“问题官员”的复出

古代典籍和现代的古装剧中,常常有官员出了问题、犯了错误,被免去官职,可没几天又戏剧性地“官复原职”了。这些“问题官员”为什么能够前脚犯罪被免,后脚就能换个衙门当官?他们是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又是怎么成功复出的?

免职不免特权身份

古代问题官员被免职,说法很多,有罢官去职、挂印而去、革职除名,也有陶渊明那样弃职而去的。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被开除职务了,失业了。现代官员失业了,情况会比较糟糕,没有了权力,没有了一系列的相关待遇,不仅生活水平大为下降,原来人际关系圈子也会疏远甚至轻视你,导致心理失落。但是古代官员,就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古代官制存在“官职”和“官身”的区别。官职可以调动、可以免除,官员身份相对固定,很难丧失。

简单说,一个官员去年是县太爷,今年是知府,明年可能就被弹劾罢官,但他官员的身份不会变。即使没有官帽了,他也拥有不少特权,比如遇官不跪、应讼不跪,可以承揽本地的税收词讼、主持乡间结社和公益事业,衙役官差们遇到他们恭恭敬敬,就是当地州县长官,遇到地方钱粮盗匪文教等大事,也要找这些免职官员商量着解决。免职官员还掌握着相当的权力,作为士绅发挥作用。

事实上,这些官员虽然因为各种问题而被免职,但他们依然是现行体制内的佼佼者,是现行游戏规则下的“精英玩家”。权力的天平依旧向他们倾斜。比如在隋唐之前,入仕的主要标准是血缘、门第等等,一个免职官员的职务没了,但血缘、门第等不会没,还会给他带来特权利益。隋唐之后,入仕的主要标准变为了科举功名,一个人只要获得了最低级的功名(秀才),他就在法律上脱离了“民”的范畴,享有“官”的各种特权。秀才是不能被打板子的,更不能拘押,除非一级级地办手续,革去他的功名。因此,隋唐之后科举出身的官员,即使被罢免了,功名还在身,就还是官,享有各种特权。此外,官员在任期间搭建的各种关系网络、派系资源,免职后仍然会惠及他。他就一日为官,终身享有特权,不会再跌落为草民。

所以,不必为免职官员担心,只要他心态足够好、看得开,免职前后的生活差距不会太大。这点在有“官员天堂”美誉的宋朝更是如此。宋朝对官员极为优待。官员除了职务、差事之外,还有爵位、品级、散、阶、勋等。职务可以免,差事可以没有,但是其他内容组成的“官身”轻易不会动。而决定官员收入、待遇的主要是官身,而不是职务。就算是免职了,宋朝也发展出不少虚职来安排免职官员,比如安置一些免职官员掌管宫观、去监督一些官办工程或者文化事业。更重要的是,宋朝还给免职官员制定了复出的制度。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律云:‘免官者,三载之后,降先品二等叙。免所居官及官当者,期年之后,降先品一等叙。’”意思是免职的官员,三年以后可以在原来品级上降两等起用;免职及“官当”的官员,一年以后可以降一等起用。这样的制度几乎让所有的免职都是暂时的。

沈括记载的“官当”也是官员的一项特权:以官抵罪。普通百姓犯罪,该怎么判决就怎么判决,但是宋朝的官员可以用官员身份来抵徒刑,放弃一些身份或特权来减轻判决。比如因为个人问题、道德问题犯罪(专业称“私罪”)的官员,五品以上一官可以抵二年徒刑,九品以上一官可以抵一年徒刑。如果官员犯“公罪”(办公事出了问题),官当可以分别提高到三年、两年。因此,在宋朝当官是非常惬意的,只要不大逆不道自寻死路,都可以无妄无灾安逸一生。

话说回来,还真不能轻视古代免职官员。他们的“余热”还能炙伤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复出了。明清时代,犯罪的官员、皇帝厌恶的官员,都被关押在刑部大牢。这些人都被摘掉了乌纱帽、扒去了官服,戴着枷锁镣铐,比免职官员还惨,连官身都没了,就是囚犯一个。不过,除了极个别明天就要押赴菜市口斩首的人,狱卒们都不敢得罪这些前官员现囚犯,还要好吃好喝伺候着。今天他们是囚犯,说不定明天就又是老爷大人了。即使不能复出,也保不定他们出狱后当个士绅,依然是狱卒的老爷。

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明朝的天牢囚犯海瑞身上。这个海瑞竟然上书痛骂嘉靖皇帝,害得嘉靖大发雷霆,下令缉捕海瑞,要把他千刀万剐,幸亏宰辅大臣极力周旋,才把他暂时关在大牢里。按说,海瑞几乎没有什么官运可言了。但是,狱卒们也没有为难他。嘉靖驾崩,尚未发丧时,提牢主事赶紧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因为海瑞痛骂嘉靖,让他在士大夫群体中声名鹊起,复出声音高涨。现在换皇帝了,海瑞复出在即。果然,他很快官复原职,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升迁。

所以,轻易不要得罪免职官员,不然后果可能很严重。

不怕罢官,就怕不努力复出

清代官员免职,专业名词叫“革职”。革职又分革职留任、革职、革职永不叙用三种。革职留任处罚最轻,名实不符;革职是真正的免职;而革职永不叙用处罚最严,等于判处了官员的仕途死刑,都“永不叙用”了,还能复出吗?

能。清朝有不少“永不叙用”的问题官员,又被叙用了,专业名词叫“开复”。罢官免职并不可怕,怕的就是没有运作复出的空间,怕的是不去努力运作复出。

乾隆前期的内阁大学士李侍尧,长期担任两广总督,还担任过湖广、云贵总督和户部、工部、刑部的尚书,中央六个部他主管过三个。《清史稿》说他“见知高宗”。乾隆四十年,兵部因为广东治安太乱,弹劾李侍尧“武职弛纵”。李侍尧上奏解释,乾隆回答:“侍尧向不姑息属僚,朕所深信。”可见君臣两人关系相当铁。

乾隆四十五年,李侍尧在云贵总督任上,被云南粮储道海宁指证贪纵营私,是个隐藏很深的大贪巨恶。李侍尧供认不讳。乾隆皇帝出奇地愤怒,下诏书痛骂:“侍尧身为大学士,历任总督,负恩婪索,朕梦想所不到!”将李侍尧革职,押赴北京治罪,和珅等人审理后,建议将李侍尧“斩立决”。乾隆念及几十年的恩情,想网开一面,让各省督抚商议。江苏巡抚闵鹗元迎合乾隆意思,借口李侍尧精明能干、劳苦功高,为他求情。李侍尧被改判“斩监候”,挽回一命,不但住进了刑部大牢,还被抄家。一般人看来,李侍尧的官当到头了。

奇迹在第二年发生了。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回民起义,大学士阿桂率军镇压。乾隆特旨赏给李侍尧三品顶戴,赴甘肃作战。罪犯李侍尧一下子恢复了官员身份。不久甘肃冒赈大案事发,总督勒尔谨得罪,乾隆让李侍尧接任总督。第三年,李侍尧便恢复原来品级,还加太子太保。

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首先得益于李侍尧和乾隆的铁关系。李侍尧的确是大贪巨恶,但他贪污的大半都送给了乾隆。他进贡的“礼品”,历冠督抚之首。乾隆帝曾夸奖他与山东巡抚国泰的贡品最好(国泰是另一个大贪巨恶),因此喜欢李侍尧,夸奖他能干得力。一遇到难题,乾隆还是会想起李侍尧这个能干又讨他喜欢的奴才。

其次,李侍尧栽大跟头和复出,都和和珅有很大关系。之前李侍尧和和珅同为大学士,李侍尧自恃年纪大、资历老,没把“直升机干部”和珅放在眼里,平日在言行上对和珅不尊重,得罪了和珅。同时,资历浅的和珅也需要通过扳倒一两个前辈大佬来出位,一来检验自己的能力,二来在朝野立威。因此,和珅总想找机会整一整他。而检举李侍尧的海宁就是和珅的人,要置李侍尧于死地的也是和珅。李侍尧被关入大牢,和珅的两个目的都达成了。李侍尧也降低姿态,主动向和珅示弱。与其和李侍尧一派死掐到底,不如拉他到自己身后,于是和珅得饶人处且饶人,决定放李侍尧一马了。

于是,当第二年甘肃出乱子时,给李侍尧、乾隆、和珅三方都提供了一个和解的机会。李侍尧一努力,就奇迹般地复出了。之后,李侍尧做官不如之前那样风光顺利,多次涉嫌贪黩大案,但乾隆都“为之曲赦”,让他得以善终。李侍尧的例子表明,只要有一丝运作的空间,就要努力去谋求复出。同时也说明,官员的复出故事背后都有一桩复杂的权力操作,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复出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在鸦片战争中“臭名远扬”的琦善,上演过一幕“革职——复出——再革职——再复出”的活剧。鸦片战争爆发时,琦善担任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主和。战争一度失利,道光皇帝授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战争。不想,琦善到前线后,瞒着朝廷和同僚,私自答应割让香港给英国,私自商订通商章程。尤其是割让香港领土的大事,琦善通过亲信私下操作,同僚们都不知晓。等到英军占领香港,出示安民,广东巡抚怡良大惊,赶紧向道光汇报。

琦善竟然如此大胆,丧权辱国,立刻成了人皆可杀的卖国贼。道光震怒,下诏书认定琦善“擅予香港”、“擅许通商”,革职抄家。琦善被逮捕入狱,按律当斩。惹得如此天怒人怨,别说官运,琦善的性命也该到头了。可是没几天琦善就被释放了,只是发配军台从军。

1842年秋,琦善奇迹复出,被授予四等侍卫(从五品),充任叶尔羌帮办大臣。虽然只是个中级官员,和之前正一品的大学士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琦善能在万夫所指之下复出,令人疑惑重重。更可疑的是,第二年(1843年),琦善被升为三品顶戴,授热河都统,以低官任高职。这一下,清流党不干了。御史陈庆镛上疏,要痛打一批误国殃民的落水狗,其中就有琦善。道光皇帝不便违背清议,再次把琦善革职。这是琦善的第二次免职。

没几天,琦善又被授予三等侍卫(正五品),担任驻藏大臣,第二次复出了。这只是个过渡,1846年琦善担任四川总督,两年后恢复头品顶戴,又加协办大学士。第三年(1849年)调任陕甘总督兼青海办事大臣,负责剿匪。这一下,“问题官员”琦善又把官当得风生水起,令人好不羡慕。

这时有言官弹劾琦善在剿匪时滥杀无辜。琦善第三次被革职,咸丰二年(1852年)被发配吉林效力赎罪,不久释放。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进军湖南,搞得朝廷手忙脚乱。琦善第三次复出,代理河南巡抚,不久死在了军中。

当年,琦善去广州替代了林则徐的工作。林则徐被革职。第二年(1841年)春,林则徐就闪电复出了,被授予四品卿衔,到浙江镇海前线协防。不过到五月,道光又下诏斥责林则徐在广东办事不力,导致战争爆发于中国不利。林则徐第二次被革职,发配新疆伊犁。

林则徐复出比琦善要晚一些,但到1845年也被朝廷召还,候补了一段时间后,就代理了陕甘总督,第二年(1846年)实授陕西巡抚。看来,林则徐虽然复出晚,但起点相当高,很得朝廷的重视。果然在第三年(1847年),林则徐升任云贵总督。咸丰皇帝继位,对林则徐依然很重视,多次宣召。林则徐因为年老体弱,告病还乡,途中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被咸丰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师进剿,并代理广西巡抚。不料林则徐接任后不久就病逝了。

同类推荐
  • 美国不开心

    美国不开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走向单极,美国在偷着乐;第三世界崛起,世界多元化,美国开始板着脸;基地反恐,越反越恐,美国开始人心惶惶;大国崛起,世界宪兵不再主宰一切,美国开始阴脸;华尔街风暴,次贷危机,美国终于不开心了……一向以世界宪兵、老大自居的美国人,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渐渐下降,尤其是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人人心惶惶,惟恐自己从此一蹶不振。令美国人闷飞不乐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当别的国家暗自高兴时,美国开始不开心了!
  • 宁夏党史口述文库

    宁夏党史口述文库

    《宁夏党史口述文库》编辑出版的宗旨为: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组织有序地开展口述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工作,力求通过鲜活而又具体的历史情节,使党领导宁夏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重要历程与风貌更为丰满和动人地“原生态”保存与展示;并在历史经验的总结上,使党组织的集体认识和参与者的个人感悟相结合地凝聚与呈现,以此更鲜活更有效地发挥党史工作存史和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依据,联系苏东剧变,集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与经验,以此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知识提供启迪和帮助。
  • 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

    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

    本书汇编了当代著名学者关于全球化和跨国民族主义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代表论文:全球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多学科视角;全球化语境下的语言、翻译和跨文化交际;人文艺术研究中的“全球-本土”关系;跨国民族主义与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族裔、性别与社会公平;跨国传媒和信息技术、软实力与全球化等。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上)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各种法律和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部分构成。前者是法律意识的低级的、感性认识的阶段;后者是其高级的、理性认识的阶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法律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的法律意识。在一个国家里,一般有两种根本对立的法律意识,即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法律意识,以及不占统治地位的被统治阶级法律意识。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向全民灌输自己的法律意识,力图把本阶级的法律意识上升为法律,用其指导现行法的实施。
热门推荐
  •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人生百态,各有千秋。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怎样去修炼为人处世的道行呢?古人说:“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唯静者能参得透。”灯动则不能照物,水动则不能鉴物。人性亦然,动则万理皆昏,静则万理皆澈。
  • 长在身体里的记忆

    长在身体里的记忆

    年少丧父的纯情凤凰男乔帆爱上高贵如公主的局长女儿韩冰。类似爱情的美好愉悦了彼此的青春。而后韩冰的人生急转直下,养母祝丽娟不择手段苦虐韩冰,致使韩冰从乔帆的世界里彻底遁形,混迹于酒吧街悲惨谋生。十年后,乔帆事业有成,为拯救韩冰,不遗余力。她就像长进身体里的那根刺,知与不知,都在!爱,近在咫尺,可又远在天涯。于是,乔帆前进一步,韩冰就后退一丈……乔帆说:“我要是连个像样的窝都给不了你,我就变成星星,替它挂在天上,生生世世向你谢罪,给你光亮。”
  • 踏入云端

    踏入云端

    眼前的男人说的话自己无法否认,那张奸邪却又英俊非常的脸此时看起来真的讨厌。“闭嘴!”无从反驳但希望他尽快闭嘴。“建赫爱你爱得无可救药,你竟然只是为了利用他!”这样生气真不像你。比起女人生气要打自己,女人身后男人的冷漠表情更让自己难受。而那位叫“建赫”的男人,自己竟然没有勇气去看他。“我们走吧。”伸手拉最开始说话男人的胳膊准备离开。“小云。”还是听到了那声熟悉的呼唤,不自觉松开了拉着别人的手,停下了脚步。“已经利用完了吗?”男人的语气丝毫没有责怪,只是能听出声音微微发颤。怔了几秒,微微点头,“嗯,对不起。”“我不要对不起,能谢谢我吗?”这个傻瓜……回头看向他,那双眼睛依旧深情而温柔,只是蒙上了一层泪雾。只见他张开双手,微笑着,“主动一次?”还不等自己反应,旁边的奸邪男人一把将她拉住,“工藤石他们就要到了,快走!”在两人往上升时,自己轻声对着那个男人唤了句“谢谢”。梦在这里戛然而止,斯露醒了,缓了缓神,伸手摸了摸眼角,看了看枕头,竟被泪浸湿了,“看来我忘了一个重要的存在。”眼底的红色闪动了一下,头又开始阵阵发疼,定了定神,起身洗漱,准备前往云空所。
  • 马前卒之瑰丽的爱情

    马前卒之瑰丽的爱情

    曾经的失去,曾经的孤独,为了最美丽的你,为了保护自己的孤独,自己的亲情,自己的一切,生命又算的了什么,从此,重新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盘云写画

    盘云写画

    欲得长生彼岸界须得盘云斩长棘男儿凌云志女子情梦长春来暑往寒风透十三情欲测人心逍遥自在乐不为痴情顾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平凡女子,死后在大齐国刁蛮公主身上复活,本应富贵一生,却因为一个神奇的空间踏足修真界。修真界美人美食美景无数,然而美人太狠,美景太毒,美食太贵。但为了逍遥长生且看她如何槃高云舒写画
  • 真假竹马

    真假竹马

    十二年前,他对她许下承诺“我对着这苍茫山海起誓,一辈子呢,永远陪着你。”一场看似意外的事故,将他父母卷入其中,他也就此失踪……十二年后,她为了寻他,卷入一宗离奇的案件当中,险些丧命,却都被救了下来,事情扑朔迷离,一层层迷雾的大网逐渐揭开,背后又是怎样肮脏的污秽,十二年前的真相竟也逐渐浮出水面……有情人能否终成着属……
  • 别跑!我的天然呆老师

    别跑!我的天然呆老师

    父亲背弃,初恋欺骗,她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她谎话连篇,用各种面貌去迷惑别人。她不相信爱情,更讨厌男人。可是她偏偏爱上了一个单纯的男子,用尽各种手段,也要得到他!
  • 聚灵之界

    聚灵之界

    聚灵大陆,古有一树,名曰聚灵,甚异之。生有枝条,无叶。枝十之又二,各附十果,聚天地之灵。后现四兽,以其果为食,化灵。千万年后,四兽隐,人类生,衍生两职。一曰战师,主战。一曰法师,主炼药与炼器。三年孕育,惊才降世。为不负亲人所望,少年步步成长,虽旅途艰险,但强者之路,岂有坦途?
  • Faraday As A Discoverer

    Faraday As A Discover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