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61500000007

第7章 异域风情(1)

放眼罗马

2007年深秋时节,笔者随河南省人事系统8名负责同志组成的赴西欧考察团,考察了欧盟成员国中的7个国家。虽浮光掠影,但也一新耳目,感触良多。

首站罗马,“永恒之都”的光颜,古典而厚重。这个在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大、人口最众的城市,出现于公元前700多年。关于罗马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公元前欧洲亚平宁半岛上的一位公主西尔维娅与希腊战神相爱,婚后生下一对孪生兄弟。其父阿穆里乌斯得知后,处死了西尔维婭,又将孪生兄弟放入篮筐投到台伯河里淹死。谁料,一只母狼将篮筐衔走,并用狼奶喂养两个孩子。兄弟俩长大后杀死了阿穆里乌斯。随后在台伯河畔大兴土木,建起一‘座城市,且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后来渐渐演化成罗马。如今罗马的城徽图案,便是一只母狼陪伴着两个男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城就已居住有100多万人口。罗马的现有建筑及规模,基本上是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造就的。这里的古城遗址上,矗立着帝国元老院、凯旋门、纪功柱、万神殿和竞技场等闻名世界的古迹,且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精美建筑和艺术精品,都一一闪射着它迷人的异彩。罗马因此而享有“巨型露天历史博物馆”之誉。

近观这里的一处处古迹,确如浏览着罗马那悠古而发黄了的历史书页。建于公元80至608年间的古罗马竞技场,曾一直用于角斗和斗兽。竞技场分为四层,一系列的拱、券和恰当安排的建筑构件使整座建筑极为合理而坚固。外墙的最上层曾经还竖有旗杆,穿入绳子即能张起巨大的篷顶,变为不受烈日曝晒和雨雪天气影响的全天候竞技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艺术水平,即可见一斑。只可惜它在中世纪之后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步入竞技场的二、三层回廊,看着那最底层竞技和斗兽的沙场,耳畔仿佛响起昨日角斗时的呐喊、尖叫、嘶吼与悲鸣。历史的烟云自野蛮中穿越,逐渐淡去了血腥之味,终以文明的曙光染亮天宇。我们推动历史前进,切不能忘记了昨天,要高倡文明,根除凶残,弃恶扬善,爱播人间。

从令人心情沉郁的场景里走出,我们来到罗马最大的广场——威尼斯广场,则陡然换了一种心境。这一处15世纪的建筑精品,至今保存完好,已是现代罗马的中心。总统就职、外国元首到访时为无名战士墓献花圈等意大利的一些大型庆典,都要在这里举行。广场上竖有维克多?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上面立有维克多?伊曼纽尔二世骑马雕像,大战后改为无名战士墓,纪念碑中的火炬常燃不熄。这里被意大利人称为祖国祭坛,是国家独立和统一的象征。此时,仰望那蔚蓝色的天空,正飞过一群可爱的鸽子,在它们那鸣响的欢声里,清晰可闻其“和平”、“和平”的吟咏之音。

位于该广场左侧的一条大街,是通往梵帝冈的去处。说起梵帝R这个总面积仅0.44平方千米的全球最小的独立主权国家,它确为罗马城中最大、资格最老的旅游观光胜地,也是全世界约10亿天主教徒的精神归属。据传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圣彼得在此殉道,公元315年,神圣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建教堂以作纪念,便成为今日梵帝R的雏形。到了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再加修建,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米开朗琪罗等人相继主持设计与施工,经过120年的雕琢,终成一座富丽绝佳的建筑艺术圣殿。圣彼得大教堂整栋建筑是一十字架结构,中央的穹顶为罗马全城最高点。游人到此,可登顶俯瞰罗马城全景。由此而应礼赞的建筑师米开朗琪罗,他是比绘画艺术大师达?芬奇年轻23岁的意大利美术家。其少年时代即进入著名的“梅迪奇花园”,在那里接受了艺术训练。他致力于研究人体的结构及运动,早年的雕塑作品《大卫》正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他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圆形穹顶,以饱满、宏伟、和谐的造型,给后人留下永久的景仰与退想。

19世纪以著名长篇小说《红与黑》享誉欧洲乃至世界的法国作家司汤达,曾游历罗马,写了不少游记、随笔和艺术家评传。他强调文学要反映现实,以罗马凯旋门与法国凯旋门为例,说“罗马的艺术家是现实主义者,他刻划的是当时的真相,因此感动了他们的同胞”;而法国作品则基本上是“模仿了罗马”。是的,放眼罗马,回望其历史文化的长河风景,无不赏心悦目。它尤其是在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领域,确实较早地给了欧洲许多国家以先导性的积极影响。

魅力威尼斯

在西欧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誉的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又是地中海的贸易中心。乘船徐徐到此,这个水都的风姿令我们陶醉。无论探寻它往昔的辉煌,抑或观赏其今朝的光彩,无不让人感慨万端。

始建于公元5世纪、鼎盛于15世纪的威尼斯,曾一度成为意大利最富有、最强大的海畔王国。威尼斯商人的足迹遍布欧、亚、非三大洲,使这里成了东西方商业物流的要冲。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作《威尼斯商人》,即取材于此,描述了当时这里商业繁盛背景下的各色人物,为欧洲文学大观园增添了奇葩,也使这座水城愈加名扬四方。直到今天,威尼斯每年进出货船都在万艘以上。

威尼斯水韵极为诱人。整个城市构建于水上,长约4千米的主运河,连起全城170多条支流,形成市内2300多条水巷,400余座形态各异的桥梁把全城连为一体。这里的楼阁建造独特,根基都淹没于水中。有的狭窄水巷宽仅一二米,对门邻居,站在各自凉台上,即可握手寒暄,相视而谈;也有的水巷两边相距几十米、上百米不等,其街道门店与民居布局合理,顺巷依水,逶迤而去。天光,阁影,鲜花,笑容,倒映水中,绰约动人。

在威尼斯,别具风情的则是那有名的“刚朵拉”。这是一种首尾尖翘的月牙形木舟,船身纤细,底部扁平,非常适合在较为狭窄的河道和水巷中穿行。由于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水城,汽车、摩托车甚至是自行车都不许使用,人们出行只有靠船,轻盈活络的“刚朵拉”也就自然应运而生。你瞧,一对对情侣,一拨拨游人,纷纷选择着不同色彩的“刚朵拉”,年轻的跳上极富活力的绿色舟,壮年人兴奋地走上蓝色舟,白发者乐滋滋地相携着步入黑色舟,他们一会儿用力摆动划桨,一会儿则任船JL缓缓滑行。小舟行处,波光粼粼;条条船上,欢声笑语。人们物我两忘,一任心驰长空,神游烟波。笔者随着不停的人流漫步,景致应接不暇,心中感叹不已。数年来,这个不足7万人口的水上之城,每年竟有1800万全球各地的游客出入,平均每天达到5万人。这真是一个魅力之城!

而威尼斯最吸引游人目光的,当数圣马可广场及其周围宏I?的建筑。自古以来,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心,曾被拿破仑赞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画苑。广场东西长170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呈梯形状。四周满是古意盎然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弥漫着一股古典而浪漫的情韵。广场东面的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是为了保藏从埃及运来的圣马可的遗体而修造的。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曾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圣马可大教堂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既有拜占庭式建筑模式,又赋予了哥特式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风格。其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拱门之上是5幅描述圣马可事迹的镶嵌画,中央的圆顶嵌有一巨幅耶稣升天的画作,这些画幅都覆盖着一层闪闪发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辉里。

从圣马可广场出来往北走,导游引我们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缓慢而行,约摸花了半个多钟头的功夫,来到了威尼斯驰名世界的玻璃制品的加工作坊。这里关于玻璃工匠的手工活,据说从公元10世纪起就有资料记载,所以威尼斯玻璃制品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了。同过去一样,在这家作坊里现场表演的一位老工匠师,仍然用其强韧的肺吹气,将烧得通红的玻璃用钳子制作成精巧的工艺品——酒杯、笔筒等等,再镶以颜色各异的金银玉饰,美轮美奂,不一而足。工匠师的技艺娴熟精湛,每一件作品出于手中之后,他额头上便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脸膛上绽出不尽的笑意,令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游人不禁连声喝彩,纷纷选购可意的玻璃制品,以作鉴赏、纪念。

迷人的威尼斯,其文化品位也在提升。该城1932年创办的世界上最悠久的国际电影节,比戛纳和柏林电影节分别早了14年和19年。早期的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是地方色彩较浓的“最佳意大利电影”、“最佳外国片”等奖项。到了1949年,威尼斯便正式确立了“圣马可金狮奖”,将其作为电影节最高荣誉。1953年,又将“最佳意大利电影”改为“圣马可银狮奖”,从而彻底洗去了地方色彩,确立了其国际级的电影节地位。相对于戛纳和桕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更注重参赛者对电影艺术的创新,对具有实验性的独立制作尤其青睐,以力推创新型导演著称,被誉为电影大师的摇篮。黑泽明、塔尔科夫斯基等名导演都崛起于威尼斯。张艺谋、侯孝贤、蔡明亮亦曾获得过威尼斯的欣赏。

音乐之都萨尔斯堡

音乐之邦的奥地利,可谓无处不风光。从乡村小镇到一个个规模不等的城市,一路观来,满眼美景,如行画中。一上午坐车行驶了3个小时,一点困意都没有,完全被迎面而来的一幅幅蓝天白云映衬着的大片绿色牧场及五彩斑斓的林带相构成的画图所吸引,惬意欣然不已。

上午12点钟过后,我们来到了奥地利北部的音乐之都——萨尔斯堡。它北倚阿尔卑斯山,与德国接壤,历史上曾是古罗马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被奥地利著名诗人、“萨尔斯堡节”创始人之一的霍夫曼称为“欧洲中心之心脏”。清丽的萨尔斯河将萨尔斯堡分为新城、老城两部分。老城的建筑丰富多彩,与阿尔卑斯山的秀丽风光浑然一体,使萨尔斯堡出落为“全世界最具个性美的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

位于市中心的老城,是萨尔斯堡的主要商业区。登高处看去,流水清亮的萨尔斯河从中穿过,恰如一条银带佩饰于一格格布局新颖、相依相衬的古色小街、专业市场、绿地广场之间,美如缎,丽似锦。商业区里有一闻名遐迩的“粮食胡同”,是萨尔斯堡最为热闹的购物街,其中世纪留下的典雅与浪漫的气质每每打动着到此赏景购物的每一个人。古色古香的铁制镂花招牌、风格各异的店铺门面、琳琅满目的精致商品和极具乡情民俗的院落,都让人感到清爽爽的,情怡怡的,给人留下新鲜、深刻的印象。

走过萨尔斯河桥,便远远地望见那100多米的岗丘上的霍恩萨尔斯堡。它是目前欧洲保存最为完整的中世纪城堡建筑之一。据记载,公元1077年,大主教格尔哈德为了防范邻近诸侯攻击而开始修建这座大城堡,以后又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建、整修,才于1861年呈现出如今的模样。城堡内建有街道,四围是又高又厚的坚固城墙,城堡面积较为广阔,有宽敞、雅致的庭院和很多厅堂、房间,包括大主教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厅堂、音乐厅、兵器馆等等。在音乐厅里,陈列有曾被莫扎特的父亲谱写过赞美诗的“萨尔斯堡之舵”,即1502年创制的人控机械风琴。据传,这台风琴也曾是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的莫扎特的“好友”。

莫扎特还在6岁时,父亲就带着他和10岁的姐姐到欧洲各地旅行演出。10年时间,莫扎特几乎走遍欧洲,其后期的演出经常引起巨大轰动。之后,16岁的莫扎特回到了家乡萨尔斯堡,并开始在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但莫扎特渐渐不习惯这种被约束的生活,于1781年毅然决定只身前往维也纳,继续着自己的音乐创作。由于他的创作中出现了许多革新的因素,当时墨守成规的人们还不能接受这种音乐风格。因此莫扎特的经济压力很大,时常靠借债度日。在这种情形下,他依然心甘情愿地过着贫苦而自由的音乐家生活。1791年12月5日,贫病交加的莫扎特在维也纳逝世,年仅35岁。他的离去,令全世界音乐界都感到震惊和痛惜。同时,他的死因也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测。

莫扎特的音乐广泛采用了各种乐曲形式,成功地将德、意、奥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在莫扎特的一生中,他总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部交响曲、27部钢琴协奏曲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并写下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器乐和声乐作品,为世界音乐艺术宝库提供了许多无价的瑰宝,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走进萨尔斯堡粮食胡同9号,我们瞻仰了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故居。缓步在这简陋的楼阁及其居室里,看着音乐大师当年的生活及创作用品,心中油然升起了敬慕之情。据说,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莫扎特是无师自通、不学即成的天才。其实,在这位天才的背后,则隐潜着他的异常勤奋与刻苦。“人们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工夫,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也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过许多次。”吟诵着莫扎特日记中的这番话,我们倍加仰慕这位音乐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他的塑像面前,弯下腰来深深地鞠躬。

有位名人讲过,历史总会以种种方式记住那些对人类作过贡献的人。每年的12月5日,也就是莫扎特的忌日这天,萨尔斯堡人都会自发集会,一同演奏他的《安魂曲》,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正因为如此,多年以来,萨尔斯堡已成为奥地利仅次于维也纳的音乐艺术中心。一年一度的欧洲最隆重的音乐节——萨尔斯堡音乐节,规模越来越大,观赏者越来越多。这个音乐大师莫扎特的诞生地、贝多芬与海顿等音乐艺术巨匠曾经在此创作过许多不朽乐章的美丽城市,以其独领风骚的自然景色及美妙无比的音乐艺术,正吸引着无数游客及音乐向往者……激情慕尼黑

地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慕尼黑,是德国南部的重镇,即巴伐利亚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曾拥有“伊萨尔河畔的雅典”、“充满人情味的世界城市”、“啤酒之城”等许多美称。清澈碧绿的伊萨尔河横贯城市中心,生机勃勃的奥林匹克公园点缀其间,加之红色盖顶的楼群建筑布局和谐,使慕尼黑显示出超凡脱俗的城市品位,洋溢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

同类推荐
  • 松石斋诗文选

    松石斋诗文选

    许多年前有艺界师友曾鼓励结集。然余自觉拙作虽具诗词之形体,却远未得诗词之神髓,倘作为屐记或心感之回味犹可,而作为诗品实难示人。讵料癸巳之初,故乡旅厦乡亲联谊会诸友厚爱,将余之诗文编汇成集,欲以付梓。余深感盛情难却,思之再三,确定以《松石斋诗文选》为名面世。
  •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

    本书所写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重点课题,由八位专家撰稿,陈晓明主编。从“现代性”入手来重新梳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变革和转型。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一直处于与外部剧烈动荡的世界对话中不断发生着各种应变的状态中。这些变革对促使中国文明步入现代化文明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当代中国文学为回应“现代性”的挑战,在建构现代性叙事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不懈的努力。在现代性的框架内来探讨中国20世纪以来的文学的发展变革,把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看成现代性文学的实践形态。梳理出了二十世纪现代性文学的历史线索。
  •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从激情澎湃的诗人到深刻睿智的学者,从当初宏观体系的建构(“新的美学原则”、“变异论”、“错位说”等)到今天微观部件的磨洗(“如是说”、“挑剔文坛”等),孙绍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挑剔文坛》便是其十多年来执着于建构理论大厦之余的一些“微雕”。书分二辑:“挑剔文坛”和“文苑探幽”。无论是“挑剔”还是“探幽”,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奥秘的深刻体悟,无不呈示着作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本书收入作家王培静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六十四篇。不少篇幅都是军旅题材,是读者了解军营生活和军人情感世界的一个窗口,更是军人英雄情结的真实写照,军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表白。语言风趣幽默,主题深刻,思想性强。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博兹特写集(狄更斯别集)

    博兹特写集(狄更斯别集)

    《博兹特写集》是狄更斯的成名作,是他最早以书籍形式出版的作品,收录了他早期发表在各家报刊上的特写和短篇故事二十七篇,加上未发表的八篇,共计三十五篇。《博兹特写集》展现了当时伦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中下层阶级生活的描写尤其细致入微。作为狄更斯作品的开山之作,《博兹特写集》对于这位大文豪日后写作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博兹特写集》对于全面研究狄更斯,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状况,都是不可多得的素材。
热门推荐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你也穿越了啊

    你也穿越了啊

    白家二少名唤白溪岩,性格乖戾,不知何时有了个娘子,才十七岁,是名动天下的毒医。据说正对他恨之入骨。上完班只爱躺窝里看小说的女医生杜水萦很郁闷。穿越到邪祟横行的地方被人追杀不说,还遇到从中学时代就一直喜欢的人,莫名其妙成了他娘子。可是这人性格大变,再也不是她的白月光,她并不想要啊……
  •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佛教史著作。全书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洲和欧美各国的佛教概况等,做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书末所附的《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乃是研究佛教丛林制度的由来、内容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献,颇具价值。
  • 残翼天使的泪水

    残翼天使的泪水

    那一晚,她家破人亡;那一晚,她破茧成蝶;那一晚,她傲视天下。为什么她要失去一切,为什么她要忍辱负重?她誓死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十年之后,她完美蜕变,她要他们血债血偿!
  • 嫡女有毒,别惹三小姐

    嫡女有毒,别惹三小姐

    三小姐的奇葩,远近闻名,传闻她傻,她笨,她丑……据说她六岁不识字,八岁不吟诗,十岁不认路……却偏偏得了王爷的宠,他宠她嚣张狂傲,他宠她阴狠毒辣。她从不拒绝,依然笑得潇洒坦荡,浴火重生,物竞天择,她配得上他的宠。她娇蛮跋扈,奸诈狡猾,却步步为营,因他为她一手遮天。一代奸妃问世,看她满朝翻云覆雨,人前披着羊皮,人后磨着狼爪……她本是聪明绝顶,却装作痴傻愚笨,她本有惊天才华,却装作大字不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吾为君愿为君

    吾为君愿为君

    他不可一世,却为她放下一身傲骨。她为他背叛族们。当一切大白。最终知道真相的她。他们的感情何去何从。
  • 人仙道法

    人仙道法

    偷学毁宗之术的卢子默,意外在死后得到了重生,并穿越到另一个世界……这时他又要如何生存,并寻找父亲留下的真理呢……
  • 耀眼如骄阳

    耀眼如骄阳

    夏芷从未想过,万恶的黑暗中会迎来一丝属于她的光芒。颓废的青春里遇见他,真的很幸运。依稀记得那个夜晚,风轻轻拂过他额前的碎发,他的眼里像是盛着被揉碎的星光,唇角轻轻勾起,他说:“夏芷,以后,我来疼你。”【斯文败类的学神x流氓女痞的大姐姐】【互相救赎,1v1,双洁】
  • 三世三石

    三世三石

    蓝枫从未想过自己会同叶红错过两世,两世的相守无果,只是为了这一世的与你牵手共赴云顶。
  • 遇到你是我的幸福之下辈子再爱你

    遇到你是我的幸福之下辈子再爱你

    不在一个世界的两个人,相爱终是无果,不如一开始就分别,也许就不会那么痛了,可却她不曾想过,相爱不能相恋,是一番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