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1800000019

第19章 60—7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的形成和发展(3)

从这份传单可以看出,革命民主派是在精心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但是,传单没有发出,就被奸细告发了。原来,一个名叫弗谢沃洛德·科斯托马洛夫的枪骑兵团少尉,受委托在莫斯科的一座地下印刷所印制了这份传单,但他立即将传单交给了当局。这样,企图散发这份传单的事,打一开始,就胎死腹中。1862年5月底,科斯托马洛夫在莫斯科侦察委员会口头供认,车尔尼雪夫斯基可能起草了这份传单,它是经由米哈伊洛夫抄写好,转交给他本人的。这一供词随后呈报亚历山大二世。米哈伊洛夫最先被逮捕,接着于1862年7月5日,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并被关进彼得保罗要塞。审讯进行了两年,一无结果。车尔尼雪夫斯基拒不承认他与该传单起草有任何干系。对他草拟传单的指挥没有任何法律证据,完全是建立在伪证基础上的,就是直到今天,人们对此也是疑团重重。但尽管如此,当局仍判车尔尼雪夫斯基有罪,服苦役14年。这还是经由沙皇核准,减了一半苦役的,不过条件是,苦役期满后仍得终生居留西伯利亚,不得返回欧俄。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在1864年5月19日,当局还在彼得堡美特宁广场举行了人身侮辱性的“公民处死仪式”:车尔尼雪夫斯基被钉在“耻辱柱”上15分钟,随后由沙皇官员在他头顶上折断长剑,以示“褫夺所有公权”。接着,车尔尼雪夫斯基被发配西伯利亚,到亚历山大工厂服苦役。苦役期满后,又被发配西伯利亚最偏僻苦寒的一个地方——维留斯克。俄国革命者曾不止一次企图从西伯利亚流放地解救车尔尼雪夫斯基,但都没有成功。1883年,在55岁的年纪上,车尔尼雪夫斯基移居阿斯特拉罕,但仍被置于警察监视之下。只是在1889年,在他病逝前几个月,才被允许回到故乡萨拉托夫。

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前,在1862年2月曾写过一篇文章,取名《没有收信人的信》。他是以民主派阵营代言人的身份,写给亚历山大二世的。他企图通过此文在合法出版物上揭露农民改革的掠夺性本质,但文章寄给《现代人》杂志后,遭到了书报检查机关的查禁。这篇文章实际上系统地说明了这场改革的原因、性质、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以及将会引发的后果,等等。谈到改革的原因,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克里米亚的“军事失利”,“向社会各个阶层暴露了社会在战前所处的那种制度的无能”;原以为英法只是“在我们外衣上戳了一个小窟窿”,仅需修补一下就行,但后来才发现,这衣服已“到处都已破旧不堪”,非废除它不行。《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423—424页。但政府建立并推广了这个农奴制度,依靠贵族又是它的“不变的准则”;现在政府“要着手废除它亲自确立的、被贵族极其珍视的特权”,这实际上是等于“靠旧制度的力量来废除农奴制度”,“所以这整个制度本身没有力量来废除它”。《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428、423页。这便是改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这种矛盾决定这场改革是农奴主主导的一场农奴制的改革,因此只能是“对贵族的偏袒”,是“在废除农奴制度的形式之后保存农奴制度的实质”。同上,第428—429页。所以,改革的结果必然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车尔尼雪夫斯基引用沙皇政府《编纂委员会文件附录》中的资料,以官方之手掌掴政府之脸,证实“在以前农奴制度下,农民为每亩份地缴纳的代役租的平均数是2卢布9戈比。……按照新的章程,农民应当为自己的每亩份地缴纳2卢布30戈比半”;同上,第447页。而且计算表明,这一“改革”还使每个农民减少了几乎1俄亩份地!

但是,这篇既向亚历山大二世陈述,又向农民揭露这场改革骗局的文章,在当时因被检查官扣压而没能发表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只是到12年后的1874年,才在苏黎世出版的民粹派刊物《前进》上发表出来。

1861年,俄国有一个叫作“大俄罗斯人”的团体,在改革法令公布后,于这年6月到10月,连续出版了三期都叫《大俄罗斯人》的地下期刊;第四期也是最后一期,到1863年才面世。所有这几期,都是由赫尔岑的《钟声》在国外重印的。《大俄罗斯人》遵循的是温和派观点,主要面向有教养阶级,即俄国的所有反对派——从革命民主派到自由主义的地主贵族反对派。《现代人》杂志的撰稿人В.А.奥勃鲁契夫和赫尔岑的一位化学家朋友В.Ф.鲁根宁,参与了《大俄罗斯人》的工作。《大俄罗斯人》同样对1861年改革持批判立场,要求把份地返还农民,赎金由国家负担。它还主张出版和信仰自由,取消等级特权,承认民族权利,允许波兰独立。它还建议发起一个运动,向沙皇递呈呼吁书,要求召开由自由选举产生的制宪代表会议;同时,《大俄罗斯人》也广为宣传,着手在各地建立秘密组织(委员会)。

在1861年出现的其他宣传品中,以《现代人》杂志撰稿人Н.В.舍尔古诺夫和诗人—翻译家М.И.米哈伊洛夫起草的传单《致青年一代》,语言最为犀利,影响也颇大。这份传单,在这年7月经由赫尔岑伦敦印刷所印制,随后运往俄国各地散发,发挥了较大作用。该传单面向急进知识分子,首先是大学生。它向青年人发出呼吁:把他们称作“人民的领路人”,认为“最能拯救俄罗斯”的“真正力量”,是“青年一代”。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它预言,沙皇如果不在改革问题上作出让步,就有可能“爆发总的起义”,那时“不满的人们将更坚定,他们将提出极端的要求”。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传单宣称:“谁也没有像我们俄罗斯人这样在否定方面走得这么远”,“如果为了实现我们的要求——为了在人民中分配土地必须杀掉10万个地主,那我们也毫不手软”。同上,第9—10页。

传单作者以“人民派”自居,以尖刻犀利的笔触,抨击了这场农民改革和沙皇政府的欺骗性政策,提出改革的首要目标和要求是:建立选举产生的“为人民利益办事”的政权;实行言论自由,消灭一切书报检查机构;实施审判公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存村社土地所有制,发展人民自治。还号召在人民中展开宣传活动,组织团体并推举出干练的领导人。当局无法制定Н.В.舍尔古诺夫为传单起草人;该传单案件中,М.И.米哈伊洛夫最后被判服6年苦役,在严酷折磨之下,诗人于1865年在西伯利亚死于肺痨。

(二)大学生学潮和传单的传播

1861年秋大学校园爆发的学潮,构成了60年代初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潮的导火索,是政府在1861年7月发布的《临时法规》,它加强了对大学生的监视,并对平民知识分子入学增设了种种限制。1861年9月,学潮首先在彼得堡兴起,10月就扩大到了莫斯科、喀山和其他有大学的城市。在首都,彼得堡大学的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游行。警察强行将游行驱散,数百名学生遭到逮捕,并被关进了彼得保罗要塞。一些进步教授为保护学生,发表演说,向当局发出抗议和交涉;他们当中有两位教授,Н.И.科斯塔马罗夫和П.В.帕夫洛夫,因此而受到政府迫害。接着,莫斯科发生的学生游行,为警察的枪杀所驱散,当局还对参加者进行了逮捕。对于在彼得堡、莫斯科和喀山发生的大学生学潮,政府以临时关闭大学作为报复。赫尔岑在国外呼应国内的学潮,在《钟声》上向大学生发出呼吁,号召他们“到民间去”。欧洲各国对1861年秋发生在俄国的学潮,也广为报道和传播。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沙皇政府不得不着手制订大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1861—1863年,俄国的社会运动除学潮外,还以广泛散播传单为特点,因此在俄国解放运动史上,这几年被称为“传单盛行的时期”。1862年春天到夏天,是传单大量传播的一个阶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传单,诸如《告农民书》、《致士兵书》、《向人民呼吁》、《致军官》、《告受教育阶级书》、《土地自治局》等等。传单如雪片飞扬,四处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给人印象最深的,是1862年5月在彼得堡广为传播的《青年俄罗斯》。

《青年俄罗斯》的作者,是莫斯科的一个大学生和地下大学生小组领导人彼·格·扎伊奇涅夫斯基。他因出版非法小册子被关了牢房,这份传单就是他在监狱中起草的。传单由于表达了俄国解放运动中最急进的思潮,因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一思潮,后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极“左”的“最高纲领派”组织,采纳涅恰耶夫派和布朗基派的思想形态,在它们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发展。由于这个原因,对这份传单的内容稍加详述,是非常必要的。

《青年俄罗斯》比前面谈到的《致青年一代》,更加急进。它对赫尔岑及其《钟声》以及《大俄罗斯人》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赫尔岑“开始走向反动”,他的杂志“带有自由主义纲领色彩”;《大俄罗斯人》则“满足于”自由派分子的“愿望”,表达了“错误和落后”的“意见”。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第24—26页。因此,《青年俄罗斯》对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与《钟声》和《大俄罗斯人》不同的方针和路线。

首先,关于当时的形势、阶级关系和任务,它认为,“俄罗斯正进入自己历史的革命时期。只要观察一下各阶层的生活,就可以看到,现在社会分为两部分人”:一是“人民派”,一是“保皇派”。它把自由主义“反对派”也无条件地划进“保皇派”之列。因为在它看来,这一小撮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人,虽“咒骂沙皇,要求立宪”,但和沙皇“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样,《青年俄罗斯》就将阶级关系简单化到了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程度,完全否认了中间力量的存在。

《青年俄罗斯》对地主官吏和沙皇统治极端仇恨,对沙皇制度对人民的迫害和压榨,燃烧着仇恨的怒火。这种仇恨的怒火,甚至激使作者对保皇派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多多地流放吧!多多地处决吧!激起并加强舆论的愤慨吧,迫使革命派时时刻刻为自己的生命担心吧,不过要记住,你们将以此加速革命的来临,现在压迫越重,将来复仇便越无情。”同上,第23页。

《青年俄罗斯》认为,“摆脱这种状况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革命,流血的和百折不挠的革命,这种革命应当对当代社会的全部基础毫不例外地进行彻底改造”。

它指责赫尔岑“放弃暴力”时说道:“我们将做得更彻底,不仅要赛过1848年那些可怜的革命家,而且要赛过1792年那些伟大的恐怖主义者。如果我们看到,为了推翻现存制度必须比90年代雅各宾派所流的血多一倍,我们也不害怕。”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第25页。在这里,传单几乎变成了对“极端主义”和“流血”的讴歌。这份传单中说:“要想做成点事是非采取极端的措施不可的”;我们不害怕“血流成河”,“我们将齐声高呼:‘拿起斧头来!’”传单呼吁,不要怜惜“保皇派”,“如果这帮坏蛋敢于到广场上去,那就在广场上打,堵在屋子里打,在城市的小胡同里打,在首都的大街上打,在乡村里打!”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第30页。

传单特别鼓吹一种在革命斗争中没有中间派和中立派的策略,“谁不和我们站在一起,谁就是反对我们,谁反对我们,谁就是我们的敌人,而对敌人就应该用一切手段予以消灭。”同上。

这份传单是以“中央革命委员会”的名义散发的。它认为,当时所有的传单和机关报,都“不值得多谈”,它们都是充满着“自由主义的高谈阔论”,“都找不到充分表达革命纲领的东西”;而唯独它自己所代表的力量才是革命的,因此,他们要用这份传单“刊载据以建立新社会的原则”,“在以后各期上”,也要“更详尽地逐条发挥”这些原则。同上,第26页。

那么,他们所主张的“新社会的原则”是什么呢?

概括起来,就是:主张在各州结成联邦的原则下,建立“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同上,第28页。而各州则由农业村社联合而成。它还主张实行普选制,所有国家机关和司法机构都由选举产生;实行土地社会化,合理分配税收;要求妇女解放,给妇女以同男子完全平等的政治权利;对儿童实行社会教育;主张波兰独立;等等。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青年俄罗斯》提出:“革命派应当把专政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为此要不惜一切代价。”同上,第28页。

当时社会上除了宣传这种急进主义主张的传单外,还流传着其他各种各样的传单。

(三)虚无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皮萨列夫

虚无主义的出现和传播,曾是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俄国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俄国社会政治生活处于危机关头,社会基础结构发生断裂,面临急剧变革时刻所出现的。它所固有的特点,正像这一用语所表示的涵义那样,是对社会普遍通行的价值原则持全面怀疑态度,主张对一般理想、社会生活形态、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进行全面否定。这一方面表现了它富于进取的否定精神;另一方面,也往往走向片面和极端,将对事物的认识推向了绝对化、片面化和极端化的地步。

19世纪60年代俄国虚无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公认是富有才华的政论家和文学批评家第米特里·伊万诺维奇·皮萨列夫。

皮萨列夫(1840—1868),出生在奥尔洛夫省叶列茨基县一个叫兹纳缅斯克的贵族庄园。他在孩童时代就离开了双亲,在亲戚家读书成人。他自幼聪慧好学,1856年在他16岁上就进入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系读书。在这里读书的五年间,他就开始发表文章;这个时期,他也家道中落,不得不过着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所写的巴折洛夫那样的平民知识分子生活。他一生坎坷曲折,短暂局促,其身影像一颗彗星一样,迅疾掠过俄国的天空,但其光焰耀眼夺目,令人追思联想,因而也影响了俄国思想发展的轨迹和历程。

皮萨列夫属于60年代的革命民主主义阵营,他是沙皇专制农奴制度及其神圣化的意识形态的毫不妥协的敌人。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是那个年代第一批革命传单的起草者,宣称要以暴力消灭沙皇制度。他坚定地维护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在1861—1862年间,曾热切地期望革命风暴的来临。

皮萨列夫认为,改造社会的基本力量,是用最新科学成就武装起来的“批判思维的现实主义者”。他所说的“现实主义”,就是“合情合理地追求利益”;在他看来,“这种追求必须严格节省智力,即不断否定那些对谁也没有益处的智力活动”。Л。普洛特金著,高惠群译:《皮萨列夫》,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85—86页。

同类推荐
  •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书稿是吴建民大使公共外交的记录,记录了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参加各种会议的情况和感受,目的在于帮助中国读者认识世界的变化,向世界说明中国和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作者以外交活动家的亲身经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做了具体而生动的阐释。
  • 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既然我们都是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就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本书从网络时代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和权力进行考量,以领导行为的六要素为主线,探索在这个以服务与引导为特征的新时代,领导者如何系统整合浩如烟海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智慧,才能启发思路、创造价值,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1947至1950年是美国与中国外交关系最为关键的年代,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中国政局发展,一直是美国思索的外交主要议题之一。基于共同的反共理念,美国当然希望国民政府能稳定中国政情,以便对抗苏联在东亚的扩张。但事与愿违,国共在战后的对抗过程中,国民党虽然最初胜券在握,但最后却败退台湾。这种诡谲多端,甚至始料未及的中国政局,深深困扰着杜鲁门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探究这个时期杜鲁门政府是如何制定对华政策,以面对风云莫测的中国政局的,是一项颇具意义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存在着外交与军事上的考量,前者以国务院为主导,后者则以国防部与其所属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为咨询对象。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集中在探究美国军方,尤其是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究竟以何种角度协助杜鲁门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的。探究军事单位在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上所扮演的角色,和传统上以国务院的角度为切入点,是有所分别的。
  • 源于实践的思考

    源于实践的思考

    本书收集的是作者近年来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宁夏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课题和一些自选课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的还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书中具体收录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浅谈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异世之最强吃鸡少女

    穿越异世之最强吃鸡少女

    当体育专业的网瘾少女穿越到真正的刺激战场,且看她如何打怪升级吃鸡,顺便还拐了个帅男朋友!
  • 拉风帅宝:邪少快接招

    拉风帅宝:邪少快接招

    “乖乖的听话,别动……”北辰萧的声音前所未有的温柔,这个女人现在的无助激发了他的柔情。“放开我……”冯唐唐依旧拼命想将北辰萧推开,一张精致的小脸羞红的差点滴出血来。“叔叔,你在对我妈咪做什么!”冯小乐是全世界最可爱、最聪明、最帅的小孩,也有着全世界最拉风的妈咪,不对,最脑残的妈咪!
  • 知遇不成恩

    知遇不成恩

    一介平民董知遇在爱情里输的倾家荡产,口服心不服。结果三年后,相遇时,背景大图上滚着他们将喜结连理的新闻。她笑如桃花,谁还没有个青梅竹马?他有未婚妻,她有青梅竹马。要是两人破镜重圆,两对变一对,董知遇思来想去觉得不划算。没曾想,那人死皮赖脸,双手赞成。
  • 和偶像互换身体

    和偶像互换身体

    如果有一天你魂穿成为了自己的偶像该怎么办她和自己的偶像交换了身体!她摇身一变变成了坐拥微博粉丝数千万的明星而他变成了一名医科大学的大学生两个人从此开始相遇相识相知
  • 玄天万象

    玄天万象

    修神者,练绝世神通,掌无上神术。武者,夺天地之造化,逆天改命。无魂少年,右手龙臂,身怀神种,以无尽战意,打破命运束缚,怀抱红颜绝色,弑神战武,决战天宇!
  • 捡了个方舟

    捡了个方舟

    在这里,为了生存。你必须学会打猎,驯化,种植,研究,建造,甚至掌握天气。
  • 迷橙

    迷橙

    “倾城,你是我的,只能是我的,谁也不许碰!”唐敬盯着倾城的双眼,霸道地宣布他的主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命的写照

    生命的写照

    蓦然回首,人生将近五十个春秋,三十载的笔耕生涯,无不在空前的历史背景下饱经了“从小失去母爱”“铁窗生涯”“自学之路”“历尽贫寒”这四大不幸的人生磨难中度过。因此,我要说,是三所“特殊大学”造就了我的人格力量,是“九死一生”的人生经历让自己把握了生命的真谛!或者换个说法:“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所以说,也是“十大梦幻”演绎了我超越混沌的自由飞翔,更是“七大爱好”陶冶了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和高尚情操!一个充满了不幸和坎坷的时代,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人生观!我的《牧羊人之子》《不幸的大学》《生命的写照》人生三部曲就是在这种历尽了苦难而痴心不改的环境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