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9200000010

第10章 忠诚务实,赢得理解和信任(3)

曾国藩在其一生中始终尽忠报国,克己省身,器量过人,在长期的作战生涯中,发现和培养了不少精忠报国之才。这其中,江忠源、罗泽南、李续宾等战死沙场,塔齐布、李续宜、江忠义死于劳累过度。另外曾国藩的不少幕僚偏将,或者从书生而投笔从戎,或者由很低的职位被提拔重用,他们都没有辜负曾国藩的希望,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为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不遗余力,忠心耿耿。湘军以及后来的淮军势力不断扩大,成为遍及东南半壁江山的庞大集团,曾国藩就是这个集团的精神领袖;

在曾氏兄弟封侯、大功告成之日,本该是静思谦退、保泰持盈的时候。而这时,有些人在势盛之时,头脑发热,让欲望的火焰障住了双眼,总想再越雷池一步。当时风行一时的“劝进”浪潮,着实给曾国藩出了一道难题。

有一则笔记是曾国藩的一位朱幕府所记南京城攻破后的湘军秘闻:

当曾国藩在南京破城,太平天国覆亡,进入残破不堪的石头城后,全城余烬未息,颓垣败瓦,满目荒凉,惨不忍睹。一天晚上,约11点钟,曾国藩亲审李秀成后,进入卧室小憩,湘军的高级将领约有三十余人忽然云集大厅,请见大帅。中军向曾国藩报告,曾国藩即问九帅有没有来(九帅即其弟曾国荃),中军回复以未见九帅,曾国藩即传令召见曾国荃。曾国荃是攻破南京的主将,这天刚好生病,可是主帅召唤,也只好抱病来见。曾国藩听到曾国荃已到,才整装步人大厅。众将肃立。曾国藩态度很严肃,令大家就座,也不问众将来意。众将见主帅表情如此,也不敢出声。如此相对片刻,曾国藩乃命随员去拿纸笔。随员送上簿书纸,曾国藩命换最好的大红纸,就案挥笔写了一副对联,掷笔起身,二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莫之所措。屏息良久,曾国荃来到书案前,见曾国藩写了十四个大字,分两行上下联: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荃读此联时,起初好像很激动,接着有点凄然,最后则是惶然。众将围在曾国荃之后,观读联语,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叹气的,有热泪盈眶的,各式各样表情不一;然后曾国荃用黯然的声调对大家宣布说:“大家不要再讲什么了,这件事今后万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九一人担当好了。”

这一段笔记显示了南京城破后,当时湘军确有拥立曾国藩为帝的想法,这可是成则为王、败则诛杀九族的危险举动,所以谁也不敢明言说出口。曾国藩明知众将来意,也不说破,只用十四字联语作答,相互之间都不点破。

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等都属于劝进派。

胡林翼曾给曾国藩送过一张小纸条,悄悄放在曾国藩的桌几上,上边写着:“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曾国藩见之,惶恐无言,将纸条撕个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左宗棠写好这一联后,便派专差送给胡林翼,并请代转曾国藩。胡林翼读到“似可问焉”四个字后,心中明白,乃一字不改,加封转给了曾国藩。曾国藩看后,将下联的“似”字用笔改为“未”字,又原封退还胡。胡见到曾的修改,在笺末大批八个字:“一似一未,我何词费!”

曾国藩改了左宗棠下联的一个字,其含意就完全变了,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所以胡林冀有“我何词费”的叹气。一问一答,一取一拒。

曾国藩的门生彭玉麟;在署理安徽巡抚、力克安庆后,曾遣人往迎曾国藩。在曾国藩所乘的坐船犹未登岸之时,彭玉麟便遣一名心腹差弁,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舱。但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韵十二个字:

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这时后舱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口不择言地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

接着,曾国藩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

曾国藩不敢乘而进,是怯懦,顶住众人的压力,是勇敢。这进退去从之间谁能分辨得清,谁又能把握得好呢?曾国藩熟读儒家经典,是晚清有名的理学家,他坚拒称帝的事,尤能反映其品格特征和处世风格。

7.人才选拔最重忠义朴实

在纯朴之中选择人才……观人之道,以朴实廉洁为本(质)。

——引自《冰鉴》

为了使湘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曾国藩特别重视湘军将领的选拔。他认为,湘军的组建,关键在于将领的选拔是否得当,如果将领选任得人,不仅弱旅会成为强军,而且还能带动一批正直而有才能的人自愿为朝廷效命。若是用人不当,则不但不能与势头正猛的太平军对抗,更重要的是不能“塞绝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故曾国藩创建湘军之伊始,即把选将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关于湘军将领如何选任,曾国藩有过许多论述。黄顺力在《试论曾国藩的建军思想》一文中将曾国藩的选将标准总结为四:一.血性为主;二.廉明为用;三.简默朴实;四.打仗坚忍。

第一.血性为主。

所谓的“血性为主”的含义,是指要求湘军将领效忠朝廷,自觉维护道德秩序,具有拼死作战的决心。曾国藩认为强调这一点对于选拔将领至关重要,他说:

带勇的人,第一要才能足以治理百姓;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汲汲于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四者似乎过于求全责备,但是只要缺少其中的一点,就万不可带勇。大致上,有忠义血性;这四者就会相随而俱备;无忠义血性,只是貌似俱备四者,终究不可任用。

在曾国藩看来,选用有“忠义血性”的人带兵打仗,整支军队就可以达到以类相求,以气相引的效果,带动全军为维护朝廷和纲常名教而战,从而使湘军不但具有军事功能,还具有“转移世风”的政治功能。

第二.“廉明为用”。

曾国藩曾经这样解释:

为将之道,谋略和勇武不能勉强,“廉”、“明”二字却可以通过学习而达到。弁勇对于本营的将领,其他事还不太在意,只有银钱方面的廉洁与否,保举的得当与否,总有众多的眼睛盯着,并互相议论。只有自身廉洁,公私款项的出入,使全营的人都知道,其品行才能深服弁勇的心,而小款小赏,又常常从宽,使手下常常沾光,这样才能足以指挥别人。

曾国藩为官多年,深知绿营将帅克扣兵饷、冒领缺额以自肥的腐败行为日益加深兵士们的不满情绪,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现在他要组建一支新军,能否在这个问题上使将帅者有所收敛,将直接关系到湘军战斗力的强弱。因此,曾国藩要求将领以“廉”自守,“欲服军心,必须尚廉介,”并常常以“崇俭朴”、“不要钱”与部属相标榜。他反复告诫他们说,兵勇的心目专从银钱上注意,如果将领在银钱上不苟且,兵勇们就会既敬畏而且顺服;如果银钱上苟且,就会平时讥讽议论,战时不听指挥。

曾国藩对于官场中的腐败积弊十分痛恨,他知道仅靠口头上的训诫与要求并不能真正杜绝腐败,必须辅之以实际上的物质利益,使官吏将领本身既可享有比较优厚的奉禄,完全不必再“与同辈争薪水,与士卒争毫厘”。曾国藩为解决这一问题,决心从根本制度上将将官的利益明确规定下来:初步确定湘营的饷项,稍微表示优裕,希望每月有所盈余,以养将领之廉,而提高兵勇的士气。曾国藩曾私下开导部属说:

守廉并不吃亏,守个“廉”字,名声与地位日益尊贵,岂有怕穷的道理?常使部下的将官多占些便宜,士卒多沾些恩泽,就会人人悦服;切不可处处为自己打算,惹人议论。得了名就顾不得利,别作名利双收的梦。为了得到更大更远的利益,而暂时舍弃眼前的小便宜,这是十分必要的。

至于“明”字,主要是要求将领努力做到赏罚公道,是非不淆。曾国藩强调,将官必须要有“明”的素质:

“明”这个字,第一是在临阵之际,分清谁冲锋陷阵,谁随后助威,谁与人合力围堵,谁见到危险首先逃避。看明这些,又对平日办事的勤惰虚实,逐一细致考核。这样久而久之,即使一兵一勇的所长所短和贤良与否,都可以了解个大概,这样就逐渐接近明了。

曾国藩认为,一军之内,也必须将是非一一拨返到正理上来,这样政绩才稍稍可观,将领必须以“廉”、“明”二字以为基础,让智、信、仁、勇等美德逐渐积累,渐臻完备。若不从这二字下手,其他品德也茫无把握。

曾国藩强调的守“廉”选拔将领,以及必须具有“明”的品质,这对调整湘军将弁之间的关系是有好处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维系部队内部的团结。湘军战斗力之所以高于绿营军队,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第三.“专取简默朴实之人”。

曾国藩曾深深抨击绿营军队积习难改,即使“岳王再生,或许可以改换孱弱之兵的筋骨;孔子再生,也难以迅速改变军队的习气”。他说:“国家养绿营兵五十余万,二百年来所费银钱无法计算,但是现在大难来临,却无兵可用,实在是因为官气太重,心眼太多,淳朴散漓,真心荡然无存”的缘故。

为了使湘军不出现绿营军毫无斗志的情况,曾国藩主张“军营宜多朴实而少心眼的人,这样风气易于醇正”;强调“凡官气重,心眼多的,一概不要”,并明确规定:湘军不用入营已久的兵和守备以上的官。试图用这种办法来摒除军队中的气。他说:

有取人的范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话为要点。办事的方法,以“五到”为要。“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身到,如作吏就要亲验命盗案,案巡乡里,治军就要亲巡营垒,亲探贼地。心到,即凡事苦心剖析,哪个是大条理,哪些是小条理,哪些是初始的条理,哪些是最终的条理,都要整理出端绪,加以区分,又依其类别,加以综合。眼到,如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手到,是要对于人的长短、事情的关键,随笔写记,准备遗忘的时候用。口到,指使别人的事,既要有公文,又要苦口叮嘱。

曾国藩主张重操守、轻官气以及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的选将要求,就是尽量舍弃一切官气重、心眼多、浮滑取巧之人,而选用那些能够耐劳实干、不浮夸虚饰者为将。这种做法无疑对提高整个湘军的战斗力和耐久力极为有利,从而使湘军在与太平军对抗的过程中,迅速成为一支最悍强的力量。

第四.“打仗坚忍”。

曾国藩自己非行伍出身,他以儒生治兵,建军之始也没多少军事经验,但他知道行军作战备尝艰苦,将领平时须带兵士严加训练,整肃营务;战时则要有临阵胆识,敢于冲锋阵陷。因此,他选将以“耐冷、耐苦、耐劳、耐闲”为警句,提倡“习苦为办事之本”,具有苦熬苦撑、敢与对手顽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薛福成后来评论曾国藩时,称他率领湘军将领和士兵,“立坚忍不拔之志,终于练成劲旅”,后来“数年坎坷艰辛,在成败绝续的关键时刻,不惜孤注一掷,与命运抗争;当危疑震撼之际,常常百折不回”。薛福成对曾国藩的评价自然有溢美之词,但毋庸置疑,曾国藩“打仗坚忍”的选将要求,对提高湘军士气和军事素质是相当有成效的。

仔细分析以上四条湘军选将的要求,可以看出曾国藩反复强调和首先要求的是将帅的品质操守,也就是注重“德”而不是“才”。因为不论是“血性”、“廉明”,还是“朴实”、“坚忍”,均属于思想品德范畴。作为封建社会末代的道学家,曾国藩主张“才生于情”,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乃是至关重要的基本条件,才能的优劣都要以此为前提。他说:

有德而无才来辅佐,就会近于愚人;有才而无德作为骨干,就会近于小人。……二者既不可兼,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虑人。自修的方法,观人的术略,都以这一点作为衡量的标准就可以了。

另外,关于“文人带兵”的思想,也与曾国藩低调做官的哲学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旧知识分子建传统文化思想精神之中的保守者和创新者,他们往往将作为精神价值的“忠孝礼义”视同生命,为做到这些节义之事,他们往往虽万死而不辞。曾国藩要立文人带兵的思想,正是要利用文人较高的智商和急欲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调动起他们的忠诚,为剿灭太平军而拼死效力。故曾国藩在选拔将官时,不拘一格,不限出身,大量地提拔书生为将。据历史学家罗尔纲考证,在湘军的将领中,书生出身的人占可考人数的近百分之六十。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副院长隋丽娟,在以阶级论观点评价曾国藩的文人带兵思想时说:“加入湘军的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深受理学的影响,既懂得一些军事战略战术和用军之道,又善于总结实际经验,在战争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于是他们走出一条以文人带兵打仗的途径。”

从1854年湘军建立,短短几年内湘军便逐步建立起一套全新而且完整的从选将、培养到使用的制度,使湘军将领和湘军整体的素质和战斗能力较绿营军有明显改观。单就草创之期所选用之将领的年龄计,就比绿营军的平均六十岁,降至三十几岁,而湘军中作为最年长者的罗泽南也仅有四十六岁,可谓生龙活虎,焕然一新。在人才的选拔上,曾国藩尤其有一套聚拢人才、培养人才和任用人才的有效方法,使湘军上下英才济济,各尽其能,为湘军的日后强大奠定了十分坚定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这五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观、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 远交近攻——范雎

    远交近攻——范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远交近攻:范雎》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战国文臣谋士范雎的宦海一生。
  • 华罗庚

    华罗庚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华罗庚》深刻地描述了他坎坷和奋进的一生,及近代中国数学发展的沧桑。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热门推荐
  • 十二萌女闹天下

    十二萌女闹天下

    一朝穿越,双子世家的天才双倾子变成了鬼王妃并且还失身了,天!上帝是多么得“疼爱”她啊!一想到不能看到那十一个逗逼姐妹了,真心痛!谁知……穿越而来的不只是双倾子,还有……他,是震撼天下的鬼王,当腹黑冷漠的他遇到有双重人格的她,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容作者提醒一句,鬼王并不是男主哦!男主素谁呢吧?)而双倾子和她姐妹有怎样的相遇,怎样的结尾呢
  • 不爱就请你离开

    不爱就请你离开

    年轻有为的律师,在有婚姻的情况下,还拥有两个性格不同的情人,每个人他都去爱,就因为他对爱的自私和贪婪,让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最后得到了应得的结果。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一世倾城三世缘

    一世倾城三世缘

    【一个小白扑街作者狗】冰冷的狼族少年,隐藏身份为了寻找传说中拥有神秘力量的深海之星,却遇到了那个温婉善良的她,原本尘封已久的心却在那一刻为她而跳动。一世倾城,三生缘分,他与她早已在千年之前达成契约,轮回转世兜兜转转又再次相遇,而这一世他们会有机缘走到一起而相守一生吗?
  • 茫茫问道

    茫茫问道

    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大梦万古,梦醒已是他乡。探寻真相,却越发扑朔迷离,欲要求得真解,却一次次陷入更多未知。多元宇宙,兆亿种族,敢问万界谁主沉浮,且看一位少年屹立诸天的传奇......
  • 青春依然陪伴我们

    青春依然陪伴我们

    那年青春我们都在一个教室下面生活着,多年之后回想着过往的一切,忽然感觉到青春依然陪伴我们。
  • 血泪之亡灵

    血泪之亡灵

    在远古的尼罗河流域,曾经因为帝王世家流传下来的一颗圣石从而导致后来地狱之王换届时候的闹剧。以圣石为目标,谁先得到圣石谁就是下一届的地狱之王,于是一场来自于地狱之王三个儿子之间的比赛便开始了。由于力量差异,地狱之子们都无法直接接近圣石。所以他们都不得不去找使者去协助他们得到圣石,于是,一个生活在人类乱世中的农家孩子加尔西亚便被地狱之王的小儿子史塔克盯上了。史塔克一度控制了加尔西亚的思想,并且还给与了加尔西亚无限强大的力量。从那时起加尔西亚便就又得到了噬魂这样一个崭新的名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公家里有金矿

    老公家里有金矿

    7岁那年,苏凉说:“你属兔,我属龙,属兔的高贵典雅,属龙的气宇轩昂,我们天生一对!”夏暖没有说话,只是羞红了脸。14岁那年,苏凉说:“再等等,等到我大学毕业了,就娶你为妻。”他留给她随身携带的龙玉珏作为信物。21岁那年,夏暖履行当初的承诺,要苏凉娶她,等到的却是……他眸光狠戾,嘶声怒吼:“夏暖,你就这么想要苏太太的位置,甚至不择手段!”28岁那年,夏暖华丽转身,曾在自己面前高傲得不可一世的男人终究还是低下了头:“暖暖,如果我说我爱你,你还爱我么?”苏凉小心翼翼的问,女人淡漠的望着窗外,“苏凉,我曾用心爱过你。”闻言,男人然一笑,“暖暖,你不爱我没关系,这次,换我爱你如尘埃。”
  • 旧人不敷

    旧人不敷

    朔风,暴雪,鼓声寒起;驭马,挥刀,血染战旗;前世姐妹相残,无人疼爱,转世而生的安冉终于得到了渴望的家庭温暖;南柯一梦,一场战争,讨伐的是她的家,战败的是她的天真;从此柔软女子,誓与一国为敌;壮志饥餐萧氏肉,笑谈渴饮龙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