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84200000020

第20章 干电视的那些人(2)

你在家看完一个电视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屏幕上(有时在下部)会滚动出现很多演职人员名单,你会看到很多职务、岗位和人名单。

制片人——官不大但权很大的职位

这个职位和电影、电视剧的“制片人”基本上是一个意思。电影、电视剧的“制片人”是一个剧组的“经理”,是“管钱的”,负责找钱、预算、花钱、发钱的人。电视台的每个频道下边有若干个栏目组,一个栏目组设一个制片人,设一到两个副制片人(日播节目才有2个,周播节目一般只有一个制片人),他们直接对中心主任(频道总监)负责,如果把频道总监比成总经理的话,那么“制片人”就是“项目经理”,整个节目的导向把关、定位、节目质量、选题、审片都是他的工作职责。还有人财物的管理,节目预算(人员工资、稿酬、机器设备的使用费用、交通食宿费)核定、报账、发放等管理工作都是制片人做的。

制片人是电视台最基层也是对一个节目质量负有最直接责任的角色,俗称电视台里的“包工头”、“生产队长”。他是一个节目里最有权的人。节目做什么选题,嘉宾用什么人、本子通不通过、给编导节目打多少分,发多少钱稿酬,都是他具体说了算。

主编:是栏目制片人下边的职位,相当于一个车间里的“高工”,负责节目规划、选题策划和审定、审改节目,配合制片人对编导的管理。做什么选题,请哪位嘉宾、本子通不通过、给编导打多少分,也有一定的发言权。

责编:是一个栏目制片人、主编之后,对一期节目全权把关的责任人。

总导演、导演、编导:基本上是一类性质的岗位,区别在于导演一般是文艺频道晚会类大型节目(如各台《春晚》《星光大道》)的导演,总导演一般是由频道的负责人担当,执行总导演是制片人或主编担任,导演组又有“语言类组导演”、“歌舞类组导演”、“杂技、戏曲组导演”等,他们才是这场节目具体的现场导演。

编导:一般指固定常态节目的编创人员,从选题策划、脚本创作、拍摄、演播室录像(演播室节目)、后期编辑,都由编导一个人来担当,又“编”又“导”,所以叫“编导”,也可以叫导演。一个周播节目,一般要4~5个编导,一个日播栏目要20~30位编导,编导是电视节目的最基本的制造完成者。

制片主任:和制片人不是一个概念,他是对制片人负责的,管一个节目“后勤事务”的职位,是栏目的“大内总管”。如道具的购买、人员的吃住行、录节目场地的联络、谈价等事务性工作的责任人。

制片:制片主任下边的具体干杂事的工作人员。

导播:也叫切换导演(有时由总导演兼做)。他的工作是按照执行总导演(或现场导演)对节目设计和拍摄要求调动现场几位摄像师,由他在切换台上切换出不同景别的镜头画面来。电视台的演播室现场录像,要有几个机位(摄像机),最多时6个或8个摄像机(根据节目的需要),导播(切换导演)不停地通过耳麦(对讲机)向几位摄像师发布指令,让摄像给他需要的远、中、近景镜头,他在切换台上“切”出一盘不断变换的画面素材片子,以备编导后期剪辑之用。

摄像师:扛摄像机的“摄爷”,在老百姓眼里很牛,认为他们才是电视台的记者,谁上电视由他做主,而忽略了一旁的前期记者编辑。其实真正的“老板”不是摄像师,而是前期的记者编辑,他们决定拍摄内容,“摄爷”得听他们的,为他们服务。但摄像师在电视工作中非常重要,他在外采访时是摄像记者,在演播室录制现场是掌机的摄像师。他们用专业的视角捕捉节目画面,有了摄影师拍摄的高水准素材,编辑才能编出好片子。

灯光师:电视台里俗称“灯爷”,是个技术岗位,隶属于电视台技术部门管辖的灯光科,为演播室(录像棚)服务的工作人员。能被人们称之为“爷”的,说明这岗位也很重要。演播室电视节目的成像效果,主持人、嘉宾、演员的形象,全靠灯光的作用,而灯光依靠灯光师来调节。录像棚顶所有的灯,都在他的操控之下。各个栏目组为了节目能出好的光效,都得好言好语地伺候着这位“爷”,灯光师是用“光”来“造型”的。

音响师:也是隶属于电视台技术部门管辖的演播室(录像棚)工作人员,每次录像时嘉宾化完妆走进演播室,会有一两个人往嘉宾身上别“胸麦”(微型话筒)或递给主持人手持话筒,他们就是音响录音师。他们是管音频的,电视声音质量的好坏,都看他们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了。

下面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电视台里一个有趣和关键的一个工种——化妆师。

化妆师——沾上一身“星气”的职业

电视台里有一群人,天天和主持人以及来电视台做节目的明星、名人在一起,“鼓捣”他们的头、“涂抹”他们的脸,这些人就是化妆师。严格来讲,她们应该叫“形象造型师”或“形象设计师”。不少节目片尾的演职人员表上也打“造型师”。主持人、嘉宾能否靓丽、精神地出现在荧屏上,电视屏幕里的帅哥美女们是否养眼、气质能否体现,跟这些“形象造型师”有很大关系。由于化妆师是电视台里一个很不起眼,却很不一般的岗位,这里我要多介绍一点。

电视台化妆科最早隶属于播音部,这个部门本来是专管主持人的,为主持人服务的化妆科也就归属于这个部。可后来很多主持人除了主持节目外,也纷纷当起了制片人,加上其他种种情况,近些年,各电视台干脆就把主持人下放到各个中心的节目组管理,并撤销了管理主持人的“播音部”,化妆科也就转归总编室。

几乎每位来到电视台做节目的嘉宾、明星,尤其是女嘉宾,别管多大的腕、多大的官、多有名的明星,都特别想让化妆师把自己化得美一点儿,形象设计得好一点儿,上镜一点儿,所以对化妆师非常客气。当然,也有来上节目的女明星自带“御用”的化妆师。所以,化妆师们和这些名主持人、常来“串门”的各类明星,经常边化妆边聊天,混得很熟。我就亲眼所见,于丹教授来某电视台做节目时,和剧组的导演、制片人提的唯一条件,就是要这个台里的XX女化妆师为自己化妆。因为于丹在这个台做过不少回节目,经历几位化妆师后,认为只有这位化妆师是最了解自己特点的,是自己最信任的女化妆师。于丹和该化妆师在化妆室里心情愉悦,犹如朋友一般谈笑风生。

近朱者赤,化妆师们与明星大腕们整天零距离接触,时间长了,自然沾上了一身“星气”,化妆师们也觉得自己和明星、名人们整天一起混,见多识广,也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了。

在圈子里干长了,有些电视台好的化妆师有了些名气,经常被这栏目、那晚会的请去,一天到晚有活干(很多不是台里上班时间分内的活),很能挣钱。一个普通的化妆师给主持人化一次(做头发,脸部化妆)最少也要500元,有一定名气的优秀化妆师,化一个人少则1000元,多则2000元。一个好的化妆师被外请,给一个栏目或晚会节目组的主持人以及嘉宾做一次,平均能得几千元。

我认识一位电视台化妆师,是好几位该台最大腕的女主持人所指定的化妆师。该台“一姐”的化妆指定由她做,而这种“指定”(不是班上的分内工作)的化妆费用则要栏目组负担。这位“一姐”的化妆费是一次就是一千元,而这位“一姐”一个月有20~30场的主持任务。算算,光从一位主持人身上,这位化妆师就能挣2~3万元。

所以,化妆师可能是电视台里主持人之外最能挣钱的职业之一了。当然,不是所有的化妆师都有这样的身价,你得成为圈里被认可的优秀化妆师才行。

电视台的化妆师和婚庆公司的化妆师看似工作性质差不多,其实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她们的工作目的除了要把人化“美了”、“精神了”,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是要符合电视演播室的拍摄需要,符合节目内容定位的需要。

在第一章“化出来的美与真实的脸”中,介绍过一点主持人化妆的知识,电视台的化妆一切为了在演播室打上灯光以后的效果,而不是室外阳光底下的效果。

我曾听过央视首席化妆师、国家一级艺术形象设计师徐晶的一个讲座,这个讲座是专门面对电视台的制片人、化妆师、节目主持人、编导、灯光师、演播室摄像师。她的讲座从新闻主持人要庄重、保守、收敛的造型和化妆理念到不同类型栏目主持人的化妆特征,洋洋洒洒讲了3个小时。让我们这些过去经常和化妆师打交道的人对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

徐晶老师可以说是电视化妆界里的“教母”,称得上电视“形象造型师”的,应该是她这一层次的化妆师。她不仅担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荧屏形象设计,还被有关部门请去担任中外领导人、中央各部委、新闻发言人的电视媒体形象设计工作。全国各大电视台也竞相邀请徐晶老师去讲授“电视主持人的形象设计”。

电视台一般的化妆师只忙于日常的台内主持人、嘉宾的化妆,台外各种节目、晚会演出的走穴,而徐晶是中央电视台人事处“主持人审定委员会”的专家评审委员。这个审定委员会很厉害,由央视7个台长级领导(包括副台长、副总编)、播音、摄影及徐晶这样的形象设计师等专家组成。央视每位在节目出镜的主持人、外采出镜记者,都要过这个“审定委员会”把关。据徐晶讲,到2010年,经他们评审央视只有300个出镜主持人、记者,而原来有800人出镜。现在每年央视从2000多名全国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硕士生里选拔苗子,来央视实习,每次都是这个“主持人审定委员会”来评审,2000多人里只能挑出十七八个“苗子”,而男生只有1~2个。作为高级形象设计师的徐晶,作用很大,发言权和建议权不亚于台级领导。目前央视的着名新闻主播鲁健,就是徐晶大姐从2000多候选人里一眼看重,向央视“主持人审定委员会”力荐,被央视启用后成长起来的。

像徐晶这样的高级形象设计师,除了参与选主持人,更多的是和各个频道的负责人、栏目制片人一起,给各节目主持人进行“从服装穿着、配饰、化妆、发型到气质训练”的指导和设计工作。比如:徐晶在讲座中提醒某台的体育节目女主持人,不能穿时装裙,而应该装束和打扮体现体育主持人应有的阳光、运动、健康的形象,应梳短发或马尾式利索的发型,穿运动休闲类的服装,以适应体育栏目的特点和气质。

新闻主持人一定是收敛、庄重、有文化内涵的装束,给人以可信度,庄重感。

可见,电视台的优秀化妆师——“主持人形象设计师”是个很特殊的角色,很重要的岗位。他们在装饰和打扮着电视台的“名片”。

键盘手:这可是个不起眼,但很多节目离不开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是在节目录制现场(尤其是综艺节目和访谈节目)根据现场的情绪,用键盘制造出各种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烘托气氛。最早把音效引入电视录制现场的,是一批电视益智节目,如《幸运52》《开心辞典》,而《实话实说》则是把一个小乐队引进谈话节目的演播室,并使之成为节目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个特色。如今,一个乐队的工作,一个键盘手(音乐师)就能完成。

我认识好几位活跃在京城各个节目录制现场的“键盘手”,他们也被叫做“棚虫”。可以说,这又是一个行当,几位在圈里着名的“键盘手”,大家彼此都知道、认识,各有各自的地盘(合作的栏目),行市差不多。他们接的活很多,只要节目是在北京录制,不管是央视、北京台,还是地方卫视,他们都接。

我和两位“键盘手”深聊过。一位是27岁的天津小伙子,4岁开始玩乐器,虽没上过音乐学院,但一直跟随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学习。他学过作曲,学过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他的键盘能模仿出西乐、民乐几乎所有的乐器,各种情绪的乐曲信手拈来,他的伴奏深受与他合作导演的喜爱。另一位是哈尔滨人,40多岁。他原先是东北的一家专业团体的乐手,如今已在北京买车、买房,全家来北京生活。

热场导演:去过电视台录像棚里参加节目录像的现场观众,应该都见过这类人。很多节目录像都有现场观众,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千人,这个在录制现场负责管理观众,安排观众落座、调整坐法、带观众鼓掌的人,就是“热场导演”。别小看他的作用,现场观众的情绪、表情,以及与主持人嘉宾的互动,效果怎样,都靠他。谁长的形象好?他会把你调到前排容易上镜的位置,节目开始前,这位热场导演会给大家边讲幽默段子,边讲录像的注意事项,这个过程摄像师已经开始抓拍观众的镜头,表情好的、长得漂亮顺眼的、微笑的观众一般都被摄像师抓拍,被导播收进镜头。然后是带观众鼓掌,让摄像、导播抓鼓掌镜头。在录像开始后,他开始关注节目的进展,在关键的情绪热烈高潮时,再带观众鼓掌。

干热场导演很锻炼人,比如像汪涵等很多主持人就是从做热场导演开始,练就的口才和经验,最后成为主持人。

后期制作员:这个岗位有的在栏目组里,有的属于制作部门。节目拍摄录制完成,就要进入机房进行后期制作包装。现在省级以上的电视台大部分都已经使用数字带拍摄,用电脑非线性机器进行后期的编辑制作。有的演播室全部数字化,录制后,直接把信号传输到后期机房,数字磁带只是备用。像数码相机把信号导入电脑进行PS一样,制作员和编导一起根据素材用键盘、鼠标在非线性编辑机上剪片、做特技、上字幕、配音乐、调整声音等。

编导用语言表述节目的结构、内容,制作员操作键盘帮助编导付诸实现。

我们观众看到电视节目中,嘉宾、主持人在电视上侃侃而谈、言语流畅、风趣幽默,好像个个都有好口才!其实,观众们也许不知道,现场录制的素材,他们可不是这样,口头语、废话、口误、结巴、啰啰嗦嗦的车轱辘话比比皆是。包括非常好的主持人也有很多口头语、废话、口误。最后呈现在电视上干净、流畅的对话表达,这都是编导和制作员的功劳,是他们一字一句剪辑和精雕细琢修饰出来的。荧屏上风光的是嘉宾和主持人,而让他们“光荣绽放”的是背后的编导和制作员,及所有上述工种的人们一丝不苟地辛勤工作的结果。

4、明星们的“亲密爱人”

为什么几乎所有类型的节目都“沾星”?

导演们边追星、边造星。

前边谈到过,明星和电视台的关系就像“鱼和水”,各路明星、名人(文艺界、体育界及其他各界)经常出没在电视台,像鱼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大家都知道,明星、名人要靠电视不断保证自己的“出镜率”,才能在商演、广告方面抬高“身价”,而名气不大的人更要不断上电视,才能混个“脸熟”,慢慢成为名人。所以几乎所有的“鱼”都是“亲水”的。另外,“水”里没“鱼”也不成,养“鱼”又“喂鱼”的人要不断把大鱼请到自己的水域来,还要不断地找到“小鱼苗”(潜在明星),确保自己的水域“鱼肥水美”。这些“养鱼”、“喂鱼”的人就是电视台各类节目的编导和导演。

电视娱乐化让所有节目都“沾星”

同类推荐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学者熊培云沉潜数年的心血之作。他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本书以轻松、风趣而又求真的风格,记述了东南大学建校百年的时代风云、办学脉络、重要人物和事件,并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关于办学规律和治学之道的研究。阅读本书对了解东南大学的发展史和我国近现代高校的轨迹有重要参考价值。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热门推荐
  • 听同一首歌的存在

    听同一首歌的存在

    金染染是林大哲学系的一名研究生,刚刚成为研究生的这一年,她遇到了才刚刚大二的法医学专业校草赵雯珺,不知从何时起,做派高冷的赵雯珺开始出现在她生活里的每一个角落,一场你追我躲的晚春游戏拉开了长跑战,赵雯珺对金染染一见钟情的故事,就此展开。
  • 少年不在墓边谁言

    少年不在墓边谁言

    看到‘分手’两个字,眼前的画面开始模糊不清……想起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样子,我们躲在你弟弟妹妹看不到的地方牵手、亲吻,我们坐在许愿池旁说我们纯真的恋爱,我们说不管发生什么也会一直走下去,可是,你在哪呀?亲爱的……我习惯了每天早上能看到你给的晚笺,我习惯了你发的照片里,总是那个穿着连帽衫的女孩,我习惯了你的习惯,现在,我习惯了每天都想你,自己默默地想着……我说再也不要你的问候,不要你的关心,不要你给的感动,是啊,其实我在撒谎,我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想念,保持着寻找到的真爱,我想,我找到了,可我,错失了……你从我的身旁走过,你留下我自己走了,我还能怎么办?
  • 冒险团的旅程

    冒险团的旅程

    一个孤儿穿越到异世的冒险旅途,斗气与魔法的世界,铁与血的交织…简介啥的还是别信吧
  • 铉冥

    铉冥

    数十年的腥风血雨,几代人的恩怨情仇。我本一片痴情,你却言红颜祸水、青丝白发;我欲建功立业,你却道江湖险恶,身不由己。一柄魔剑,动乱武林,正邪难分,是非错判。塞曲唱绝,吴歌弹尽,执笔难作半句诗,合页空留几行泪。
  • 异类元素代号

    异类元素代号

    我们是不应存在于现世之物,异类,怪物。一部关于异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的小说为何而诞生,为何而生存,为何而现身?既然已经存在,那又将去往何处。异类,将如何在人类之中活下去?
  • 耀城集团

    耀城集团

    长篇科幻,奇幻小说,将解耀城的一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喜欢
  • 笑面罗刹

    笑面罗刹

    姿色平平的女子,恬淡的笑容,司马家没脾气的三小姐。不胆怯,不畏惧,面上依然是淡淡的微笑,她是幽萝谷谷主的唯一传人。“禀谷主,叛徒已捉拿回谷,请谷主明示”蒙面的黑衣人指着同时被扔在地上跪着的几个男子,恭敬的等候幽萝谷谷主吩咐。“背叛我的人,从来就只有死路一条”谷主阴沉的吐出,却见下面跪着的人反而露出了解脱的神色。“笑儿,交给你了”同样蒙面的黑衣谷主看向这里唯一的一个露出真面目的少女。“请谷主饶命啊,小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起彼伏的求饶声顿时响彻了整个幽萝谷。
  • 黑化女主你要不得

    黑化女主你要不得

    你们觉得女主是傻白甜没心机的萌妹子?大错特错!她不仅祸乱朝纲,还要一统天下!没错,这女的野心也够大的哈!到最后她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还是孑然一身傲视天下广纳后宫?在爱情面前,高傲的人是否也会低头示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花的贴身弃少

    校花的贴身弃少

    这是一个校花和弃少的故事。....暂时想不出什么拉风的简介。等写够5w我就开始上传。自己感觉这本书应该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