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33000000014

第14章 栀子花事了(1)

南澳一号

文/潘云贵。

春天刚刚抵达东南沿海时,蔷薇花已经爬满了镇上的各家院落,墙角有点点红梅挂于疏朗黝黑枝头。风过处,是淡淡的香,有着印象派油画的色泽,又如同在湖泊上看到的微澜轻漾。

青石小道上常有穿蓝印花小褂的女子素面走来,戴青竹编的斗笠,三三两两并肩而行。她们言语清细,落得像丝丝细雨,湿了流年,亦让闲人过客忘了归途。

这般景致自然是美的。我每每在回家途中遇上这些女子,常会停下来驻足片刻,犹如观赏一具具精致花纹的青花瓷器一般看着。而这当然不是出于一个被繁冗无味学业浸染的女大学生对简单纯粹的女子这般闲云野鹤生活的痴迷,亦不是出于女孩子们对于女人这种成熟群体的偏执向往,而是一种塌陷在回忆里的停留。我是个恋旧的女生。

美,是人类共同的风景。回忆,则是人类共有的习性。二者都会散发出让人上瘾的清香,梦入莲藕深处一般,误了时辰,也应是值得。人事是这一生忘不去的风景,亦如青花般曼妙。

“叶青,你有一件东西要记得还我了。而我也要送你另外一件东西。”

司徒发短信过来的时候,搁在床尾的手机“咯咯”响了两声,仿若短促的鸟鸣,打搅了我本该持续到中午十二点的好梦。

我睡眼惺忪,按下读取键,并特意注意了一下日期:2010年5月2日。

闲来无事的周末里,我总是迷恋于睡眠,一天直立不到九小时。

我陶醉于梦中那些泡在潮湿中的旧时光。一个人在虚境里形同幼兽,伸出腥红的舌尖舔舐回忆的痂。那些伤口精致得像小瓷器的瓶口,盛放一生悲喜,又若浸染在夕照中的海水,不断的波涛汹涌中发出咸涩的味道,猛烈地撞入胸口。

我是如此爱着海。

“叶青,5月2日,记得和我一道去南澳。”

三天前,他站在我家的阳台上向我预约。而我正在清洗自己又留了一季的长发,水是从深巷古井取来的,清幽凛冽,慢慢地搓揉,柠檬发液的香气飘满了风里。而这香毕竟是短暂的,经不起深究,顷刻间又被浓郁的芳香所挫败。我知道,这是水仙的香。

当时是黄昏,夕阳卸去他高大细长的影子而延伸向未知的角落。他微笑着,拿过放于窗台的喷水器往水仙花浓密的枝叶上摆弄。叶尖伸展在余晖下,金色的光斑越发明亮,晶莹的水露在花叶上细致打磨了一阵,又轻佻地溅入水里。风中有小粒尘土扬起,碰到他高挺的鼻尖又缓缓落了下来,打在叶上,又被水滴粘住,混在一起,像低像素的镜头窥见得不太分明。

我一边拿着吹风机,一边看着司徒,像在欣赏一幅色彩均匀舒缓的油画。司徒亦转头看着我,眼睛很干净。他轻轻放下有些许时日没有动用的喷水器,问我。

“叶青,我真怀疑这些水仙到底是不是你栽的?”

话语中带着小小的责备,抑或疼惜,像指间漏下的光粒,细碎得让人想挽留。

有多久没有人这样责备我了呢?自己不禁浅笑起来,双眼也渐变得温润。

这般亲切的、轻柔的责备,如同一只白色的巨鸟透过云层时掉落下的羽毛,一片接着一片,沾染着纯澈又清新的气息,紧紧贴在身体里某个溃烂成军的伤口上,细心抚慰。

我心想应是眼里掉进些沙粒了,便用手轻轻揉了揉。

司徒正站在窗边看我,我也便向他走去,并拿起他刚刚放下的喷水器,继续浇灌瓷盆中的花草,不时轻微地弯下腰身去拔掉那些长得不算好看或是被青虫蛀坏的叶片。

我对水仙花的钟情与疼惜并不亚于司徒,有时甚至超越了他只是简单喷水的动作。

这个男人现在正痴迷地观察着用来放水仙的青花瓷盆,神情专注而天真,像孩子瞧见久未见到的神兽一般。男人瘦削的脸庞亦藏着可爱。

“叶青,这种瓷器怎么会出现在你家?”

他一向都是如此好奇惊然地对待一些人事。而我对他,自然是习以为常。拥有这个青花瓷盆的人,其实不是我,是祖母。

我一直都很怀念在漳州平和的小日子。

年少的影像里总会浮现出祖母的身影。她亦如世上所有老人一般慈祥,拥有深邃凹陷的瞳孔,脸上漂亮游弋的鱼尾,渐渐脱落的牙齿,一说话的时候就像一个嗫嚅的婴儿。我喜欢祖母,并热切地许愿,年老后的某天,当自己站在擦得发亮的镜子前时能看见镜子中的自己也同她一样散发出老女人的气质。

祖母时常会一个人头戴镶着印花头巾的斗笠慢慢走到月港那头的海边去,望着远处的海洋用尽一辈子也无法丈量的深情与等待。记得走之前,我都会从漏风的门缝里瞥见她站在镜子前往自己惨白塌陷的脸上补妆,用一些红润的劣质胭脂掩盖那一张失去血色的面孔。她的身子在颤抖,宛若昨夜被雨水打落的红色花瓣,衰败成一地寂然。

我知道,她的年华不再了。

每逢祖母出门,我总跟在她身后,学她缓慢挪步的样子,但每次还是不小心就走到祖母的前头。她慈笑抚摸我留着蘑菇样式的头发,却总也不告诉我深藏在她嘴间仿佛轻轻一抖便会落下的故事。

“阿青,你长成大姑娘后,阿嬷就告诉你。”

她每次总是这么说,然后一个人又安静地向前走去。打耳的海风里,她像去赴一场在夕阳下盛大举行的约会,或是走向总也无法预知的生命尽头。

苍老,一声不吭地走来。

祖母年轻时便长得娇美。鹅蛋脸,眼神澄澈,柳叶细眉,梳着两条用粉色发带系上的马尾辫,嘴角之余是抹不去的浅笑。她应算是平和小城少有的美人儿。那时人们若是遇见她,都会喊她一声“凌波”,而祖母尚且年少的脸总是会不自觉羞红,像两瓣饱满的小花在她纤白的手中遮遮掩掩。

“凌波”便是水仙。而祖母,热爱水仙亦如热爱自己的生命。

水仙是秋植球根花卉,早春开花并贮藏养分,碧叶如带,芳花似杯,夏季休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对于此生能够生在漳州,祖母很是庆幸。这里水仙四溢,幽香萦绕人的每一寸骨节,在清水中生根、长叶到结果,直至脱落后的颓败,按部就班。

形同人的一生,从水中抵达,再从水中终结,看似冗长的过程,却终究脆弱不过水仙。

祖母爱水仙甚于其他花草。她常告诉我,水仙鳞茎浆汁有毒,含拉可丁,用作外科镇痛剂,鳞茎捣烂可敷治痛肿。花作香泽,涂身理发,去风气,又疗妇人五脏心热。幼时我皮肤不好,身上常害疹子,大片大片裸露在太阳下时便会爆裂,如闷于火灰里的竹子,一阵噼噼啪啪,热烈地疼痛。那时我就会跑到祖母那里寻求帮助。我看到她在临窗的角落里小心修剪着一些水仙,然后把白色的花骨朵摘下来放在木碗里捣碎,用纱布包裹着做成药捻子拿到我身边。这种花骨朵做成的药捻子有神奇的香味和异常的止血功效,所以我总在体验着肿痛的快感时,将手指蘸满药捻子残渣,涂抹在那樱红色的空洞里,这会令我的伤口愈合得快些,我非常乐意地等待着下一次快感的到来。

我莫名地依赖,像一个上了瘾的猥琐分子,乐此不疲。依赖,也就成为自己最容易被人看穿的弱点。

我早已习惯终年见不到父母而积生出孤独、失落的光阴。忙于生计的两个人,在外苦苦奔波,形同远去的船只从月港开出,漂泊在年少废弃的等待里。

记忆中,父亲时常会在开船前狠命地抽一包红色七匹狼,然后再把抽完的烟头扔在鞋底下反复地踩来踩去。母亲则会坐在父亲的船中挥起她蓝白相间的印花纱巾,向我和祖母作别,动作缓慢而优雅,眼角的一丝泪光却总是挥之不去。父亲是船员,母亲则要搭着父亲的客船前往远方的某个纺纱工厂当收入微薄的会计。他们跟祖母放心地说了些许话,声音像搅碎在搅拌机里,变成一摊混杂的稀泥,无法分辨。

然后父亲摸着我的小脸,母亲往我脸上留了一个深红的唇印。四个人,相觑而笑。

好像所有的欢颜笑语或者热闹的喜宴只是一场辗转反侧的梦。

父亲拉响了船笛,母亲紧然走入舱中,行色仓促。高跟鞋咯咯踩地,每一声都精准地钉在我的胸口。背影终究淹没在港口尖利的汽笛声中,戳穿每个人的不舍与别离,成为一阵灰白的风。

年少关于父母的风景大抵如此。

祖母说:“若是某天我走了,阿青你会怎么办?”

我抱着祖母使劲地撒娇:“会不习惯的,阿嬷对我最好啦!”

她先是笑着,然后一言不发,抖动的皱纹一瞬间平静下来,像退潮的海。

祖母对我的好,总觉得是一种奢侈的资产。

女童时期,我不爱出门,常常一个人一整天躲在屋子里看《海尔兄弟》《哆啦A梦》之类的动画片,喝花生浆,或是咬些糯米糖,将用完的杯具扔得满地都是,横七竖八的,也懒于收拾。祖母则在一旁帮我收拾残局,言语颇少。她不骂我,也没对我动用一丝怨气。深秋入夜时祖母会用一只手将我揽在怀里,握住我冰凉的手给我取暖,替我剥瓜子花生的壳,将剥好的果仁一点点放到我手里。

白昼明媚的时辰里,总会见到祖母独自一人在房间里摆弄着水仙花,常常会从窗台搬到漆红雕花的梳妆台上,再从梳妆台搬到床头,最后又搁到窗台。像变化的人事,循环劳顿中总也找不到一处合适的位置。她心中的理想位置,恐怕在反复沉沦的现实中已经难以寻觅。

祖母一直都喜欢在摆弄花草的间隙,教我唱些老掉的歌谣。她的双唇专注地翕动,那些裹在黄叶里的闽南语声腔透过游弋的尘土,纷纷扬扬,在时空的脚步里,渐行渐远。又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浑厚、低沉又模糊不清的词句落在水仙的花叶上,沾染湿气,凝结成或深或浅的福祉,抑或苦痛:

我佛从来不下山,少欠油香到人间

善男信女劝喜舍,福如东海寿如山

一舍楼台七宝塔,二舍花果供佛身

三舍良药救人命,四舍米粿作如粮

五舍路边栽凉树,八舍铺桥供造路

九舍钱粮起庵院,十舍黄金装佛身

祖母看着我困苦的表情,只把歌谣教到了一半。斑驳的声线,像青草一般在岁月的巨轮中嚼碎,再经由时间构造的食道和胃部,一点点消化。

而我,一字一句,一直都学不会。

当然,祖母再好,偶尔也会有不欢颜的时候。冷漠自若,脸色阴沉,譬如五月放不开的晴。她在内心藏匿的玄机若有若无,深不可测。

祖母一直都不让我接近她精心照料的水仙。素洁苍绿的花叶下盛放着一个青花纹绘的瓷盆,蓝色的纤细线条在乳白的盆身上精致缠绕,恰若藤蔓蜿蜒纠结,敞口宽沿外折,直径约三十厘米。内壁绘一只单凤,一轮矮圈环绕于它,圈中又绘有花瓣状的青花。外壁绘有回首麒麟、富贵牡丹以及花草等图案。

有次我见青花上沾染了不少尘土,便拿过搁于窗边的暗色纱布,试图擦掉那些附着其上的浊物,却被祖母竭力阻止。她拖着年老走形的疲乏身骨冲了过来,夺走纱布重重地掷到水泥地板上。

“阿青,不要乱碰阿嬷的东西……等你长大后,阿嬷会把一些事告诉你的。”

她弓下身子对我说话,干瘪塌陷的胸部若隐若现,形同一片曾经辉煌过的废墟,神情慌张,苍老更深层地把她的容颜出卖。

我愣在那里,嘴角剧烈地抽动,眼里的灼热液体正在燃烧着瞳孔。我的眼前一片模糊,还有浸染在模糊中的无知与伤感。认识司徒是在几所院校合办的一次小型摄影展上。

司徒的中文讲得相当好,人很绅士,习惯穿各种清淡花色的格子衫,金发碧眼,戴一副黑色框的眼镜。准确点说,他应算是那种典型的英国男士,浑身散发着收也收不住的浪漫气息。

司徒是一名留学生,现居于鹭岛的某个知名大学,爱好古玩,特别钟情中国的瓷器。

我问他是否听过Jay的《青花瓷》,他轻轻摇了摇头,反应的幅度很小。而我也不建议他去听海峡对面那位小眼睛男歌手的歌,十有八九也是听不懂,何必枉然,我想。

司徒文质彬彬地向每一个参观者介绍他的摄影作品,包括我。而我光临他这一小块展区的原因也很单纯,只为了细致打量这样少有的外国男人,而非他精心拍摄的照片。

我承认,我是好色的女生。

“这些照片是我从英国带来的,正如你们所看见的,上面拍的都是瓷器……”

司徒嘴角上扬,礼貌解说着。一字一句,不知为何都让我想发笑,或许是他认真的样子很傻。他的目光在暗沉微光的空间里被一些细小的灰尘拢成两道犀利的剑指向我,坚定不移。我知道,这个英国男子在示意我要尊重他,以及他收集的成果。

我的眼睛很快地便跟随他白皙红润的手指游动,最终在一张明朝瓷器的照片上定格下来。

瓷盘上绘着一只孤单的凤凰,它翘起细长的翎羽、花带,环绕它的是一轮矮圈,圈内是环状的青花恣情盛开,一瓣一瓣交织,如同太阳的光冕。虽然瓷边生出一些黄色的锈迹,但丝毫不会影响落在上面的精致图纹。

几乎一模一样的青花,我在祖母那里见到过。

我屏住气息,听这位陌生的英国男子解释道:

“这是我到非洲的肯尼亚时,在海滨小镇曼布鲁伊的一个古墓拍的,墓塔上镶嵌着这几个中国的瓷盘作为装饰。”

“嗯?”

我欲开口问他,言语却又重新咽入喉管深处。

他似乎察觉到我的小举动,特意看我。我也看着他,半晌不说话。

人群密不透风,这寂然的氛围委实把人逼入尴尬的泥潭。

“我叫司徒,你呢?”

“叶青。”

“这所学校的?”

“嗯。”

是他用温柔的声线率先打破了沉寂。而我,几乎要把整个人埋到低处淡蓝色的裙角里。

司徒并没有一直和我搭话。他带着一拨愣头愣脑的人又往稍远一些的展区走去。

我趁机扒下了那张只用双面胶粘着的青瓷照片,丝毫不犹豫地扒下。

展板上留出了一块空白的区域,像一张哑然无语的嘴巴,抑或伤口。

我庆幸,没有人注意到。蝉声戛然而止在突如其来的一天,夏天也蜷缩在树枝上的蝉壳里死去。

“阿青,阿嬷她……”

电话那头,是母亲哽咽的声音。

我预感到一个巨大的悲伤正向我袭来。

不愿面对的一些人事,总也逃不掉。

我请了半个月的事假,从离学校不远的车站乘车赶往平和县城。心中一直惦念着祖母,急切地想着,发疯的眼泪与回忆安顿了一路的颠簸与劳苦。

走在平和小城逼仄的石板街道上时已经是入夜时分,行人渐少,一路都是湿浊的水洼,被生锈的车轮碾踏而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刮冷风,雨水倾斜,在微薄的灯光下是看得见的一枚枚细针。远远地,我就看到长明灯高高地悬挂在祖母的门檐下,凄冷的光点里,一个人行将入木。

父亲把我从祖厅领到祖母的房间,一路上他神情淡然,却也掩饰不住一个男人内心的怅落。

“阿青,阿嬷就在里面休息。你看看她,但千万不要吵到她。”

父亲语气轻缓地交代我,然后把门轻轻带上,小心翼翼。

“阿青,阿嬷终于等到你了。”

我看见了此时的祖母。些许年岁不见,她又在老去的路上走远一大截,直至走向那条路的尽头。她的脸不再擦一点的胭脂,惨白如同刚酿出的糯米浆液,天庭凹陷下去,身子骨枯槁得像隔夜的黄叶,被风抽干了仅有的一丝生气。

我能在她失色的瞳孔里看到死亡下发的讣告。

“阿嬷,你好好休息,病好啦,我还要听您答应给我讲的故事哩!”

我强装欢颜,哀伤的恶兽却已在啃啮自己的五脏和六腑。

同类推荐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全脑超能记忆力

    全脑超能记忆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我与祖国共奋进——北京工商大学国庆60周年活动纪实

    我与祖国共奋进——北京工商大学国庆60周年活动纪实

    本书记录了2009年北京工商大学参与首都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的人和事。全书以“游行方阵”、“广场合唱”、“晚会联欢”三支队伍为载体,回顾训练历程、聚焦可爱师生、畅谈国庆感言,意在展现训练全景、展示工商师生的别样风采、讲述国庆盛典背后的故事。
  • 祝酒辞

    祝酒辞

    本书精心打造了中国式宴请的攻略与祝酒技巧,既阐释了宴会的礼仪和酒宴接待,又介绍了祝酒、劝酒、挡酒的实用方法,同时还遴选出各种场合祝酒的言辞。
热门推荐
  •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

    本书从“是什么让我们内心弱小”和“如何让自己变得内心强大”两个核心出发,用通俗风趣的语言、犀利深入的分析,以凤姐、范跑跑等网络红人、古今中外人物诸葛亮、苏格拉底等和当下热门话题为例,分析我们在职场、人际、两性、社会等各种关系中的心理状态和博弈关系。
  • 红尘劫之燕归来

    红尘劫之燕归来

    策马飞沙,风云叱咤纵然这江山崩塌,寄人篱下也护你一世一莲华——经年浮生幻化,犹记当年月下红線千匝,眉眼朱砂如今,别后她嫁——姽婳我拱手天下,许你两袖烟花那,若我画土为沙你可会为我祭酒扫茶?——初阳听弦断,断那三生痴缠坠花湮,湮灭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初晴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 王先生源易碎的温柔

    王先生源易碎的温柔

    若是多年以后,你再想起我,会不会后悔应该最先开始动情于我;你是你,我是我,都说青春不留遗憾,你却一直是我最大的遗憾。
  • 美厨前妻

    美厨前妻

    “记住,抓住男人的心要先抓住胃,你明白?”她怎会不明白,当煮饭婆嘛。只是,煮了三年饭,伺候了他的胃,却从没抓住他的心。她想,他需要的不是妻子,是厨子。“签字吧,我保证找个更好的厨子服侍你的胃。”于是,他们离婚了。只是离婚,真的是结束吗?
  • 苍天饶过谁不信抬头看

    苍天饶过谁不信抬头看

    一个男人有四样需要保护;脚下的土地,家里的父母,怀里的女人,身边的兄弟,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 溺爱百分百:总裁宠妻入骨

    溺爱百分百:总裁宠妻入骨

    婚后半年,他不闻不问,当她不存在。半年后第一次见面,他笑得云淡风清,将她堵在洗手间:“段小姐是忘了自己的身份吗?我看我有必要提醒你。”于是第二天,她几乎下不了床。第二次见面,他优雅解扣,将她压在沙发上:“求我,我就放过你!”她终于忍无可忍求他,他却咬着她的耳垂:“已经晚了。”然后,横冲直撞。在港城,谁人不知商先生,又有几人见过商先生,传闻商先生阴狠绝戾,传闻商先生只手遮手,传闻商先生美女如云,但对于段漠柔来说,商先生存在的意义,只是恨她。可是为何明明那么恨她的商先生,却夜夜对她热情如火?他步步为营,她以退为守。势均力敌的爱情,到最后,谁输?谁赢?PS:某后出品,质量保证,宠虐相加,入坑谨慎!
  • 倾世弃妇

    倾世弃妇

    她是出了名的草包美人。天下第一公子魏子溪是她的未婚夫,世人皆道她配不起他,他却夺了她的清白,她怀孕产子。爱他至深,尽管他迟迟不愿娶她过门,她仍然心甘情愿为他奉献一切。虽说她外热内冷,终归脱不了一个情字,哪颗真心能骗她这颗阴险的心一辈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问道不灭

    问道不灭

    人非僵,僵非人。欲成大道,必先不死,欲将不死,先破后生。在这个大陆,人族骄傲,却不是主宰,而主角成为一个新的种族“僵尸”,他将何去何从,又会带来一个怎样的不同人生?
  • 散文精品——情感·温馨卷

    散文精品——情感·温馨卷

    其实,世间好远的事情很多,何苦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呢?如果能把心思花在一些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情上,一个失业的人也不至失去尊严的气度,反过来做一些无知而折损福德的事,自以为好地,伤害的则是自己的心。
  • 我仙途无敌

    我仙途无敌

    少年凌霄觉醒天道之体,各大势力挣着收入门下,但是凌霄偏偏就是一个势力都没选,说要自立根生,习惯了一个人。机缘巧合之下误入大能洞府,被大能收入门下。开始了他的成仙之途,在成仙之途上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反正我无敌,各位请随意。”本书一天一到两更,节假日看情况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