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07400000037

第37章 初进文学所(外)(1)

许志英

1960年9月9日,黄维钧来到我家,这是我俩8月底离开复旦前夕决定的,一起去北京。他分配在全国文联戏剧家协会,我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他在我家住了三个晚上,十二号清晨由句容赴南京。我们在孝陵卫下车,走到中山陵去游玩。中山陵的建筑很有特点,我们拾级而上,瞻仰了中山先生的灵堂。

下午五点我们在下关车站买了晚九时去北京的特快车票,第二天晚七点多到了北京。问了个警察,他告诉我们东单有旅馆。那个旅馆叫渤海旅馆,每个床位一元钱。十四日清晨,我打电话到文学研究所,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同志,她问我在什么地方,我说在东单。她告诉我东单离建国门很近。乘了两站车,下车以后找到文学研究所,接待我的是刘建波。

大概是9月下旬,何其芳召开迎新座谈会。当时何其芳讲些什么,我都忘了,只记得会议快结束时也许是我也许是别人提出个问题:“其芳同志,请你谈谈如何才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其芳同志说:“只要你认认真真地读一百部古今中外名着,你的文学鉴赏水平一定会提高。”十七人的迎新座谈会来了十六人,后来知道张炯因事没有来。

现代文学研究室的组长是唐弢先生,他主编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国内高校招来六位进修教师,讨论现代文学史的章节安排时,我说了一句将某某和某某作家放在一起是有点“不伦不类”,有人认为我说这句话有点傲气。初进文学所,我与来自北大的殷晋培兄很快熟悉了。到星期天,我俩有时还去王府井逛街。

当时我们在学部食堂吃饭,已经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第二年了,很少有荤菜吃。在复旦读书时,粮食不定量,到所里后,每人每月定量二十八斤,米票与杂粮票各六斤,面票十六斤,我经常以面票和北方的同事换米票。当时吃不饱,经常有饿的感觉,对食堂恋恋不舍。10月6日,学部将从各个高校新来的一百五十余人派到大兴县去挖鱼塘,所挖鱼塘有六七亩地大,将近两米深。学部领导以为只要挖好了鱼塘,就可以养出鱼来了。其实事情远非那么简单,多少年谁也没有见到养出什么鱼来。记得挖鱼塘时,我在屋外的野地出恭,看到一只一斤多重的刺猬,我捉回屋,弄干净后,放入一点酱作调料,在一只大碗里蒸了近两小时,同房间的五个人都吃了,大家连呼“好吃,好吃”。我与殷晋培抬一筐泥,每筐足有一百八十多斤。我是农村出身,当时年纪还轻,并不感到吃力。想不到殷晋培也能顶下来。我问晋培:“你是怎么炼出来的?”他说:“是挖十三陵水库锻炼出来的。”晋培是上海人,家里有粮票支援他,每次吃中午饭,他都买一个窝窝头(山芋叶与玉米粉混合成的)带到工地,休息时两人共享。还有一次,星期天休息,我们到离工地有七八里路的地方赶集,他在饭店买了大白菜煮粉条三四碗,一斤多米饭。我们一扫而光,然后又到村边茶馆喝茶。我生平第二次有胀得慌的感觉,大半夜也没有睡着觉。(第一次是在十二三岁过除夕吃半夜餐,吃了一碗粉丝,胀得半夜未睡着。)挖完鱼塘回学部大概是11月15日,正值北京单位供暖气。因为挖鱼塘是重体力劳动,后期有三四十人浮肿,我的体重由一百一十七斤减至九十七斤。1961年7月回乡探亲,看我瘦成这样,小舅父怜惜地说:“要不是工作,我就叫你回来了。”但回来就好么,家里正在吃“三粮三”(每人每月十斤稻子)。我的妻子1960年夏体重仅有八十二斤,两个半桶水都挑不动。

到了1961年10月6日,我们去颐和园附近的中央高级党校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记得我与唐弢先生打的去的,车资六元,每公里0.25元。原先那儿的编写组有王瑶、刘绶松、刘泮溪、李文保、严家炎诸位同志,编写组有些矛盾。周扬调唐张去当主编,矛盾才平息下来。

在那里,每人每月吃两斤油,两斤荤菜。荤菜少有鱼肉,常吃的是冷冻的鸭子,我们叫它“橡皮鸭”。除了老专家外,每人每月二十四元伙食费,个人付一半。我一个月吃下来,体重就增加了近十斤。吃完晚饭,我们就打康乐球,我与吴子敏配对,打得相当好。刘绶松先生与刘泮溪先生打康乐球认真却稍嫌笨拙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虽然他们已过世几十年了。刘绶松在“文革”中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于1969年宣布“从宽处理”时,他与夫人在床边上吊自杀,以示抗议。1961年世乒赛,我们还到王瑶先生家看了决赛。王瑶先生是山西平遥人,他抽的是烟斗,烟丝是自己加工的,喜欢喝茶。他戏称自己是成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先生平易近人,豁达通脱,学识渊博。如向他请教什么问题,他往往举一反三,直到你弄明白为止。后来回所后我们编《中国现代文学年表》,我到清华大学查资料,还在他家吃过饭。

1962年夏,我们编写组大部分人还花五角钱买了一张颐和园月票,因为经常出入颐和园,守门的人和我们熟了,吴子敏和我等进门时只要向他点头示意即可,只有樊骏先生每次还要向守门人出示月票。

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时,正值纠“左”时期,周扬先生对编写组作过许多指示,在解答什么作家可以入史时,他强调不写这个作家“历史就过不去”时就要写,如胡适不写他“五四”文学革命就不好写,不写张资平创造社就不好写,因为他是创造社的“四大金刚”之一。对历史的评价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要运用“春秋笔法”,不要把自己的看法过于直白地表现出来。说到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如何贯穿于现代文学史时,他指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是“红线”,不要把“红线”扩大成了“红布”。我觉得周扬先生的“文学史思想”是非常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1962年10月初,文学史初稿完成以后,我就回所了。

1962年初,文学所精简人员,一下子精简了三四十人,当时全所大概一百三四十人。北大、复旦1960年来所的各留下三人。这次精简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也有精简不当的情况。记得我曾向唐弢先生反映过殷晋培的事情。我称赞他的“才气”。唐弢先生说有人反映他“自由散漫”,“不能不精简”。其实人已经走了,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

1962年底还是1963年初,有一次吴子敏兄与我闲聊。他说文学研究所这张皮椅子“坐得不好就会被弹出去的”。我为了坐稳这张椅子,当时相当用功,每天读书时间平均在十小时左右。1963年春夏,我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年表》,查《“五四”时期期刊介绍》,发现《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的创刊日期不详,《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附刊》的终刊日期不详。我都一一把它查清楚了,写了一篇资料性文章《(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附刊)的终刊日期》发表在这年的《文学评论》第5期上。文章最后那一段话是唐弢先生给我加上去的。他是要提醒我,从事文学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生产出有价值的观点来。这一年我经常到唐弢先生家里去看刊物,唐弢先生规定,书的单行本是允许借出来的。但是杂志要到他家里去看,像《支那二月》、《沉钟周刊》、《前哨》等难以见到的刊物,都是在他家看到的。

唐弢先生每星期到文学所两三次,几乎每次都看到我在那里看书。他称赞我“坐得住”。

从1960年9月到1964年9月,这四年是我“初进”文学所打基础的四年。但时间毕竟太短了,觉得基础打得不够厚实,影响了我后来的发展。

从初中到高中

同类推荐
  • 纳兰性德全集04其它

    纳兰性德全集04其它

    《纳兰性德全集》汇集了纳兰成德全部著述,囊括了其诗、词、赋、杂文、渌水亭杂识、书简和经解诸序及书后七部分,共分为四册,是第一套简体横版纳兰容若全集。内含史学大师张荫麟撰写的《纳兰成德传》,助你了解纳兰多情而短暂的一生;还有闵泽平老师的独家纳兰词赏析,带你走进纳兰容若的内心世界,轻松读懂纳兰词。他是人间惆怅客,匆匆三十载便一去永不回,但他留下的刹那光华足以照亮世间的污浊与阴暗,穿越时空,温暖你我。翻开此书,让我们在缕缕凄美与缱绻中邂逅最美的纳兰容若。
  • 文人江湖

    文人江湖

    本书的四十篇作品是具有李国文近年创作特色的代表作。作品以历代著名文人的命运遭际,才华成就,时代影响为撰写对象,以独到的眼光分析描写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陈词,笔耕学问。从战国时的屈原起,到清末民初的王国维止,三千年来,中国文人,凡成功者,无一不累:大者,为濒于灭亡的国家累,为沦为蛮荒的土地累,为遭灾受难的百姓累,为文化赓续的前景累;小者,为名累,为利累,为奔走经营出人头地累,为压倒别人无所不用其极累。于是,文坛像江湖一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沉浮泅游,变化多端,喜剧悲剧,多彩多姿。
  • 刘师培讲中国中古文学史

    刘师培讲中国中古文学史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 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山杯书系)

    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山杯书系)

    美国“环境主义运动之母”、自然写作女作家玛丽·奥斯汀的代表作;改变了人们对沙漠的认识,被称为“不朽的沙漠经典”。干燥少雨、空旷贫瘠的沙漠在奥斯汀笔下成为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由此开创了当时在美国还无人问津的“沙漠美学”。《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丽·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以作者在沙漠小镇十二年的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而成,它改变了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在她的笔下,干燥少雨、空旷贫瘠的沙漠像新英格兰的瓦尔登湖畔,像加利福尼亚的优胜美地山一样,成为一种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
  • 东明札记

    东明札记

    东明有山,古道宁杭,古木参天,郁郁苍苍。朝登金山顶,遥对钱塘江;夜宿东明寺,梵响透清霜――当生活节奏加快到仿佛没有了生活,当争分夺秒到似乎虚度了岁月,不妨放下身段,只带上一颗亲近山林尚友古人的心,沿着寂寞的宁杭古道追寻一段悠悠往昔岁月。
热门推荐
  • 唯愿此生淡如风

    唯愿此生淡如风

    大龄剩女一枚,唯爱至上,送了性命也爱你,飞蛾扑火的爱情追求,重生在八零后,她,是否会选择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 出逃地球

    出逃地球

    公元2081年,中国航天研究院院士王天博提出太阳引力不断减弱理论,各国轰动,甚至有专家预测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各国高层处于紧张应对中,开始各种太空行动,寻求应对地球文明新未来。李伯伦作为一名正在上学的新闻系学生因一张“希望号”穿越黑洞的照片身体发生巨大变化,寄居在身体内的外星人威尔被激活,将帮助李伯纶参与到太空计划,助力人类发现新家园,拯救地球。从此李伯纶加入1015航天局,励志带领人类寻找新家园,却发现在威尔和1015的背后有更多的谜团,一场星球和星球之间的阴谋即将展开,人类的未来岌岌可危!
  • 三世情缘彼岸花开

    三世情缘彼岸花开

    穿梭在个个时空的慕容雪很忧桑啊~明明自己想的不是这样的啊~说好的一人潇洒走天下呢....旁边这个甩都甩不掉的牛皮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你就不能离我远点吗?”“雪儿,你....你是不是不喜欢烨了~你不爱我了吗?”额滴神啊!我真的错了....
  • 一吻成瘾:温柔老公么么哒

    一吻成瘾:温柔老公么么哒

    结婚之前,她还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设计师,忽然间,她知道自己要结婚的事情。她想要逃跑,可是最终还是被捉回来了。被捉回来后,某男就把她关在了家里。等待婚礼的到来。结婚之后,某女笑着说:老公,亲一个。说完,某男直接把她压在身下,重重的吻了下去。本来某女还想说些什么,可是嘴唇被堵住了说不出来。第二天早上。某女抱怨起来了说;我再也不要了。某男故意说;不要什么?某女顿时脸红了起来。突然间一个小宝贝插进来说:不要什么啊?。他们居然忘了昨天晚上他们的小宝贝,是和他们住在房间里了。
  • 一念顾情深

    一念顾情深

    初相见,雨坠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掩不住无尽的娇羞。贺念手里拿着书,翻身坐在了顾何身旁的……那颗树上。顾何想:这小姑娘倒是有趣得紧。许是阳光正好,这美如画卷的一幕便在两人心里扎了根,就差开花结果了。……第二次见面,贺念走在大街上,手里还拿着半截没吃完的甜筒,小心翼翼的护着手里的甜筒,像是护着什么绝世珍宝。顾何擦肩而过,在贺念身旁的时候低了低头,贺念发现自己的甜筒已经被顾何吃完了?羞红的脸颊还有微湿的手指仿佛在控诉着顾何的动作。。。初相见,最是那深情对望的一眼,再相见,最是那羞红的脸颊……两人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 程门笔砚

    程门笔砚

    相传在西汉之际,有六门称霸于江湖,其中程门较为强大,其他五门为了继续在江湖上立足,便不惜花重金聘请一高人打造一件神兵利器为消灭程门一用,高人果真造出这样一件利器,并取名为笔砚。
  • 朦朦墨色染

    朦朦墨色染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的她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叛逆开始做自己的第一次选择。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她成长了,成熟了。然而不甘于平淡的她长大后更加风流不羁,开始了她自己原本想要的生活!
  • 文明之不死君王

    文明之不死君王

    这是一个不一般的文明游戏……无限世界,浩瀚苍天,皆为王土!人类文明,宇宙战舰?地精文明,无敌机甲?精灵文明,十阶法术?嗯……莱恩,你去吧,记得下手轻点,留着还能卖钱,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对吧?
  • 邪魅老公是妖物

    邪魅老公是妖物

    他不光霸道,还很邪魅!看风水,化煞气,斗妖尸,收小鬼,超度亡魂,外带除妖解厄……有个绝世妖物做老公,似乎也不错哦。“老公,赶紧准备好聘礼,不然我要反悔了!”
  • 萝想大陆

    萝想大陆

    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我珍惜着每一个可以让我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