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63200000008

第8章 被“风”划出的“心痕”——评葛水平小说《比风来得早》

比利时戏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金奖获得者莫里斯·梅特林克在他的剧本《青鸟》中有这样的记载:西方有一个地方叫“思念之土”,沉睡在哪里的逝者,只有当亲人们想念他们的时候,才会苏醒。西方人把这叫灵魂不死。这和中国人讲究不能忘祖,表达对于逝者的思念和怀想之情,为逝者烧纸上坟俗称“扫墓”有异曲同工之处,因而中国会有“清明节”。目前中国政府把“清明扫墓”法定为民俗节,因此各种祭奠活动层出不穷。在农村,有“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祭祀”大型纪念活动,所有和逝者有关系的亲朋好友都会参加,讲究起来也十分热闹并和婚丧嫁娶一般隆重。为此也不乏有人借此来显摆阔气、讲排场、争面子。葛水平的短篇小说《比风来得早》就是在叙述这一特殊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揭示出世态炎凉和人心不古的现实存在。

主人公吴玉亭出身贫寒,家有兄妹四人,唯他是个“城里人”,在县里工作并担任县政府办“副主任”,这在他的家乡“瓦窑沟村”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可吴玉亭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没混上正科级,从未享受过乡人礼遇,因此母亲已经去世五年,从未给母亲办过一次“祭祀”活动。熬到县长要退居二线,许诺给予“扶正”,正好又遇上母亲去世“十年”的“清明节”,吴玉亭这才决定要回家为母亲大办一场“祭祀”活动,要排排场场地热闹一番,也算给自己争一回面子。他向县政府车队借到“两头平”的小卧车,又叫了县剧团,打道回村的“派头”和要提正科的消息,像风似地跟着他的喜悦不胫而走,传遍了瓦窑沟村的上上下下。吴玉亭前脚到家,村长李喜平和会计王政林后脚就上门道喜,巴结吴玉亭是想为村里要钱办事。而村长夫人也带着一帮妇女到吴玉亭家帮厨,并亲自上坟地给吴玉亭已去世十年的母亲哭坟。这让一向冷遇的吴玉亭和家人受宠若惊。吴玉亭立刻应承给村里拨钱、修路、盖学堂等。春风洗面,喜气洋洋,话也投机了,钱像是顺手就能拿到一样,因此“祭祀”活动成了全村人的喜事,一派祥和气象。

小说是借用清明扫墓这一民俗活动,主要围绕两条线索来展开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悖论、成长扭曲等叙述的。第一,要升官了,有地位了,吴玉亭也就有了信心,那胆量和男人的面子,都是母亲十年祭祀活动的威风。因此他才会把身份的“谱”拉得那么大,开着“两头平”的小卧车回村,还邀请县里最有名气的戏班子唱戏热闹,这是长期心理压抑的结果。这么多年他活得憋气,为想提干,光给三任县长早上起床叠被子,就叠了十几年,卑躬屈膝到头来还熬不出个正职头衔,竟把自己的文学爱好以及当作家的理想也放弃了。如今县长要退居二线才答应给“扶正”,也正是自己在村人面前施展拳脚争回面子的大好时机,因此不能错过。第二,村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为将要出任县办公室主任的吴玉亭帮忙,甚至不惜磕头烧香。村长还让自己的老婆给素无往来的吴家宴席帮厨干杂活,甚至去吴玉亭母亲的坟上帮着哭坟。这些在吴玉亭看来都十分反常的举动,在乡亲们看来却都来自心甘情愿。因为村民们也心知肚明,村长都这么殷勤,吴家是要出大官了,我们如不趁早巴结,怕是以后再没有机会了。

作者本想怜悯吴玉亭这个小人物的无奈和窘迫处境,却不经意中揭示出时下的世俗民风,一种古朴纯真的情感裂变,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富足的农村蔓延开来,那种古朴田园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景不见了,而“相逢无多言,但道桑麻长”的淳朴憨厚民风也淡化了,人心的距离都被权势和金钱在丈量着远近。都说城市人最势利,因为没有接地气,可如今的农村人又是怎么了,现代文明的发展让农村人变聪明了还是变的现实了?没有钱是不能谈发展,可是有了钱人心都散了,发展还能搞起来吗?有人说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有人说这是人性的本来面目,对于此作者是赋予怜悯与同情的。

因为主人公吴玉亭的可悲之处,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情结。儒家传统礼乐治国的“入世”教育,使多少文化人崇尚“学而优则仕”。为了能光宗耀祖,荣归故里,不惜为了身份和地位的改变不择手段。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致命的价值导向。能混出个高官显贵,不仅生活上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整个家族也能随之鸡犬升天、炙手可热。因此,飞黄腾达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理想,升官发财也是所有人的期盼。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情结作怪,无论是吴玉亭还是村长的行为好像我们都能理解。然而,“学而优则仕”,却忽略了“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的存在,儒家文化也讲“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这是在告诉人们,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首先做厚德仁义君子,而君子有道首先事君以忠,事母以孝,居官以廉,绝不可投机取巧、歪门邪道。如果“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利”而谋“道”,道就会越走越窄,最终誉毁人亡才是最危险的。吴玉亭放弃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就为能够当上县政府办主任不惜卑躬屈膝、挖空心思去讨好上司。可悲的是,几十年的殷勤示好,最终只得到的是一句口头承诺,而他却为了这一句口头承诺,竟引发出全村人不合时宜的可怜行为,事实上已经用事实印证了为利而谋道者的可怜下场。最终县长答应吴玉亭“扶正”的“口头承诺”还真的是落空了,吴玉亭答应村长的“承诺”自然也就落空了,又像一阵“风”似地,瞬间把所有人梦想成真的喜悦都一扫而空,留下的只有被“风”划伤的“心痕”。

小说并没有叙述接下来人物的去向和作为,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思域宽广的想象空间,并深思其中的寓意所在。首先,“口头承诺”如“风”,虚无缥缈不会牢靠,自然来有踪去无影,速度之快变化无常。吴玉亭处心积虑,虽然官小但却涉及的道德君子事大。人们常说,小人悲戚戚可以心造幻影,而君子坦荡荡始终脚踏实地,太在意虚荣就必将会被虚荣残蚀。试想生命都如草木一般,何况没有根基的“承诺”?其次,是腐败之“风”日盛,如溃烂的脓包感染渗透力之强可见一斑。唐代诗人李峤赋《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可谓风速之快之猛,但此“风非彼风”,不需要借助大自然的力量也能杀伤人,它杀伤了农民之间淳朴诚实的乡情,杀伤了百姓对于生存希望的信念,为了钱而裂变的情感是动摇民生与国家关系的潜在危机。小说在负累于名声和地位的价值追问以及强国富民的思索中,层层递进引人深思。特别在大力倡导创建文明、和谐、人性化的时代,连最老实忠厚善良的农民也在无奈中自我奴役、自我虐待、自毁尊严。这些被称之为祖国脊梁者,为了自救和“救赎”在不自觉中和城里人结成了精神骗局,形成了“共犯结构”,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悲剧意识。不仅有价值观扭曲引发的悲剧,更甚者对于腐败带来的精神麻痹有消亡自我的灵魂和良知,这才是小说《比风来得早》最值得品味的地方。

我们知道成功的、好的小说并不在于对读者的外在灌输,而在于给予读者心灵内在的唤醒,甚至可以引导读者导致行为方式的改变。《比风来得早》虽然讲述了一个人的患得患失的故事,但它的意境深远,寓意深刻,让人在“风”将到来的那一刻,就怦然心动“悟”出真理: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朴实从容些好,不能“心为形役”,要遵循客观规律、顺势而行。学文化、长见识、树立远大志向没有错,但真正重要的还是来自于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来自于个人内心的定力和从容。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内心的定力和从容,就会失去对于自我价值的正确把握,即使是取得一时之位,也一定会被职位所摆布,胜任不了社会角色的提升。我们追求理想固然重要,但内心的愿望是促使你实现理想的行动,内心越是淡定,行动就越会从容,从而也就不会失去自我。不会失去自我,也就不会太在意那些激烈的、张扬的外在形式,更不会被权力和金钱所诱惑。因此,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把握好自己的担当,才是名符其实的社会有用人才。

《比风来得早》好就好在:它为尊严请命。同时也借用民俗文化,引发出什么才是理想人格魅力的话题思考,让我们在生活的自我剖析中明晰事理:心灵屈辱下的权、钱膜拜不可取。生活的现实也许不太理想,亲情的磨灭,精神颓废,价值观扭曲、浮躁心理盛行等等会让人们一时失去了生活的淡定与从容。但真正的贤者,是不会被物质生活和名誉所累的。葛水平以她触摸社会最敏感的病灶思考,以此来引导人们价值体系的重塑。她希望人们的行为方式变得更加和谐、更加合乎寻常人伦,像贺绍俊说她的小说《地气》那样:“她是不会爬到文坛的山顶上去‘喊山’的,而地气才是她的命根子”,以强烈的土地“扎根”意识,使自己小说中的人物都那么鲜活,血肉丰满,感染力强,思想力量厚重。而她的文字又是那么的“轻盈而不失厚重,世俗而不失雅致”,读起来酣畅淋漓,沁人心脾,让人读了还想再读,念过还想再念。可读性强,感染力大,这也许是源于乡村土地给予葛水平的灵感所产生的文字“气场”,是作家心灵栖息之地所蕴含的深意,希望能成为利器,为那些因价值观扭曲而导致灵魂和良知都被奴役了“心痕”的人们疗伤。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艺林旧事

    艺林旧事

    本书精选了郑逸梅记述历史掌故的笔记小品上百篇,郑逸梅以写掌故名家,其作品涉笔成趣,文风简练含蓄,其文言与白话文字均至炉火纯青,笔墨舒卷之中尽显知识性与趣味性,雅俗共赏,一编在手,读者可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元曲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后的辉煌,被称为元代最佳之文学,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本书是散曲选。散曲元时称“乐府”“歌曲词章”,本质上是一种音乐文学,是歌曲的唱词。其最大特点是简洁明快、直抒胸臆、诙谐成趣、通俗易懂,有曲俗之说。它题材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最令人叫绝的是写景、咏史、叹世、归隐以及描写男女情爱的闺怨等内容。本书精选了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可久等80余人的282首作品。这些作品在语言技巧、艺术境界、思想内涵诸方面都达到相当高度,成为元代文学的典范,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 声音与物象

    声音与物象

    作品用丰富的想象来展示乡土的纵深,表达人类对乡土所抚摩和记忆的朴素情感。文笔在心灵与物象之间对话,从物象之中表达内在的禅意与禅思。该书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
  • 子中说说

    子中说说

    这本随笔用生动而通俗优美的语言,探索了关于人生的道理:岁月、生活、幸福、人生、成长、未来……娓娓道来,洞察明理,其言真,其辞切,好似一位文雅的儒者与你面对面谈天说地。
热门推荐
  • 无用救赎

    无用救赎

    于地狱中艰行又何须救赎之手若曾向往光明怎会心甘堕入黑暗
  • 仙侠奇缘勾玉之初

    仙侠奇缘勾玉之初

    刚被分手的唐小苏,伤心地在家玩着游戏,却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穿越了。开始一直以为在做梦的小苏最后无奈的接受了穿越的事实,却发现自己穿越成的并不是一个人,这让她特别接受不了,然而不幸接踵而来,先是被黄沙埋了不知多少年,终于出土却遇上了个混帐主人,莫名的他居然能听到她的声音,无奈又怕无聊的她先是帮着他追美女,后又跟着他上山修仙,还好老天对她不薄,终于在某天某个奇遇中化身成人。。。。
  •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本书以空间生产论为理论基础,以当代西方空间转向为学术资源,以中国现代小说为文本分析对象,在文学与空间的互动阐释中建构文学空间理论,揭示空间生产与文学表征之间的内在关联。本书运用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方法,对文学空间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具有探索创新的理论意义。
  • 将之侠

    将之侠

    一个普通平常的人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和大侠,笑傲于江湖,纵横于天下,血洒于疆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诡星秘录

    诡星秘录

    平行空间真的存在吗?是否有一个星球也存在相似的环境、相似的生命、相似的文明,像无声的影,沉默踩上地球走过的路。你知道吗?在光到不了的地方,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穿过门感到有风拂过额头,是你也穿过了它们的身体。
  • 轻掬红颜泪

    轻掬红颜泪

    台湾作家[祁欢]的免费全本小说《轻掬红颜泪》。
  • 发史

    发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诡域灵警

    诡域灵警

    神秘组织蓄谋颠覆地府。一个有深度恐血症的灵界警察以及一名灵界实习生,两人在都市背景下,与诡异的组织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较量,在揭开巨大阴谋的过程中,寒续的身世之谜也渐渐浮出水面。他那永远吃不饱的肚子、不吸烟就回荡在耳边的怨灵尖叫,以及血海中若隐若现的身影,究竟代表着什么?楼顶棺材事件、食人井事件、“死亡岛”游戏杀人事件、神迹圣母玛丽亚事件,案件一件比一件凶险……
  • 魔尊王妃不简单

    魔尊王妃不简单

    莫名其妙的就穿了,还要嫁给一个人尽皆知的智障。智障也就算了,好歹好糊弄,相处久了却发现,这哪是智障,分明就是腹黑帝。传言是智障怎么还这么受宠啊?!受宠也就算了,怎么这王爷还双重身份,还是魔界终极BOSS…简单爱上也就好了,但又是阴谋一场…怎么这么纠结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