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91400000017

第17章 锦边碎花(5)

说来惭愧,我虽忝为宁夏杂文学会副会长,与杂文界的朋友多有往来,却不认识沈华维,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直到一位同事将他的书稿拿给我,嘱我为之作序,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位写杂文随笔的沈华维先生,而且与我同住一座城市,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还颇为相同。

沈华维要出书了,沈华维该出书!如果不出书,不要说只有我孤陋寡闻,相信宁夏以至全国的绝大多数读者,都没有读到他多少文章,都不了解他的实力、他的成就。

果如此,就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也是杂文界的遗憾,广大读者的遗憾,文化事业的遗憾。

宁夏写杂文的人不少,杂文写得好的人也不少。其中沈华维便是一位虽不被众人了解,但却极具实力、极有成就的杂文家。沈华维的杂文随笔,主格调是作忧国忧民之思。书中所选的60篇文章,绝大多数立意高远,关注现实,关注国家民族民众的前途命运,切中时弊,解剖病灶,分析病情,展示病象,查找病因,寻求疗救的良方与途径。他分析权力,解剖官场,审视人性,揭示规律。在《权力的“公”与“私”》一文中,沈华维把掌权用权分析得十分透辟。他说:“对掌权者而言,权力用好了,用得得当,可以利国利民利己,可以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快速健康发展,个人也实现了其人生价值,风光无限;权力用得不好,祸国殃民,害人害己,甚至丢了性命。”在分析官场的“靠山”现象时,作者指出,“有人千方百计寻找靠山,有人蓄意等待被别人依靠”,“靠与被靠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但是,“靠山”有时靠不住,“靠山是冰山”,“靠山也是火山”。在政治性杂文中,沈华维有剖析,有讽喻,有调侃,但更多的是正面的状描与分析。其中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有对当代社会现象的透视,也有自己从政经历与经验的表述。从沈华维先生的杂文随笔中,可以发现张中行老先生的影子,可以感到张中行先生文章的风格。

沈华维先生具有扎实的文史功底,他读了不少经史子集、中外名著。在区区60篇文章中,沈先生引用了许多典章、典故、名人名言、哲人佚事。古今中外,尽为所用。沈先生的引用,不是牵强附会、强拉硬扯的引用,不是掉书袋、卖弄学问的引用,而是引用得自然、有机、得体。丰富广博的文史知识,使沈先生的文章生动、鲜活、深刻、流畅。

沈华维先生杂文随笔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他的文章大多比较长,两三千字三四千字,甚至更长。他的一些文章未能及时与读者见面,这可能是直接原因。因为报纸大多不发如此长的杂文随笔。

但他的文章长而不空,长得有内容,长得必然。对一种社会现象,或一个理念,沈华维总能全面展开,层层推进,把问题说清,把道理说透。他的文章不蜻蜓点水,不浅尝辄止,不草草收场。在叙述中,沈华维有理性的思维,有老到的人生历练,所以他的文章不尖酸刻薄,不危言耸听,不作痛心疾首状。他的文章,有《领导科学》的味道,有《官场学》的味道。一些文章可以视为小论文。读沈华维的书,似与一位饱学之士、历宦之人在促膝而谈,从他那里,我受到了许多的启发。在翻书稿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个想法,觉得应该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儿子,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看一看。相信年轻一代,也会从中得到许多教益。

沈华维的书是本好书。当然,好书也有瑕疵。如果说书中有什么不足的话,我感觉是有些文章的倾向性不明,批判性不强。也许是想“黑色幽默”,但读者又感觉不到,似乎有《厚黑学》之嫌。这只是一家之言吧。

相信沈华维先生的书会行之很远,也相信他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是为序。

2006.3.22。

杨昊《清华梦》序

人的一生是寻梦的一生。梦有千种万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此论曾遭到过严厉的批判,但它是中国几千年社会人们的价值尺度、追求目标与心理写照,这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有千年的科举制度史。对于这一制度,褒贬不一。褒之者以为,以考试的方法取仕,为天下的读书人提供了平等进入仕途的竞争机会,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它不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为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贬之者以为,科举制度将千千万万学子引向了独木桥,是封建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阶层的奴化、控制与戗害,是腐朽落后的。不论如何看待中国的教育史与科举制,人们似乎尚未找到比学校教育(包括私塾教育)更好的教育方式,也未找到比考试更好的选拔优秀人才的方式。所以,自上世纪70年代末重新运用的高考制度,虽然被轻蔑着,鄙薄着,批评着,诟病着,非议着,却难以被取代甚或取缔。

我们这一代是从高考的制度框架下走过来的,我们的后代也从这一制度框架下走过。所不同的是,我们那时参加高考很轻松,因为是计划经济时代,因为已有工作,所以考不考得上不是太有所谓,参加高考更多表现的是上进心与从众性,与饭碗不太有关。而我们的下一代以至今后的学子们,命运已将学习成绩、高考、就业、今后的命运等牢牢地拴到了一起,高考不仅有荣誉性,而且决定学子的命运以至生存方式。高考变得越来越沉重,因为中国已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杨昊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名学子。他是从中国西北的边塞小省区宁夏考入中国最著名的学府清华大学的学生。清华大学每年面向全国各地招取学生3000名左右,由于地域的不公平性,每年只在宁夏招10余名。在每年五六万的考生中挤进这10余名,其艰难不言而喻,其成功也不言而喻。

杨昊要出书了,书名是《清华梦———从中小学到清华成长日记》。书中撷取了他从小学初中到大学的近160篇十多万字,当作日记写下来的小文章,其中有观察日记、散文、诗歌、童话、格言、心得、小理论文章等等,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充分显示了“尖子生”与“清华生”的实力。

杨昊做的是“清华梦”。现在的孩子们似乎一生都在“梦”里,梦总是做也做不完,醒也醒不了。梦想上一个好的小学、中学、大学,梦想有好的学习成绩,梦想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梦想考研、出国,梦想有一个好的职业,梦想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梦想的过程,就是艰难艰苦艰辛的奋斗过程。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在高考指挥棒的调动下,孩子们从上学前班就开始了苦难的旅行。

杨昊的书中,描述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学生的特殊境遇与心路历程。杨昊的日记总体上是阳光的、清纯的、向上的,他在吟诵奋斗中的欢愉,同时自觉不自觉地也透露出了他的郁闷、沉重、压抑、挣扎、抗争、痛苦以及无助。压力来自社会、家庭、自身,压抑缘于过高的期望、激烈的竞争、难以确定的前途。看到一个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强迫自己“认真对待统练,如同对待高考”,强迫自己做作业、打草稿时“想想居里夫人”时,我感到沉重得透不过气来。

杨昊的书,记录了一个学生以至一代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弃所欲,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奋斗心得,学习经验。

杨昊的书,可以作为后人研究中国这一段历史特别是教育史的绝好参考资料。这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第一手资料。

杨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与说服力。

十几万字的书稿,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杨昊的观察十分精准,他的描写极为形象,比如《落日》,能把落日写得如此之美,体现了一个少年非凡的文学素养与技巧。从文字的口气上看,他写这篇文章时的年龄还很小,但观察的细腻和文字的准确、形象、优美、生动,的确是令人惊喜的。

杨昊是激情澎湃的,他的诗歌富有意境,豪气四溢。

杨昊是积极向上的,虽然也有犹豫,也有彷徨,也有烦怨,但总体上,志向远大,目标专一,积极进取,顽强拼搏,使梦成真,变为现实。

杨昊是温情的,极具感恩意识,书中他多次提到他的父亲,记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帮助、激励、提醒,比如制订学习计划,陪同锻炼游玩,创造英语对话环境等等。书中也多处提到了他的师长、学友,感念他们对自己的支持。

杨昊是深刻的,小小年纪,居然能写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不文明、繁荣不繁荣,都要看这里的法律健全不健全”这样的文字,能写出“规矩正是对恶劣天性的一种抑制”这样的文字,令人惊叹。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的,很多自以为精英,手握权柄的人也未必懂。前几天去美国,我受的最大教育与刺激,也不过是:华盛顿为美国立下了好规矩,美国才得以持续稳定发展,成为超级大国强国。

一个少年,从小做清华梦,可嘉!他瞄准目标,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接近理想,终于圆梦,更为可贵。清华梦是个好梦,其他的梦比如北大梦南大梦X大梦也是好梦。

学子们只要做梦就好。需要指出的是杨昊的拼搏精神是民族精神之一种,值得跋涉在求学艰险路途上的学子们学习。相信杨昊的日记杨昊的书也会给中国的无数学子带来启迪与教益。

是为序。

2006.6.9。

李景杭先生其人其字其文

近日参加了宁夏老年记协的代表大会,心中颇多感慨,最大的感慨是,我已渐入老境,今后参加学术或社会团体,已渐有资格加入老年什么什么学会研究会之类了。

还有一个感慨是,绕了一圈,我依然与新闻有缘。

20岁时我就与新闻有缘。1977年,参加高考之前,我参加了《青海日报》举办的第十三期通讯员学习班。历时一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发表了一篇消息,一篇通讯,并从此埋下了深深的新闻情结。我毕业分配时报的第一志愿是报社,第二志愿是出版社,但与高考录取时一样,我实现的是第三志愿,离新闻远了一些。好在我在45岁之后当了三个多月的电视台台长,算真正从事了几天新闻工作。好在离开电视台后到了新闻出版局,与新闻仍比较接近。

我有不少新闻界的朋友,李景杭先生是其中之一。

虽然他入新闻界的时间不比我早多少,他“不惑入报苑”,但他不像我三个多月就走人,而是“一去十七年”,供职于宁夏科技报社。十七年的报人生涯,他是资深的新闻工作者。

认识李景杭先生的时间不是很长。三四年前吧,李东东常委写了篇《宁夏赋》,高度概括与赞颂了宁夏,引起了区内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书法界很多人士以及许多老领导老专家书写了这篇作品。这其中,就有李景杭先生。他用欧体正楷书写的《宁夏赋》,得欧阳询书法之精髓,并激荡着时代的热情与精神。李东东常委很欣赏李先生的作品,在得到北京许多行家的首肯后,她要我帮助出版这一文学精品与书法妙品精妙结合的作品。我则以为,单出这一作品,显得单薄单一。我建议请宁夏书画界的精英们围绕《宁夏赋》,创作一批作品,结集出版书画集。李常委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有了《宁夏赋》书画集的出版。在编辑该书的过程中,李景杭先生极为认真,他不仅数次书写楷体毛笔作品,而且又用钢笔行书书写了《宁夏赋》全文。可以说,《宁夏赋》书画集的出版,缘李景杭先生的欧体楷书而起,而且他用力最勤,最为积极。

引书法与文学联姻,导艺术与政治共鸣,推介宁夏,推动宁夏,李景杭先生功不可没。

李景杭先生是书法家,他是宁夏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协宁夏会员。我不太懂书法,我同意闵生裕先生的一句评价,李景杭先生是宁夏书界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在书界如同在新闻界一样,李先生不属于早慧者,不是少年得志者,他也许有家学渊源,也许曾幼承庭训,但他少年青年时并未将书法水平显露出来,50岁以后,他才渐入佳境,声名日隆。字如其人,从李先生一丝不苟的欧体楷书,可以看出他小处着眼、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与风格。从他的钢笔行书中,能看到他处世的洒脱,为人的敦厚。读了他2006年5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宁夏赋书帖》,突然发现,李景杭先生将书法二十八般武艺玩得样样精通。他的篆书、汉简体、魏楷、新魏体、隶书、草书、行书、西夏文体、金文体,令人眼花缭乱,令人大开眼界,令人心悦诚服。能将各种书体研究深研究透,并能驾轻就熟,随意挥洒,皆成精品,没有执著的追求不行,没有艰苦的磨砺不行,没有充分的自信不行,没有上好的天分不行。李先生在书界低调着默默开拓着,他的精神,他的才艺,他的成就,令人尊敬。作为杂文作者,我应向他学习。

李景杭先生首先是报人、作家。他的《砚田笔耕·散文卷》,收集的作品并不多,40余篇,却反映出他的情怀,他的追求,他的实力。李先生关心农业、农村、农民,我以为,现今有良心的记者、作家,都应当关心这一问题。李先生在他的作品中,痛苦着农民的痛苦,喜悦着农民的喜悦。他传播科技知识,彰显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与事迹。在推动宁夏农村发展方面,李先生尽了该尽之力。

李景杭先生是文人雅士。他的散文写得雅、精、细,《追忆刚解放的宁夏城》,写了他的亲身经历,写了他对解放的喜悦。李先生这辈人,对共产党的感情,浓郁、坚定。

我父亲比李先生要大十岁左右,要是没有解放,不可能有他后来当工人,当干部的人生。他虽然未曾入党,也未上过党课,可他对共产党的拥戴,令我感动。李先生生于旧社会,对于解放的感觉,自然是真实真切的。他的记述,为后人打开了一扇透视历史的窗子。

李先生尊重老前辈,他的《怀念画家安卓三》,概略地记述了安卓三先生的生平与业绩,表现了后辈对前贤的推崇。

李先生友善同行,为书法家柴建方的作品叫好,称柴建方“笔底波澜涌,翰墨寄情怀”,言柴的“每一幅书法,每一方印章都能使我们感受到一颗不囿于窠臼的艺术家之心的跳动”。对于他人的才华,他人的成就,李景杭先生表现得喜悦、接纳、推崇。这是一种胸怀,一种人格。

李景杭先生的散文,还推介新兴文化,记述行旅,遣怀抒情,并且对时下存在的不正之风,进行了批评。比如对于燃油费的上涨与装修的无序,就进行了严肃的剖析。

也许在这方面,我与李景杭先生有更多的共识共鸣。

李景杭先生要出书了,看了他的作品,写在上面的话,算是自己的一点印象,几句评价,如此而已。相信李景杭先生在他的文学与艺术之旅中,会发现与创造更多更迷人的风景。

2006.6.19。

同类推荐
  • 短笛

    短笛

    诗,是大自然的夜明珠,而语言文字只是夜幕,好让它更能显现出……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本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本书被专业人士评为“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被大众称之“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
  •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词传》以纳兰容若的生平为主线,从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将纳兰容若的词与情细细道来,为你呈现出一个鲜活的纳兰容若。翻开这本书,透过婉丽隽秀、明镜清菀的小令长调,仿佛能够看到一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
  •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几乎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此外,还精选了她谈建筑的三篇文章。在她的作品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交相辉映,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
热门推荐
  • 风雨苍龙宿

    风雨苍龙宿

    纷乱的江湖,一桩桩的阴谋,本是逍遥客,奈何红尘乱。
  • 未来之机甲女王

    未来之机甲女王

    见证了母亲柔弱悲惨的爱情直到最后凄惨死去,让她对爱情冷漠。被人失手推下楼,却穿越到千年后的未来,一个富家庶女身上。因为原主的废物,让她在学校倍受排挤,家里被嫌弃。一次偶然为了保护母亲激发了潜能。从此以后她便不再是废物,在还未强大之前,她不仅要面对大夫人刁难,同父异母姐姐的挑衅,还要平复父亲的不信任。看她身怀惊世异能如何找到那立足之机,如何站在那强者之颠?
  • 凯式霸道,只给你

    凯式霸道,只给你

    我的爱只给你,你的心里只能有我,你是我的初恋,也是最后一个我愿付出真心的人。
  • 各有前因莫羡人

    各有前因莫羡人

    有缘,请惜,无论深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瓮中人语

    瓮中人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年一剑

    十年一剑

    长篇武侠小说《十年一剑》讲述了十九年前的一个雪夜,魔尊率众血洗葬剑阁,幸存下来的少年化名为锋,十年学剑,十年复仇,当这条血肉横飞的复仇之路走到尽头时却又要面临新的抉择。小说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知书达理的艾笙歌,活泼伶俐的小昶,正气凛然的霍少枫,强大莫测的渊……是敌人,还是朋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场面波澜壮阔,是兼容古典与现代武侠小说的作品。
  • 一个转身错过一个人生

    一个转身错过一个人生

    俗说女大十八变,三年的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林尹悠的一生在三年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次车祸失去了部分记忆,却因而有了高超的记忆。十八岁完成了所有学业,二十岁取得了众多的证件。经纪公司的总裁朋友推荐去做经纪人,被分到tfboys做经纪人。在某次活动中,与鹿晗相遇,鹿晗正是三年前车祸忘记的未婚夫。他们的相遇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爆笑兽世来种田

    爆笑兽世来种田

    苏芮意外穿越来到未来世界,人类已灭亡,只有兽人,看苏芮如何在兽世开启她的美好人生~
  • 爱情九十九

    爱情九十九

    全文免费!九十九个不同的爱情故事,不同的恋爱,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浪漫,不同的表白,不同的……一切,都是不一样的。(更文很慢,愿者上钩!)
  • 大周帝师

    大周帝师

    一个失去部分记忆却神力无敌。一个饱受病痛折磨却快如闪电。他们是战友,是兄弟,却也是对手,是仇敌!身处风云激荡的五代十国时期,面对挣扎求活的乱世芸芸众生,他们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