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12500000035

第35章 我所了解的冀贡泉(1)

冀朝铸的父亲冀贡泉先生是著名民主人士。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与鲁迅是北洋政府教育部同事。民国年间,曾担任过山西大学教授,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避居美国,曾担任《华侨日报》总编辑,与胡适有所往来。抗战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949年以后,一直是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直到去世。

从这一个案中,可以看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经历和复杂遭遇……

一、当年的生活环境

我的父亲智力展自1949年以后一直在山西省政协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家本来住在太原市麻市街(府东街西口向南)16号。没几年,为了打通解放路,麻市街的大部分住户需要拆迁,因此我家就搬到省政协宿舍。当时山西省政协在皇华馆5号,这里原来是阳曲县衙门,门前有两颗大槐树,还有一对石狮子。可能是为了与旧政权有所区别吧,省政协将原有的朱红大门紧紧关闭,开了旁边的大门。进了大门向北,是机关的办公区。办公区以第二会议室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秘书处和联系处办公室,后面是秘书长、副秘书长的办公室。再往里走是第一会议室。第一会议室里摆满了带靠背的长条椅,靠背后面还有一个二三十公分的横板,可供后排的人放茶杯或文件。这个会议室好像是为开大会准备的,但由于政协大会往往在人民大礼堂(现在的山西饭店)召开,因此这个会议室很少使用。与第一会议室相比,第二会议室只能容纳二三十人,但内部陈设要好得多。这个会议室的座位是沙发椅,坐上去很舒服,会议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开会时还摆着鲜花,是供委员们开会用的。另外,大院里还有一个第三会议室,在一进大门的东边,归山西省文史馆使用。当时省文史馆也在这个院子办公,就两三个工作人员,一个办公室。每逢文史馆开会,参加者都是些形形色色的老人,给人一种“前朝遗老”的感觉。

绕过第三会议室往里,是省政协的宿舍区。从布局上看,宿舍区在办公区的东面,是一连串独立的院子。我当时才十来岁,听大人们说,省政协的办公区是当年县太爷家眷们住的地方,而如今的宿舍区则是当年县太爷办公的地方。在省政协大院的西面邮电局宿舍,里面有一座破败的假山,我想这大概就是县太爷的后花园吧。县太爷办公的地方有大堂、二堂和三堂。我们住进去以后,大堂早已改成库房和食堂,二堂和三堂改成宿舍。我们家和两位副秘书长住在二堂,冀贡泉和支应麟住在三堂。冀贡泉和支应麟是省政协的驻会副主席,平时不上班,除了开会什么事也没有。三堂一侧的东厢房住着张隽轩,他是省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即省政协机关的实际负责人。在张隽轩家的对面,住的是90高龄的政协委员池庄。池庄和支应麟都是在那个院子里去世的。他们去世后,灵柩就停在第一会议室,因此这个会议室就更没有人使用了。三堂的西边正好第一会议室,在它们的后面还有一排南房,住着四五位驻会委员,其中有无党派人士武委员和天主教人士曹委员。反右运动以后,山西的“头号大右派”王文光和“二号大右派”梁园东也搬进省政协宿舍,王住了池庄的房子,梁住了曹委员的房子。因为那时候池委员已经去世,曹委员也调到北京,好像是去了全国天主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负责什么工作。

二、晚年的衣食住行

由于我们家住在前院,因此后院的人出出进进,都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在我的印象中,因为夫人身体不好,武委员每天都要戴着墨镜、拄着手杖上街卖菜,在时候还要去酱园巷买些鸡鸭鱼肉。除此之外,他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听说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两位将军,而他本人是晋西北的开明绅士。没想到“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从档案中发现他竟然是潜伏在政协大院的中共地下党员。这个爆炸性的消息确实让人们大吃一惊。在我看来,这个院子里的人都特别好,一个个慈眉善目,不要说经历非凡,对革命有功了,至少也是奉公守法的良民。

在一般人的眼里,这个大院是一个名人荟萃、各显风流的所在。就拿支应麟和冀贡泉来说吧,支老原是冯玉祥手下一员大将。他平时爱穿什么衣服我忘记了,但有一次看到他身穿黄色将校呢制服,脚蹬高筒马靴,威风凛凛地从外面回来,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冀老则总是穿一身不大合体的藏蓝色呢料中山装,显得比较低调。这可能与他是教授出身有关。因此在我的记忆中,这两位老人真是一文一武,对照鲜明。后来,我看到冀老身着长袍的照片,感觉这好像更符合他的身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衣冠服饰”历来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争正统的标志,也包含着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对自我角色的认同。比如清兵入关时,许多人就为此掉了脑袋。遗憾的是,就连冀贡泉这样一位饱学之士,也要受改朝换代的影响,脱下长袍,改穿流行的中山装。现在回想起来,从衣着穿戴上似乎可以看出两位老人的思想观念与个性特征。

如果说支应麟和冀贡泉已经是对照非常鲜明的话,那么他们的夫人也是反差很大。支老的夫人是小脚女人,而冀老的夫人则是知识女性。当时机关食堂分大灶和小灶,冀老夫妇自己不做饭,每天在食堂吃小灶。支老也吃小灶,但夫人却在家里自己做饭吃。因此机关食堂的小灶只有他们三位。支老吃饭快,吃完就走人,于是饭桌上就留下冀老夫妇。我中午放学回家,经常看到冀老留着银白色的长须,即便吃饭也是浑身儒雅。这时,冀夫人总是坐在他的身旁,一边细嚼慢咽,一边窃窃私语。那种“老来伴”的幸福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与后来相比,20世纪50年代的物价是很低的。大灶每月伙食费五六元,都可以天天有肉吃了。小灶每月30元,就是山珍海昧也花不完。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给母亲讲过关于食堂的两件事:一是为请不到高明的厨师而苦恼,二是不知道该为小灶买什么样的原料。这说明两位副主席还是比较挑剔的。后来上面分配了一个志愿军退伍老兵,专门为小灶做饭,再加上思想改造运动接连不断,因此后来就听不到这方面的问题了。

刚搬进政协大院,我还不到十岁。听人们称冀老的夫人为张先生,觉得好生奇怪。心想,大家怎么会把一个老太太称作先生呢?我问父亲这是什么原因,父亲告诉我,所谓先生,是一种尊称,即使是女性也可以使用。后来我才知道,张先生名叫张陶然,这让我想到北京著名的陶然亭。另外,我还听说冀老的小儿子是周恩来的翻译,当时没有电视,资讯也极不发达,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模样。直到基辛格与尼克松访华时,我才在新闻纪录片和报纸上看到他们的小儿子——冀朝铸的身影。

按照有关规定,政协副主席出门有汽车接送。20世纪50年代,小轿车少得可怜,省政协只有两辆。为了尝一尝坐小轿车的滋味,我与司机混得很熟。他们每次出车,我都想蹭进去过一过坐车的瘾。但由于种种原因,十有八九都被拒绝。特别是支老出门,司机绝对不让我蹭车。有时候司机被我磨得心软,便在冀老出门的时候,让我坐在前面。有一次冀老问我是谁家的孩子,待我回答之后他对我说,你父亲读书时是进步学生,很活跃,是学生运动领袖。当时我不懂得这话是什么意思,直到“文革”时期,外调人员纷至沓来,我才明白其中含义。在我的眼里,冀老的待遇已经相当高了。后来看到他的儿媳妇汪向同写的《我的丈夫冀朝铸》之后,才知道这远远比不上他过去的生活水平。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冀老在太原市上马街就买了一座很好的院子,家中有七八个仆人,还有汽车库和人力车库。这种生活,当然是一去不复返了。

三、早年的有趣故事

过去,我对冀老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进入学术圈以后才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冀贡泉,字育堂,号醴亭,1882年(《中国近代人物名号大辞典》误为1892年)生于山西汾阳一个农村教师家庭。他于1905年赴日本留学,获明治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12年回国后,曾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担任主事,当时鲁迅在该司任佥事。民国初年的官阶,分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级。佥事属荐任官,相当于科长,主事属委任宫,相当于科员,可见二人是上下级关系。尽管他们关系很好,但共事的时间却很短暂。

冀贡泉大约是1912年年底或1913年年初返回太原的。在太原,他先后担任山西省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山西大学教授兼法科学长、山西省司法厅厅长等职。据《鲁迅日记》记载,1913年4月冀贡泉又到北京,社会教育司的同人曾设宴款待。1914年,鲁迅两次出面为冀贡泉及其友人作保,以后两人还有多次酬酢往来,直到1921年10月冀贡泉再度来京,送鲁迅一瓶汾酒之后,类似交往才在《鲁迅日记》中消失。汾酒是汾阳杏花村的特产,冀是汾阳建昌村人,他们家离杏花村很近,也就是三四十里路程。

另据冀贡泉的学生刘子钦回忆:中原大战前夕,“国民党反蒋派在北京开‘扩大会议’,先生被推为中央委员。他才思敏捷,善于辞令,在当时国民党复杂的派系中……表现了不寻常的处世能力。后因阎冯(阎锡山、冯玉祥)联军失利,先生曾遭通缉”。(《山西文史资料》总第四十四辑,120页)1932年阎锡山复出后,冀贡泉通缉令也随之撤销。同年4月,他被任命为山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直到1938年2月才被免职。

同类推荐
  • 擎天小剑客

    擎天小剑客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武小宝疑惑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是死了吗?那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瞅着像古代的战场?过了良久,武小宝才反应过来,不禁喜上眉头。额,明白了,咱这是穿越了!好吧,既然上天给了咱再来一次的机会,那我武小宝就努点力,做他个顶天立地的将军也是极好的。啧啧,这身金灿灿的铠甲真是威武啊!只是还不到五秒钟,武小宝脸色突然变得极其难看,大怒道:“刀呢?我的四十米的大刀呢?劳资手里拿着的怎么是个浮尘?”这时身边扑通跪下数人,哭道:“公公,你终于醒了,言大人已经殉国,我们是战是撤,您老快拿个主意啊!”“啥?公公?!”众人拼命点头。武小宝再次晕倒,玩我呢,公公不就是太监吗?
  • 他穿越到晋北

    他穿越到晋北

    穿越晋北即成孤儿的刘琼,既没有成帝的雄才大略,也没有成就宰相的本事;平平凡凡的故事里,见其不凡的人生!
  • 辉煌的骑兵

    辉煌的骑兵

    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乱世人命如蝼蚁看主角如何在·穿越来的乱世里开辟出一片天地。
  • 拯救世界之明末东方帝国

    拯救世界之明末东方帝国

    一个普通的现代青年,偶然遇到未来的时空实验而来到未来的一处基地。很不幸未来的世界遇到了强大的外星人入侵,残存的人类生活在各地的地下城中。青年人只好在这个基地里生活,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这个年轻人。一次外星人的偷袭中年轻人再次被穿越来到了明朝末年。带着一个巨大的基地和六个幸存机器人,还有未来外星入侵的秘密。青年何去何从,是做个富家翁还是奋起抗争呢?青年选择向命运抗争,为未来的大灾难做好准备。青年大声喊道:“既然穿越了,要穿出个新意、穿出个与众不同来!大明我来了!”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西安事变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古城西安,寒气袭人。座落在市区南部的千年宝塔——大雁塔正准备拂去一夜灰尘,抖擞精神,迎接又一个黎明。突然,一阵激烈的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活捉了蒋介石和十多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为什么会发生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捉住了蒋介石为什么又放了他?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了哪些努力?张、杨在事变后的命运如何?为什么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本书将通过叙述西安事变前后的一些概况回答这些问题。
热门推荐
  • 欲仙楼

    欲仙楼

    天下豪杰尽知己,世上金银无二般就是这里有个地方叫欲仙楼,里面有位大公子.......别问什么大公子,大公子就是大公子。 “后宫?怎么可能?我就是认识的朋友比较多而已。”
  • 跆拳泪

    跆拳泪

    她是乖乖女,她是大姐头,二人因打架相识,却因跆拳道成为了好姐妹,师父威严的调教,前辈无微不至的照料,让这两个女孩子走向跆拳道的顶峰,后来却因各种原因几次历经生死,唯一不会动摇的,就是那深深的姐妹情...
  • 狐仙帮我谈恋爱

    狐仙帮我谈恋爱

    填坑来了,不过应该不会签约,哈哈,正好当时分类也没有选都市,轻玄幻风格吧,在一个异世界的大陆上,让主角带着大家游览下异界风光好了,另外这是和朋友搞得一个系列的书,到时候朋友的手机app出来了,希望大家捧场,虽然我没什么人气就是了,嘿嘿
  • 绿茵传火者

    绿茵传火者

    重回法兰西之夏,身在小世界杯的余晖中,是荣光也是阴影。张禄在绿茵场上闪耀出自己的火光,并让它闪耀欧罗巴。
  • 熔炼的幻想世界

    熔炼的幻想世界

    拥有了熔炼能力的方羽会在这个魔法世界遇到什么?拥有太清仙法和九转玄功的方羽会和魔法碰撞出什么火花?当别人还在费力施展单系法术的时候,方羽的融合魔法已经玩出花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灵遁甲

    玄灵遁甲

    上古玄灵界的轩辕黄帝时期,黄帝大战蚩尤,经多年苦战未果,偶梦天神授予符诀,因命风后演成文,创出奇门遁甲之奇术,依靠此术击败了并重创已经破碎虚空境界的蚩尤。自从玄灵界上出现奇门遁甲,遁甲符是奇门之道,甲符集合天地的规则,却一直隐藏于无形之中。故事从遁甲隐现开始,故事主人公随遁甲命运起起伏伏,里面修行,奇门,规则,谋略,人性,天道
  • 帷中歌

    帷中歌

    “女娲”背叛了人类,将人类牢牢禁锢在封建社会,二号地球纪元8056年,我姗姗来迟,如飘萍一般不知该去往何处,遥望天空,哪颗星星才故乡?不爱金钱,不喜权利,可是缺了他们寸步难行,我只能燃起斗志,与该死的命运作斗争。
  • 战狼令

    战狼令

    沉睡千年的狼魂苏醒了,这是天神之意,亦是顾韦的宿命。这个世界,没有修炼,唯有联魂。宁静守护者,为善;黑暗之魂,为恶。这是狼与魂的故事,讲述了这大地的帝国兴衰,王朝更替,以宁静世界开始,以战争结束。这恶魔统治的世界,联魂者何去何从……一道战狼令,踏破黎明,守护宁静!
  • 净世转轮

    净世转轮

    极地北原,地下冰层中,一尊大佛,盘坐于莲花台之上,历经千万年不腐不朽,栩栩如生。而莲花台下一个巨大的法阵,流转不熄。貌似镇压着什么……法阵光华流转,金佛隐现,经文密布。时不时有灰色雾霭之气从法阵的缝隙流出...尘世间一片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