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60800000031

第31章 亲情:梦中的鞋(1)

亲情,是割舍不断的人生纽带。

亲情,是我前行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7.1梦中的鞋

这是1990年3月6日发表在报上一篇散文,记得当年还从报上剪下来,寄给了母亲的好朋友岳珍姨妈,她从柳州给我回了一封长长的信。她虽然不是我们的亲姨妈,她是母亲一起长大的姐妹,可我对她有很深的感情。记得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她从柳州给我们寄来衣服,母亲重病时,她特地来陪伴着母亲走完了生命最后的历程。

童年的愿望总是那么炽热、那么简单,而又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在童年,我是多么想有一双白底出边的红灯芯绒布鞋啊!然而,这个小小的愿望却未能实现。

年幼时,父亲去世,家境陷入了贫寒,在那盏昏暗的灯下,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总在熬夜为我做鞋。用零碎布糊成一层层做鞋底,粗绒布做鞋面,一线线一针针地做成。可那鞋穿在我脚上,跟随我蹦跳,顶多只能穿上两、三个礼拜,母亲时常拿着那破了的鞋,笑叫它——礼拜鞋。

一次上体育课,礼拜鞋出了我的洋相。

宽敞的操场上,全班同学排成纵队,老师在给我们训练队列,发出一声声口令。五十多个人的五十多双鞋仿佛在展览,有球鞋、皮鞋、北京布鞋,还有我最喜欢的、向往有一天能拥有的红灯芯鞋,在队伍里,它显得是那么耀眼,那么妩媚动人。唯有我的礼拜鞋粗糙、土气,在队列里格外的丑陋,真想把一双脚藏起来。想着想着,我的脚步放慢了,后面的同学不小心把我的一只鞋踩掉了,引起一阵哄笑,我的脸顿时红到了耳根,弯腰去拾鞋,一串泪滴在了礼拜鞋上。

从此,我害怕上体育课,总是借故请假。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教室里。然而,童年的许多欢乐都始于足下:踢键子、跳房子(一种在地上划好格子,在格子里跳跃的游戏)、跳橡皮筋。同伴们的红灯芯绒鞋漂亮地上下飞舞,它像一团火在我心头燃烧,常常在梦里,我拥有了那双鞋。

一次,母亲帮邻居阿姨缝了件衣服,阿姨感激地送了一些她女儿穿旧了的衣服给我们,在一大堆衣服中,我欣喜地发现里面竟有一双我梦想的鞋,虽说旧了点,可仍比我的礼拜鞋漂亮。我急不可待地脱下礼拜鞋,将它扔到一边,可是费了好大的力,也穿不上去,真想自己的脚再小一点啊!我又怏怏不乐地拾起礼拜鞋——一个梦破碎了!

如今,我春夏秋冬的鞋加起来,已有十几双了。然而我始终忘不了那梦中渴望的鞋,忘不了伴随过我的礼拜鞋,更忘不了母亲灯下深夜为我做鞋那温馨的一幕!

如今,我也做了母亲,牵着蹒跚的儿子去买鞋,眼睛盯着那红灯芯绒鞋久久地不愿离去,很想买下一双,圆我童年里一个炽热、简单、不能忘怀的梦。

愿天下人炽热、朴素、美好的愿望都得以实现!

(2007年09月27日)

7.2追忆往事想念母亲

——写在母亲逝世十五周年的日子里

八月五日晚七点,母亲去世十五周年的日子。那天我买了五扎钱纸,晚上代表五个姊妹给母亲烧了钱纸,寄托我们的思念。其实,去年母亲的祭日快到时,我就对妹妹说过:我要将母亲的照片扫描,然后写过去的事情,写母亲和我们曾经在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做成一个辑子,纪念母亲!可是去年的七月底,我生病住院了,就一直没有时间来完成这个心愿。

今年,又到八月五日,我想了好久:一定要完成这个心愿!于是将照片找出来,将照片扫描。我便开始写那些往事。以为是自己熟悉的母亲,会很快写好,可是写起来相当的艰难!因为写着那些往事,眼泪便不能控制,悲伤不能控制!只能写写、想想、停停。

母亲是一部太厚重的书啊,我不能一下子全部将她写完,所以抽空尽力写吧!为了母亲、为了我的兄弟姐妹、为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为了珍惜我们的现在……三十七年前的冬天,我们姊妹五人没有了父亲,可是我们还有又当爹又当妈的母亲。

十五年前的夏天,我们姊妹五人没有了母亲!一下子,天空仿佛没有了云彩,宇宙没有了太阳。按照武汉的说法,失去父母双亲的我们从此就是五个大人!

一九九二年的八月五日晚七点,慈祥善良、操劳一生的母亲,曾经那么美丽端庄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对苍天呼号:母亲在人世的六十八个春秋,一天的福还来不及享,为什么要让她走啊!我们来不及为她尽孝,还有多少恩情没有报答!母亲还有许多的好日子,没有来得及与我们共同度过啊!

母亲的一生,是苦难勤劳的一生;是经历坎坷,坚强不屈的一生。她没有给我们留下物质上的东西,可她留给我们的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我们姊妹五人身上,都有她品格的鲜明烙印,浸润着她为人的优良品质。母亲的一生,用她自己在世时就总结了的:“享福一灯盏,受罪一箩筐。”面对生活回报给她的,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她都从容面对。富有时,她热心助人;贫穷时,她勇于面对,带领我们克服困难,走过生活的低谷。

很多家庭,父母在世时,以父母为中心。父母走了,大家庭也散了。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的姐妹老死不相往来,有的兄弟反目成仇。可是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姊妹五人的亲密无间,相互关心帮助的亲情,让许多知情人羡慕。逢年过节聚会,双休日聚会,制造理由聚会,没有理由我们也聚会。每一次聚会,仿佛都是在告慰在地下的母亲: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我们没有散!而是更加亲热,我们亲都亲不过来啊!我们大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知道:只有更加的亲热,才对得起母亲。仿佛母亲看着我们似的,我们的一举一动,她都知道,我们每个人,母亲都会保佑的。母亲生命美丽的绽放,来到世上,仿佛注定了是为养育我们、缔造我们,直至生命的最后凋谢。

从一九四三年,父母在广州结合,我们这个大家庭正式诞生。父母缔造了我们,父亲是知书达理的,他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寄予了厚重的希望。在父亲去世后,是母亲带着我们走过了最为艰难的生活历程,用她独自坚强的肩膀托起了我们的生命;她完成了父亲未尽的职责和心愿,延续了全家一个非常完美和睦的氛围,她活着的时候就总是说:“姊妹之间,要团结,厚的往薄的赶。”意思是说生活条件好的,要帮条件差的。母亲口头传授的这句话,如同家规和我们五个人永远遵循的原则,从大姐到小妹,几十年,一件件感人的往事,一个个使人流泪的场景,在母亲的逝世十五周年的祭日,更加清晰地历历在目。

(一)

还清晰地记得,一九七0年元月二十日,父亲去世的那个寒冷的半夜。凌晨三点多,母亲一个人在武汉市二医院,经历了与父亲的生死离别,和护士一起将父亲送到了太平间。尔后顶着凛冽的寒风,母亲独自一人从医院一路哭回家。我不知道,母亲是如何悲惨地、踉跄地走回来的。(我小学的同学周琪,她家住在兰陵路口鄱阳街的一个三层楼的房子里,后来她对我说:那天半夜,她听到了母亲的哭声。)在大门外,她一边拍门,一边哭着呼喊着:“伢们啊,你们的爸爸没有了啊!……我可怜的孩子们啊……”母亲呼天唤地的痛哭声,惊醒了正在熟睡中的我们姊妹四个:当时还在下放农村的、回来帮母亲照顾病中的父亲的二十岁的二姐,十四岁的哥哥,十二岁的我和八岁的妹妹。我和二姐、妹妹睡在母亲的大床上,我惊坐起来,拉开了电灯,不由自主地说了句:“完了!”赶紧跑去打开了门迎进了母亲,我们四个孩子围着母亲失声痛哭。哭过一阵后,母亲开始安排父亲的后事,给我们交待:二姐要给大姐厂里打电话告诉她父亲去世的消息,哥哥要去派出所下父亲的户口,大姐回来要通知父亲的单位……,悲伤的母亲不能倒下,她要支撑家的全部。

没有等到天亮,我和二姐去二医院父亲住过的病房,取回父亲的棉衣和一些生活用品。二姐胆子小,不敢拿父亲的衣服,她拿着脸盆、热水瓶等,我则抱着父亲的蓝色棉袄,那棉袄似乎还有父亲的体温。从兰陵路到洞庭街再到胜利街,路边的门面都关着门,天空一片漆黑,街上少有行人,刚刚痛哭过的我和二姐一路无语。

放下东西,我又去了硚口通知住在锅厂台的戴伯伯和戴妈妈,他们是母亲的好朋友,且无儿无女,我们早就把俩夫妇当成自己家的人了。父亲是独子,在武汉我们一家本来就举目无亲,更何况当时还是在文革期间,有历史问题的父亲去世,没有人敢来送葬,没有人敢来亲近我们、安慰我们。母亲一边是失去丈夫的痛苦,一边还要顶着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还有眼前这一堆孩子将来的生活……清楚地记得,父亲的葬礼十分地冷清,只有两个花圈:一个是母亲厂里的同事凑钱冒着风险送来的,一个是父亲的挚友在市楚剧团任舞台设计的黄叔叔,在我家院子里亲手扎的。后来,黄叔叔因为这个事还在楚剧团里受到批判。

父亲冷清的、凄惨的葬礼上,母亲痛不欲生的送别。寒风中,只有一辆卡车,两个花圈,载着父亲的遗体,还有我们姊妹五人和仅有的几个父母的朋友,从二医院太平间到汉口姑嫂树的火葬场,我们送走了父亲!没有追悼会,没有遗体告别仪式,父亲甚至没有换一件像样的衣服离开人世。那年,父亲才不到四十九岁,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不是病中被强迫去东西湖走马岭农场接受批判和改造,父亲如何会英年早逝?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一九六六年,上过国民党黄埔军校的爷爷,在运动中去世。父亲不敢亲自操持祖父的后事,也是母亲一手担当,将爷爷的送走,甚至没有敢留下骨灰。一九六八年,爷爷的妹妹,我们的姑太,一辈子未嫁,靠父亲养活,也在一个冬天去世了。当时父亲在“五七”农场改造,也是母亲料理了后事,同爷爷一样,也没有敢留下骨灰。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明家,真是太为难母亲了。不到四年,她亲手送走了我们明家三个亲人,且都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因祖父和父亲的历史问题,在单位和我们居住的父亲单位的宿舍里抬不起头来。

在我保管的家庭老照片里,有一张发黄了的母亲十八岁的照片,那时的母亲是那么青春美丽。母亲从十八岁与父亲结婚,到六十八岁去世,整整五十年,养育了我们姊妹五人,带大了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明家要写家史,母亲一定要占最重要的地位,她把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全家。

(二)

母亲的身世是苦难的,她的祖籍是黄陂匡家嘴。可能是出生在一九二五年的腊月,她的父母给她起的名字叫匡腊梅。认识父亲后,有文化的父亲给她改名叫匡琴。由于外祖父在湖南衡阳车站工作,她和两个哥哥生长在湖南。四岁,外祖母去世,她幼小的年龄就没有了母爱。隔两年,她有了一个凶狠的继母,小小年纪就要做家务,经常挨继母的打骂。十二岁,外祖父去世,两个舅舅去外面学开车当学徒,大舅把母亲寄养在衡阳铁路外祖父的同事家。听母亲说过,那家姓邱,有好几个孩子。那时的母亲,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去读书,她却只能在人家家里混口饭吃。大舅每年要付给邱家生活费,母亲其实是在给这家人做保姆,洗衣做饭什么活都要做。

后来,大舅将母亲接到了广州。此时大舅开车,养活着大舅妈的一家人。所以这个时期,其实母亲还是寄人篱下。听母亲说,就是在这个时期,大舅妈的一个邻居,见母亲长得美丽端正,就介绍认识了当时家庭富裕的父亲,她自己做主嫁给了父亲。一个寄人篱下多年的孤女,当时一定是多么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啊!

母亲说的:“享福一灯盏,受罪一箩筐。”享福可能就是爷爷任国民党军官,父亲工作稳定的那几年时间。母亲曾经给我们描述过那风光的几年:家里有爷爷的勤务兵站岗,有保姆做家务,美丽的母亲穿着旗袍,坐黄包车到戏院落去听戏。在铁路上跑车的父亲,经常到香港去购物做生意。可是那样无忧无虑的日子只有几年。日本人侵略中国,父亲失业,带着大姐,一家人开始了逃难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湘江长沙、雾都重庆、广东韶关……,这些都是父母亲到过的一些地方。记得母亲说过,为了生活,父亲卖过香烟,母亲给人洗过衣服,在火车站卖过稀饭,背上还背着大姐。

有次,在车站卖稀饭时,被二舅的一个同事遇到了,他对母亲说:“你怎么在这里啊!你的二哥到处在找你!”于是,二舅找到了正在困境中的父母亲,帮着一家人买齐了全部的生活用品,接济父母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还有一次听父亲原来铁路上的同事严庆厚叔叔说过,也是在逃难时,他衣衫褴褛,贫困交加,正在车站卖水为生。父亲见到他,马上把他的卖水摊子一掀,带他买了全身的新衣,还给了他一些钱。在父亲去世的许多年后,严叔叔找到我们家,无限感慨地说起过这件事。

还有柳州的邱幼梅姨妈,是从小在湖南衡阳与母亲一起长大的姐妹,也是在困难时找到母亲,当时正是我们家里日子富裕的时候,母亲慷慨地援助过她全家。文化大革命中,她的一家也来到武汉避难,在我家里住了好长一段时间。患难与共,这是父母那一代人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

母亲不止一次的说起过那些流浪的日子。她还说过:“我要是会会写啊!一定要把这些记下来。”可是我没有作好记录的工作,那些具体的时间和地点都无从考证了。因为父母都不在了!但那些故事会常常出现在我们心里!

曾经为了母亲,二舅在当年重庆的报纸上刊登信息,要与大舅脱离兄弟关系!

还是在那个流浪的岁月,父亲失业,一家三口又住在大舅家。还有大舅妈一家姊妹几个,都要靠大舅开车的钱来糊口。那时,父母带着大姐住在一个小阁楼上,每到吃饭时,父亲都不好意思下楼,都是母亲盛一碗饭夹点菜,送到楼上去。后来,父亲终于不肯过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去国民党的一个机关做了八个月的电报员。这八个月的经历,是父亲历次政治运动中受批斗的重要的、灾难性的事件。

父亲走后,母亲一人带着孩子仍然借住在大舅家,时常遭到大舅妈的白眼。大舅妈不做家务,抽烟打牌,而母亲背着孩子,要洗他们全家人的衣服、做饭。为了能自食其力,母亲得知一个富人家的孩子没有奶吃,就给正在吃奶的大姐喂米汤,给人家当奶妈,就是把自己的奶水喂人家的孩子。二舅的一个朋友告诉了他这一情况后,他立即开车接走了母亲,心里面愤愤不平:“能够养活自己妻子的全家,自己的妹妹却给人当奶妈!”要面子的、耿直的二舅一气之下,在报上刊登了与大舅脱离兄弟关系的信息。可怜的老实的大舅一不知情、二不在家,拿到报纸只有委屈地哭泣。在遇到父亲时,大舅拿出报纸流着泪对父亲说:“对不起,我没有照顾好腊梅!”父亲则是怪自己无能,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从此的几十年间,两个曾经相依为命的、同是失去父母的、孤苦的舅舅,就真的再没有来往!有时两个人开车碰到一起,二舅也不理他的哥哥。

同类推荐
  • CQ创商:提高创新能力的54个秘密法则

    CQ创商:提高创新能力的54个秘密法则

    CQ(创造商数)是指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开放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总和。创商是智商的一种深化和外化,是衡量一个人的智商在发现未知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转化程度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现实行动能力和成功能力的砝码。创商与智力相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高的人,不一定有高创商:但是具有高创商的人,一定具有高智力。《CQ创商:提高创新能力的54个秘密法则》从五个部分来做系统化的训练:冲破传统观念、激发自我心智、发现创造的潜能、树立创新的意识、拥有创造的智慧,每部分都提供了提升CQ的方法,青少年朋友只要认真阅读与实践,就可以使自己的创商得到提高。
  • 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

    本书从立身、礼仪、防骗、商务、法律、理财、休闲、汽车,房产、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入剖析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年轻人在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都多一些顺畅,少几分坎坷,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人生是所大学,社会是个课堂。对于初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职场新人而言,他们有着健康的身体,乐观的心境和用不完的热情,阻碍他们成功的不是理念的缺乏,而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知识和技巧。
  •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诚实守信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诚实守信

    许由隐居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青少年应该具有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一卡耐基其人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一卡耐基其人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语言的突破”、“伟大的人物”共十八章。
  • 20岁做人,30岁做事

    20岁做人,30岁做事

    人生犹如一条长长的河,一晃就流到了20岁的港湾。20岁是生命里一个特殊的季节,犹如青春耀眼的朝阳,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人到了20岁,其实才是整个人生的开始。20岁的心脆弱、敏感,20岁的思想、灵魂正一步步地走向成熟,20岁的梦想刚刚崭露了一点头角。20岁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才不辜负这灿烂无比的美好时光呢?时光如飞,一转眼,人生之河又流到了30岁的港湾。30岁是许多人人生的分水岭,有的人已经事业有成,有的人却依然在梦想的大道上奔驰,还有的人悲观失望地感叹命运的无情。其实,30岁应该有30岁的作为与心态。
热门推荐
  • 婚姻家庭与财产分割

    婚姻家庭与财产分割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宣讲丛书》的组成部分,密切结合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将《婚姻法》的最新精神与《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继承法》《民事诉讼法》等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结合起来,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最丰富的司法运作规律和机理,满足人们清晰理解最新法律知识,加强自身法律素养的需要,并为今后的理论探讨和审判实践提供参考。
  • 秦家媳妇的那些事儿

    秦家媳妇的那些事儿

    秦家的媳妇死后都来到了异空间,这里什么都没有。三个女人一台戏,一堆女人……无聊的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和自家老秦的故事。同为秦家媳妇的她们,又有着什么不同的精彩人生呢?故事开始。
  • 你我终究还是陌路人

    你我终究还是陌路人

    更新时间不定期,我会尽量的确定好更新时间的
  • 两个世纪

    两个世纪

    鱼木跟夏风是两个世纪的人,他们会有交集吗?风吹的很劲,他们在各自的世纪完成了他们的梦想。在两个世纪的他们会演绎什么?他们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看看他们的世界
  • 都市音乐天王

    都市音乐天王

    地球音乐天才欧阳宇带着一个世界的音乐征服平行世界人们的耳朵。他是一个被音乐耽误了的段子王,和一只戴着围巾的企鹅欢乐平行世界本书是专门推荐流行以及好听的中外歌曲
  • 《错乱酒吧情》

    《错乱酒吧情》

    主角苏莹,因为失职,心情不好,所以去了酒吧最后迷迷糊糊跟人发生了一夜情,因为有了这一夜情才让她成为了一个幸福的女人.........
  • 逆势成皇

    逆势成皇

    天生孤儿,自带衰体,莫名穿越……如果能再来一次,我会抓住你的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愿舍了这容颜
  • 都市第一弃少

    都市第一弃少

    小姨子办过门酒,未婚夫却当众提出,要把撵出杨家,这样才能娶杨敏。杨家脸面无光,却敢怒不敢言。吴凡站出来,但是杨家却把怒火发泄到吴凡身上。吴凡决定摊牌了……
  • 混在忍界的日子

    混在忍界的日子

    木叶58年,是个很普通的年份。这一年,木叶十二小强还在学校里当着熊孩子;一代孝子黑绝正在为自己的救母计划而努力行动着;情圣宇智波带土还没开始收集他的尾兽;宇智波鼬正做着自己的无间道生涯;大蛇丸正努力得建设一个新的忍村;自来也还没找到真正的未来之子;纲手的赌运一如既往的差……就在大家都很忙碌的时候,火之国某地,一个小小的贵族后裔正在为他能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而奋斗着……
  • 破天

    破天

    想知道天的外面是什么颜色,想知道这个世界的尽头是怎样的风景。这样的希望虽奢侈且令人钦佩,但是如果对于胸中无大志只包括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人来说,这个念头实在可笑。所以肩有白虎手握青龙的唐玄觉得,自己只要成为一个大款恶少流氓就足够了,至于超脱求道之类的,谁愿意谁去好了。可是,命运这种东西,好像总是不按照人的想法转动轮子……要么把老天踩在脚下。要么,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