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0600000016

第16章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都市经济模式(2)

聚集经济概念最初是由韦伯明确提出的,其侧重点在于说明企业的空间集聚所带来的经济效果。它是指一批厂商因彼此位于附近,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或费用减少。

一、都市聚集经济目标模式影响因素

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在于它的聚集性。可以说,城市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是比较优势的体现,这两者与发挥城市的比较优势是一致的。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中心城市聚集效应的产生,在于其相对有利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能够不断地通过流通网络,将周围地区的物资、资金、人口和信息集聚,成为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心。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是在能量积聚到一定阶段形成的,扩散力的大小同其本身能级的高低相关,能级越高,扩散力越强,扩散范围越大,并以不断强化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总之,中心城市在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交替作用下,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整个城市群的发展。

都市经济为聚集经济的目标模式,其形成过程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地域的特殊性。现代化国际都市聚集经济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市场条件

即资源的流通性、开放度。市场条件是市场运作的基础,资源流通是城市经济的聚集和扩散的灵魂。城市是资金、人力资本、商品等各种要素流的中心,要素的流动是聚集经济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政府的资源配置即政治或行政因素也对城市经济的聚集程度产生影响。以香港为例,回顾香港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发展,除了其本身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港口条件之外,还与这一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和香港的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政策诸因素有关。

20世纪50年代,港府奉行地方保护主义,政府经济发展政策单一。直到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香港的产业发展不仅在结构上取得了较大的自由配置空间,而且在区位配置上也取得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在这一段时间里,香港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金融保险业和转口贸易迅速崛起。经过这样一个产业结构调整过程,香港的产业结构才达到了与其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相一致的水平。

2.资源条件

资源条件主要是指自然资源条件,由于自然资源是外生的和有限的,资源聚集特别是产业群聚集使得自然资源的使用具有互动性和倍增性。这里自然资源条件包括基础设施、城市腹地、城市实力。

(1)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通讯、供水、供电、市内交通、能源供给等。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承载,尤其是技术性基础设施,决定一个城市产业的水平。拥有发达的技术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

(2)腹地条件。从城市发展的历史可知,腹地条件是否优越并不仅仅取决于其腹地的面积,更取决于其腹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及腹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拥有良好腹地的城市,更易于形成产业分工合作,与其腹地共同在经济发展中互利互进。

(3)城市实力。城市实力是指城市本身的经济和社会综合地位,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的城市,其聚集能力强,在与周边乃至其他城市的产业分工中处于优势地位。城市实力越强,所处分工地位越高,经济聚集效应就越明显,经济聚集效应直接体现是金融资本市场的发达、各种企业服务业的发达。

3.信息条件

国际大都市指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能够较大规模地积聚与扩散经济能量(商品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科技流、人才流等等)、有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信息交汇快捷、并具有一流服务功能、对世界经济或政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的城市。完备的信息有助于要素流的流动以及个体的决策,是大城市外部性的主要体现,同时也促进了聚集效应的自累积和倍增效应。

城市不仅要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物质商品市场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之配套的经济信息体系,如高度国际化的银行、保险业体系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以形成国际资本的区域性聚散中心。

信息完备同时体现了城市的多功能和中心强辐射能力。大都市具有不断吸收国内外各种资源和信息,并不断地向国内外扩散质高量多的商品、技术、人才的综合开放性功能。要通过放射状的立体交通体系、高速便捷的立体通讯网络和完善舒适的生活服务设施,保证城市不仅具有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辐射功能,而且具有科技中心、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辐射功能,使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都畅通无阻。

4.地理因素

地理因素“是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①地理因素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起源、历史沿革、分工类型。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城市产生最初的和根本的原因,城市成为贸易中心,继而带动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成为管理中心。地理因素的相当部分包含在资源条件内,但由于地理因素对城市起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这里还是要将其单独提出。

自然地理位置并不是决定城市最初发展水平的唯一因素,其效用大小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文化等多种因素。如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是十分优越的,但直至1950年以后,其优越性才逐渐显现。

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有些研究者认为区位优势变得不重要了,城市将丧失大部分聚集功能。但事实证明,尽管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改变了人们的时空概念,但区位力依然是城市竞争力的基本力量之一,自然区位便利度依然是城市竞争力重要的影响力量,同时区位有了新的内容。技术、环境、文化的区位越来越重要。

二、聚集经济的动力机制

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在要素的流动过程中,人口、资源等有形要素的流动成本大大减少,城市聚集受到的运输成本约束大为降低。城市的辐射力和城市资源本身的供给来源也相应地扩大了。但无论交通技术如何进步,资源流动的空间限制即市场边界始终是存在的。此外,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均衡也影响着城市的聚集规模及腹地的大小。

聚集经济的成因归结起来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分工与专业化利益;规模经济利益。从需求角度来看,产品需求的多变性及与此相应的产品本身的多样性也是造成聚集经济的基本因素。

1.分工与专业化利益

具体可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因城市聚集而形成的城市内部分工协作利益;二是城市之间相互竞争而又因专业化分工所形成的规模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空间聚集以及城市规模的形成和演变,都是通过竞争而形成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结果。城市聚集为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分工及其深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没有聚集,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支持专业化的发展;没有聚集,就难以形成市场供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就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没有聚集,就难以形成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也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分工优势。所以,分工利益的产生是以城市聚集的规模和经济活动的多样化为前提的,前者提供了专业化利益,后者则形成了多样化利益。

2.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聚集经济的规模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通过聚集,每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进而使得整个城市经济呈现出城市规模经济特征。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规模经济的城市对其周围经济的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大。

聚集经济的外部经济效应从聚集经济的另一种定义中可以看到,即“所谓聚集经济,就是指一批厂商因彼此位于附近,而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或费用减少”。从这个较为粗糙的定义中,可以看到,聚集经济的本质也在于外部经济性,是外部经济性在城市中的集中表现。社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是产生城市聚集效应的根本原因之一。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不仅取决于每一个体单位的资源组织与管理效率,而且可能受到各个个体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外部性)的巨大影响。跨国企业问题研究专家李普顿与弗农等把一些工业称为“外部工业经济”,并指出正是外部经济的好处才使得这些工业能够有能力支付城市中心区的高昂费用,使得这些行业成为适宜在都市生存的产业。学者RobertLichtenberg曾对纽约特定制造业的聚集现象作了经典性的分析,并列出了在纽约都市区域具有聚集性的87个产业。

对城市居民的效用水平,聚集效应增加了居民的福利,聚集经济利益的存在从支出、消费、就业三个方面提高了居民的真实收入和货币收入,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总效用水平。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空间集中节约了居民消费时的搜寻成本,提高了货币的购买力。

其次,聚集利益作为外部经济效果直接为居民带来了额外的效用满足。城市便利、舒适的生活文化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为居民带来了额外效用。这也可以看作城市消费品的多样性所产生的补偿效应。

而聚集经济的效应则体现在获得外部经济性以及提高市场效率。

首先,获得外部性经济利益。聚集经济效益可提高居民的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越接近就业中心,居民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就业决策就越正确,从而居民可以发挥专长,从事高收入的工作。

其次,提高市场效率,使企业受益。居民聚集所引起的文化交流与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的提高,也会使企业受益,这在本质上也是居民聚集对城市发展的外部效应。目前,对聚集经济的测度都集中于生产领域,尤其是限于制造业。因此,虽然对区域化经济、城市化经济进行了有效测度,但这些测度仅能用于研究分析城市聚集对生产性行业的影响。迄今为止,关于家庭、商业和社会聚集经济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有效的测度方法。对聚集经济对家庭、商业和社会的作用、影响的研究也还限于零散的分析。

当然,提到外部性,就有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聚集经济的负外部性即聚集不经济,聚集经济与不经济的概念主要是从聚集效应的经济后果的角度来加以阐述的;而聚集的外部性则是从聚集效应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方式的角度来加以概括的。从外部性角度而言,聚集经济主要是指因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而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由此而产生的成本节约、收入或效用增加;而聚集不经济,则是指由空间集中所引起的成本费用增加或收益、效用损失,这表现在土地或场地费用的增加、工资费用的增加、拥挤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提高、规模不经济等等。在聚集程度最高的中心区,地价往往最高;城市集聚规模越大,“发生这种地价增加的距离就越长,因而农业和城市中心土地价格之间的差异也越大”。①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居民的工资水平也较高,因而企业的劳动力要素成本支出也就越大。

三、聚集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聚集经济与城市的规模、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具有相互决定、互为前提的内在联系。比较利益和规模经济不仅造就了城市的产业形态和空间分布,促使城市形成,而且居民、厂商空间集聚的市场力量也是来源于此。

比较利益的存在,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分工和专业化利益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则为非农经济的空间集聚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城市的形成。从微观角度而言,居民与厂商的空间集聚,产生了种种独特的城市聚集效果,从而对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因城市聚集而产生的经济效果的影响更为重要,聚集效应直接构成了制约城市区域发展的决定性经济力量。②可以说,聚集效应是决定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力量,聚集利益作为整个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综合经济效果,是影响城市竞争优势和生存潜力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城市的增长状况如何,将最终取决于聚集利益的变动特征和趋势。东北财经大学学者冯云廷在他的《城市聚集经济》

一书中认为,城市聚集的经济性来自于结构生产力,结构可以创造出生产力,最大的聚集不经济就是结构性的损失。因此,聚集结构实质上是指聚集质量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产业区位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聚集经济效应强的产业形成了城市产业的主体,这些产业是在聚集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带有明显的聚集经济特征。结构调整伴随着城市功能的变化,使得中心城市凝聚力增加。城市像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它存在着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和相互依赖现象,它的变化必然带来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重新调整。

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的关系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大都市的定义为:“大都市亦称都市区域,由主要城市与郊区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主要城市发挥主导经济、社会影响。”可见,大都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城市群中。综观世界上人口百万规模以上的大城市,都有众多的“卫星城”,即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形成了“城市带”。对此联合国人类聚落中心有两个术语即:城市集聚区(UrbanAgglomeration),大城市带(Metropolis)。典型的大城市带有美国东北大西洋沿岸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波士华”、日本太平洋沿岸东海道大城市带、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和美国五大湖沿岸大城市带等,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是世界第六大城市带。

由于每个城市的区位因素、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差异以及城市区域的发育条件不同所形成的经济职能和历史作用的差异性,形成了城市不同的等级规模。

最早对城市群体等级规模体系与空间结构分布作出理论解释的是着名的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alterChristaller)。他在1933年发表的《南部德国中心地》一书中提出了着名的中心地理论(centralplacetheory),用六边形形象地概括了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等级与规模的关系,揭示出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及空间结构的规律。

按照中心地理论,一定区域内城镇体系中必然存在一个等级最高的城市,它的影响范围达到整个区域,为整个区域提供货物和最好的服务。这一城市处在市场和交通网的中心位置,它就是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居于核心地位。

中心城市在“极化”的同时,还存在着扩散效应。不过,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极化和扩散的主次有所不同。在城市迅速成长的过程中,以极化为主,使中心城市获得较高的能量。而当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扩散将占主要地位。而且在不断的极化过程中,中心城市扩散的层次和能量也不断提高。

同类推荐
  •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 瓯越槌音

    瓯越槌音

    本书分为国内外早期的拍卖活动、改革开放催生温州拍卖业、从快速发展到规范发展、拍卖标的物的拓展、温州拍卖行业人物传记、建立拍卖行业的“娘家”、协会会员企业简介等七部分,记录20多年来温州拍卖行业从起步到发展的相关事件和关键人物。
  •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

    陈国胜所著的《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以温州市文成县为例》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大量实地调查为基础,以温州市文成县为例,对该县的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对其增收途径与对策进行研究、设计。本研究成果可供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对温州市乃至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沿海其他经济类型及区域的相关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本书由总论、改革篇和发展篇三部分组成。总论部分主要阐述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问题;改革篇主要阐述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发展篇主要阐述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本书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并阐明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经济学。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封仙传

    封仙传

    传统道教修真境界分为四大境界,分别是炼精化气(筑基、开光、融合)、炼气化神(心动、金丹、元婴)、炼神还虚(出窍、分神、合体)以及炼虚合道(洞虚、大乘、渡劫)。合道成仙后开始找寻记忆及了却因果,做到无漏之光。达到混元大罗金仙(圣人)开始新的旅途,穿梭古今外来,超越宇宙生死轮回,成就无上至高神。修真修的是感觉,修仙修的是更高级的感觉,感觉融为一体之后的新的力量诞生,那种名为超越之力的究极之感。
  • 将军的爱妻

    将军的爱妻

    绝色倾城却被深锁高阁十七年……肤如凝脂体似白玉的背后却隐藏着骇人听闻的秘密……她是看过一眼就再也不能相忘的女子,她是只见一面就深陷其中不能自已的魔咒,她是将军夫人却流落番邦失去记忆,她是安国王妃却从没有知道她的来历,廖纪落,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可是……我是谁?
  • 我的邻居乔先生

    我的邻居乔先生

    《我的邻居乔先生》:那年住在白挽隔壁的乔晟搬走了,后来的后来他又回到了她的身边。
  • 邪魂师的反穿越

    邪魂师的反穿越

    轮回万年的宿命,究竟是悲哀还是圆满?宿命之歌吟唱着,天命之眼注视着,苍星之轮旋转着……一切答案尽在终端……
  • 天书七界传

    天书七界传

    徐刑:谁敢对我身边的人不利,我就和谁拼命!!!齐七:谁敢对你不利,我就不要命!!!……这是一个关于两个男人的修仙故事。
  • 画影幽魂

    画影幽魂

    画家夏路的女友洛瑞丝不幸丧生,当他万念俱灰准备烧毁画作为女友殉情时,洛瑞丝竟然从画中复活了?
  • 源帝归来

    源帝归来

    所有的宇宙和为一体,这就是有10000000……………年,算了不说了。就是主角崛起,成为一代古神的故事。
  • 双魂大玩家

    双魂大玩家

    头被板砖砸,人遭天雷殛,肉身被一来自未来世界的大智若妖的“女恶灵”魂穿躯壳,朱宏觉得自己倒霉透了。然而,这还不算完,这恶女灵魂竟还要与他争夺皮囊的控制权,一门心思算计着要剪掉他的小丁丁,助他完成从汉纸进化为女汉纸的质变过程。朱宏与其奋力抗争,甚至不惜以同归于尽相威胁,二人终于达成和解协议,并相约一起征服世界,一同抵达财富与名望的巅峰!一段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 圣者五空

    圣者五空

    --废物弱者如何成为世界霸主。--世界空间如何交错霸主争霸。黑发少年上轮回之颠,破除上古神龙。东方之神与西方众神厮杀。少年破五空平行。--神灵之争武圣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