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800000017

第17章 灵巧地驾驭局面——不再为应酬而头痛(3)

与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和气,便不会轻易被人无端嫉妒和挑刺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有了一些成绩,更容易被人认可和称誉。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是靠这些未被周围人恶意埋没的一个个小成绩而取得了进步的。因为在事业刚起步时取得进步,从而幸运地超过了其他同时起步的人,所以,也就捷足先登,踏上了更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康庄大道,很显然,与人保持和气,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和获取幸福的又一秘诀。

9.钱财账人情账要清楚,不要顾此失彼

在交际应酬中,既要感情又要功利是一种灵活的尺度,需要我们细心揣摩和准确把握。说到底,处理好钱财账和人情账的关系,也是交际应酬中的关键。千万不要走极端,顾此失彼,现实生活中,缺少了哪一个都会让我们感到多少有些遗憾。

还在年少时,胡雪岩就非常注意人与人之间的“人情账”。他把“钱财账”背后的“人情账”看得较前者尤为重要。

还在做学徒时,胡雪岩的一个朋友从老家来杭州谋事,病倒在客栈里。房租饭钱已经欠了半个月,还要请医生看病,没有5两银子不能出门。

胡雪岩自己薪水微薄,但又不忍心看着朋友困顿无助,就找到一个朋友那里。朋友不在,胡雪岩只得问朋友的妻子,看她是否能帮一个忙。

朋友之妻见胡雪岩人虽落魄,那副神气却不像倒霉的样子,朋友之妻也是个贤惠能助人的人,就毫不犹豫地借了5两银子给他。

胡雪岩很有志气,从腕上捋下一只凤藤镯子,对朋友之妻说:“现在我境况不好,这5两银子不知道啥时候能还,不过我一定会还。镯子连一两银子也不值,不能算押头。不过这只镯子是我娘的东西,我看得很贵重。这样子做,只是提醒我自己,不要忘记还掉人家的钱。”

后来胡雪岩发达了,还掉了5两银子。朋友之妻要把镯子还给胡雪岩。胡雪岩却认为,这笔“钱财账”虽然还上了,但背后的“人情账”却没有还上。他说:“嫂子,你先留着。我还掉的只是5两银子,还没有还你们的情。现在你们什么也不缺,我多还几两银子也没太大意义。等将来有机会还上您这份人情了,我再把镯子取走。”

后来这位朋友生意上遭人暗算,胡雪岩闻讯后出面相助,朋友幸免于难,朋友之妻再次要还镯子,胡雪岩这才收下。

“钱财账背后的‘人情’,向来是比钱财更重要的。”胡雪岩认识到这一点,也受益于这一点。当年王有龄落魄时,胡氏冒着危险给他送去500两银子,后来王发迹之后,不仅还掉了500两银子,还还了胡雪岩一份人情,这份人情成了胡雪岩创业的资本。

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即“钱财账”与“人情账”互为消减的时候,胡雪岩向来是将后者作为第一考虑的,他宁可舍去钱财,做个人情。

为了能做成“洋庄”,胡雪岩在收买人心、拉拢同业、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上可谓绞尽脑汁、精心筹划。他费尽心机周旋于官府势力、漕帮首领和外商买办之间,而且还必须同时与洋人和自己同一战壕中心术不正者斗智斗勇,实在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终于做成了他的第一桩销洋庄的生丝生意,赚了18万两银子。然而,这也不过是说来好听,因为合伙人太多,开支也太大,与合伙人分了红利,付出各处利息,做了必要的打点之外,不仅分文不剩,原先的债务没能清偿,而且还落下1万多两银子的亏空,等于是白忙活一场。尽管如此,胡雪岩依然决定即使一两银子不赚,也该分的分,该付的付,绝不能亏了朋友。

这笔人情使胡雪岩获得的效益实在是太大了,它不仅使合作伙伴及朋友们看到了在这桩生意的运作中胡雪岩显示出来的足以服众的才能,更让朋友们看到他重朋友情分,可以同患难、共安乐的义气。且不说这桩生意使胡雪岩积累了与洋人打交道的经验,和外商取得了联系并有了初步的沟通,为他后来驰聘十里洋场和外商做军火生意以及借贷外资等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这桩生意,他与丝商巨头庞二结成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他在蚕丝经营行当中的地位,为他以后有效地联合同业控制并操纵蚕丝市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仅仅从他这分、付之间显示出来的重朋友情分的义气,使他得到了如漕帮首领尤五、洋商买办古应春、湖州“户书”郁四等可以真正以死相托的朋友和帮手,其“收益”实在不可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可以说,胡雪岩的所有的大宗生意,都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做成的。因此,可以说,在这一笔生意上,胡雪岩的“钱财账”是亏了,而“人情账”却大大地赚了一笔。前者的数目是有限的,后者却能给他带来不尽的机会与钱财。

说到底,处理好钱财账与人情账的关系,也是人脉交往中的必懂玄机。在人脉交往中,许多时候确实不能仅仅在金钱上算自己的赚赔进出账,仅仅在自己的赚赔进出账上打“小九九”,也许能凭着精细的算计获得一些利益,但却很难有大的成就,相反,有时在钱财的赚赔上洒脱些、大气些,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而且往往是更大、更长远的效益,给你带来更大的成功。胡雪岩不在乎钱财上的赚赔出入,获得如此的效益,让人不能不佩服他的大气和远见。假如他只盯着自己钱财上的进出而一毛不拔或为自己多留一点而一毛分成几段拔,是否最终会得不偿失呢?

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胡雪岩有着“责人宽,律己严”的胸怀,对待钱财和人情的问题,如果他亏了,他会大量地将其化做人情;但如果亏的是对方,他一定会坚持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这也是他守信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人与人之间也的确需要信用的保证。这种保证当然可以是合作伙伴之间的朋友感情,但生意场上仅有感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感情之外的按规矩来的保证。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亲兄弟,明算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这句话中透出的人们由生活经验而来的智慧,也的确是商场中应该遵循的至理名言。

胡雪岩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深刻地抓住了“钱财账”与“人情账”之间的辩证关系,不重此轻彼,而是完全根据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条件去区别对待,处理好二者的相互关系,有取有舍,能宽能严,能做到这一点,也是这个盛极一时的“红顶商人”不同凡响之处。

做人处世要把握分寸和火候。就像烙饼,时候早了熟不了,时候晚了饼就焦了,只有恰到好处才可以做出又香又酥的饼。合伙也一样,即使你需要合伙,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合伙的,一定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否则很有可能一败涂地。

10.交际之道的历练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财富可以暴发,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比如中了彩票,比如做生意一下发了,但是人的知识不能暴发,人的素质修养不能一夜之间得到提升。人际关系这种素质就有待于长久的历练,在交际应酬中要有点心机。

人与人的交际之道,需要修养、修行、修炼,一句话要历练。

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是要用道来修身,二是用道来修身的人,那么他的德就会真,会纯真、会真诚,会真的出现层次的提升、境界的提高。人际交往之道也就是这样!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精通修身养性之道,是很典型的经过历练的一个例子。张良是刘邦手下的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在人际关系方面他给我们很多启示。他本来是韩国人,他的祖父辈、父亲辈五代人做过韩王的丞相,出身很高贵。秦国灭了韩国后,他变卖家产寻求刺客报仇。他曾经和一个大力士用120斤的铁锤在博浪沙暗杀秦始皇,没有成功,结果改名换姓,逃到下邳隐藏了起来。我们大家想象一下,这时的张良是个怎样的形象?一定是个勇猛刚烈的大男人,像个影视中常看到的刺客形象吧?

同类推荐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礼仪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礼仪课

    礼仪小至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和声誉,大至决定一个人的前程和命运,礼仪上的一点小小的疏忽,都会为你带来危害和麻烦,使你的形象一落千丈,事业功败垂成。30岁是一个人成长中的标志性阶段,如果你30岁前还没有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和准则,30岁后你在人生的各种场合将会举步维艰。本书总结出了最重要的33堂礼仪课,解说了仪表礼仪、社交礼仪、谈话礼仪、应酬礼仪、用餐礼仪、生活礼仪、商务礼仪、职场礼仪等生活中必须要接触的所有礼仪规范,让你在趣味而活泼的礼仪课堂中,领略礼仪的魅力,学习礼仪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的优雅形象,提高自己的礼仪技能,在30岁后的人生中用礼仪走遍天下,赢得一切!
  • 待人处世的学问

    待人处世的学问

    待人处世是一门学问,它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待人处世的好坏常常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懂待人处世学问的人,一定会被各种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所困扰。只要你掌握了这门学问,你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处世高手。本书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全面论述了如何待人处世,如何赞美别人、拒绝别人,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做到以情动人等等。如果你深入了解了本书中所罗列的待人处世的技巧,那些摆在你面前的看似棘手的待人处世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你在以后的日子里,灵活运用了这些技巧,那么在追求成功人生的道路上,就会顺风而行。
  • 人生如此艰难,学会自己取暖

    人生如此艰难,学会自己取暖

    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有爱得不能爱的绝望,有甜蜜幸福的温馨,有对人生的质问,也有对生离死别的感叹。作者公元1874,讲故事的方式非常特殊,他讲最真实的故事,不夸大幸福,不淡化悲伤,不矫情,不做作,把生活写得痛快,把人生写得透彻。他传递正能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他就是一个响当当硬邦邦的无码生活记录者。
  • 创富的资本:经商先做人

    创富的资本:经商先做人

    经商先做人。在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和谐商场中经商,要先培养经商者的和谐素质。和谐素质,就是把自己看成是社会主体、看成是创造者、看成是劳动力、看成是平等交换的商品的素质,就是贡献与索取、权利与义务相对称的素质,就是自由、平等、博爱的素质。自由、平等、博爱的素质就是人的和谐素质,也就是经商者的和谐素质。
  • 曾国藩做人性格绝学

    曾国藩做人性格绝学

    本书总结了求强、忍耐、多变、宽心、守稳、避让、圆通、软硬、戒傲等九类曾国藩为人处世的经验。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帝君归来

    重生之帝君归来

    一朝醒,魂穿异界,穿越时空长河回归既然重生,这一世定要豪横下去!退婚?抱歉,是我不要你!报复?对不起,实力碾压!疑难杂症?小事一桩,我有华佗在世之术!
  • 天策上将军

    天策上将军

    天下第二行书字帖——《祭侄帖》里,祭奠的是他的同胞弟弟;文天祥的《正气歌》里传颂着他父亲的名字;他的叔父是当世最伟大的书法家,却更是爱国者;他只身一人,奔走千里,求回父亲遗骸,赎回亲友、父亲部下后代,救济三百余口人,却遗失女儿。他的家族满门忠烈,浑身傲骨,在安史之乱为国捐躯者超过三十人。如果没有他们家族的抗争,也许唐朝便会亡于安史之乱;从常山到平原,流不尽的是他们家族的鲜血;从平原到常山,说不完的是他们流芳千载的忠贞死节。他叫颜泉明,颜杲卿的长子,颜真卿的侄子。他从后世来,只为了大唐不唱响最后的挽歌。
  • 一枝宫杏出墙来

    一枝宫杏出墙来

    她穿越而来,成了皇帝身边一小小宫女。在刺杀中,皇帝救她之时,令她砰然心动,从此,她便赖上了他,对他又是表白又是求爱!“哟,皇上,别跑了,我喜欢你……”皇帝一脸生无可恋:“丫头,你要怎样才肯放过朕?”卢春伊挑了挑眉,一脸邪笑,“放过你?下辈子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唐绝唱

    盛唐绝唱

    武周李唐,风云际会,红妆妖娆,乱世峥嵘。他出身皇族,却历经风雨;她女儿之身,却热爱权力。放眼风流长安,男人爱他,女人更爱他;纵观诡谲朝堂,忠臣敬她,奸臣更敬她。昔日生死不弃,后竟貌合神离,他数度求娶却次次遭拒。此情半生难解,直到凄凉晚景,他才恍然想起,那日她初次唤他三郎,曾认真地说了一句——虽不能并肩而立,但至少相携同行,这,便是我能给的情。开元盛世,天宝靡欢,盛唐一梦,绝唱长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靠出卖苏少成了亿万富豪

    我靠出卖苏少成了亿万富豪

    在江城,如今乐悠然真的火了,传言她:书还没念完就未婚生女;耍尽手段,撩到了万千姑娘梦寐以求的苏少,最后居然狠狠的甩了他。不过这些都是过去式了,不提也罢。但是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是,她才刚回国,苏少就找上门了,隔三差五的高调求婚。网上讨伐、谩骂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不生气啊,这不仅省广告费,而且啊,她们骂得越凶,我设计的那些衣服就卖得更好。我才能早一天比你有钱,等打脸了这些人,我们就结婚!”乐悠然看着拥她入怀的苏慕辰,笑着说。“这个脸已经替你打过了,刚刚我把钱都捐出去了,因为医生说我胃不好,饭不能吃太硬!”
  • 豪门隐婚之陆夫人又奶又酷

    豪门隐婚之陆夫人又奶又酷

    (本文男主表里不一,女主病娇,双人格,一对一,婚后恋爱,欢迎宝宝们入坑)童语涵,陆氏集团长媳,据说无父无母,是个孤女;一张不苟言笑的淡漠脸,看谁都漫不经心!陆少谦,桑城房地产大亨,陆氏集团总裁;一张温文尔雅的清贵脸,看谁都冷淡无情,不甚在意!有人说:小孤女没见过世面,不知道豪门世家与穷苦平民的差距。她不配!有人说:小孤女太不识好歹,陆总给她一个身份,居然顺杆上爬,真当自己是陆氏长媳。她太蠢!有人说:谢清音回来,小孤女该让位了。真可怜!陆少谦:“……”陆少谦:夫人,有人找死,怎么办?童语涵:别急!童语涵:巴掌伸好,打脸跟上!新书来啦!先发一章占个坑,四月中旬连载!咱们不见不散!
  • 腹黑首席男神

    腹黑首席男神

    【此文精彩保证,放心跳坑】三年前,她只不过是个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老爷子却逼她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她逃!网游大神非凡为她重金买下游戏‘杀遍天下’,身份不详。没见过面的网友妖月送她昂贵项链,身份不明。对面搬来了新租客,从不露面,身份隐秘。红透半天的偶像,虽是公众人物,更像一个无法解开的迷。代课老师苏辰,偶然一次救了她,身份很神秘。“苏辰,那个,我,不是,你可以借我一点钱吗?”“好。”答应得这么爽快?该不会有诈吧?“不过,我有条件。”“什么条件?”“你的初恋。”偶像慕云萧被设计,名气大跌,此人非常记仇把账全部算到她的头上。“大家好,我是慕云萧,首先感谢各位百忙之中抽空来为我操心,辛苦你们了。我不喜欢作无谓的解释,我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性取向是正常。”“嫁给我吧!”“你这是算求婚吗?”男神们的误会,朋友的陷害,亲人的无情将她推到崩溃边缘,痛心疾首。三年后,她换了个名字高调出现,对着媒体大肆道。“这世上没有白色的乌鸦,所以请你们不要问关于男人的问题,不然我会终止这次的采访。”且看首席男神如何重夺美人心,看杜沛如何涅槃重生,虐得他们掏心掏肺。
  • 烟渺

    烟渺

    挽袖拭剑,悠然修仙,谁能飞升上界?不开金手指,空间大家都有,甚至连灵药都不能吃,这个仙到底要怎么修啊?与普通修仙小说不同的修仙路,偏属古典修仙,慢热。【事情忙完了,修改大纲中……】
  • 你是清晨第一曙光

    你是清晨第一曙光

    多年之后,你是否还会想起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条街道上,有这么一个人,大手握着你的小手,迎着晨光走到了路的尽头。至少,安栗还记得,当年那位大提琴先生吻过她的手背,灼热的严寒也驱不散。
  • 巧断珍宝失窃案

    巧断珍宝失窃案

    比尔巴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著名机智人物。他实有其人,生活在兴起于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全盛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名望的君主阿克巴(1556—1605在位)的重臣,官至宰相。他聪明过人,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是阿克巴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数量甚多,内容涉及宫廷生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他与阿克巴的趣闻、轶事最有代表性。它们在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为流传,历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