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84200000028

第28章 观众,爱你在心口难开(2)

湖南卫视的收视率在全国一直位于前三名,它在全国各地的观众均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中小城市,唯独北京的主力观众(中老年观众)没有被它抢走。

经过电视收视研究人员的分析,中小城市的电视观众里,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在数量上是相同的,只是选择看的电视节目不同,像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是年轻人的首选,而类似央视财经频道的节目主要是面向商界、知识界的人士,诸如北京电视台的众多访谈节目则面向广大中老年观众,而像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这类婚恋交友节目却是老少通吃的。

3、谁留住了“大妈”,谁就赢得“天下”

观众为什么越来越老龄化?

各地电视观众的年龄比例有何不同?

为什么说谁留住“大妈”谁就赢得了“天下”。

做电视观众分析的人,有一种不太“雅”的比喻,把电视人的“上帝”——观众,称作“沙发上的土豆”。意思是说观众像一个圆球一样窝在沙发上,不动脑子、悠闲地看着电视。这种称谓对观众很不好,可观众现在看电视的状态也的确如此。电视在“上级”眼里是“喉舌”,是新闻宣传阵地,而在老百姓眼里它首先是一个娱乐工具。那么,上百个电视频道、上千个电视栏目,都谁在看?支撑电视收视率的究竟是哪些人群?不同类型的各个电视栏目都是哪些观众在看?我们不妨来用当前最科学的收视率统计数据,来分析一下当前电视人群的分布情况。

以北京电视台为例。

2009年初,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两档名称相近的日播访谈类节目,一个叫《养心堂》,一个叫《养生堂》。《养心堂》是邀请文化学者,用讲堂的形式,传播中国儒学文化、道德礼仪,向观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修心养性为宗旨的一档节目;《养生堂》则是邀请中医养生专家与主持人对话,向公众传播普及中国传统中医养生文化和知识的节目。两档节目的播出时间,都是在圈里人说的“非黄”时段(电视开机率低的非黄金时段)——17点和17点25分播出。

然而,两个栏目的命运却各不相同。《养心堂》播出半年,培育期已过,收视率仍在0.3~0.4%左右,没有起色,广告也没能吸引上来,分析原因是“曲高和寡”,各年龄段观众都不买账,最后被撤销。而《养生堂》播出半年后,收视率一路飚生,先突破1%,又升到2%以上,最后蹿到3%,直逼4%,成为北京电视台新办节目中的一批黑马,并把下午电视的“非黄”时段,变成又一个黄金时段。后来各路人员分析,这个节目邀请国内中医名家,带来了通俗易懂的中医健康养生知识,满足了观众对健康养生知识的需求,吸引众多的中老年观众。原来,真正有时间看电视,忠实电视观众是赋闲在家的中老年观众,尤其是退休的老年观众。

这个被中老年观众“捧起来”的节目,后来也吸引了一些青年观众,毕竟健康保健关系到每个人,谁都会关注健康、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因为受欢迎,经营和贩卖盗版光盘的,都大量盗版《养生堂》,可见其火爆程度。2010年末,这个栏目又被作为重点栏目移师北京卫视。

我查阅了索福瑞公司为北京电视台所做的2009年3月30日至4月5日、2010年8月最后一周(23~29日)两个年度各一周的《收视调查》数据,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收视率前十位的节目是《治安播报》《大家说法》《法治进行时》《现场说法》《非常网络》《非常说名》《非常接触》《养生堂》《魅力科学》《养生堂——生命、生育、生活》,收视人群比例最高的是55岁以上的观众,其次是45~55岁之间的观众。比如,《养生堂》观众55岁以上的比例最高,45到55岁观众其次,其他栏目也基本是这两个年龄段的观众最多。比对2010年全年各周的《收视调查》平均的数据,也仍然是这样的结果。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八点故事汇》《健康北京》《养生堂》《魅力科学》《科学实验室》等多个节目都是以服务“中老年观众”为宗旨,取得不错的收视效果。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从2009年到2010年底,成为北京台11个频道中收视和影响最好的频道,也是收视率蹿升最快的频道,在北京地区所有能接收的电视节目收视前50名里,始终有12~13个节目位列其中。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是北京台又一收视率“创收”大户,其晚间播出的《生活面对面》《7日7频道》《大城小事》《选择》《生活广角》都是收视率很高的节目(收视都在2~3%左右)。北京台研发部门分析结果,这些节目的主要观众和科教频道的观众群是一样的。

不仅是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的在一线城市的主要观众群,基本上都呈老龄化趋势。

所以,现在电视台不少制片人和编导们都有这样一个指导思想:“谁赢得中老年妇女,谁就赢得了收视率”。近年来,在电视圈“以收视高低论英雄”的环境主导下,电视人们都开始把力气下在中老年观众身上,并把“老年人作为主攻对象,服务好中老年观众就能取得好的收视成绩”作为指导思想。

但是,这一“理论”只能适用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而一些中小城市,由于职业竞争环境、文化消费水平、人口素质等原因,反而很多中青年人把电视作为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花很多时间看电视,这些地区的电视人口中青年人也是主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像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浙江卫视的《爱唱才会赢》《我爱记歌词》,江苏《幸福晚点名》《非诚勿扰》这些为年轻人打造的节目能占据全国卫视收视率前端的原因。

但从全国总的电视收视人口看,总体还是老年观众占的比例大,看电视的人群主要是60后、50后甚至年龄更大观众,包括一部分70后,80后、90后的人很少看电视。为什么是这样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崛起,将青少年甚至中年观众从电视前拉走,我们将在后边的章节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4、烧钱多却也挣钱多的电视剧

影视剧是“兵家必争之地”,

关乎电视台的经济命脉,好剧千金难求。

竞争使演员和编剧身价飙升。

老百姓人均每天看剧一小时,

中国已成为电视剧消费大国。

看电视主要是看影视剧

年长一点的读者还记得《渴望》《霍元甲》《加里森敢死队》《血疑》《排球女将》《姿三四郎》等一大批国内外电视剧,在20世纪80~90年代造成中国城市万人空巷的情景。当时电视剧里的人物、情节是人们办公场所、街头巷尾最重要的谈资。到了90年代中期,《编辑部的故事》《还珠格格》《京华烟云》《宰相刘罗锅》《包青天》等剧又把观众牢牢地“粘在”在电视机前。如今,电视观众有眼福了,成百上千个电视频道每天播放多套电视剧,手里拿着遥控器来回换频道挑自己爱看的剧,观赏电视剧已成为我国大众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目前,全国电视剧观众数以亿计,人均每天收看电视剧的时间为1小时。这表明,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电视剧生产和消费大国。

其实,电视最大的影响是它播出的电视剧、电影,从电视上看到免费的电视剧、电影,是人们选择把电视作为娱乐工具的最主要原因。影视剧是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规则至今如此。谁播出“好剧”,谁的收视率就高,谁就能吸引来大批的广告客户。电视台的最重要的投入(节目生产成本)和产出(创收挣钱)也是电视剧。当您在家里津津有味很投入地观赏一部好看的电视剧,同时又不断地骂电视台为什么加那么多广告时,您千万要息怒,并理解一下电视台,没广告就没钱买来好剧,天下哪个电视台哪个频道都一样。目前,全国电视台每年用于购买电视剧的费用在100亿左右。而一般来说,电视台多一半的广告收入是电视剧带来的,有的卫视频道甚至70%的广告收入来自于电视剧。

过去,影视剧是买方市场,电视台是“爷”,除央视的几个频道上卫星外,地方省台没有什么上星台,没那么多的卫视,电视频道也没那么多。电视台看上谁的剧,不高的价格就买下来了,能播出就不错了。电视播出平台少,老百姓也没得选择,电视台播什么看什么,影视演员们也很容易“火”。等到各地方省级的卫视台纷纷上星,都拿电视剧吸引观众,以提高收视率、赚取广告费的时候,电视剧的需求量逐渐增多,电视台对好剧的争夺就开始了,而且愈演愈烈。在全国1974个电视频道中,播放电视剧的频道有1764个。风水轮流转,好剧少,播出的频道越来越多,电视剧资源成了是电视台的“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全国50个卫视频道的竞争更是到白热化程度。

虽然全国电视台每年用于购买电视剧的费用高达100亿,但真正具有较大购买力的电视台也就几十家,而电视剧制作机构却高达3000多家。据新华社报道,2007年全国生产的剧目为529部,14670集,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约40集,真正能够被观众看到的只有20%左右,而每年非常叫座(取得高收视率)的却没有几部,这少有的好片子被各家电视台播来播去,更多制作中等和一般的电视剧只能以DVD形式进入音像市场。

一边是平庸之作多如牛毛,卖不出好价,甚至没有电视台购买;一边是好戏竞相抬出高价。2010年新版《三国》首播的单集价是180万元,一共是95集,整部剧就一个多亿!由《潜伏》的投资方打造的新剧《借枪》准备单集卖到260万元。由郑晓龙执导,王宛平编剧,胡军、周韵主演的《金婚Ⅱ》首轮在4家卫视播出,卖到100万一集。网络播出权也达到了单集6万元,比起《金婚》的4000元一集,整整翻了15倍。郑小龙导演透露,《金婚Ⅱ》首轮地面电视台和卫视台及网络版权已经卖到了180万元一集,在未开拍时就被十多家电视台抢购。《金婚风雨情》每集成本70万元,这样光是首轮版权就已经赚了5500万元。《金婚》系列赚得盆满钵满,难怪导演郑小龙表示将要打造《金婚Ⅲ》。

我有一次在朋友处见到金牌制片人张纪中,他边给我们展示他的片花边告诉我,他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虽然投资1个多亿(成本147万一集),但70集的新版《西游记》每集卖400万,各个卫视台纷纷争购,片子没剪完后期已经大赚了。

在各大卫视创造了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的编剧六六,2010年末又根据自己的小说创作了《心术》(吴秀波主演),首轮播映权卖给四家卫视,每家每集就开价40万。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好剧就得高价,电视剧的买与卖就是电视台和公司的博弈。现在市场上好剧少,中等水平片子多,买方市场的局面有所转变。如今已到了在好片子面前,电视台是没有话语权,而主动权完全在电视剧制作公司的局面了。

砸重金抢好剧

2011年,央视在购买电视剧上狠砸重金,价格方面“上不封顶”。花费16亿购买了不少“大制作+大明星”的电视剧,赵本山的《乡村爱情》,蒋雯丽、林永健、孙淳、范明主演的《幸福来敲门》以及《旗袍》《师傅》等重头戏。在电视剧播出上,央视遵循“CCTV-1优先”的原则,最好的电视剧放在一套优先播出。

好戏的竞争,炒高影视明星、导演、编剧的身价

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中国近几年来上涨最快的是什么?不是股市,不是房价,也不是油价、黄金等等。答案是:片酬!只要一部好戏被观众追捧,在电视台创造高收视率,加上电视节目追逐式采访,演员的身价立即暴涨。

当了多年二三线演员的海清,在2006年拍《双面胶》时片酬还只是每集4万元,在出演《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后,2009年一下子跃居一线明星,片酬涨至原来的3~4倍。因电视剧《奋斗》让佟大为、马伊琍、文章等人走红,他们的身价涨得非常厉害,《奋斗》之后,涨了10倍。短短两三年,一线演员的片酬涨了3~4倍,二三线艺人的涨幅更为厉害,而最恐怖的,当属那些被一两部戏捧红的新人们,过去2~3万元一集片酬,这两年有的突然爆火,一集片酬已涨至原来的6~7倍。

目前国内一线演员的身价已经达到了一集30万左右。目前有的大腕看到本子很好,戏一定错不了,就干脆不提片酬,改为股份分账。

演员高片酬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导演、编剧身价水涨船高。“你一个演员都拿那么多钱,我是导演,我不平衡啊!”于是导演也涨价。这个时候编剧也看到了,又不平衡了。怎么办?继续涨。据悉,高满堂、邹静之这些一线的编剧,现在一集的身价也高达20多万了,而刚刚拍完《三国》的高希希,据称下一部《马上天下》的片酬更是高达30万一集,创下了新纪录。

演员、导演、编剧的酬劳大涨,使电视剧的成本越来越高,卖价自然也越来越看涨,自然电视台购片成本也大涨。

对于年轻艺人的身价暴增,有的经纪人透露:“身价是衡量艺人知名度的标准。首先是热播剧给演员带来观众缘,身价翻番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经纪公司以赚钱为目的,对每个艺人的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身价。”一旦艺人有走红的迹象,经纪公司立即抬价,明星身价也是经纪人的业绩目标。所以有些经纪人会故意放出一些明星身价暴增的消息,不排除有水分。有的导演无奈地说:“演员片酬过高,从一定意义上肯定影响制作水平。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中国观众只认明星。”

现在,电视剧投拍之前,投资方会有做预算,拍摄费用必须控制在预算内,其次才考虑请什么“段位”的演员。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对于观众来说,熟悉的演员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无论制作方还是电视台,一般认为,演员好了这部剧就有卖点,所以制作方会千方百计从制作、拍摄上降低成本。片酬砸进大价钱后,从哪里补这个空子?像道具、场景、服装这种不妨碍剧情发展的环节,可以缩减经费。有观众就指出,大腕云集的《手机》给严守一选搭档的几场重头戏,舞美等过于简朴。再一个就是往剧里植入产品广告,这对于观众可能不在意,但当你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在剧中出现某产品的特写镜头,而且有点唐突时,那就是植入的广告(当然也有很合乎剧情、很自然的镜头)。

同类推荐
  • 教师公文包-语言文字规范

    教师公文包-语言文字规范

    本书面向中小学教师,通俗易懂的介绍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重点讲述了语音规范、文字规范、语汇语法规范、标点符号等内容。
  • 纠结的中国人

    纠结的中国人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贡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 新课堂教学与语言艺术

    新课堂教学与语言艺术

    新课程改革,如初升的朝阳,照亮教育的一片天地,给其间的每一角落都染上生命的色彩,催生出无尽的希望。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新语言。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每一位从教者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面对全新课题,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沐浴着时代阳光前行,自身不能不带上阳光的色彩、阳光的味道、阳光的品格;但同时,也不能不从心底催生出无限的活力与渴求。
热门推荐
  • 宝贝儿薄先生

    宝贝儿薄先生

    秦疏笺重生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订婚,第二件事夺回手中应有的财产,第三件事就是好好照顾外公。然而这一切刚开始,就被打乱了。她的订婚现场被突然出现的录像带差点破坏,她要夺回的财产也被人提前买走,连她最亲爱的外公也突然不见了。这些事情还没解决却迎来了世界上最让她头疼的事情。南城堂堂薄氏家族的小公子向苏家送来了聘礼。秦疏笺本以为上一世的所有生活她不可控,这辈子终于可以来主导,却没想到又跳进了一个火坑。
  • 旅途永无止尽

    旅途永无止尽

    第二书名:我不做人啦!不知何来的馈赠或者诅咒,在非人类的无限旅途上大步狂奔!拉起一支大军,推平全球,顺便搭建一个理想国;身入世中又逍遥世外,游览众多新奇世界;好为人师,调教养成傲世女王;冒充随身老爷爷,唆使龙傲天蹦跶作死大冒险;PS:建了个企鹅【325313071】,欢迎来吐槽、来报龙套
  • 六道苍生

    六道苍生

    何为六道...六道!三善道,天道、人道、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鬼道、畜生道。六道生死轮回,生生不息!苍生万物谁都不能摆脱和操控六道的轮回,但这世界没有百分之百的可能,也没有百分之百的不可能。同样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邪恶;没有绝对的黑暗,也没有绝对的光明;当光明开始滋生黑暗,那从这一刻开始,“光明就是黑暗,正义就是邪恶。”天堂就是另一种意义的地狱....当六道已经改变轮回的轨迹,也就意味着苍生的错乱,六道众生的疾苦已经开始。有光明的地方已经有了黑暗,那黑暗的地方能有光明吗?而谁又能去改变这一切,守护这所谓的光明。而谁又能颠覆这个世界,摆正这个已失去平衡的苍生。是你吗?拿什么去改变?那就从这一刻开始,命运的转轮正式启动。你,来颠覆这个世界..
  • 盛宠拽后:本宫就爱戏诸王

    盛宠拽后:本宫就爱戏诸王

    (已完结,包月会员可免费看文)四位藩王本打算将她作为人质,最后却:大哥,大嫂好美,晚上我要和她一起睡;二哥,小世子好可爱,我要用青煜来换他;三哥,听说三嫂离家出走了,我去帮你找回来吧;五弟,你还没娶妃,让我和三嫂来帮你选妃吧……够了,你还是回去吧!我们不绑架你了!
  • 忘回头

    忘回头

    “置我死地,我却后生。天不亡我,便是亡你。”一个被迫杀人的人,一个不得已而登巅峰之位的人。
  • 卧谈异闻录

    卧谈异闻录

    剧组里的女人、多出来的影子、公路上游荡十几年的……这一切背后隐藏的真相又是什么?嘘,安静,故事开始了!
  • 魂灵武修

    魂灵武修

    一个广阔无垠的大陆一个受尽欺凌的少年“我愿孤独笑苍天,独身仗剑走天涯。”
  • 随身带着葫芦走

    随身带着葫芦走

    韩东是一个外企的小业务,无意中捡到一个吊坠葫芦,不曾想这个吊坠葫芦竟然让他从二十六岁变回了十九岁的容貌。当他读出葫芦底部的咒语后,意外地走了葫芦空间中,从此开始了对葫芦空间的偷盗生活,里面的物产丰富……
  • 战神联盟之星命守护者

    战神联盟之星命守护者

    当天空坠下群星,万物失去光芒,漆黑中只有你是那照亮人心的星辰,但你依旧沉睡在黑暗的尽头,星星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会用尽一切力量,照亮整个星空,当星星随着生命的逝去,记忆会伴着微风,消散在蓝宝石般的夜空中,但那就存在人们心底的爱,将永远不会被磨灭,我想去守护一切,却发现最终的毁灭者却是我自己——by光暗圣女星辰.斯嘉灵卡
  • 灵幻回忆录

    灵幻回忆录

    我曾见过珊瑚城氤氲的夜雨,碧月顶葬剑的飞花;见过茉莉上沉埋的积雪,星海畔艳阳下的白沙。事到如今,那些来来往往的天下第一尽数化作旧日的传奇,那些移山填海的道术与神通,杀人于弹指间的飞剑和天雷敌不过宿命;惊刀断水的豪杰,行僵驭鬼的凶魔放不下执着。开疆拓土的英雄登场又退场,留下的无非还是这个江湖。到头来只有老者临去前长吟的那点过往支撑着我动笔,为那些宿命与执着,挣扎的岁月,留一本所谓的回忆。——《灵幻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