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69500000019

第19章 对劳动和劳动力的再认识(1)

(第一节)劳动和劳动力

劳动和劳动力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面,正确认识劳动和劳动力的含义以及对它的界定是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从价值理论这方面来说,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的重要标志。

首先,我们从历史上的各种说法来研究一下劳动这一概念发展的历史。

亚当·斯密把劳动分为投入劳动(又称包含劳动)和换得劳动(又称支配劳动)。从前者观点出发,得出价值是由耗费劳动决定的观点,这一理论观点被李嘉图继承发展。从后者观点出发,得出价值是由购买劳动决定的观点,这一观点后来由萨伊继承发展。

亚当·斯密的说法里包含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两种意义,即价值本体和价值的表现形式,从哲学来说是辨证的。

李嘉图继承了亚当·斯密的辩证观点,他认为价值包含了使用劳动和交换劳动。

1.价值是一种使用劳动,这是交换价值的条件,也是价值的自然条件。不具有使用意义,则不存在价值,也不存在劳动。

2.价值表现为一种交换的劳动。要交换则必须具有可比较、可度量性,具体的使用劳动是不可能进行比较的。

2.价值是一种抽象劳动的体现。这种抽象劳动,李嘉图称之为包含劳动。更进一步地,李嘉图将包含劳动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按照李嘉图的说法,直接劳动是那些易于为人们感知的劳动,而间接劳动则是那些不易于被人感知的劳动。

而穆勒则认为,李嘉图学说中存在两点矛盾:

(1)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与资本相交换之间的矛盾;(2)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与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矛盾。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穆勒所说的矛盾,即为何陈葡萄酒价值比新葡萄酒较高的例子。如果说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那么除了窖藏时间以外,陈葡萄酒与新葡萄酒并不具有区别,但两者价值差距极大。所以,用供求比例差别解释只是一个方面,仍然避开了问题的实质。穆勒的解释是认为陈葡萄酒占用资本时间较长,而资本是一种积累劳动,积累劳动也参加了价值分配。他由此并得出了利润是对资本家劳动的报酬这一说法。

穆勒的说法注意到了时间的因素,并认为积累劳动也应参加价值分配。但是他提出利润是对资本家劳动的报酬这一说法,则仍然是萨伊三位一体观念的延续,何况他并没有理清所谓“资本家劳动”这一说法,资本家的活动与资本运动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约翰·雷姆塞·麦克库洛赫认为,真实价值与相对价值只有在供给和需求相均衡时一致,现实中相对价值总超过真实价值,其超过部分就是利润。这种说法显然是无法解释社会整体存在一个平均利润率的问题,相对价值不可能均超过真实价值,只能解释单个问题,何况这种说法整个回避了社会在发展这一现实,其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经济学曾经流行过自然力量也创造价值的观点,如土壤肥力参与了自然作物的生长,这当然也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1.没有劳动的参与是不可能产生价值的,价值是一个社会概念。

2.土壤肥力差异导致的地租差异,分两部分来说,级差地租是对过去劳动的负价值熵的补偿,而绝对地租实质上是由于在某一具体范围内,土地的供给量是有限的,是由于供给的刚性而带来的一种租,从这一方面来说确实是供需条件起的作用。这是一种自然资4分配的制度安排问题,而与价值的产生无关。

关于劳动价值等概念,已有的观点还有西尼尔的节欲论和巴西夏的服务论。前者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或可视为一种消费者决策的消费跨时期安排问题,将之视为价值或利润来4显然是唯心的。

而巴西夏在《经济和谐》中提出的服务论则认为服务是创造价值的来4,其衡量尺度是人的紧张和努力程度。这一观点带有某种所谓“广义劳动”的色彩,但其理论问题在于混淆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而且,在价值的社会属性方面仍然没有进行清晰界定。

马克思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劳动力与劳动明确区分开来,为揭示剩余价值的起4奠定了基础,是马克思在经济学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因此,只有马克思才能真正解决李嘉图理论体系解体的两个难题。马克思通过区分劳动力和劳动,指出作为商品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工人出卖劳动力是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没违背价值规律。而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根据马克思的关于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别,以及我们前面对价值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可以给劳动力与劳动作一个比较完整的描述了。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或称劳动能力,是指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创造价值和促进价值发展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是创造价值和促进价值发展的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是人类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一过程集中表现为创造价值和促进价值发展的过程。

我的定义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的定义,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强调的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而我强调的是“创造价值和促进价值发展”。之所以有这一区别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1.对劳动和劳动力的正确理解是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的起点,是服务于“劳动价值论”的,而不是服务于“劳动财富论”的,从“价值”角度而不从“使用价值”角度描述劳动力的定义,能更贴近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2.我们要研究的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与劳动力,在商品生产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是从劳动过程看,使用价值的产生是这一过程的表象,而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发展是本质,因为商品经济中,生产者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交换,他并不真正关心使用价值。

而关心使用价值的目的,是因为它存在可以交换的价值,换取自己所需的商品。

2.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分工越来越复杂,一个物品的使用价值的产生越来越依靠更多劳动者的力量,生产的社会化、“整体劳动”概念的产生,都使得从“生产使用价值”角度分析劳动力的缺陷日益显露。

因此,在这里我国有些专家已提出了“商品生产劳动”的概念,明确地指出:“在我们的讨论中,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一词可用‘商品生产劳动’代替;‘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这对范畴,可用‘商品生产劳动与非商品生产劳动’代替。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歧义”。这些观点的提出,为我们重塑劳动与劳动力的定义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促进价值发展的劳动

一、划分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促进价值发展的劳动的意义

对于劳动有各种各样的划分方法,然而从商品生产劳动角度看,以往各种方法都没有抓到其本质。在各类划分中李嘉图提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的划分最有影响,这一分类有其直觉上的敏锐性,易于为直观所感知和辨析,在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初期,也是一个进步。但是,这种分类法容易造成对社会发展贡献看法的一种误导,也就是说,会使人们认为直接劳动创造世界,而间接劳动发展世界。而所谓的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这一两分法也存在着区分上的困难,对于某些活动而言属于直接劳动的,在另一些劳动中会变成间接劳动,不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判别界限。而另一方面,在常识上人们又常常会简单地把脑力劳动等同于间接劳动,并进而影响人们对脑力劳动地位的看法。

商品生产劳动划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促进价值的劳动,揭开了劳动与价值动态变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劳动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明显。

按照我们提出的劳动力与劳动的涵义,将劳动的作用分成价值创造和价值发展两大类。这两类活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社会发展是由不断的价值创造过程和价值发展过程构成的,而这两大类劳动作用之间又是互相促进相互依存的,价值创造活动是基础,价值发展活动产生于价值创造活动基础上;反之,只有价值发展活动完成得越好,价值创造活动的质量才能提高,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用这一两分法分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可以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中都存在着价值创造和价值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脑力劳动偏向于价值发展过程,体力劳动偏重于价值创造过程。

但是,在脑力劳动中同样有价值创造的过程,如图纸的具体设计活动,而在体力劳动中,当劳动者个体进行技巧的提高、训练或技术的探索时,即属于价值的发展范畴。

价值创造与价值发展统一于同一个劳动之中,同一劳动同时起到创造价值和促进发展价值的作用,共同创造财富。在现实的劳动分工中,有以发挥价值创造作用为主的劳动和以发挥促进价值发展作用为主的劳动,但并不排斥这些劳动发挥着另一方面的作用。在理论上区分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促进价值发展的劳动,其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劳动不仅创造了价值,劳动也促进了价值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过程不仅是一个劳动过程,一个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也是一个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二、创造价值与促进价值发展两类劳动的不同特点

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促进价值发展的劳动,这两类劳动之间有其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从共同点来看,都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劳动,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根本动力。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对价值的动态变动的作用不同。创造价值的劳动增加并不影响价值质量的变动,但会使价值总量增加。而促进价值发展的劳动增加,会使社会价值质量提高,从而会使现有劳动成果中的价值总量“缩水”或者说使单位使用价值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减少。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发展中两者对价值量的变动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然而,正因为这一“相反”的矛盾运动,才使劳动成为创造财富的4泉,也使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人类自身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促进价值发展的劳动,他们对社会价值量的动态变化发生作用时的作用方向不同,造成了两类劳动在增加社会财富时的显现性与隐蔽性。前者通过直接的操作劳动作用于某种特定劳动对象,直接生产出具体产品或劳务。而后者则是通过作用于劳动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来参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创造;这里又可分为直接作用于劳动过程中的生产要素以及间接作用于劳动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直接作用于劳动过程中生产要素的、以促进价值发展作用为主的劳动有:将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劳动、企业经营管理劳动、继续教育劳动等;间接作用于劳动过程中生产要素的、以促进价值发展作用为主的劳动有基础科学研究劳动、经济环境的管理劳动、文化艺术劳动,以及基础教育劳动等。正因为以促进价值发展作用为主的劳动在增加社会财富(增加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使用价值量)的多重隐蔽性,使之长期被排斥在“劳动”概念之外。

由于两类劳动在增加社会财富时的显现性与隐蔽性,相应地又引起了两类劳动报酬形式的不同。简单地讲,在社会主义社会,前者应以创造价值的量获取相应的报酬;而后者则以在促进价值发展中的贡献取得相应的报酬,具体的操作中则以促进价值发展中的使用价值增加量折算出相应的即时价值计量。当然这里要注意,这两类劳动力的价值仍然可统一为动态价值论对商品价值的论述,劳动力价值是由再生产该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促进价值发展的劳动与创造价值劳动具有不同特点,再沿用传统的劳动力价值由生产该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定义,将难以反映促进价值发展的劳动的本质。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两类劳动的异同了:

1.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促进价值发展的劳动,两者都是创造社会财产的4泉,只是前者呈现显现性,后者具有隐蔽性。

2.从对使用价值的影响来说,前者的增加会增加社会使用价值总量,但不会增加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使用价值量。反之,后者会改变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使用价值量,但只能通过前者改变社会使用价值总量。

2.从对价值的影响来说,前者的增加会增加社会价值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但不会改变单位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

反之,后者会使单位使用价值中的价值减小,从而使现有劳动成果中的价值总量“缩小”,或者说在不增加劳动者的情况下,有一个迫使社会价值总量减少的趋势。

三、动态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论与财富论

在当前的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有专家提出不能混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财富论,我赞同不要把价值论与财富论混淆起来,但同时我认为,也要注意一种把劳动价值论与劳动财富论对立起来的观点。

将财富与价值混用,会造成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混淆。在经济学说史上,许多经济学家把使用价值与价值混淆在一起,亚当·斯密给价值赋予两个不同的意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种价值论以及相应的两种工资论和两种利润论。其中,价值“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的观点,被萨伊等发展为效用决定价值论,并以此建立了生产三要素论和三位一体的分配论。其后,又有不少西方经济学家,如美国的克拉克等把上述理论丰富为要素贡献论与要素价值论,将财富与价值混同,把财富创造的贡献归功于生产诸要素,从而证明诸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

在我国目前强调“按要素分配”的合法性时,也有人把按要素分配的合法性混同于要素分配共同创造价值了,有人提出“整体价值论”,其实质仍是证明要素整体对价值的创造作用。

同类推荐
  • 中国困局

    中国困局

    本书共分为西方文明的陷阱、美国制造的谎言、金融领域的罗网、自由经济的骗局四部分内容。
  •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地位和前景问题、应对入世挑战问题等。
  • 上海郊区发展报告(2016至2017)(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郊区发展报告(2016至2017)(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介绍了2016年度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2017年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与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本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2004中国经济研究热点、2004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三农”问题讨论综述、重化工业化问题讨论综述、循环经济问题讨论综述、企业家问题讨论综述等。
  •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一书的写作是基于:1.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2.我国ICT产业已经.彤成了国际同步的态势;3.我国ICT研究领域基本上停留在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我国经济学界涉入该领域较浅或较少;4.综观世界近十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理论成果基本都是集中在信息经济相关的经济学理论;5.笔者率先提出“非常经济概念”,是采取交叉学科研究的方式,意图填补我国“非现场经济”研究的空白;6.高等教学的学科内容应该始终走在社会发展实际的前沿;7.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分析的平民化趋势。
热门推荐
  • 冷魅公主的丧心复仇恋

    冷魅公主的丧心复仇恋

    遇到你,是我最幸福的事。----冷希梦。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哦!----冷希萱。永伴你,是我真挚的愿望。----冷希落。因为你,我改变了很多呢!----冷希瑶。被安上众叛亲离的封号又怎样?被带上冷漠无情的帽子有怎样?不是还有你们吗?在雨中观望你的背影;在大海想念你的柔情;在火海紧你攥的婚戒;在黑暗拥抱你的身躯。为你所做的一切,我都不后悔。遍体鳞伤怎么了?为了你,我值得。失去记忆怎么了?看见你,我会笑。身受重伤怎么了?你没事就好
  • 三晓生

    三晓生

    没有什么是最好的你喜欢是我最大的荣幸,你的批评是最好的赞美!共同修进,共创佳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我家宿主智商欠费

    快穿我家宿主智商欠费

    尤怜,时空局一个传奇人物,自从死后,就去各个位面完成任务,这还不算什么,更可笑的是居然被所有部门赶出来,原因:成功率太低!影响业绩!尤怜有些无奈笑道“我又不是故意的”
  • 极品操作工

    极品操作工

    大学毕业后进社会,发现发现社会很现实,阴差阳错进了一家工厂做了最底层的操作工。从此艰难辛苦的生活着,期间发生不少趣事,一段时间后发现在大学学的突然有了用武之地,之后便游刃有余,策马奔腾。与众多美娇柔发生了一段段奇巧美丽发趣事,更不泛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最后终从其中悟出道理,成就非凡。
  • 王爷让姐劫个色

    王爷让姐劫个色

    一个杀手,一场穿越,顾展颜再次醒来竟是一身大红的嫁衣!只是为什么这个新娘子没有在洞房,而是死在一个破山洞里?好吧,不管前事如何,姐现在就替你好好的活着。占个山头当大王,拉几个小弟去劫道,吃喝不愁吧,可为什么还有压寨相公送上门?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情挑黑道Boss

    情挑黑道Boss

    当无良杀手碰上黑道老大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杀手刺杀变成保镖情人。雇主成了敌人,猎物成了老板。“明明是来杀人的,为什么自己变成了他的保镖,保镖就算了,为什么成了他的情人……”某大少暗自埋怨道。“怎么,你还想干什么?”某黑道老大挑眉道。
  • 寂灭神枪

    寂灭神枪

    意外身亡的林云,灵魂被一怪异的笔携带到异界大陆。面对各方威胁,他只有一个理念,变强,再变强,纨绔风流只是他的伪装术,杀人才是他真本事。休闲之际,写写药方,画画丹药,弄个装备模型,升级个装备,当别人正为得到一把圣器而沾沾自喜时,他都可以画出神器了,有神笔,没有他画不出的,写药方,画丹药,弄装备,都是轻而易举,甚至天地他都可以画出来。除了笔,他还随身携带一把让人闻风丧胆的神枪,正所谓武能持枪上云霄,文能持笔画天地。【备注:每日至少两更六千字,放心阅读,绝无断更不良记录~新书期摆碗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票冲榜HO~~】
  •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大全集(超值金版)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大全集(超值金版)

    《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的人生基本已成定局,因此,40岁女人应该顺应自己的人生轨迹,懂得取舍之道,让自己在人生的后半程走的更加从容和顺畅。40岁,女人必须要面对现实,这是生命中的分水岭,在这里青春一去不复返,精力衰了,容颜老了,感情淡了,责任重了,前途远了。看看以前,感觉自己的所得是如此之少,想想以后,让自己迷惘的事又是如此之多。但无可否认的是,40岁之后的路依然漫长,40岁是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从这个点开始,你必须对你未来的人生负责,灵活取舍,该选择的不要错过,该放弃的不要紧握,该留住的留住,该改变的改变,这样你才能获得一种与年龄相称的坦然和从容。
  •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