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4100000050

第50章 张良的历史地们是铁哥们刘邦捧起来的3

3.张良的自知之明

张良出道前的事迹中有一受老父兵书事最令人神往。按说他占有天下第一奇书,以他的不世才具,取天下当如反掌。但岂知事又有大谬不然者。张良一出道就有百十号人,与刘邦走出芒砀山时差不多,也与彭越的人马相仿佛。但他并不知道自己不具备领袖资质,所以试了几试。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张良吃足了苦头之后,就知道自己不是单干的料。如果我们后人认可韩信的说法,将刘邦将兵的本事定为不超过十万,那么,给张良将兵本事定个不超过千应该是个准确的定位。到了千人,则左支右绌,手忙脚乱,不成体统。所以他的官衔是将军,但他从来不带兵。他的理由是身体不好,但这个理由不成其为理由。

司马迁因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的评语,“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但张良虽不甚魁梧,身体肯定不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司马迁记他击秦始皇失手后,隐居下邳“尚任侠”,也就是说好打个抱不平,大概与人动动拳头的事也没少干。这种打架斗殴的事,没有身体做底子,又岂能办到?再说指挥作战,身体并不是必要条件,刘邦击黥布时就是在担架上完成的指挥。所以说,张良的身体不好是免于带兵的托词,以便藏拙。否则所有人都知道你精通世上第一流的兵书,不露两手出来岂不是不合时宜之至。但这两手以前也不是没露过,再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把戏就怕穿帮,神话就怕戳破。在张良而言,或者唯恐天下人提及他有天下奇书一事。刘邦是装神弄鬼起家的,跟张良关系又非常铁,犯不着去逼鸭子上架。你说身体不好就不好吧,你要歇着就歇着吧。反正也没什么非你不可的事,大家就这样抬着混,就这样一直混到革命成功,皆大欢喜。

有一点可能所有读者都没有注意到,刘邦在张良没有加入本方阵营前的作战中,从未吃过败仗。倒是张良跟了刘邦后,刘在与项羽的作战中一直在吃败仗,而张良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张良在指导作战一道上肯定没有作为。刘邦击三秦,张良还没有回到身边,也是全胜。由此可见,刘没有张,即使称不了帝,还可以有不小的局面,而张没有刘,则无所措其手足,整天逃命不暇。这一点各位千万不要忘记。当然,即使没有刘邦,张良也被历史记下重重一笔,其博浪击秦始皇一事,已为秦记录在案,只是没有结案就成了一个无名英雄。

刘邦与项羽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项羽是人之过无所忘,刘邦是人之功无所忘。刘邦一直感念着张良对他事业出的大力,尽管出大力的人不少。他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样的虚词给张良定位,就可以厚封张良。所以刘让张自择三万户,这在当时可足以抵一个小王。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只得六县之地,或不足三万户。当时居功第一的曹参所封也只得万六百户,让张良得三万户,足见刘张关系的铁。但天下也不是刘邦的私产,所以他厚封张良也不是信口而占,而是有依据。早年他曾有号令,道是以一郡降下者,封万户侯。张良为刘邦讨得的汉中一郡成了最后胜利的起点,仅此一条就足以得万户侯。何况张良的功劳还不止这一条。所以刘对张的偏爱是于公于私都能站得住脚的。而张良的头脑何等清醒,他哪会不知天高地厚地接受这样的封赏。他乖巧地只要了与刘邦初次会面的留为封地,而此举不仅是为了铭记这次君臣风云际会,更是真正地为刘邦排忧解难。当时天下平定,地正不够分呢。留作为楚汉决战的最后战场,其户数肯定非常之少。但谁让他们是铁哥们呢,他不帮刘谁帮刘?张良此举是真正的高风亮节,有了张良这个参照,那些功劳不及者又怎么好意思胡乱争功?

张良的可数得出的功绩基本上都是在楚汉战争前立下的,功劳簿上也正是这样记的。到两边开战后,他反而淡出了斗争的舞台,转向了谐调刘邦集团内部的事了。于是张良其人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低调,直至胜利后,闭门不出,修道辟谷,与世无争,与世隔绝。根据张良的行事,我们可以描绘出这样一条轨迹:刺杀秦始皇(什么都敢干)——乱任侠打抱不平(什么都想掺和)——逐鹿中原,带兵作战(雄心勃勃,尝试建功立业)——运筹帷幄(能不掺和就不掺和)——闭门不出(什么都不想掺和),典型的一条有为向无为退缩的轨迹。大概也就十五年光景,张良从一个生龙活虎的人,蜕变成了个不食烟火的隐居者,感觉上蜕变得也太快了,也许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如果换了菜九这样的寻常之人,多半不会轻易甘拜下风、认赌服输,一遇挫败总是向外找原因,怪张三怪李四,惟独不怪自己,非得碰得头破血流、焦头烂额、灰头土脸、原形毕露、山穷水尽,才不得不罢手。而张良何等高明,只需试一下,就知道自己与世界的水深水浅,没那个金刚钻,就不去揽那个瓷器活,岂止是不揽,连看都懒得看一眼。为什么不看?看了心烦。而如菜九一般的寻常之人,分明揽不下瓷器活,肯定还要忍不住在边上大言谵谵,说自己当年如何如何,让自己来干又如何如何。

应该说,张良对自己的认识与定位基本上是准确的,他辞谢刘邦的三万户之封的说辞就很中肯,他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幸而时中,可以看成为是谦词,也可以看成是事实,也就是说有的计谋对了,也有的计谋不对。出谋划策有对有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算无遗策,怎么解释张良自己单独干不成事。所以说,张良的这句自评,可以看作为对刘邦评价的回应。运筹帷幄云云,有对有错耳,不得据此将刘邦的成功归功于张良,尤其不能据此评价而将张良的地位无限拔高。但后世不认真的人却在为张良的地位大争特争,无休无止。

这也难怪,人性的特点就是好为他人作主。一般来说,如果他人不反对或没法反对,人们就强行替他人作主了。张良的情况好像就是这样。反正张良也不会说话了,大家还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管对不对,也不管是不是合张良先生的意,先说个痛快。可能人们反感刘邦的人品,所以最不服气张良与刘邦的君臣关系,于是从张良指点过刘邦一事,并自承为帝者师一事,引发出帝王师的概念,令天下世世代代的读书人为之心醉神往。历代的人都在为张良助刘邦找各种借口,表示助刘非其本意本心。如:“王介甫咏张良诗,最好,曰:‘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当此每从容。’人言高祖用张良,非也,张良用高祖耳。秦灭韩,张良为韩报仇,故送高祖入关;既灭秦矣,故辞去。及高祖兴义师,诛项王,则高祖之势可以平天下,故张良助之。良岂愿臣哉?无其势不及。”(《历代名人论刘邦》引《伊川先生语四》《二程遗书》卷十八)“程子醇儒也,知小义而不知大义。夫张子房以五世相韩,报秦于博浪沙中,义也,以祖父事韩君也。身事韩王成而楚杀之,若汉王西归,释羽弗击,虽叩头流血以争之可矣。程子以为不义,且曰不义甚矣。此何哉?夫楚汉之事,英雄相竞以智力耳。此固难以儒者之道论。即以儒者之道论之,程子之说亦非也。请详言之。项羽弑义帝,汉王至洛阳为义帝发丧,哀临三日,告诸侯曰,寡人愿从诸侯击楚之杀义帝者。今若与项羽约分天下而去,是失大信于天下也。夫君子为义,当务其大者,项羽剽悍贼害,汉王与战,不能当也。幸其失计窘迫,可乘而取之耳。使得休息,他时卷土再来,楚汉之成败不可知。天下之民自此涂炭,亦未知何时而已。使无罪之人,肝脑涂地,较之失小信于项羽,孰大孰小?救民于水火者,宜如是耶?以臣弑君,大不义也。汤武行之,大易以为应天顺人,孟子以为诛一夫。项羽屠杀之惨,桀、纣亦不至是,区区失小信而取之,不义亦微矣。救民于水火之中,犹贤于汤武之放杀也。”(《钝吟杂录》卷九)历史上有关刘张的笔墨官司牵涉面颇广,但古人也有能明事理者,如宋人吴曾说:“宋景文公云,或讥汉高祖,非张良陈平不能得天下。宋曰不然,良、平,非高祖不能用。夫智高于良平,乃能听其谋,项羽不知用范增,败矣。予以为景文徒知其一耳。独不见韩信之言乎?方信之被擒也,至论其长,信曰: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嗟乎,不知高祖胸中能著几韩信耶?”(《能改斋漫录》卷九)

菜九一开篇就说,“历史不会把荣誉平白无故地送人,张良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历史地位,肯定与他的历史贡献是分不开的”。经以上分析后,这句话用在张良身上可能要做点微调,可能这样说会更好:历史是不会把荣誉平白无故地送人,但得到高人的提携后,情况可能会不一样。张良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历史地位,就是与铁哥们刘邦的刻意提携分不开的。刘邦对三杰的评论,就很有为张良个人造势的成分。张不仅是三杰,而且是三杰之首,其功劳总高不过萧何吧?刘邦本拟以萧何为首功,但碍于众武官的情面,只得让战功大的曹参居首功。所以,张良居三杰之首里面的猫腻就大得很。刘邦再三说运筹帷幄,就是有对铁哥们的照应成分在内。与张良对刘邦的帮助相比,刘邦如此力挺张良,后者是得了大便宜了。中国历史上得天下者多矣,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了张良的名气。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不服气张良为刘邦臣子的人也应该感谢刘邦了。所以,菜九原先的那个“张良的地位是知识分子捧起来的”之作,也应该改成“张良的地位是铁哥们刘邦捧起来的”才更对头。

至于刘邦的人品才具究竟如何,菜九另有专论,不在这里讨论了。可参见《论以历史的角度评价刘邦的个人品质与汉初文化》及《解读项羽》等篇什。网上都有。搜索一下即得。

同类推荐
  • 汉人权倾之罗马帝国
  • 边战

    边战

    明朝武宗年间记事,至应州大捷之后。虚拟一人物,讲述一段时史。
  • 大宁第一臣

    大宁第一臣

    跳入历史长河的分支,他来到一个与大宋相仿的大宁,这儿有奸佞、有叛军、还有虎视眈眈的敌国强兵。周拂江一路被命运鞭策着,往救国的道路上狂奔而去。
  • 战国楚皇

    战国楚皇

    两千多面前的中国,周天子式微,诸侯争霸,几百年的乱世开始了。熊槐是来自现代历史文学院的高材生,穿越到了楚国,当上了国君,此时西面的秦国变法初成,北面的魏国几十万武卒虎视眈眈,熊槐在这乱世中,注定要做一代雄君。致敬每一个人的战国梦QQ群:491058165希望大家进来讨论
  • 宠妻无度:调皮小皇后

    宠妻无度:调皮小皇后

    生死之间的约定,三生三世的姻缘,爱与恨之间的纠葛就此拉开,一边是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蓝颜,一边是自己前世的恋人,大神的算计,男配出现,她到底会如何走出下一步?敬请期待吧。
热门推荐
  • 少女战争

    少女战争

    每日过着平凡生活的里香,唯一的苦恼是不知要如何接近暗恋的学生会长。调皮的哥哥,温柔的双亲,活泼的好友,以为永远也不会结束的快乐校园生活,却在那一天春游之际,被恶狠狠将她推下悬崖的少女打破。自称是祖先的恶灵美少年,嘴巴刁钻地救火登场。另一方面,在自认犯下杀人恶行的少女墨玉面前,也出现了自称“银十字”宛如骑士潇洒的银发青年。墨玉身边是冷静残酷的银十字。里香背后则是冷漠毒舌的慎水遥。一场牵涉到异界真公主之战的狼烟就此点燃,就让我成为你的武器。斩断束缚着你的、由我滋生的荆棘!
  • 神环之路

    神环之路

    霍雨浩成神之时,斗罗大陆空间混乱使斗罗大陆重返原始,魂兽实力大大提升,魂师们保留前世魂力,又开始新的历程……
  • 笑踏疯巅

    笑踏疯巅

    直到某一天,他才发觉,也许那股疯狂从一开始就存在于自己的灵魂深处。
  • 穿过你的青春的我的岁月

    穿过你的青春的我的岁月

    遇到沈佳,对宋长卿来说就是一个逃不开的劫,从此,他的目光就没有从她身上移开过而她,漂浮的心像秋叶一样轻盈,一不小心就走远了
  • 念玉奴

    念玉奴

    之乎者也,这个曰,那个曰,杨玉仰头泪流满面:我到底什么时候能回去啊?好吧!也没有流泪,只是日常问苍天。这是一篇穿越文,当代女大学生杨玉穿越到李朝,若要参考历史朝代,那就唐朝吧,他俩应该是异卵双胞胎的关系。杨玉发展发展着发现这路线神似杨贵妃啊,那怎么行,年纪轻轻命丧马嵬坡。所以得改变剧情走向,再来场甜甜蜜蜜的爱情,没错就是甜蜜,吃过糖精没?那种甜得发苦的,糖。
  • 末世之赎罪

    末世之赎罪

    曾经,他是异界大陆人见人惧的魔道天骄,以杀证道!最终惨遭正道门派联手围剿,身死道消,本以为万劫不复,却不想一缕残魂被吸入虚空,得以残存。如今,他是地球一名普通的在校高中生,本不想再造杀戮,可奈何一年后地球灾变,遇上末日降临!“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为沾满血腥的双手赎罪吧!”【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票!】
  • 跃动的音符

    跃动的音符

    一阵奇怪的手机铃声在课室里响起,蓝欣觉得这手机的主人不单只是没有一点品味,而且还胆子不小呢!居然敢打搅政治老师上课,会死得很惨的啊!于是蓝欣就决定要留言,提醒那个差点儿害她成了替罪羔羊的混账。但没想到正是以这种最老土的书信形式,而认识了学校里面的风云人物……齐文正。由于在电梯前发生的那件小事,所以蓝欣一直对齐文正不太满意,连带说话也不是很客气了,但又在不知不觉中陷了进去,慢慢地被他吃死了。
  • 假如明天永不到来

    假如明天永不到来

    兰湘暗恋她已经很久了,那天他决定向她表白,然后……他关键时刻怂了,对她说:明天,明天我有很重要的事跟你说……结果她的明天一直没来。
  • 神幻之君临天下

    神幻之君临天下

    一个少年因大地虚拟网游成为红极一时的新秀之王,成王之际只因人心欲望,遭众叛亲离,最后血染了世界山巅,震动整个网游界,结束了最辉煌的时代。三年后,一个少年自悬崖深渊回来,踏上神幻网游。曾经,你为我娇狂,今夕,女王养成日,助你君临天下。
  • 宫锁连城:妖妃伊手遮天

    宫锁连城:妖妃伊手遮天

    惑国上至孩童下至老人。无人不知前朝有祸国殃民妖妃纳兰芳华,她不知。无人不晓今朝有民怨唾弃妖妃之后圣懿,她不知。本以为父爱滔天,却不知是觊觎身上的‘仙根’。花枝彩衣,十三公主,圣懿至尊红颜绝色张扬。宫墙高栉,不染俗世。百姓不分阴晴上香拜庙。直到暴民反帝,才幡然醒悟那些人从来都不是真的想要放下劳作,只为了按时日日拜她,积她功德,保她死后成仙安乐。可是,她也不知道,她什么都不知道。放下曾经的天真烂漫,这万花丛中女子笑魇淬毒。谁人都知道在后宫里,荣宠远比相守白头来的牢靠。从踏出冰冷的那软囚的四方宫脊时,她都不愿再做那被宫灯掩埋慧明的那盛世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