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4100000009

第9章 千古不散鸿门宴6

千古不散鸿门宴6

书名:屠刀集作者:菜九段001更新时间:2014-04-2521:16:10

千古谁识鸿门宴(更新超长版)

6.没留明文的协议

说刘邦出让了的实际利益,这可是没有任何记录的事。为什么放着白纸黑字的现有的史料不相信,而要平白无故说些不沾边的话?那是因为历史的记载就是这么多,怎么看怎么投不上,其中肯定有重要的环节遗漏,但不是漏记,而是被人刻意遮蔽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被刻意遮蔽掉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既然历史没有记载下与之相关的内容,那么就只能从事情的结局上来判断了,因为这个事情的结局昭示了重大利益的出让。事情的结局是什么?人们往往以为项羽放过刘邦不杀是整个事件的结局,事实上,最大的结局就是刘邦没有如约王关中,也正因为这样,项羽才放过刘邦不杀。因此,没有如约王关中,就是刘邦出让的重大利益。只是这个重大利益的出让是在鸿门宴之前做出的呢,还是在鸿门宴上做出的呢,还是在鸿门宴之后做出的呢?这就需要讨论了。

这个不王关中的事,无论在项伯夜访时,还是在鸿门宴上都没有提及,在一点迹象都没有的情况下,演变成这个状态,而这个状态也正是项羽所需要的状态。正是因为刘邦不王关中了,才用不着打用不着杀了,刘项两家才相安无事了。以此结局为参照,就显得项伯的夜访记录有明显的疏漏,更准确地讲,已被记载下来的一切与这个结局一点关系也没有。而项伯的包票,刘邦的坦然赴宴,离开这个结局就难以设想。因此,这个结局应该是在项伯夜访中就确定了的,否则就达不到平息纷争握手言和的效果。

前面说过,项羽当初着急上火要打要杀,全是因为沛公要王关中且珍宝尽有之,而刘邦对项伯所说的恳切言辞并没有针对项羽的这些心病,因此这些话不过是在灌迷魂汤,让人吃空心汤团。而在要打要杀的这个节骨眼上,这些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言辞真能派上那么大的用场吗?如果我们认为项羽要与刘邦翻脸拼命只是为了听这些好话,当然就没什么话可说。如果我们认为项羽的要打要杀是另有原因,那么这些甜言蜜语肯定不会起作用。如果这些话不起作用,项伯就不能保证刘邦在项羽大营的安全,也就不会催促刘邦早点去见项羽;刘邦也不会相信项伯的包票,前往项营。既然我们认定刘邦对项伯说的这些话起不到平息争端的作用,但项伯确实也打包票了,刘邦确实也就去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发生了历史记载隐去的内容,也只有这些隐去的内容才是项伯打包票的依据,才是刘邦前往项营的护身符。因此可以肯定,刘邦与项伯的实际交谈中,一定谈到王关中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解决之道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不按项羽希望的样子解决,就千难万难;按项羽希望的样子解决,就一切好说;最终由刘邦一方做了彻底的让步。这个彻底让步的内容,即不外乎是刘邦不再坚持怀王之约,无条件地将关中的支配权交给项羽发落。尽管这些内容在上面这段话中根本没有反映,但那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效忠表白,倒是与刘邦的让步非常吻合的。据此,这个不王关中的决定,这个出让重大利益之举,是在鸿门宴之前,也就是在项伯夜访的时候做出的。有了这个决定,项伯的包票,刘邦的应允赴约,才顺理成章。

这个结局是项伯夜访的一个成果,也是记录不全的项伯夜访所露出的第一只马脚。

记录不全的项伯夜访所露出的第二只马脚,即《项羽本纪》所说的“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这是一个对刘邦的安置方案,虽然此举是公然宣布对刘邦的安置决定,但却是鸿门宴的实质内容——刘邦彻底让步的实际底线。这个安排虽然是经项羽之口宣布的,但却是刘邦自己提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灭秦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论功行赏,其内容就是分地,本来刘邦是可以王关中的,但因项羽要打要杀,他就不敢坚持他本来应该享有的权利了。但不王关中,总得有一个具体地方划到他名下吧。你总不能把球踢给项羽,让他费头脑吧?所以这种费神费力的事,还是要刘邦代劳代办,他要事先拿出一个预案。如果要拿预案,刘邦还应该拿出一个可以被项羽接受的草案,刘邦的功劳即使不高出项羽,但肯定高出其他所有人,总要给他一个地盘吧?当时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地盘都是刘邦打下的,这些地方都在刘邦的掌握之中,除了关中的陇西、北地、内史之外,蜀、巴、汉中已为刘邦手下的郦商所攻克;上郡、云中、雁门、太原、上党、九原等旧秦之地,自秦王子婴投降后应该落入刘邦之手;加上南阳这块旧韩地,也是刘邦解放的,刘邦提出到关中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合情合理,而这些地块中,最不让项羽操心的应该就是巴蜀这两块地了,因为再也没有比巴、蜀更差的地方了,这两块地绝对闭塞,不会对关中构成威胁。可能我们现在的人会认为,四川不是个好地方吗?天府之国呀。但在当时却非如此,项羽与范增的对话已表明了这一点。对此我们还可以多说几句。以秦时的中国版图,巴蜀就是边荒之地,开化程度极低,常常用来安置应该受惩罚之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极其形象地反映了那里的闭塞落后。

刘邦为什么会提出要这块地方呢?并非他想要这个地方,那也是因为没有办法啊。首先这块地方在他的控制之下;其次其最为落后,地形奇特,想进去或想出来都非常困难,很难对外构成威胁。当然,刘邦也可以说,我什么都听你的,你让我到哪我就到哪。兄弟,我是你的一块砖,你想往哪搬往哪搬。但这个姿态等于给项羽出难题,还不如有个预案。因此,在非常无奈的情况下,刘邦就要这个最差的,项羽就没有理由不答应,也就没有必要再动杀机。事后看,刘邦的这个选择很到位。如果他要南阳,情况就不妙了。一来是南阳属于旧韩,刘邦解放了南阳,应该算是学了雷锋,不方便自己拿来。二来项羽看中了这块地方,日后明明分给了韩王成,但还是把韩成捏在手里,自己将这块地吞了。如果刘邦对南阳有想法,岂不是又犯了项羽的大忌?

可能人们会据《汉书?高帝纪》或《汉书?萧何曹参传》的记载,来反驳菜九的上述说法。这些记载是这样的:

汉王怨羽之背约,欲攻之,丞相萧何谏,乃止。《汉书?高帝纪》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逾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汉书?萧何曹参传》

乍一看,这两个记载有鼻子有眼,前后照应着,似乎真有那么一回事,非常可靠。但这个材料的来历是有问题的。《史记》没收这个材料,早于班固一百多年的司马迁应该是知道这个说法的。之所以他没有采用,显然与此记载未必得当时之实有关。

这里面的奥秘在于班固改动了一两个字。

司马迁记项羽对外宣称:巴、蜀亦关中地也。

班固记此曰:蜀、汉亦关中地也。

二者的区别在于项羽和范增的说法中,《汉书》以汉中替代了巴。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替换,仅一两个字的差别,就把一个原来不乱的历史搞乱了。

而《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正可以否定班固之说。这些相关记载也是记录不全的项伯夜访露出的第三只马脚——张良贿赂项伯取汉中一事。此事正好破了班固的记载。《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张良)为汉王请汉中地。”《留侯世家》:“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最初提出的生存条件肯定低于最终所得三郡之地,也就是说只有巴蜀二郡,三郡之中最好的汉中郡尚不在其内。怎奈巴、蜀之地确实如项羽、范增所谋划的那样令人厌恶,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刘邦只好尽量谋求追加汉中一郡。最终,经过张良的争取(《汉书?张陈王周传》也有相似记载),项羽接受了刘邦部已占有汉中的即成事实。既然刘邦如愿以偿得到了他所要的地盘,又如何会动怒与项羽再起争斗。事实俱在,说明司马迁在做《史记》时的取舍是非常合理的。这里还牵扯到人之常情的问题。本来嘛,如果项羽坚决不把汉中给你,你要打要杀才算正常,现在这块地方是你自己千方百计争取到手的,你达到目的了,怎么反而要怒要打要杀呢?所以说,《汉书》的这个记载,尽管说的有鼻子有眼,但并不可采信。因此可以断定,《汉书》有关刘邦不满意分配的这个记载,完全是误记。刘邦费了老劲才把汉中一郡争取到手,如愿以偿,不可能一转眼又要杀要打。可能班氏见到一条司马迁没收的材料喜不自胜。但他就没有分析这个材料的合理性,也没想想为何司马迁不收这个。这个见于《汉书》为《史记》不载的内容很有影响,在历史上引出了对萧何大加赞美之言论也不知有多少,难道都没看过《史记》吗?中国人的不认真实在是由来已久啊,难怪菜九祭起的那块中国人最不认真的招牌总是越来越亮。

如果把以上分析加入到项伯夜访的过程中去,项伯的夜访内容才算大致完整。也正因为项伯知道了彻底让步的底线与具体内容,他才能料定项羽肯定会接受;也正因为传递了这个彻底让步的具体内容,刘邦才有胆量在第二天一早只带百余随从去见项羽。因为刘邦交出了他最不愿意交出的,又是项羽最想得到的东西,也就没有两边火并的必要了。试想,一场大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灭秦之后的利益分配,因势力悬殊,刘邦难逃覆灭下场。在这种情况下,项羽要的是利益分配的主导权,刘邦要的是免遭覆灭。当刘邦主动放弃王关中的权利,就在满足了项羽的愿望的同时,也自然取得了自己的生存权。

至此,我们或者可以还原项伯夜访事件的全貌,读懂项伯夜访的意义:前来搭救好友张良的项伯,无意中成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使者。由刘邦一方提供了和解的草案,项伯见其内容基本上与项羽的目标一致,也就替项羽接受了这个方案。所以项伯才会对刘邦说,明天一早就要来见项羽。为什么要见?就是为了早点签约。如果项羽或项伯不满意这个草案,项伯就不能打包票让刘邦前来见项羽。而刘邦如果没有把握断定项羽会接受这个草案,也不敢贸贸然前往项羽的大营。项羽此前要击灭沛公军,从实力上来说,胜负应该没有悬念,但并不能保证刘邦会死于战乱。而一旦刘邦前往项羽的大营,那就成了瓮中之鳖,真是想怎么杀就怎么杀,十拿九稳,别说有多方便了。所以刘邦提出的条件应该是大大有利于项羽而大大不利于自己的。只有退到对方满意的地步,才有可能保证对方会完全接受。签约就签约,为什么还要催刘邦早一点?那是因为今人一致以为单纯好哄的项羽这个人实在是太多疑了,非常不好糊弄,如果你姗姗来迟,他会怀疑你可能要变卦,那样一来,刘邦的处境又不妙了。所以项伯要催刘邦早一点去确认他此行的成果。只有让项羽早点吃下定心丸,刘邦的处境才会早点得到安定。

也正因为刘邦与项伯的交谈有非常实际的利益割让,才使得项伯的私人之行成了意外的协约之旅;私人身份逐渐演变成了公家身份。于是,原本的私对私,一下子变成了私对公;加上项伯与项羽的特殊关系,甚至最后演变成了公对公了。于是乎,项伯偷偷摸摸地出行,演变成大大方方地凯旋,一下子给项羽抱回一个重大成果。既不用打,也不用杀,还避免了一切险恶局面出现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项伯真是关中人民与天下人民的大功臣、大救星。项羽对他也应该大大地褒奖一番,让项伯列席鸿门宴可能就是一种褒奖形式。

项伯夜访这段文字的结尾是“项王许诺”四个字,项王许诺四个字后面应该有一大堆配套措施。什么措施?撤销战争命令啊。告诉枕戈待旦的将士,明天用不着打仗了。不是说好了要打,而且要大打,看上去怎么也不像有转圜的余地啊?怎么回事啊?项羽当然会做一定的解释,比如:这里面有些误会,沛公愿意拿出全部奖金让大家伙分了。项伯半夜三更奔走于刘项两大营垒,十分辛苦,也一定非常费时间,可能向项羽汇报完了,离项羽预定的开战时间非常接近了。真是好险哪。

同类推荐
  • 隋末之大夏龙雀

    隋末之大夏龙雀

    大业九年,李煜来到黎阳码头边,成为叛军杨玄感手下一员;这个时代,天下倒悬,民不聊生,反叛者无处不在,苍生离乱;这个时代,世家掌控天下,寒门走投无路;这个时代,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霍霍向大隋;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即将祸乱天下;这个时代,草原骑兵随时南下,虎视眈眈,高句丽杀我中原将士无数;这个时代,是一个求活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纵横天下的时代。为方便大家交流讨论,可进书友群:920178823、438539802、(五百粉丝值,需验证)!VIP群:993599108(全订,需验证)
  • 三国之一代帝王

    三国之一代帝王

    当时光渐去,韶华不再,萧让只求自己无愧一生。561482531
  • 十国帝王

    十国帝王

    唐亡之后五十三年间,中原历五朝、八姓、十四帝,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他花却十年时间,读破诗书三千卷,练得沙场杀人剑。起初,他只想在乱世活下去;后来,他想要他的子民都好好活着。命运让他做皇帝,他决定做个好皇帝,结束乱世,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 颠覆原始

    颠覆原始

    一场流星雨,巫小豆穿越到原始社会,机缘巧合成为巫,一条裤衩的他,内心慌的一匹,“我想回家……”种田加热血,懵懂少年,从一场逃亡开始,颠覆了原始、改变了蛮荒……主角只是个孩子,原始人也不是木偶,情节不会太夸张,笔力有限实在对不起,还请大家多多担待。
  • 陈萍萍传

    陈萍萍传

    庆余年同人小说。他原名陈五常,是庆帝府中的一名小太监。从没有人看的起这个小太监,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叶轻眉。她叫他陈萍萍,对他没有半点歧视,把他当成哥哥一样尊重。后来他成为了威慑庆国朝野的监察院长,只为一心守护她留下的孩子范闲。
热门推荐
  • 余生赖定先生

    余生赖定先生

    温暖了顾柠的那个少年,叫肖子航。当顾柠受欺负时,他把顾柠护在身后,生怕她受一丁点委屈;当顾柠心情不好时,他为顾柠买来了她最喜欢的草莓味雪糕;当顾柠肚子疼时,他悄悄从超市里买来了红糖……肖子航把顾柠放在了心尖上疼。后来,肖子航终于向全世界宣布::“顾柠是我女朋友,还是我以后简历上伴侣那一栏的人”。在后来的后来,他们陪彼此走完了余生。他们很庆幸,故事的结尾不是擦肩而过,成为过客。而是可以在迟暮之年,牵着ta的手,走完这人生的漫漫长途
  • 斗罗之我不是辅助

    斗罗之我不是辅助

    倩女ol某区排行榜第一的暴奶穿到了斗一的辅助生涯!
  • 青春撞南墙

    青春撞南墙

    漫画社记者邂逅都市女主播后自己的人生开始了改变……
  • 不烬佩上玉

    不烬佩上玉

    人人都说,宁王府的世子被那平沽第一美人迷住了。刚带她回来的一个月,便因为她把自己名义上的母妃关了两个月禁闭。为了她将她的院子更名为慕安阁,也为她特意建造了观星楼,将她宠的无法无天,人人嫉妒。她爱红色,他便送她正红色的绫罗绸缎,不顾礼法,默认她为王府的女主人。然而即使寒烬再怎么宠陆安珩,也没有给过她一个名分,使得她在府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直到后来,陆安珩才明白,一切都一切,都只是为了他自己,她于他而言,只是一个障眼法。这世上不乏聪明的人,只是不愿聪明。毕竟美梦太好,她不愿醒来。
  • 一场唐与谭

    一场唐与谭

    故事引发的爱恨情仇,某年,某月,某天,就这样一直一直延续下去,深情永不改变。
  • 公司靠制度打天下 企业靠落实定江山

    公司靠制度打天下 企业靠落实定江山

    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任何一家公司都注定是一盘散沙——不论是地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上市公司,还是坐落在偏远县城的小乡镇公司,一旦失去制度的约束力,那么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破产。当然,若公司有制度而没有强有力的落实能力,那制度只是一个美丽的花瓶,是一件华美的摆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任何一家公司要想基业常青,就必须在建立完善的公司制度的同时,以强大的执行力将制度落在实处。
  • 快穿之以复仇女神之名

    快穿之以复仇女神之名

    遭到情感背叛的林俐,失去生命。眼见亲者痛,仇者快,林俐的灵魂痛悔万分。这时,三名膀大腰圆,满头蛇发的西洋女子出现了。“我们是复仇女神,愿意成为我们的使者,代我们去惩治恶人吗?”“我能得到什么好处?”“让你的父母恢复健康,让你重获新生,让你的丈夫受到惩罚。”“好!成交!”
  • 五脏气血通补手册

    五脏气血通补手册

    气血的调和为健康之根本。那如何判断自己身体中的气血是否充足,出现气血虚弱的原因,以及用何种方法调补气血呢?《五脏气血通补手册》针对大家关心的一系列有关气血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告诉大家,治疗疾病之时必须先调理气血,将气之降浮理顺,这样疾病不治自愈。《五脏气血通补手册》的内容简洁明了,容易理解,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充分了解调养气血的方法,在健康身体的同时远离疾病。
  • 女生优

    女生优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的书,书的女主人公叫优优。全书说的是她18岁之后爱情的困惑,爱到底是什么。她边走边学,爱的甜蜜,爱的内伤,用青春交出一份爱的答卷。也许这本书,永远也没有结局……
  • 马里亚纳海空战

    马里亚纳海空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做为战争发起者,闪击波兰,占领挪威,横扫荷兰、比利时、法国,进逼英国,袭击大西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进犯苏联,意欲称,霸欧洲。意大利法国斯头子墨索里尼更是将点火引向非洲,与德国组成“非洲军团”,出兵北非、地中海,以实现其新罗马帝国之梦。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各国人民备受战争蹂躏。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