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87100000004

第4章 不学礼,无以立:以礼修身,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4)

一位银行家来到一个沿海的小渔村度假。一天,他看见一艘刚刚回港的小渔船。船上只有一个渔夫,却载着好几条非常大的金枪鱼。银行家夸渔夫的本领好,并问他捕到这些鱼花了多少时间。渔夫回答说,没用多少时间。银行家接着问他为什么不多花些时间,多打些鱼,那样不就可以多卖些钱。渔夫却说,打鱼剩下的时间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他可以睡个好觉,闲暇时还能钓钓鱼,陪陪家人,和朋友吃吃饭、聊聊天,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很充实。

银行家对渔夫的想法却不敢苟同。他给渔夫制订了一个计划:首先,让渔夫多花一些时间来捕鱼,用捕鱼赚来的钱买一艘更大的船,然后用大船捕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最后组成一支捕鱼的船队,组建自己的公司。接下来,渔夫就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大城市去住。然后,在大城市继续发展公司的业务。到最后,可以申请上市,成为真真正正的富翁。最后,渔夫就可以退休了,然后搬到一个风景怡人的海边小镇,每天可以一觉睡到下午,然后其余的时间就用来享受生活:陪陪家人,陪陪朋友。最后,银行家告诉渔夫,要想让这个计划变成现实,只需要15年到20年就够了。

听了银行家的描述,渔夫淡淡地说:“难道现在我不就在过着你所说的那种日子吗?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地花十几年的时间去实现呢?”

银行家无言以对。

当代镜鉴:知足方能常乐

孔子所说的“安贫乐道”,其实即为“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快乐的人。

著名作家刘墉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旅客车厢内拥挤不堪,无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有一块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能有一个边座就好了……直到有了卧铺的人还会想:这卧铺要是一个单独包厢就好了。”

所以说,人之所以不知足,皆因内心的欲望在作怪。更好的工作、更舒适的生活,人人向往之。然而,人生有止境,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如果永远被欲望驱使着生活,那么每天都会活得很辛苦。当然,或许你会说,有欲望是因为有更高的人生追求,那么,试想一下,当有一天你在千辛万苦之后达到了所谓更高的人生追求之后,会不会就此打住,停下来享受生活呢?相信到时会有更高一层的人生追求在等着你去践行。所以说,如果你不能抵住欲望的诱惑,那么就会无休止的追求下去,同时也会无休止的辛苦下去,自然无法享受简单生活带来的快乐和欣慰。

近代的弘一法师,淡泊物质,随缘生活。一条毛巾用了十八年,破破烂烂的;一件衣服穿了几载,缝补再缝补。有人劝他说:“法师,该换新的了。”他却说:“还可以穿用,还可以穿用。”

出外行脚,住在小旅馆里,又脏乱、又窄小,臭虫又多,有人建议说:“换一间吧!臭虫那么多。”他说:“没有关系,只有几只而已。”

平常吃饭佐菜的只有一碟萝卜干,他还吃得很高兴。有人不忍心地说:“法师!太咸了吧!”弘一大师恬淡知足地说:“咸有咸的味道。”

生活如同泛水之舟,欲望太多,便有倾舟之危。少一些欲望强求,多一些知足珍惜,你的生命之舟会走得更加轻盈,更加顺畅。学会满足,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了珍惜,你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6.居功自傲不可取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风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中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礼记·中庸》

译文:

《诗经》上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猜度。日日夜夜操劳啊,永远保持美好的声誉!”君子中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享有声誉的。

国学链接:《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诸子之言:

《菜根谭》上说:“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意思是说,清净澹泊名利的人,往往会受到豪华奢侈的人猜疑;谨慎而行为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荡不羁的人所忌恨。对一个到了穷途末路的人,应当探究他当初的心志怎么样;对一个功成名就的人,要看他最后有怎样的结局。

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重点在后两句上,即看待一个人是否有德有才,主要是看他成功之后的表现,如果他所表现出来的是居功自傲,那么就还远未达到有德有才的境界,反之,如果获得成功之后仍能谦虚有礼,那才可以被称为真正的君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意思是说,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功绩才不会泯没。老子的这番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做人必须恪守“功成不居”的道理。

延伸思辨:恪守礼仪之道

居功不自傲,说到底就是对礼仪之道的一种恪守。

为人处世,任何言行举止都不可失度,即越礼,越礼便会坏事,便会受到惩罚,受到排挤打压。饮食若无度,便会伤身;贪婪若无度,便会招祸;玩笑无度,会伤感情。虽然每个人的思想都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归结到底是在某种度中的自由,即在法度、礼制之内,我们才能享受自由。

自古以来,身为臣下最忌讳的就是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八九会因遭到猜忌而无法有一个好的结局。比如说,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面对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除之而后快呢。喜好虚荣,爱听奉承,这是人类天性的弱点,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帝王则更是如此。有功归上,正是迎合了这一点。

与韩信比起来,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则聪明得多。有一年岁末,刘睦派一名官员去洛阳向明帝朝贺。临行前,他反复叮嘱这名官员说,若明帝问起他的情况,一定要说自己自承袭王爵以来,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日只知吃喝玩乐,对正业毫不用心。而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刘睦不仅治地有方,而且深受百姓爱戴。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正是深谙“功成不居”的道理。

精彩典故:

高鸟散,良弓藏

吴国灭亡后,勾践成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封范蠡为上将军。然而范蠡自知“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以处安”,便装上金银珠宝,与家人泛舟五湖,不辞而别。后来到了齐国,被推举为主持政务的相国,最后又隐居海滨,经商致富。临走,范蠡劝告文种要懂得“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将烹”的道理。

但是文种根本不相信范蠡所言,仍执迷不悟,尽忠为国。范蠡隐匿的消息,在朝廷传开,计倪失踪也很快为群臣知悉,曳庸、扶同、皋如亦日益疏远勾践,不亲于朝,越女、孙武、冯大光、陈龙、陈虎、杨来金、杨来铜、徐喜凤等都纷纷离朝而去。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都深怀畏惧,恐怕被帝王疑忌,只有文种尚未醒悟。

不久,有人参文种有不轨之图。越王召文种并对他说:你教给我九种讨伐吴国的计谋,我用了其中三种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六种在你那里没有使用,你为我到先王那里去试用这些计谋吧。文种仰天长叹后自刎。

郭子仪伺妻候女

郭子仪是唐朝的名将,对恢复大唐江山有汗马功劳。唐王封郭子仪为汾阳王,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地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也不允许他府中的人对此进行干涉。

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

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听了觉得很丢面子,他们决定对父亲提出建议: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到后哈哈大笑,几个儿子却哭着跪下来求他,郭子仪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原由。

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陷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郭子仪没有因为得势而居功自傲,没有因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将所有的名利都归给自己。这种低调处世的方式,使得郭子仪避免了“树大招风”的危险。

当代镜鉴:居功不自傲、得意莫忘形

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不要炫耀,要懂得掩饰自己的才能,隐藏自身的光芒,要知道树大招风,必有后患。尤其是在权衡得失时,切莫得意忘形、居功自傲,否则,便很可能会做出一系列的不良行为,终致为自己忘形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2004年6月,原江苏省反贪局局长韩建林因涉嫌违纪被立案侦查。

韩建林20岁就进入公安、反贪战线,为之奋战了二十多年。他先后凭借在非法集资数额达32亿元的惊天大案——无锡非法集资大案以及震惊全国的“慕马案”中展露了过人的能力,而被人熟识。36岁那年,便被破格提升为江苏省反贪局副局长,可谓少年得志,前途不可限量。

2003年10月,江苏省反贪局局长季克谦退休,韩建林“转正”。但是,就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韩建林却遇上了江苏省交通厅原厅长章俊元。顺利的仕途使得韩建林开始居功自傲,喜欢别人的赞扬和奉承,而此时章俊元就不失时机地进行追捧和拉拢,最终,受其牵连,“落”下了马。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越是功勋显赫、权高位重的人,越要懂得居功不自傲、得意莫忘形的道理。那些“只进不退,见好不收”最后惨遭杀戮的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并不少见,因为他们心中始终贪念着名利和名利带来的自我满足。可见,居功不自傲是多么的不容易。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只有一面,得意与失意也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是分不开的。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很可能是一念之差。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才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嚣张,旁若无人,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崇高身份而狂妄,傲视他人。得意莫忘形,居功不自傲,带给人的是冷静、是平安。

拿破仑有句名言:“从伟人到滑稽小丑只有一步之遥。”人如果不努力加固思想道德防线,盲目地得意忘形、居功自傲,那么迟早会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7.常存悲天悯人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译文: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

国学链接:告子其人

告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名不详,一说名不害。曾受教墨子之门,善口辩,讲仁义,后与孟轲论人性问题,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他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赵岐在《孟子注》中说,告子“兼治儒墨之道”。由于孟子在人性问题上和他有过几次辩论,所以他的学说仅有一鳞片甲记录在《孟子·告子》中,这些记录都很重要。

诸子之言:

“恻隐”一词大约是孟子首创的,《孟子·公孙丑》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说文解字》解释“恻”:“恻,痛也;从心,则声。初力切。”“痛”,指的是“悲痛”,是一种心理感受。《说文解字》解释“隐”:“隐,蔽也。”是指人隐蔽在矮墙之下,不暴露出来。“恻隐”作为一种内心感受,有时是深藏不露的。

“恻隐之心”与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合而统称为四端之心,这四端之心通常是合并起来被谈论的,但恻隐之心乃为四端之首。“恻隐之心”是一种面对不幸情境所涌现出的“不忍”的情感,或称之为“同情”。它不须经过理智思考,也毋须透过利害考量,而是在猝然“乍”见孺子入于井的一刹那,立即涌现出来的一种感受。

孟子以为此情感是人皆有之的,而且是不假思索的,因此他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是可以为善的。若是将此善性加以扩充实践,则一般人可以行仁爱之事,而王者则可以行仁政;反过来说,仁政善行之所以未能实践,便在于无法将此刹那的不忍之情加以扩大。换言之,孟子认为此一恻隐之情,便是道德实践以及仁道政治实现的动力以及基础。

孔子,也是一位心地善良、悲天悯人的圣人。《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纲”是指在水面上拉一条大绳,在大绳上系上鱼钩来钓鱼。用这个方法钓鱼,孔子觉得于心不忍。而且孔子只射飞鸟,却不射栖息在巢中的鸟。

同类推荐
  • 今日何日兮

    今日何日兮

    此书基本上是集胡兰成生前最后的作品及其遗稿而成,是其生前出版未及而待其死后由弟子朱天文汇整的一本著作。其中《世界的劫毁与中国人》提出史上是女人始创文明,其后是男人将它理论学问化——女人,你的名字是文明。胡兰成再次高谈他的新的发想。然而他写世界文明与劫毁,对美国、日本等国家狂躁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之批判,对中国社会的反思,又不无现实的意义,甚至他提出变革社会,重建人世文明的策略,对当代社会都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 人海观潮

    人海观潮

    本书是作者丁东的一部文化随笔集,共收录文章三十余篇,基本上是杂文、随笔一类,内容涉及缅怀故友、保护名胜古迹、评价书文、针砭文化教育弊端等方面。作者所站的视点较高,所引的材料翔实,文笔流畅娴熟,使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有侧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梁启超著述中的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来做解读。这些内容包括史学、文学、儒学、佛学、法学和教育、修养、伦理等诸方面。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希望通过本书能让初接触的读者一看就入门,让有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见微知著,从而更上一层楼。
  • 瑜珈史诗

    瑜珈史诗

    这本书以古印度哈拉帕文化为时代背景,作者以自己多年瑜伽修行的领悟,为人物故事注入了血液和灵性,文学性地虚构出了一个包罗人性多面和人生百味的故事,在物欲、情欲和生死面前,不管消失的古文明,还是现在辉煌着的新人类文明,人的愚、痴、贪,依然存在,如何参透虚妄、看清本真呢?作者也在叩问这个可谓永恒的命题。
  • 纪连海点评《史记》

    纪连海点评《史记》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写成。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纪连海点评<史记>(套装共3册)》收入本纪4章,点评五帝、秦始皇、汉高祖、吕太后。世家7章,点评齐太公、楚世家、越王勾践、范蠡、陈涉、萧相国、留侯张良。列传21章,点评韩非子、外戚、伍子胥、孟尝君、平原君、廉颇蔺相如、屈原、吕不韦、淮阴侯韩信等20多位人物。
热门推荐
  • 剑阑

    剑阑

    太历伊始,从天劫乱降临,人间与魔族为自保建立无数势力,劫乱后各方势力分崩瓦解。千年过后,古冥出冥皇圣体,为血脉灭岚家满门。自此,所有劫难避无可避。岚家少主从废墟中走出,以复仇之心踏上至苍皇剑修的绝世强者之路。
  • 寻他记

    寻他记

    天有九重,地有八荒;上苍有仙,地中有灵;可为何,神妖之恋不被应允?若是如此,我就逆了这九天之仙,断了这大地之灵,坠入万千轮回中,只愿追寻他的一丝爱念!
  • 倾世绝宠:腹黑庶女妃

    倾世绝宠:腹黑庶女妃

    从小缺爱,长大无爱,爹爹不疼,娘亲不爱……有幸生在富贵之家,却又不幸长为贵门庶女!懦弱成性终寻死,却是一朝被魂穿……现世里尝尽了人间冷暖,被爱情伤害得遍体鳞伤,最终坠楼而亡,本想一了百了,老天却不肯放过她,给她二次生命,让她又在异世备受精神折磨!“人家穿越都是个没人,怎么到我这里就是个丑女了?”她看着铜镜里脸上带着一块硕大的红斑胎记的脸,顿时想把镜子砸了,“亏你遇上的是我,就让我来替你血洗这前半生的仇恨!”斗嫡女、气爹娘……为何人前人后,性格突变了?从懦弱女蜕变成腹黑妃,究竟是什么铸就了她的冷酷无情?
  • 漫威中的联盟系统

    漫威中的联盟系统

    一只蝴蝶,能够掀起一场风暴,那么当一百多只蝴蝶同时煽动翅膀呢?看龙陵如何在漫威中掀起一场改变宇宙走向的风暴
  • 未解缘起

    未解缘起

    我不止是不知道爱不爱你,甚至,连爱是都不知道……
  • 青春又有谁能懂

    青春又有谁能懂

    是爱情重要还是友情重要?当然是友情。当年她是这么毫不犹豫的回答的。几年后,她遇到了他,他问她同样的问题,她想了想说,友情重要。又过了许多许多年,当这个问题已经没人提了,她望着枕边人的睡影,轻声说,现在是爱情重要。千万不要把这当一般的文来看,因为没有我写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全书文风改整,慎入坑】
  • 地球夺回计划

    地球夺回计划

    主角误食问题药物,开启七色瞳孔,什么异能,什么机器人,什么怪物,都是渣,银河系将由我保护!
  • 暗黑末时代

    暗黑末时代

    尸行大地,末日降临。行善如登,从恶如崩。一个关乎生存的黑暗问答题行尸噬肉,人性诛心当林阳再回末世起点时,他是黑暗中最亮的星辰!而你,也准备好了吗?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 碧玉空间

    碧玉空间

    死于空袭的张静重生了,带着空间重生在一个架空时代。本来以为老天爷只给她开了一个种田致富的门,没想到还为她打开了修仙的窗。什么?你问我选哪个?张静表示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她两个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