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33500000002

第2章 《孝经》的教育智慧

自唐代以后《孝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长期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一、《孝经》的章节结构

《孝经》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版本。古文《孝经》在秦始皇焚书时,与其他儒典同遭厄运。今文《孝经》据传出自汉初,为河间人颜芝原所藏,因为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为今文《孝经》。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全书以孔子与曾子之间的问答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从社会人群的角度,分别规定了不同等级身份的人应该遵守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从天理、人性和社会的角度论述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以君王为陈述对象来讲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应该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阐述了不孝为诸罪之首的观点。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的时候,孝子应该怎么办的问题。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的时候孝子应该怎么办。

(郑玄(127年一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儒家学者,中国著名经学家之一。郑玄先学今文经学,后习古文经学,网罗众家,通融为一,成7汉代最大的“通儒”,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其经学成就及由其学术而形成的学派,后世称之为“郑学”、“通学”或“综合学派”。)

二、《孝经》的书题主旨

近代曾有人为《孝经》编制了一个“系统图”,比较简明地反映了《孝经》中的思想结构。比如,在《开宗明义章第一》中指出《孝经》的教育思想依据:“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将“孝”作为对人的道德教化的根据。《孝经》指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所谓“本”,即是指的“德行之本”,也就是指出“孝”为人之天性,为人性之本,行乎于内,父子之道也,行乎于外,君臣之义也。这种由“小我”之家向“大我”之国的“孝”道转换具有非常重要的行为典范作用,“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孝之于母,爱也;孝之于父,敬也。敬也是明君垂治天下的一贯要道:“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倡导孝道,使其周流天下,自然能“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石台孝经》碑刻于唐天宝四年(745年),题额由当时的太子李亨用篆书写成“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碑石所刻内容即是“孝经”。碑文由唐玄宗李隆基为孝经作序和注释。因为整块碑石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取名《石台孝经》,也称“孝经台”。)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统治者的利用,《孝经》中许多具有进步意义和价值的内涵都被冲淡、曲解或被掩盖,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重新认识。孝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孝经》的基本观点,也是全篇的基石。对于生活在家庭中的人来说,孝主要体现在事亲上,即对父母的奉养。那么怎样奉养才算孝呢?“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纪孝行章》)“生事爱敬,死事哀戚。”(《丧亲章》)也就是要以爱敬之心奉养健在的父母,要以哀戚诚敬之心祭奉亡故的父母。子有爱敬之心,则父母乐;子有哀戚诚敬之心,则在天之灵安,这就是孝。

除了直接奉养父母以表爱敬之心外,作为个人,事亲者应具有怎样的修养和品行呢?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是父母所给,不能损伤,即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开宗明义章》)其次,要立身行道,树立自己的德行,以求扬名天下后世、光耀父母来体现孝的深旨,是“孝之终也”。再次,对待外人,也要尊重,不能得罪。即“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天子章》)最后,要做到“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纪孝行章》)唯有这样才可以明哲保身,避免祸患。《孝经》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协调好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现实的一种含蓄反映。

有孝就有不孝。《孝经》倡导孝在一定意义上是针对不孝而言的。《孝经》所说的不孝主要包括:子对父只重视物质供养,而不重视亲情上的安慰,臣对君犯上作乱,骄横妄为,最终自身罹祸,即“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纪孝行章》)

《孝经》用辩证的观点,对孝的内涵做了更全面的阐发,使人对孝的理解更加深刻。人不仅是家庭之中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社会中的个体,社会中的孝如何体现呢?《孝经》针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分别进行了论述。

(一)天子之孝

要对自己的亲人恪尽孝道,还要推而广之,以此教育人民,规范天下。正如《天子章》所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二)诸侯之孝

《孝经》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诸侯章》)辅佐君王,保住社稷和人民才是诸侯之孝。

(三)卿大夫之孝

作为辅佐国君的卿大夫,孝的真谛完全体现在言和行上,言行俱遵行正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这样才可以保住宗庙。(《卿大夫章》)

(四)士之孝

《士章》里说“忠顺不失,以事其上”要忠诚依顺,一心效主。《孝经》说:“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五)庶人之孝

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庶人章》)也就是说,按照春生冬藏的规律进行劳作,是庶人之孝。

这里,对“孝”的含义和内容的表达已经扩大到社会生活中,而非狭义的仅限于对父母之孝。这种以“孝”对社会生活的规范,用孝来解释和衡量的一切行为是一种服务于封建统治的政治手段。用孝来规范社会、规范政治生活、协调上下关系,以孝治国,是《孝经》所极力倡导的。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仁政”思想的变通。

通观《孝经》,谈治国之处甚多。尤其突出天子要以孝治国的观点,除《天子章》外,篇中多举先王、明王、圣人之例来加以佐证。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开宗明义章》)所谓“至德要道”就是孝。“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孝治章》)以孝治国的作用之大,于此可见一斑。“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圣治章》)这里的“本”,也仍然指孝。孝既然对治国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天子自当推而广之,“以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以身作则,遵行孝道,这是天经地义的,也因此可以“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感应章》)强调天子以孝治国,是对“教之所由生也”这一观点的具体阐述。后世对《孝经》中以孝治国和天子要遵行孝道的观点往往不予重视和突出强调,实际上是忽略了《孝经》的精髓和价值。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这几句谚语就说明了华夏儿女对孝道的重视。《孝经》中说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明了每个人首先爱的是自己的父母——孝,然后爱自己的兄长——悌,推而广之即为“泛爱众,而亲仁”。由家庭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由道德范畴扩大到政治范畴,所以孝能治国,移孝以作忠,进而为民族尽大孝,因此也便有了“求忠臣于孝门”。

为了进一步论证孝道之神圣性、合理性和至高无上性‘,《孝经》又从天人关系上寻找理论根据,“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样,孝道就不仅有了人道的现实合理性,而且有了天道的神圣性和合理性。

三、对古代教育的影响

(一)《孝经》在汉代的突出地位

汉代推崇“以孝治天下”的治政思想,因此,《孝经》的价值在汉代被炒作得很火。汉朝历代皇帝均重视社会对《孝经》的习诵,甚至有几个皇帝亲自授过《孝经》。自惠帝后,汉代所有皇帝的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以此来突出《孝经》在社会和国君治政过程中的地位。在教育领域里,文帝时始设《孝经》博士。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诏以《孝经》等未明,令举贤良文学高第。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郡县置学校,乡聚设庠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平帝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

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东汉光武年间(25年一57年),诏令虎贲士皆习《孝经》。明帝永平年间(58年一75年),诏令期门、羽林之士悉通《孝经》。《白虎通义》将它与《春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郑玄则把《孝经》作为“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认为《孝经》起到总汇六经的作用。从教育制度上来看,“汉制以《孝经》试士”,“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从教育实际上看,《孝经》成为初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

(汉惠帝刘盈(前211年一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前195年一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次子,母亲吕雉,在位七年,死时年仅二十三岁,谥号“孝惠”,葬于安陵。)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经》

魏晋之时,三足鼎立,烽烟四起,战事频繁,但《孝经》里的思想依然为统治者所倡导。晋武帝泰始七年、惠帝元康元年,均由皇太子亲讲《孝经》两次。东晋元帝尤其重视《孝经》,曾作《孝经传》以教化世人。穆帝曾三次亲讲《孝经》,行释奠礼,并集群臣研究《孝经》的经义。南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诏令于国学之中置郑玄注《孝经》。梁武帝亲撰《孝经义疏》,并让昭明太子从小学习《孝经》。北朝诸代也特别重视《孝经》,并将《孝经》立于学官。

(三)隋唐君谕传《孝经》

隋唐时期,《孝经》也颁行天下。唐太宗认为,“行此(《孝经》)足以事父兄,为臣子。”唐玄宗曾两次亲自注批《孝经》,并于天宝三年“诏天下家藏《孝经》,精勤教习,学校之中,倍加传授,州县官长,申劝课焉。”据《新唐书·百官志三》载,国子学设“五经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论语、孝经、尔雅,不立学官,附中经而已。”《孝经》《论语》和《老子》一并被列为旁经,这说明《孝经》和《老子》《论语》一样被视作国子监的必修课程和公共课程。而在科举考试中,《孝经》和《论语》也并列作为必试的科目。高宗仪凤三年甚至规定,《道德经》《孝经》并为上经,贡举都必须兼通。在后世;《道德经》曾屡停屡废,而《孝经》一直都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

(唐玄宗李隆基(712年一756年),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称为“开元之治”。后宠爱杨玉环,封其为贵妃。玄宗喜爱歌舞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死后庙号玄宗。)

(四)宋代《孝经》归入“十三经”

在宋代,《孝经》受到统治者重视的程度也丝毫不比以往逊色。虽然在当时疑经之风盛行,许多学者也开始对《孝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产生了疑问。但宋太宗曾以御书《孝经》赐李至,认为“千文无足取,若有资于教化者,莫《孝经》若也。”宋真宗曾诏令邢爵撰《孝经义疏》,还亲撰《孝经》诗三章,命群臣赋和,并将《孝经》作为十三经之一,颁布发行,立为官定教材。宋代一朝宰相司马光也极推崇《孝经》,称“其文虽不多,而立身治国之道,尽在其中”。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也曾颁御书《孝经》于天下州学。

(五)金元借鉴《孝经》,用以治政

金元两代统治中原后,移风易俗,实行汉化,推行各种有益于统治的汉族制度,因此也对《孝经》颇为推崇,借以治政。金海陵王天德三年,以唐玄宗御注《孝经》授于学校。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以女真文《孝经》分赐护卫亲军。金章宗明吕元年,下诏以《孝经》作为科举考试内容。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诏令国子学以《孝经》为基础教育内容。元武宗时,以《孝经》译成蒙古文,诏令“自王公达于庶民,皆当由是而行。”以其孝亲思想教化民众,维护统治。

(海陵王,名完颜亮(1122年一1161年),字元功。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熙宗的表弟,他杀死熙宗后自立为帝。在位十三年,后被部将完颜元宜杀死。终年四十岁,葬于燕京郊外。)

(六)明清《孝经》纳入蒙学教材

《孝经》一直就是明清两代社学和蒙学的基本教材,明太祖极推崇《孝经》,清顺治帝又御注过《孝经》,康熙年间刊刻了“满汉合壁”《孝经》,雍正年间又刊行了《钦定翻译孝经》,并有御编《孝经集注》。但是,明清两代的官学和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四书》《五经》为内容,清代汉学考据学者如姚际恒等人经过详细考证,否定了《孝经》为孔子或孔子弟子所作,毫不客气地将《孝经》归入伪书之列。清代咸丰时曾诏令各省学政,科举考试都要加试《孝经》,但那已是昙花一现了。《孝经》渐渐淡出了官定教材之列,逐渐为统治者和当代的学者忽略。

同类推荐
  • 千古奇案

    千古奇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政体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政体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佛寺道观对联(上)

    佛寺道观对联(上)

    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较好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与自身的努力。人生的磨难,社会的感染,家庭的熏陶,个人的领悟,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作为一套少年通俗读物,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故事汇编,其间还有对少年成长过程中自身努力的肯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优秀学习与教育方法方式的总结,所以,不仅对于少年朋友来说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对于广大的家长朋友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总之,希望本书能给少年朋友们以智慧的启迪,人生的导向,找到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国民性的最新重磅力作。作者以一如继往的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的尴尬,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在本书中,作者直视人性的软弱,颂扬人性的闪光与良知的自省,由此,我们才能获得改变与进步的勇气,并期许与拥抱光辉的未来。
  •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本书研讨了生肖蛇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第三界传奇

    第三界传奇

    一个普通的屌丝,被一个名字叫做时空的人传送到了一个名字叫做第三界的宇宙,从此他踏上另一条人生之路。成传奇,杀魔神!控时空,终为神!看他如何在异界笑傲天下,成为一代传奇!
  • 落花无意也有情

    落花无意也有情

    苏S…………………………………………………………………………………………………………………………
  • 聪明人识人要诀

    聪明人识人要诀

    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透过筒孔可以看到自己的身躯,看到别人的形象,如果你能留心,还能看到人心里的陷阱。世间最深藏不露的莫过于人心,世间最捉摸不定的莫过于人心,世间最变化无常的也是人心,世间最险恶难测的还是人心!人之面乃心之表,要知道一个人的神态表情无论怎样掩饰,也会在不经意中把心中的秘密外泄出来。巧于察言观色,是慧眼识人的基本功。
  • 霸道冷少你走开

    霸道冷少你走开

    我,顾染薇,本来就是个穷困潦倒淘垃圾吃的乞丐孤女。谁知道顾家掌门人把我错认为顾家最小的小公主顾梓萌!好吧,当我进入了冉金中学,我才知道,原来噩梦,都是一瞬间的啊!
  • 遂昌杂录

    遂昌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身体倒计时

    身体倒计时

    谭崇樾体检后发现有项指标异常,医生的建议是复查随访,但是谭崇樾没有马上去复查,而是把体检报告放了起来,然后去买了一样东西。半年后,他一个人去医院做了复查,然后开始了生命的倒计时。
  • 拯救宇宙之打开魔法大门

    拯救宇宙之打开魔法大门

    “怎么办?”水公主对大家说。火对大家说:“当然是去冒险了!”他们出发了,为了大家,为了约定,为了自己的责任。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而出发,英勇的出发冒险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佬他每天缠着我宠

    大佬他每天缠着我宠

    【破镜重圆、外星宝、双洁、甜宠、HE】蓝珍珠在收留了外星美男后,就开始收敛脾气,毕竟是拿了钱的,人家住在自己家里,她当然要伺候好,更何况这个好看到像男妖精一样的外星人,还是个单纯懵懂的大男孩,她觉得她宠他是应该的。执深再次回来是三年后,彼时的他已经从男孩蜕变成了男人,尽管他们曾生活在不同的星球,尽管他们之间分离了三年,但他依旧会因她而心生悸动。“珠珠,不管你还爱不爱我,我所拥有的,我这个人,我往后的人生都是属于你的。”“珠珠,在离开你的三年里,我发现一颗与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它距离地球5210光年,我把它命名为‘蓝珍珠’,我觉得它是为我们而生的。”
  • 快穿之高冷男神来追我

    快穿之高冷男神来追我

    在九重天上有一只人见人爱的小凤凰——凤羽!但有一天,天帝却让她去做了一个任务。之后……后来,小凤凰才知道,原来她所遇到的人都是同一个!但是为时已晚!她甩不掉了!本文甜宠无虐!1V1!男主九重天太子——龙逸,女主是天地之间唯一的一只凤凰——凤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