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56200000017

第17章 曾巩的幼弟曾肇

曾肇是曾巩最小的弟弟,字子开。曾肇出生于庆历七年(1047年),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大哥曾晔已四十岁,二哥曾巩也已二十九岁。但大哥此时已是体弱多病,在曾肇六岁那年去世了,且留下了年幼的儿女。而此时的曾巩还没有娶妻成家,曾肇主要是在母亲和哥哥曾巩等人的培养和教导下长大成人的。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哥哥曾巩是他的“父师”。曾肇自小就聪明好学,加之勤奋,学业日有长进,治平四年(1067年),这一年曾肇二十一岁,他考中了进士。可以说,他是一位大器早成的青年才俊。

学而优则仕,中得进士之后就可以进入仕途。曾肇出任了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省)的主簿。虽然官阶不大,只是一个九品的官员,但这毕竟是朝廷的命官。而在黄岩县任职时,他遇上了惜才的简亢。简亢知曾肇之才学,向朝廷推荐曾肇到州学里去任职,当起了老师。一时四方之士人,闻声而来求学,州学门庭若市,座无虚席,曾肇声名远播。

正当其时,朝廷正是想重用一些有学问的人,想以“经术造士”。也就在这时,皇帝身边的近臣,向皇帝推荐了曾肇。说像他这么一个有才学的年轻人应该到京城里来,不应该久居那么一个偏僻的地方。于是,皇帝在延和殿召见了他,皇帝当面问了他一些问题,曾肇从容对答,回答的都是皇帝关心或想知道的事情。事后,曾肇得到了提拔,被任命为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虽然级别没有得到跨跃式的提升,但已从地方到了京师任职。不久,曾肇得到了再一次的提拔,他进入了馆阁。这是中央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掌管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他在那儿校勘删定《九域志》;后改任大理寺丞、同知太常礼院,权判太仆寺殿中省。熙宁中,他的哥哥曾布因为“市易”一案而被追究责任,曾肇也因之而受到牵连,被停职。这时很多人都认为曾肇可能要大祸临头,可是曾肇泰然处之。元丰元年(1078年),他被任命为集贤校理,后又转任殿中丞。此时他已官至五品,随着职位的提升,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曾肇曾为已故宰相曾公亮撰写了行状《曾鲁公行状》,神宗读到,直称“好”。恰在此时,朝廷又要会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曾肇被提升为国史院编修,官中书。在此期间,曾肇做了大量的工作,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们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而曾肇对此一一进行厘正。神宗皇帝在北郊亲自祭祀皇地祇(地神),此俗也是从曾肇时开始。对此,朝中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与议论,但是曾肇引经据典地加以辨析,并且在明堂里的配享也遍及五帝。曾肇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又迁任吏部郎中。每次皇帝召见后,皇上总要目送他出殿。后又调任为朝奉郎。本来不是侍从官不能坐殿,但皇上特许他可以进出。就在任朝奉郎不久,曾肇的母亲去世,曾肇颇是伤心,他回家守制,一时间消瘦了许多,须发也变得斑白,人也老了许多。服丧期满后,他入京担任户部郎中,不久又回到吏部,担任右司郎中,覃恩赐绯衣银鱼。

神宗赵顼去世,哲宗赵煦即位,改年号元祐。因哲宗年幼,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和吕惠卿为相,朝中诸多大臣趋附于他们,而曾肇却不为所动。当时朝中的多数大臣对曾肇较为了解,知道此人有才有德,又是先帝神宗时的史官,于是令他为《神宗实录》检讨,并兼权中书舍人,赐三品服。

曾肇为官正直,敢于直言。当时朝廷正讨论叶康直以直龙阁身份知秦州一事,曾肇上奏反对这一动议。他认为叶康直此人才能欠佳,又在陕西一带军事失利,以致当年神宗要治他的罪,后因宦官李宪去世,才得以不受追究。同时,曾肇认为,像叶康直这样的人应当罢黜,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先皇帝神宗的英明。但是曾肇的弹劾,受到御史们的攻击,曾肇只好请求外调。这时,范纯仁在朝上站出来,范纯仁是名臣范仲淹的儿子,此时的范纯仁已是宰相了,自然说话有分量,他说:“若善人不见容,吾辈不可居此矣。”纯仁之意是像曾肇这样忠于朝廷的正直的好人,朝廷不能容纳,要将他赶走,我们这些人也只好走人。在范纯仁等人的力挺之下,曾肇才没有被追究。侍郎韩维上奏范百禄一事,太后认为韩维是进谗言,要贬黜范百禄,于是要将韩维外调到邓州。曾肇出言反对,他说:“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且坚持不草拟诏书。谏议大夫王觌因上奏论胡宗愈一事而被调任润州,曾肇又上书说:“陛下寄腹心于大臣,寄耳目于台谏,二者相须,不可缺一。今觌一言论及执政即去之,是何异爱腹心而涂耳目也,岂不殆哉!”{1}皇上恍然大悟,加封王觌直龙图阁。元祐四年(1089年)天下春旱,而按照惯例在春天里朝廷要举行一次春宴。曾肇与彭汝砺一起上书反对举行春宴。他们在奏章里说:“天灾方作,民食未充,乃于此时君臣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伏天灾,导迎和气。”第二天,皇上下旨罢宴。

曾肇在此时可以说,仕途较为顺畅,且很长时间是在朝中为官。而自元祐以后,似乎仕途就变得不是那么的顺畅,波动起伏较大。元祐中,朝廷要将蔡确贬至新州,而新州是“烟障最甚”之地,有“人间地狱”之称,曾肇与彭汝砺相约要好好地为蔡确进言。而这时,正要升肇为给事中,肇不曾站出来进言,只有汝砺进言为蔡确说话。这一事被人们抓住了把柄,称曾肇“卖友”,当然曾肇也没有为自己申辩。自此,曾肇以宝文阁待制的身份出任颍州知州,后又调任邓州、齐州、陈州和应天府等地。元祐七年(1092年),曾肇回到了礼部任侍郎。此年正值皇帝祭祀天地,当年曾肇有“亲祠北郊”之议,为此再次上书,请求在明堂同祀上帝与五帝。此后他自己请任刑部,不久又出任徐州,再调至江宁府。第二年,哲宗亲政,起用了一批旧臣,曾肇被召回朝廷。曾肇向皇上进言说:“人主虽有自然之圣质,必赖左右前后得其人,以为立政之本。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良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宫,亲近亵御,其损益相去万万矣。”{2}他这一言出,就遭到了皇戚们的攻击。绍圣四年(1097年),前史官范祖禹等在修撰《神宗实录》时有讥讪言语,被降罪。曾肇因参与修撰,亦被降调滁州。后复为集贤殿修撰,出知泰州、海州(今连云港)。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徽宗即位。曾肇又被召为中书舍人。他上疏建议广开言路,得到了徽宗的赞同,下诏之后,进言者无数。这可得罪了时相章惇,章惇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但皇上并没有听取章惇意见。曾肇又建议昭雪元祐党人,并作训词哀悼他们,悼文深情感人。不久改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掌管起草诏令。时有谏官陈灌、给事中龚原以言获罪,无人敢救,曾肇挺身而出,极力为他们进行辩解。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因兄布在相位,避嫌拜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一宫。不久,曾肇先后出任陈州、太原、应天府和扬州、定州等地职务。也就在这一年,被封为曲阜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元祐期间的士大夫再度遭贬,曾肇也在被贬之列,他被贬到和州(今安徽和县)、后又调到岳州(今湖南岳阳),继而再贬到濮州(今山东鄄城)为团练副使,最后到汀州安置,在汀州两年时间里,他闭门谢客,不与外界接触,每天都是手捧书卷品读,房间也只放置床一张,坐也在其上,睡也在其上,悠然自得。崇宁四年(1106年)才回到润州,此时其兄曾布也居住于润州,兄弟俩出入成双。次年,即大观元年(1107)八月,病逝于润州,终年六十一岁。

曾肇从举进士入官以来四十年,历英宗、神宗、哲宗和徽宗四朝,在十四州府任职,担任过吏、户、刑、礼四部之侍郎,两度为中书舍人。一生也可谓是跌宕沉浮,功过是非自有人评说。杨时(1044—1130年)在《曾文昭公行状》里对于曾肇有一段总结式的话,基本概括了曾肇的一生。他说:

公天资仁厚,而刚大之气睟然见于颜面,望之若不可犯,而即之则温然可亲,不问知其为成德君子也。与人交,无远近亲疏之间,不为虚词饰貌,一以诚意。引掖后进惟恐不及。一经品目,人人自好。自少力学于六经百氏之书无所不究,含英茹实,以畜其德,非如世儒徒摭其华,雕绘组织,为辞章而巳。经纶之业,盖其素所蕴积也。故其在朝,则以论思之责为己任,出藩于外,则所至有成绩。瀛州救荒之政,全活者不可以数计。至其受代,则民挽留之,圮道阖门而不得去。更十一州,若此类不可悉数,然在公为不足道,故略而不载,平居于物无所嗜,惟藏书万余卷,手自雠校,终老不倦,穷探博取,无所遗忘。虽外国山川道里远近夷险,无不洞悉。与辽使语,道其委曲,皆大惊服。及自胊山还朝,某官某送伴辽使,使者语某曰:“昨期会日执某事者,非曾舍人耶?吾闻其名久矣。”其为夷狄钦慕如此。家素贫,未尝屑意有无,而以字孤赈乏为急。由布衣以至处显,视其居处被服饮食无少异。殁之日,陈无新衣,荐无完衾帷,器用敝恶,阖门千指无所归。闻其风者,虽庸夫贱类,皆叹息为之泣下。{1}

从杨时的记载看,曾肇天资仁厚,含英茹实,为人诚恳,一生好读,穷探博取,宵衣旰食,无论在朝廷还是在州府皆有政声,为文卓然成一家,有两汉之风,莫不令人叹服。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曾肇被高宗追赠为“少师”,谥号“文昭”。《宋史·曾肇传》认为曾氏家学有“两汉之风”,并对于曾肇评价说:

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肇以儒者而有能吏之才。宋之中叶,文学法理,咸精其能。

曾肇一生著述丰富,有《曲阜集》40卷、《外集》10卷、《奏议》12卷、《元祐外制集》12卷、《庚辰外制集》3卷、《迩英进故事》1卷、《内制集》5卷、《尚书讲义》8卷、《曾氏谱图》1卷。但今天仅存的只有《曲阜集》4卷收录在《四库全书》里,这四卷为曾肇裔孙曾俨在清代康熙年间所辑,其实这四卷中只有三卷是曾肇的著述,一卷为附录,附录收集了曾肇行状、神道碑及一些与曾肇著述相关的序、论等。其余著作均已散佚。

现存曾肇诗主要见于《曲阜集》中,有十七首。《全宋诗》中收录二十九首及残句,现能见到其词有一首,即《好事近》。诗词存量虽不多,但也能看出他的诗词的一些基本情况。

曾肇的诗生动清新。在现存的曾肇诗中有几首写景诗,秀丽清新。如其《淮南道中》:

四山蓊郁气朝隮,晚雨廉纤未有泥。

鸭绿几寻塘水浸,鹅黄一段稻秧齐。

幽花布地金钱小,野蔓萦林翠幄低。

满目淮南风景好,不堪时听子规啼。

诗人笔下是一幅淮南春景图。傍晚下着小雨,诗人行走于道中,四面青山,春之气息弥漫,味有菊香与野蔓,色有鸭绿与鹅黄,景有稻秧和水塘,还有晚雨与翠幢。而在这美好的风景中,几声子规鸣啼。静中见动,动中有静,状景于眼前,读之如临其境,清新秀丽自在不言中,而在这清新之中又多了几分幽静。

再如《京口甘露寺》诗:

屈曲危楼倚半空,诗情无限景无穷。

江声逆顺潮来往,山色有无烟淡浓。

风月满楼供一览,乾坤万里豁双瞳。

片云逈逐斜阳去,知落淮山第几重。

这首诗写的是甘露寺多景楼之景,同样清新秀丽,写景生动形象,从这一角度看不失是一首好诗。但人们读到曾肇的这首诗,总喜欢把它与其兄曾巩的《甘露寺多景楼》相比。这两首诗写的是同一景,巩诗写得大气雄阔,肇诗清新动人。风格迥然,一首细笔漫描,一首粗画勾勒。两首不可放在一起相比,不可以此论高下,而只能是读者对诗之风格各有喜好。

其次,曾肇的诗情感丰沛。曾肇流传下来的诗不多,而这不多的诗中思亲诗、寄友诗、唱和诗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诗往往充满感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如《出门寄家》诗:

出门日日念归期,恐过归期未得归。

画角数声来别浦,孤帆一点背斜晖。

行逢山树秋前落,坐见江云水上飞。

尽是南人好风景,客心惊此却依依。

长期在外就不得不让人想家,思念家中的亲人,总也盼望着回家,哪怕是刚刚离家都是如此。曾肇刚一离家就念叨着回家的日期,担心误了归期。夕阳下,画舫中,孤单单地行进于江水之上,坐在船上看着身边树木逝过,头上白云飘过,尽是这般好风景,更是勾起了思家依依不舍情,表达了诗人思亲的真挚情感。

再如《次后山陈师道见寄韵》,诗云:“故人南北叹乖离,忽把清诗慰所思。松茂雪霜无改色,鸡鸣风雨不愆时。著书子已通蝌蚪,窃食吾方逐鸒斯。便欲去为林下友,懒随年少乐新知。”后山即陈师道(1053—1102年),比曾肇小几岁,曾从曾巩学。也是一位官员、诗人。与曾肇相友善。曾肇在这首诗里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对朋友间的友谊流露出依赖。像这种诗还有《寄吕南公》,吕南公与曾肇同属建昌军人,也是同庚好友,曾肇曾向朝廷举荐过吕南公。这首诗称赞了友人的才华,“风骚寓兴垂金薤,翰墨传家富玉杯。”也表达了对友情的坚贞与对友人的思念。他说:“倾盖相知胜白首,扁舟临别重徘徊。”

这种情真意切不仅体现在思亲念友中,也体现在对自己生活与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中。如他的《族兄山庄》一诗,就通过近于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兄长寄情山水间,远离官宦仕途忧扰的羡慕与追求,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生活的厌倦与无奈。诗云:“宦路崎岖寄此身,羡君筑室离嚣尘。能将孝谨传家法,何用声名动世人。桑落百壶宁惜醉,竹竿千亩不忧贫。求田更欲依丘垅,来往他时愿卜邻。”

曾肇的一些诗想象丰富,表现夸张。如他的《上王荆公墓》,诗云:“天上龙胡断,人间鸟来。未应淮水竭,所惜泰山颓。华屋今非昔,佳城闭不开。白头门下士,怅望有余哀。”诗中以“龙胡断”喻宋神宗之老,以“鸟来”喻王安石之死;又以“淮水竭”“泰山颓”写王安石之死对国家的损失,也借此表达自己彻骨的悲伤思念之情。再如《武夷山天柱峰》:“燕越相望路八千,忽惊天柱落尊前。何如乞我双鳬舄,飞上峰头访列仙。”这首诗极具夸张与浪漫之特色,颇具李白诗的韵味。

元代陶宗仪《说郛》(八十二卷)里录陈师道《后山居士诗话》说:“世语云: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开、秦少游诗如词。”宋诗多以议论为诗,而词多是写景抒情,秀丽清新。此中说曾肇诗如词讲的正是他诗的特点,正是他的诗与众多宋代诗的不同之处。

曾肇不仅能诗,还能词,只可惜他的词仅存一首《好事近(亳州秩满归江南别诸僚旧)》,词云:“岁晚凤山阴,看尽楚天冰雪。不待牡丹时候,又使人轻别。如今归去老江南,扁舟载风月。不似画梁双燕,有重来时节。”这首词是他在亳州任职期满,告别同事们时所写,词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宦游的无奈与惆怅,全词语言晓白,富有婉约风韵。

曾肇的著述多是应用性文章,因为写这些文章可以说是他的工作,是他的职责所在。就在今天能看到的《曲阜集》中,除了近20首诗外,其余则是应用性文章,主要有诏、制、表、奏议、启、状等。这些文章大多都有特定的读者对象,或是皇帝或是大臣,由于特定的对象就决定了文章该怎么写了,写什么。要说服别人,就得把事情说清楚,就得把理由说充分,有理有据。如果这个理说得不好可能会遭遇到降级、外调、牢狱之苦甚至血光之灾。正是出于这种需要,他的文章长于记事说理。如在《上哲宗皇帝议明堂祀上帝及五帝》奏议里,可谓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他引用《周礼》《尚书》和《孝经》等重要典籍,同时引用孔安国、孔颖达等人对于这些典籍的传疏内容,并对这些内容逐一分辨,指出其是与非,通过摆事实,指出古代及当朝不同时期是如何祭祀上帝、五帝的。通篇有理有据,既有理论上的引证,又有事实根据,最后亮明自己的观点:“伏请自今宗祀神考于明堂,以配昊天上帝,并祀五方五人帝、五官神,以称严父之孝,以成大享之义。”他博学而有辩才,立论本源于六经。当然,这是向皇帝进言,得讲究语气、用词等,得娓娓道来,不急不躁,温和而有风度。这也正如《宋史·曾肇传》里所称他“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文献通考》称:“肇制诰温润典雅。其草兄初拜相制,汪玉山称之,以为得命次相之体。”清人所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也称其制诰“渊懿温纯”。再如他的《再论韩维不当罢门下侍郎奏》,老臣韩维因口头陈述范百禄之过,哲宗想因之对韩治罪。于是曾肇上此奏。曾肇首先肯定韩维是有不当之处,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口头陈述,而应在于陈述的事情是不是事实,是不是欺君,如果所陈述的是事实则不是欺君。接着又分析如果借此治罪韩维,必然是弊大于利,失大于得。在分析的过程中,他也是以古论今,晓之以理,并明确表态,我蒙厚恩食厚禄,决不会袒护韩维而辜负陛下。他说:

今陛下责维徒口奏而已,遂以谓有欺君之意。恐命下之日,人心眩惑,以谓陛下以疑似之罪而逐大臣,恐于陛下盛德不为无损也。执政大臣自此以维为戒,无敢开口议论臧否人物。君臣上下,更为形迹,恐非陛下推赤心以待大臣之谊,亦非大臣展布四体以事陛下之道也。夫执政大臣,天子之所礼貌,所以共安危治乱者也。古人以谓:“人主之尊如堂,群臣如陛廉,远地则堂高。”又言:“二千石尊重难摇,乃能使下。”夫二千石,盖一郡守耳,犹不可轻易去之,况陛下左右执政之臣,有堂陛之势者乎?臣蒙陛下厚恩,食朝廷厚禄,岂有私一韩维以负陛下?{1}

他的大多奏议等“应用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以至于后世将他的这种“应用文”体作为写作范本。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在《玉海·辞学指南》里说:“散文当以西汉诏为根本,次则王岐公、荆公、曾子开诏熟观,然后约以今时格式。不然,则似今时文策题矣。”很显然曾肇的这类散文可以与王珪、王安石同论。曾肇也曾两度入朝担任“制诰”之职,也足以见得他在这方面的才能与专长,也足以见得上自皇帝下至大臣们对他这一才能的肯定。以至于杨时在为曾肇所撰写的《曾文昭公行状》里称赞说:“其文之精也,克承其家学,有两汉之风。其不以言语辞色假借人,而慎重得大臣之体,于今可以庶几前辈风流者,惟公一人而已。”

曾肇的散文,还擅长抒情。其情或蕴藏于叙事的字里行间,或跳跃于文字之表。如《子固先生行状》一文,对于兄长的生平事迹叙述中充满感情,而行文快结束之时,他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他直问苍天:“呜呼!天夺吾母,不数月又夺吾兄,何降祸之酷至于斯极也!岂其子弟积恶,罚不于其身,而及其母兄,使之抱终天之痛,为世之所大僇耶?”再如他的《上哲宗论亢旱乞罢春燕》一文,开篇他以一种忧虑的心情叙述京西、陕西的灾情,“而雨不时应,旱气已成,麦苗萎黄,势将槁死,虽有收成之处,所得固已无多。”接着夸赞哲宗及太皇太后,“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畏天爱民,海内所知,岂忍生灵转徙沟壑。”再下来就转入了他所要论述的正题了,他说:“伏见已定今月十七日春燕。臣愚切谓天灾方作,民食未充,乃于此时君臣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伏天灾,导迎和气。伏望特赐徳音为罢春燕,使百姓咸知陛下忧恤民穷,则天意亦顺,必有膏泽应声而至,犹足以苏枯槁,以答生民之望。盖辍一日之适而成终岁之功。”其中饱含殷殷爱民恤民之情,也隐含企盼皇上、太皇太后开恩罢宴的急切心情。

曾肇为人称道的文章再如为其兄曾布所拟的《曾布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制》。据《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七十八)记彭汝砺言,“如肇者,其文可以掌大命令,其学可以决大谋议。顷在西掖,屡能补缝阙漏。”而后人还往往对其兄弟在这方面作一比较,如元代袁桷在《题曾文昭诗》里就说:“文昭、文肃当贫苦时皆舍人抚字,迄见有成,至于制诰则殆青于蓝。”而更多的学者从其家学渊源论之,古之论者常说曾肇“犹能不失家法”和“克承其家学”,其意是指他的文法等与兄长曾巩相似,或者说是曾巩的继承。这一点可以从曾肇的文章看出。名师出高徒,曾肇的文章达到一定高度,古有论者以为他“诗、古文与子固齐名。”曾肇“从兄中书舍人子固学,日夜不辍”,况且兄长又是弟弟心目中的“父师”,焉能不受其影响?

同类推荐
  • 镭之母——居里夫人

    镭之母——居里夫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本书从财富产生、膨胀的角度,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颇具代表性的民族实业家如何从一无所有、普普通通,凭借个人的才智,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生奋斗历程;展示了一幅幅挑战自我、走向灿烂的动人传奇,是当代人追逐财富持续增长的指南。每个故事都记述了主人翁的辛酸、痛苦和遭受打击的情节,同时也贯穿着成功者自豪和振奋人心的喜悦。换句话,每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情味,能让我们与成功者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激励我们向困难挑战,迈向成功之路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卓别林自传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卓别林自传

    "卓别林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偶像之一。1975年3月9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从此人们开始称呼卓别林为爵士。本书作为卓别林的亲笔自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的一生,包括辉煌的事业历程,也包括被某些人诟病的私生活;既有具体事务的记录,也有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深层思考。阅读人物传记,其实也就是对自身的一次检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地认识自己,并获得进步的力量。"
  • 天曌芳华-武则天正传

    天曌芳华-武则天正传

    武则天本名应该叫做“武元华”,李世民赐名“媚娘”,后来她登基建立大周王朝又自名为“武曌”,退位后被儿子封为“则天大圣皇帝”,后被改封为“则天顺圣皇后”,从此被人敬称为“武则天”。她不仅仅因为登基做过皇帝这件事才被称为伟大,她其实还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和书法家。她的诗歌和文章存于《全唐诗》《全唐文》,她的书法作品《长仙太子之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100幅传世书法作品”之一。而这些,却大多不为世人所知。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绝代芳华的真实武则天。
热门推荐
  • 无相仙尘

    无相仙尘

    那些年……似乎是两千多年前吧,若去问何为天道,百家之人各说纷纭。那到底什么是天道?奸人所迫,爱妻被害,竟无人说。何为天道,又有何人所知……无奈入了道门……为救爱妻,无畏踏仙候万世,为寻天道,一念成魔也不惜!何为天道,也许只有上了那天才能知道……据说天地相接之处,日月同辉之时,那便是大道所在……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此路险恶,我却已在路上,毫不回头……
  • 少年对不起

    少年对不起

    tfboys易烊千玺和严糯的爱恨情仇,微虐故事,喜欢TF的朋友可以看一看,特别是千纸鹤!
  • 万界未来系统

    万界未来系统

    偶然获得万界未来系统的陈枫,从此开启了一条全能之路,医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神奇的医术。武道,这人怎么突然就突破境界了?音乐,那是歌神陈枫吗?我是他粉丝。车技,我的男人比车神还牛十倍。游戏,这不是一个人的游戏,不,这是一个人的游戏。陈枫也不想高调,奈何实力不允许啊!有完本好书(我的绝色冰山总裁老婆),欢迎阅读。
  • 都市超级神榜

    都市超级神榜

    记者:听说你是全国最大的富商?谢剑枫:是吧!记者:听说倭国首富的千金给你当丫鬟?谢剑枫:这个……好像也是!记者:听说你有八个老婆,个个美貌如花?真是享尽齐人之福啊,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当初是怎么追到这些美少女的?谢剑枫:是,额不是不是,这个,当年我只泡过,没追过,额,这个,这个还是不说了,说出来那都是泪啊!一个少年成为神榜巅峰高手的经历,且看他如何在都市中风生水起,覆手为云。郑重承诺,本书绝不TJ。请给新人一些鼓励,点击收藏和推荐,本人在此拜谢!
  • 女帝夙兮

    女帝夙兮

    人人都知,六皇女夙兮是女帝醉酒意外与一个男侍生下的孩子,女帝一直当她不存在。宫廷斗争也从未牵涉到她。直到女帝病重,太女因谋反入狱,二皇女流放边关,四皇女五皇女一朝毙命。女帝遗诏,由六皇女夙兮继承帝位,一统天昭。这步棋,女帝走了十五年,夙兮也蛰伏了十五年。夙君临:兮儿,这是母亲唯一能为你做的。母亲爱你。夙兮:你们看,究竟是孤跪着,还是你们跪着。
  • 爱我你怕了

    爱我你怕了

    关与我爱豆的小说,算对他的yy把,不喜勿喷
  • 我真不想吃软饭呀

    我真不想吃软饭呀

    又萌又漂亮的天后大老婆:听说你最近写了一本书很火,成为了畅销书的作家,而且还挣了很多钱是不是?田亮瑟瑟发抖,小声的说道: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只是随便写写,没想到他就火了。又萌又漂亮的天后大老婆:嘤嘤嘤……当初结婚的时候就已经说好了,我要养你一辈子的,你现在这算什么?你竟然不想要吃我的软饭了,嘤嘤嘤……田亮:我真不想吃软饭呀,可是老婆她不允许啊。
  • 乱斗之金庸武侠

    乱斗之金庸武侠

    金庸武侠的情节,错乱的武侠人物,给你非同一般的体验!看六大门派围攻缥缈峰,看独孤求败分发“赏善惩恶令”,看主角薛无尘穿越金庸剧,频遇高手,享受武侠乱斗的快感。金庸世界没看到逍遥子纵横武林,这里有;不知道西毒与萧峰武功谁高,这里有;韦小宝遇到周伯通能撞出怎样的火花?这里有。看不一样的金庸武侠故事,重温经典的武侠世界。(本书签约二组袋鼠编辑。)
  • 盛唐之帝国崛起

    盛唐之帝国崛起

    (不一样的架空穿越文,没有套路,没有无脑装逼)贞观初年,来自现代的杜乘风因一次意外穿越到山野村民杜乘风身上。从此世界的命运因为他的到来被彻底改变。蝗灾要来了,赤地千里?没事咱有治蝗四策!皇家公主高高在上?没事征服个公主,弄个驸马当当,还与李二平起平坐!番邦蛮夷很嚣张,在杜乘风的强大军团面前,打得你找不着北!李二想证明自己?没事,你来求我呀!求我最后还是要免费给我当垫脚石!本书有热血,有亲情,有正能量,有改革创造。主角无敌,没有虐,只有爽看杜乘风如何利用强大的实力一步一步征服大陆各个国家最后成立强大帝国的历程。
  • 纯正吸血鬼

    纯正吸血鬼

    作为一个血统纯正的吸血鬼,本大爷穿越了,可耻的穿越到了一个斗气与魔法的世界,但是,可气的是本大爷既学不会斗气也学不会魔法,只有一身的力气,快捷的速度,坚硬的身体和不停的对鲜血的渴望!这让本大爷怎么活啊,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