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56200000005

第5章 就学李觏

曾巩自幼“从先生受书”,但对于师承,从他本人的著作中,仅知有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对于师承李觏,现存的曾巩著作不曾言及,而据其他文献可知他曾师承李觏。由于曾巩、李觏都未见言明,曾巩是不是李觏的弟子,古今有争议。从众多的史料来看,曾巩从学于李觏是一个无须争辩的事实。李觏(1009—1059年),字泰伯,建昌军南城县人,曾创盱江书院于县城,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直讲李先生门人录》录有南宋初年状元张渊微一篇考辨的文章。他在文章里说:

尝读盱江旧志云:“曾舍人巩、邓左丞温伯,皆先生之高弟”,窃有疑焉。盖温伯他日为中丞,进先生所为文,奏乞官其一子。温伯游先生门明矣。然不能排新法之非,识者惜之。今盱志以南丰并称,不知何据?按:李直讲生于祥符之己酉,曾南丰生于天禧之己未,以年数考之,则直讲多南丰十岁也。若以直讲南丰之师友,恐不其然。谓其在乡学师之欤?则直讲以庆历三年主郡学,而南丰以是年自洪州归临川,上齐工部书云:“祖母乐居临川。”其后为文多道临川之事。谓其在太学师之欤?则直讲以嘉祐二年为太学说书,而南丰以是年登进士第,明年调太平州法曹,乌在其为师友哉?旧志所载,若不加订正,袭讹承舛,唯恐后人误后人也。{1}

认为曾巩不是李觏之弟子,大概从此始吧。张渊微的理由是,其一,李与曾从年龄上看仅差十岁,似乎不可能为师友;其二,李觏庆历三年(1043年)主郡学,而此年曾巩自洪州归临川;其三,李觏嘉祐二年(1057年)为太学说书,而曾巩此年及第,次年曾任太平州(今属安徽省)法曹。

张状元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仅从上面三点,不足以说明曾巩非李觏之弟子。李觏落第回家后,在郡城南城的盱江书院开展讲学活动。李觏在《寄祖秘丞》诗中把此事诉说给了祖无择听,他说:“郡守方仁贤,学宫盛修理。踵门致勤恪,命我论经艺。”而他在书院也是勤勤恳恳,晚睡早起,甚至还废寝忘食。他忠于职守,热爱学生,甚至把乡人的子女看成自己的弟弟妹妹,不仅教他们章句,还教他们讲礼、讲义。他自己介绍说:“麻衣何纷纷,乡人子若弟。不唯务章句,所欲兴礼义。施为有本末,动静有纲纪。早与鸡同觉,夜与月相值。孜孜忘饮食,忻忻在文史。”从李觏的《寄祖秘丞》中还可以看出,李觏离开盱江书院后,特别是李觏被任命为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后,由于没有实际性的职务与工作可做,也为生活所需,在皇祐二年(1050年)前后,他在家乡再次从事讲学授徒的事务,由于讲学效果很好,许许多多的学生都到他们那儿去学习,他也由此声望越来越高。以至于太学都知道了他“素负才学,博通经史”,“聚徒教授”,于是要请他去太学上班,并向朝廷举荐他担任太学说书一职。他们在荐章里说:“(觏)尝应制科举,虽因名臣荐论,命以试官,不沾政禄。而养道丘壑,聚徒教授。南方士流,皆宗师之。”嘉祐二年(1057年),李觏才放下了南城的教鞭而去了太学赴职。惜乎,历史上对于李觏生平事迹记载过于简略,难见其与曾巩等人交往的记载。

庆历元年(1041年)至嘉祐二年(1057年),曾巩在哪里?曾巩在庆历元年(1041年)入京,认识了欧阳修,在京城里待了几个月后,因考试不中而回家。次年他来到了临川。庆历四年(1044年),曾巩的祖母去世。第二年,归葬于南丰。庆历七年(1047年),父亲曾易占去世,此后在南丰丁父忧,在丁忧期满后,他也居住在南丰。嘉祐二年(1057年),他与弟牟、布、从弟阜、妹夫王无咎、王彦深六人及第。这一年,李觏以太学助教召,入京就职于太学。一天,官居起居舍人的刘敞(1019-1068)同时请李觏与曾巩做客饮酒,刘敞还赋诗一首《李觏以太学助教召,曾巩以进士及第归,俱会郡下,素闻两人之贤,留饮涵虚阁》以记其盛。诗云:“孤鸾方北游,威凤复南翔。邂逅中道遇,其音何锵锵。太平向百年,此固多美祥。扰扰都人士,争先显辉光。虽无醴泉流,江水清且长。虽无朝阳桐,翠树茂且芳。念将万里逝,愿得少彷徨。为君赋卷阿,因以谢楚狂。”诗见刘敞的《公是集》(卷13),亦被《两宋名贤小集》和《宋百家诗存》所收录。诗中对他们俩人极尽赞美,由此也可见李觏与曾巩的关系不一般,不然刘敞虽知其贤也不会把他们两人同时邀请到一起宴饮。及第之后,曾巩出任太平州司法参军。李觏也曾游历太平州,并写下了《太平州十咏亭》诗,诗云:“客游无日暂开颜,姑孰溪边偶得闲,风景直疑图画出,古今都似梦魂间。桓温罪逆休重问,谢傅英灵已不还。深美谪仙遗世务,酒船椎鼓浪如山。”由于李觏是一介布衣,生活拮据,没有外出游玩的条件,他的几次外出或是师友(如范仲淹)邀请,或是赶考,或是赴任。没有原由,他是不可能去太平州的。游太平州完全可能是曾巩到任后,邀老师去的。

曾巩在临川、南丰居住的时间里,很有可能来到南城从学于李觏,临川、南城、南丰无论从陆路还是水路都是在一条道上,从临川入南丰必经南城。水路盱江发源于广昌,流经南丰,过南城,入临川,再入赣江,进长江。临川虽属抚州所辖但与南城县相邻,离南城县城不过百余里,南丰县与南城县一样同属于建昌军辖下的县,建昌军治所设在南城县。南丰县城离郡城南城仅有几十里路程,不算远。南城在三地的一个中心点上,到其他两地既近也方便。更便利的是曾巩祖辈在麻姑山之南还建有云庄别墅,可供住宿。曾巩祖父致尧在景德元年(1004年)写有《春日至云庄记》一文,“庄亦吾家之别墅,在麻姑山南,盱江之北。”文中对自己带领一队家人来云庄别墅的情形做了记录。曾巩来此住宿并求学于李觏是完全可能的事。在清人所编辑的《麻姑山志》中记载,麻姑山上有李觏读书林,相传曾巩等人也曾在此读书学习过。检索曾巩的著作,可以发现他有很多叙写麻姑山的诗文,如《冬望》《游麻姑山九首》《仙都观三门记》《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等等,这些诗文不是同一个时间里写成的。如果我们对这些诗文作一简要分析,就可发现,《仙都观三门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这也说明曾巩在庆历六年是到了麻姑山。这一年正是曾巩祖母归葬南丰的第二年。除此,其他均无确切的写作时间,但从内容上看,《游麻姑山九首》写的是麻姑山上的桃花源、丹霞洞、半山亭、颜碑、碧莲池、流杯池、七星杉、瀑布泉等八处秋天的景色,此八首前有一首总写游麻姑山,诗中有“秋光已逼花草歇,寒气况乘岩谷深”句,可以看出曾巩是秋天到了麻姑山。而下一首《冬望》写的是冬天的麻姑山。从两诗所写时间看,即使是写于同一年,也有一定的跨度,即从秋天到冬天。《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也是写作者在麻姑山上送别南城的县尉罗先生。从诗的思想内容看,当是写科场失意后,曾巩自景祐三年(1036年)始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因而这种心情当是那时常有的心情。同样主题还如《丹霞洞》诗中写道:“羌夷干戈今未解,天地疮痏谁能痊。大厦栋梁置沙莽,肯复顾眄桷与椽。吾徒于时直何用,欲住未得心茫然。”《冬望》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句:“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从诗文所描述的内容看,曾巩在山上待的时间较长,对麻姑山颇为熟悉,不然一时是难于写出多首细致深刻描山绘水的好诗。这样看来,曾巩在南城待的时间较长,只有在南城求学,才可能待这么长时间。

从张渊微文与《盱江志》看,《盱江志》应更接近真实。张文写于景定三年(1262年),而《盱江志》的修撰在《文献通考》里有记载:“郡守胡舜举绍兴戊寅(1158年)俾郡人童宗说、黄敷忠为之。《续志》,庆元五年(1199年)三山陈岐修,亦郡守也。”可见,《盱江志》的首度修纂时间离曾巩去世的1083年仅有75年,距离时间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小。如果记载有误,曾巩的子孙及门人弟子是不会同意的,也会及时指出其舛谬;况且修志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里面的内容有其权威性,应是真实可信的。而张文的写作离曾巩去世已有179年之久,比《盱江志》的修纂晚了104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失真的可能性就更大,以致于张渊微进行演绎推断曾巩非李觏学生。只可惜《盱江志》今已失传,无法再进行比照考证了。

虽然在曾巩现存的著作中没有言及与李觏的师承关系的文字,但现存的作品也提及过李觏,曾巩在《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中以李觏作比,向皇帝请官潘兴嗣之子。他说:“李觏以国子直讲退,归死十年亦得录其后。……圣时用王回、徐复、李觏为比,加恩其子,使斯人不卒穷于闾巷,足以明示天下。”

现存的曾巩作品不是他的全部,他还有《续元丰类稿》《外集》在宋朝南渡后,散佚不传,占了曾巩著作的一半。这些作品有没有一言片语关于李觏的记录,现在也无从得知。明清两代,学界更多的是肯定曾巩是李觏的弟子,这不是空穴来风。明代状元、大学者罗伦在《建昌府重修李泰伯先生墓记》中说:“南丰曾子固,其高弟也。”在《宋元学案·高平学案》中记录李觏弟子三人,其一为“文定曾南丰先生巩”,学案之《孙立节传》中也说:“立节,字介夫,宁都人,师事盱江,而与南丰友。”

张文认为李觏与曾巩从年龄上看仅差十岁,似乎不可能为师友。这一点明显站不住脚。古时候,贤者为师,学高为师,年龄的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在于谁的才学高,况且李觏大曾巩有十岁,就年龄、才学足可为曾巩师。李觏的另一位弟子傅野比曾巩长两岁,在《直讲李先生门人录》里有明确记载傅野为李觏学生,学者吕南公在《傅野墓志铭》中对傅野求学于李觏的过程做了详细记载。张渊微是看到了这份名录的。吕南公是著名的学者,德行高洁,又是张渊微的乡贤前辈,张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吕的文章也是应该读过的。曾巩十分尊敬的老师欧阳修(1007—1072年)也只比曾巩大十二岁。为何不从年龄方面质疑傅野呢?为何偏偏要质疑曾巩呢?显然从年龄来质疑曾巩是有失偏颇的。

李觏与曾巩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从一个侧面求证。他必然会从亲朋好友中得知李觏之名,何况先生是名倾东南的大儒。如强至是李觏学生李山甫的好朋友,强至曾作有《送李山甫赴熙州》一诗就是称颂他的边境战功。诗云:

懒忆盱江钓绿波,春风跃马望洮河。

平生富贵来虽缓,一日功名得便多。

城上陇云飘汉角,楼头关月惨羌歌。

剩裨儒帅开边策,大有燕然石可磨。

而曾巩亦曾为强至的文集写序——《强几圣文集序》,在序中对于强至为人与为文大力赞颂,称说:“几圣为属稿草,必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多称诵之。”强至是曾巩弟弟曾肇的岳父,故曾巩与强至是亲戚关系。再者,周燮在庆历二年担任了南丰县宰,曾经邀请李觏的学生余畴若去南丰主持办学。临行之际,李觏还写有《余畴若序》送畴若,并在序里告诫他说:“今天下号多士,而南丰大邑也。读儒书者盖百数,荐于乡,第于廷,往往有之。”同时又写《寄周寺丞诗》赠与周燮。

在张渊微之前,刘汉弼(1188—1245年)就撰写了《故中书舍人南丰先生曾公谥议》一文,其中就指出请谥之事是由盱江学舍诸生共同提出的,“南丰先生之名与文俱传,若揭明,故不待谥而后显。然国家迩来褒表儒先、类重易名,不以品秩拘,不以久近闻,而独于公阙焉。此盱江学舍诸生所以合词而有请也”。从中可知盱江书院以有曾巩这样的学子而自豪,值得请谥。

在南城、南丰等地一直流传着一些关于李觏与曾巩的故事,《曾巩巧对》就是其中较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故事这么说:

有一次,李觏应友人的邀请赴南昌游玩,随行有学生十余人,曾巩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从南城城里的东门出发,经盱江、抚河(盱江的下流)至赣江。时值阳春三月,两岸草长莺飞,河风阵阵,景色美丽极了。他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随船逆风顺水而下。和风中船家扯下帆篷,装上桨橹,摇橹前进。舱内李觏居中而坐,弟子们分坐在他的左右两侧,曾巩坐右侧,离老师李觏最远。李觏对众生说:“我们此行的路途还远着呢,路边的景我们也赏过了,我们换过一种消遣的办法。我们行船寂寞,何不以行船为题,对一对联,用来消遣。”大家都说:“请先生拟上联,我等对下联。”李觏点头沉思,舱中顿时沉静下来,唯有吱哑吱哑的橹声。李觏手指船橹,高声吟道:“两橹并摇,好似双刀分绿水。”

学生从左至右,依次对下联。李觏抚髯静听,有时轻轻点头,有时又评论修改一番。看他的神色,似乎对所有下联,均不太满意。最后,只剩下曾巩一人,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只见曾巩不慌不忙,站起来躬身向先生施了一礼,高声对道:“孤桅独立,犹如一笔扫青天!”

李觏听罢,不禁连声叫好:“此联气魄雄伟,思路开阔,对仗准确,实为难得之妙联。”诸生齐拱手向曾巩祝贺。正在摇橹的船家,也搭腔说:“真是名师门下有高徒啊!”

可见,张渊微对于《盱江志》所记的“曾舍人巩、邓左丞温伯,皆先生之高弟”的质疑的理由不充分。虽然,难于确定曾巩就学于李觏的时间、地点,但从上述材料看来,认定曾巩为李觏的弟子的理由充分,曾巩曾从学于李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同类推荐
  • 康熙:君临天下六十年

    康熙:君临天下六十年

    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基础,开启了康乾盛世。康熙在位期间,清朝国家统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仍是当时世界的强国,并开启了康乾盛世。本书以康熙的一生经历为脉络,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康熙,力图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康熙,为读者朋友们呈现一个复杂、多元的康熙皇帝。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3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炸药大王——诺贝尔

    炸药大王——诺贝尔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牛尔18年

    牛尔18年

    牛尔,这位风靡两岸的新一代美容教主,在他如今成功、荣耀的专业成就背后,其实蕴含着一段长达18年不断追梦、造梦、终至圆梦的生命历程。从医学系毕业后,他在众人质疑的眼光下,一脚踏进了美容界,从一个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也要卖力跑生意的小业务开始得到第一份美容讲师的工作,接着成为营销公关、彩妆师、畅销作家、明星级保养专家,从事品牌研发、创造与设计,并缔造了单年三亿的业绩……
  • 权力玩家赵匡胤

    权力玩家赵匡胤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至尊的平步青云之路,全面解密“带头大哥”赵匡胤的低调弄权之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积弱的王朝,但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仁君”。中国的“仁君”不止赵匡胤一个,但是亡国之时能让老百姓全城以死相殉的王朝,只有宋朝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真正达到帝王权术最高境界的,只有赵匡胤一人。
热门推荐
  • 女校神级护卫

    女校神级护卫

    兵王回归?强者重生?屌丝逆袭?这些都OUT了!可爱校花,冷艳杀手,高冷女总裁,性感大明星,在女子学院应有尽有!可是,这里木有男人,木有男人呀!史上最爆笑的泡妞方法,让你成为最凶残的泡妞高手!
  • 将肆

    将肆

    第一次见面,她戳着他的脸:“呀,这么好看的人,真适合抱回家去做媳妇儿。”他恼:“羞不羞!”她嘻嘻:“自己媳妇儿,不羞,不羞。”谁知,被自己屡次调戏的冰山美男,竟是自己未来顶头上司。她怂:“殿下,以前的事,您都当没发生过,行不?”他挑眉:“千灭,揩完了油,吃完了豆腐,就想拍拍屁股走人?”*女扮男装痞里痞气将军x高冷冰山腹黑闷骚太子1v1甜宠~架空玄幻
  • 不耻的爱

    不耻的爱

    “你想成为新星吗?”她第一次见他就像帮他完成愿望,可能是出于同情也许是好感,完成了他的愿望时跟他说喜欢他。他却说“你的喜欢对于我来说就是不耻的,见不得人的,你有什么资格喜欢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之夏

    爱之夏

    至夏,一个傻白甜的好女孩,为了拉贝尔大陆和古灵族的和平牺牲了自己,转世为千韩,而千韩在成为了爱心花仙魔法使者后,会不会恢复前生的记忆呢?她又会不会和安德鲁重新开始呢?这是属于至夏的故事。作者是我樱希纯和樱可可。
  • 我有一颗建木树

    我有一颗建木树

    诸神执掌法则融为一体,世界沉沦化作深渊。万事万物皆有因果,最后的毁灭即将来临。在这诸神尚存,神道辉煌时刻,林清不知不觉种下一颗种子,等待着树种的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汲取神道余晖,撑起一方天地,
  • 末日微笑

    末日微笑

    人生度漫长,相急何身亡。末日的微笑摆在眼前。是生是死,自有定义。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响木

    响木

    那年初夏,芦苇渐渐长高,阳光舞动了身体。本以为会安然自度,顺其自然考上重点大学的宁远,遇见了开奶茶店的林乐,他们的人生轨迹向彼此渐渐靠拢,一切都有了不同……
  • 谁要和这个矮子谈恋爱啊

    谁要和这个矮子谈恋爱啊

    那是他和她的恋爱故事,也是她和他的恋爱物语,更是他们和她们的青春。最强的情侣们将在这里书写属于他/她们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