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57900000005

第5章

毛泽东此时正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筹划新中国成立的大事。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欣喜异常,思绪万千,挥笔写就了这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出自李贺笔下,司马光称其为“奇绝无对”。后世文人墨客对之以下联的大有人在,但多为续貂之作。毛泽东在诗中以“人间正道是沧桑”对之,不但工整押韵,同时赋予该句以新的含义:苍天如果也有感情,看到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残酷与蒋介石的作恶多端,也会因痛苦而衰老。而历史的沧桑巨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由之路。从这个角度理解,蒋家王朝的覆灭是人心所向,人民战争的胜利正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诗人在以雄浑之笔描绘攻占南京的战争画卷的同时,引经据典,坚定了人民解放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最后又上升到哲思的高度,读来让人血脉贲张,豪情万丈,沉思无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总之,在春秋战国时代,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发生了大的阶级斗争、革命斗争,从那时起,开始允许土地私有,允许土地收租。大概是在鲁宣公时代“初税亩”,第一次开始收地租。鲁哀公还说过什么“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彻,即十分之一。可见当时收地租大概是收百分之二十左右。这证明当时的社会制度已经开始变革,不再是实行井田制,而是采用收土地税的办法了。过去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时候是搞私有了。

诗词溯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诗经·小雅·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难点注解:

1.陟:登上。2.北山:虚指北方之山。3.言:发语词。4.杞:枸杞。

5.偕偕:强壮貌。6.士子:周王朝等级较小的官,这里是作者自称。7.从事:指办理王事。8.盬(gu):止息。9.溥(pu):同“普”。10.“率土之滨”犹言“四海之内”。率,自。滨,水边。古人认为土地四周都有海水环绕。11.大夫:此处指周王朝统治集团的上层官员。12.不均:不公平。13.贤(古音xin):多;劳累。14.牡:马。15.彭彭:不得休息之貌。16.傍傍:无尽无休之貌。17.嘉:夸奖。18.鲜:称赞。

1.将:强壮。20.旅力:即膂力。21.经营:奔波劳作。22.或:有的人。

2.燕燕:安闲貌。24.居息:居家休息。25.息偃:休息躺卧。26.行(hang):道路。27.不知叫号:不知道人间有痛苦事、哀伤声。28.惨惨:不安貌。

3.劬劳:辛勤劳作。30.栖迟:栖息游乐。31.偃仰:意同“息偃”。

4.鞅掌:双声连绵词,忙乱烦扰的样子。33.湛(dan)乐:沉迷于享乐。34.咎:罪过。35.风议:空发议论,说大话。

这是周王室内一位等级较低的士子哀苦愤怨之作。他整日为国事操劳,无力侍奉父母。而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臣,却过着安逸享乐的生活。诗人用十二个“或”字揭示了周王朝内部劳逸悬殊的现象,批判了周王的昏聩无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谓天底下所有的土地和臣民都是天子的私有财产,精准地说明了奴隶制下财产和人身绝对贵族私有制的特征。

摘用赏析: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毛泽东对这部宪法非常重视,亲自挂帅参与制定、征求意见、修改等各个环节。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临时会议,对次日将要提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的宪法草案做最后的审议。审议通过后,针对一部分民主人士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提法不甚理解的现象,毛泽东专门就此问题做了这次讲话。

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性质不同的大革命。第一次,是奴隶主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类的生产和社会大进一步。第二次,是封建地主革掉奴隶主的命。第三次,是资产阶级革封建地主阶级的命,也就是民主主义革封建主义的命。在中国,就是辛亥革命。对这三次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毛泽东都分别给予了评价。在谈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毛泽东说: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很低,奴隶制就大进一步。现在一讲奴隶制,人们就觉得它很坏,其实奴隶制的产生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在谈到第二次大革命时,毛泽东以在春秋战国时代业已出现的收取地租的史实证明之前存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象的终结,认为“私有制曾经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人类历史有五十万年,但其中四十九万五千年就不懂得私有制这一条,因而没有进到文明社会”。而对孙中山及其一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次伟大创举,认为辛亥革命“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其原因是: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还有过改良派。对改良派也应该估计有进步的一面。戊戌变法在当时受压迫,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进步性,它受到顽固派的仇恨。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

实际上,有些人之所以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提法觉得不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次革命失败了,没有完成革命的历史使命。孙中山就此问题在后来的国民党“一大”上做作过自我批评。但是,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并不能因此而抹杀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孙中山这种敢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进而就这一问题同与会同志进行了探讨。

毛泽东认为:人总是有缺点的,总是要犯错误的,只是不要错得太多就是了。如果觉得自己一点缺点也没有,“老虎屁股摸不得”,那就不好了。他还举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世人视孔夫子为圣人,再也不敢提出他的缺点的现象予以批判,认为这是典型的“非圣诬法,大乱之殃”的做法。“非圣诬法,大乱之殃”是封建卫道士们为了维护传统礼教与封建法度,制造圣人崇拜以束缚百姓们思想言论的欺世之言。毛泽东在这里予以批判,要求广大共产党员不要这样,要实事求是,对一切事情都要加以分析;好,就肯定;不好,就批评。

最后,他以列宁根据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认为采取苏维埃共和国的形式比较好的实例来说明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采取议会制共和国的形式”理论的错误性,进一步要求大家要善于批评,批评要正确,对于批评要分析。

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以一个辛亥革命的亲身参与者和一个理论家的战略高度出发,对辛亥革命做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统一了与会代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为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关于人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问题的论述,保护了对这个问题提出异议的同志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以更高涨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大约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个诗人屈原曾有两句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我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对尼赫鲁总理谈起我们对印度的感觉,我说我们同印度不需要互相防备着。我们没有感觉到印度要损害我们。

诗词溯源: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屈原《九歌·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难点注解:

1.少司命:星神,专管人间生育多少的神。2.秋兰、麋芜:香草名。

3.罗生:并列而生。4.素华:白花。5.菲菲;形容芳香浓郁。6.袭:侵袭,此言香气袭人。7.予:主祭者自称。8.夫:发语词。9.美子:好的子女。10.荪:本为一种香草,此处是对少司命的美称。11.美人:指参加祭祀的人们。12.目成:指两心相悦,用目光流盼而定情。

1.余:领祭者自称。14.辞:告辞。15.回风:迅疾的旋风。16.云旗:以云为旗。17.荷衣:以荷叶为衣。18.蕙带:以香草为带。19.、忽:形容往来疾速。20.帝郊:天帝居所。21.君:此指少司命。22.须:等待。

2.云之际:云端。24.女:同“汝”,此指少司命。25.沐:洗发。26.咸池:即天池,神话传说中太阳洗澡的地方。27.晞:晒干。28.阳之阿:神话中日出的汤谷。29.怳:即“恍”,惆怅失意的样子。30.浩歌:大声地唱歌。31.孔盖:用孔雀羽毛做成的车盖。32.翠: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33.九天:古人以为天有九层,故称。34.抚慧星:手持慧星。古人以为慧星像帚,有扫除邪恶的功能。35.竦:手执。36.幼艾:幼小而美好者。37.正:主宰。

少司命是掌管人间子嗣及儿童命运的女神,是一个温柔、善良、美丽、勇敢的典型形象。全诗首六句尾四句相呼应,包举全篇,从正面赞扬少司命,是诗的主题。中间部分是这首诗歌的插曲,描写的是人神之恋,从侧面烘托少司命的温柔多情。“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意思是:悲中之悲,莫过于生时别离;乐中之乐,莫过于新交知己。这句诗因其以言简意赅道尽了人们相思离别之苦,相识相聚之乐,脍炙人口,常为后人所引用。

摘用赏析:

中、印两国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友好近邻。近代以来,由于相似的遭遇,使得双方彼此关注并支持着对方的民族解放事业。在长期的斗争中,两国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1954年10月19日,印度总理尼赫鲁第一次来到中国,开始了在北京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毛泽东以超规格的礼仪接待了他,并在中南海勤政殿与其进行了三次深入交谈。10月26日,即尼赫鲁离京的前夕,他和女儿及随行官员再次来到勤政殿,向毛泽东等主人告别。

勤政殿,是毛泽东和尼赫鲁相识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进行过友好而真诚的交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他们又要在这个地方分别。尼赫鲁深情地对毛泽东说:“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也得到了很深的友情。虽然要走了,但是可以说,已经把自己的一部分留在中国了。”才学渊博的毛泽东此时摘用了中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的诗句赠予尼赫鲁,意在劝说尼赫鲁,离别固然伤感,但结交了新的知己,不也是一件乐事吗?明白了毛泽东用意的尼赫鲁非常欣赏这句诗,说道:“主席刚才引用的两句诗,不仅适用于个人,而且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第二句特别适用。”毛泽东则表示,中国同印度是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的,是不需要互相防备着的,在分歧之处可以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解决。毛泽东这番真诚而朴实的话语彻底感染了尼赫鲁,使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直到他上飞机的前一刻,还热情洋溢地说道:“我现在就要离开了,我满怀着良好的记忆和我对于你们的谢意而离开这里。我将牢记这一切。我相信这不是一件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伟大的国家更加亲近。”

尼赫鲁此次访华,是非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首脑第一次来华访问。中、印两国消除了一些不信任,使得两国关系在之后一段时间内发展得较为顺利,同时也影响了一些国家积极来华磋商国是。毛泽东诗赠尼赫鲁虽然只是访问中的一个小插曲,却在邦交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李讷,再熬几天,就可以完全痊愈,怕什么?我的话是有根据的。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诗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这里有意志。你知道吗?

诗词溯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出自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难点注解:

1.青海:湖名,在今青海西宁市西。2.雪山:指祁连山,在今青海、甘肃两省之间。3.玉门关:汉时设置的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古时是中国和西域分界的关隘。4.楼兰:汉西域国名。《汉书·傅介子传》载:汉时,楼兰国常斩杀汉使者。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傅介子以财物诱楼兰王中计,斩其首级。这里借用典故,意指平息边患。

王昌龄(698—约756),字少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不久迁校书郎。后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丞、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后,返归故里,迂回至亳州,因才华被刺史闾丘晓嫉妒,遂遭其杀害。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堪比同时代的诗人李白,被称为“七绝圣手”。其诗气魄宏伟,意境雄浑深沉,今存近200首。《从军行七首》是其七绝诗的代表之作。在这组诗中,诗人以雄沉的笔调、悲怆的心境书写了边疆军戎生活。1958年2月3日,毛泽东在给李讷的信中,引用的是第四首。

摘用赏析:

1940年8月,李讷出生在延安,时年已经48岁的毛泽东根据《论语·里仁》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为其取名李讷(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曾化名李得胜,江青原名李云鹤,故以“李”作为女儿的姓)。李讷的性格正如其名,沉稳而内秀,像父亲一样喜爱读书,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感兴趣。但她体弱多病,常常受此困扰,有时情绪会十分低落。所以,从小到大,在对李讷的教育问题上,毛泽东更多采取的是言语鼓励,重点加强对李讷进行意志上锻炼的做法。如1954年毛泽东写信向李讷推荐曹操的《碣石诗》;1963年又写信与其交流《庄子·秋水》篇读后心得;仅隔十天后再次致信称赞李讷“大有雄心壮志”等,都是渴望这个自己最小的女儿能变得坚强。

同类推荐
  •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本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商品和价值、货币和货币流通量、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主义积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主义的分配等。
  • 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为实现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作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决策。行政学院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文件要求,创新培训理念体现需求特色,创新培训内容体现学科特色,创新培训方式体现教学特色,创新运行机制体现功能特色,着力提高学员素质和行政能力,在整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训教材建设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党中央印发的《2010年-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国务院颁布的……
  • 发现抗战

    发现抗战

    保卫钓鱼岛活动参与者王锦思最新作品《发现抗战》从全新的角度,第一次全方位剖析和反省抗日战争发生、扩大的原因以及战争遗留问题,努力发掘前人没有涉猎、剖析和反思的领域,披露众多鲜为人知的事实,重新解读并颠覆某些传统的关于抗战的认知,并分析中日关系前景。《发现抗战》既有对日本侵略者的批判,还有对我们民族自身的剖析;既有对抗日战争的思索,也有对战后中国和日本发展程度不同的探询。既深刻又通俗,既回顾又前瞻,是独特的看待抗日战争的著作,也是一扇反省抗战看清中国的窗口,一把剔除民族痼疾迎接新生的利刃,对热心关注这一领域的读者有一定借鉴作用。
  • 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本文集收入的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的学术报告。讲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向听众娓娓道来,讲学结束后,讲演者与评论人、讲演者与听众、评论人与听众、评论人与讲演者、评论人与评论人之间,通过相互问答、彼此辩论、互为补充等形式,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可以说这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思想交流平台。
  • 毛泽东品书论人

    毛泽东品书论人

    本书主要介绍毛泽东一生中品评史书、谈论人物的心得,这部书展现了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政治领袖和思想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以书为鉴,吸取和运用所读之书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品书论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
热门推荐
  • 仙之病

    仙之病

    身自虚无,魂归虚无。哪怕是冥界彼岸,生死簿上,亦查不出的名字。没有轮回,没有生死。这不是命,是病。是世界的病。
  • 王爷的追妻路漫漫

    王爷的追妻路漫漫

    传闻中玩世不恭的风流王爷自诩阅女无数,如今却栽在了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身上,却不自知。待伤透女子的心后恍然醒悟,却是漫漫追妻路.......从小便是掌上明珠的世家小姐一眼万年,一眼便认定了那想与之共度余生之人,苦追未果,灰心欲离......是最最动人的青梅竹马的故事,HEHEHE
  • 诸天万界之见证者

    诸天万界之见证者

    见证诸天,见证传奇,创造传奇,那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传奇,那一个个天之骄子斗破,斗罗,武动,大主宰,狐妖,诛仙,遮天……
  • 网游之蝶舞沧海

    网游之蝶舞沧海

    如果某天,即将要跟你结婚的未婚夫抢先跟别人结婚了,你会怎么做?慕小蝶:杀他全家,放他全血,让他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误会这位姑娘,她说的,只是一个网络游戏。逼走渣男渣女后,她也跟着A了游戏,跑去跟朋友玩了全息网游。不过……在新游戏也能遇见这对渣男渣女!?哼!这是你们自找的!
  • 火影里的一人之下

    火影里的一人之下

    风之国大名的第4子,斋藤利安,准备混吃等死纨绔一生,突然,哪都通总部发来一五规划主线任务。
  • 三生三逝

    三生三逝

    生又何妨,死又何哀!生的起点是死,死的终点为生。生是有目的的去死,死是有追求的去生!
  • 圣照之国

    圣照之国

    “我们将要建立的高塔,是通向自由和真实的世界,如果有人说它是监牢,是的,它可能困住我们的一生,但后世的人,必将借着这塔,重返自由!”一个由神明提供力量的世界,一群在命运下蠢蠢欲动的生灵,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 凤倾无歌

    凤倾无歌

    以搞笑幸福为主要,结局美满。开始比较奇葩,但到面很好看
  • 灭绝前夕

    灭绝前夕

    天下太平久了,异族就会蠢蠢欲动。一个魔王被人类的科普活动无意中放出,从此人类、守护者、黑衣军团、食尸族……纷纷卷入残酷的生存大战中,未来将鹿死谁手?一个少年在无意中走出,他将寻找传说中可以拯救人类世界的神秘力量。他是谁?为什么世界悬于他一人之手?本书传统手法,力求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抽丝剥茧,揭开神秘……只要有一个读者,本书就不会仆街!
  • 启示游戏—孤独的传道士

    启示游戏—孤独的传道士

    故事发生在几千年后的地球,科技已经达到了极致的发展,甚至到了无法再有提升的无法逾越的境地。不知道是谁提出了“人对神的妄想和渴慕阻碍了在科技发展上的注意力。只有消灭了神才能让人从新审视宇宙,才能继续发展科技。”邃导致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弑神运动”。那场“弑神运动”之后几百年,地球引力逐渐被太阳锁定,地球停止了自转。地球面朝太阳的一面变成了永恒的冒着沙砾被蒸发的热气的荒漠,背对太阳的一面被无尽的寒冷和死亡气息笼罩。人类龟缩在荒漠与冰原的夹层中,那里只有永恒的一种季节,类似于春天又仿佛秋天,岛屿与海洋杂错交纵……《启示游戏》读者交流群:143737497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