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91

第291章 孟子尽心章句上(1)

【元典】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译文】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

【诸儒注疏】“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故能极其心之全体而无不尽者,必其能穷夫理而无不知者也。既知其理,则其所从出亦不外是矣。以《大学》之序言之,知性则“物格”之谓,尽心则“知至”之谓也。

【理学讲评】尽,是完全、充满的意思。孟子说:“人身方寸之中,神明不测的,叫做心,心所具之理,叫做性。吾心至虚至灵,浑通万理,其体本无不全,然非研穷事物,识得吾心所具之理,则理有未明,即心有所蔽,安能满其本然之量乎。若是能尽其心,而于神明之本体完全充满,无少亏欠者,必是能知其性,而于民彝物则之理,融会贯通,无所疑惑者也。夫天者理而已矣,天以此赋于我,我以此成于性,本是联合而无间的。既知其性,则心思之莹彻,可以穷神,识见之玄微,可以达化,知吾性之仁与礼,便知道天之元亨,知吾性之义与智,便知道天之利贞,而于穆不已之命,可以默悟而潜孚矣。岂有不能知天者乎。学而至于知天,则物格知至,而所以造其理者,无余蕴矣。”

【元典】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译文】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

【诸儒注疏】“存”,谓操而不舍;“养”,谓顺而不害;“事”,则奉承而不违也。

【理学讲评】承上文说:“君子之学,以致知为入门,尤必以践履为实地,心固尽矣,犹恐出入之无常,则操而存之,使一动一静,常在于方寸之中,而不夺于外诱之私,性固知矣,犹恐作为之或害,则顺而养之,使事事物物,常循其自然之则,而不涉于矫揉之失。君子存养之功,交致其密,如此,这是为何?盖心为天君,性由天命,是皆天之所付于我者,若放逸其心,戕贼其性,这就是慢天亵天,而非所以事之矣。今吾能操存此心,是所以奉吾之天君,而不敢违越。顺养此性,是所以保吾之天命,而不敢失坠,就如帝临汝,日在左右的一般,岂非所以事天乎。能事天,则意诚心正,而所以其事者有全功矣。”

【元典】

“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

【诸儒注疏】“夭寿”,命之短长也。“贰”,疑也,“不贰”者,知天之至,修身以俟死,则事天以终身也。“立命”,谓全其天之所付,不以人为害之。

程子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自理而言谓之天,自禀受而言谓之性,自存诸人而言谓之心。”张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愚谓:尽心知性而知天,所以造其理也;存心养性以事天,所以履其事也。不知其理,固不能履其事;然徒造其理而不履其事,则亦无以有诸己矣。知天而不以夭寿贰其心,智之尽也;事天而能修身以俟死,仁之至也。智有不尽,固不知所以为仁,然智而不仁,则亦将流荡不法,而不足以为智矣。

【理学讲评】贰,是疑惑。承上文说:“君子知天事天,其于察识存养,固能兼体矣。然死生祸福之说,最易以惑人,而省察克治之功,最难于持久,使识见未融,工夫有间,于知天事天,犹未为至也。诚知人之生死,犹昼夜之必然,数之长短,皆造化之默制。或夭或寿,坦然无所疑贰于其中。而惟一意修身,安心俟命,完吾性分之固有,而利害付之不闻,尽吾职分之当为,而祸福听其自至。真有壮老一节,始终一心者,这是为何?盖天之所命于我者,不但使之禀血气以有生,而实使之参三才而独立。今寿之间,看得这等透彻,修身之功,持得这等坚定,是将天赋与我的,浑然全备,无一毫贼。挺然树立,无一些失附。幸而寿则自作元命。而好德考终。不幸而夭,则亦顺受天命,而设齿无憾,岂不谓之立命乎?”学至于立命,则为知之尽,仁之至,而知天事天,胥造其极矣。

【心学讲评】孟子极言作圣之全功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故作圣之功,必以合天为极。合天者,与天之所以生我之理合而已矣。天之所以生我者为命;生我之理为性;我受所生之理,而有其神明之用以尽其理日心;因是而措之事为曰身:皆一致相因,而作圣之功,惟求之是而自足。夫天人之量别矣,而见天于人者,其道在知;天人之事殊矣,而以人法天者,其道在行。知行各全其本量,而人通于天;知行各臻其极至,而天即在我矣。”

“今以知言之。人之有心,明聪睿察之德本无有涯量,无微不可入,无远不可届,作圣者必尽其能,而后于理无所蔽。乃能尽其心者,非竭智穷思,以引于无极者也。唯灼然不为情之所蔽,不为气之所拘,而实有以知吾性情之中有此至善之体,以发起吾心之神明,而使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夫人惟不知性,则善不知其何所从生,理不知其何所从出耳。知其性,则人之所以为人者,皆五行二气之良能,而天之所以为天者,即此健顺五常之至理,而天无不可知矣。夫察乎有生以后之大用,而心无不尽;明乎有生以始之全体,而天无不知;要惟知性之功,能君子之致知以专致于吾之理,岂容忽乎!

“以行言之。性无可为功,而所以复此性者心也。特心之有神明也,感物而动,而或随物以流,则与我所生之理相背驰;故惟有存其心,明聪不惊,而专以致之于静。治心无可常据,而所以主此心者性也。特性之在未发也,其体甚微,而或无以培护,则因吾心之存亡为消长,故惟能养其性,天理日凝,而渐有以大其功能。此乃其所以尽人事之当然,而即以奉天赋畀之德,谨守而勤修之,则以顺二气之正、调五行之化者在此也。夫体天于心,全性于天,而人合天体,要惟存养之互为功,则君子之力行以谨持其所生之理,岂有间乎!

“由其知之至者而天无不知,则见生我者之唯此理,而气数不得以操其权,则旷然于生死屈伸之一致,而为夭为寿,皆非人之所可以私智而异其情,坦然信之而不贰。由其行之纯者而极于事天,则念我之所以为功于天者唯此理,而言行皆不可违其则;则确然有贞常不易之修能,而为天为寿,皆为吾之所可以自尽而守其恒,敬以俟之而不违。若此者,乃以未生而使有生,其命在天,天有立天之道而制乎命;既生而生在我,命亦在我,我有立人之道而贞其命;君子之所以立命者此也。夫至于立命,则即我即天,而作圣之功极矣。亦唯知天之至,而无贰尔心,事天之纯,而慎修思永,则君子知性之功不惑乎纷驰,存养之学不外乎存发,操之甚约,而充之极大。有志于圣功者,尚知所循乎!”

【元典】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译文】孟子说:“没有一样不是天命(决定),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

【诸儒注疏】人物之生,吉凶祸福皆天所命;然唯莫之致而至者,乃为正命。故君子修身以俟之,所以顺受乎此也。“命”谓正命,“岩墙”,墙之将覆者。知正命,则不处危地以取覆压之祸。

【理学讲评】岩墙,是险峻之墙,基薄而将覆者。孟子教人以知命之学。说道:“凡人之生、吉凶、祸福,皆有一定之数,宰于冥漠之中,莫非天之所命也。而能顺受其正者少矣。惟君子尽其在我,听其在天,或降之以福,固顺以受之,而不敢以吉为可趋。或降之以祸,亦顺以受之,百不敢以凶为可避。就如受父母之命,东西南北,遵道而行,这才是顺受其正。若冥行妄趋,蹈危履险,至于丧身陨命而不顾。这就如立在岩墙之下的一般。覆压之患,必所难免,其不知命甚矣。是以知命之君子,虽不肯福于回,然必择地而蹈,必不肯立身于岩墙之下,而自取覆压之祸也。”盖惟知命,而后能顺受其正,不知有正命者,安望其能顺受也哉。

【元典】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译文】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运。

【诸儒注疏】尽其道,则所值之吉凶,皆莫之致而至者矣。“桎梏”,所以拘罪人者。言犯罪而死,与立岩墙之下者同,皆人所取,非天所为也。此章与上章盖一时之言,所以发其末句未尽之意。

【理学讲评】桎梏,是刑具,如今杠镣一般,承上文说:“莫非命也。何以叫做正命?盖命禀于天者也。人能存心养性,尽了自家修身的道理,而不免于死者,这是天数该死,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致,乃所谓正命也。若夫暴横凶恶之人,身犯重罪,为桎梏所拘囚而死者,此则自作之孽,乃人情所共愤,王法所不容,非天降之灾也,岂得为正命乎?”夫命之修短,虽制于天,而死之善恶,则系于己。此知命之君子,所以顺受其正,而不立于岩墙之下也。世之人,或纵欲以戕生,或行险以犯难,及至躯命不保,而一切归咎于命,不亦谬哉。

【心学讲评】孟子申言立命之学曰:“立命也,而谓之俟,则命在天,而人不得以私意与之。乃俟命也,而必在乎修身,则命虽在天,而人必以其常理贞之。故自命之不可以人力与也而言之,则自天寿而推之,为穷为达,为吉为凶,理有其相因,而数亦听乎偶遇,莫非自天主之而为命也。乃自命之可以修身而立者言之,则自天寿而推之,有天使之然,而我当之者为正,天未必使之然,而我致之者为不正。则君子知其正者,顺天之理,听天之为而受之,而不废乎身之修,乃可以安乎命之俟。夫命唯有正,则天命我以吉凶祸福之偶然,而即使我有趋吉避凶之正理。是故知命者,知其可俟也,而不可逆也。有如岩墙之下有取祸之理,而往立焉,则天未尝命我以危亡,而我自取之矣,必不立也。

“由此推之,而正命与非正命之分晓然矣。夫唯尽其道者,居安则慎其节嗜欲,慎言动之道,处变则尽其尽忠尽孝、守廉节之道。然而大数之不齐,而阴阳之愆伏不可知,君父之艰危不可避,乃至于死,则天以死终我之生而全我之归也,斯则正命也。推之穷通得失,亦如是而已矣。谓命之在天,而人无可自免之术,乃至为其所不当为,陷于桎梏而死,则天未尝授我以死,而我自强天之死我也,非正命矣。推之行险侥幸、纵欲忘生者,无不然也。“故当其顺受,则命在天,而我有以俟之,生以顺生,而死以顺死,既与天通理,而以立人者立天。于其非正而必不受,则命在我,而天因以顺焉,死有据以死,而生有据以生,抑天不能违,而以立命者立身,斯以为君子立命之大也与!”

【元典】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译文】孟子说:“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

【诸儒注疏】“在我者”,谓仁义礼智,凡性之所有者。

【理学讲评】孟子见人徇欲而忘理,因晓之说道:“人情不能无慕好,则不能无贪求之念,而不知物有所当求,不可不辨也。今有物于此,不求则已,而求则得之,不舍则已,而舍则失之,以求而得,以不求而失,是求之不劳,而得之甚易也。岂非求之有益于得者乎?所以然者为何?以其求在我而已。”盖仁义礼智,皆吾性分中的道理,自天赋之,则为降衷之良,自我具之,则为懿德之好,于我之自有者而自求之,足乎已,无待于外。此所以随求而随得也。求之有益于得,人其何惮而不求也哉。

【元典】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诸儒注疏】“有道”言不可妄求;“有命”则不可必得。“在外者”,谓富贵利达,凡外物皆是。赵氏曰:“言为仁由己,富贵在天,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理学讲评】孟子见人徇欲而忘理,因晓之说道:“人情不能无慕好,则不能无贪求之念,而不知物有所当求,不可不辨也。今有物于此,不求则已,而求则得之,不舍则已,而舍则失之,以求而得,以不求而失,是求之不劳,而得之甚易也。岂非求之有益于得者乎?所以然者为何?以其求在我而已。”盖仁义礼智,皆吾性分中的道理,自天赋之,则为聊衷之良,自我具之,则为懿德之好,于我自有者而自求之,足乎已,无待于外。此所以随求而随得也。求之有益于得,人其何惮而不求也哉。

【心学讲评】盂子曰:“夫人皆有可求之力,而亦必有所求之心。顾在择术之始,审乎有益无益之数,而君子乐为君子而有成,小人徒为小人,而即有幸获,非其功也。

“今夫有事于此,殚吾之心思,勉吾之聪明,去旁营,绝外诱,而以求之,则求其一得而即报以一得,求其大成而即报以大成;若其自怠于求,而见为非切己之利害,因而舍之,则虽固有之,而且失也。则是心以尽而有功,力以勉而有获,得之益皆求之益也,斯非其当求而不当舍者哉?此何故?以吾心固有之物,反之心而已。遇吾身可为之事,反之身而可能,爱者莫能助,而忌者莫能夺也。求之在我,则得之亦在我也。

“若夫有事于此,求之有道,而非道以求,则违心而见恶于世,虽竭其智力,极其工巧,而究莫得也,则或诡遇而幸中,或智穷力索而终不能;则是求者自用其心力,而得者终困于天幸,得不可必,则求亦无益也,斯非其当安于命而处以道,而不必求者哉!此何故?以非己固有之物,天制其得丧,而天非我之所能强;人司其予夺,而人非我之所能操;去来乘乎时,有无无加于己者也。得之在外,则求之亦在外也。

“夫在我而求有益者何事乎?反而思之而自知之矣,然而人且忘焉。在外而求无益者何物乎?当吾前者皆是也,然而人且逐焉,则天与我以可得之美利,我自有可求之全力,而以付之茫然无据之中。故曰君子有所以为君子,而小人徒自成其为小人。”

【元典】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译文】孟子说:“万物之理我都具备了。反问自己,所具备的道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诸儒注疏】此言理之本然也。大则君臣父子,小则事物细微,其当然之理,无一不具于性分之内也。“诚”,实也。言反诸身,而所备之理,皆如恶恶臭,好好色之实然,则其行之不待勉强而无不利矣。其为乐孰大于是!

【理学讲评】这是孟子勉尽人性的意思。说道:“人生天地之间,以形自视若甚微,以道自视则甚大。盖天下之物,万有不齐。虽纷然其至迹矣。然物不能外于理,理不能外于心。大而君臣父子,即吾性之统体。小而事物细微,即吾性之散殊,无一物无当然之理,则无一物不具于性分之内,浑然完备,森然包罗,何尝有分毫之欠缺乎。人惟不能反求其理,斯无以兼体诸身耳。苟反之于身,于吾所性之理,心诚好之,无一念不极其真纯。身诚体之,无一事或待于勉强,如此,则理与心融,心与理浃,天全而性得,怡然有顺适之休矣。其乐孰有大于此者乎?”

【元典】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诸儒注疏】“强”,勉强也;“恕”,推己以及人也。反身而诚,则仁矣。其有未诚,则是犹有私意之隔,而理未纯也。故当凡事勉强,推己及人,庶几心公理得而仁不远也。

此章言万物之理具于吾身,体之而实,则道在我而乐有余;行之以恕,则私不容而仁可得。

同类推荐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 论语新得

    论语新得

    本书在编写方法上,选取《论语》中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章节,以最为权威的译解,和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感悟,再加上与之相应的历史或现实事例,使之浑然一体,让每一个解读对象都得到透彻通达的阐释,并得到适当的延展和发挥。一部哲学经典,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只要进入《论语》的世界就必能新有所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从《论语》中读出自己的新得,因为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先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训诫,更是一种能够启悟未来的语言和指示。
  • 世界人权报告

    世界人权报告

    全书共分为5章,对近几年国际人权的发展状态和我国人权事业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资料。
  • 尼采与形而上学

    尼采与形而上学

    本书是哲学家周国平对尼采思想的系统研究。作者围绕尼采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重建,梳理了尼采哲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积极虚无主义、透视主义、哲学研究的语言意识、强力意志与永恒轮回,等等。不同于《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对尼采的诗意解读,本书真正深入到了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用优美晓畅的语言,注解了尼采最重要的哲学贡献——尼采以透视主义认识论为主要武器,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展开了全面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对世界的新解释。借此我们看到,在西方哲学由传统形而上学向现代哲学转向中,尼采哲学的重要意义。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欧·亨利作品选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欧·亨利作品选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羽生缘泪生死

    羽生缘泪生死

    宇宙自远古时代结束唯一一位突破至圣者境的强者身陨,在陨落之际将所有的希望留在了地球,百年之后一位少年自历练来到地球。生命进行了交替,星球之间的抉择,大义与爱之间。历经了无数,他只知道,他要变强!他要告诉世界,他来过!
  • 孤烟无垠万里杀

    孤烟无垠万里杀

    北方的魔族对人族虎视眈眈,十七年前神引丢失,神灵便抛弃了这片大陆。十七年间南源小皇子率兵北上,抵御魔族,同时征战北域,北域十国如今只剩下两国之地,其余尽数收归南源所有,成为南源摄政王。十七年后,国师占卜,宣称神灵转生,要求南源迎来天命主祭。弑神盟、太后、摄政王包括各个已经被灭的国家余孽以及魔族各家纷纷出手,都想要抓住这个变数。且看闻鹿一路前行,走出棋子的身份,重置人、魔二族万古僵局
  • 澜空缭乱

    澜空缭乱

    世人皆知,艳冠六界的魔界公主澜兮映在一次神魔大战中消失无踪。自此,池荷宫里的清荷再也不开花,魔界也随之易主。她的心里长了一根刺,常年隐隐作痛,不管试了多少方法都拔不掉。他的胸口有了一道疤,总在雨夜裂开,不管吃了多少仙丹都治不好。她的爱恨隔着时光,弥漫着雾气,难道真如空明老和尚所言,她这一生,注定飘泊?手上的温度依旧温热,她低下头敛了敛衣衫。宸落,希望你不要后悔,再给我这一次重来的机会。………………………………………………………………………………喜欢请收藏,推荐...会有好事发生哟
  • 无尽修仙之旅途

    无尽修仙之旅途

    一个误会两人重生到修真界,一人为重生为平凡落魄少年,一人重生为纵星捧月的天才少女,迎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浩瀚无边的宇宙中中,万千神雷交织,每一道落下,皆释放着毁天灭地之威,混沌在神雷威力下,天地崩坏。这些大能之间的战斗几乎将周围的星空撕裂,无数的星球被波及化为死星,不知多少亿万万生灵化为虚无,或许这些生命在死得一瞬间都不知发生什么,一切结束,那本金书被这些大能抢夺的波及已经变得残破不堪,遁入虚空被修真大陆的一个平凡少年所得。一个误会两人重生到修真界,一人为重生为平凡落魄少年,一人重生为纵星捧月的天才少女,迎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 战锤40000赎罪之剑

    战锤40000赎罪之剑

    此时乃公元四十一千年。帝皇静坐于地球之黄金王座之上已逾数百世纪。祂是以神圣意志统御众生的人类之主;祂是以无尽大军统御百万世界的银河之主;祂是以黑暗年代科技巫术勉力维生而痛苦不堪、暗中扭动的腐败残躯;祂是每日受祭一千灵魂以延续残生的帝国之主。亦由此献祭,祂不会真正消亡。然而,即便在此永恒的垂死中,帝皇的警戒依然毫不松懈。强大的舰队横跨恶魔丛生的亚空间毒瘴——此为遥远群星间的唯一通途——帝皇的精神具象,即为星炬,指引着它们的航路。庞然无匹的大军以帝皇之名在诸多世界上殊死奋战,其中的最强者乃为阿斯塔特,星际陆战队,生理强化的超人战士。与他们并肩作战者为数众多:星界军与数量巨大的行星卫队,永远警惕的审判官,机械教的科技神甫,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即便人数众多,也仅能勉强抵御长存的诸多威胁——异形,异端,变种人,以及更为甚者。此时为人者皆泯然于无法计数的众生之中,苟活于无可想象之残暴苛政与血腥体制之下。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代。遗忘科学与技术的力量,只因它们都已被彻底遗忘,无法寻回;遗忘进步与谅解的承诺,只因在无尽晦暗的未来之中唯有战争。群星之间没有安宁,唯有杀戮、毁灭、以及饥渴诸神的笑声永存。
  • 倾世绝宠:凤妃惊鸿

    倾世绝宠:凤妃惊鸿

    乱世纷扰,他又如何许她锦绣江山如画?天下江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和你一起,才是真正想要的,一世荣华又如何?只愿与你携手走天下……(题记)那一世,他拒人千里,却只对她绽放笑颜。那一世,他冷酷绝情,却只对她温柔有加。水月之镜,痴女妒,怨恨一幕幕暗中编织。危机四伏,阴谋起,真相一个个浮出水面。当三魂七魄集齐,揭开天宫往事,寻回失去的记忆;当天下战乱起,阴谋现,他和她又将何去何从?且看他们上演一场倾世绝宠,凤妃天下!
  • 心之魔斗士

    心之魔斗士

    箫逸曾是《魔斗传说》游戏世界中,唯一掌握六系原修魔法以及许多逆天级别的上古魔法的魔斗士。可是游戏莫名出现了BUG!?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数据具现化病毒!?为了保护伙伴的强力心念,原本在现实生活中一无是处的箫逸,竟获得了游戏中的力量!!“记住,魔法是由心而生的,只要你相信魔法,那么你便可以凝聚魔卡,使用出强力的魔法!”。可是这样,现实世界不就乱套了么!!??我一定要用我这份力量,寻找昔日魔法斗士,一起找出幕后黑手,恢复原本的秩序!
  • 风魔焚火(鬼王之一)

    风魔焚火(鬼王之一)

    江湖上那个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神逋——“火神”被一群鸟儿吊上天了?在众目暌暌之下,竟有人将武功高强的“火神”给掳走了?这种话说出去也让人笑话!真倒霉!“他”堂堂“火神”竟然被一群鸟儿给暗算了!往后让“他”的脸往哪搁啊!还有那该死的男人,竟然逼“他”穿上女装!女装耶!“他”会乖乖地穿上才怪!她以为她逃了三年还能再逃下去吗?不,他“风魔”的女人永远也逃不出他的手心!他会“隆重”地接回她,并让她知道他有多“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