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57900000003

第3章

通电开篇,毛泽东重申了红军东征的军事目的:“积极准备东出河北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对蒋介石“竟以十师以上兵力开入山西,协同阎锡山氏拦阻红军抗日去路,并命令张学良杨虎城两氏及陕北军队向陕甘苏区挺进,扰乱我抗日后方”的卑劣行径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国民党军事上咄咄进逼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红军并未以武力“集中全力消灭蒋氏拦阻抗日去路的部队,以达到对日直接作战之目的”,而是从大局出发,“一再考虑,认为国难当前,双方决战,不论胜负属谁,都是中国国防力量的损失,而为日本帝国主义所称快。”因此,为了保存国防实力,以便利于迅速执行抗日战争,为了坚决履行我们屡次向国人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为了促进蒋介石及其部下爱国军人们的最后觉悟,中共方面仍将人民抗日先锋军撤回黄河西岸,以此行动,向南京政府、全国海陆空军、全国人民表示诚意:愿意在一个月内与所有一切进攻抗日红军的武装队伍实行停战议和,以达到一致抗日的目的。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毛泽东摘用《诗经》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的警世之言坦诚地向与自己打了十年内战的国民党表达了愿意摈弃前嫌、共同卫国的真挚诚意。通电的最后,毛泽东再次劝言国民政府诸位倘若仍执迷不悟甘为汉奸卖国贼,则将尽失天下人心,而他们的统治也必将瓦解。在“千夫所指,不病而死”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两个方向上,究竟是选择哪条,毛泽东愿国民政府诸公深思熟虑之。

然而,中共方面的坦诚并未换得蒋介石的回心转意。通电发出后不久,蒋介石毫不理会毛泽东“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劝言,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加紧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进攻,终于酿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留下了一场深夜遁逃、狼狈不堪的闹剧。一意孤行的蒋介石在“千夫所指,不病而死”的孤立处境下,最终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声明。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古人讲过:“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就是说:人不知道古今,等于牛马穿了衣裳一样。什么叫“古”?“古”就是“历史”,过去的都叫“古”,自盘古开天地,一直到如今,这个中间过程就叫“古”。

“今”就是现在。我们单通现在是不够的,还须通过去。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全世界的人也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要知道更多的古今。通古今就要学习,不但我们要学习,后人也要学习,所以学习运动也有它的普遍性和永久性。

诗词溯源: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出自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难点注解:

韩愈(768—824),字退之,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氏郡望在昌黎(今河北),每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也称其韩昌黎。韩愈少年勤学,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先后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后官至监察御史。因上书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召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后从宰相裴度征吴元济,迁刑部侍郎。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穆宗时,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被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其中诗三百七十余首。这首诗是韩愈在城南别墅劝导儿子符认真读书时所作,诗中运用大量比喻来说明刻苦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俗易懂,寓意深刻。“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大意是:人不学习,就不知古今,好像马牛穿了衣服一样。

摘用赏析:

随着全面抗战的深入,党的干部素质不能适应国际国内瞬息万变形势的矛盾逐渐凸显。在党的各级政权组织中,工农出身的干部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虽然熟悉地方情况,与民众联系密切,但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是文盲,宗族观念、地域观念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还相当严重,能否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执行水平直接关乎党的各项事业的成败。毛泽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他的指导下,从1939年5月到1942年2月,中共中央掀起了一场学习运动,其中心工作是对延安的在职干部进行在职学习教育。这篇题为《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就是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为这项运动的开展所作的动员报告。

毛泽东的讲话,一共分了四个问题,即学习运动是必要的;学习运动是可能的;学习运动是会有成绩的;学习应该学到底。在“学习运动是必要的”的问题上,毛泽东首先解释了发起学习运动的三个原因:一、我们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共产党在全国的党员过去是几万个,现在有几十万,将来会有几百万,这几十万、几百万共产党员要领导几千万、几万万人的革命,假使没有学问,是不成的,共产党人就应该懂得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要领导革命就需要学习。二、工作中的缺陷迫切需要克服。毛泽东指出,随着工作的深入,领导干部不学习或是一知半解地学习已经不能干好工作了,因此要不断增加新知识,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三、我们党目前面临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这种形势要求我们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大党,这样就需要一大批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毛泽东首先强调了学习运动与生产运动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并摘用韩愈《符读书城南》中“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一句来鼓励广大党员要加强学习运动。《符读书城南》是韩愈劝导儿子刻苦读书的箴言之作。这句诗因通俗、形象、易于理解被收入《增广贤文》,成为鞭策后人勤奋求学的一句警言。在这个问题的最后,毛泽东再次劝勉同志们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加强自身的学习,并摘用孔子责备宰予的一句话“朽木不可雕也”婉转批评了在学习中存在懒惰思想的同志。

在谈完第一个问题后,毛泽东又针对一些干部没时间学习的错误认识,指出学习运动是可能的。要用“挤”的办法找学习时间,用“钻”的办法解决学习困难,只要有这两种精神,不管年纪多大了,坚持学习总会有收获的。讲话的最后,毛泽东鼓励大家要把学习坚持到底,克服自满自足的坏现象,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毛泽东的动员报告,既从思想上明确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又站在实践的高度提出学习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和措施,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报告。动员大会之后,全延安两千多名在职干部纷纷投入到学习中来,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由此展开。

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从前有一首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做“盖棺论定”,就是说,人到死的时候,才能断定他是好是坏。假使周公在那个谣言流传的时候就死了,人家一定会加他一个“奸臣”的头衔;又若王莽在那个谦让卑恭的时候死了,那后世人一定会赞扬他的。不过我们现在不是讲历史,那两个人究竟孰好孰坏,我们不论,然而它说明了人只有到死,才可以论定他的功罪是非。

诗词溯源:

“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出自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难点注解:

1.钻龟、祝蓍(shi):古人占卜的两种方法,用尖锐物钻龟壳后看其裂纹或取蓍草之根茎以卜凶吉。2.试玉:作者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参阅《淮南子·俶真》:“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3.辨材:作者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参阅《史记·司马相如传》:“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客分别。”

4.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武王崩,成王年幼,周公代为摄政。当时心怀叵测之人便造谣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成王随即疏远了他。周公不惧流言,仍全心全意辅助周王室,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美誉,历史最终证实了他的清白。

5.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之侄。汉末,篡位自立,改汉为“新”。王莽篡位前假装谦恭下士,迷惑了不少人。《汉书·王莽传》称其“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后来的历史证明他谦恭是假,自立为帝才是其最终目的。

6.向使:假如,假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著名诗人。先祖为山西太原人,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县)。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一生诗作颇丰,题材广泛,或感慨时世,或讽喻朝政,或怜悯百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其诗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唐宪宗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五年后,白居易也因同样的缘由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得知此事后,写了充满挚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慰藉好友。白居易深为感动,遂作《放言五首》以奉和。《放言五首》(其三)是一篇充满哲学理趣的好诗,白居易以通俗而不失文采、平白而不乏体味的语言揭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想得到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时间长久的考验,否则,很容易把周公当作篡政者,把王莽当成恭谦的君子。诗人同友人一起自勉:尽管现在我们都遭受诬陷,但只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待到“试玉”、“辨材”之日满,真伪、忠奸自会明了。

摘用赏析:

“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许多爱国青年历经千辛万苦,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事业。毛泽东、陈云、刘伯承等领导同志非常重视这批有知识、有思想、有朝气的新鲜血液,提倡开办各类学校,把他们培养成抗战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同时,毛泽东等领导人还亲自给这批年轻人讲课、做报告,对他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然而,这些刚刚到达革命根据地的知识青年中,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有知识、有技术而瞧不起劳苦大众,工作中拈轻怕重、讲待遇求荣誉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所以,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是毛泽东等领导人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开展劳动技能比赛、评选先进青年模范等都是当时改良部分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方式。

1939年5月30日,延安召开模范青年庆祝大会。这批模范青年,是在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时候选举出来的。一贯重视青年工作的毛泽东在百忙之中参加了大会,并做了一场他精心准备的题为《永久奋斗》的报告。

在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一些青年同志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在反对卖国政府、在五四运动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部分青年在后来的斗争中坚持下来并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很多同志都成了逃跑队中的“骨干”。比如,张国焘,这位中共“一大”代表,曾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主要领导职务的北大才子,最终却走向了一条叛党的道路;康白情,青年时即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和邓中夏一起发起平民教育讲演团的留美高才生,却最终成为军阀的参军,干起了压迫人民的勾当;罗家伦,新文化和五四运动的积极践行者,转而沦为蒋介石镇压共产党的帮凶。有鉴于此,毛泽东提出,模范青年的标准除了要具备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群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这里,他摘用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中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四句话,向青年模范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永久地为抗战事业奋斗、为解放全中国劳苦大众奋斗才能真正称之为模范青年。那种一时优秀,不能长期坚持奋斗,经不住时间考验的青年不会得到历史公允的评价。

毛泽东常说:“我是读古书的人。”其实,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并不仅仅局限于读,更难得之处是他能在日常的著作、讲话中适时摘用其中的名言警句,很多时候还赋予新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出来。他在这篇题为《永久奋斗》的讲话中摘用用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就是绝妙的例证。三十年前的汪精卫,二十年前的康白情、罗家伦、张国焘,他们都很英勇,但是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奋斗比较差,没有“永久奋斗”的精神。如不以“永久奋斗”的标准来分析这些人,很容易被他们早期的假相所迷惑。所以,毛泽东以这几句充满哲理的诗句再次向模范青年说明了坚持永久奋斗的重要性。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我们中国人民,是处在历史上灾难最深重的时候,最需要人们援助最迫切的时候。《诗经》上说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正是处在这种时候。

诗词溯源: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难点注解:

1.丁丁(zheng):砍伐树木的声音。2.嘤嘤(ying):鸟鸣声。3.迁:升。4.乔木:高大的树木。5.求其友声:呼求朋友的声音。6.相:看。

7.矧(shen):何况。8.伊、生:助词,无实意。9.神(shen):谨慎。

10.听:听从;遵循。11.许许(hu):锯木的声音,一说为削木皮声。

12.酾(shi):用竹器滤酒去掉酒糟。13.有(xu):形容酒味甘美。

14.羜(zhu):五个月大的小羊,泛指羔羊。15.速:邀请。16.诸父:对宗族中长辈的尊称。17.宁:宁使。18.适:凑巧。19.微:不是。

同类推荐
  • 继续革命: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继续革命: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九大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对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产生了特别严重的消极影响。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在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本书通过大会纪实、重要文献、专家述评、党史细节、历次全会等栏目,客观阐述了九大对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产生的严重消极影响。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
  • 小张村大解放

    小张村大解放

    正当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开展纪念、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活动之际,一本即将付梓出版、尚未与读者见面的新书,却预先摆上了我的案头。我刚一翻阅,即为其新鲜的内容、朴实的语言所吸引,便一鼓作气读了一遍。深感这是樊林峄同志主动放弃离退休后的悠闲生活,甘受辛劳,携子笔耕,终有所成的一部力作,是他们向共和国六十华诞奉献的一份厚礼!
  •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为什么要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开始,以政府与市场为分析主线,提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渊源,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企业关系、产权关系、土地关系、产业结构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公平与效率关系、区域关系、生产要素协同关系、增长与发展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十个方面的内容。
  • 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2019年修订)

    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2019年修订)

    本书立足中央最新精神和地方鲜活的实践,分十二个章节对党支部书记应掌握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介绍,深入阐述了新时代党支部书记的作用、工作原则和任务;党支部书记的基本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的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宣传工作、科学决策等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的基本领导艺术、具体领导艺术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以及党支部书记执政本领的提升,大大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操性。此外,本书还设有阅读导航、阅读与启示等栏目,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对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广大基层党支部书记不可多得的一本权威读物。
热门推荐
  • 风从海上来

    风从海上来

    女刑警林霏因为一桩命案认识了集团总经理霍衍。直到林霏为救霍衍意外受伤,两人之间的交集才算真正开始。在扫清一切障碍之后,霍衍对林霏表达了自己的喜欢。随着两人之间慢慢的相处,矛盾逐渐显现……一桩无法置身事外的诡谲疑案。一个无关风花雪月的情爱迷局。两个理智的人如星球碰撞,擦出火花。我爱你,无惧世俗眼光,无惧险恶阻挡。我爱你,这是我的命运。
  • 入梦三千遍

    入梦三千遍

    “我总梦见他,他像是我的一部分,无法逃离,无法割舍。”“梦里三千世界,独独他一人常驻。”“也许在梦里,我见过他的千姿百态,但路过可能也只匆匆一瞥。”*同窗三年,她叫孟瑶,他叫许树。高中三年,他俩交际不深,毕业后这个名为许树的男生却隔三差五闯到孟瑶梦里。“为什么入梦三千遍?”“我怕一遍你记不住。”
  • 狂怒战神系统

    狂怒战神系统

    这是一款靠着发怒就能超神的系统!套路爽文,试水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诺诺夕阳寄余晖

    诺诺夕阳寄余晖

    苏瑶清的前世是将门世家。学了很多东西,什么都不精,但什么都会。虽然父母早亡,但爷爷却很看中她。一朝穿越,看我怎么浪。浪破天际也无妨,谁让咱命好,会投胎呢。
  • 神凤倾柔

    神凤倾柔

    她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一朝穿越,来到了以武力为尊的大陆“凌云大陆”,在这里,她遇见了他,这是一场好戏,更是一场男女追逐的好戏。[各位看官,请搬好小板凳,拿点瓜子,好戏开场了!]
  • 偏偏是你却又不是你

    偏偏是你却又不是你

    十七岁的夏天是美好的,二十二岁的冬天,是我想要的。
  • 我的超神计划

    我的超神计划

    2000年前,宇宙中的9级文明,“耳语者”被一股不明势力仅仅用了48个小时,亡族灭种。“耳语者”称其为“神族”。在亡族之际,“耳语者”光脑盗取了“神族”机密。流落到了地球。刚刚进入大学的主角易阳,在刚被交往了两年的女友发出分手卡后。偶然获得了“神族机密”于是,“超神计划”启动!黑暗之门前挥舞战斧孤棺灯青旁道法自然武林至尊里宝刀屠龙马林佛多上破胆怒吼斯塔克大厦,嗯,打个飞机吧。吐槽交流群:522503233
  • 快穿之小公主驾到

    快穿之小公主驾到

    崽崽一把抱住自家母亲大人的大腿,说想去小世界游玩。母亲大人摸摸崽崽头,随手创造一只系统陪同本文1v1双洁,玛丽苏无脑流
  • 岁月年少时

    岁月年少时

    白慧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她爱上了一个她不能爱的人。她想抗拒,离开他,结果却越陷越深。他不解,但心思都被她的一句话给弄得一团糟,“你走吧,在美国读书有利于你的成绩。”他一冲动,真去了美国整整三年。回来时,他已成为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少爷。隔壁,那个少女似乎喜欢上了别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