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23000000010

第10章 毛泽东评点曾国藩修身(1)

1915年8月致萧子升信:“尝诵程子之箴,阅曾公之书,上溯周公孔子之训,若日惟口兴戎,讷言敏行,载在方册,播之千祀。”这里把曾氏列入圣哲之位,推崇讷言敏行的修养之道。

【评点原文】

1915年8月致萧子升信:“尝诵程子之箴,阅曾公之书,上溯周公孔子之训,若日惟口兴戎,讷言敏行,载在方册,播之千祀。”这里把曾氏列入圣哲之位,推崇讷言敏行的修养之道。

【评点背景】

曾国藩这位晚清重臣,在清朝官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观其治学、修身确与常人等不同。毛泽东对其治学、修身之道是很推崇的。

毛泽东在1915年9月6日给萧子升的信中说:“一朝代之久,欲振其纲而挈其目,奠妙觅其巨夫伟人。巨夫伟人为一朝代之代表,将其前后当身之迹,一一求之至彻,于是而观一代,皆此代表人之附属品矣。”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到毛泽东所受梁启超的“豪杰创世观”的影响。梁启超说:“世界者何,豪杰者而已矣!合豪杰则无有世界。”又说“英雄者,人间世之造物主也,人间世之大事业,皆英雄心中所蕴蓄而发现者,虽谓世界之历史,即英雄之传记,殆无不可也。”所不同的是,毛泽东用巨夫伟人取代了“英雄豪杰”的称谓。名称不同;实质未变。

早年毛泽东的圣人观与其所说的“大本大源”密切相关。在青年毛泽东看来,“理性”、“观念”、“宇宙之真理”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本源。而圣贤则是“理性”、“观念”或“宇宙真理”的化身。“今天下纷纷”,端赖有圣贤出世而救世。

毛泽东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中,按孟子所说的“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将人划分为“君子”、“小人”两类。君子“养其大体”,是劳心者和统治者。小人“养其小体”,是劳动者和被统治者,小人从事各项具体的职业。终日经营忙碌,他们“不得大体”,缺乏“高尚之智慧”,所以在精神方面又归属于“愚人”一类。

对“养其大体”而又居于社会上层的“君子”,毛泽东在《讲堂录》中遵从师训,将他们又划分为“传教之人”和“办事之人”两类。“传教之人”的最高典范是孔孟、程朱、陆玉,他们致力于究叫真理,弘扬教化,泽被千秋万代,故被尊为圣人。《体育之研究》写道:“有圣人者出,于是乎有礼。”

至于“办事之人”,尊奉圣贤之所垂教,也能建功立业于当世,但他们无心穷究“宇宙之真理”,也达不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境界。“王船山: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圣贤,德业俱全者,豪杰,兼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拿翁(拿破仑)豪杰也,而非圣贤。”由此可见,就毛泽东看来,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掌握宇宙真理的圣贤。“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帝王将相与英雄豪杰(“办事之人”)即令功业彪炳,他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不能与圣贤相提并论。

在《讲堂录》中,青年毛泽东还记有关于“圣贤豪杰之特质”的许多论述:

“孟子所谓豪杰,近于圣贤,日: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乃所谓豪杰之上。日: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大豪杰之上,虽无文王犹兴之类是也。”

“贤相不以自己之长为长,常集人之长为长。”

“度量者,俊杰在位之意,非藏垢纳污之谓也。”

“古之有为于天下者,必有以脱除天下之习,而立乎其外。”

“盖未有力不足以举天下之烦,气不跳以练天下之苦,性情小足持天下之一偏,而可以大有为者也。”

“无以争天下之先、而经天下之远,吾以其夙习决之矣。”

“小为浮誉所惑,则所以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则舟大也。予诵斯言,未尝不叹其义之当也。夫古今谋国之臣黟矣,其雍容暇豫游刃而成功者有之,其蹋踏失度因而颠踬者实繁有徒,其负大舟也无力,岂作积之不厚乎?吾观合肥李氏,实类之矣。其始也平发夷念,所至有功,则杯水芥舟之谓也;及其登坛理国交,着着失败,贻羞至于无已者何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孟子日: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浅薄者流,亦知省哉。”

从这些内容的记录中可以看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很注意研究怎样培养圣贤豪杰的品德,并自觉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他后来把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系统地发挥为自己的圣贤豪杰观。他把圣贤、豪杰与“愚人”分为三个层次:“圣人,既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贲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

“圣贤”摆在人才的最高地位,认为“圣人”是得天地之“大本”,“立德、立功、立言”的伟大人物。而所谓豪杰则是指那些能“伸张其本性中至伟至大之力,因此成其为豪杰焉”。“大凡英雄豪杰之行其自己也,发其动力,奋发踔历,摧隐廓清,一往无前。其强如大风之发于长谷,如好色者之性欲发动而寻其情人,决无能阻回之者,亦决不可有阻回者。苟阻回之,则势力消失矣。吾尝观古来勇阵之在战阵,有万夫莫当之慨,发横之人,其力至猛。谚所谓一人舍死,百人难当者,皆由其一无顾忌,其动力为直线之进行,无阻回无消失,所以至刚而至强也,豪杰之精神与圣贤之精神亦然。”

在1917年8月23日给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对圣贤创造历史的观点则作了系统的发挥:“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三,袁吾不率,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千树立、枝叶扶疏之妙。愚言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令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在近代的历史人物中,毛泽东认为真正探得“大本大源”的圣贤只有“曾文正”。曾国藩一向崇拜孔、孟、程、朱之学,以“转移风气而陶铸一世之人”自命,他在学术上虽然没有很多建树,但却善于将程朱义理与现实斗争相结合,使之成为护卫纲常名教、镇压太平天国的精神武器。因此,他历来被士大夫们视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青年毛泽东曾经带着虔敬的心情精心研习过曾国藩的生平和著作,写过不少批语和笔记。

“圣贤”摆在人才的最高地位,认为“圣人”是得天地之“大本”,“立德、立功、立言”的伟大人物。而所谓豪杰则是指那些能“伸张其本性中至伟至大之力,因此成其为豪杰焉”。“大凡英雄豪杰之行其自己也,发其动力,奋发踔历,摧隐廓清,一往无前。其强如大风之发于长谷,如好色者之性欲发动而寻其情人,决无能阻回之者,亦决不可有阻回者。苟阻回之,则势力消失矣。吾尝观古来勇阵之在战阵,有万夫莫当之慨,发横之人,其力至猛。谚所谓一人舍死,百人难当者,皆由其一无顾忌,其动力为直线之进行,无阻回无消失,所以至刚而至强也,豪杰之精神与圣贤之精神亦然。”至于国人,他和张昆弟都对谭嗣同与陈独秀表示钦佩。这两个人,一个是戊戌维新“冲决网罗”的先驱,一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树此两人为典范,可以明显地看出,毛泽东等人所衷心向慕的,正是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思想最解放、斗争最勇敢的先进人物。他所坚持的破旧开新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过高地估计了圣贤(大气鼠人)的作用。

毛泽东认为要改造中国,仅“有功德于民,以死勤业”是不够的,“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以救济”。所谓“圣贤”、“豪杰”、“奇杰”,虽然早年毛泽东没有专门的界定,但在他的早期文稿中,对此的内涵从各个方面作了深刻的论述。他就是以这些理想要求自己,也培养别人。归纳起来,所谓圣贤精神,它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负责精神。毛泽东于1921年1月28日在《致彭磺》的信中说:“略可自慰者,立志真实(有此志而已),自己说的话自己负责,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不愿牺牲自我,不愿自己以自己作傀儡。待朋友,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不要说假话,做假事,牺牲自我;更不要以他人之言为己言,以他人私事为己事,把自己变成傀儡,这是改造中国与世界必须有的一种精神。在发挥这种精神时,就要把工作做纽“人立身有一难事,即精细是也。能事事俱不忽略,则由小及大,虽为圣贤不难。不然,小不谨,大事败矣。”

第二,务实精神。毛泽东在1913年写《讲堂录》时,就接受了曾国藩的“日厚日实”的精神,把它说成是转移世风的“两义”:“涤生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日厚日实。”在当时,他没有着重讲“厚”,而是着重讲“实”。他除了引述曾国藩的:“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的论述外,自己还作为心得解释这段话:一段是“不谈过高之理,心知不能行,谈之不过动听,不如默尔为愈”;一段是“真精神,实意做事,真心求学”。这说明他的务实精神在当时已经比较牢固了。到了1919年他撰写《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时,仍然贯穿着务实精神,他分析健学会以前的湖南思想界时认为:“那时候的思想,是空虚的思想,……内面多是空空洞洞,很少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便不容易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了。”这个务实精神一直在他身上发扬光大,最后形成了他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勤奋精神。毛泽东在《讲堂录》的“修身”一节中,批判了懒惰:“人情多耽安佚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田畴,工则废其规矩,商贾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所学”。“国而懒惰,始则不进,继则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可畏哉!故日懒惰万恶之渊薮也”。随之他力倡奋斗:“奋斗: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罢乏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不可。”关于奋斗的精神,也一直在他身上发扬光大。他的一生就是奋斗的一生,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四,进取精神。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他揭示了进取精神的实质。进取在于突破“传说和迷信”的束缚,去寻求真理。“我们当以一己的心思,居中活动。如日光之普天照耀,如探海灯之向外扫射。不管他到底是不是(以今所是的为是),合人意不合人意,只顾求心所安合乎真理才罢。”这种不顾传说与迷信干扰探索真理的进取精神,一直是他生命的向导。他探索出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他探索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在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他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第五,独立精神。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教导他说:“寻常人多雷同性,无独立心,此其所以为寻常人也。”他在《讲堂录》中记上了教师的话:“有雷同性,无独立心”。而后加以发挥:“有独立心,是谓豪杰。”可见,他不仅以为无独立心的人乃寻常人,而且以为有独立性的人可成为豪杰。后来在“修身”一节中,又对《易·大过》中提出的“独立不惧”作了形象的解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猛虎踯于后而魂不惊,独立不惧之谓也。”由此可以想到,有独立精神的人,在从事自己的事业时,一定会遇难不退,临危不惧。这…精神也贯穿在他的人格中。他一生中不知道遇到过多少困难和危险,但最后都变成他前进的阶梯。

第六,无私精神。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说,人有共同的乐利性,只是乐的内容不同,一般人喜躯壳之乐,“惟圣人不喜躯壳之乐利(即世欲之乐利),而喜精神之乐利”,随后他引述了《论语·述而》中的一段话:“故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既包含着吃苦的精神,又包含着无私的精神。我们从这里又想到这种精神对他的一生的影响,谁都知道,他为了革命的事业,可以说是吃了一辈子的苦,无私奉献了一生,所换来的是人民的解放、而他自己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第七,爱国精神。毛泽东从小就爱国。而他之爱国,不是爱落后之中国。因此他的爱国集中表现在改造中国上。他在1915年7月写信给一朋友说:“齑其躬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这里体现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后来他在《讲堂录》中又进一步发挥了这种精神,他引《墨子·大取》中关于断腕保身的思想,藉以发挥说“毒蛇螫手,壮士断腕,非不爱腕,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也。彼仁人者,以天下万世为身,面以一身一家为腕。惟其爱天下万世之诚也,是以不敢爱其身家。身家虽死,天下万世固生,仁人之心安矣。”这个为国献身的精神也贯穿于他的一生。他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他的爱子岸英牺牲时,他心里万般悲痛,可他竟然强忍悲痛,滴泪未落。

第八,涵宏精神。毛泽东在1915年7月《致友人信》中说:“弟观杨先生之涵宏盛大,以为不可及。”杨就是他的恩师杨昌济,他很佩服他的涵养精神。他虽说“不可及”,而实际上他在努力地学习这种精神。1915年9月27日他在《致萧子升信》中说:“仆无他长处,惟守‘善与人同’、‘取人为善’二语,故已有得,未尝敢不告于人;人有善,虽千里吾求之。”所谓涵养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善与人同”和“取人为善”二语,这二点虽然难以做到,但他却在努力去做,而且作为他的人生格言,整整为此奋斗了一生。

青年毛泽东当时极力推崇圣贤豪杰的伟大历史作用,这显然是一种典型的“英雄史观”。但他与他的老师杨昌济一样,并不认为圣贤豪杰是“生而知之”,先天而成的,而认为是由后天的实践锻炼而成的:“圣人者,抵抗极大之恶而成者也。”毛泽东指出:“而后知圣人者一生而知之”,“不虑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之不可信也。”并且破除了圣贤与普通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架起了一道可以由此及彼的桥梁。

同类推荐
  •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本书分为纵横聊斋、文本探微、神鬼天地、旁论杂说,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引、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聊斋志异》的异想世界。换个阅读角度,本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迷。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蒲松龄也有过婚外情吗?卡夫瞳的创作是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吗?趣谈蒲松龄的养生术。66个谜底,带你重新认识《聊斋志异》。
  • 奥威尔书评全集(全集)

    奥威尔书评全集(全集)

    “承认现实的恐怖,以这种方式将它消解。葬身鲸腹——或承认你就在鲸腹中。”——乔治·奥威尔。【作者简介】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内容简介】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在不同报刊、文集中发表的长短书评,横跨奥威尔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中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鲸腹中》、《评》等多个名篇,以近百多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书评的全貌。
  • 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融书本知识的生活经验于一体,行文旁征博引,汪洋瓷肆,语言平易流畅、形象生动。
  •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王小妮诗选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王小妮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

    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的目光经常更多地投向了花朵,却忽略了花朵旁边的那些小草,殊不知,正是那些小草的辅助,才有眼前这些绚丽、芬芳的花朵。由崔修建编著的《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共六章节,主要内容为爱的花树上,一朵朵绽开的都是美好,那些细碎的阳光常常带给我们恒久的温暖,在爱意盈盈的尘世明媚地行走,精彩了心灵,才能拥抱精彩的世界,善美的花,开在爱的心田,打开智慧的锦囊,倾听生命开花的声音。
热门推荐
  • 都市终极医神

    都市终极医神

    【火爆新书】一针夺气运,养体魄;二针夺造化,定神魂;三针生死由我不由天!
  • 我爸是老天爷

    我爸是老天爷

    这是一个奇葩异世界。世人修炼学习的所有功法秘籍,使用的绝世武器,都需要依靠自身的气运,在隐藏于世界各地的洞天福地之中寻找机缘才能获得。气运值高低,注定了你这一生是欧皇还是非酋。气运趋近于0的景羽,原以为自己是脸黑得不能再黑得非洲原住民。可却未曾料到,自己一生的气运已被用于兑换一个能够掌控洞天福地的系统!
  • 我的霸道腹黑总裁,请走开

    我的霸道腹黑总裁,请走开

    他是叱咤风云的宏博集团的总裁,是神一般的存在,有着帅到惨绝人寰的脸蛋,但是他为人冷酷,做事凌厉不留余地,还被传不喜欢女人,让多少美女们碎了心肠。终于有一天,她被他摁在床上,他快亲上她的时候,她急中生智说:“等等,我是个爱慕虚荣,为了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人。他却邪魅地说“是么?正好,我有的是钱,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她错了,她不该去招惹这么一个腹黑的人的!她无数次感叹道。她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努力工作为家里还债就好。可是,有一天她被告知她不是亲生的,她凌乱了………………【男主身心干净,一对一,先苦后甜】【原创作品,请勿模仿】
  • 冥动乾坤

    冥动乾坤

    废材少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破解自己无法冥想的办法,意外重生。一人,一剑,一兽,天上地下,任我纵横!
  • 彼岸花开之盛放回来

    彼岸花开之盛放回来

    世人说:“彼岸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生生相错,世世永不相见。彼岸花开,开彼岸,桥头可奈何。”三位圣女归来,她们曾经立下誓言“彼岸花开,圣女回来,我们将以血起誓,以血祭奠,我们必定会将十年来所经受的痛苦百倍的还给你们!”她们从不相信世间有爱,可是在她们归来复仇时遇到了爱情,尝到了爱情的滋味。她们爱他们,他们也爱她们,可是这场爱情慧经历风风雨雨,但是他们(她们)都愿意承受!
  • 天殇皇殿

    天殇皇殿

    我本笑傲九天阙,无奈一朝落草间。前世有缘今生聚,莫等离时徒叹息!
  • 撼圣

    撼圣

    李寞睚在末世苦苦挣扎了五十年却还是在最底层摸爬滚打他不甘却没有办法反抗临死前反省自己的一生他在笑如果上天在给我一次机会!
  • 镖局天下

    镖局天下

    崇祯七年,王铁来到大明,随身带着一个高速路边的加油站,诡异的行镖生活开始了。
  • 富人向天堂:财道

    富人向天堂:财道

    这是一部关于金融奇人、奇情、奇事的奇书。它演绎财运和命数的故事,写尽了男女之情在财运和命数之间的彷徨纠葛,小说引进了真实案例,表现了社会写真、客观纪实的倾向;同时小说又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由苏北穷小子而 成为沪上大亨的崔钧毅等人拥有高超智慧和财富雄心,他们是真正的财道英雄,还是一时得势的财道枭雄?
  • 通天武神

    通天武神

    破落家族废柴弟子江南,不甘为人后,逆天崛起!身怀宝塔,独尊十二力,披荆斩棘,终成通天之道。手握金石,帝尊十二诀,乾坤苍穹,妖魔仙道,我通天武神之怒,谁人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