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67700000027

第27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长篇小说述要(3)

5、社会问题长篇。将“社会问题”置于小说之前,好像是一种嘲弄,好像一沾“问题”,作品就天然地不高雅,该贬值了。我们确实经常在贬义上使用着社会问题小说这一名目,也确实有不少只图暴露问题的痛快,忘记了文学的审美特征的“社会问题小说”,使其名声欠佳。但是,敢于触及问题,直面人生,绝不意味着艺术性的必然丧失。更为重要的是,文学的历史证明,一个时代的文学,倘若不能触及该时代最重大、最根本的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就不能认为是可与时代匹配的文学。事情不在于我们喜欢不喜欢,而在于社会内在矛盾、冲突、问题淤积到不得不喷发时,它就要选择各种方式,包括文学的方式来表现,社会问题小说即为其一。就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此类长篇不少,著名的有《抉择》、《天网》、《人间正道》、《中国制造》、《国画》、《兵谣》、《人气》、《幻化》、《财富与人性》、《大雪无痕》、《欲望之路》、《石瀑布》等等。一般来说,这类作品的反响总是比较大的,销售也不成问题。《抉择》的获得茅盾文学奖并不偶然,除了张平一贯致力于此,其文本自有优势之外,它的获奖还意味着,此类创作路径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认为应在今天的文学殿堂占一席之地。这首先是生活本身的严峻性所决定的。然而,问题的麻烦在于“问题小说”本身怎样提高艺术品格的问题,在反贪小说、官场小说风靡一时的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了。这似乎是一个两难问题:腐败严重,人们很需要反贪小说;但反贪小说一多,又迅速陷入模式化的泥淖,有的使文学不成其为文学了。历史上不乏由“问题”切入而成为不朽之作的例子,对于此类创作来说,现在是难逢的好时机,重要的是如何向现实的广度和人性的深度拓展。

6、都市长篇。都市化是世界大趋势,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它的震荡烈度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对于农业文明传统深固的中国社会来说,都市化不但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而且改变着整个中国的精神生活的方式和文明程度。都市是市场的漩涡,欲望的渊薮,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都市文学也离不开欲望化这个中心。大量人口的流动,城乡价值的冲突,都市的上层、下层、白领、蓝领、边缘人,构成了多少浩繁复杂的价值纠缠与精神矛盾啊。毫无疑问,当今都市是文学之树的沃土。这里,我所说的都市文学是有条件、有前提的,并非以都市为背景伸展出一些无关主题的作品皆可叫都市文学,而是指都市本身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影响着所有人物命运的人物出场的作品:每个真正的都市是有个性,甚至有灵魂的。同时,它又是与正在成熟着、膨胀着的市民阶层和市民社会紧密联系着的。更重要的,它一般总是表现人与都市这个庞大的“物”之间展开的心灵的搏斗。也就是说,它涉及的主要是灵与肉、人性与金钱、精神与物质的激烈冲突。现在,在一些新生代作家那里,他们主要以中短篇形式,已经写了许多视角独特、新颖泼辣、富于陌生化效果的都市小说,但长篇领域的好作品不算多,尚处在摸索期。《长恨歌》写了一个都市之花的一生,意在透过风尘气、脂粉气、半殖民地气,写出上海这座大都会的灵魂。这是只能心会,很难言传的。就好比一定要问长恨歌恨什么,那只能说,人生长恨水长东,一个女子在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在海上繁华梦中,那难以实现宿愿的惆怅,那人生如梦的幻觉,岂无恨焉?池莉是近年脱颖而出的都市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以前的小说并不典型,所以“脱颖而出”是就都市小说而言的。《来来往往》等作中对市民中价值观的浮动,对世俗化的伦理人情的描绘,颇有声色,绝对是当今中国都市的新感觉。新生代中突出的则是邱华栋。给人印象较深的长篇还有《软弱》、《海噬》、《大腕》、《都市狩猎》、《钥匙》、《我爱美元》、《正午的谋杀》、《比如女人》等一批作品。

7、女性主义长篇。这可能是个勉强的分类,但也无可如何,以“女性主义”名之,意在强调以女性的性别意识为本位及其在此意识下的写作,并非泛指所有女性写的长篇。经历长期的极“左”思潮下无性别的文学,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女性有了重新发现,重塑了女性温柔、体贴、善良、无私的母性,结束了无性文学。但却有“中性”化倾向,一般将“母性”与“主体性”、“人性”等作为启蒙话语混合使用,侧重于强调其人道的、社会伦理的意味。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一脉女性主义的写作潮流,声势不小,主要是一批年轻女作家,其突出特点是,对启蒙意义上的女性意识加以解构和弱化,而强调女性在社会体验、文化构成、身体经验、心理特征等方面皆有别于男性,现在是充分释放女性独特性的时候了。这一脉创作,着重发掘作为个体的女性其性别身份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所谓女性成长的主题,尤其注重被视为禁忌的性别体验的描绘,传达女性的另一种呼声。比如《一个人的战争》、《私人生活》、《破开》、《左手》、《桑烟为谁而起》、《双鱼星座》、《私奔》、《玻璃虫》等等。我认为,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她们在与男性、男权的对立冲突中所表现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和平等意识的吁求,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也不可否认,有的作品越来越带上“性别自恋”的倾向。这一脉创作特别注意与政治性、道德性、社会性的女性形象区别开来,这既带来特色,也带来局限。因为归根结底女性还是社会人。这一思潮还与个人化写作关系密切。个人化是个十分歧异、含义模糊的概念。个人化当然不是指个性化的写作,而是一种人文姿态,对个人独特性和自由意识的确认。现在,以陈染为代表的所谓私人生活派,以描写极端个人化的生活与心灵感受为对象的写作,虽有其价值,但也到了不打开窗户,推开门扉,难有大的发展的关口。

以上七大流向,不可能囊括所有创作,只能说,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来说,它们是突出的、最富特征性的,思潮性的。我未谈乡土创作,并非它不重要,而是相对不甚突出。事实上,不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永远有解不开的乡土情结,永远需要乡土情感的抚慰。难以归类的好作品也不少,比如《乌泥湖年谱》、《大漠祭》、《我是太阳》等等。

四、非审美化倾向与长篇观念问题

应该看到,一些非审美化倾向正在严重地困扰长篇创作——其实是整个文学的发展,却并未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首先是,为了追求某些虚悬的目标,以文学性的大量流失为代价的现象。我发现,在不少被媒体叫好的长篇里,很难读到隽永有味的细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感同身受的浓郁氛围,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倒是可以明显感到,它的作者在费劲巴力地从事一种理念化、智性化、逻辑化的书写,他要竭力突现某些戳露的“思想”,某些形而上的提示,某些西方的文化观念,或无休止地表达某种义愤。这样的作品往往很难读,需要拿出啃硬骨头的韧性才行。作品当然要有思想,要形而上,要富于文化的、哲学的品格,但是创作必须首先尊重艺术的个别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否则就滑向非文学了。已有不少年头了,有人总是在劝导作家向一种艰涩而可疑的风格靠近,实际是牺牲文学性向西方的某些文化哲学靠近,混淆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或文学与文化哲学的界限,并且宣称这才是最高境界。事实上,这样努力的结果,不是在“回到文学”而是在远离文学。是的,我们最欠缺的仍然是思想的穿透力,但这种穿透力不可能通过牺牲诗性来获得。这种思想魄力并非西式观念的中国式转述,而应是扎根本土,饱蕴感性、灵魂和血肉,与中国当下的人文命题紧密结合的一种形象的力量。另一种非审美化的倾向同样可忧,那就是,总是想依靠外在因素引起轰动,总是通过一些简单、僵硬的人物关系,来图解现实急需的某种东西,它不是在反映生活的复杂与深刻,而是把复杂与深刻简单化了。

长篇被称为“生活长河”小说,所有的观念都在强调它的大,于是,称它为百科全书、纪念碑、史诗,视它为一个民族文学发展的标志。这种大的观念演化出了编年史式的固定视角和体例,成为长篇的经典性表述。这种宏大观念对当代长篇的影响是巨大的。接近世纪末,许多作家都在经营百年体小说,时空跨度大,人物众多,作家为这种观念付出了沉重代价,成功者也有,但极少,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误区。有些小说长达数百万字,几乎没有人读完,而出版者却在宣传它可与托尔斯泰比肩。这种风气一开,该止不止,拉长时空,动辄多卷本,以为大跨度就是“分量”。这种非要写够一百年,非要追求过程的完备性而不惜破坏艺术的完整性,非要写到大团圆,非要维持一个史的规模的写法,真是累死人了。也因为这种偏执,“半部杰作现象”至今没有什么改变。我们甚至在很长时间没有注意到,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倒恰恰是那些紧凑的小长篇。当然,深层地看,问题的症结不在于长与短,而在于如何开发艺术表现的无限可能性,长篇亦然。应该从编年史写法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开放性,让长篇的风格样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尽可能多地让历时性的变迁以共时性的灵魂冲突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可从《百年孤独》、《日瓦戈医生》中受启示,也可从《铁皮鼓》、《玩笑》、《洛丽塔》中受启发,时间跨进二十一世纪了,长篇观念还不该好好刷新一番吗?

(原载《电影艺术》2000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蒙田人生随笔

    蒙田人生随笔

    本书由著名教育家、翻译家黄建华教授根据蒙田“所感觉的自我”、蒙田“所体会的众人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和蒙田“所理解的当时的现实世界”,自远而近地精选蒙田的典型语段,结集成册,勾勒出16世纪后半叶这位法国散文大家的肖像和主要思想,读者既可见苍翠的“树木”,也能窥见茂盛的“森林”。
  • 同桌的致命弱点

    同桌的致命弱点

    这是一本散发青春气息的学生经典散文。这些作品隽秀、清新、抒情、内容丰富多彩,谈到了人生百味、生活感悟、心灵对话、爱情真谛等。语言优美、故事生动,它点滴着生活的篇章,采撷人性的光辉。是每一位青年读者都不可不看的经典读物。
  • 唐代骈体公牍文论稿:以陆贽为中心

    唐代骈体公牍文论稿:以陆贽为中心

    本书在“儒道与文学”的大框架下,以陆贽的文化品格为依托,对陆贽骈体公牍文的创作进行总体考察,进而分析了唐宋时期骈体公牍文发生的变化和陆贽在其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在唐宋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陆贽改革骈体公牍文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共九章,分别对唐前骈体公牍文文体与文风的嬗变、唐代骈体公牍文的社会文化背景、陆贽之前唐代骈体公牍文的新气象、陆贽的政治理想与文化心理等进行了研究。既有宏观的论述,又有微观的考察,视野开阔,颇有新意。
  • 懂得去爱

    懂得去爱

    第二天一早,我们步行来到山脚下。在缆车站,导游问我们爬山还是乘车,我说今天本来就是来爬山的,乘缆车的不是好汉!大家同意了。我感觉空气是那么新鲜,阳光那么明媚,抬头一看,山上一片葱绿。我恨不得一下子爬到山顶。我仿佛像笼中的小鸟获得了自由,一下在冲到很前面,比导游还快很多。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三清山玩。
  • 苦于赞美

    苦于赞美

    这是作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自选诗集,收录了张执浩15年来的151篇诗作。诗人以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及爱的情感抒发,一往情深地呼唤爱的到来,表达着“心中有美,却苦于赞美”的心痛。语言精警,诗意纯净。
热门推荐
  • 影袭之公主等待的爱

    影袭之公主等待的爱

    六年前,一场阴谋,她失去了他,从此远离他乡,而他的家支离破碎。六年后,随伙伴一起归来,另一个人走进了她的人生,而后来发现...她们是她最好的伙伴,在国外身形孤独的她,让她们蓦然心疼,同样的绝美,同样的背景,同样封侯挂印却甘愿居她风华之下;而他,似幻似实,一个带着记忆却忘掉的人,来到她的身边,护她,疼她,宠她。亦有终生陪伴的兄弟,这一生足矣。
  • 重生之命运变奏曲

    重生之命运变奏曲

    赵志远,一个俗气的名字,一个执拗的项目经理,重生回到自己悲催的学生时代,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上天的捉弄,他将何去何从?改变?他还是那个执拗而执着的男人!情感?他还是那个重情重义的爷们!成就?他还是那个俗气的小市民!看花开花落,品人生百态,演绎激情四溢的华彩篇章。
  • 碎皇

    碎皇

    一个对恋爱绝缘的大一处男,发现突然拥有了超能力,从此,校花大小姐邀请约会?神秘女子转专业全为他?还有各种美女萝莉齐上阵?这是后宫吗?不,这是修罗场,而且是与他无关的修罗场。
  • 白砚道祖

    白砚道祖

    观海世界,大道初成。天道的演变需要数亿年的完善,同时也需要集大道于一身者观察修正。天道冥冥,阴阳一统,也许是个人努力,也许是天命所归,他一个凡人,一步一步明悟真理,身化法则,成就一方世界,护佑一方生灵!
  • 灵妖噬天

    灵妖噬天

    万年前异族入侵,人类惨胜。万年后,异族卷土重来,谁又能带领人类赢得最后胜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八圣封魔

    八圣封魔

    家族封印的天魔逃离而出,家族之子肩负重任,为救苍生黎民巡游大陆寻找同伴,风流儒雅的一国之主,精通医术的少女,喜爱美食的胖子,富甲一方的公主,能征善战的将军,慈悲为怀的僧人以及身怀道术的道士,经历重重困难,最后联合在一起封印天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见辞,悦

    见辞,悦

    你有没有一见钟情过你有没有日久生情过你有没有爱而不得过你有没有一眼就是他
  • 火影之我带玩家修轮回

    火影之我带玩家修轮回

    天宫紧握着拳头。“我明白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不仅仅是轮回残缺,更是我惋惜的情绪!是想要改变这一切的意志。”“以我之意志,救此界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