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26900000010

第10章 法政(2)

2.以法治理

要义

法政的必要性除了表现在它具有配合德政的效用外,还在于它的治理功能,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法律。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总结历史经验,认为以往的成功在于奉行“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法家对法律的评价很高,认为它是“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法律是天下所有人都必须遵循的规则,是衡量人们所作所为的准绳。西汉文帝也这样看,说“法律是治理天下的标准”(法者,治之正也)。所以只有按照法律办事,社会才有秩序,为政才有依据;也只有遵循法治,才能避免落入人治的陷阱,始终坚持“任数不任人”(《韩非子·制分》)。

故事

法政是怎样产生的

随着天地的形成,人类也跟着产生了。最初,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不知道父亲是谁。那时通行的原则是热爱自己的亲人,追求私人利益。偏爱自己的亲人,人与人之间就会形成亲疏;追求私利,人就会心生邪恶。关系疏远而又心存不良,社会一定陷于混乱,人人都要想方设法地制服对方,竭尽全力地占有财富。

要制服对方就会发生争斗,要占有财富就会发生争执。发生了争执又没有一个正确的准则进行裁决,民众就不能正常地生活下去。这种情况下,贤人站出来了,为大家建立公正的准则,倡导无私,民众接受了这些。结果只是关爱自己亲人的意识被改变了,服从贤人的思想确立起来。凡是主张仁德的人,都把关爱别人作为自己的本分,而贤人也把举荐德才兼备的人来管理大家作为惯例。

然而问题又出来了。由于人口增加而财富有限,再加上缺少必要的制度,长期依靠贤人管理,社会再次陷入混乱。这时圣人站出来了,他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明确了有关土地、财物、男女的归属权。但光有名分还不够,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由此便制定了法令。但光有法令还不够,必须有执行法令的人来进行管理,由此便设置了官吏。但光有官吏还不够,必须有人来统一领导,由此便设立了君主。(《商君书·开塞第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骑都尉田畴率领族人及追随者数百人躲进故乡幽州的徐无山中,在深山老林里找到一块平地,安营扎寨。他亲身耕作,奉养父母。不断有民众前来投靠,没几年便增加到5000多家。田畴对大家说:“如今我们聚到一处,已形成村镇,但各自为政,没有法律约束,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不能保证长治久安。我有一个办法,愿意与诸位父老一起实施,可以吗?”大家回答:“可以!”

于是田畴制定法律十余条,规定凡是杀人、伤人、偷盗以及恶意告状的,按照情节轻重给予惩罚,最重的处以死刑;接着又制定了婚姻嫁娶的礼仪和学校的授课内容,然后公布实行。人人都乐于遵守法律和礼仪,小天地井然有序,路不拾遗。北方边塞地区的人们都很敬服田畴的威望,乌桓、鲜卑部落也派人前来向田畴表示友好。(《资治通鉴》卷60)

法政的高效率

古时候,历山一带的人相互侵占田界,舜到那里去耕田,结果一年后田界就恢复正常了。黄河边上的打鱼人相互争夺水中的高地,舜到那里去打鱼,一年后大家就谦让年长的人了。东方的夷人制造出的陶器不结实,舜到那里去制造陶器,一年后制出的陶器就耐用了。

孔子对此赞叹道:“种地、打鱼、制造陶器本来不是舜的职责,但他却亲自去做,是为了拯救败坏了的风气,舜确实是真正的仁厚啊!以亲身示范而为民众作出榜样。所以说:圣人的品德能够感化人啊!”

风气不好,舜亲自去纠正,一年纠正一个错误,三年纠正了三个错误。然而,像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是有限的,同时人的寿命也是有限的,但天下很大,错误又时常出现,以有数的贤人以及有限的生命去应对不断发生的错误,纠正得过来吗?

赏罚才能收到雷厉风行的效果。如果颁布法令说:按照法律规定去做的给予奖赏,违背法律规定的遭受刑罚,那么法令早晨下达,到了傍晚错误就能够被纠正;法令傍晚下达,到了第二天早晨错误就能够被纠正;到了10天头上,全国范围内都会随之改变,哪里用得着等上一年?舜不是用法令使天下人顺从自己,而是亲自操劳,不是缺少治理智慧吗?况且,以自身受苦来感化民众,就是尧和舜那样的君主也难以坚持下来;而以法纠正民众,就是平庸的君主也很容易做到。现在却放弃平庸的君主都能够成功的方法,偏偏采用尧和舜都难以实行的方法,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韩非子·难一》)

鲁国有人焚烧草木,天起北风,火借风势,向南边蔓延过来,过不了多久就会烧到都城。国君鲁哀公很是害怕,打算亲自带人前往督促救火,但就是找不到人。大家都去追逐逃生的野兽去了,没人顾得上救火。哀公急得不行,向孔子求救。

孔子说:“那些追逐野兽的人享受着乐趣却不受到惩罚,救火的人忍受着辛苦却没有奖赏,这就是大火不能扑灭的原因。”鲁哀公说:“不错,是这么回事。”孔子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进行奖赏,再说国家也赏不起那么多人。请同意只用刑罚。”鲁哀公说:“好。”

于是孔子发布命令:“不去救火的人,按照投降逃跑的罪名治罪;追逐野兽的人,按照擅自闯入禁地的罪名治罪。”

命令发出后还没有传达到四方,大火就被扑灭了。(《韩非子》内储说上)

刑罚也是一种善政

商朝的法律规定,凡是把灰烬倒在大街上的人要受到刑罚。子贡认为这条法令太重,前去问孔子。

孔子说:“这才是懂得治理民众的道理呀。”子贡不理解。老师一向主张仁爱,为什么反倒赞成严刑峻法。

孔子解释道:“灰烬倒在街上,一定会四处飞扬,弄得别人灰头土脸。人无缘无故地蒙受灰尘,一定会心生怒气。人一生气就免不了要跟对方论理,搞不好就会发生争斗。一旦争斗起来,双方的亲人就会参加进来。所以往街上倒灰,危害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受到刑罚的惩处是应该的。再说,重刑是人们厌恶的,而不往街上倒灰是容易做到的。让人们去做容易办到的事,而不去遭受他们所厌恶的刑罚,这是治理民众的道理。”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东晋时,殷仲堪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东亭侯王珣问他:“德政以教化为要,仁政以爱人为要。如今您执掌国家重地,手握生杀予夺大权,免不了用刑杀人,恐怕有违于您一向坚持的主旨吧?”殷仲堪回答说:“舜帝的法官皋陶制定刑律,不算不贤德;孔子担任大司寇,也不算不仁爱。”(《世说新语·政事》)

孔子为什么诛杀少正卯

孔子代理鲁国宰相,上任7天就杀掉了大夫少正卯。

有学生问老师:“少正卯这个人在鲁国很有些名气,先生您刚刚掌权就杀了他,该不会做错了吧?”

孔子说:“坐下,我来说明杀他的道理。人的罪恶有5种,而盗窃不在其中,相比之下根本算不上什么。第一种罪恶,心智通达而用心险恶;第二种罪恶,行为怪僻而坚决果敢;第三种罪恶,话语虚假而能言善辩;第四种罪恶,深谙恶术而无所不用;第五种罪恶,同情邪恶而为虎作伥。一个人只要具备这5种罪恶中的一种,就无法逃避君子的讨伐。而少正卯不是只有一种罪恶,而是五毒俱全。他走出家门足以招降纳叛而聚众成党,他的言谈足以粉饰邪恶而煽动民众,他的能量足以形成逆流而独树一帜,这样的人是小人中的枭雄,不可以不诛杀。所以,商汤王诛杀了潘止,周公诛杀了管叔,姜太公诛杀了华仕,管仲诛杀了付里乙,子产诛杀了邓析和史付。这7个人虽然不处在同一个时代,但邪念恶心是相同的,绝不可以放过。《诗经》中唱道:‘满腹忧虑多郁闷,小人作恶恨难平。’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小人得志,一旦形成气候就更加难以治理了。”(《孔子集语·卷十二·事谱上》)

一座城邑和一个逃犯

卫国有一个囚犯逃到了邻近的魏国,这人颇通医术,因为给魏国的王后治病,便被收留下来。

卫国君主卫嗣君知道了这件事,派人带着50金到魏国,请求赎回这个逃犯,一连协商了5次,魏国的国君魏襄王就是不同意。

卫嗣君增加了价码,将赎金提高到一座城,用一个叫左氏的城邑去交换逃犯。群臣和亲信都认为不值,说:“用一座城邑去换一个囚犯,合适吗?”

卫嗣君说:“这你们就不懂了,国政无小事。法令的权威不能确立,刑罚不能贯彻,即便有10个左氏城又有什么用?法令的权威得以树立,刑罚得到坚决贯彻,即便失去10个左氏城又有什么关系?”

魏襄王听到后,说:“卫嗣君是真想把国家治理好,我要是再坚持下去,说不定会带来灾祸的。”就派车子把逃犯送了回去,而且没有收取赎金和城邑。(《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以法令为师

西汉成帝时,薛宣曾经在多个郡担任过长官,留下了不少名声事迹。薛宣的儿子薛惠任彭城令,薛宣路经彭城,知道儿子没有什么能力,便不跟他谈政事。有人问薛宣:“你为何不点拨儿子做官的道理呢?”薛宣笑着说:“为官之道,以法令为师。怎样做官,学习法令便可以知道。至于能力如何,取决于天分,哪里是能教会的!”他的话很快传播开来,被认为很有见地。(《资治通鉴》卷30)

法令的厉害

三国时,掌握魏国政权的司马师东征,任用李喜为从事中郎,李喜遵命到任。司马师问他:“当年先父召您任事,您不肯到任;现在我召您来,为什么肯来呢?”李喜答:“令尊大人以礼节对待我,所以我按照礼节来决定进退;现在您用法令来约束我,我害怕犯法,不敢不来。”(《世说新语·言语》)

东晋简文帝时,殷浩任扬州刺史。一天丹阳尹刘惔到外地去,太阳将要落山,便叫随从拿出行李准备住下。问他什么原因,回答说:“刺史严厉,我不敢晚上赶路。”(《世说新语·政事》)

两个梁彦光

隋朝时,岐州刺史梁彦光颇有政绩。隋文帝下诏书表扬他,还赏赐给他一束绢帛和一把伞,以勉励天下官吏;之后又调他任相州刺史。

梁彦光从前任职的岐州,民风淳朴,他走的是无为之治的路子。到了相州,他依然故我,结果把政务搞得一团糟。相州与岐州不同,民风险诈刻薄,人们喜欢争斗,热衷于打官司,见梁彦光好说话,便送他一个外号——“戴官帽的饴糖”。话传到文帝耳朵里,文帝便罢了梁彦光的官;一年后又想起了他,让他去赵州当刺史。梁彦光要求回相州,文帝答应了。相州的地痞和小吏听说好好先生又回来了,当笑话传,没人当真。

不想梁彦光到任后,雷厉风行,严格执法,审理案件,料事如神。地痞小吏纷纷逃窜,不是躲藏起来就是远走他乡。相州秩序大为好转。梁彦光趁热打铁,招揽人才,推行教化,相州风气大变,打官司的人几乎绝迹。(《资治通鉴》卷175)

小结

德政虽好,总有达不到的地方,总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法政,以惩治的手段强制人们遵从,所以即便是极力主张德治的孔子在从政实践中也离不开刑罚。不能说古人不重视法治,但重视得不够,所以法政始终是古代治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近代,影响到现代,改革开放后才有了根本扭转。

中国是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然而由于缺乏法治传统和法律精神,在依法行政、守法经营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领域,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害民众权益。这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加以改变。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个人和单个部门能够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来统筹解决。但对于公职人员来说,管好自己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落实在工作上,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依法行政。

(二)要求

1.特点

要义

总结古人的认识,法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即公共性、稳定性、平等性。关于公共性,韩非这样说:“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韩非子·定法》)。意思是法律出自国家,为民众所牢记。关于稳定性,韩非引用老子的“治理大国的道理如同煎小鱼”的比喻,主张“不重变法”(《韩非子·解老》),也就是不推重经常变换法令。关于平等性,韩非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子·有度》)法律不偏袒地位高贵的人,墨线不迁就弯曲的东西。

故事

三个人一样坏

这件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一个叫叔鱼(羊舌鲋)的人担任晋国司理官的助理。司理官是负责刑法的官员。

大夫邢侯的封地紧挨着另一个大夫雍子的封地,两个人因为地界发生争执,官司打到叔鱼那里。叔鱼认定过错在雍子。雍子把女儿嫁给叔鱼,叔鱼立即改口,判决责任在邢侯。

邢侯大怒,在公堂上把叔鱼和雍子杀掉了。

执政大夫韩起(韩宣子)很是恼火,问大夫叔向[羊舌肸(xī)]怎么办?叔向是叔鱼的哥哥。

叔向说:“这三个人都一样坏,应该同罪处理。杀掉活着的那一个,死了的那两个也不能放过,把他们的尸首摆在大街上示众。”

韩起有些拿不准,觉得似乎应该有所区别。

同类推荐
  • 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

    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

    为了解决百姓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民生问题,方便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实现国家政策精神与百姓需求的有效对接,我们特组织编写了这本面向普通百姓的《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采用问答阐述的形式,针对百姓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运用现行政策法规进行解析,对案例进行点评、支招,提示大家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政策,理智、策略地应对民生问题,打理好日常生活。书中的案例,都是从百姓关心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分为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百姓理财、文化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六个部分,案例真实、具体、鲜活,代表性较强,较全面地反映了百姓的民情和民意。
  •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一)

    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一)

    本书内容包括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于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
  • 改革没有回头箭

    改革没有回头箭

    本书包括思想解放与改革的顶层设计、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未来中国改革趋势等六编内容。
  •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三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1840年之后,中国经历西方的冲击,在政治合法性和社会秩序的原则的认知上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的背景下,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想家们一方面试图以中国古典的政治观念来吸纳乃至批判西方的启蒙政治思想,另一方面则又深感中西政治思想的巨大鸿沟。由此,这个时期的政治哲学呈现出明显的中西杂糅的特征。通过对康有为、章太炎、孙中山等人的政治哲学的分析,可以看到,传统儒家经典中的政治原则虽然开始动摇,但依然是人们思考政治问题的出发点。而西方的民权、自由、民主、立宪、共和等开始成为中国政治理论的重要观念。在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的目标下,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政治思潮衬托出这个时期政治哲学的开创性和丰富性。
热门推荐
  • 穿越成会验尸的云小姐外加太子妃

    穿越成会验尸的云小姐外加太子妃

    现代著名女特工云瑛,在执行任务中五无意穿越到古代将军府上刚出生的小千金身上。哥哥、父母团宠她,外加她老公,陆九辰。在那里被视为掌中宝的云瑛。可是被视为小可爱的云瑛会制毒,会验尸,会武功……最后还成为了当朝太子妃?!他们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验尸可能会靠后些,请见谅!谢谢!)
  • 阴阳师·萤火卷

    阴阳师·萤火卷

    现象级作家梦枕貘传奇力作《阴阳师》,系列全新作品《阴阳师·萤火卷》隆重上市。本书包括《苍猴卷》与《萤火卷》两卷。相传,日本平安时代,世界明暗未分,人鬼妖杂相共处。兼家误入鬼市,遇到曾因一场误会而死的仆人忠安。忠安自此跟随兼家,夜夜讨钱。明念在山中拾得一颗鲜桃,治好了重病的儿子,却屡屡看到一位老妪匍匐在地,前来讨要。忠辅有一项异能,脱口而出的话常常变成现实,有人因此得病,有人坠马而亡。他不敢开口多言,却在夜半听到一个声音,逼他出声说,摄政大臣会跌倒而死。夜晚的平安京,天象异动,怪事频发。绝代阴阳师安倍晴明游走于阴阳两界,在谈笑之间破解桩桩离奇事件,为人鬼解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一直在等你的出现

    我一直在等你的出现

    【禁止转载/喜留厌走】你如燕子般向我飞来,而我恰好张开双翼迎了上去!———洛少泽燕子喜欢在天空中飞翔,而我喜欢在你怀里安逸!———陌梓晴一个音符,一段旋律,一首音乐,成为他找她的唯一线索。“若干年之后,倘若你未嫁,我未娶,做我的洛夫人可好?”那年,洛少泽的一次短暂性失明,结识了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那个人一直在他最落魄的日子里陪伴他左右,然而他始终看不见她的样子。他要出国治疗,他告诉她让她等,等他眼睛治好了,他一定会回来找她!春去秋来,陌梓晴一直在等,在等那个人的到来,那个人的承诺。“如果我失忆了,就算是忘记所有。我也定会把你寻到!你是我的,谁也不许从我身边把你夺走!”
  • 工科女也要有甜甜的爱情

    工科女也要有甜甜的爱情

    大学生的生活大多是迷茫的,很多人在追求学业的同时,也渴望谈一场甜甜的爱情。可是,有人却说,工科女找不到男朋友,谁说的!!说什么呢!我白筱浔可不答应!
  • 阿震的非凡时光

    阿震的非凡时光

    主人公阿震带你走进他不平凡的生活,一系列的遭遇,另阿震经历了人生百态
  • 化梦师

    化梦师

    在繁华的都市里,一个心理医生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然后,他掏出手机拨打了一个备注名为异能监督管理局的电话......最最神秘的筑梦师。
  • 猫域画蔻

    猫域画蔻

    她本只想吃鱼睡觉晒太阳,却要追一个不解风情的将军公子?撩拨缠人你如何挡得住,战场归来,天子一声令下,把他赐成了驸马爷。这还怎么玩儿,玩儿不过总躲得过吧!才不要被虐。再见时,他已经是权倾朝野,号令百万雄军的镇朝大将军。奉天子之命,调查震动京师的屠村案,抓获的第一个嫌疑犯居然是她?那好,囚禁起来!他找了那么多年,这一次,休想再从他身边逃脱……可她居然已经什么都记不得了
  • 如烟似尘眷顾卿

    如烟似尘眷顾卿

    【无男女主,有的只是那时,风华绝代的他们!】太原城有这样一/杀/手势力,名为鸣鸾阁,此阁几年前迅速在太原城各势力中窜起,以魅/杀/人。“儒兄可曾听说啊,那鸣鸾阁的言川长老退阁了呢,司徒阁主便直接下了死令呢……”“世事难料啊……想这言川长老也是一代风华公子呢。”“不止这些呢,早些年还听闻他与太子……”闻此,众者唏嘘。闻往事,则满是叹息。过了几年那公子又回来了?愮欢楼掌柜决心等人十年?鸣鸾阁昔日姐弟双宿双飞?一切,始于鸣鸾,终亦鸣鸾。
  • 逆世女神王

    逆世女神王

    法拉,是一个许多智慧种族共存的世界。这里有斗气、法术、巫术等等超自然的力量,但都比不上“神力”。在未知力量的作用之下,来自地球的吴宇,意外重生为被封印了数万年的上古女神王。可是,当她重返世间,却发现自己的神力仍然处于封禁的状态。然而,面对无比强大的对手,她未来的命运不会允许有别的结局——要么再次坠入最黑暗的空间,要么重新主宰世界。在血与火之中,新生的女神王该如何挑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