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65300000006

第6章 谁动了我们的水?(3)

根据1991年国务院批复的《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点》,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以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为主线,以保护、扩大林草植被为中心,以科技示范为支撑,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适度开发、综合治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全面防护、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依靠沙区广大干部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经过几年不懈努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了很大成绩。

据统计,中国从1998年至2000年6月,累计植树造林86万hm2,封育治理17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治理荒漠化土地7500km2,治理退化、沙化、碱化草地26万hm2。俗话说“寸草能遮百丈风”。风小了,沙的流动性也小了,沙丘就不会移动了。所以,大规模栽种沙生植物,是治沙的根本办法。如今陕西榆林地区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林草覆被率由1.8%提高到38.9%,沙丘高度平均降低了30%~50%,沙丘年前移速度从5~7.7m降到目前的1.68m,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一半以上;通过治沙和对沙区资源开展综合开发,粮食总产较20世纪50年代初增产6倍,以畜牧业为龙头的毛纺、皮革和皮毛肉等年产值达到2.8亿元,有10万多户60多万人在沙漠腹地新辟绿洲,重建家园。同样,内蒙古赤峰市综合治理开发沙地14.6hm2,使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5%提高到现在的21.6%,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无霜期延长了5.3d,平均风速降低了0.52m.s/-1,沙尘暴天数下降了60%;目前已经具备了年产粮食25亿kg和饲养1000万头大牲畜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建国初期的10倍以上。

多年来,中国的沙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亚洲开发银行官员在“21世纪论坛--绿色与环保2001年会议”上表示,亚行、全球环境基金及其国际和双边捐助者将在未来5年内向中国提供8亿多美元,帮助中国治理西部地区的土地退化。亚行环境与社会发展局局长罗夫·泽留斯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亚行总共提供了23亿多美元贷款和620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赠款,援助中国改善生态环境。我们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随着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等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个山川秀美、生态环境良好的新西部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古代社会努力适应水环境变化,力图达到趋利避害、增利减害的目的;在近代社会为了兴利除害,追求对水资源进行多目标开发;在现代社会,对水资源的利用进入了密切协调社会与自然关系的阶段,更加注意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平衡,以期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在过去的300年中,人类用水量增加了35倍多,尤其是在近几十年里,取水量每年递增4%~8%,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最大,而工业化国家的用水状况趋于稳定。由于世界各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数量的差异性,人均年用水量地区性差别较大,发达地区(如北美)的人均年用水总量高达1700~1800m3,是发展中地区和工农业落后地区(如亚洲、非洲)的3~8倍。

1980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全球水资源的利用量总体上为0.324×104km3,其中69.5%用于农业,14.9%用于工业,14.6%为居民用水,剩余1.0%为生态环境。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在工业发达的欧洲,用水量有近54%用于工业,而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主要用于农田灌溉。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在不断增加,但对全球水资源利用量的影响十分有限,全球水资源与工、农业和生活中的分配比例的大的框架仍没有较大的改变。

(1)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一直占全部用水量2/3以上。不同自然条件、不同作物组成、不同的灌溉方式,用水量的差别十分显著。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而灌溉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田灌溉水量。相比较而言,传统的灌溉方式--漫灌和畦灌,灌溉用水量一般在7500m3/hm2,喷灌和滴灌仅为3000m3/hm2,可降低灌溉用水量60%左右。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集约高效农业的发展,节水灌溉措施的加强与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产量增加而用水量基本稳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色列在农业灌溉普遍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滴灌与喷灌技术,农业用水减少了30%。并将全国70%的废水处理后用于灌溉,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是全球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水取水量约为全球总取水量的1/4左右。工业用水的组成是十分复杂的,用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各类工业的生产方式、用水管理、设备水平和自然条件等,同时取决于各国的工业化水平。

20世纪50~80年代初,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使得工业用水量经历一段快速增长的过程。工业用水比例由8%迅速提高到占总用水量的28%左右。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工艺技术的进步、工业节水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的工业用水量增长逐渐放缓,达到零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日本工业用水量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以每年44%的速率猛增。70年代中期趋于稳定。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淡水使用量却稳定变化,新鲜淡水补给量在逐年下降后,80年代初呈现零增长状态。而工业用水回收利用率持续提高。

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用于工业的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偏低,大多不到10%。工业用水的增长仍具有一定的空间。用水浪费仍是发展中国家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3)生活用水

居民生活用水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尤其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具有较高的要求。总体说来,全球的生活用水量仅占全球总用水量的8%左右。对用水总量零增长趋势影响不大。

能否驾驭水循环

地球是个充满水的星球,拥有1100万亿英亩呎水,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但其中97%是我们不能饮用的海水,除了极个别情况外,由于成本太高我们也不值得将其大量淡化。正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古舟子咏》中所写的那样,“水,四处是水,却一滴都不能喝。”地表上和接近表面处现存的28万亿英亩呎淡水,三分之二被固定在冰帽和冰河中,仅有三分之一、大约为9.7万亿英亩呎是以液态存在,而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岩石的缝隙中。这些被称作浅层地下水的水资源,其可采性与可饮用性差别巨大,但毕竟水就在我们脚下。

地球上仅有1620亿英亩呎的液态淡水存在于地表之上,其中最大的一部分约710亿英亩呎是湖泊,另外有710亿英亩呎存在于土壤和永久冻土层中,道究竟有多少水是我们可以持续利用的,静态数字远远不够,水循环才是衡量这些运动的首要和关键维度。

拿浅层地下水来说,粗看起来它应该很容易成为我们的首选水源。的确,这部分水资源的数量大、可靠、可触及,随时都可被抽到地表上。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已探明的水资源储量大概有十分之一是可提取的,挖口井就行。但众所周知,井会干涸。如果得不到补充的话,抽取一处浅层地下水会使其永远干涸。因此,一个更为有效判断某地地下水可用性的标准是:每年可以通过降雨重新补给多少水。

这样看来,地下水的重要性就下降了。由于大自然的安排,许多大面积的地下水都位于沙漠之下,由于缺乏降雨而实际上无法得到补充。最大的一片位于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下面的砂岩气孔中,另一些大片的地下水在澳大利亚内地以及美国中西部干旱的高原区。我们确实能够,而且已经在抽取这些地下水了。但随着不断抽水,地下水位在逐渐下降,抽水成本在不断上升,而且大气中的水蒸气有105亿英亩叹,是地球上全部水的十万分之一;此外在沼泽和湿地中有90亿英亩呎,河流常态有16亿英亩呎;还有就是活的有机体,从热带雨林到你我这些人类的体内,含有大约8亿英亩呎(约9867亿立方米)的水。

这只是一幅静态全景图,告诉我们在某一时刻水的分布状况。但水不是一种静态的资源,它始终在运动,透过土壤进入古老的地质结构,汇流成河,流人大洋深处,结冰和融化,蒸腾到大气中形成云,以雨的形式再降落到地面。如果我们想知水质也大多在下降。雨水每年只能大约补充世界地下水储量的千分之一。因此尽管水存在于地下岩层中的时间从几个月到几百万年不等,但平均起来是差不多1000年。

存蓄在另一些大水库--海洋和冰盖中的水,存在的时间也差不多一样长。如果说,多数水在以蜗牛一样缓慢的速度开展“慢速水循环”,有一小部分水则是在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周而复始地运动着。这是“快速水循环”,也就是水从陆地和海洋蒸发,形成水汽及云,变成雨降到地球上,接着进行另一轮蒸发。

当然,快循环中的一部分水会加入到慢循环之中。雨水渗透到岩石中,冻结在冰河上,汇人内陆海中,或者进入动植物体内。也有一部分水从慢循环加入到快循环,如冰盖融化、岩石涌泉等。一年中,大约有4000亿英亩呎(约493万亿立方米)水通过快速水循环流动。因为一年中的循环有很多次,实际的水量并没有那么多。如果把全年循环的水累计起来,那将会在整个地球表面形成将近3英尺深的水。

鉴于地球的绝大部分为海洋所覆盖,快循环中的绝大部分水对我们而言没有什么用,水从海上蒸腾然后又以雨水的形式回到海上。剩下的那部分才是我们真正关注的,因为这是我们绝大多数用水的来源。

首先,水以雨的形式降到陆地上,随后又从陆地上蒸发。这一方式每年涉及大约490亿英亩叹(约60万亿立方米)水。其中一些从土壤中蒸发;一些首先被生长的植物所吸收,随后经过一个称作蒸腾作用的过程从叶子中释放出来;一些从水体中蒸发,包括人造的水体。其次,水持续不断地从降雨量超过蒸发量的陆地,流入蒸发量超过降雨量的海洋。其中,一些直接从土壤里流走,一些在下雨时在峡谷中形成了湍急的溪流,一些则是永久性的大河。今天我们所用的绝大部分水来自水循环的这一部分。每年大约有320亿英亩呎水奔流在从陆地到海洋的旅途中,也就是说,在我们开发利用江河之水之前的数量是这么多。

我们利用了这部分水量中的多少呢?在每年320亿英亩叹的水量中,有一些成了季节性洪水在陆地泛滥,有一些从河流中流走,其余的呢?水文学家估计,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被人类合理使用的最大数量是110亿英亩呎(约13.6万亿立方米)。但大自然又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世界上许多大河位于人烟稀少的区域。水量最大的三条河流--亚马逊河、刚果河和奥里诺科河,从源头到人海的绝大部分河段都是在不适宜人居的丛林中穿行,而这三条河就占了我们生存所必需水量的四分之一。世界前十大河中的另外两条--西伯利亚的勒拿河和叶尼塞河--主要在北极的荒原中流淌,全球十分之一的河水流人了北极圈。去掉这些后,大约只剩下70亿英亩呎的河水可供我们利用。

这个数字仍然意味着对地球上的每个人来说,每年有大约37万加仑水可用,这挺不错的。但我自己估算,我自己的年用水量在40万到53万加仑之间,我想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乐意过得像我一样好,这就出现问题了。

水是个很沉的东西,除非能克服重力,否则很难把它到处移动。我想凡是曾提着一桶水走过一段路的人,都会同意这一点。在究竟有多少水可供我们真正利用这个问题上,全球总可用水量的数字依然会误导我们。就像房地产业一样,水业的头号问题依然是“地段、地段、地段”的问题。那么水在哪儿呢?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中国以及哥伦比亚,这六个国家拥有世界上一半的可再生淡水资源。如果以人均水资源可获得量来衡量,一些小国会更具有优势。格陵兰的6万居民按人均来衡量拥有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的水,他们每人每天可以使用800万加仑(约3万立方米)水,甚至一点冰都不用溶化。但由于没有庄稼可以浇灌,他们的实际需求很小。在阿拉斯加每人每天可得到100万加仑水,另外人均每天拥有超过13万加仑水的国家还有刚果、冰岛以及3个相邻的南美洲雨林国家--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

即使以大洲而论,在水资源上也同样是“贫富悬殊”。尽管欧洲与北美洲的水资源通常都是北方有余而南方不足,但这两个洲还算得上得天独厚,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地方的灌溉需求相当小。澳大利亚是最干旱的大陆,但人口较少;与之相比,亚洲拥有全球几乎三分之二的人口,但降雨量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而且80%集中在短暂的雨季。

从整个大陆的角度看,非洲的水量分配还不错,但三分之一的降水流入了刚果河。南美洲的人口只占世界的5%,却以拥有全球前十大河流中的三条而自豪--亚马逊河、奥里诺科河以及巴拉那河。全球降雨量的四分之一集中在这里,但这些雨水大部分降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广袤潮湿的亚马逊河流域,拥有全球降雨量的15%,但人口只占0.4%。

即使在一个国家,水的分布在时空上也不均匀。印度绝大多数地区的降雨集中在100天中的100个小时内,埃塞俄比亚的许多地区长年饱受干旱和饥饿之苦,尽管尼罗河水量的84%发源于该国境内;加拿大居住着10%人口的区域拥有全部水资源的90%。中国的北方地区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之一。这一切都与过去50年间的两大变化有关:迅速膨胀的世界人口,以及养活这些人口的方式。

同类推荐
  • 生活新探

    生活新探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动物(科学探究丛书)

    动物(科学探究丛书)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有趣的昆虫、陆地动物世界、水生动物世界、新奇的飞禽故事。
  • 防汛抗旱

    防汛抗旱

    防汛就是汛期防止洪水为害,保障防护区安全的工作。汛前准备包括:培训防汛人员;检查防洪工程设施,消除隐患;制定防汛方案;备足防汛物料;建立健全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汛期工作包括:及时了解气象水文状况,预报水情,必要时下达警报;巡查和守护防洪工程,运用防洪系统各项措施,依据水情和工程状况以及防汛调度计划,控制调度洪水,遇有险情立即抢护;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请示上级同意后采取紧急措施(如分洪、撤离分洪区居民等)以减小损失。汛后对防洪工程及防汛工作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对抢险工程要加固;若采用分洪等紧急措施,则应作好善后工作。中国在西汉时已设治河机构管理治河和防汛。
  • 《海洋知识篇》(下)

    《海洋知识篇》(下)

    地球及其海洋的演化的故事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事、肥皂剧和灾难电影的汇演。地球就是演出的大舞台,而古代和现代的生命的所有形式扮演着舞台上的角色。故事开始于一个奇异陌生的环境,地面受到小行星剧烈的碰撞,猛烈的火山不断喷发,频发的大地震撕扯着陆地。间或寒冷的气温使地球突然陷入严寒,其余的时候这个星球倒是适于生活的温暖舒适的地方。当大陆发生漂移、相互碰撞或相互分离时,海平面将发生升降变化,在这个壮观一幕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 科学伴你行——生命的再现

    科学伴你行——生命的再现

    随着历史车轮的运转,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套书内容涉及科技、经济、环境和人类文明进步等与生活协调、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既体现了高深的学术造诣,又具有坚实的人文底蕴,旨在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热门推荐
  • 请做个好人

    请做个好人

    我,余庆,是个好人。此外,书名其实是《请在我的四十米大刀面前跪下受死,到地狱里好好改造,争取下辈子能洗心革面做个好人》的缩写。PS:简介无力,各位读者老爷点进去看看呗~
  • 玄幻之亿万倍修炼速度

    玄幻之亿万倍修炼速度

    少年自东州而出,驾驭九彩墨玉麒麟,踏足乾坤界,逆行上九天,乘风破浪登苍穹,敢问天地谁主沉浮?天骄逐鹿,翘楚争雄,吾为苍穹掌控者!
  • 金融街

    金融街

    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幢幢高楼耸立于金融街,形形色色的投资家、投机客云集于金融街。S市的金融街,其实是改革时代中国金融界的缩影。《金融街》是国内第一部全方位、全景式描写金融领域的长篇小说,读来惊心动魄,意味深长。
  • 牧天歌

    牧天歌

    长生谣,牧天歌,万古征途,几渡红尘葬仙骨!悠悠岁月,永生几何?世人成仙为那般,何时剑舞伴红颜;醉想人间卧在天,一生宿命一痴缠。自少年踏上回归之路,向整个天地发出不屈怒吼时,从此少年的脚步便再也没有停歇,一往无前,主天地沉浮,举手投足,换日月新天,霸绝九天十地,横扫万古无敌!这苍穹之巅,唯我独尊!
  • 凤谋无疆

    凤谋无疆

    据说,流琊红衣墨发,阴冷诡谲,犹如鬼魅。据说,流琊是黎国最锋利的那把刀,双手染满了鲜血,背后人命债一叠。她,黎国第一美人,却联姻被弃,被卖沦为奴隶。她运权谋,算人心,誓要杀他报仇,自主天下。谁曾想,他却为了娶她,亲手砍了她前夫的头,甚至亲自请旨赐婚,用上百号人的性命逼她点头。苏辞镜:“流琊,你这么大费周章就是为了娶我?”流琊:“我算过了,我最近必有一劫,而是你冲喜的最佳人选。”
  • 冷王的十个小妾

    冷王的十个小妾

    丈夫的无情背叛,令她魂断九宵,异地重生,却又遇上一位娶了九房夫人的冷情王爷,而她,是第十个!府中小妾斗,朝廷后宫斗,她见招拆招,一一应对,这注定是一场属于女人的大戏,且看女主如何华丽击退众多情敌。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曼哈顿的中国姑娘

    曼哈顿的中国姑娘

    本文讲述曼哈顿中央公园西路247号里的三名女性——三十三岁的北京大飒蜜陈菲儿、二十八岁性感无脑博主华莉娜的和二十三岁的表面乖巧内心腹黑刘溪,各自处于不同的人生挣扎阶段、却奇妙的相遇在纽约,成为莫逆之交,彼此支持着共同成长,活得越发精彩的故事。
  • 最强机器师

    最强机器师

    纪神历2037年,宇宙最强科学家林笑天,利用时间晶石,欲回到200万年前的地球,却不料遇时空乱流,被击入蓝星,蓝星已基本由人工智能女娲控制。看林笑天如何揭穿女娲的真面目。本书有科幻,有武道。
  • 爱的路上没有你

    爱的路上没有你

    六年,流年,留念。你可还记得你的小学老师,可还曾记得时无聊跟你玩接吻的好姐妹,可还记得那群跟你一起逃学的好哥们,这本书,准确的说是给你们的一封信,感谢有你们的陪伴
  • 奥特曼之守护者

    奥特曼之守护者

    我是守护者夜白,宇宙意志的执行者,负责保护宇宙中善良的人们和清除邪恶力量。——————以上内容全是扯淡,信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