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7900000038

第38章 汉光武帝时期(1)

(第一节)政治管理的出色

经历了王莽改制以及东汉王朝初建后,长时期中原鼎沸,暴乱蜂起;加以蝗灾迭见,内战频仍,全国人口减少、物资匮乏、经济凋敝,汉光武帝刘秀面临的是“百姓虚耗,十有二存”的残破局面。为此,他顺应民心,实行宽松的统治,于民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生产。他所面临的国家处境和社会背景,他施政的那些基本纲领和具体内容,以及最终所起到的作用和出现的局面,同西汉之初那几位皇帝,从高祖刘邦到文景之治到汉武初年,几乎一个路数。在许多年之后,历史又仿佛几经循环,回到了大汉初年。

释放并禁止残害官私奴婢,释放刑徒。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中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是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奴婢、刑徒。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瓦解敌军,壮大自己力量,也为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连续6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炙灼杀伤奴婢者皆处罪。诏令免奴婢为庶人范围,主要有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未释放的官私奴婢必须有基本的人身保障,说明奴婢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而且,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又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

整顿吏治,提倡节俭。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光武即位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严格要求,赏罚从严。经过一番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新。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更始。东汉初年,光武针对战乱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之赋制。其次是省刑法。第三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西域鄯善、东师等16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光武时期还大力兴修水利,开渠治河,合理灌溉,以减少灾情,稳定水土,改善耕地,帮助农业生产。发展到其后“明和之治”年间,成就更加显著。此外,南阳太守杜诗(?—公元38,字君公,河南汲县人)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发明“水排”,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铁,制造农器,生产力大为提高。

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西汉后期,豪族地主势力有很大发展。农民大起义和东汉建立之初,“豪右往往屯聚”,他们“起坞堡,缮甲兵,为在所害”,称霸一方。刘秀本人就是南阳豪族,他靠着其地主武装,才得以扩大势力,抢得皇帝宝座。南阳郡和河北诸郡响应刘秀的人,多是拥有宗族、宾客、子弟的豪族地主。那时,也有许多拥有武装的豪族地主称为兵长、渠帅,雄张乡里,抗拒政令。这种人既不放弃自己割据乡土的武装归附刘秀,又无力建号自守,与东汉统治集团公开抗衡。刘秀在建立统一封建政权过程中,除了用武力削平一批外,还尽量采取安抚手段对待他们,“营保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壁,无使复聚。要在平定安集。”但这些豪族地主中许多人的欲望难以满足,“兵长渠帅,各生狐疑,党辈连结,岁月不解。”他们横行郡县,同官府相抗衡,甚至犯罪“虽已伏法,而私结怨仇,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地方豪族势力,并未因东汉统一局面已形成而收敛其嚣张气焰。通过大规模土地兼并,他们实力雄厚,拥者甚众,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

针对这种情况,光武帝在建武十五年(公元39)采取一个新措施。他下诏令各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和户口年纪(“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名为度田,实际目的除为了掌握确实的名籍和田数,以增加赋税收入外,更重要的是企图通过户口年纪的检核以控制和解散豪族武装。但是,州郡官吏畏惧豪族,不敢对他们推行度田,反而借度田之名蹂躏农民。史称:“刺史太守多为诈巧,不务实核,苟以度田为名,聚人田中,并度庐屋里落,聚人遮道啼呼。”刘秀为严厉推行度田命令,拿在皇亲贵戚集中的河南郡界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等人开刀,处死十多个州郡大吏。接着,郡国大姓和“兵长”便利用农民反抗官府情绪,发动叛乱。“处处并起,攻劫在所,杀害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刘秀采取镇压与安抚并用手段,把捕到的作乱首领人物迁往他郡,切断这些人同原所在郡县的联系。经过度田事件后,郡国大姓的抗衡平静下来,豪族武装转为隐蔽状态,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只好不了了之,度田以失败告终。度田在形式上也成为东汉朝廷的定制,然仅由郡县官吏岁时“案比”(案户比民),实际上无法真正实行。度田事件表明,东汉刚建立伊始,各地豪族、郡国大姓势力即十分强大,东汉皇朝只能与之妥协。

上述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有实行,为解放生产力,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耕地、人口都有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加上其后的“明和之治”,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80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稳定的政治局面。外柔内刚,以及图谶等迷信手段,使刘秀完成了他33年的“光武中兴”大业。

(第二节)政治管理的出色

国家即已建立,就要巩固和稳定自己的统治。东汉统治者汲取了西汉政治的经验教训,在统治政策和策略上有所改变,“出于西汉而胜于西汉”,扬长避短,从而形成了其初期政治制度的新特点,这些变化不但与秦、西汉时期政治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对东汉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央,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削弱三公权力。第一步是“三公去大”。秦和西汉初期的丞相制,至西汉成帝时演变为三公制。王莽即位后,议以汉无司徒官,故定三公之号曰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光武帝即位,因而不改,说明东汉政权建立初期仍因循新莽的三公之号。至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五月诏曰:“昔契作司徒,禹作司公,皆无大名,其令二府去大。”“又改大司马为太尉”。因此,东汉的三公便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从名号上去“大”,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防止三公的声望超过皇帝所能容忍的限度。西汉霍光和王莽以大司马兼大将军专权,刘秀记忆犹新。其次从实权上削弱三公权力。名义上司徒“掌人民事”,司空“掌水土事”,“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实际上三公没有实权。三公之下有九卿,分掌庶政;而军国大事、典要机密、刑政诛赏之权已转归尚书。仲长统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疆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陈忠亦云:“汉典旧事,相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陵迟以来,其渐久矣。”可见,三公的实权在东汉时已逐渐转归尚书。

削弱了三公权力,就要加强尚书台。西汉武帝时尚书仅职掌文书,随着君权发展,权力逐渐扩大,至东汉光武帝时已提升为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国家的大权完全集中于宫廷,即集中于尚书台。“光武亲总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自此后迄于东汉末,尚书的威权与日俱增。《通典》说:“后汉,(尚书)则为优重,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斯文昌天府,众务渊薮,内外所折衷,远近所禀仲。”又说:“后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因此,东汉时的尚书虽仍“文属少府”,名义上为九卿之一少府的下属机构,但实际上已从中央政府的组织中分离出来,一变而为直接隶属皇帝的尚书台。尚书台已成为实际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随着尚书权力的加强,尚书台的建置也随之扩大,尚书的秩禄也提高了。尚书台的长官叫尚书令。应劭《汉官仪》:“尚书令,主赞奏,总典纲纪,无所不统。秩千石。故公为之。朝会不(下)陛奏事,增秩二千石。天于所服五时农赐尚书令。”尚书令之下,另设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其下还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但是到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此外,为加强统治,朝廷还对开国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汉光武帝一登基不久,便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

刘秀在秦和西汉的基础上,还完善、加强了监察制度,以此实行对行政系统的有效监督。当时的监察机构主要有三:御史台、司隶校尉和州刺史。

西汉成帝以前,御史大夫的性质大不相同。据史籍载“司空,公一人。掌水上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坊之事”,这时的司空已成了专管水土之官,而御史大夫原作为全国最高监察长官的职权已移交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在西汉时为御史大夫的属官,东汉时已独立。建武元年(公元25),宣秉“拜御史中丞。光武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后汉书·百官志》本注云御史中丞右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后,“因别留中,为御史台率”,说明已成为中朝官,为皇帝直接控制。谢灵运《晋书》:“汉官,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是为三台。自汉罢御史大夫而宪台犹置,以承为台主,中丞是也。”御史中丞之下有治书侍御史二人,掌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侍御史15人,掌察举官吏非法,接受公卿群吏奏事。《后汉书·百官志》注引蔡质《汉仪》云:“其二人者更直。执法省中者,皆纠察百官,督州郡。”说明御史台及其属吏已成为凌驾于整个官僚机器之上的监察机构。

西汉武帝时曾置司隶校尉,成帝时废除。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恢复了该建置。建武二年,宣秉由御史中丞“迁司隶校尉。务举大纲,简略苛细,百僚敬之”。说明司隶校尉地位很高。由于其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同为“三独坐”,因此亦为皇帝心腹。《后汉书·百官志》:“司隶控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孝武帝初置,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同书注引蔡质《汉仪》云:“(司隶校尉)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应劭《汉官仪》:“司隶校尉部河南、河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河东、弘农七郡于河南洛阳,故谓东京为司隶。”可见司隶枝尉内察京师百官,外部州郡,并领一州,权力很大,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刘秀鉴于西汉后期贵戚、权臣得势,威胁皇权的教训,重用司隶校尉,以抑制贵戚、权臣,提高皇权。

西汉武帝始置刺史,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曾改刺史为州牧,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复改州牧为刺史,王莽时又复为州牧。东汉初仍沿用州牧旧称,至建武十八年(公元42)复为刺史。东汉时,刺史的职权有所扩大。依原定六条,刺史所察主要是二千石官吏,西汉末下及墨绶令长。至东汉,刺史的督察之权又渐次下伸,已扩展至黄绶。凡是州内所有朝廷命官部在刺史督察之列。为削弱三公权力,原属丞相、御史二府的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亦转归刺史。《后汉书·朱浮传》:“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案验,然后黜退。(光武)帝时用明察,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说明刺史权力扩大,与刘秀越过三府直接控制地方职官系统有关。刺史职权的扩大,在刘秀统治时期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到东汉中后期,刺史又逐渐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成为与皇权相对抗的地方割据势力。这是刘秀所始料不及的,这只是后话。这种影响还蔓延到隋唐两宋。

东汉在地方还裁并了400多个县(建武六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裁撤郡都尉之职,废除西汉时期的内郡地方兵,取消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组织军队屯垦,从而精简官吏,压缩机构,削弱军力,有利于稳定统治,提高效率,并减轻百姓负担。但到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第三节)政治管理的出色

“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可以说是《后汉书》对汉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客观评价。经术即儒家经学。光武帝自幼爱好经学,当然知道它对于巩固自己统治的重要性。但是,西汉末以来的今古文经之争,他当然也是知晓的。如何求得经学思想上的统一,不仅是士人儒生,也是封建统治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光武帝即位以后,便勤勤恳恳致力于它的解决。

早在繁忙的战争岁月,光武帝每天就“犹以余暇讲诵经书,自河图洛书谶记之文,无不毕览”。天下统一后,他每日上朝,“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理,夜分乃寐”。建武十七年(公元41)他还亲临太学,会集诸博士,“论难于前”,即展开经学辩论,议郎桓荣为“诸儒莫及”,光武帝当场对他大加赏赐。真是一个好学、博识的天子!

同类推荐
  • 仙、侠、道

    仙、侠、道

    中华哲学思想主要有道、儒、法、墨四家,儒、法、道三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得到过伸张,唯有墨家思想却一直没有得到君王得重视,本书是以秦汉时期为背景,假想墨家思想伸张后国家与人民的生活情况。本作品为王道作品,描写纯净的心里世界,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人无善恶之分,事无对错之意,不同的民族与不同想法的人通过特殊的事件达到互相尊重与理解的过程。
  • 穿梭盛唐的小平民

    穿梭盛唐的小平民

    小小骚年意外穿越唐朝,从此生活发生了无穷的变化
  • 御龙三国

    御龙三国

    常山王国,一位身处三国乱世,却天生废材的少年,无意中得到高人相助,并得到了传送中的神兵利器和绝世武功秘诀,从此走上了纵横三国的天下争霸之路。乱世风云,带你换一个视角看三国,跟我们的主人公一起走上这条可歌可泣,热血悲壮,儿女情长的风雨江湖路。
  • 盛世长歌

    盛世长歌

    主角的穿越使得历史开始动荡起来,李隆基的兄弟们开始动了心思;他的儿子也等迫不及待的想跳出来;武后朝未远,妃子们心里还是火热的;朝臣们也心思浮动,结党私营;边疆的外族,也想趁火打劫……
  • 盐商天下

    盐商天下

    柴景穿越了。宿主居然是一个即将被送到邻国去和亲的皇子,代价是……换取一座盐矿?他离开自己的国家,踏上一条未知的路。他发现自己拥有能与某些开智动物沟通的能力。他看到这个世界并不像它表现出来的那样太平,危机四伏,人人自危。苍穹将倾,风云再起,柴景手执一柄双刃剑,扑入乱局之中。
热门推荐
  • 剑与烟花的交响曲

    剑与烟花的交响曲

    这是剑与魔法的世界,这是波澜壮阔的时代。雪山森林之上巨龙翱翔,熔岩瘴气之中恶魔咆哮,幽暗密林内,冒险者们寻找着迎接着机遇或死亡。在喧嚣的市集,在奢华的宫殿,在危机四伏的荒野,无数或低贱或高贵的人们,正怀揣着自己或伟大或卑微的梦想,随着时间长河滚滚向前。我们的主角艾伦只是芸芸众生中毫不起眼的一员,而这个长长的故事,要从这个武技废了大半的年轻剑客,混进了学院蹭魔法课讲起。(新人新书求收藏!)
  • 伊人仙醉

    伊人仙醉

    言依依因为好友的死缠烂打,答应帮好友追男朋友,一切搞定之后,为了不浪费自己爬山出得门票钱,误入深山之中,掉下山崖。本以为自己完了,却在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成了一朵花终于由花成了人,可是身边的“人”怎么就那么不靠谱呢!姐姐是个暴力狂,是不是还会发傻一只小老虎,又臭屁得狠好不容易有个朋友,本以为是正常的,谁料有时又幼稚得狠师傅嘛......
  • 悲璃

    悲璃

    她喜欢了他十年,也如愿嫁了他大婚这天,她受尽侮辱,忍气吞声,却没能换来王爷的宠爱难道这就是命?不,她从不信命在与命运的反抗中,全家几百口人丁无一活口,与自己亲近的朋友,侍女一一丧命,这就是她喜欢的人为她做的,她要逃,逃离她付出所有换来的人,她要逃离这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可这一切的算计和圈套才刚刚开始……
  • 情陌沧桑缘来无双

    情陌沧桑缘来无双

    男主为祁连山掌门,在没有遇到女主前有“千年铁树”之称,也许命中注定男女主相遇,但谁知情路坎坷,而男主有着难言之隐,面临两难抉择,在男主对女主的一路陪伴下,女主终于知道了男主的心思,但面临着身份的暴露,因为身份,女主不得不与男主拉开距离……他们的关系该如何变化……
  • 重生后我成了哥哥的小公举

    重生后我成了哥哥的小公举

    某次采访上,记者问傅影后对“国欠哥”这一网络名词有什么看法。只见傅影后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正准备开口时,手机里来了一通电话大哥“小妹,哥哥在京都的市中心给你买了套别墅,里面已经按照你的喜好装修好了,千万别嫌弃啊”众人一阵沉默结果又来了一通电话二哥“小妹,我刚刚给你拍下了一款项链,特别好看,啊,不贵不贵,小妹喜欢比什么都重要”……一转眼五个电话过去了,当众人以为结束了的时候又来一个电话老公“宝宝,不要搭理你的那些哥哥,你想要什么,老公给你买好不好”傅影后“你们也看到了,就是这样,我也没什么看法”众人……
  • 神话仙武

    神话仙武

    少林、武当、全真教、……易筋经、太极功、先天功、……这是一方似是而非的世界,宗门林立,各家各派都有传承于世。如邪帝、剑神、剑魔、天刀、……,都已登临绝顶,以武入道,成为武林神话。——段青玄
  • 棉花糖是甜的你也是

    棉花糖是甜的你也是

    他拽了拽她帽子上的兔耳朵,“是要这个吗?”温酒盯着他手里的旺仔牛奶,红着脸点了点头,奶声奶气的到了句谢。——如果问宋谦豫最喜欢的味道是什么,在认识温酒前,他会冷冷的说。“二氧化碳。”认识温酒后,宋谦豫也会满脸高冷,然后说出根本不符合他的词。“棉花糖。”软萌小吃货*外冷内热学长他咬下一口她手里的棉花糖,她怒气冲冲的盯着一个不会吃棉花糖的人把糖渍弄在嘴边,然后转怒为喜。男子突然认真起来,盯着小姑娘的眼睛。“棉花糖很甜,你也是。”
  • 花卉养生饮食

    花卉养生饮食

    本书根据常见的花卉及其果实,详细介绍了花卉的性质、特点、功效,并且列举了常见花卉的照片和食疗、食补的方法,配菜方法以及饮食加工配方;介绍了利用花卉制品的饮品、菜品、食品290余例。
  • tfboys那一时

    tfboys那一时

    里面是三位女主角看到tfboys走过,就喜欢上了他们。
  • 五朝风云之这个皇帝怕老婆

    五朝风云之这个皇帝怕老婆

    帝师点化的平民女,生了富贵不可限量的儿子。将近而立之年的公爷,怕极了十几出头的小丫头老婆。这是哪个朝代的事情?哪个王朝的皇帝?怕老婆的皇帝,他就算一个。不过。这个皇帝的老婆既然能收拾得皇帝服服帖帖,那么能耐可……真正的历史上存在的事……吕文婉,杨忠