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82

第182章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7)

丑乃曰:“伯夷、伊尹,或隐或见,或独立于物表而不惧,或身任天下而不忧,夫子其殆与之齐乎?”孟子曰:“夫二子之德至矣,而德所从人,有道焉。由乎其道者,即成乎其德。乃吾所由者不同,则所成者亦不同矣。夫将出而应天下,则必入而求之吾。心求之心而心正于是,则任天下之百变而不足以动之;不问其所以应世者出于何术,而问我之所以自命者遵于何涂。故出处者,君子之大闲也。有卓然不易之义,则有断然不惑之出处;有精义入神之知,则有随时顺应之出处。故非其君,必不仕也;非其民,必不使也;治则进,非治不进也;乱则退,于乱必退也;虽世方求我,我可救世,而不动其清严恶恶之心者,伯夷也。何事非君?事之者惟我也;何使非民?使之者惟我也;治亦进,进以立功也;乱亦进,进以拨乱也;虽时不可为,为或无救,而不动其觉民救泽之心者,伊尹也。若夫可以仕则仕,无疑于道之不可行;可以止则止,无疑于道之不可弃;可以久则久,无疑于不善之必远;可以速,则速无疑于舍此之何适;以一心析众理之安,而事至即决,物来不违,无所往而劳其心之推测者,则孔子也。夫三子者,皆以其浩然之气,直行于天地之间,而行之以道义之当然,以造其极,皆古圣人也。吾方曰孜孜于学,而未能有行焉,而所愿学者,则孔子也。而学之于仕止久速而时之莫违者,必将学之于可仕可止可久可速之理,而物之各审;学之于随时各得而尽义之变者,必将学之于析理无差,而尽知之微。进可为卿相,而王业亦如其素位之行;退可俟圣人,而定论以折异端之妄。吾与夷、尹之道不同,实其学之不同也。不厌不倦之学,吾从事久矣。四十而不动心,吾之所长于告子者在是矣。”

公孙丑闻“皆圣”之语,而欲折衷以定论,曰:“伯夷、伊尹圣矣,而孔子亦圣。道不同,而其有道也均,若是其班乎?”孟子曰:“夫孔子而岂夷、尹所能班哉!其圣德不可班,其圣学尤不可班也。且非独夷、尹。自生民以来,圣者不一矣,尽生民之所,知而知无不至,乃以集群圣之大成而为大成,未有孔子者也。”公孙丑问曰:“夷、尹诚不可班于孔子,而皆谓之圣,然则有同与?”斯问也,所以明乎异端、圣道之大别,而会圣人于一涂,以立大闲者也。故孟子急应之曰:“有。由乎斯以立本者,斯为圣;不由乎斯以为无本之术者,斯为狂。伯夷、伊尹安得异于孔子,而孔子亦何容异于夷、尹乎!使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道之隆也,有配道者以任之也。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义之正也,有配义者以决之也。是则一介不取与之伊尹,即不视恶色、不听恶声之伯夷,而孔子人欲净尽、天理流行者亦同焉;义之精也,气之塞乎天地者也。其不孤立一无用之心以浮沈于世,数圣同归,而无异端迥别在此矣。”

公孙丑乃更进而问所以异。斯问也,欲以标圣功之独至,而显愿学者希圣之实功也。乃孔子之为至仁大智,而尽天理物情于学诲之中者,孟子既言之矣。至此,则惟明夫其复绝古今之有在,而知学圣者之舍此无道也,乃曰:“孔子之异于夷、尹,其道之盛,人能知之,而所以为群圣之莫及者,则惟及门之士知其下学上达之真,为可据焉。知圣者存乎智,惟察其所以通天下之理者,而后因圣学以见圣心,则宰我、子贡、有若足以知矣。如谓其阿私所好而为溢美之词,三子虽污,亦岂如异端之立门庭以惑天下哉。宰我则曰:‘天下知尧、舜之圣,以为莫可及矣,惟未尝观也。以予观之,敏求者如斯,愤乐者如斯也,以故事理明通,而心常泰定。尧、舜能以其道义成圣人之大业,而夫子精义入神,以立天下万世人心之极而远其害,夫子之贤远矣!’子贡曰:‘百王有必同之心,而有不齐之道。故德也,政也,以期中乎道义,将无殊矣,而于制作则有差焉。择天理之过不及,而礼乃得其大中;察人心之节与不节,而乐乃得其大和;礼明乐备,如斯之难矣。故见其礼则知其政,礼之升降,政之醇疵也;闻其乐而知其德,乐之美善,德之隆杀也。吾由百世而下,以此等百世之,王莫有能违乎此则者也。以之论夫子,则礼无不明,乐无不备,既以体道义于一心,复以尽修明于众论;自生民以来,人治之大备,极乎昭明,未有夫子也。统内圣外王之理于穷理致知之中,古之王者,孰能及之哉!’有若则曰:‘民有心知,则皆可致也;民有气志,则皆可充也。而受大均之生,本无不相及之理者,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灵蠢殊矣;凤凰之于飞鸟,文质殊矣;泰山之于丘垤,高卑殊矣;河海之于行潦,大小殊矣;而其为蠕动峙流之类,则一也。圣人之于民,亦同此形,则同此义、同此知,亦类也,而圣人者,为民之所不敢为,不为民之所竞为;于其同种之中,高自标举以伸其志,而超然自拔于流俗萃聚之中。凡圣人之首出庶物者,异矣。乃就其出而拔者思之,则为人之所不能为者,贞千古之常;而知人之所不能知者,尽万有之变。其以穷理尽性,以一心含万象而盛焉者,未有如夫子者也。岂果人之不可及哉?学未全而功未造极,圣人且弗及,而况于民乎!’由三子之言思之,则孔子之贤于尧、舜者何也?为百王之不逮者何也?为出类拔萃之圣人所莫及者何也?道义统其同,而仁智立其异,吾之所愿学者此矣。吾奉孔子之道,以为道天下孰有可疑之理,而使我心之或动乎?彼告子者,师心自用,而成乎孤僻之学,又乌足以言哉!”

孟子之与丑言,详矣。养气者,道义之所以塞天地而无馁,夷、尹、孔子所同,告子且以勿求而使此心之荒废。知言者,仁智之所以成己而成物,而正人心、息世害,夷、尹之所不及,尧、舜百王之所不足,亦何望告子之能潜心以求,而不流于设邪哉?盖正心诚意以立其本,格物致知以尽其用,乃夫子所授于曾子,而孟子传之,而非格致之极功,则诚者或非所诚,正者或非所正。故集义必于精义,而心愈明者气愈昌,此圣学、异端之大辨。故异端可托于言心,而必不可托于言知。知者有不厌不倦之实功,不疑乃以不惧,其理甚易,其功甚难,其效甚迟。异端欲速效而惮学实学,故宜其不足与于此也。

【元典】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译文】孟子说:“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有大国的条件--商汤凭七十里见方的地方,文王凭百里见方的地方就称王了。”

【诸儒注疏】“力”,谓土地甲兵之力。“假仁”者,本无是心,而借其事以为功者也。“霸”,若齐桓、晋文是也。“以德行仁”,则自吾之得于心者推之,无适而非仁也。

【理学讲评】霸,是诸侯之长,言其势力强大,足以把持天下,如齐桓公、晋文公是也。孟子说:“古今论治道有二端:一是霸道,一是王道。欲知王霸之异道,亦观其心术而已。若恃其土地甲兵之力,而假托于救世安民之事,其事虽公,其心实私,这等的叫做霸。霸者必据有大国,然后威势足以制人,名号足以鼓众,天下皆畏而服之,此所以能合诸侯而成霸业也。苟非大国,则无所凭借以立功名,何以成其霸乎?若以大公至正之德,而行其救世安民之仁,心皆实心,政皆实政,这等的叫做王。王者则至诚自足以感动,善政又足以招徕,不待土地之广,甲兵之强,而人心自然悦服,可以朝诸侯而王天下。如成汤起于亳都,地不过七十里而已。文王起于岐周,地不过百里而已。惟以德行仁,遂建有商周之王业,何待于大国乎?夫王霸之所为皆仁也,顾出于假即为霸,出于诚即为王。心术之诚伪甚微,而治道之纯驳顿异,如此。”

【元典】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译文】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位弟子敬服孔子那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诸儒注疏】“赡”,足也。《诗》,《大雅·文王有声》之篇。王霸之心,诚伪不同,故人所以应之者,其不同亦如此。

邹氏曰:“以力服人者,有意于服人,而人不敢不服;以德服人者,无意于服人,而人不能不服。从古以来,论王霸者多矣,未有若此章之深切而着明者也。”

【理学讲评】赡,是足。《诗》,是《大雅·文王有声》之篇。孟子承上文说:“王霸之心术不同,故人之服之者亦异。霸者以力假仁而入服之,虽外面顺从,却不是真心爱戴;特屈于力之不足,寡不敌众,弱不敌强,故不得已而服之耳。若王者以德行仁而人服之,非是勉强顺从,乃其中心爱慕喜悦,有发于至诚而无所强者,就如七十子之于孔子一般。非有名位势力以联属之,而流离困苦,相从不二,其服之诚如此。《诗·大雅·文王有声》之篇说道:‘王者之化,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所思而不服。’夫服尽于东西南北,则德之所被者广。服出于心思,则诚之所结者深;此正王者以德服入,而心悦诚服之谓也。彼霸者何足以语此哉?”按此章论王霸之辨,只在诚伪之间,同一施仁也,而以力假之则霸,以德行之则王;同一服入也,而以力服之则霸,以德服之则王。其事功纯驳,感人之浅深,不可同日而语。此论王道者,所以必本之诚意也。图治者其审所尚哉!

【心学讲评】孟子辨王、伯以正治术曰:“今天下移霸功而谓王道之不能行者,皆谓王道之难于见功,而霸者之易于见效。而岂其然哉!其行之也,有待难乎?无待者难乎?及其效也,不得已而从我者可据乎?其率四海以从我而无异心者可恃乎?则试取而并论之。

“霸者之以内息其民,而外为分灾救患之术者,仁也。而所恃者,则为其兵威之足以胜人,而假此以动天下也,其必有其土地而后有其人民,有其人民而后兵可强、威可盛也。故齐先力争于纪、谭、阳,遂,而晋先竭智殚力以兼虞、虢、屈,蒲,国大而后伯成,力已竭矣。若夫王者之仁,保一国以保天下,其心不忍伤物也,其事则顺其心而出之也。于是而不贪功利之情,为天下所共信;而覆育弱小之政,为天下所共依;则无假于兵威,无借于土地,而何待大焉,汤之有七十里是也,文王之有百里是也。世守者本不大,而抑无借于兼并以为大也。以此言之,则有待者使无可挟之势,伯终不成;无所待者即此固有之资,而王业已定。则始之图其功也,果孰难而孰易耶?

“及进而考其效,则又异矣。天下之翕然而听命于霸,亦尝服之矣,强之会盟,而莫敢不赴;搂之征伐,而莫敢不从。乃其服之,以其国大兵强而服之,非服其所以假之仁也。窥见其仁之假,而心已厌恶之久矣;以己之国小而力不赡,欲与抗而非其敌耳。然则使其力有余焉,则竞取而争之矣。故齐桓死而宋、卫交伐,晋伯衰而齐、秦交侵。若夫王者之服人也,非但感其仁恩之及己也。体其包涵万方之心,而戴其一夫不获之耻,则既中心欣说而度己德之不若,则愿戴之为共主,皆诚也。惟然,则天下无贤不肖,尽欲仰其盛德而从其教令,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惟然,则天下之无远无迩,以渐次而来归,而修其职贡。《诗》所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始于岐西,及于陕东,渐于南国,成于北土,无诸侯民庶之心不服者,此之谓也。弱者从而强者亦帖,力虽有余,莫与之抗,而永绥大定之功。”

由此言之,则天下之力,其可恃其终不赡乎?而不恃天下之力不足,而恃天下之心有余,诚服者之收效,以视力诎者之面从,孰得而孰失邪?然且曰王道难成而霸功易效,则世之不足有为,而天下其何能有定哉!

【元典】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译文】孟子说:“仁就获得尊荣,不仁就招来耻辱。如今有人厌恶耻辱却又安于不仁,这就像厌恶潮湿却又安于居住在低洼的地方一样。如果真的厌恶耻辱,就不如崇尚道德、尊重士人,让贤人在位做官,让能人在职办事。国家太平无事,趁这时候修明政教刑法,(这样,)即使大国也必然会怕它了。”

【诸儒注疏】好荣恶辱,人之常情。然徒恶之而不去其得之之道,不能免也。此因其恶辱之情,而进之以强仁之事也。“贵德”,犹尚德也。“士”则指其人而言之。“贤”,有德者,使之在位,则足以正君而善俗。“能”有才者,使之在职,则足以修政而立事。国家间暇,可以有为之时也。详味“及”字,则惟曰不足之意可见矣。

【理学讲评】孟子说:“人情孰不好荣而恶辱,然荣辱无常,惟人所召,在仁与不仁而已。诚使为人君的修德行善,事事皆出于仁,则身尊名显,不期荣而自荣矣。若是骄奢淫泱,事事皆出于不仁,则身危国乱,不欺辱而自辱矣。今之人君皆有恶辱之心,而所为的都是不仁之事,虽欲去辱,势必不能;就如恶湿之人不能移居高敞,而仍处卑下之地,岂能免于湿乎?故人君惟不恶辱则已,如诚恶辱,则莫如去不仁而为仁,不自挟其贵也,而贵重道德,不自恃其尊也,而尊礼贤士。士之贤而有德的,则使之布列有位,以正君而善俗;士之能而有才的,则使之分任众职,以修政而立事,斯则有治人而可与图治道矣。如幸而国家闲暇,无敌国外患之忧,可以从容有为,次第整理,则趁这时节,务与贤能之臣,修明其政事,而使大纲小纪秩然不乱;修明其刑法,而使五刑五用,咸适其宜。似这等用人行政,孳孳汲汲,惟务修德以自强,则可谓仁矣。由是人心悦而邦本安宁,国势张而天下无敌,虽强大之国,亦翕然畏服而听命之不暇矣。何荣如之?吾所谓仁则荣者如此。”

【元典】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译文】《诗经》上说:‘赶上天气没阴雨,取来桑皮拌上泥,窗洞门户细修葺。从今下边的人,有谁再敢把我欺?’孔子说:‘做这篇诗的人,真懂得道啊!能治理好他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

【诸儒注疏】《诗》,《豳风·鸱鹗》之篇,周公之所作也。“迨”,及也。“彻”,取也。“桑土”,桑根之皮也。“绸缪”,缠绵补葺也。“牖户”,巢之通气出入处也。“予”,鸟自谓也。言我之备患详密如此,今此在下之人,或敢有侮予者乎?周公以鸟之为巢如此,比君之为国,亦当思患而预防之。孔子读而赞之,以为知道也。

【理学讲评】诗,是《豳风·鸱鹗》篇。迨,是及。彻,是取。桑土,是桑根之皮。绸缪,是缠绵补葺的意思。孟子说:“人君欲强仁以求荣,则当及时以图治。昔周公作《鸱鹗》之诗,托为鸟言说道:我之为巢,将以蔽风雨而御患害。然使既雨之后为之,则无及矣。必趁此天末阴雨之时,先取那桑根来,补葺巢之牖户,使坚好完固,则他目虽遇阴雨,亦不动摇,在下之民,宁或有侮我而击射之者乎?诗人托为乌言如此。孔子读而赞之说:为此诗者,其知治国之道乎!盖凡有国家者,其平居无事,正如天未阴雨之时,若能乘其闲暇,汲汲然简任贤才,励精治理,纪纲紊乱的,及时整顿;法度废弛的,及时修补,使事事周密,无一些罅漏,亦如鸟之绸缪牖户一般。则内政修明,根本牢固,那敌国自将畏服不暇,谁敢有肆其侵侮者乎?此诗之言所以为知道也。由诗及孔子之言观之,我所谓仁则荣者,益可信矣。”

【元典】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译馆:悲剧的诞生

    大家小书·译馆:悲剧的诞生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温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希腊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老夫子品评管子

    老夫子品评管子

    《管子》作为一部集大成之作,曾经达到“家有之”的程度。《管子》坚持朴素唯物主义的精气说,在继承气一元论的基础上肯定“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内业》)“精”是一种物质,即最精细的“气”。世上万事万物,从物质现象到精神现象,都是由精气构成的,一切事物都是“精气”变化的结果。《管子》不但明确指出物质性,而且认为自然界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人也能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规律。《管子》一书中,举凡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外交和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各领域的智谋韬略,应有尽有,被众多学者们视为“百家争鸣的高潮”时期的代表作。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诸子的声音

    诸子的声音

    本书通俗地叙述了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分析了个中优劣,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入门级读物。从春秋到战国,从老子到韩非子,这本书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呈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思想主张,以及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多位思想家的学说及其流变,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样貌,同时展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交流、学术论辩、理念争锋、门派兴衰。
热门推荐
  • 南风知意不知归

    南风知意不知归

    遇见他,完全是意外,从他口中得知,这个世界真正的模样,他所理解的模样。有惊喜有悲伤。喜欢他说话的样子。她从来就不明白,娘亲护她苟且偷生的意义,既不要她报仇雪恨,也不用她光宗耀祖,可是连平凡也不能平凡,留她,究竟有何用处。她经常站在那个很高的房上往远处望,她不知道自己能看见什么,哪里是他的方向,她都不知道。只是,可以望多远就望多远。那片天空,常常在深夜中有一丝星火。她从小便在冷宫与乳娘和一个半疯颠的妃子生活在一起,那个人,时好时坏。她不能笃定,哪个人是好,哪个人是坏,总不能因为是对自己好的人就是好人,对自己不好的人就是坏人的去给他人下定义。她救下他的时候,从来就没落得什么好处。一直都是如此。他说会来报恩,可是她在这,等到心碎。但是,她想出去,去外面的世界,逃出这冷宫,看一看。因为那双眼睛,想天空一样。
  • 超神学院之文明的崛起

    超神学院之文明的崛起

    古老浩瀚的星空一直是生灵充满遐想的事物,生灵从愚昧无知到衍生出文明,这经历了百万年的时间。他是一名真正的热爱自己文明的人,所以他做出了许多……。
  • 一条金鱼的自白

    一条金鱼的自白

    一条鱼也有生命,有渴望,有追求,很小,小到要凑介绍
  • 遍地冲动

    遍地冲动

    打开这《遍地冲动》,其实是打开了青春的成长和蜕变,那里有疼痛,也有快慰;有收获,也有丢失;有冲动难抑,更有独自忧伤。青春小说,我们的大学,是一次葳蕤的成长,很慌乱,也很认真。原来男子汉是这样炼成的。
  • 倒酒

    倒酒

    李寻山一人一剑镇北疆,卫嘉禾一剑一式可斩仙陈与舟半醉半醒闯武阁,江四海报恩十年钓一鱼愿一不渡众生只渡佛,辛南御剑三千斩魔头顾南天为情断剑不复出,徐擎戎有一酒只敬天地
  • 天使专属纯纯爱

    天使专属纯纯爱

    成长,是一种必须的疼痛在我们挣扎了很久终于懂得了珍惜,一切是不是还会重新再来?你还记得么?那最初的感动。如果忘记,请记住,用心去,悉听幸福
  • 遗世独仙

    遗世独仙

    上古的一场旷世大战,无敌的至尊陨落了,纵横天下的圣王也喋血,放眼望去血染长空遍地伏尸,天在哭,地在泣,万族疯狂了......苍生撒血,怒问向天,遗世绝路,仙何在!一瞬入魔易,千年修仙难,意外的遭遇,李冲来到了仙侠世界五域,为了生存,为了回归,一场仙侠传奇就此开启......
  • 死神之戒指也疯狂

    死神之戒指也疯狂

    死神不是终点,终有回归日的!
  • 剩下的九零后

    剩下的九零后

    八零后开始怀旧了,九零后的朋友们开始成为社会主力了,同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婚嫁之事,但好像一般的九零后都不能顺利的找到另一半,不可避免的被剩下了,林启玥就是被剩下的九零后。她有着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平静,温和,有主见,但还是被迫剩下来。看着同学、同事一个个结婚生子,自己不免开始被家人催促,内心也开始急切。慢慢开始接受了相亲,见到了形形色色的男生们,一路走下去会遇到对的人吗?
  • 爱出结晶

    爱出结晶

    一名男性转校生来到校园生活,并且很快地成为了校草,却不料被我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