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800000036

第36章 能屈能伸大丈夫——忍得耐得才能获得(4)

那时重庆的房地产业刚刚红火,对建材需求量一天天增大,他拿到了不少订单,便有了最初的财富积累。钱来得很轻松。可是到了1996年下半年,随着市场的规范和大量建筑材料的上市,他的生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但他坚信自己不会输给别人,于是他在城南租了一个门面,搞涂料批发,同样以失败告终。

涂料生意的失败让他开始真正静下心来反省自己。王勇发现,当初自己利用“人情网”在做生意,其实自己对商业与市场的理解是一窍不通,没有雄厚的资金,不懂管理,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知识也少得可怜。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智的决定:回到企业去打工。他在一家大型的建材公司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由于事事留心,王勇很快熟悉了公司的管理流程,信心也似乎恢复过来。

一年之后,他的一个朋友介绍说有一个建筑工程准备分包,准备与他合作。于是他找到一家施工队合作,他出项目,对方出人和设备,双方按相应比例分成。土石方处理工程很简单,两个多月就完成了工期,但世事难料,原本8个月应该完工的工程最后竟拖了3年!工程款不能按时结算,合作伙伴还时常拿着刀子带着家伙上门逼债!王勇再次变得一无所有。

两次生意的失败,仍然没有动摇王勇干事业的决心,他在等待中认真寻找机会。后来他发现,户外运动在国外非常普及,在国内却是一种很贵族化的运动,尤其是登山。

2001年初,他在南滨路上创办了“普兰卡”酒吧,那段时间他将所有的钱都投了进去。他相信,只要沿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往前走,一定可以成功!不久“普兰卡”就在喜欢户外运动的朋友中出名了,利润开始慢慢增长。10个月后,他还掉所有债务还赢利5万元。一年之后,他以20万元卖掉“普兰卡”后注册成立了重庆“天晴拓展”户外运动有限公司,第一次在这个城市打出了以户外运动为经营项目的招牌。

王勇说,“天晴拓展”这名字使他感到天空变得晴朗。回首8年风雨创业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有兴趣终生从事的事业,也第一次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和很多人一样,王勇遍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回想整个创业的过程,他最深的感触是:一个人在开始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最适合干什么。然后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总结反省,再一直坚持下去,就能找到成就事业的真正起点。

励志大师陈安之说过:“成功者从来不半途而废,成功者从来不投降,成功者不断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并反复地去实践,直到成功。”

9.大直若屈,大智若拙

大直若屈,大智若拙。身处逆境时,应通晓世事,沉着地等待时机,这才是聪明的做法。只有能屈能伸,才能一鸣惊人,成就大事。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只要抱定这种信念,忍而后发,屈而后伸,还有什么事做不成的呢?

在形势不利时,还要善于忍受目前不利的环境,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这样才能摆脱困境,争取斗争的胜利。孙权在荆襄之战后,为了摆脱被动,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敢于忍辱负重,就是其中的典型。

自从关羽遇害以后,东吴的孙权就预感到有一场即将来临的军事危机。特别是他的移祸之计被曹操挫败之后,确实存在着被蜀、魏两面夹击的危险。如果东吴当时只是单纯对付前来报仇雪恨的刘备,还并不是力不能及。然而,刚刚称帝的曹丕倘若同时来袭,东吴就难以招架。

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孙权的头脑十分清醒。他为了摆脱被动,勇于忍辱负重,在政治上和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手段,斗争策略运用得极为成功。

孙权为了力争避免和刘备发生军事冲突,不惜屈尊下就,向刘备“上表求和”,并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让步:①将孙夫人送回成都;②缚还糜芳、傅士仁等降将;③将荆州“仍旧交还西蜀”;④与刘备“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孙权的这些让步,就是要回到以前的策略上来,使吴、蜀重修旧好,孤立曹魏。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这样做对吴、蜀两家都有好处。

当他的让步遭到刘备拒绝之后,他看到吴、蜀交兵已经不可避免,又立即对曹丕“写表称臣”,向许都伸出了屈尊求援之手。后来,曹丕曾派使者到东吴,“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当时,东吴的群臣百官纷纷劝谏孙权,皆认为“主公宜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之位,不当受魏帝封爵”,但孙权却反驳道:“当日沛公受项羽之封,盖因时也;何故却之?”他不顾顾雍、徐盛等人的极力阻挠,亲自率领百官出城迎接魏使,恭顺地接受了曹丕的封爵。孙权对曹丕“称臣”,是受当时形势所迫,目的在于争得曹魏的军事援助,从而孤立刘备,恢复荆襄之战时那种以“二对一”的有利局面,即使这一上策达不到,也要争取一个中策——促使曹丕保持中立,避免两面作战的被动境地。

孙权制定策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从战略全局着眼,以政治、外交上的灵活性,力避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促使战略态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为此,孙权不顾一些文臣武将的阻挠,敢于放下架子,卑躬屈膝,向刘备“求和”,对曹丕“称臣”,表现出能屈能伸的男人本色。试想,孙权当时如果目光短浅,不讲策略,在不利的形势下,还像关羽败走麦城时那样硬着头皮充好汉,势必将东吴引向灭亡的深渊,更谈不到后来的猇亭之胜了。

当刘邦、项羽共同灭秦之后,汉高祖的势力不及楚霸王,曾暂时接受了项羽所授的“汉王”封号,退避汉中,积蓄力量,以屈求伸,最后暗度陈仓,进取关中,问鼎中原,终于战胜了项羽。孙权也运用这种能屈能伸的策略,使三角斗争的力量达到了平衡,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西胜刘备,北拒曹丕,以策略上的灵活性,为军事上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和条件。总之,形势有利害之分,策略有刚柔之别,行动有进退之异,而真正聪明的人,因善于灵活反应,而常常“笑在最后”。

10.看得开、站得住的男儿本色

人想成就大事,必须是一个豁达坚忍的人,对得失要看得开,对事业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不要因为一时失败而一蹶不振。

世间万物运行,此消彼长,盈虚往来。得与失,福与祸,互相转化,这是自然规律。在人生中,没有人敢说自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根本上说,做事业,成功的把握总是相对的,而失败的可能却是绝对的。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事业出事,但没有一个人不会遇到出事。那么,当事情来到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呢?那就要输得起、看得开、站得住,这才是男儿本色。

让我们先看看胡雪岩破败时的故事。当时胡雪岩尽力支撑场面,要保住杭州阜康信誉,以图再战。这时候,又传来宁波通裕、通泉两家钱庄同时倒闭的消息。通裕、通泉两家钱庄,是阜康钱庄在宁波的两家联号。上海阜康钱庄总号挤兑风潮开始之后,宓本常潜至宁波,本来是要向这两家阜康联号筹集现银以解燃眉之急。但由于宁波市面也受时局影响很大,颇为萧条,这两家钱庄不仅无法接济阜康,甚至已经自身不保。

宓本常到宁波不久,通泉档手就不知避匿何处,通裕档手则自请封闭,因此,宁波海关监督候补道瑞庆即命宁波知县查封通裕,同时给时任浙江藩台德馨发来电报,告知宁波通裕、通泉两家钱庄已经倒闭,并请转告这两家钱庄在杭州的东主,急速到宁波协助清理。

既是阜康联号,东主当然就是胡雪岩。德馨接到电报,以他与胡雪岩的关系,他不愿意就此撒手不管。他让自己的姨太太莲珠向胡雪岩转达通裕、通泉的情况,并许以如果这两家钱庄有20万两黄金可以维持住的话,他可以出面请宁波海关代垫,由浙江藩库归还。

但当莲珠如此转告胡雪岩的时候,胡雪岩却不肯接受这个办法。他请莲珠告诉德馨,他肯为自己垫付20万两黄金维持那两家钱庄,他非常感激,但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结果不过徒然连累德馨,因此,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在目前情况下,维持通裕、通泉,不过是在弥补已经裂开了的面子,怕只怕这里补了那里又裂开了。胡雪岩决定放弃维持通裕、通泉这些已经是可维持又难以维持的商号,而投入全部力量保证目前还可以正常营运的杭州阜康钱庄,竭尽全力“保住还没有裂开的地方”。

用现代经营眼光看,先保住还没有裂开而可能保住的地方,这其实就是一种收缩战线、全力图存、以求再战的战术。在面临全面崩溃且破绽已现的情况下,考虑及时收缩战线,集中财力保住可能保住的部分,对于暂求生存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但胡雪岩终于回天乏术,一败涂地。所有的辉煌和荣华富贵,都似乎在一夜之间化为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了。

不过,胡雪岩也真算得上是一条赢得起也输得起的汉子。他没有为自己匿产私藏,输得光明磊落。他本来是可以也有条件为自己私匿一些钱财的,想想他几十年驰骋商场,创下偌大家业,仅20家典当行就值200万两黄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说现银,就是家中收藏的首饰细软,私藏几许,大约也可以让他在生意倒闭之后维持相当阔绰的生活。

说他有条件这样,是因为即使在他的钱庄、丝行全面倒闭之后,由于有左宗棠的斡旋,他只是被革去二品顶戴,责成清理,而并没有最后查抄。而且,螺蛳太太、乌先生也都提出过如此建议,但他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只有能够抱定“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宗旨,且能参透个中玄机,输了还能站得住,才能成为真正的汉子。

一个生意人要输得起,最重要的,大概还是要对“钱财身外物”这句老话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说起来,所谓“钱财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几句话人人会说,也人人都懂。但事实上当人真正面对钱财得失时,要能真正洒脱地将钱财看成是身外之物,又谈何容易!

我们对这身外之物,确实需要有一个合乎人情事理的正确的态度。这个态度,说白了也就是人以驭物而不可为物所驭。假如为钱财之得失耿耿于怀而不能自释自拔,甚至“倾宵独坐,邀月言愁,良夜难眠,呼蛩语恨”,那就实在是有些犯不上了。更有甚者,生意失败,不是自杀寻死,就是郁郁而终,这都是想不开、人性脆弱的一面,不值得。如果史玉柱当年输不起“巨人”大厦倒下的败局,他就不会再重新站起,也就不是现在的史玉柱了。

万物运行遵循盈虚往来、此消彼长的规律。盈为满,虚为亏,此盈彼虚,此虚彼盈,此损彼益,此益彼损。盈与虚,得与失,福与祸,互相转化。人做事应遵循这些规律,有舍有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会得到好的结果。

因此,辩证地看待得与失、福与祸的相互转化也是商人应具备的经商智慧。有时在某一方面失去一些、吃了些亏,可能会在另一方面得到弥补,会得到更多。正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人要肯“吃亏”,肯利人。若要自己受惠,先要施惠于人。在创业竞争中为实现某一目标,可以采用欲取先予策略。取与予,相反相成,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只想得到不愿给予,这是一相情愿,打仗不能取胜,做生意也不会赚钱。

同类推荐
  • 旅游服务形体训练

    旅游服务形体训练

    本书可供旅游服务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其他服务行业的形体培训教材,同时也是形体训练爱好者自我训练的良好伙伴。
  • 励志生存

    励志生存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静心细语:浮华的心灵瑜珈

    静心细语:浮华的心灵瑜珈

    记得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的成功,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后面的这个“谁”,包含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要遇到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等等;二是还应有一个好心境,也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尤其在当今时代,当人们把财富积累、事业成功、职务晋升,作为体现自我价值与衡量成功的标准的时候,却忽略、限制,甚至压抑了内在的心灵成长与负面情绪的释放,导致失衡的心智结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事业和人际关系,烦恼与痛苦也因之而生。
  • 打动人心的68个沟通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68个沟通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沟通的本质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沟通的目的是共赢,沟通的前提是心态,沟通的技巧是倾听。如何创造活跃的沟通气氛,而后直入对方的内心?如何凝聚谈话的焦点,吸引听者全部的注意力?如何强化谈话内容,清晰表达,消除沟通障碍?本书通过68个打动人心的沟通技巧,让你的沟通能力更上一层楼!
  • 破译孙子兵法

    破译孙子兵法

    本书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单元,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孙子兵法》到底有哪些实用性的内容,广涉领导文艺、处世之道和经商之技。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驭血狂潮

    驭血狂潮

    每个人都有血,每个人的血都不同。我能感知到你的血液,我能从血液中读出你的思想。鲜血是我的盔甲,鲜血是我的利剑。血能载我遨游天际,血能助我掌控逝者的身躯。不要试图在我面前躲藏,更不要试图反抗。让你的血,也成为我珍贵收藏中的一部分吧!
  • 王妃娘娘又作妖

    王妃娘娘又作妖

    21世纪“神医圣女”穿越到一个架空的时代!秀女?皇后!这是怎么一回事?
  • 巅峰战甲师之巅峰荣耀

    巅峰战甲师之巅峰荣耀

    我曾站在荣耀巅峰之上,也曾落入泥潭之中。当我带领队伍拿下冠军之后,我转身大声高喊:“战甲不死,我心不灭”“战甲不死,我心不灭”………
  • 天书志异

    天书志异

    秦始皇为求长生,派遣徐福东渡寻仙,却在海外天上寻得天书三卷。后因秦末战乱,天书失传。千百年后,江湖血腥又起,洛阳白虎灭门一案,朝廷派遣官员追查,蛛丝马迹之中,天书身影,亦隐亦幻……
  • 快穿之进击吧炮灰

    快穿之进击吧炮灰

    作为星际顶级流量,乔曦表示生活很美,吃穿不愁,众人追捧。然鹅,正当乔曦在联盟的首都星开一场空前盛大的演唱会为庆祝星际第一战神又一次抗击虫族得胜疯狂打call时,虫后居然空降首都星!杀戮,毫无征兆地爆发!当乔曦以为自己要去见星际之神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奇怪的地方--煌庭。从此开启了乔曦美(ke)好(ge)无(ke)比(qi)的穿越之旅。快穿,成长型女主。
  • 宝典

    宝典

    星际君王,文明联邦,一部华夏文明的星际开拓史,一部从学生到帝王的奋斗史!宝典在手,天下我有!参军出品,必属精品!
  • 许你一生情深不悔

    许你一生情深不悔

    周繁霜原本以为,只要自己嫁给了沐烨寒,就能够逃离周家这个让她痛苦难过的地方,可谁知,新婚当天,才是她苦难的开始。假如你面前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妻子,你是否能够认出真正的她?欲知后续,且打开本文看一看,各位看官里面请。
  • 巨星男神,太会撩

    巨星男神,太会撩

    他苦苦寻了她16年16年后的今天再次相见她却装作不认识他他愤怒的把他压在身下“这16年的等待,你想怎么补偿我?”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