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70100000055

第55章 人物碑记(16)

寻守溧阳,攻建康,功为诸将先。三月,从今大将军右丞相徐公达,克镇江。夏四月,授承信校尉领军先锋。秋九月,再攻常州。会有军叛去,与伪吴张士诚合。徐公被围于牛塘,王与诸将力战,大败其众。擒士诚枭将张将军。冬十有一月,除统军大元帅。丁酉春三月,遂克常州,迁中翼大元帅。夏四月,从徐公下宁国。秋八月,克马驮沙。冬十月,取池州。戊戌春,擢江南行中书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冬十有二月,上亲取婺州。己亥夏四月,转镇国上将军同佥书江南等处行枢密院事,守婺城。寻命攻衢州,降之。冬十月,升佥院。十有二月,攻杭州。庚子夏五月,召还京师,从徐公拔安庆赵普胜之水寨。时伪汉陈友谅扬言拔安庆,王策其必攻池州,以羸弱守城,伏锐士于九华山。明日友谅兵果来攻城,伏兵四合,俘杀万余人。六月,友谅入太平、犯龙湾,王共谋击败之。已而上整舟师,袭友谅。留王守京师,军民无敢哗。辛丑春三月,拜江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秋七月,从上取安庆,破江州,回守龙湾。冬十有一月,张士诚出兵寇长兴。上时驻九江,闻报还京师。命王往援,士诚兵败,俘杀五千余人。壬寅春,修安庆城。罗友贤构乱,据池州神山寨,将与士诚通,杭歙震动,令王往攻之。癸卯春正月,擒斩罗友贤,余党悉平。三月,张士诚遣兵围刘福通于安丰,王从上击之。将战,王突入其阵,三战三胜,敌兵大败而去。俘获士马无算。遂同徐公围庐州,凡三月。城将下,适陈友谅攻南昌,王解围而还。秋七月,从上率诸将往援。八月,遇友谅于彭蠡湖之康郎山,王与之联舟大战。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纵火焚伪平章舟,风急火炽,十里之间湖水尽赤。敌将张定边,素号枭猛,奋前迎战。王射之,定边中矢走,友谅乃退保安山。诸将以友谅兵尚强,请纵其去。王独不言,及我师出湖,皆言江流湍急,欲放舟而下。上知其情,命以舟扼上流。王应之。诸将乃避流而上,舟蔽江面。控湖者旬有五日。友谅军食乏,出江求战,王遣火舟、火筏御之。敌兵奔溃,追北数十里,与之酣战,自辰至未不解。上所乘舟及王舟,皆胶于沙。王既脱御舟,而己舟被围,复力战而脱。于是友谅中流矢死,士卒十万皆降。未几,其臣立友谅之子理于武昌。冬十月,王帅师讨之,四面合围。甲辰春二月,理衔璧出降。荆湖之地,望风皆附,升中书平章政事。秋七月,从徐公取庐州。八月,遂自将兵,平临江之沙坑、麻领、十洞、牛陂诸寨,进取赣州。乙巳春正月,克之。悉定南安、南雄、韶州。夏五月,还兵取安陆、襄阳。冬十月,从徐公克泰州。丙午春三月,复从克高邮。夏四月,淮安、濠泗、徐宿、安丰皆下。秋八月,诸将攻浙西,师次太湖,伪万户尹义等逆战,王擒之。直趋湖州之毗山,与敌兵水陆鏖战,敌兵大溃。遂抵城下,塞其四门,昼夜环攻之。伪丞相张士信,悉发境中兵为援,屯于旧馆,出我师之背。王统奇兵,由大全港入,结营东阡,复出敌背,且填壅沟港,绝其归路。士诚知事急,亲出兵拒国。王一鼓胜之。士诚复遣其将徐义,统赤龙船亲军来。后王复击败于乌镇。冬十月,旧馆降,得兵六万。十有一月,朔州亦下,遂进围平江。丁未,围之益急。士诚收合余烬,犹背城百战。降其将士且尽。秋九月,始克之,缚士诚来献,籍其兵二十有五万。乃加授中书平章军国重事,疏封鄂国,进爵上公。

冬十月,复授征虏副将军,同徐公奉命北伐。戊申春正月,上即皇帝位,国号大明,改元洪武。王与徐公,下山东诸郡,遂攻汴梁,守臣李景昌遁。进攻河南,敌兵五万,屯于洛水之北,将出迎战。王布阵既定,单骑执弓矢,冲入其队。敌发二十骑,攒槊刺王。王一箭中其前锋,大呼杀入,悉获其众,而河南诸城先后皆平。上幸汴京,谋取燕都。秋七月,徐公与王渡大河,河北诸郡又平。八月二日,燕都不战而克,元君北奔。师次太原。其守将廓廓帖木儿帅众来御,其锋锐甚。王与徐公谋,曰:“我骑兵虽集,而步卒未至,何以能战,莫若遣精骑,夜劫其营,其众可乱。众乱,主将可缚也。”徐公如王言,廓廓帖木儿果中伤而遁。己酉春正月,进攻大同,竹贞弃城走,河东又平。遂西入秦,张良弼遁,李思齐迎降,奉先、凤翔、巩昌、临洮又平。夏五月,元将也速兵侵通州,有旨命王以所部军东还拒之。遂捣永平,过惠州,获江文清士马以千计。至大宁,也速遁。破开平,元君又北奔,追至北河,俘其宗王三人及平章鼎住等。凡得军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全师还燕。次柳河州,得疾而薨,享年仅四十尔。

王之为人,守谦而不矜,有功而无过,运筹决胜之力,不学而能。其从大将军东征西伐,而能遵守节制。及其自将兵,则所至无不克捷,由其智识明,而材力雄,故施之各得其宜。呜呼!若王者,可谓开国之殊勋者矣。

王之曾大父四三府君,累赠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中书平章政事,追封开平王,谥庄简。妣张氏,追封开平王夫人。大父重五府君,累赠仪同三司、上国柱、少保中书平章政事,追封开平王,谥安穆。妣陈氏,追封开平王夫人。父六六府君,累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靖懿。妣高氏,追封开平王夫人。妻定远兰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上所赐名;女三人,长许为皇太子妃。余皆幼。

臣濂闻之,昔日唐太宗起兵而定天下,当时有尉迟恭者,弃刘武周,仗剑来从。其后辅成唐业,而恭之功为多。于是生有鄂国之封,殁有忠武之谥,今王之功,非恭所可及。上之所以遇王者,封谥与之虽同,而其王爵之加,恩数优渥。揆之于唐,诚又过之。史臣所谓,君臣相遇千载一时者,岂不异世而同符也哉!是宜铭诸贞石,传之千万世。一以昭圣天子垂念功臣如此之至,一以著王之勋烈于不朽云尔。

铭曰:圣皇开天,豪杰四从。龙兴而云,虎啸而风。义旗所指,山岳震动。飙驰霆舂,孰不神悚。维忠武王,其气至刚。仗剑来从,飞渡大江。无坚不摧,无敌不碎。席卷长驱,易如拾芥。平定吴越,帖荆抚淮。威声所加,小大毕来。齐鲁既宁,汴洛亦定。直指幽燕,不战而胜。元君远逝,六军倒戈。本根既拔,何有条柯。乃收晋冀,乃清秦陇。乃徇辽海,人百其勇。茫茫朔漠,滦河所经。誓将划涤,边尘弗惊。王之忠精,上贯天日。烨其有光,亘古不没。幅员之广,汉唐莫过。马蹄所及,王功为多。十五年间,百战百捷。备殚勤劳,光辅帝业。翊运之勋,靖远之威。在古或罕,于今见之。大功垂成,王忽长逝,当宁兴哀,如失一臂。爰加恩宠,用锡王封。衮衣绣裳,照耀泉宫。天子曰:“噫!未慊朕志。其推尔爵,上褒三世”。死生哀荣,孰可比焉,王虽云殁,生气凛然。钟山之阴,隧道有石。词臣勒铭,垂示千亿。

“魏国忠懿公神道碑”元末(1321年-1368年)

该碑以记述忠懿公阿里罕、其孙赫赫的宦迹生平为重点,兼记这一西域望族的先辈家世。碑文存于《清河集》卷六,由元元明善奉命写成。

章佩少监赫赫,由宿卫百官,天子嘉之。侍臣奏曰:“赫赫之父易木剌金,官至平章政事。大父阿里罕,官至中书左丞。曾大父札马刺罕(丁),官至大名路达鲁花赤。,官,赠推忠协公佐理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魏国公,谥忠惠;左丞,赠推诚宣力功臣、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柱国,追封魏国公,谥忠懿;达鲁花赤,赠顺节功臣,资德大夫、中书左丞、上护军,追封魏国公,谥安顺。母阿木刺;祖母兀鲁阿迷失、蒙古乃蛮氏、完颜氏,并封魏国夫人;曾祖母氏封魏国夫人。赫赫之三代封世加爵,谥墓神道,当有石刻,请下词臣(下有厥文)曰:“忠懿碑,可命元明善为之文。”

臣谨按:忠懿公,小字刺罕阿,西域人也,为其国望族。下有厥文太祖皇帝佩之金虎符,为大名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达鲁花赤者,夏言也,惠爱在民。丁未岁葬焉。夫人卒于戊申岁。安顺公三子,公居其次。中统年为大名路达鲁花赤。至元四年,改路总管府事,阶朝请大夫。九年,改知太原路总管府。十年,迁少中大夫,佩襄阳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元年,迁嘉议大夫、宝庆路达鲁花赤。十五年,迁中奉大夫、湖南道宣慰使。十六年,改广南西道宣慰使。二十年,改福建道宣慰使。二十四年,改河东西宣慰使。二十五年,道宣慰使。二十七年,迁四川行尚书省参知政事,不赴。二十九年,迁资善大夫、江西行中书左丞。大德改元,改湖广行中书省左丞,进阶资,未任,以疾薨。实是年也,子护柩,葬襄阳城西万山之原,从民怀也。春秋五十有九。

公娶乃蛮氏,五年卒。再娶完颜氏,大名宦族。至元十四年。三娶晃曰赵氏,氏。忠惠公,完颜夫人出也。次曰乌马儿,朝大夫,监桃源州事,赵氏出。次曰班,西行台监察御史。一女子皆。

赫公,机警疏朗,有才。在大名,渠涨,魏人苦之。疏水道,严堤坊,人受其利。在襄阳五年,新附,禁戢兵士通商,抚农饥,济民。在宝庆,羌周龙兵起殃不及民。讨占城,讨交趾,皆尝供亿。军兴立而集事,凡所临莅,咸有能称,当为名臣云。忠惠公为侍郎,为宪官,宰相为贤,议大者必,忠懿公可称有子者矣。少监甫出,二十而孤,尚贤乐善,提身正立,成其父之不逮,其所至止盖未可量。臣奉敕为之铭。

铭曰:汉通西域,才不汉用。元帝万国,寸才是送。不挟诗书,亦归圣统。圣统煌煌,卿士俊良。士气以昌,帝历以长。维忠懿公,克奋于庸。趋事赴功,南北西东。无倡不随,无引不从。秉我公忠,济之和同。而无声侬,安尔髦童。官五十年,十有四迁。一日其贤,罔或怨言。反葬吉兆,襄阳之堧。丰碑揭竖,对岘之前。耆旧追,靡不涕涟。猗羊叔子,千古比肩。忠惠又相,大业端亮。伊国之毗,伊民之望。宛其归,善人丧。司封敕,三世道饰。词臣奉诏,尔文与曜。十祀其闻,由有肖孙。拓本碑在襄阳。

“宋国公冯胜追封三代神道碑铭并序”约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该碑详细记载了明朝开国大臣冯胜的生平事迹,简介其兄、明初大将冯国用及其家人因兄弟二人受封的情况。碑文由明学士刘三吾撰,收于《皇明名臣琬琰录》卷四。

尝读《小雅诗·天保序》有曰:“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然后君推恩以待臣下,臣子当感恩受及其亲之恩,以报君上。君亲之恩,天地之造,不容名言;臣子报上罔极之恩,讵言语所能形容其万一哉!

当元政不纲,宇内幅裂,群雄蜂起,皇上以神武之资,济艰迍之运。时时则有若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疏附先后,折冲御侮。于是,冯胜兄弟,夤缘会遇,为时爪牙,从龙济江,获展尺寸,以有今日,非偶然也。乃洪武二十二年,诏公侯各还其赐之缗镪与造第舍。继赍金帛,安富厥家,追封三代,用生者爵。墓之享堂,则备物肖像,砻石树碑,悉出内帑与为之。以三吾职在翰林,式司纪载,恳文其事。

公之先泗州幕山人,有远祖失其名讳,再移家光州固始。近代里中有老卒,见冯家祖先出《始祖征西将军异者传》,为征西将军异之后。曾大考讳元善,家世业农,以曾孙贵勋,阶爵赠如其曾孙;妣史氏,国公夫人。祖考讳信,赠如其孙;妣朱氏,国公夫人。内徙今凤阳定远之左,家焉。考讳文质,赠如其子,隐德不仕;妣汪氏,国公夫人。生三子,公其季也。

公名胜,赋性谨厚,有智而勇。当兵兴时,念不能坐受鱼肉。甲午之岁,同兄国用,伏谒今上于妙山,从克滁州、三叉河、和州、版家寨。度(渡)江克采石、太平等处。陈也先来犯和州,人马三倍我师,以庙算制胜,获其全军。也先丐死不得,则愿款附。刑牲与盟,饮血而呕,知其怀贰,必不令终矣。其军之投戈也,环上而寝,悉其兵士,唯公一人侍侧竟达曙,无他。是役公先陷阵,众乘势崩之,遂擒也先。丙申二月,从破台中丞蛮子海牙水寨于采石。三月,进攻台城,拔之。还军,从击镇江、丹徒、宁国,授万户。丁酉,克甘露、松山、望亭。戊戌,克泰兴、宜兴,授元帅守御。

庚子,国用卒。由亲军指挥封郢国公。公袭其职,仍掌亲兵。伪汉陈友谅,悉众来寇。公冲其中坚,败之于龙湾,继复采石、太平。壬寅,克安庆、江州,升都护。癸卯,应拔安丰,升同佥。调击庐州。甲辰,从拔武昌,得庐州。乙巳,克泰州、海安坝及江西诸郡。丙午,淮安、安丰、浙西、旧馆、苏州,悉从诸总戎下之。吴元年丁未,升银青荣禄大夫、都督府右都督。是年,克山东诸郡。

戊申春正月,上即帝位,国号大明,改元洪武。其年十月,授副将军,克开封、河南、潼关、怀庆、太原、泽潞等处,悉平之。二年,授征西将军,克陕西、凤翔等处诸郡,进兵追元大将军李思齐于临洮,降其全军。河州等处以次俱下。三年,大败元总兵扩廓帖木儿于定西,回京,封今爵宋国公,守镇陕西。四年,分兵三道北征,公以征西将军由西道取甘肃等处,败元将失刺兵,败朵儿,入于虎刺罕,获人马数十万,羊马驼称是,进拔肃州等处,至亦积乃,败俞宝兵。五年,回军。六年、七年,练兵临清、北平,继往大同。八年,自大同征元末卜散不剌等地,回镇陕西。十一年,回军。十二年至十七年,连镇河南,抚军抚民,民兵欣附。明年,以久镇于外为劳,上乃召还,遣礼曹赍羊酒慰劳之。其年秋,授征虏大将军,总兵北征,屯兵绛桥,操练两月而还。二十年,佩征虏印,总步骑三十万,城大宁等处北征。元边将纳哈出,受其学士也先帖木、国公官童平章蠢台降款,所部悉降,驱之入山海各城屯住。二十一年,往东昌等处调各城达达军,随颖国公傅友德征云南。达兵至常德、四川等处叛。其夕继往永宁镇守沿边,抚安达军。二十三年秋,蒙恩赐第,追封之典制词所谓:“尔胜居京师,除肘腋之忠。历征战,建爪牙之勋。平定中原,宣力内外,佐成混一,是勋也发纵指示之力也。朝廷既待之隆而报之厚矣。”在公则曷敢以此自名哉!

呜呼一门兄弟,两封公爵。郢公不寿,公也克寿。是使兄所赉志不能卒报者,而公所著微劳,不惟不克报,乃因之益以显扬其先。郢也!宋也!幽明之感,为何如哉!遂申之以歌,歌曰:

真人为时作民主兮,揭日月于中天。爪牙从龙亦奋起兮,际风云于八埏。郢公去宋公继兮,式克振后而光前。禀庙谟而廓疆宇兮,爵弥进而志弥坚。其一

赐之第赍以金帛兮,既安富其家声。霈厥泽渗及漏泉兮,又尊荣其先亲。以愚臣不知所以显扬兮,复俾勒文乎坚珉。祖孙相望感洪造兮,矢衔结而无其因。则愿世笃忠贞兮,等带砺乎万亿之春。其二

“皇明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追封黔宁王,谥昭靖沐公神道碑”约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碑文由明王景受命撰写,收于明郑敏政辑录的《皇明文衡》中,该碑记述了明初回族大将沐英的帐前战绩和为官政绩,简介其先辈妻子、时人评介,是研究沐英家族及明初战事边事的重要资料。

皇明以神武定四方,混一区宇,懋德提祉,东渐西被,罔有内外。时则有若貔虎之士,翊运之臣,汛扫爬梳,用能咸和,天休以集大命。草昧之初,各奏尔功,归于有德也。至于内托肺腑,而建丕绩者,则成于天地涵育之功也。是以一举而开闽关,大业辟矣;再奋而运斗枢,大政立矣;三历而西略,自西徂南,大统一矣。翊亮之功,昭兹甚明。此皇上之所以始终垂眷,大有造于黔宁也。

王讳英,字某,姓沐氏。凤阳定远人。元季天下难作,王在童稚,丧所怙,鞠于母氏,母氏复物故。时皇上龙飞凤阳,往拜于门。上奇而育之,赐国姓。既长,机敏过人,数从征伐。终日侍侧,无戏色,亦无惰容。弘量孝恭,出于天性,上益奇之,滋欲试以事。

同类推荐
  • 信仰文化

    信仰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国学”一说,兴起于20世纪初,而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出现过“寻根”热潮,90年代“国学”再次掀起热潮遂至今。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使着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源头,“国学热”现象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正是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位的时刻。
  •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这些故事传达了中国人心目中对一切美好的向往:追求万物平等、与大自然和睦相处、逍遥飘逸的神仙境界、长生不老……这些故事的流传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长久不衰,让中国人在平凡生活中活出更多的乐趣。
  • 中国名匾

    中国名匾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匾额遍布神州大地。匾额既是著名建筑和风景名胜的点睛之处;风景名胜也因有了大学者,大文豪、大书法家和大政治家题写标名,而增色,而传名。匾额与名由胜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集建筑、文学、雕塑和书法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热门推荐
  • 星月劫之倾世魔妃

    星月劫之倾世魔妃

    她,一代侠女,斩妖除魔,成为众妖魔斩杀的对象。他,一代魔君,冷酷无情,却被自己人打成重伤。她与他本无交集,命运的齿轮转动,让他们相识……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他一瞬。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长活一世,却能记住她说的每一话。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 混沌剑王

    混沌剑王

    腐败剑出,万物凋零!绝世剑蛊,所向披靡!苗疆蛊术、茅谷道术、风水相术、赶尸术等等不为人知的流派,究竟谁家,才是最强王者?
  • 涅槃重生:嫡女惊才

    涅槃重生:嫡女惊才

    在现代活的不如意的复依雅,在一次偶然的时机下穿越到了历史上无记载的东焰国,并成功的换上了相府嫡女的皮囊,且还遇上了富可敌国的百里,本在现在默默无闻的她,在东焰国却掀起了一番不小的轰动,在自己一步一步计划未来生活的同时,也发现了这个身体的秘密,在遇到良师、益友的同时,也不忘散发自己的魅力,成功捕获众多财力、实力不小的人青睐,正所谓人生是不完美的,既然有人喜欢,必定有人嫉妒、恨之入骨,就看重生的欧阳夏怎么再活一次。
  • 万般法门

    万般法门

    异魔来袭,稷下学宫的的楚源再世为人。然而这个世界,居然也有异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夏天我来了

    夏天我来了

    一位不懂什么是爱的少年,在高中遇见了她,他和她的故事由此开始。
  • 渔夫子

    渔夫子

    尔虞我诈的争斗,人性的考验永无止境。这一切的故事在此展开
  • 高考正当时

    高考正当时

    本书是一部全景展现现代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教育宝典”,围绕五个家庭展开。描写五个性格迥异、不同成长经历的高中生,在应试环境下,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所经历的种种欢喜悲伤。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故事。希望给迷茫焦虑中的家长以启示和慰藉,并引发全社会的思索与探讨。是一部适合亲子共读的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长,都会在传神逼真的细节中找到共鸣,于喜怒哀乐中悟得教育的真谛,并能够正视成长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最后达到互相理解。你对孩子(家长)不能说的话,我们来替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