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6200000001

第1章 列宁之死

引子:

1924年1月23日,严冬中的莫斯科格外寒冷。这一天清晨,成千上万的苏联民众踏着厚厚的积雪,聚集到莫斯科火车站,每个人都神情肃穆。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一列火车缓缓进站,人们小心翼翼地将一副灵柩抬下火车。浩荡的送葬队伍缓缓地“护棺”前行,灵柩所经之处,人们无不潸然泪下。这个让莫斯科沉浸在泪水之中的人,正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列宁。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只是他的一个笔名。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宣告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也让世人记住了这位身材矮小却才智非凡的革命领袖。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短短七年后,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远离莫斯科的哥尔克庄园孤独离世,年仅54岁。多年来,关于列宁的英年早逝,医学界和史学界产生了种种猜测,而这些众说纷纭的死因,究竟又牵扯出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政治交锋和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呢?

说法一:刺客暗杀

1.致命的子弹

1922年4月22日,正值列宁52岁的生日,但是这一天在克里姆林宫中,却没有举行任何庆祝活动。列宁的卧室外戒备森严,只有几位医生忙碌地进进出出。此时,一场秘密的外科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为列宁主刀的医生是德国名医博尔哈特,他要从列宁的右锁骨靠近颈动脉的位置取出一颗子弹。

身为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列宁,怎么会在如此危险的地方留有一颗子弹呢?这与他的英年早逝又什么关系吗?事情还得从1918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刺杀案说起。

1918年初,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正面临严重的危机。年初,德奥联军攻占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大部分地区,4月,日本军队在海参崴登陆,5月,伏尔加河一带和西伯利亚沿线的捷克军队发生叛乱,年轻的红军不得不在四面受敌的困境下苦战。从春天起,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又爆发了严重的粮荒,苏维埃政权赖以立足的工农阶层,人心浮动。为了取得人民的支持,列宁经常走到工厂和农舍,直接面向群众发表演说。

1918年8月30日,一个寻常的星期五。列宁乘坐专车来到莫斯科南郊的米赫尔松工厂。在那里,几百名工人群众热烈欢迎领袖列宁的到来。在随后的演说过程中,列宁的每一句话都振奋人心,现场始终气氛高涨,掌声雷动。但是,就在列宁圆满地结束演说,准备离开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黑衣女子突然冲到列宁身后,向他连开三枪。列宁应声倒地,不醒人事。

这是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经典场景,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部影片被认为是一部反映真实历史的纪录片。

当年,刺客使用的手枪、弹壳以及列宁遇刺时身穿的大衣至今仍被保存在档案馆里。根据官方通报的验伤结果,这次行刺使列宁身上两处中弹。一颗子弹打在了他的左臂上,造成了骨折,另一颗子弹从左肩胛骨下方斜穿过胸腔射入了颈下的右锁骨,离颈动脉仅差一两毫米。苏联医生判断,如果进行手术将这颗子弹取出,会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最终决定保留这颗子弹。

然而,根据传记作家普·凯尔任采夫的记录:“打中列宁的那颗子弹上刻着纹路,里面塞满了一种厉害的毒药。”这样一颗子弹残留在列宁的体内,无疑是给列宁的生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到了1921年末,列宁开始经常性地失眠、头疼、手脚麻痹,甚至短暂地失去语言功能。这时,就有医生提出,这可能是子弹引发的慢性中毒所致。尽管这颗致命的子弹最终被取出,但是依然没能延续列宁的生命。

1918年8月30日,被称为“俄罗斯历史上致命的一天”,多年来,人们都相信,如果卡普兰没有刺杀列宁,列宁就不至于元气大伤,甚至引发慢性中毒,最终在短短六年间就病魔缠身,英年早逝。然而,1992年,一份编号为H200的前苏联案卷被公之于众,人们才惊讶地发现,那场震惊世界的刺杀案根本就不是电影和历史书中记录的那样。为了追索列宁的真正死因,探寻1918年刺杀案的真相,我们不得不先从一个神秘的女人说起。

2.神秘的女人

在电影中,女刺客芬妮·卡普兰被塑造成一个叼着香烟、目光凶狠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由于这个形象太深入人心,饰演卡普兰的女演员娜塔莉·叶夫龙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还受到人们的攻击和唾弃。但是,在当时的调查档案中,卡普兰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芬妮·卡普兰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15岁时,她与一名无政府主义者私奔,两人开始一起谋划进行恐怖活动。16岁时,卡普兰暗杀基辅总督未遂,她的情人独自逃走,从此杳无音讯。而卡普兰却在爆炸中身受重伤,而且被关进了基辅监狱,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牢狱生涯。1917年沙皇统治覆灭后,卡普兰在大赦中被释放,但是她却患有严重的眼疾,几乎双目失明。

当时卡普兰是什么状态呢?因为爆炸把耳朵震聋了,眼睛也变成半瞎了,她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半聋半瞎的一个女人。那么,社会革命党的战斗队会不会派这样一个人去执行暗杀列宁这么一个重要人物,是值得怀疑的。

——郑异凡,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契卡侦查员通过对还原的刺杀现场的测量,卡普兰开枪的位置距离列宁不足三米,即使是一个视力不好的杀手也有可能击中目标。但重要的是,这个距离,已经足以让列宁看清这个杀手的面目。

当时列宁被枪打中了,他的司机就扶助他。列宁就问那个司机基尔,逮住他没有?这个他,俄文档案里很清楚地写着его(他)是个男他,不是её(她),这个是不会弄错的。

——郑异凡

然而,列宁的司机基尔却是这样说的:第一声枪响后我看见了一支拿着勃朗宁的女人的手。

在当时所有的审讯记录中,只有基尔明确地说自己看到了杀手,但是,当场抓获卡普兰的却不是基尔,而是莫斯科第五步兵师副军事委员巴图林。他在证词中明确地说:“我没有见到向列宁同志开枪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卡普兰的身上并没有找到基尔所说的那把勃朗宁手枪。1918年9月1日,也就是列宁遇刺后的第二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还发布通告,请求知道手枪下落者尽快将情况通知委员会。也就是说,这把记录在案的凶器,是事后征集来的,没有人能证明卡普兰曾用它刺杀了列宁。

那么,对卡普兰的审讯又是怎样的呢?根据记录,卡普兰首先被带到莫斯科河南岸区兵役局。翻看当时的审讯记录,可以看到,卡普兰对于侦查员的询问几乎只有两种回答:“我不想说”和“我记不得了”。她没有透露任何刺杀列宁的细节,唯一承认的就是她向列宁开了枪。

这场完全没有按照司法程序进行的审判却很快就有了结果。1918年9月3日早晨,卡普兰被带到克里姆林宫地下室。下午4点,一个听不懂俄语的玻利维亚士兵枪毙了卡普拉,随后,她的尸体被塞在一个桶里,付之一炬。而这个时候,距离列宁遇刺,只过去了短短4天。

芬妮·卡普兰被仓促处决,一切也就死无对证。但是,我们可以细想一下,如果列宁遇刺身亡,谁会是最大的获利者?是卡普兰吗?是所谓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吗?一份解密档案中原本被忽略的很多细节,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说法二:亲信谋害

1.蹊跷的公报

卡普兰被枪决的第二天,苏联各大报纸都登载了列宁遇刺案的最终审理结果。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个对刺客做出审判的人不是法官,不是列宁本人,而是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也就是电影中,那个在列宁遇刺后义正言辞地发表全民公告的人。

根据档案记录,当天由斯维尔德洛夫亲自起草的公报是这样写的:在米赫尔松工厂集会后发生了刺杀列宁的事件,时值晚上7点30分。但是,根据列宁司机的口供,那天晚上,列宁到达米赫尔松工厂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集会持续了一个小时,列宁遇刺的时间应当在晚上11点左右。而这份公报发表的时间是10点40分,斯维尔德洛夫是如何提前知晓列宁将被行刺的呢?

不仅如此,就在列宁遇刺的那天上午,契卡在彼得格勒的主席乌里茨基遇刺身亡。按照常理,在这种情形下,俄共(布)中央应该加强对列宁的保卫工作,以防苏维埃最高领袖再遭遇什么不测。然而,那天在米赫尔松工厂,列宁却是独自一人走进了集会现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在那个杀机四伏的日子,列宁身边竟然没有一个警卫?当时,负责苏共领导人安保工作的部门是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斯维尔德洛夫身为委员会的主席,不仅全权负责安排警卫工作,而且有权签发集会许可证和通行证,也就是说,列宁遇刺当天的所有行踪,他都了如指掌。

8月30日夜里,列宁遇刺后被紧急送回克里姆林宫治疗。斯维尔德洛夫马上要求人民委员会、党中央和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全都听他指挥。当天,契卡主席捷尔任斯基被派往了彼得格勒,因此对案件的所有侦讯工作也由斯维尔德洛夫全权负责。

这个事情当时都是他处理的,列宁遇刺的当天,他进入了列宁的办公室,翻查那个文件并且还对另外一个人说,没有列宁我们也行。

——郑异凡

在前苏联电影中,斯维尔德洛夫一直被塑造成一个冷静、沉着的人,他始终安静地站在列宁的身边,被认为是列宁的亲密同志和忠诚追随者。然而,随着这份调查档案的公之于众,越来越多的质疑集中到了斯维尔德洛夫的身上。

耐人寻味的是,1938年,契卡侦查员打开了斯维尔德洛夫的保险箱,当时他已经去世19年了。在这个保险箱里,侦查员翻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七本写有他家人名字的护照。没有人知道这个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革命事业的工作狂,是如何积累下了这样一笔财富,而这又是否与列宁遇刺案有关呢?

人们就根据这几个迹象说斯维尔德洛夫很有这个嫌疑,并且是不是把列宁弄掉了他就可以成为国内的第一把手。但是这些都不是犯罪确凿的物证。

——郑异凡

案情至此,真相已经变得扑朔迷离。在编号为H200的案卷中,第11页、第84页、第90页和第94页的档案已经不翼而飞了,我们无从知晓这些档案带走了什么至关重要的机密。但是有一点至今令人疑惑不解,那就是当年这样一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的调查结果就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吗?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最有资格对此提出质疑的人,列宁。

2.沉默的领袖

1918年9月5日,就在列宁遇刺后的第六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就向全国发布了“红色恐怖”方针,对行刺列宁的社会革命党进行镇压。仅仅两个星期就逮捕了32000人,枪决了6000多人。根据记录,这场针对反对派的“红色恐怖”一直持续到1922年,这期间被逮捕、流放利枪决的人数总共达——白多万人。

然而,主持制定这一方针的认识斯维尔德罗夫,并非列宁本人。

当时他有个法律就叫红色恐怖法律,就是说你现在是个别的杀害我们领袖,我用集体的大部分的手段我来镇压你,这就是红色恐怖的本质。

——闻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人们的印象中,列宁性格强硬,对正义与真理十分执着,在影片《列宁在1918》中,他与高尔基为立场问题辩论的场面至今让人记忆深刻。那么,列宁本人对这场刺杀案又是什么态度呢?

列宁只有在一两封电报里谈到了这个事情,而且没有谈卡普兰,就说托洛茨基收复喀山的时候,列宁认为他是挽救了俄国革命。他说,你们这个胜利对我的养伤是有很大的支持,我表示感谢。

——闻一

苏联解体后,随着更多档案的解密,俄罗斯历史学界对于1918年的遇刺案提出了各种质疑。1992年,俄罗斯学者奥列格·瓦西里耶夫大胆撰文提出:行刺列宁纯属伪装。原来,在查阅档案时,瓦西里耶夫意外发现,根据档案记录,1922年取出的列宁右锁骨上的子弹口径是7.65毫米,然而,卡普兰刺杀列宁时使用的是一把勃朗宁手枪,子弹口径是6.35毫米。同一把手枪竟能射出两种口径不同的子弹?如果这一关键的证物只是一种伪装,那么,1918年的遇刺案是否也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呢?

如果说1918年列宁的置身事外,是因为重伤而无暇顾及,那么,1922年对于这一关键政务的一点,列宁真的会无动于衷吗?事实上,就在列宁取出子弹的第二个月,1922年5月,曾负责调查审理卡普兰的契卡侦查员金吉谢普就突然被捕,并被判处死刑,罪名不详。而斯维尔德罗夫早在1919年3月,就死于一场突发的流感,而当时他正直34岁的壮年。

如果仔细翻查档案,人们会惊讶的发现,当时与这起案件有关的人,不是暴毙而亡,就是神秘消失,所谓的证物和证词也大多前后矛盾、疑点重重。

1939年上映的《列宁在1918》,为了配合斯大林打击整治对手,又将刺杀列宁的幕后黑手指向了毫不相干的布哈林,历史由此变得更加面目全非。

如果历史教科书上记录的这场刺杀根本不足以导致列宁的英年早逝,那么还会有什么原因呢?这个时候,一个在列宁最后几年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变得尤为引入注意,那就是斯大林。

这个在列宁死后,登上了苏联最高权力宝座的强权人物,在列宁之死欧诺个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1924年1月23日,严冬中的莫斯科格外寒冷。这一天清晨,成千上万的苏联民众在火车站迎接列宁的灵柩回到莫斯科,人们带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护送这位伟大的领袖走完最后一程。这些场景都被收录在前苏联纪录片《列宁的三首歌》中。在告别仪式上,导演的镜头意味深长地对准了面无表情的斯大林。没有人知道,此时的斯大林在想些什么?

在列宁病重期间,斯大林对列宁的病情极为关注。他不仅亲自研究医学书籍,找医生打听情况,甚至给治疗方案提出具体意见,还在列宁第二次中风后,全权负责监督列宁执行医生制定的作息制度。在斯大林时代的传记作品中,这些都被看作是一位亲密同志和忠诚学生对列宁的尊敬和关怀。而在斯大林死后,这些细节又被翻出来,作为是斯大林对列宁窥视证据,他紧紧盯住的只是列宁死后空出的那把权力宝座。那么,事实究竟是如何呢?

说法三:斯大林的刺激

1.一份遗嘱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抛出了一份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矛头直指斯大林。在这份“秘密报告”中,一份被封存了34年的文件首次公之于众,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那就是1922年底列宁口授的给苏共中央第12次代表大会的信,史称“列宁遗嘱”。在其中的一封信中,他明确地说道:“斯大林太粗暴”“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总书记这个职位上调开”。

然而,在漫长的斯大林时代,列宁的画像和斯大林的画像总是同时出现在各种场合,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前苏联电影和传记作品中,斯大林都扮演着“列宁忠诚学生”的角色。一直以来,斯大林都被视为列宁亲自选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那么,这份尘封了34年的“列宁遗嘱”又是怎么回事呢?

就在列宁写下这封信的半年前,1922年5月,列宁第一次中风,他不得不放下堆积如山的工作,搬到远离莫斯科的哥尔克庄园去疗养。那个时候,刚刚当选为俄共(布)中央总书记的斯大林常去看望他,是当时所有政治局委员中跑得最勤的。两人每次会面,都会长谈两三个小时。从当时列宁与斯大林的合照上看来,两人关系密切,气氛融洽。

但是,到了这年的9月,当列宁的身体恢复,重返莫斯科主持政务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里不寻常的政治气氛,却让他深感不安。就在一个月前,斯大林为推动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所谓“自治化方案”,也就是让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而这个方案与列宁的主张几乎是背道而驰。

列宁主张建立一个联邦制,然后给少数民族自由加入和退出的权利。他主张这样一个联邦,只在外交和国防上是统一的,其他的都充分地给这个民族共和国自主权。当时斯大林他们就要把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的港口都收归俄罗斯统一管理。

——左凤荣,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列宁认为这个很不平等,认为这个做法就显示了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列宁就推翻了这个决议。

——郑异凡

“自治化”方案遭到了列宁的严厉批评,不得不加以修改,但是,此时的斯大林却已经无法容忍列宁对自己的决策指手画脚。1922年9月28日,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写了一张字条给加米涅夫,上面赫然写着:“我看,必须坚决反对伊里奇。”这在两人长达17年的交往中,是从未有过的。

这个时候,或许连列宁都还未意识到,斯大林这个蛰伏已久的“狠角色”,将如一根卡在关键位置的刺,不断地刺激他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

2.一封绝交信

1923年3月5日,卧病在床的列宁,口授了一封信给斯大林。在这封信中,列宁极为严肃地说道:“您是同意收回您的话并且道歉,还是宁愿断绝我们之间的关系。”从言辞间判断,这似乎是列宁给斯大林下的一个最后通牒,警告俩人的关系已近决裂的边缘。那么,短短数月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两人的关系到了这步田地呢?

时间回溯5个月前。1923年10月,俄共(布)中央全会在列宁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一项削弱外贸垄断的决议。列宁获悉后,立即要求暂缓执行决定,待下次全会再议。

列宁看了这个决定也很不满意,我们现在四面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如果放松对外贸易的话,会引起大批的走私,那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造成危害。当时主张放松的其中就有斯大林。

——郑异凡

为了在下次会议上,推翻外贸垄断决议,列宁连续口授了三封信给托洛茨基,请他在全会代表反对决议通过。到12月18日再次召开中央全会的时候,列宁的主张已经得到多数人的赞同。为此,1922年12月21日心情振奋的列宁口授了一封给托洛茨基的短信,说道:“好像仅仅调动了一下兵力,就一枪不发地拿下了阵地。我建议不要停顿,要继续进攻……”

这封信是列宁口授、克鲁普斯卡娅记录的。这个事让斯大林知道了,斯大林非常不满意就给克鲁普斯卡娅打电话,电话里把克鲁普斯卡娅骂了一通。克鲁普斯卡娅听了以后,当时气得浑身发抖倒在地下打滚。

——郑异凡

考虑到列宁的情绪,克鲁普斯卡娅没有马上把这件事告诉列宁。直到1923年3月,列宁才不知从什么渠道知道了这个消息,从而有了这封义愤填膺的“绝交信”。

这里头肯定不完全是私人的情绪,有这种政治的因素在里面。应该说最后列宁对斯大林的这种认识,他对斯大林是很失望的,所以有人说斯大林是列宁选定的继承人,这个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

——左凤荣

列宁的用意,斯大林不会看不明白。因此,在收到列宁的绝交信后,斯大林当天就写了回信。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根本不是一封真诚的道歉信,行文也不礼貌,甚至没有一个敬语。在信的末尾,斯大林酸溜溜地写道:“既然您认为为了保持关系,我应当收回上面那些话,我可以把它收回,而不去想这是怎么一回事,我错在哪里,到底想要我怎样。”

没有人知道,如果列宁收到了这样一封回信会作何反应。就在斯大林回信的当天,1923年3月6日深夜,由于劳累和气愤,列宁再次发病,右边手脚完全瘫痪,并得了失语症,从此再也不会说话。这对于斯大林来说,无疑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终于移开了。

说书人2:

3月11日,斯大林向全国发出密电,第一次将列宁的病情通告各省委、州委和民族地区中央委员会。这份文件,实际上是给列宁的政治生涯划上了句号,但是,这个时候距离列宁去世还有大半年,所以即使斯大林的连番刺激令列宁是心力交瘁,病情恶化,但也不能作为他去世的直接死因。在列宁去世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最终彻底压垮了他的身体呢?

说法四:政治打击

1.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斯大林的步步紧逼,病入膏肓的列宁已经没有力量独自去与他抗衡,而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结盟。这个时候,一个久违的身影进入了列宁的视野,那就是托洛茨基。

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托洛茨基是彼得格勒的苏维埃主席,同时,他还担任着关键的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在大量前苏联电影和传记作品中,始终将斯大林塑造成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指挥者,然而,若要还原历史,那个人应该是托洛茨基。

当时,托洛茨基在老布尔什维克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但是,由于他恃才傲物,过于自信,并不懂政治权术,在苏共中央的核心领导层中,他并不被大多数人拥护。而托洛茨基与列宁之间也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然而,这个时候,斯大林的权力扩张和迅速崛起,却让这两个在政治上都饱尝了失落感的领袖人物,重新走到了一起。

在列宁最后这一年,列宁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托洛茨基,并且托洛茨基的观点和列宁的观点是不谋而合,他是在反官僚主义,在维护对外贸易垄断制、在民族问题上和列宁的观点是一致的。

——郑异凡

1923年3月5日,就在列宁给斯大林“绝交信”的同一天,列宁也口授了一封信给托洛茨基,请他在苏共十二大上尽力为格鲁吉亚辩护(维护民族平等)。不久后,列宁又委托秘书福季耶娃偷偷转告托洛茨基:他打算在“十二大”上向斯大林投一颗“炸弹”。

列宁要在代表大会上放一颗重磅炸弹,讲的就是列宁的秘书班子给他准备的报告。列宁当时还希望自己身体恢复,能够到会上去作报告。但是最后没能去,他当时就把这些材料都交给托洛茨基。

——郑异凡

列宁说,如果你同意的话,你把材料留下,在这个开会的时候替我来表明我的立场。

——采访左凤荣

然而,在列宁因病缺席的苏共十二大上,托洛茨基却没有抛出那颗“炸弹”。他既没有上交列宁精心准备的材料,也没有提及列宁建议把斯大林从总书记的位子上调离的事。甚至,斯大林主动邀请托洛茨基代替列宁做大会的政治报告,托洛茨基都拒绝了。而斯大林则利用这个时机,扩大了政治局委员的人数,进一步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各个重要的职位上,羽翼更加丰满。

列宁已经告诉他了,斯大林将是你主要的竞争对手但是托洛茨基当时没有真正地领会这一点,他没有利用列宁这个因素,来取得对斯大林的优势。他没有做,甚至他和斯大林站到一起,没有去贯彻列宁的意图,使列宁很失望。

——采访余伟民,华东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

这个人比较老爷作风,比较自负。实际上他是一直希望自己做列宁的继承者,但是他希望是党内的人把他抬到那个宝座上去,所以在很多党内斗争问题上,他也认不清楚谁是他的威胁。

——采访左凤荣

托洛茨基在关键时刻的“熄枪哑火”,令已经病入膏肓、力不从心的列宁深感挫折和苦闷。1923年的秋天,斯大林联手加里宁和加米涅夫在党内发起了“反对托洛茨基主义”的运动,至1924年1月苏共中央召开第13次代表大会,主要议题就是谴责托洛茨基主义为小资产阶级倾向,是对列宁主义的背叛。一场来势汹汹的政治风暴即将来袭。

然而,当这个消息传到哥尔克时,列宁却是无能为力。此时的列宁已经彻底失去了语言功能,只能发出嘶哑单一的声调,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政治想法。

当时列宁很关注大会的进程,每天都让克鲁普斯卡娅给他读会议的公报。克鲁普斯卡娅有的地方不是很清楚讲,列宁听着听着就激动起来。克鲁普斯卡娅就安慰他说,这个是党的会议一致通过的,但是显然这个事儿刺激了列宁。

——郑异凡

几天后,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了。他曾经寄予厚望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最终成了压垮他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中央政治局委员马上从莫斯科赶到了哥尔克庄园。但是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从列宁去世到举行国葬,托洛茨基却从未出现过。多年后,当托洛茨基已经被开除出党,被迫流亡海外的时候,他才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当时是由于斯大林的欺骗和阻挠才使他不能回到莫斯科奔丧。那么,斯大林阻挠托洛茨基的目的是什么呢?这和列宁的死会有什么联系吗?

说法五:下毒致死

在托洛茨基的自传《我的生平》中,他曾对斯大林的做法有一句简短而又颇具意味的分析:目的是为了赢得时间。那么,斯大林要赢得时间做什么呢?

列宁去世一年后,1925年1月,苏联请来德国脑研究专家奥斯卡·福格特专门对列宁的大脑进行研究。当时,斯大林对福格特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是要证明列宁确实是不同于常人的“天才”,第二就是必须证明列宁是正常死亡。这个不寻常的要求与托洛茨基的回忆联系起来,不免引人遐思。

据说有个给列宁看病的医生,24号那天早上去给列宁送早餐,列宁递给他一个条子:说我中毒了,赶快去叫克鲁普斯卡娅,赶快去找托洛茨基,去找能够找到的人。列宁解剖的时候据说有个奇怪的现象,其他器官都保存得很好,只有他的胃完全给毁了,胃是检查中毒没有的一个很重要的器官。

——郑异凡

这样说来,难道是斯大林对列宁下了毒吗?多年来,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苏联解体以后,大量机密档案被解密,这个下毒说,却至今都没有找到任何确切的人证和物证,坊间的种种猜测也只能是一个未解之谜。直到1991年,一份被封存了六十多年的诊断书被公之于众,列宁的真正死因才随之浮出水面。

说法六:脑血管硬化

1.一份诊断书

这份诊断书的作者维·奥西波夫是苏联著名的神经科专家,也是列宁的主治医师。对于列宁的真正死因,诊断书中清楚地写道:死于脑血管硬化的遗传病。

脑血管疾病是和俄国当时的气候有关系,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发生季节另外,他家族也有这样一些疾病,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在五十出头,跟列宁年龄差不多的年龄突发的脑血管疾病。

——左凤荣

这封被隐藏了六十多年的诊断书,并没有如人们预料的那样,爆出什么惊天秘密。那么,当年斯大林为什么要将这些档案封存,让列宁的主治医生们保持沉默,令列宁的死因长期笼罩在一片神秘色彩中呢?

斯大林这么做,就是把列宁神话,然后把自己塑造成列宁最好的学生。这样他继承了神的意志,有利于他巩固权威。我觉得他更多的是从自己的权势考虑的。

——左凤荣

列宁去世后,在苏共中央的号召下,二十万苏联民众申请入党,全国各地陆续树立起成千上万的列宁塑像。不久,这场造神运动的主角就由列宁变成了斯大林。1953年,斯大林病逝,他的遗体也被保存在水晶棺中,安葬在列宁身旁。然而,1961年,在声势浩大的反斯大林浪潮中,他的遗体被继任者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最终埋在了克里姆林宫的宫墙脚下,化作了尘土。

至此,对于列宁死因的追索,似乎可以尘埃落定了。这位曾经受到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敬仰和崇拜,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最终却未能逃过家族遗传病的宿命,英年早逝,历史有时就是这样让人兴叹。如今,列宁一手缔造的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他依然安静地长眠于那个熟悉的莫斯科红场。在黑漆漆的墓室中,历史仿佛停止了,这位曾经被神化的、遥不可及的伟人,也许只是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歌已经唱完,角色已经演完,该把自己的事情交给后人了。

同类推荐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部分民间传说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民间历史传说、民间风物传说、民间幻想故事、民间鬼怪故事、民间动物故事、民间生活故事、民间机智故事、民间幽默故事、民间寓言故事、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内容。
  •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恺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他善于治军,足智多谋,政治上不囿陈规。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并在任内实行一系列改革,一手缔造了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 岁月回望

    岁月回望

    此书为作者自传,是作者对自己人生七十载的回顾,从混沌初开的童年到花样年华中的逆境与挣扎,从立志读书的砥砺青春到兢兢业业的从教生涯,从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到幸福充实的夕阳余晖。作者用她精炼、感人的笔触诉说着她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每一重要的角色。
  •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江左风流——谢安

    江左风流——谢安

    本书为“中华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谢安,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中年时东山再起,官至宰相,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挫败前秦大军,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该书详细记述了谢安傲然一世,风华蹁跹的一生。
热门推荐
  • TF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TF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你不知道,彼岸的你我会相知你不知道,彼岸的你我会相识你不知道,彼岸的你我会相爱
  • 转生十二界

    转生十二界

    经一世便爱一回,爱一回便转一世。本以为是恶魔轮回,死神来了。怎料是为爱转生十二届,凡尘皆踏错,轮回均错过。且看男主能否守住黄道十二宫,斗地府,战苍穹,逐九阳世界,称宇宙霸主,破万维虚空。
  • 少年时代一去不返

    少年时代一去不返

    班里逗比一大群,把我这个高冷的萌妹子渲染的一滴不剩家里老妈老姐合伙虐我,命苦的没法说调戏是我的强项,敬请期待吧
  • 当一只咸鱼主神

    当一只咸鱼主神

    要晋升主神了。花语落来到了111号天道的世界,成为了一名外门合欢派弟子,而她的任务就是做一条咸鱼,不能被超过50人崇拜,可谁能告诉她,这么多的崇拜(喜欢)她的人是谁啊!总之,就是一位大佬想当咸鱼但不能的故事女主万人迷,男主待定修罗场,系统,天道,各种男配女配应有尽有内含民间小故事,修仙界大故事女主三观正,主要来此体验人间疾苦,世态炎凉,顺便解决一下危机
  • 暗剑

    暗剑

    一个多面间谍的传奇十年,军统、76号、日本特高科、中共地下党的惊心角逐与暗战。在这个谍战小说的巅峰时代,听风声过后,看暗剑出鞘!这不是《亮剑》,而是枪林弹雨背后的阴谋与决断,这不是《潜伏》,而是尔虞我诈背后的历史断章。
  • 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

    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

    岁月如歌,让我们点燃记忆之灯;蹒跚学步到懵懂无知,从初入社会到感慨万千,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无数的感悟,感悟真情,感悟智慧,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分享感人的故事,咀嚼震撼的心情;品位优美上进的文章,体验别样精彩的人生。感悟系列丛书用不一样的感动,带给我们一样的感悟,直接撞击我们的灵魂深处,激励我们奋发图强,铸造我们的高尚人格。《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震撼心灵的世间真情,刻骨铭心的温馨感动!
  • 两个Y

    两个Y

    这是一个,我与他的,真实的故事。初中的我们,情窦初开,有了自己所仰慕的人,在这个小小的地方,所发生的事。
  • 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

    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

    村上春树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音乐随笔,一个深入了解村上音乐世界。就算月亮隐去,就算被恋人遗弃,就算被小狗哂笑,什么都可以没有,唯有音乐不可缺少。假如没有记忆的温煦,太阳系第三行星上的我们的人生难免成为寒冷得难以忍耐的东西。正因如此,我们才恋爱,才有时像恋爱一样听音乐。跟随资深乐评人村上春树体验文字与音乐艺术通感的可能这是村上春树第一本纯粹的音乐随笔。村上从所有经典音乐场景中精心选取11位名家名曲写成文章,其中溢满了对于音乐的情感,一个深入了解村上音乐世界的机会。从舒伯特到斯坦·盖茨,从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到菅止戈男,十篇随笔,道尽村上心中的好音乐。
  • 步步婚宠:季少追妻不要停

    步步婚宠:季少追妻不要停

    本年度最悲催没有之一,被哥哥联合男友一起背叛,父亲尸骨未寒,大哥便诡计上线,又迷糊生下大金主的孩子……她冷念的人设可不是傻白甜!怎么一个个的都来骗她?“boss,夫人生气了,说您骗她……”“告诉夫人,我还会继续骗她,期限一辈子。”
  • 凶猛君王

    凶猛君王

    万万没想到,登山的林龙宇居然重生了。在异世,他想成为最凶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