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71500000026

第26章 海外书情(2)

在政治方面,这几十年间英国的政治一直由保守派主导。当时英国在国际上的对头是革命的美国和法国,作为反应,坚持保守立场也是自然的选择。但是实际上,保守党一边在口头上大力排斥政治和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一边在实际上吸收和结合了不少自由主义的政策。因此英国在推进民主、保护个人权利和经济制度的自由化方面也同样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无论从哪方面看,英国这个岛国今日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在这个崛起的年代里打下的基础。

德国人民的责任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历史学家对纳粹德国一直在进行着非常细致和全方位的研究,所有能够想象到的史料,从国家档案到私人的记录,都被发掘出来和利用起来了。特别是普通百姓在那个疯狂年代里的日记、信件和回忆现在特别受到重视,因为近年来当代德国史研究的最热门的一个论题是德国老百姓在这场浩劫中的责任。纳粹德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屠杀了上百万的无辜平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这只是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徒的所作所为,德国老百姓只是被动的盲从者?还是普通德国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这些恶行?换句话说,是不是整个德国民族都负有难以饶恕的责任?

关于这个问题西方已经出版了许多影响很大的着作,大多数历史学家的判断都不利于德国人民。这部新的着作大量利用了无名小百姓留下的文字档案,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图景。

战后德国人大多声言,他们根本不知道纳粹对犹太人的有组织的屠杀,所以没有起来反抗纳粹的反人类暴行。但是有大量第一手材料证明,当时在东方战线的几百万德国士兵看到和知道在那里对犹太人的集体屠杀,回国的军人把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德国,所以一般老百姓是知道这个纳粹罪行的,再说,尽管当时的纳粹禁止人民收听外国电台,偷偷地听BBC的广播还是非常普遍的,德国人有足够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在纳粹统治下发生的那些可怕罪行,但是他们没有因此而起来反对纳粹当局。

然而,我们也应该知道,德国人并不都是纳粹党徒,他们自己也一直处于秘密警察和纳粹分子的暴力威胁之下。一方面他们要为自己的安全和工作顾虑,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可避免地受着戈培尔的精心设计的宣传的影响。而且,还是有许多迹象表明,德国民众的士气和对纳粹的忠诚度并不是很高的。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有三万名德国士兵因为逃避战斗而被枪毙,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只有四十八名德国士兵受到这样的处置,这两个数字的差别很能说明当时德国人的精神状态。

真理,知识以及意义等等,原来都是哲学家们讨论的问题,康德、笛卡尔和洛克的论述是他们讨论时引证的根据。现在则不同了,神经生理学家们成了讨论这些问题的主力,神经学的实验是讨论时引用的证据。

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意义都是存在在人的大脑里的,对过去的研究者来说,大脑是个神秘的黑匣,我们没法实际考察知识和意义是怎样在大脑里产生和运行。

现代高清晰度的微观成像技术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深入到大脑里观察大脑的结构及其活动方式,通过对大脑结构的直接研究,并联系到被观察者的行为,科学家们现在对人的知识的来源和基础有了新的看法。

大脑是一个由上千亿个神经细胞构成的集合体,无数个轴突在这些神经细胞之间传递着信号。所有的精神活动归根到底都是这些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那么这样的信号传递怎么会使我们有意识、有知识、有思想的呢?

现代的神经生理学家们认为,人一生来,他的头脑并不是像过去许多哲学家们认定的那样是一块完全的白板,然后人从外部世界汲取经验写上各种知识;人的头脑也不像另外一些哲学家认为的那样是在出生前就预设好全部程序,知识早已存储在大脑里的了。这两种观点都片面,据这些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在胚胎时期人头脑里的神经细胞之间就由基因的作用而产生了许多原初的连接,构成许多原始的行为模式和认识图式。在人出生后与外部世界开始接触后,根据行为的成功与否,这些模式和图式会经历一场达尔文式的优胜劣汰的选择,符合环境的要求,能够使幼儿达到其生存目的的图式和模式得到加强,成为知识而记忆下来,没有用处的图式和模式就淡化而被忘却掉。人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神经网络的强化或弱化的过程。而且,和人们一般的想象不同,我们的观念或思想并不是储存在头脑中某个特定的地方。例如“一辆别克汽车”这个观念并不是存在在头脑的某处,而是由分散在头脑的各处的许多神经网连接合起来组成的。

看来我们研究认识论的哲学家要好好补一补自然科学的一课了。

新发现的福音书

基督教的经典是四福音书:《马修福音书》、《路加福音书》、《马可福音书》和《约翰福音书》。这是基督教神学的根本,基督教会千年来不可动摇的基石。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埃及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基督教文本,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也导致了情绪激烈的争论,经过种种曲折,这个文本终于在两年前由美国的“国家地理协会”发表了。专家们仔细研读后,断定这个文本是《犹大福音书》。

犹大是正统的基督教神学里的恶人,为了几个金币出卖耶稣,使耶稣受上十字架的大难,以至于在西方语言里犹大这个名称都成了叛徒的同义词了。但是在这部福音书里,犹大是耶稣最忠实的信徒,他把耶稣交给罗马人,实际上是在耶稣的授意下干的,为的是实现耶稣救赎人类的意愿。

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与正统神学大相矛盾的犹大的形象呢?这个《犹大福音书》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篇被长期湮没的福音书是一个见证,表明在公元后二三世纪里,在基督教会里曾经发生过非常激烈的教派之争。我们现在看到的教会布道用的四福音书以及教会的组织和基本信条,都是在争论中胜利的一方建立起来并推行到整个基督教世界的。

从《犹大福音书》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双方争论的焦点所在。这部福音书里记有一个耶稣故事,说耶稣的十二个信徒告诉耶稣,他们梦见耶路撒冷神殿里的祭司们在干着邪恶的勾当,耶稣则回答说,这些祭司就是你们自己。这个故事表明当时的基督教会里正统派的教士们想按照原先耶路撒冷神殿的样子来塑造基督教会,要在教会内建立森严的等级组织,要在基督教里也创立各种宗教仪式,而信奉《犹大福音书》的异端教派则反对把基督教会建成耶路撒冷神殿那个样子,所以他们的经典里会有这样一个故事来表明他们对正统教士们的行为的反对。

《犹大福音书》的教派还显然非常反对当时正统教派鼓励教徒们去为信仰献身当烈士的做法。他们认为这不符合基督爱人的信念,他们主张的是在现实的世界里实现人的精神升华,而不是去追求来世的得救。很显然,当时的这场神学大辩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果正统派没有胜利而犹大一派占了上风,以后近二千年西方文化的面貌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传说中的征服者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是历史的奇迹,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来自于偏僻的小王国,居然统一了希腊世界,然后征服了庞大的波斯帝国,古老的埃及和遥远的印度。环顾宇内,已经没有他知道的土地还没有被他征服。然后,才三十二岁,他突然死去。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无怪乎后世有那么多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

不同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创造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传说故事。先是那些被他征服的国家,为了洗刷失败的耻辱,很方便地宣布亚历山大其实是他们中的一个。埃及人在公元三○○年间宣布,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个埃及的贵族祭司和亚历山大的母亲生下的,因此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是埃及人自己的儿子回家。波斯人也有他们的说法,十世纪时一位波斯诗人声称,亚历山大原来是波斯国王大流士的亲弟弟,希腊远征军打败波斯大军就没有什么可羞耻的了,这只是波斯王室内部事务。犹太人说亚历山大得到过犹太先祖的帮助,穆斯林说他皈依了伊斯兰教,尽管这在时间上差了上千年。

没有民族自尊心要维护的人向另外的方向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古代世界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亚历山大的奇异发现的故事,说他看到某地有巨大的蚂蚁在挖掘金子;说他遇见过头长在肩膀下的人;他见到过大脚人,他们的脚大到可以在夏天替自己遮阳;看到过长着狗头的人;遇到过骁勇的亚马逊女武士;还遇到能骑着鹫头飞狮飞起来的人,等等。古代人很少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既然是和亚历山大大帝有关,那有什么会是不可能的呢?只是有些基督教神学家们在伤脑筋,这些亚历山大大帝发现的东西应不应该算人类?他们有没有灵魂?该不该得到拯救?

还有一些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颇有些教育意义和哲学思想,那是学者们创造出来的。大家熟悉的有亚历山大大帝和第欧根尼的故事,世界的征服者问第欧根尼:“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哲学家回答说:“别挡住我的阳光!”还有亚历山大大帝与印度圣人讨论生活意义的故事,印度智者教育他说征服是谋杀,财富都是垃圾。老师们很喜欢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一类有教益的故事,只是它们仅仅是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上是没有根据的。

同类推荐
  • 民族精神研究专论

    民族精神研究专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才能理解胡锦涛同志所说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其思想文化、思维模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本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利用图书情报发展状况,包括论现代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初创阶段、浅谈电子报纸的发展前景、试论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 培养精英

    培养精英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
热门推荐
  • 地狱少女重拾爱

    地狱少女重拾爱

    不停地穿越,已让她成熟,高贵,优雅,学会隐忍。困惑于黑暗的可悲影子啊伤害,贬低他人沉溺于罪恶的灵魂啊想死一次看看吗
  • 圣嫁男宠:白痴小少练成记

    圣嫁男宠:白痴小少练成记

    凭什么别人都是捡美男,捡尤物,她就要捡个白痴拖油瓶回家洗衣做饭?还要附带给做暖床丫头!?想到这她丫的瞬间不干了“你!我饿了!起床做饭去!”他一身儒雅,戏谑开口“那朕喂饱你好了,做饭干什么?恩?还是说你胃口太大怕朕满足不了你?”“你给我说人话!难道又犯病了!?下流!卑鄙,猥琐!滚啊!唔——”某女怒吼道“你.....你你......”某男一脸玩味的看着瞬间炸毛的顾小忆“干嘛这么形容你亲亲老公,哼,看来......我是该好好管教你了!”看她如何花样穿越调戏美男!
  • 逆世之恋

    逆世之恋

    爱情无法忍耐。当安琪爱上郑晓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了将万劫不复;当郑晓爱上安琪的那一刻起,也是安琪的涅磐重生。
  • 绯徒

    绯徒

    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来到荒野生下了该隐和亚伯。在一次献祭中,该隐因不满亚伯趁畜牧之便奉献给上帝肉食夺得上帝垂青,而害死了亚伯。之后该隐被下了诅咒成为血族,而亚伯并没有真正死去,上帝给了他重获新生的力量,亚伯以此力量,创造出了热爱和平的绯族。在现代都市中,血族和绯族早已变成了蛰伏在黑暗中的种族,人类陈寒无意中成为了东方绯族少女的使徒,一切羁绊从此开始,似主仆又似情人的关系,让陈寒无法割舍,面对虎视眈眈的血族以及各方势力,他要做的便是让这个绯族少女登上王位,成为黑暗的主宰,而他将成为王的使徒。
  • 仙余路

    仙余路

    万年前引起天下大乱,让一座大洲硬生生被打沉的十二卷书重新现世,现如今的天下会不会重蹈覆辙,引起更乱的乱世呢?“我又活过来了,这次我离开了个这个鬼地方。”“轮到我来打遍天下了!”陈年斗志昂扬的说道。
  • 仙踪剑行

    仙踪剑行

    仙道难寻,世人如飞蛾扑火,纵是百死又何妨,君不见,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一世,或是仙踪难寻,但愿执剑长求,
  • 镜面人

    镜面人

    杀死了昔日恋人的他,死刑也许是他最好的解脱。出生在底层家庭的孩子郭家唯是父母全部的希望,他有幸福无比的童年,真挚友谊的少年和美好的初恋。然而这一切竟在高考的前夜化为漫漫的十年刑期。亲人的泪水,友情的背叛,恋人的杳无音信,让受到陷害的郭家唯痛不欲生。大漠深山的苦役隔断了自由与亲人。仇恨的种子在这个本性善良的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他咬断手指发誓要复仇。八年后,一个体魄强健心智缜密的复仇者出现在曾经陷害他的仇人当中。他要采取怎样的手段使他们接受‘正义的审判’呢?他付出了什么?最终的结果又会怎样呢?当‘正义’得以伸张,仇人得到‘惩罚’后,郭家唯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大家拭目以待.
  • 仙侠缘桃花若梦惜流年

    仙侠缘桃花若梦惜流年

    尘封在记回忆中的寂寥,回想,幻境如烟,难免徒增感伤,轻声叹,我们那些好时光。散尽烟雨童心明,烟雨红尘里,无论身影潇潇,还是裙裾飞舞,桃花若梦惜流年,不管这是否只是繁华若梦一场。但至少------曾经拥有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刺爱如蔷薇

    刺爱如蔷薇

    那个少年注定会和她有所羁绊,从第一眼开始,从她的姓氏开始。肖这一个姓,注定是诅咒,注定是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