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0900000002

第2章 爱是什么——原来爱情是这样(1)

在人类的感情世界中,没有哪一种感情可以和爱情相媲美,没有哪一种感情能够比爱情更有魅力。有时候,爱情就像春天的雨丝,她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轻轻地飘落在你的心田之间,盛开出一片绿意。

有时候,爱情又像黑暗天际的一颗明星,因为它的存在,你的生活才更具诗情画意。

论爱情

缺乏热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到自己不被人爱,相反,觉得自己被人爱的感觉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提高人的热情。一个人感到自己不被人爱有多种原因。

他也许认为自己是个可怕的人,因而没有一个人会喜欢;他也许从孩提时代起便不得不习惯于得到比其他孩子更少的爱,或者事实上他就是一个谁也不爱的人。

但是在最后这种情况下,其原因很可能在于早期不幸引起的自信心的缺乏。感到自己不被人爱的人会因此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为了赢得别人的喜爱,他也许会不遗余力,做出种种出人意料的亲昵举动。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不会成功,因为这种亲昵举动的动机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人类天性却偏偏容易将爱给予那些对此要求最低的人。因此,那种试图通过乐善好施的行为追逐爱的人,最终会因人们的忘恩负义而生幻灭之感。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试图去购买的爱,其价值远远大于他给予的物质恩惠,因为实际上两者的价格是不平等的,他反而以这种错觉作为自己行动的基础。另一个人,也发现自己不受欢迎,也许就会对世界报复,通过挑起战争和革命,或者通过运用犀利的笔杆,像斯威夫特一样。这是一种对厄运的英勇反击,它的性格是如此坚强,以至于可以与整个世界作对。极少有人具备如此高强的本领。绝大多数的人,不论男女,如果感到自己不被人爱,只能陷入怯弱的失望之中,仅仅在偶然的一丝羡慕和怨恨之中叹吁一番,于是这些人的生活变得极端的自私自利,爱的缺失使他们缺乏一种安全感,而本能地回避这一感觉,结果造成了他们任凭习惯来左右自己的生活。对于那些使自己成为单调生活的奴隶的人来说,他们的行为大多由对冷酷的外在世界的恐惧所激起,他们以为如果他们沿着早已走过的路走下去,就能避免撞上这个世界。

比起那些在生活中总感到不安全的人来,那些带着安全感面对生活的人要幸福得多,只要这种安全感没有给他们带来灾难。在绝大多数的,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安全感本身有助于一个人逃脱危险,而另一个人也许会屈从于它。

如果你要走过一块狭窄的木板,而底下是万丈深渊,如果你这时害怕了,反而比你不怕时更容易失足。生活之路也是如此,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当然也会遭遇到突发的灾难,但在经过一番艰苦的拼搏之后,他可能会安全无恙,毫毛无损,而另一个人则可能在荆棘之中暗自悲伤。不言而喻,这种有益的自信心具有无数的形式,有的人对高山充满信心,有的人对大海不屑一顾,也有人在蓝天上翱翔自如。然而对生活的一般自信,更多地来自人们需要多少爱就接受多少爱的习惯。

我打算在本章讨论的就是这一作为热情之源的心理习惯。

是接受的爱,而不是给予的爱,才产生了这一安全感——虽然它主要来自于相互的爱。严格说来,不仅爱,而且敬仰也有同样的效果。一些职业本身就能够保证人们的敬仰,因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如演员、牧师、演说家和政治家,越来越依赖于别人的喝彩。当他们从大众那儿获得了他们应得的那份赞誉,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否则,他们便会感到不快,甚至独处一隅、自我封闭起来。大众的热情对于他们来说,犹如少数人的深情厚谊之于别人。父母喜欢孩子,而孩子则将他们的爱当作自然法则来接受。虽然这种爱对于孩子的幸福至关重要,但他并不看重它。他想象着大千世界,想象着他的历程中的冒险,想象着他长大后将碰上的奇遇。不过,总有这么一种感觉存在于所有这些对外界关注的背后,这种感觉是:一旦灾难临头,父母就会尽其爱心来保护他。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一个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很可能胆小怯弱,不爱冒险,他总感到惧怕,不敢再以欢快的心情去探究外部世界。这样的孩子可能在令人吃惊的小小年纪里就开始了对生与死、人类的命运等问题沉思默想。他变得性格内向,郁郁寡欢,以至于最后便从一种哲学或神学中寻求虚假的慰藉。世界是个乱哄哄的场所,包含着快乐之事,也包含着许多出自偶然的不愉快之事。试图为它勾画出一个理性的框架或模式的愿望,从根本上说,乃是一种惧怕的结果,实际上就是一种广场恐惧症或说对开阔场地的惧怕,在四周是墙的书斋里,胆怯的学生感到很安全。如果他能够使自己相信外部世界也是同样的安全,那么当他不得不走上大街时,他就会感到实在、安全。而如果他以前得到更多的爱,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惧怕外部世界了,也不会非得去创造一个只存在于他的信念中的理想世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爱都具有这种促进冒险精神的作用。被给予的爱本身必须是坚强的而非懦弱的,希望对方优越多于希望对方安全,虽然决不是彻底不顾安全。一个胆小的母亲或保姆,她总是告诫孩子们要警惕灾祸,她总认为所有的狗都咬人,所有的母牛都是公牛。这么做会使孩子们产生与她自己一样的胆怯心理,会使他们感到,除非她近在咫尺,否则他们就不会安全。对一个占有欲过度膨胀的母亲来说,孩子的这种感觉也许使她高兴,因为她希望孩子依赖自己,而不希望看到孩子有自立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孩子在以后的岁月里会愈来愈糟,远甚于他没有得到半点爱的结局。早期形成的心理习惯往往会延续到生命的结束。有不少人在恋爱时,就开始寻找一处远离尘嚣的所在,在那儿,他们自信能让别人羡慕、称赞,而事实上他们并不可爱,也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对于许多男人来说,家是躲避现实的避难所:正是在家里,他们不再有各种恐惧和胆怯的心理,而尽享天伦之乐,他们想从妻子那儿得到以前在不明智的母亲身上可以得到的东西,但是当妻子把他们看成大孩子时,他们又会惊诧莫名。

要给最完美的爱下个定义,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很显然,其中包括了某种保护性的成分。对于我们钟爱的人的损害,我们不会无动于衷的。然而,我认为,对不幸的担忧,相对于给予不幸的同情,在爱中所起的作用应该越小越好。为他人的担忧仅仅略胜于为我们自身的担忧,而且这种担忧不过是对占有欲的庇护。通过激起别人对自己的担忧,人们希望能获得对他们的更为彻底的控制。当然,这就是男人为什么喜欢胆怯的女子的原因之一,因为通过保护她们,他们就拥有了她们。要表示多少分量的焦虑挂念才不会使受惠者受害,取决于受害者的性格:坚强而富于冒险精神的人能够忍受大量的关心而不受其害,反之,一个懦弱的人应该让他不要奢望这种关心。

接受的爱有两种功能,至今我们还只谈及了安全这一种,但在成人的生活中,还有一种更为本质的生物性的爱,即亲本性。不能激发性爱,对任何一位男子或女子而言,都是极为不幸的厄运,因为这剥夺了生活赋予他或她的最大的乐趣。这一剥夺迟早会挫伤他们的热情,造成性格的内倾。但是很常见的是,在孩提时代由不幸造成的性格缺陷往往又成了日后求爱失败的原因。比起女子来,男子在这点上更真实,因为总的来说,女子往往爱慕男子的性格,而男子则追求女子的外貌。就这点而言,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男子不及女子,因为大体说来,男子在女子身上所发现的那些可爱的品质,远不如女子在男子身上发现的可爱本质那样值得去追求。不过,我不敢肯定,获得完美的性格比获得漂亮的外表容易。但不管怎样,女子更懂得,并且更加乐意遵循获得漂亮外表的必需的步骤,而男子对于追求完美性格的步骤也不像女子那么了解。

我们至此已经论述了以人为对象的爱,我现在想谈谈那种给予之爱。它同样有两种,一种也许是生活热情的最重要的表现;另一种则是恐惧感的表现。前者在我看来是值得称道的,而后者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安慰剂而已。如果你在晴朗的天气里,沿着一条风景如画的堤岸乘船航行,你会赞美堤岸并且为之陶醉。这种陶醉完全是一种源自外部的快乐,它与你自己的任何渴求毫无关系。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船只失事了,你拼命游向堤岸,这时,你就对它产生了一种新的爱:它意味着浪涛之中的安然无恙,美丑变得无关宏旨。对于船只安然无恙的人的感情来说越美好的爱,对于船只失事的人的感情来说则越糟糕。第一种爱仅仅在一个人安全时才有可能,或者说无论如何,这种爱对困扰他的危险视若无睹,相反,后一种爱比其他情况下的爱更加主观和自私,因为被爱的价值这时仅在于其提供的援助,而不是其内在的品质。但我并不认为这种爱在生活中没有合法的地位,事实上,几乎一切真实的爱都是上述两者的混合物,而且只要这种爱确实消除了不安全感,它便会使人再次对世界感兴趣,而当危险临近、惧怕滋生的时候,这一兴趣却被掩盖了。不过,在承认这种爱在生活中的地位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认为,这种爱远不如第一种爱,因为它基于恶魔般的恐惧感,也因为它更加自私。在完美的爱的沐浴下,一个人应该期盼崭新的欢乐,而不是逃避旧日的不幸。

完美之爱给彼此以生命的活力;在爱中,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但在一种并不少见的爱中,一个人汲取着他人的生命之精华,接受别人奉献出的爱却毫无回报。有些生命力极强的人就属于这一类型,他们从一个又一个牺牲品那儿榨取生命,使自己壮实起来、得意非凡,而那些他们赖以生存的人则日见消瘦、颓废、意气沉沉。这类人把别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从不认为他们是目的本身。在某一时刻,或许他们认为自己是爱那些人的,但从根本上说,他们对那些人毫无兴致,而只关心能鼓动其活动的、也许是毫无人格的刺激物。不言而喻,这是由他们本性中的某种缺陷造成的。但要对此做出诊断或医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通常是与极大的野心相伴随的一种特征。我认为,这种特征源自于这么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对什么使人幸福具有极其片面的认识。彼此真正关怀的爱是真正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彼此幸福的手段,也是共同幸福的结合点。一个人,无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有多大,如果他把自己封闭在铁墙之内而无法扩展这种彼此关怀的爱,那么他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快乐。将爱排斥于自身之外的念头,一般来说是某种愤怒或对人类仇恨的结果,这种愤怒和仇恨产生的原因不外乎青年时代的不幸遭遇,或成年生活中的不公正待遇,或其他任何导致迫害狂的因素。过分膨胀的自我好比一座监狱,如果你想享受充分的生活乐趣,就必须从中逃脱出去。拥有真正的爱是逃脱自我樊篱的标志之一。仅仅接受别人的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把这接受到的爱释放出去,给予别人以爱。只有当这二者平等时,爱才能发挥它最佳的作用。

对相互之爱的发展的任何阻碍,不管是心理的还是社会的,都是极端邪恶的。世界曾经受到了,并正在受着这种阻碍。人们迟迟不表示钦佩,生怕用错了地方;迟迟不奉献爱心,生怕自己将来会遭到他们向之表示爱的人或者苛刻的社会的责难。谨小慎微,假借着道德的名义或者普遍智慧的名义,风行世上,结果在爱被关注的地方,慷慨风范与冒险精神噤若寒蝉。所有这一切都极易造成懦弱或对人类的仇视,因为很多人活了一辈子,还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根本的需要,而且十有八九丧失了以快乐和宽广的胸怀对待世界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读者诸君千万别以为,那些没有道德的人在这方面比有道德的人好。在性关系中,几乎没有什么能被称为真正的爱了;而常见的是,其中往往有着一种根本上的敌视冲突。他或她,每个人都要隐匿起自己的秘密,都在极力保存住根本上的孤独和彼此间的距离,因而,这种性关系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在这种生活中,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我并不是说应该小心地避免性关系,因为在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步骤中,可能有机会产生一种更有价值、更深刻的爱。但我确实认为,只有那种毫无保留的、双方的人格共同升华的性关系,才有着真正的价值。在各种谨小慎微之中,对爱的过分小心或许是真正的幸福的最大敌人。

爱情

爱的情感天然地跟血气方刚联系在一起。为了描绘这种情感的生动色彩——其中每个青年男女都必须坦承其怦然心动的经历,要求描绘者不能太过年迈。青春的美妙幻想容不得半点老气横秋,被年迈和迂腐冻坏其鲜嫩的花朵。因此,我知道我遭到了那些来自爱情法庭和议会的非难,他们说我不必如此冷漠、淡泊。

但面对这种可怕的责难,我要提出申诉。因为,应当承认,我们提到的这种情感虽始于青年,但并不抛弃老年,或者说爱情不能忍受其真正的仆人变老,而是让老者参与其中,这种爱并不逊色于温柔的少女,只不过方式不同,格调更高。因为,爱是一种火焰,点燃于某个心中角落,被另一颗心中游离出来的火花接住,慢慢发光,越烧越旺,直到它温暖并照亮成千上万的男女,温暖并照亮所有人的心,以其熊熊的火焰照亮整个世界、万事万物。因此,不管是尝试描写二十岁、三十岁时的激情,还是描写八十岁时的激情,都无关紧要。描写前者的情感会失去某些后者情感的特质,反之亦然,我们只是希望,在耐心和缪斯的帮助下,我们能够洞悉规律的内核,描绘出永远年轻、美丽的真实,这种真实成了人们聚焦的中心,以致它把自己托付给眼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十分有益。

同类推荐
  • 课堂是一种态度:从“教学认识论”到“教学诠释学”

    课堂是一种态度:从“教学认识论”到“教学诠释学”

    本书为教师讲述课堂转型的意义和具体的做法。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们自我修复能力,传递一种生活态度,让他们彻底明白:生命的厚度,在于拥有静谧的时光,让心灵不再忙碌;人生最美是淡然,笑看红尘纷扰,不过是千帆竞过后的空寂;接受生命中的遗憾,珍惜生命中的感动,让心溢满宁静与幸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 谈美书简

    谈美书简

    该书是以书信形式写的关于美和美感,美的规律、范畴。美的本质是什么?怎样认识美?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没有很明确的标准。那么,让我们跟随朱光潜先生一同,去看看他是怎样定义“美”的吧!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 学生风俗描写范文阅读与指导(上)

    学生风俗描写范文阅读与指导(上)

    本套书从服务于学生作文的目的出发,提供了学生有效阅读的不同范文,主要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风俗描写、叙述方式、抒情方式、话题表达等类文章,同时还提供了相应的阅读与写作把握方法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关爱自我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关爱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创新制胜,21世纪的企业创新

    创新制胜,21世纪的企业创新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企业创新管理理论的起源和最新发展进行梳理;第二部分是对我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的回顾和调研;第三部分是对如何提高企业创新管理能力的分析和展望。
热门推荐
  • 我的闪耀巨星

    我的闪耀巨星

    在这个离婚如家常便饭的娱乐圈,在三十八岁的时候他也结束了他将近二十年的婚姻,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意外,遇到了叶少明是他的第二个意外布网五年,为的不过是那个十年前在他的心中那个人。一步步的得到那个人的身心,可当一切阴谋诡计被揭穿的时候,他们该何去何从
  • 流浪虫族的地球艳记

    流浪虫族的地球艳记

    【起点第一组签约作品】一个开拓荒星的小小虫农一个发现美味水晶的小小虫农竟然在自己开拓的荒星突遇人类和伪神的联合舰队被包围的他竟然又被卷进了黑洞是生是死接下来他会去往何方……公布个群有书友愿意的话可以加进来啊:母星①号群:39821758(未满)蓝忆①号群:24149550(未满)
  • 平衡游戏

    平衡游戏

    你问我什么叫做生活?什么叫做游戏?什么叫做异世界?我告诉你我不知道,因为自从我收到了一个奇怪的exe后缀的文件以后,这三种词语似乎都变成了同样的东西。
  •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瓦尔登湖》系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传世之作,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至今,此书已有两百多种不同的版本,更有着不计其数的不同语种译本。作者梭罗主张回归自然,崇尚简朴生活,《瓦尔登湖》是他独自一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的生活实录。他在描述田园生活与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同时,渗透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思辨。静静地、细细地品读此书,能唤起我们对人生很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遥远记忆,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获得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升华。
  • 同桌1加1

    同桌1加1

    他,是纪飞奕,外表放荡不羁,内心则温柔专情,她,是安梦盈,外表温慧文静,实则开朗活泼,他与她的相遇,从同桌开始。。。。。。他们是冤家,拌嘴、吵架家常便饭,但是,不知从什么开始却已入驻对方的心里,纠结,让他们只能把这份喜欢藏在心里,误会,让他们逐渐远离了彼此。。。。。。3年后,偶然的重逢,能否让他们坦露心声?爱情与友情的抉择,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 团宠妹妹太娇弱

    团宠妹妹太娇弱

    苏允汐上辈子不听哥哥们的劝阻,一意孤行的想要和渣男在一起。代价就是被渣男一枪毙命,还害的哥哥们跟她一起死。这一次,她重生回来了,她发誓不会再爱上那个男人,她要和哥哥们好好生活。怎料半路突然杀出一个薄少爷,让苏允汐原本的计划全部泡汤了,还让苏允汐又一次的坠入爱河。如果你想知道关于他们的故事,就来看看吧。【女主可盐可甜,男主不是渣男!!!】
  • 傲世嫡妃:冷王醋炸天

    傲世嫡妃:冷王醋炸天

    凄惨重生,为复仇她拭目以待!养女抢婚,渣男接盘,她擦亮了眼睛,不再躺这浑水。什么?白莲还不知足,想要她嫡女的位置?什么?渣男还想齐人之美,左拥右抱?看她不使出浑身解数,斗白莲,盘渣男!眼看着一切都按着她的想法进行下去,这一世她保护好了家人,也保护好了自己,那想,半路却杀出一个混不吝的男人想要把她拐回家!霸道醋王在线撩妻,相公,请多指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刑侦之蛛丝马迹

    刑侦之蛛丝马迹

    开天眼还原案件真相,预测未来,不放过一点儿蛛丝马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凶手冷酷无情,嗜血暴虐,作案手法残忍程度令人发指。看专案组如何破解一个个重案要案,还被害人、被害家属一个公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异世界是勇者

    我在异世界是勇者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异世界当勇者?谁召唤的他?怎么才能回去?召唤到这里要完成什么任务?这些他都不知道,这样的勇者会怎样完成异世界之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