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12100000015

第15章 佛教:空的觉悟(3)

禅,梵名禅那,是一种禅定的方法。禅宗,因主张以禅来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谓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相传其传法世系是菩提达摩、慧可、僧粲、道信、弘忍。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慧能,前者主张渐悟,后者主张顿悟,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弘法,形成“南顿”、“北渐”两派。后来,慧能的南宗取代了北宗,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所以说,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派,也是中国佛教的最高成就。

1. 六祖慧能的传奇经历

慧能(638—713年),本姓卢,老家北京大兴、宛平一带。其父曾因罪被贬至岭南广东新兴县一带。幼时因家境清贫,藉以卖柴为生。有一次在街上,听到有人读诵经卷,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时,忽有感悟,心生向往。于是立即问别人这是什么经,谁在传授它。有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湖北黄梅冯茂山的弘忍法师在讲授它。

慧能听了,顿生北上求法之心。到了黄梅,弘忍一见他便问道:“你从哪儿来?”

“岭南。”

“做什么来的?”

“只求做佛。”

五祖一听,此人好大口气,当即试探他:“岭南葛僚之人,有什么佛性!” “葛僚” 相当于今语“野蛮” 一词,是对南方边远地区人的蔑称。

不想慧能的回答十分锐利:“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之别。” 这话叫五祖看清了慧能根器的利钝,但当下只说:“去磨坊碓米去!” 慧能施过礼,就去碓米,一干就是8个多月。到了五祖选法嗣的一天,弘忍对弟子们说:“你们听了我这么长时间的弘法布道,也不知道你们悟了没有。诸位各作一首偈子呈来,让我看看你们修行的成绩。中意的话,就把衣钵传他。”在众多的徒弟中,当时有一位名叫神秀的上座和尚,资历很深,读了很多经书,颇有学问,深得弘忍器重,大家认为这回呈偈受衣钵的人非他莫属。神秀为人持重,虽自知为众望所归,但还是把精心写的一首匿名偈子,乘天黑贴在廊壁上。第二天人们见到了这首偈子。偈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把人看作“菩提树” 的身和“明镜台” 的心两面。只要以空观时时拂拭不已,那么心中是不会落满无明烦恼的,心是清净、明亮的。但这偈子还有身心的执障,并未达到究竟空的境界。虽然神秀要人终生不断地拂尘拭埃,但产生烦恼的根源——身心,却没有证悟。这是渐修的法门。所以五祖看了这首偈子后,说道:“照着这个法子修行,可以达到很好的果位。”慧能一直在碓房舂米,并不知五祖要学人呈偈选法嗣的事。当有人念着神秀的偈子从碓房经过时,慧能不禁感叹道:“好倒是好,但并未到家。”

那人听了慧能的感慨,不禁呵责道:“你一个舂米的行者,胡说什么?” “行者”,是称呼未正式出家而流浪于世法的人。慧能也不跟他计较,当下想好了一首偈子。到了晚上,找一位童子带他到了廊壁下,请人代笔把他的偈子写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偈子针对神秀而来,认为“菩提” 和“明镜” 也是空的,进一步否定了身执和心执; “空” 的本来面目是“无一物”,怎么可能沾惹尘埃,怎么需要时时拂拭呢? 但慧能的偈子也有执空之弊。所谓空无一物,是在心念的不停流动中,不停滞,不执著,有而非有,空而非空; 如果执空不放,这就是一种挂碍、沾滞,必将堕入魔障中。

五祖读后说道:“这是谁做的? 也没有见性。” 虽然如此,但由这首偈子,弘忍更加认识到慧能是成大器的材料。为了掩人议论,弘忍脱下鞋子,用鞋底把慧能的偈子擦掉了。

到了晚上,慧能还在碓房干活,五祖悄然而至。寒暄过后,五祖用手杖在碓石上敲了三下,转身走了。慧能会意,便在三更时刻到五祖房中。五祖为他讲解《金刚经》,当听到“无所住而生其心” 时,慧能言下大悟。印心之后,弘忍随即传法衣与他,慧能即为禅宗六祖。当夜,弘忍就让他逃走。因为当时佛门内部权力的争夺很激烈,连弘忍都无法保障其生命安全,更何况慧能在当时连僧的地位都不到,只能算个行者。

慧能一直逃到岭南老家,隐居修行了十几年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八日到了南海,住在法性寺。法性寺中有位印宗和尚,正在讲《涅槃经》,慧能也常去听讲。

有一天傍晚,一阵风吹动了刹幡。有两位僧人触景动议,争论起来。一个说是幡动,一个说是风动,各执一端,很不相契。慧能听了,开导他们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心动。” 两位僧人所争论的无非是想弄明白真正在动的是什么,以及动的真实性在哪里。

依照佛家的观点,风动、幡动都是不对,而是风吹幡动,因缘和合所以动,但是这种动只是动的幻想,因缘和合决定了动的真实性在于人的判断,在于心的感受,因此当把风动幡动的争议从缘起论上空掉时就得到了“心动” 的统一,只有“心动” 这一点才是最真实的。慧能的见解是如此地发人深省,以致两位小和尚听愣了。

恰好,印宗听到了慧能“心动” 说,也颇感震惊,就把慧能请到自己的室内,询问“心动” 的根据。慧能谈了自己的见解,印宗大为佩服,不禁问道:“行者肯定不是一个普通人,你师傅是谁?”

慧能就把他在黄梅求法的经过如实告诉了他。印宗听罢忙行弟子礼,想拜慧能为师。慧能当然婉转拒绝。印宗再讲法时,对座下众人说:“我虽受了具足戒,都还是位凡夫,今天我遇到一位肉身菩萨。说着向慧能指了一下。随即把慧能在黄梅求法及得法衣的经过告诉了众人。

正月十五,印宗召集当地名僧大德,亲自为慧能剃度。原来慧能得了法衣后,遵照五祖的嘱咐,一直保持行者的身份。慧能受戒后,就在法性寺里弘扬东山法门。

第二年二月,慧能要求回到韶州曹溪宝林寺。《坛经》 的主要内容就是在那儿宣讲的,它也是惟一出自我国的一部佛经。2.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就是直心,就是毫无分别的初心; 而道就是人的整个生活,就是法界。马祖道一说: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 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 无造作,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

马祖的门人也非常注重对“平常心是道” 的理解。赵州曾问南泉道:“什么是道?” 南泉答道:“平常心是道。” 进一步问什么是“平常心是道” 呢? 南泉的回答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闲事” 无非是些金钱美色名利权贵之类,在南泉看来,这不是人的真实生活。禅告诉人们生活毕竟是一个平常,不要留恋,不要执著,如刀划水,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平静、淡泊而自在地流动着。

“平常心是道”,首先要人贴近平常,置身于平常。一个被日常琐事搓弄得憔悴不堪,被生活的平庸消磨得麻木不仁的人,他的心往往在漠漠中向外驰求,根本不能正视自己在生活这件事实,在禅者看来,一个抛弃生活,驰心外求的人,恰恰是最不幸的人。

马祖在怀让处开悟后,便到江西弘法。他所体悟的“平常心是道”,便是“自从胡乱(安史之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 最真实的生活也就是最平常的生活,但禅者与众人的区别乃在于他觉悟到了这一真实,从而能住于内心的体验中泰然处之不被世风吹动。

有位从南方来的僧人问赵州:“什么是佛?”

赵州答:“殿里的。”

“殿里的不是泥塑的吗?” “是。” “那真正的佛呢?”赵州又答:“殿里的。”

来访的僧人一脸迷惑,以为赵州在捉弄他,便恳求道:“学人方入禅门不久,请禅师指点迷津。”

赵州看了看,说道:“吃过粥了吗?”

“吃过了。”

“洗钵盂去。”

来僧忽然有悟。吃完了粥,随即洗钵盂,这不是很平平常常的事吗? 任何人都免不了,生活的真实就是如此,不可更改,不可逃避。

做一个僧人就要像马祖一样“日面佛,月面佛”,在泥佛中悟真佛,在平常事中悟大道。来僧不肯“日面佛,月面佛”,赵州便指点他“殿里的”、“殿里的”,要他当下契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赵州把泥佛与真佛等同起来。在一次弘法中,他对众人说:“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都是贴身衣服,这些都可以称作烦恼。” 来僧的病处正在于从超越人手,把“真佛” 作为一个抽象的存在来追求,因此“真佛” 便成为烦恼。赵州则要他从平常人手,在泥佛中悟真佛,在平常事中觉悟生命的真实。

一次,有僧问赵州:“听说您曾亲见过南泉和尚,是吗?” 南泉,是赵州的老师,在这儿寓涵成佛作祖的意义。

赵州答道:“镇州产的大萝卜。”

僧又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赵州答:“老僧在青州做了一领布衫,重七斤。”

又有僧问赵州:“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答:“庭前柏树子。”

从表面看,赵州的回答与僧人的提问毫不相干,但正是在这种斩截中,赵州要学人去用心体会“平常心是道”。

与此相同的是,有僧问河山良价“什么是佛”,河山回答“麻三斤”。道悟问石头禅师:“什么是禅?” 答:“砖瓦。” 又问:“什么是道?” 答:“木头。” 砖瓦、木头就是禅,就是道!但这却直切“平常心是道” 的思想,让人用心去体会。最有意思的是,为了表现道无所不在,禅心之平常,赵州曾与一个侍者进行“每况愈下” 的斗法。在斗法前两人约定:“斗劣不斗胜,胜者输果子”。

侍者说:“请和尚立题。”

赵州说:“我是一头驴。”

侍者接着说:“我是驴胃。”

“我是驴粪。”

“我是粪虫。”

“在粪中做什么?” 赵州问。

“过夏天。”

“你输了,把果子拿来吧。” 赵州说道。

虫子属有情,驴粪属无情,且在粪中过夏天,这已不是“每况愈下”,而是转劣为胜,违反了事先的约定,所以赵州说侍者输了。

禅师们就是以这样偏激的言行,把“平常心是道” 推到了事物的各个方面,推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正是这种“每况愈下”的体道作风,使道吾禅师要向异类中行。

所谓“向异类中行”,就是化作人以外的其他动物,像大雁一样没有留下踪迹之意,像山下吃草的水牯牛一样悠然自在。唐朝的南泉普愿禅师宣称,要领悟佛法,“须向异类中行始得”,并且屡次说自己百年后要到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临死前还要重复这句话。沩山灵枯禅师也说死后要作水牯牛,还要在牛身上写上“沩山僧” 三个字。宋代的义怀禅师对“向异类中行” 又作了发挥。他说:“大雁飞过长空,月亮影沉寒水,大雁没有留下踪迹之意,寒水没有映现月影之心。如果能够这样,才能理解什么叫向异类中行。”

宋代文学家、禅宗居士苏轼也曾写过一首十分有名的禅诗,题为《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所有这一切,都反映了禅宗的“平常心”。

也有僧曾问景岑和尚:“什么是文殊?”

景岑答道:“墙壁瓦砾是。”

“那什么是观音?”

“音声语言是。”

“什么是普贤?”

“众生的心是。”

“佛又是什么?”

“众生的肉身是。”

文殊、观音、普贤和佛,都是一个平常,这里凡圣平等,物我齐一,有什么超出了“平常心是道” 的规定呢?

另有些禅师的言行在忿骂声中显得更加怪异了,像丹霞天然烧佛取暖,大骂“释迦老凡夫”,像德山骂“释迦老子是干屎橛”,像临济要“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像云门要“一棒打杀了与狗吃”,这些都是为了保存生命的真实,保存禅者一颗平常之心。

按照禅宗的说法,有所追求就是妄心。甚至连佛也不要求,道也不要求,因为人如果去求的话,本身也就违背了佛家之道的意旨,越求也就离佛道越远,这就叫“求佛失佛,求道失道”(义玄禅师语)。既无心,又无求,当然也就无事可做了。在临济义玄禅师那里,僧人们既不看经,也不学禅,有人问为什么,义玄禅师说:“总叫他们成佛作祖去!” 在赵州从谂禅师那里,为了启发人作无心、无事、无求人,常常用“吃茶去”这句话来接引前来求师问道的人。整日静坐的坐禅可以说是很闲了,可是在禅师们看来,“坐禅” 也是一件事,整天坐着不是太不潇洒了吗? 所以连这件事也要取消。慧能的弟子崛多三藏说坐禅是下劣外道。

“平常心” 还要学会“闲”。比如,在许多禅师们看来,观照自然是一种“闲”,但它更是领悟佛法的途径,这不仅与观照自心不相矛盾,而且“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身充满于法界”,佛法“如朗月处空,无不见者”。因此,要领悟佛法,就必须观照自然。所以,当李翱问什么是道时,惟俨禅师就答以“云在青天水在瓶”; 大善禅师回答什么是佛法大意时就说是“春日鸡鸣,中秋犬吠”; 当问人间什么是佛时,慧海禅师就说是“深潭月影,任意撮摩”; 当有人问什么是和尚家风时,遇安禅师就说是“青山绿水,处处分明”; 当有人问悟入门径时,师备禅师就说是“偃溪水声”。此外,智闲因听到瓦片击竹发出的声音而省悟,也是禅宗通过观照自然而悟道的一个著名的公案。观照自然是一种随顺自然的洒脱自在的生活。禅师们用很生动、很耐人寻味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意境。例如,唐肃宗问慧忠禅师:“师得何法?” 禅师反问他:“见空中一片云不?” 皇帝说见到了。禅师又问:“这片云是用钉子钉着的,还是悬挂着的?”意思是说,佛法犹如空中一片云,自然地生成,而又自然地飘浮在空中,没有一丝人为的因素。

又如有人问什么是天童境,天童禅师回答:“云无人种生何处,水有谁教去不回。” 又如著名的永明妙旨:“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

禅宗要我们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身心融入自然。禅僧们有自己的狂欢节,在明媚的春光里,禅僧们聚会在一起,“大家颠倒舞春风,惊落杏花飞乱红”。又据《五灯会元》 记载,卫州有一位在家信佛的居士王大夫,在悟得禅法后离群索居,到深山中缚茅自处,有歌云:“散发采薇歌又笑,从教人道野夫狂。”甚至连以正统儒家自居的宋代道学家朱熹和陆九渊也深受禅学影响。朱熹曾经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云:“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在鹅湖之会上与朱熹争得不可开交的陆九渊知道了,兴奋地说:“朱熹终于觉悟了!”

禅宗说要以“平常心” 来生活:“要眠即眠,要坐就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困则睡,健则起,夏天打赤膊,冬寒须得被” (景岑禅师语)。佛祖有普度众生的“四弘誓愿”,在禅宗看来,这太伟大太崇高了,是缺乏“平常心” 的表现。据此,禅宗反对束缚人的天性。禅文中有一篇很有名的《老宿家风》 更有意思,大意是说:一个老禅师收养了一个童子,完全任其自然,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个行脚僧,趁着老禅师不在家时教这个童子学习各种礼仪规矩。老禅师知道了,痛骂这个行脚僧心术不正,有意教孩子学坏,在黄昏下大雨的时候把这个行脚僧赶走了。

在这个老禅师看来,世俗的礼节规矩是蒙蔽童心的,只能使孩子从小学得虚伪。

3. “佛向心中作,莫向身外求”

同类推荐
  • 《论语》品读

    《论语》品读

    本书对《论语》进行了品读,《论语》是一部包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的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
  • 列子原来这样说

    列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阐述列子在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被称作“有道之士”列子主张顺从自然之道,内外相应,物我两忘,淡然生死,观行闻声,至言无言,安时顺命。不要太执着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地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内容简介:一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热门推荐
  •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顾盼遇见小时候的玩伴陆远,他已经变成无所事事的小混混。陆远不愿与顾盼相认,他已不懂爱人。陆远可以跟其他任何一个人嬉皮笑脸打情骂俏,唯独顾盼不行。别问他为什么,他也不知道,他就是做不到啊!所以陆远极力疏远顾盼,却被老板的女人艾丽和他的大哥廖哥陷害,不得不亡命天涯,逃往澳门。最后,却只有顾盼对他不离不弃,倾心相助。最后陆远望着顾盼那一眼,真是山长水远的柔情,到了此时他才发现自己早已情根深种。顾盼却说,陆远,别轻易许诺未来,未来它永远也不会来。陆远,真的没关系,余生就让我来守你护你,予你深情。
  • 霸道婚宠:冷傲总裁的宠妻

    霸道婚宠:冷傲总裁的宠妻

    (爆笑宠文1V1)他是商业帝王,冷血无情是他的代名词。她是21世纪的顶尖杀手,杀伐果断是她的代名词。他冷血,她无情,当冷血的他遇见无情的她,又该擦出怎样的火花?究竟是他丢了心,还是她丢了情?小剧场:“东方凌,你无耻,”“我怎么无耻了?”“东方凌,你下……唔……”“唔,挺香的。”(男强女强1v1,爆笑宠文)
  • 地星之精灵时代

    地星之精灵时代

    我是路鸣,一觉醒来的我是懵逼的!“我是谁?”“我在哪?”“杰尼龟家族占领全世界了?”满屋子都是杰尼龟家族,是什么鬼?抱枕是杰尼龟床单图案是卡咪龟被子的图案是水箭龟拖鞋,睡衣,墙上的海报,书桌上的手办,全是杰尼龟家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深宫玥妃传

    深宫玥妃传

    红绸垂,红烛燃,清幽花香,君郎在侧,在这偌大的后宫之中,这样的日子,这样便足以。时双七年华,宁萱被赐婚于五皇子秦宗为正妃,她满心欢喜。身为户部尚书的之女,这桩婚事不得不说是门当户对,也是一段为后人所传颂的神仙姻缘。时三七年华秦宗即位,她理所当然被尊为皇后并执掌凤印。但做皇后之后,宁萱的身体每况愈下,服药半年有余却仍不见有何起色,这时,她竟怀有了......身孕。她不愿舍子,却因身子吃不消而小产,继而血崩而死。自此皇上因为皇后仙逝而颓丧。不可思议的是,恍如一梦,她醒来之后灵魂竟到了夏栀这个小采女身上。既然再世为人,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与心爱之人再次举案齐眉。在她的精心设计之下,怀上子嗣,荣获圣宠。然而就在她怀有身孕喜不自胜的时候,一次意外,却让她心如死灰……
  • TFBOYS浅爱烊光下的美少年

    TFBOYS浅爱烊光下的美少年

    几乎绝望地看着地板,眼眶明明红的要死,却是一滴眼泪也没有。“浅浅,你不要这样好不好,你哭出来啊!”他心疼的看着她。“我想我们不应该在一起。“她说出这句话用尽了所有的力气,等他走远,整个身子瘫坐在地上。又是一个初夏啊,他们终于在相似的地点遇见。“我终于找到你了。“我还爱你。
  • 九爷绝宠:公子本红妆

    九爷绝宠:公子本红妆

    史书记载,北墨八五年,即墨皇万里红妆,迎娶皇后。自此,后宫只此皇后一人,日日宠爱,为世人所震惊。“陌决,今日天气骤冷,我特此自荐枕席,还望陌决怜爱!”即墨曳止掀开薄被。“滚!”一身男装的子书陌决不为美色所惑。“滚?我喜和你一起滚!”说着,即墨曳止已经扑倒子书陌决。----子书陌决,身负异能,被实验室折磨而死。重生而来,为子书山庄最受宠的小女儿。淡薄寡情,却终究背负这一身亲情的呵护,褪去满身疏离。然遭逢巨变,满门被灭,独留她一人揽这血海深仇。女扮男装,她是惊才风逸、雍容闲雅的天下第一公子陌。她以为,余生唯有手刃仇敌,用鲜血浇灌子书山庄漆黑的土,才是她心所向。却不知,有一人,强行入了她的眼,闯了她的心。----初遇,她是眼中无情的小公子,他是牢笼里被鞭打欺辱的奴隶。她伸出手,买下他,自此,身后多了一条小尾巴。后来,他是幽暗深邃、手染鲜血的恶魔,为世人惧怕。然,他一身鲜血,所为不过想护一人。
  • 灵宝道主

    灵宝道主

    穿越成一件灵宝,并且也有了一个系统。主线任务:带领灵宝一族崛起为巅峰族群。“乾坤鼎,你曾追随过女娲娘娘,乃是一件先天至宝,可愿化为人形,与为本座共修无上大道?”“诛仙剑,你原本是诛仙四剑中的一把杀剑,汇聚天地之杀气,不如与本座一同追求剑道之极致?”“伏羲琴,你原本是大神伏羲的至宝,何不化为人形,随本座修炼音乐至理?”……这是一个穿越者带着一群先天灵宝集体暴动,在修行界打拼的故事。ps:书友群724794844
  • 你是我的第一欢喜

    你是我的第一欢喜

    传闻时boss不近女色,不善言辞,不与常人打交道,别人碰不得,见不得,靠近不得,直到有一天......“我是个很有原则的人,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改变我的想法。”“老公,好不好嘛”“好”记者:“请问时总喜欢什么样的女子呢?”时默:“我太太这样的。”记者:“能具体点吗?”时默:“我喜欢的样子,她都有。”记者:“请问时总最喜欢苏小姐哪一点?”时默:“每一点。”记者卒!某一天,时boss突然对着众人说道:“我家夫人,身娇体弱胆子小,你们若敢欺负她,就别怪我不客气!”众人看着不远处被时太太一脚踹飞的男子,集体呼吁:“时总眼瞎请配副眼镜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