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1800000022

第22章 60—7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的形成和发展(6)

对亚历山大二世的行刺事件,成了60年代走向政治反动的转折点。1866年5月13日,沙皇下达御旨,加强了各省的权力。自此,反动势力向民主报刊发起了进攻。民主阵营的杂志《现代人》和《俄国言论》先后遭到查封。高等学校和大学生也受到了更加严重的迫害。接踵而来的是改革发生倒退,特别是自治会的权利遭到了限制,城市自治机构改革的筹备工作也因此拖延了下来。

然而,历史是停不下脚步的。反动势力终究阻挡不了民主运动的发展。1868年秋到1869年春,彼得堡高校学生“不轨行动”的浪潮又翻腾了起来。从彼得堡大学到技术学院,再从这里到外科医学院,到处都是一片骚动。接着,大学生的学潮也掀动了莫斯科大学的校园。在这样的情势下,新的学生社团又在秘密酝酿中产生了。

在这期间,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一个是教堂附属学校教师、大学旁听生谢尔盖·涅恰耶夫,一个是年轻的新闻撰稿人彼得·特卡乔夫。他们在这期间因为积极参加学潮的机缘相知相识,在1868—1869年之间的那个冬天,又共同组织了一个彼得堡大学生地下社团。他们共同为该社团制订了一个《革命行动纲领》,规定要通过“政治革命”,“对荒谬的、不公正的社会关系进行急进的改造”。该社团成员对其近期要实现的任务规定为,通过传播革命传单、举行集会和“抗议”的方式,也通过组织社团和建立互助会等途径,“尽快教育、培养一大批革命型人才”。В.А.费多罗夫主编:《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罗斯史》(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ХIХ—начала ХХ В./Под реД. В.А.Федорова),莫斯科2000年俄文第2增补版,第324页。他们计划在1869年5月前,在彼得堡和莫斯科集中进行这项活动,随后,要把这项工作推展到各省的县级城市和在校学生当中,而到1869年秋季,要扩大到“民众”中去。涅恰耶夫坚信,农民起义正在临近,他预计起义爆发的时间,一定会是1870年的春天。

但是,涅恰耶夫小组在1869年3月被警方破获。涅恰耶夫本人侥幸逃脱,流亡到了国外。在日内瓦,他会见了赫尔岑和奥加辽夫,并有幸结交了另一个革命家М.А.巴枯宁。涅恰耶夫在他们面前巧舌如簧,乔装打扮,把自己说成是俄国国内一个革命中心派遣出来的“密使”,其实这个革命中心纯系子虚乌有。但涅恰耶夫巧设的这个的骗局适逢其时,这时巴枯宁正想利用斯拉夫国家包括俄国国内兴起的解放运动,把运动同他自己在欧洲建立的小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国际无政府主义组织联合起来,因此,他正需要一个代理人回到俄国国内,帮他发起革命暴动。这样,他便同涅恰耶夫一拍即合,共同携起手来。涅恰耶夫巧妙编造的有关他自己的故事,也迷惑住了奥加辽夫。这样,巴枯宁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奥加辽夫利用一个友人留给赫尔岑的一笔基金,将其中相当大一笔款项转交给他们作为活动经费。于是,他们利用这笔款展开了积极的出版活动。1869年春夏,他们以“人民复仇社出版”的名义,发行了多种传单。由于巴枯宁长期远离俄国,对国内形势不甚了解,一听到涅恰耶夫绘声绘色、夸夸其谈的讲述,好像国内的起义真的就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所以在传单中便武断地号召农民,像斯捷潘·拉辛一样,揭竿而起。

就这样,巴枯宁和涅恰耶夫一手策划在俄国国内建立了秘密社团,并安排有关事宜,决定由涅恰耶夫全权具体领导。为此,他们起草了一系列传单,并用密码制订了一个文件,取名《革命者基本信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一文件是由涅恰耶夫和特卡乔夫共同起草的。在其中规定了革命极端主义所特有的一些道德准则。

在《革命者基本信条》中说:“革命者是命中注定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事,没有个人的感情,没有个人的眷恋,没有自己的财产,甚至也没有自己的名字。他门全部身心都被唯一的兴趣、唯一的思想、唯一的热情,即革命,所完完全全吞没。”又说:“革命者鄙视任何学理空谈,在给未来几代人提供知识时,反对提倡和平无争的学问。他们只知道一种学问,就是破坏的科学。他们鄙视现存社会道德的一切动机和表现。对他们来说,凡能促使革命胜利的一切,都是道德的。……凡妨碍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切,都是不道德的和罪恶的。”Е。Л。鲁德尼茨卡娅编:《19世纪俄国革命急进主义》(Революционный радикализм в России:век девятнадцатый。 /ПодРудницкой),莫斯科1997年俄文版,第244页。由于遵循着“目的为手段辩护”这一耶稣会会员的行为规则,涅恰耶夫并不回避欺骗、敲诈、恫吓和恐怖之类的不正当手段。然而,巴枯宁本人对采取这类方法和手段,则是持反对态度的。

涅恰耶夫多方乔装,赢得巴枯宁信任后,就经巴枯宁正式委任,担任了派往俄国国内的代表。巴枯宁还郑重其事,给他制作了一纸委任状,名之曰:“全世界革命联盟俄国支部”的“可信任代表”。1869年9月,涅恰耶夫带着这张委任状返回了俄国。他先后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建立了秘密组织“人民复仇”社。经过很短时间,他就在两地为这个组织吸纳数十人。组织方式是,成员五五分组,就是每五人组成一个小组,第一层级的五人小组为基干小组,基干小组的每个成员应在他最熟悉、最了解的一圈人中进行工作,以建立第二层级的五人小组。这样以此类推,建立第三、第四等等各层级的五人小组。А.乌斯宾斯卡雅:《六十年代人的回忆》(УспенскаяА.Воспоминание шестидесятницы),载《往事》(《Былое》)1922年第18期,第32页;转引自В.Ф.安东诺夫:《革命民粹主义》(АнтоновВ.Ф. Революционное народничество),莫斯科1965年俄文版,第85页。小组各自独立行动,不许横向联系,相互沟通,但全体听命于“中央”,实际上的中央就是涅恰耶夫。他以一个独裁者的身份独断专行,要求人们对他绝对服从,无条件地盲目服从。

涅恰耶夫的组织,并没有像样的行动纲领。总的目标,就是把“粗工和壮工”发动起来,“对国家实行无情的破坏”。——这是明确写在巴枯宁和涅洽耶夫在国外主持制定的文件上的。在他们出版的《人民复仇报》上,提出的任务也仅是消灭国家的仆从。不过,在《革命者基本信条》中也有这样的话:“‘同志会’除了人民(也就是做粗活的工人)的完全解放和幸福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只有通过摧毁一切的人民革命才能达到”,而他们所谓的“人民革命”,就是这样的革命,即“从根本上消灭任何国家制度,并摧毁俄国的全部国家传统、秩序和阶级的革命”。Е。Л。鲁德尼茨卡娅编:《19世纪俄国革命急进主义》(Революционный радикализм в России:век девятнадцатый。 /ПодРудницкой),莫斯科1997年俄文版,第246—247页。

涅恰耶夫打算在1870年入夏之前,采取这样一个“破坏性行动”,就是说,要吸收一些类乎匪盗的人入伙,建立一支战斗队,以恐怖的方式消灭当局的代表,并没收“私人资本”。他还干了一桩在当时震动很大,甚而骇人听闻的事,这就是命令于1869年11月在莫斯科杀害了一位名叫И.И.伊万诺夫的大学生,此人还是“人民复仇”社的积极分子。采取这一行动的缘由,仅仅是伊万诺夫不愿意无条件听命于涅恰耶夫,并且怀疑他那个神秘的“中央委员会”的存在;为此,伊万诺夫甚至想退出“人民复仇”社,另组自己的组织。仅仅由于这个缘故,他就遭到了涅恰耶夫安排的凶杀。

这一凶杀事件败露后,“人民复仇”社遭到了严厉追究,被警方完全摧毁。80个人遭到逮捕,涅恰耶夫再次溜之大吉,逃到了国外。

为败坏革命运动的声誉,沙俄当局于1871年对“涅恰耶夫分子”举行了公审。审判材料广为散发,“涅恰耶夫案件”甚至为小说提供了情节和素材。Ф.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魔鬼》就是以此为基础写成的。1872年,涅恰耶夫被瑞士当局抓获,作为刑事犯被引渡给了俄国政府。在彼得保罗要塞被关押期间,涅恰耶夫又表现出了他人格的另一面,与看守友好交往,成功地说服他为自己办事,并同外面取得了联系。他曾打算实施囚犯越狱行动,但当时的民意党人没有给他提供有力的援助,致使计划落空而遭到失败。他被判了20年苦役,但一直被关在彼得保罗要塞,直到1882年得肺病去世。

三、“柴科夫派”和70年代初的其他社团

涅恰耶夫分子的冒险主义,和他们不顾一般社会道德准则的欺诈、恫吓和恐怖行为,被沙俄当局大肆利用,严重败坏了革命者和革命运动的声誉。涅恰耶夫的行为,在革命者和进步青年中也引起了极大义愤。革命运动的很多代表人物,纷纷起来谴责涅恰耶夫及其一伙的行为,同他们的方法和策略划清界限。1869年春,外科医学院学生马尔克·纳坦松在彼得堡建立了一个带有宣传教育性质的小组,最初提出的目标,就是“同涅恰耶夫的行为方式相对抗”。该小组由来自各高校的七个大学生组成,在1870至1871年的冬天制订了行动纲领,主张“传播有益的知识,为在俄国社会各阶层中实施自治原则提供条件”。Г.С.卡恩:《“民意党人”的意识形态和首领》(КанГ.С.“Народная Воля”:идеология и лидеры),莫斯科1997年版,第33页。纳坦松小组的成员,建立了一个大学生自学小组网,在知识分子中传播有关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书籍。

1869年秋,彼得堡又出现了彼罗夫斯卡雅领导的小组。该小组由13个人组成,成员都是女子培训班的学员,最初只是普通的自学小组,并不对社会政治问题抱主要兴趣。但到1870年底,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一些主要成员在思想观点上接近了纳坦松小组,并参加了这个小组的活动。在1871年8月,两个小组实现了合并。

合并后的小组被称为“柴科夫小组”,共计19人。1873年,在莫斯科、基辅和奥得萨又出现了三个外省小组。这四个小组权利平等,采取联邦制管理形式,彼得堡小组仅仅因其首都位于和有较大权威性,在组织内发挥了较大作用。彼得堡小组后来发展到36人;整个“柴科夫小组”在1871—1875年间,总计有成员112人。小组全体成员权利平等,最重要的问题在小组全会上进行讨论,在一致同意情况下才能通过决议。

直到1874年春“到民间去”运动以前,“柴科夫小组”所从事的主要是出版活动,也在知识界传播革命书籍,同时,还在各类工厂的工人中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873年11月,彼得堡的“柴科夫小组”讨论了由П.А.克鲁泡特金起草的纲领草案。此草案本应作为基础,由外省小组进行补充修改后作为整个组织的纲领文件予以通过,但因一些成员遭到逮捕,这最后一个程序就没有完成。

1874年春夏,大多数未入狱的“柴科夫小组”成员,为动员农民群众进行社会革命,都参加了著名的“到民间去”运动。但运动遭到了失败,整个运动有近4000人被捕,其中包括几乎全部“柴科夫小组”成员。尚存不多的小组成员,有的流亡国外,有的转入其他小组,有的则退出了革命活动。这样,在1875年春天,“柴科夫小组”就结束了自己的活动。

根据研究民粹主义的著名俄罗斯学者特罗伊茨基的统计,彼得堡“柴科夫小组”的成员,有四分之三是贵族出身,主要是小地产和中等产业的人家;在外省小组里,多数也是贵族。Н.А.特罗伊茨基:《耀眼群星中的先驱者》(троицкий Н.А. Первые из блестящей плеяды),萨拉托夫1991年版,第28页。此外,许多小组成员都在高等学校读过书,只是没有完成高等教育。

至于他们大多数人受到什么影响,出于什么动机参加了革命,历史文献表明,他们多数人最喜爱的读物有如下三种:一是《圣经》,绝大多数70年代的急进派在10—13岁的年龄上,就熟悉了这本书;二是Д.И.皮萨列夫的著作,几乎所有70年代的革命者,在青少年时代都受到这位作家的巨大影响;三是П.Л。拉甫罗夫的《历史信札》,这部著作在1870年出了单行本后,很快就成了70年代革命者的“案头”读物。

70年代革命者参加革命运动的主要动因,是民粹派知识分子在人民面前的“负债”意识和“罪孽感”。在他们看来,他们这些“文明的少数人”,其知识、智慧和进步,“是以多数人受奴役”和付出血汗的代价“换来的”,而“多数”劳动的人则被剥夺了享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中共中央马列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第58页。正是出于这种“罪孽感”,他们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偿还”多数人以血泪和苦难为他们付出的文化代价。因此,他们这些“文明的少数”,要进行积极的斗争,推翻人压迫人的旧世界;为此,就要拥有一些敢于冒一切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这正是拉甫罗夫在《历史信札》中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柴科夫小组”所遵循的纲领和思想原则,基本上是由三方面奠定的,一是由拉甫罗夫提供的纲领,号召“有批判思维的人”,“通过在知识界发展科学社会学思想和在人民中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为在俄罗斯进行社会革命作准备”。——这是一个极为模糊而抽象的纲领。二是М.А.巴枯宁的纲领性文件——《增补文件“A”》,这一文件的思想较为明确;它认为,农民意识中存在着天然的社会主义理想,即土地应属于人民,村社拥有使用土地的权利,人民是仇视国家的。所以,巴枯宁的结论是,“任何地方的农村”,“无须发动”即可暴动;革命青年的任务,就是从事这一全民暴动的事业。

然而,无论是拉甫罗夫的纲领,还是巴枯宁的纲领,都不能令彼得堡“柴可夫小组”的多数成员感到满意,这些纲领似乎都有失片面而且显得不够具体。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又由П.А.克鲁泡特金执笔,以短论的形式起草了另一个纲领草案。

П.А.克鲁泡特金的短论,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由分量几乎相等的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其理论部分用很大篇幅阐述了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其社会经济任务是,把土地转变为全民所有,土地使用权归农民公社,工厂则由工人掌握。实践部分采取了介乎拉甫罗夫和巴枯宁纲领之间的折中的立场,承认在人民当中既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又发动农民起义是必需的,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但应当力求使二者相结合,避免拉甫罗夫和巴枯宁两人所固有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但是,在“柴科夫小组”包括彼得堡小组成员当中,既有拉甫罗夫纲领的拥护者,也有巴枯宁的拥护者;克鲁泡特金本人就属于后者,他建议立即建立战斗的农民义勇队,尽快展开反对当局的武装斗争。但是,彼得堡小组的大多数成员摈弃了克鲁泡特金的计划。总的来说,把整个“柴科夫小组”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并不是这一或那一纲领,而“首先是来自《历史信札》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者和革命者源于这一思想的一定的道义责任和义务”。Г.С.卡恩:《‘民意党人’的意识形态和首领》(КанГ.С.“Народная Воля”:идеология и лидеры),莫斯科1997年俄文版,第42页。

70年代革命民粹主义运动的发展

同类推荐
  • 砥砺前行:引领民族复兴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砥砺前行:引领民族复兴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担当。作为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专著,本书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在概念诠释的基础上,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思想建党的高度重视、对制度治党的持续探索、对群众路线的自觉坚持、对党性修养的严格要求、对人类社会的使命承担、对思想方法的系统掌握七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进行了系统阐释。全书观点鲜明,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实践中也具有较强的现实启示意义。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君主论

    君主论

    《君主论》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12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后12章全面论证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
  • 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此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相应,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例,其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技术、信息、服务等产业,而不是依赖于农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版权、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成了重要的财产形式,体现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了重要的社会财富。同时,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体现知识产权产品的复制极为简单快捷,而且成本很低。因此,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防止他人偷窃自己的财富,就成了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党的宣传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热门推荐
  • 法师向前

    法师向前

    这是一个名叫向前,来历神秘少年梦想成为法师的故事。在这个奇幻的世界中,充斥着光明与黑暗对立,充满着各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吸血鬼、狼人、妖精、王林骷髅、幽灵、黑暗魔人、魔法师、修罗、东方的游侠……当一个懒惰的少年,终有一天,被爱情唤醒的时候,整个人开始变了。爱情,让他重新变得勇敢,重拾对魔法的自信,指引他重返那个将他驱逐的地方——魔法学院。于是,一头雄狮开始苏醒,然而一切并不那么顺利。因为战争的阴影悄然间笼罩下来,他遭遇朋友的背叛,遭遇死亡的仪式,踏上不羁的旅途……他会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守护,他会守护这个世界,让世人知道,他曾经来过。
  • 幻想乡综漫行

    幻想乡综漫行

    这是一个龙傲天穿越世界无敌的故事,有一个大大的后宫团,从此和妹子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好吧,以上的话是我胡扯。真正的是一个伪宅穿越幻想乡又变身了,然后,推妹不成反被嘿嘿嘿的故事!目测周更,保底一更,上不封顶,作者节操丧尽,请一定要相信!作者粉嫩嫩的新人一枚,各种求支持!
  • 唐门术医

    唐门术医

    唐云龙前世身为药人,任人宰割,受尽屈辱。被古媚娘吞噬后重生,再世为人。术、武、法三修,重生强势归来,治得了凡人的病,医得好仙人的伤。阎王要你三更死,术医敢留到五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任我遨游,谱写一篇傲骨传奇。
  • 信仰之命运

    信仰之命运

    曾经有人这样对我说,杀手从他拿起刀杀死第一个人的时候起他的命运便就已经注定了。我是一个雇佣兵,也是一个现代型的杀手;对于杀手而言这句话就像一句魔咒,仿佛谁都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不管你是谁,只要沾上了你人生的第一滴血那么你这辈子就都将失去那些曾经属于和不属于你的东西。我是一个现代型的杀手,我的名字叫“夜”。夜只是一个杀手的代号,杀手自从成为杀手的那一天那一刻开始他的姓名、身体、灵魂、信仰便都就失去了。这句话是曾经一位老杀手死之前亲口告诉我的,曾经我也见很多人印证了这一点。我一直认为我也是这样的命运,但是那仅仅也是认为而已。或许这个预言也需要有人来打破它,我虽然不愿意做这件预言的第一人,但是我却绝对不会做这个预言的最后一人,于是我背叛了………。
  • 心理演绎

    心理演绎

    这里有逻辑于理性的智慧之光,抽丝剥茧,破解谜案,这里有对社会阴暗面的揭示,亦有对人性闪光点的歌颂,在这里,你将于刑警并肩作战,与作者展开较量,在脑力至上之间游荡,感受快感,在没有到达最后的时候,没有真相。
  • 爱不起,逃不掉

    爱不起,逃不掉

    天啊!摔破眼镜的她不过是想去医务室找点消毒的东西,却没想到会碰上这声情并茂的激情画面。庆好她是个近视眼儿,没看到任何儿童不宜的……啊——原来这个人是个交际草,还是一株有钱的草,真是不明白这种有钱人家的孩子脑袋是用什么构造的!她最鄙视这种践踏女人尊严的人,但仅仅只是讨厌而已,没做出什么对他不利的事情吖!却没想到这株讨厌的交际草居然与她扛上了,处处为难她,还强夺了她的初吻……也罢了,却没想到事情越演越糟糕,“艳照”风波带给她无限的恶果——工作没有了、朋友怨恨她、学校被停学……这个地方已经没有她待下去的理由了,那么,她又该何去何从呢?五年后,她没想到会再次遇见他,还作为她的老板降临于她的面前,更没想到他已经是个有老婆的人了,更更没想到,她居然喜欢上他,平凡如她又怎么可能配得上如王子般高贵的他呢?爱不起,只能把这份感情收藏于心底,逃不掉只能装作从来没有喜欢过吧……
  • 能成神的人

    能成神的人

    最早之初,人与神是一起生活的,在某一次争端中,神决定不再与人同进同退,要分隔开来;神可以上天,人却不行,神仙们登上九重天,创造了天界,从高处俯视人间,再不管人类的事。造成这一切最初的那些人类有两派,一派接受了,一派魔障了,不甘心从此平凡,非要登上九重天不可。
  • 爱情水晶

    爱情水晶

    偶然间的相坐,揭开了纯纯爱情的序幕。一个是只会躲在角落里的灰姑娘,一个是众星捧月的天之骄子。那突然而来的校园爱情对于她究竟是幸福还是噩梦?他又将如何抉择?选择友情异或爱情?选择公主异或灰姑娘?一切都在秘密地拉开序幕......
  • 谁忆故人语

    谁忆故人语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一世匆匆,凭谁忆,故人语?
  • 画中仙

    画中仙

    萦儿是传说中的以梦境为食的异兽梦貘,一次遇到了一个名叫玄澜的道士,两人一起进入到梦境之中,前尘往事纷至沓来。被困在画卷中的人要如何出来?曾经的爱恋如何面对?画中仙,一段传奇,缓缓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