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87100000012

第12章 礼之用,和为贵:(3)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事务,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着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子贡尊师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也是第一个打破贵族教育垄断,开创私学的人。他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有名的弟子有七十二个,子贡便是其中之一。

子贡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一次,鲁国有个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刚好被子贡听到了。他非常气愤,丝毫不因为那人在夸自己而给他留情面,当即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如果说每个人的才能是一所房子,那么老师的房子围墙就有十多丈那么高,屋子里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得到里边的摆设;而子贡我的房子呢,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接着,他又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可是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呀!大夫听了这一席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十分惭愧。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整整守墓六年。

竭力维护老师的尊严和名声,守护老师的遗冢,是子贡尊重老师的方法。

秦始皇尊师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却是一个十分尊敬老师的人。

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退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

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

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当代镜鉴:学会尊敬他人

相互尊重是人际社会相处的重要原则。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被尊重、被关怀、被肯定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会在你尊重的那一个方面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并成为你的好朋友。

尊重他人,并不是满口虚话,阿谀奉承。而是要以诚相待、以礼相待,“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没见过你待人客客气气,他却对你横眉冷对的。除非或有前嫌,或是误会,那自然是例外。如果老是论人是非,攻讦他人隐私,却想让人尊重于你,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施与的是敬意,看见的也是敬意;你施与的是友善,看见的也是友善。反之,你施与轻视,看见的也是轻视;你施与的是羞辱,看见的也是羞辱。

有些人是人格上缺乏修养,与人交往的时候,不懂得礼貌,不知道尊重他人,这个可以晓之以情,告之以理,他自然就会改正这个毛病了。但有些人则是虽然懂得与人交往要礼貌,却由于其地位或者名气、财富等外在的原因导致其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出一等,结果是常常看不起他人,总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不愿意尊敬他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尊敬他人,诚如近代著名的净土宗大师印光大师所云:“念佛人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他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一个真正明白佛法的人,不但会对朋友、亲人存恭敬心,对不认识的人也会和蔼相待,就算是对那些不好的人,也仍然会礼敬三分,会当他是助我成道的助缘,而不心生嫌恶。

佛教提倡“诸善奉行,诸恶莫做”,而善的奉行,就是首先要有一颗恭敬的心。这颗恭敬的心让我们能够善待他人,得到心灵的安宁,而心灵的安宁则意味着我们善待了自己。

所以,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必须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实际上,尊重应该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尊重你;你不尊重别人,你也不会被尊重。任何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所以人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别人。

5.君子和而不流

做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洪应明《菜根谭》

译文:

做人应当对世俗保持一份超越,但也不能愤世嫉俗,试图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去矫正世俗规矩;对社会的时尚风气要随和顺应,但也不能为了迎合别人的好恶而丧失自我。

国学链接:《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诸子之言:

洪应明的这句话所体现的就是“和而不流”的处世交友之道。“和而不流”出自《中庸》的“问强章”。《中庸》载: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意思是说,子路问什么才叫强,孔子说:“是南方的强呢?还是北方的强呢?还是你所说的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不报复那些对自己蛮横无理不讲道义的人,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君子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具有和顺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这才是真正的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政治清明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这才是真正的强啊!”

《中庸》中讲“君子和而不流”,也就是说君子懂得与人和睦相处,会主动适应环境,善于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和谐相处,善于维护良好的公共形象和人际关系。但不会无条件地屈服于潮流,不会抛弃自己的主张和原则,更不会与丑恶的现象同流合污,而是坚持自己的品格和操守,保持人格的独立。

做到了中庸,人与人之间就达到了“和”,社会也就会“和”。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是随时随地都在坚持原则;小人不坚持中庸原则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约束,没有什么原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延伸思辨:君子如何对待小人

一些刚直的年轻人常常是嫉恶如仇、义愤填膺,他们坚持要与种种卑劣的小人行径以硬碰硬、斗争到底。这种精神是好的,但其做法却是不可取的。

《菜根谭》中说:“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不要和小人为敌,小人作恶多端,自然会碰到他的对头;也不要向君子献媚,因为君子不会因此而对你更好。

清代金兰生所编《格言联璧》中讲到如何对待小人时也说:“小人固宜远,然断不可显为仇敌。”对小人不亲近,但是也不公开结为仇敌,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在对待小人的时候,难得的是做到“不恶”,因为对这样的人,恶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互相谩骂攻击更解决不了问题。揭露小人,祛除小人,需要等待时机,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如果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就与小人公开决裂,不但事情做不成,反而自身却要遭到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待小人要讲究策略,要在不与之同流合污的前提下,保持表面上的和气。

精彩典故:

柳下惠和而不流

春秋时候的柳下惠,品质高洁,人格高尚,是历史上少有的道德操守上的完人。可是,他并不以圣人自居,标榜超凡脱俗,反而十分随俗。

史书记载,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在昏君手下做官,并不感到羞耻,如果给他个很小的官职,也从不推辞;可是“进不隐贤,必以其道”,如果做官就会竭尽全力,展示自己的才能,但一定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不会逢迎不良的风气。更为可贵的是,他与普通的老百姓相处,跟粗鲁的庄稼汉打交道,总是高高兴兴地不愿离去。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即使一丝不挂地坐在我旁边,也不可能污染我啊!”

柳下惠一心想着做好自己的事,对别人没有太高的要求。即使和品德能力不佳的人合作共事,他也不觉得羞耻,即使与地位低下的人相处,也不觉得辱没身份。原因在于他不会因为跟着昏君就干坏事,也不会因为混迹于平民就变得粗野。别人的品质如何,与他没有关系,因为他的修养到了家,不会因为外物的影响而变质,真正做到了“和而不流”。所以孟子称赞柳下惠是“圣之和者”,就是圣人中能够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人。

阳货欲见孔子

阳货是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也是实际掌握鲁国政权的人物,他气焰熏天而且图谋不轨。当时,孔子在鲁国的名声很大,各派政治力量都想把孔子争取到自己的阵营中,阳货也不例外,可是孔子却不为所动,专心在家研究学问。

有一天,阳货到孔子家里去,孔子提前得知了消息,便躲开了,可是阳货送了一只烤乳猪给孔子家。按照当时的规矩,“来而不往非礼也”,孔子也必须到阳货家里去回拜。

孔子虽然得罪不起阳货,却也不甘心和他发生什么往来,背上和乱臣贼子交往的恶名,给政敌留下攻击自己的口实。为此,他想了一个主意,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这样既不缺礼,又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不料,半路上却和阳货撞上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你这么有本事却不施展,听任国家混乱,这难道是仁吗?”

孔子没有办法,只好敷衍说:“不是。”

阳货又说:“你这么喜欢参与政事,却又屡次错过机会,这难道是智吗?”

孔子说:“不是。”

阳货紧逼:“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啊。”

孔子说:“好好,我会去做官的。”

从孔子的内心来说,对阳货是深恶痛绝的,可是他没有力量去遏止,所以尽量避免与之发生直接的冲突,维持表面上的正常关系。虽然孔子口头上说要去做官,实际上在阳货把持朝政的时局下,他始终是持独善其身的态度。

当代镜鉴:与人交往,和而不流

人生在世,总是与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谐相处,正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和重要的前提。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四面树敌,根本无法与人和谐相处,怎么能生存下去呢?又谈何发展呢?更谈不上“强”!因此,不“和”就一定不“强”。

与人和谐相处,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得到他人的认同,使团结成为现实,从而达到“强”。而这种“强”,更多的是群体的“强”,而可能不是作为个人的“强”。因为与人和谐相处,也有可能随波逐流,这时的“君子”只是群体中的一份子。群体的“强”不能等同于个人的“强”。如果“和而流”,那么就没有了个性,个人的价值就很难显现。集体的价值固然重要,个人的价值也不可忽视。

君子的“强”是“和”与“不流”的有机统一。“和”是前提,是基础。“不流”才是“强”的核心和关键。只有“不流”才有特立的个性,才有特异的人格力量。这种特立的个性和特异的人格力量,往往使人折服,使人向往,使人崇拜,从而凝聚群体,形成“强”场。

此番道理同样适用于与人交往之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欲望,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我们所接触的各式人物,不可能完全符合自己的理想和要求。应该努力了解别人的情感、欲望,多做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随和的态度与人相处。即使别人真有过失,真有缺点,也要尊重别人的个性,照顾到彼此的面子,尽可能地维持相对稳定的关系。

假如一贯凌颜厉色,一味指责人家的过错,即使自己的意见正确,也会引起强烈的反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能够做到尊重别人,以和待人,就是直率地批评起别人的缺点来,对方也一定会觉得如沐春风,思想上容易接受。

当然在“和”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流”。对待朋友,虽然大家互相之间关系很好,无话不谈,可是并不意味着事事都随大流,没有个人的主见。对待文化素质、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要待人和气,平易近人,不能摆架子,不能心存优越感,但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质和品格。

和谐相处,又各自保持人格的独立,这才是“和而不流”。

同类推荐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考古资料,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提问+解释+知识拓展”的形式,用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力求晓畅易懂、准确生动,并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可读性,以符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
  • 秦腔名家

    秦腔名家

    陕西地方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我极赞同王绍猷先生的论点。他在《秦腔记闻》里对秦腔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作了极为精辟的概括。他说:“考诸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在国剧上可为开山鼻祖,有屹然独立不可磨灭之价值。”
  • 中华千年文萃-骚客的传记

    中华千年文萃-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王蒙谈列子

    王蒙谈列子

    列子是与老庄并列的道家代表人物,被王蒙誉为“道家的精彩的段子手,具有民间风趣的故事大匠,中华奇思锦绣的编织人”。《列子》中包含寓言故事百余篇,意境与智慧远超西方寓言故事,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本书是王蒙先生重磅新作,对列子及其著作《列子》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讲述与评析,力求将其精华元素与启迪内涵尽可能展现给读者。本书深入挖掘了列子思想对于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将《列子》再次激活成一部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你我人生的“新书”。本书近乎完美地融合列子与王蒙两位大家的智慧,阅读本书必将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影视先锋

    影视先锋

    死亡非是终结,亦或是无限开端无限流作品,已有完本小说《电影世界穿梭门》《降临电影世界》《降临诸天世界》 企鹅普通群:996599253 v群:219379268
  • 明月映山河

    明月映山河

    民国四年,落魄书香世家的二小姐秋玉芜在戏园子里遇上了诗句中“年少轻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富贵少爷陈慕山,初时他被身边众人簇拥,风光无限。他瞥她一眼,竟一见钟情。可秋玉芜认定陈慕山是纨绔子,衿德城里玩猫逗狗的混不吝,抵死不从。而后土匪抢亲,他设计强娶了她,她却清冷如故,无论如何也不愿靠近他,陈慕山为了让她折服,几乎用尽手段,可到头来却是自己成了她的裙下之臣,为她摧眉折腰,为她心碎煎熬。浪子回头金不换,前有情难圆满,后有商战匪贼,纷乱如麻,玉芜与陈慕山最终在无数危难是非之中互相依靠,交付真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幽冥剑王

    幽冥剑王

    一人一剑,独战苍穹!举世皆敌又如何!我从不认输!
  • 太极神功

    太极神功

    满腹才华的文学系首席才子,携带着前世平平无奇的《太极》穿越了。在挥墨琴棋书画的绝世才华之时,凭借着这前世平平无奇的太极,一样可以在这个异世东方大陆翻云弄雨,颠覆定义,乃至于破碎虚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此岸

    在此岸

    很阴暗孤独的故事,性情不合的莫入,有相同体验的可以关注提提意见,谢谢。新人求关注,还在读书,所以更新可能会慢,但我会坚持写出最好的属于我们这一类人的故事。有意见可以提,我会考虑着写进去,算是一部属于孤独的人的故事。
  • 套路夫人的100种方法

    套路夫人的100种方法

    莫泽浩一直爱着尤悠。后来,他好像病了,她眼里不能有别的男人的一点影子,不然他会发疯,会抓狂,会忍不住毁灭所有……后来,他的救赎终于看向了他,他却不敢再爱了。
  • 青涩流年

    青涩流年

    人生在世就是这么地奇怪,莫名就遇上了,莫名又分离了,总会在某时某刻便忽然成为那万中之一的也许,来得你措手不及!而缘分也在这层恍惚中烟消云散,化作相思弥漫在空中,成为无眼睛的泪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