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30600000001

第1章 世相(1)

混子

王国华

三个朋友,小时候常在一起玩耍。一个胆子特别大,喜欢和老虎、狮子混在一起;一个身体柔软,可以在绳子上走来走去。另外一个什么都不会。大家都夸前两个孩子,认为后者无一技之长,不会有出息。后来,其中一个成了驯兽师,进了马戏团;一个成了杂技演员,也进了马戏团。什么都不会的那个人,则成了马戏团的团长。

越专业的越得不到提拔的机会,半瓶子醋反而左右逢源。在理性社会里,其实这是合理的,真正的专业人才,并不愿意去做官,他们通过自己的技艺就可以赢得应该得到的掌声跟物质利益。恰恰在官本位盛行的社会中,人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因为他们失去了官位,就失去了所有利益,即便你的业务再精通,也要听任外行的人指手画脚,并不得不服从。

有位领导,据说是个画家,我也看过他的画,没看出什么门道来。问那些业内人士,都撇嘴。他们的态度里,或许有嫉妒的成分,但也不能全部怀有嫉妒心理吧?后来有人给我分析,这个人的升迁之道恰在于此。在高官眼中,他是个文人,放心让他来做文化人的头儿;在文人眼中,他是个政客,安于听从他的管理。如果文人们把他当作文化人,反而不好相处了。同是文人,谁服谁啊?

这些人凭什么青云直上,一路混上来的?很简单,厚黑而已。曾经有位同事,搞摄影的,五十来岁了,有点为老不尊,失掉了工作。知道我在目前的单位当个小头目,且跟我有过点头之交,便向我求助。其时,我跟他几年没联系了。接到他一个又一个电话,动了恻隐之心,跑到领导那里为他说好话。领导说,那就来试试吧。于是,该人到我们单位重新就业。大概三个月后,整个单位的人都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该人是特殊人才,我们单位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亲自把他请来的。我暗笑,却也没有揭穿他,寻思他不过混口饭吃,这么大岁数了,给他留点面子吧。此后,我眼看着此人越吹越玄,每天以大师的身份教训这个教训那个,跟周围的同事几乎天天吵架,才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错。后来,他终于呆不下去,灰溜溜地走路了。据说,现在又跑到另外一个地方,混个小官当。

还有另外一种人,整天跟这个明星熟悉,跟那个大腕儿喝酒,把自己打扮成呼风唤雨的土地神。明眼人都知道他的底细,但又无意跟他计较,或者完全不屑于那种方式。厚黑学家们恰恰利用了人们的最后一点底线,明目张胆地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在圈内人那里,以神通广大自居;在官僚那里,以精通专业自居。即使圈内人了解他,鄙视他,也没什么关系,只要唬住少数几个决策者,他就会官运亨通。

人们见面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混得怎么样?”这是一句十分贴心的话。要想混得好,必须依赖外物,寻机会找路子,见缝插针,闻味而上,善于借力打力,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随时能拉下脸来,一边扮红脸一边扮白脸。

一个人本来不会什么,但当官以后,就要赶紧蜻蜓点水地学点东西,以便显得万事皆通,指点江山,对什么事都去发表意见。这才是混子的最大危害。混子们逼得专业人士不得不跟他们虚与委蛇,以“混”自保。

原载《羊城晚报》2008年4月9日

有尊严地告别人生

徐迅雷

生者与死者,中间隔着一层薄薄的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无比唏嘘的案件:在北京通州,身体羸弱、年届74岁的胡老汉,因杀妻而出庭受审。

妻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因脑溢血又半身不遂,加上肾衰竭导致大小便失禁……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胡老汉“三年了,我没睡过一个好觉,非常疲惫”;终于在一天夜里他情绪失控,拿菜刀杀死了老伴,“帮她解脱”。那血腥的“杀妻”,使我立刻想起李昂的著名小说《杀夫》,尽管都很极端,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本质区别是多么不同!胡老汉杀老伴事件,让我感到分外辛酸的是,俩老夫妻从小青梅竹马,恩爱了数十载,感情一直很好;不仅邻居、居委会证实,而且检察院也这样认定。若不是万般无奈,怎会下这样的手?

对于个人来说,在生老病死面前,是不能狭义理解“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的。生,需要外力的帮助;老,需要外力的帮助;病,需要外力的帮助;死,需要外力的帮助。这外力就是社会之力。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胡老汉三年时光照顾瘫痪卧床的老伴,这多么不容易,但只靠“自我帮助”是有严重缺陷的。人类能结成社会,那么,“社会”的价值是什么?最重要的,不就是和谐相处、同舟共济、一起战胜困难吗?

一个人的临终,正是最艰难的时候。著名作家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不是叫,是请”,这成了老人临终的最后一句话。夏老的涵养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一细节也看出,病人临终多么苦痛,外来帮助多么紧要;而一个社会机构能对得起一个“请”字,这多么重要。

如今无比后悔的胡老汉说:“我做蠢了,她解脱了,我和孩子也解脱了,但人没了!”人没了,那还有什么?然而,他当初想的是:“死了比活受罪好!”这句话我想起了网络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真话中的第一句:“活着那么苦,拉她干什么?”说这话的7岁男孩刘辉,住在苏州庙港渔船上,一天他5岁的妹妹不小心掉进河里,他没有去救;事后,人们问他为什么不救和不呼救,刘辉平静地说出了这句话。随打工之家自山东而来的刘辉,母改嫁、父劳教,兄妹只靠年迈的祖父母一点可怜收入维持生存,妹妹有时还得上街捡东西填肚子,刘辉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世间冷暖,他看到了“死”是一种解脱。胡老汉与小刘辉,一老一少,人生最集中、最深刻、最无奈的感受,竟然如此相同、这般一样。什么叫“幸福感”?那属于“都是相似的幸福家庭”的感受。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老人在抵达人生终点时,有尊严地告别人生?看来仅有“临终关怀”是不够的。“临终关怀”这一始于中世纪的名词,原本是指朝圣者或旅客中途休息的驿站,现在是指对生存时间少于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与狭义的“临终关怀”相比,广义的“准临终关怀”时间更漫长,对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考验更严峻。在许多发达国家,“养老——后养老——准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服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一条龙”服务,有的让宠物狗都派上了用场,为老人带来许多温暖与快乐。

如何才能有尊严地告别人生?这不是一个医疗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思考并践行。

原载《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2月1日

我们喜欢“彩排”

陈学勇

不知古代演戏的情形如何,现代戏剧公演之前要彩排的。每年的春节电视晚会,彩排何止一次两次,已家喻户晓。彩排是艺人敬业的表现,对观众,也是对事业的认真负责。戏剧外的社会活动,凡大型一点的,重要一点的,特别一点的,为认真起见,往往仿效艺人先来彩排一下。

听说,抗战时期有人拍马,发动向蒋介石献九鼎活动。那是个大场面,又事关委员长,于是事先彩排。某人代替委员长,众人按拟定的程序,走台,行礼,诵词,鼓掌。国运尚未现出曙光,此举颇引起上下内外的不满,本来默许献鼎的蒋介石突然变脸,叫来正在彩排的主持人斥责一顿,彩排中途收场,遗下一个历史笑柄。不过嘲笑的是蒋介石狡诈和下属拍马,并非办事人的认真。

我们是认真的民族,自然也是喜欢彩排的民族。虽然从民国到共和国时代大变,但喜欢彩排的传统未变。我们更加认真,也就更加喜欢彩排了。何况我们的活动多而又多,欢迎贵宾,接受评估,揭幕展览,庆贺工程的奠基、竣工、挂牌、获奖,于是彩排不绝。所谓的预展、初评云云,乃彩排的变体。

日前科学家黄昆逝世,读悼念他的文章才知道,这位物理学界泰斗竟也参加过彩排,时在2002年,他得了500万元大奖那次。国家领导人将亲临颁奖大会,当天中央电视台直播实况,这事非同小可,更得彩排一番。颁奖前一天还是两天,不详,反正是北方的寒冬,黄昆患上帕金森病不久,连扣衣服扣子都有点困难。他的“比中国的贤妻良母还贤妻良母”的洋太太不放心,陪着从中关村同往数十里远的人民大会堂,两位老人“穿着厚厚长长的羽绒服,帽子下露出几缕白发”。我对黄昆夫妇起敬之余,不免生出问号。这样的彩排必须召黄昆而来么?(当然是“请”的,但我仍固执用这“召”字,他别无选择。)黄昆是世界级的大科学家,据说,“除了诺贝尔奖,几乎得到了所能得到的一切荣誉。”这些荣誉来自于他智慧、进取和时间的付出,这里只说他何其珍贵的时间,我们把黄昆的时间慷慨地虚掷在彩排上,却并未意识到虚掷掉的是多大价值。何况他年老,何况他有病,我们也忽略了起码的关怀。或问,主角不到场怎么彩排?答曰,非彩排不可么?百姓看的是颁奖新闻,决非演出。到时候该授奖时授奖,该致辞时致辞,该握手时握手。即使奖牌举得稍微歪了,致辞乡音稍微重了,握手稍微慢了,又何伤大雅,丝毫无损开会目的,说不定反添新闻花絮。若大家知道事先经过彩排,或许真有看戏的错觉,看黄昆走台步,看黄昆“作秀”,岂不亵渎了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亵渎了庄严隆重的颁奖大会。

我们每年有多少彩排?我们的彩排是否都必不可少?仿一句灾害报道的新闻用语,我们为彩排耗去的直接经济代价达多少个亿?如果彩排之风愈演愈烈,其滋长形式主义的危害则不是数字能表达的了。喜欢彩排固然表明我们认真,我们是否很可再认真地反思一下“彩排”现象?

原载《杂文月刊(选刊版)》2008年第3期

怎还拾荒养母

闵良臣

所谓拾荒,即捡垃圾,虽实在算不上一个行当,可即使在人类社会出现了“政府”这样的统治机构之后,不论小国大国还是穷国富国,也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发达社会,都不乏这种现象。

这几天虽也看了不少新闻报道,可不知是大脑麻木还是别的什么缘故,总提不起加以评说的兴致,直至日前在互联网上读到《重庆晚报》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位82岁老太夏淑清依靠在城市里捡垃圾赡养百余岁老母,尤其是读了其中的辛酸,比如她们月收入不足百元,10年没有真正炒过菜——终于忍不住要说几句。

尚未开口就已想到有人可能会说,此乃个别现象,实在难免。我当然能理解。但如果到处都是这种现象,不说我们的社会不成其为社会,至少可以说:那还像个什么话。

我不知道这母女俩是否也为我们的社会做过贡献——想来应该有吧。既然承认人的能力有大小,当然也应该允许人的贡献有大小。从报道中我们看到夏淑清上世纪60年代初就来到她们现在生活的城市,先是做保姆,后来在餐馆干活。可见她年轻时也是依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客观上为我们的社会为改革开放做过贡献。

是的,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也的确还算不上富裕。再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又有十几亿人口,要花钱的地方多得很。可我也还知道,我们过去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有了5万亿。5万亿是个多大的数目,对我们这个国家又意味着什么,如果说有些百姓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政府不会不明白。难怪不久前还有位有头有脸的人曾向政府提建议,说是为了真正让国民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最好给每位国民发一笔钱。

这当然如同玩笑,也不知在世界上是否已有先例,可无论如何,有了一年5万亿财政收入的政府不能不去养活一位82岁的老太太以及她那在有些国家大概要当作“宝贝”的百余岁老母。换而言之,如果一个国家有了这么一大笔近乎天文数字的财政年收入,却不能格外照顾它那年老体迈的国民“安享晚年”,那么就让人不知道还应该说什么好了。

当然,就算政府实在有困难,也还应该有社会。我们这个社会中已有成千上万的大富翁。如果这些大富翁能发一点点慈悲,各自拔下他们的“九牛一毛”,政府再将这“九牛一毛”集中一起,设立慈善机构,办好慈善事业,也不至于让无数网民在上面提到的报道后面跟帖唏嘘感叹。

现在看来,不论我们的政府还是我们这个社会,好像都不是缺钱,也更不是养不起这位82岁的老太太和她那百余岁的老母,而是社会机制、社会道德以及“人心”出了问题。特别是如果社会机制不能起作用,别说一年财政收入5万亿,就是10万亿,也未必不会发生这种令社会耻辱之事。

原载《长江日报》2008年4月17日

一位乡镇中心校长的记账单

扬 健

这是一位普通的乡中心校长在2004~2005学年度的个人收入的记账单的摘要:

一、2004年8月22日:各个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陆续来看我,每个学校都是300元礼金,全乡15个小学共进献来4500元。个人想调动工作的教师一部分开窍的拿的是现金,一般每人次200元,共计收入4000余元;另一部分仍然拿的是烟酒,没法统计价值。还有个别是通过上面的领导写条子的,不得不办,也就分文不进。

二、8月26日:熟人来推销教师节物品皮鞋。每个教师发一双算,共计可以发放355双。每双回扣15元,此项收入是5325元。

三、9月2日,熟人来推销月饼。给各个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4斤,共计得回扣1000元。

四、9月5日,教育局配发的学校教辅资料、学习用品和办公用品到位,总计价值7万余元。按百分之十回扣率,共计得7000元。

五、9月8日:新华书店为感谢配合他们推销了两种教辅资料,按事先说好的百分之十五的回扣率,毛经理送来8000元现金。

六、9月11日。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工作马上开始,共有5个学校校长找来寻求帮助,每人送来2000元活动经费。这些钱需要拿出一半来做打点的,因此只能总计收入了5000元。另有4个教师找到我帮助购买指标,每人送来礼金1000元,总计4000元。

七、9月18日: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动工,包工头托熟人送来现金两万元支票,要求帮助中标。事情办好之后,遂将现金取出转存在妻子的账户上。

八、9月25日:为三所学校添购课桌凳100套,得回扣1000元。

九、9月30日:与市旅行社达成协议,组织校长北京旅游。得到回扣共计5000元。

十、10月10日:响应县工会号召,组织师生为下岗工人捐款,教师每人×××元,学生每人一元。按百分之八十的上缴,共计得零头3350元。给会计1350元,我得2000元整。

十一、10月20日: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赴沿海开放地区考察团。每人按照标准需报销5000元,我实际开销2850元,此项又收入2150元。

十二、11月15日:期中考试,县里统一印刷试卷,我乡购买总价值为6200元,回扣为百分之二十五,共计得款1550元。

同类推荐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康震评说诗圣杜甫

    康震评说诗圣杜甫

    康震评说诗圣杜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根据其在《百家讲坛》所做讲座整理增订而成,书中捡拾有关杜甫及其生活时代的历史碎片,结合诗歌中所折射的杜甫生活的点点滴滴,精彩呈现了诗圣杜甫的成“圣”之路!
  • 莎乐美

    莎乐美

    《莎乐美》是王尔德根据圣经故事而创作的一部著名作品,讲述了犹太公主莎乐美如何诱使继父希律王杀死施洗者约翰的故事。剧中的莎乐美向约翰求爱而遭拒绝,发誓要吻到他的嘴唇,最后不惜令人砍下约翰的头。两千多年,她的形象遍及绘画、雕塑、文学、戏剧、歌舞、电影等多个领域,成为无数艺术家的灵感焦点。诸位大师通过莎乐美,传递他们对人性的理解。王尔德塑造的莎乐美,将她的爱与恨交织在故事里,充满了神秘与诱惑,赋予了这个形象新的内涵。
  • 中国治水史诗(下)

    中国治水史诗(下)

    近代考古发现:太行山东麓,曾是远古时期渤海西岸的海岸线。由于冰川期的影响,地面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海进和海退,在距今五六千年时发生的海退之后,天津一带地面上升,渐渐成陆。
热门推荐
  • 天蝎座之封神

    天蝎座之封神

    天蝎座星神米罗被仇敌封印力量,变成凡人。想要复仇的他只能通过人间的通天塔重回神界。期间结识的呆萌占星师,直男法师,元素枪手,都成为了米罗反攻神界的打手O__O"…
  • Love's Labour's Lost

    Love's Labour's Lo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史记(第三卷)

    史记(第三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
  • 神雷卷

    神雷卷

    此方大地,神鬼妖魔混杂而居,陈清应运而生,争一丝成就玉皇天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皇极经世

    皇极经世

    天下是帝皇的天下,但是现在天下却有着三个王。并且他们自称为帝皇。但是真正的帝皇只有那么一位,那么,他在哪里?
  • 贫僧皈依秋池

    贫僧皈依秋池

    克夫女修士与佛修禁欲系毒舌圣僧的甜蜜互动。后期和尚会还俗,甜蜜撒糖。
  • 无常白书

    无常白书

    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股力量超然人间世,跳脱于生,凌驾于死,轮回不息。两个世界的人们无法随意往来,彼此忌惮却又忙于各自的争斗。然而对自己世界的了解越深他们就越相信答案来自对方的世界,于是不约而同地拼命追求着强大来冲破两个世界的屏障。无数徒劳的尝试后,双方带着某种默契一般同时想到了创造一件强大的武器。一个不灭的灵魂先被一个世界所创造出来,然而它的力量却又因为支配的权利而在内斗中消耗殆尽。很久之后当它终于有了自己的意识想安安静静开始新的生活,却发现两个世界的争斗从来不休,尽管他极力低调,却终究无法置身事外。
  • 唯愿满腔柔情

    唯愿满腔柔情

    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包容你的所有如果难过,就努力抬头望着天空吧它那么大,一定可以包容你的所有委屈
  • 甜甜小雨晴

    甜甜小雨晴

    雨晴在小时候遇到了她一生中最爱的人,她和商子余从小青梅竹马。却因为雨晴家庭的变故,她中途遇到了很多困难挫折。但有商子余的帮助,他们甜甜了一辈子。从小学到社会再结婚是所有人都羡慕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